儿童文学——寓言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寓言

儿童文学——寓言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父母官说道,“哦,既然 法律许可,就剥张把皮吧!除此以外,可不能动它们一根 毫毛!不公平我可不答应!” 。
鹰和鼹鼠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 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 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
夫(一七六九―一八四四)是最杰出
的俄国寓言作家。
他出身贫苦,没有正式上过学,靠自己 具有的语言艺术天赋和勤奋的、锲而 不舍的执著追求,成为世界寓言大师.
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 刻画了各种性格,他的寓言对于形成俄 罗斯人民的社会意识起着积极作用。
执政的象
森林中的动物选举大象当他们的父母官。一般地说 来,象都是比较聪明的,然而也有例外.这位父母官身材 跟它的亲族一样高大,头脑糊涂却和亲族不同。他非常仁 慈,连一个苍蝇也不忍伤害.
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 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 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 则 寓言。”
-—莱辛(德国)
(二)寓言的历史形成
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
古希腊-—欧洲寓言的发源地 ,公元前6世纪出 现著名的《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标 志着寓言文学的高度繁荣与成熟 .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 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 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
速出。汝当斩头,自得出 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 人,世间所笑。
•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 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 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 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 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推荐书目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推荐书目

我所教授的是四年级,我们的学生阅读面比较广,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们推荐了各类书目。

经过调查,我推荐以下儿童文学书目,学生喜欢阅读:一、寓言我推荐的是:《伊索寓言》。

1、作品简介: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

篇幅短小,形式不拘,如:《狐狸和葡萄》、《农夫和狼》等浅显的小故事中常蕴涵着深刻的寓意。

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

2、推荐理由及阅读收获寓言故事是孩子喜爱阅读的题材,《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简单、明白浅显的故事,把深刻的生活道理告诉孩子。

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能提高孩子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培养他们自尊自爱、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此外,希望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在读后积累一些精彩的语句,尝试着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儿童故事我推荐的是:《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日)著名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译者:赵玉皎,由南海出版公司发行。

1、作品简介这本书文字纯真质朴,语言幽默。

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

小林校长却常常说,小豆豆是一个好孩子。

巴学园里的教学方式亲切、随和,在巴学园老师们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使他和伙伴们一起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2、推荐理由及阅读收获《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带给读者的是无数的笑声和感动。

它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倾诉了孩子的心声,还孩子一个童真而又充满期冀的成长世界。

希望阅读此书,孩子了解另一种教学,并把它可以推荐给自己的家长,尝试着选择另一种方式去理解孩子。

让孩子们感到心灵受到了滋润、情感世界得以重塑,让书中的人物陪伴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激发读书兴趣。

三年级寓言故事特点

三年级寓言故事特点

三年级寓言故事特点篇一:三年级寓言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通过简洁生动的故事情节,传达出深刻的寓意和哲理,有利于儿童在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三年级寓言故事的特点:1. 故事情节简单:三年级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通常比较简单,有利于儿童理解和记忆。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 寓意深刻:三年级寓言故事的寓意往往比较深刻,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才能领悟。

这些寓意通常是关于道德、品质、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 善用比喻和象征:三年级寓言故事善用比喻和象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使故事更加形象、生动、深刻。

这些比喻和象征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寓意,提高儿童的文学素养。

4. 语言简练明快:三年级寓言故事的语言通常比较简练明快,用词简单易懂,句子短而有力,有利于儿童阅读和记忆。

同时,故事中的语言往往富有诗意和幽默感,能够给儿童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5. 人物形象生动:三年级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比较生动,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

这些人物形象通常是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例如勇敢、善良、机智等,能够激发儿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年级寓言故事具有简单、深刻、形象、生动、明快等特点,能够帮助儿童在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

篇二:三年级寓言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通过简洁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传达出对人类道德、行为和情感的反思和启示。

以下是三年级寓言故事的一些特点:1. 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三年级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往往比较简单,但又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此需要运用巧妙的构思和有趣的情节来引人入胜。

2. 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三年级寓言故事的寓意往往比较深刻,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故事情节来传递,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

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导读:童话、寓言和神话的异同点儿童文学中常用到的三种文学样式童话、寓言和神话,到底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神话,也许大家都不太清楚。

早期的一些儿童文学的书籍中,对这三种文学样式也常相提并论,不加区分。

其实,这三者是有区别的。

一、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马克思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二、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

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其时有孙毓修等编纂的童话集多种。

当时对于童话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认为它无非“儿童的话”。

真正赋予童话新的内容,培植、鼓励童话创作使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的是现代作家郑振铎。

西方童话比中国略早。

十九世纪中期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颇受读者的青睐。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

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

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

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3、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寓言(王东凯)

3、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寓言(王东凯)

船夫又划了一程,浑身热得淌汗,他索性把
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
“呵,太热了!太热了!”他又走进船舱,
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
船夫划得多有劲呀,身上冒着热气,淌着汗。
然而他可怜的孩子,在船舱里已经冻僵了。
赏析:
这是一篇直接写人的寓言。显然那位船夫因为自 己热而以为孩子也热,为其脱衣服的事在生活中 不可能出现,但这种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却处处 可见。尽管船夫的行为没有造成人亡船翻,但那 个冻僵的孩子身上,不就是主观主义的危害吗? 寓言中的故事,旨在说明哲理,为了使寓意能警 示读者,作者凭借想象,或将生活中不存在的事 情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或将生活中人们可能有的 行为推向极端化,给你辛辣的讽刺,使读者在这 种夸张和变形中受到教育。
揭示寓意
(一)引导儿童对故事作出评价 (二)引导儿童揭示寓意
蝉与狐狸
伊索
蝉在大树顶上鸣唱。狐狸想要吃掉他,便想 出了一个诡计。他站在树下,一会儿赞美蝉的歌 声悦耳动听,一会儿羡慕地看着蝉,认真欣赏他 的歌声,并劝蝉下来,说他想要看一看是什么样 的动物才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蝉识破了他的 诡计,便摘了一片树叶抛下去。狐狸以为是蝉, 猛扑过去,抓住它。蝉说道:“喂,坏家伙,你 若以为我会飞下来,那就大错特错。我自从见到 狐狸的粪便里有蝉的翅膀之后,就时刻警惕狐 狸。”

(二)形象性
“立象以尽意”是寓言创作的重要手法。黑 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就把寓言归为: “比喻的艺术形式:自觉的象征。”寓言 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的, 是一种譬喻故事。寓言的创作,就是作者 选用某种现实生活的形象,通过联想,连 类比附, 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阐明道理。
(三)简洁性
这个故事是说: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儿童文学伊索寓言故事作品艺术特色

儿童文学伊索寓言故事作品艺术特色

01
文学赏析
LITERARY APPRECIATION
文学赏析
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伊索寓言主要是动物故事,同时也有一些植物 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和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的 寓言故事。故事涉及的面很广,故事反映了作 者对相关的动物的生活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们的 各种日常生活场面的入微观察、精细体会。这 些故事都是对那些观察和体会的进一步的人为
•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 的寓言故事,他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作者简介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 人尽皆知的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 名下,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 现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 集成》,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 集的寓言,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以及 人们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及古罗马寓 言汇编而成的,却统归在伊索名下了。
人物介绍

羊的周围强敌环伺,一切捕食者均以它们为 首选目标,而羊的单独行动往往是悲剧出现 的原因,尽管有时候能够化险为夷,但不幸 是经常的。羊这种动物体现了一个最普遍的 道理,即团结的力量。同时,羊是弱者的代 表,象征着社会生活中最底层的百姓,他们
从不奢求什么,只要安稳、平静的生活。
人物介绍

驴在《伊索寓言》中的行为与狐狸完全相反, 它的表现也可以慨括为两点:第一,不知道自 己的正确位置,最典型的就是《运神像的驴》。 第二,驴总是希望自己能像狮子一样强大,不 用天天干活,可以悠闲地生活,所以它这种不 切实际的想法到最后只能是幻想。驴象征着生 活中不努力的人,想得到却不肯付出。讽刺的 是空想而不是对生活有目标的人。
感谢观看
古希腊伊索经典作品寓言集
汇报人:XXXX

儿童文学第五单元《寓言》课程辅导

儿童文学第五单元《寓言》课程辅导

第5单元《寓言》辅导重点知识:寓言的定义、寓言的特征、经典寓言作家的作品技能目标:能够赏析具体的寓言作品,掌握赏析角度、内容;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寓言故事;能够结合个人所长组织儿童进行寓言教学活动。

理论知识:一、寓言的定义1. 是带有讽刺或劝诫性的故事,她将深刻的道理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2. 它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公认的世界最早的寓言是伊索寓言。

4. 中国、印度和希腊同为世界寓言文学的三大发祥地。

二、寓言的特征1. 寓意于言的思想性。

具体的情节中隐含一种更深刻的思想。

2. 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3. 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达到讽刺效果的两种手段:一是夸张或极端化演绎;二是通过反面形象的塑造,达到其讽刺与否定的效果。

4. 精炼简洁的概括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故事情节的简括;二是人物形象的简约;三是语言的简洁明了。

三、经典寓言作品1.《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短小精悍,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讽刺幽默,启蒙教材、生活教科书。

2. 《五卷书》:古印度寓言集,分为五个部分,有突出的结构特点,即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层层叠叠,环环相接(连串插入式)。

故事总数超过83个,故事情节一般都是散文体。

3. 《克雷洛夫寓言》: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的作品,世界三大寓言作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他的寓言一般分为三类:一讽刺嘲笑统治阶级的专横、寄生、无知等;二是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人民优秀品质的赞美,对人民力量的信心;三是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的意义。

4. 《寓言诗》: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代表作。

是诗歌体寓言的登峰造极之作。

其中有约496个角色。

5. 《莱辛寓言》:德国戏剧家莱辛创作。

6. 《韩非子》: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悍匪所作,其中寓言有300—400则。

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7. 《庄子》:庄子是中国寓言创作古今第一人。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对寓言含义的归纳: 寓言就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 的文学样式 。 “ 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 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 个特殊事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 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可以 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的道德格 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一 则寓言。” —— 莱辛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 直到1902年,林纾和严璩合译出版新本 《伊索寓言》,1917年,茅盾编辑《中 国寓言》,中国学术界对寓言文体称谓才 取得统一。 • 我国最早在《周易》中就有雏形的寓言 “羝羊触藩,羸其角”
一、寓言的含义与历史形成 • 春秋战国时《列子》《庄子》《韩非子》《战 国策》等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形成成语,至 今仍给人警示作用。如“守株待兔”“亡羊补 牢”“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 秦汉出现了刘安《淮南子》和刘向《说苑》等 以寓言为主的故事专集。 • 明代有刘基的《郁离子》,冯梦龙《笑府》以 故事形式讽喻政治。
寓言与童话的联系: ◆ 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 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 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 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 。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1、从篇幅上看,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精 炼,语言幽默、凝炼;童话篇幅较长,有的甚 至中、长篇叙述故事,结构曲折复杂,甚至包 括几条线索,语言风格形象、流畅。 2、叙述特色上,童话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如 美人鱼、匹诺曹,每个都个性鲜明;寓言则相 反,形象主要附着于故事,如果突出其性格也 是利于突出寓意,没有精细的刻画,没有复杂 的情节。
韩非子
一、作家链接
金 江 中国当作寓言作家。主要作品有 寓言集:《小鹰试飞》《乌鸦兄弟》 《好好先生》《狐狸的“真 理” 》 《老驴推磨》《寓言百篇》 童话集:《白头翁的故事》等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

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

它是人民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言的文体特征和解读要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寓言的概念和特征(一)什么是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作用。

(《现代汉语词典》第1544页) 我国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具有用故事来帮助说理文体元素。

《揠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国文学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

(二)寓言的特征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理解文体特点。

1、浅与深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理深刻。

2、趣与理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二、寓言的解读要点与方法(一)解读要点:寓意,方法:通过分析内容和形象来完成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传说等各种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传说等各种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常带有劝戒、教育的性质。

如我国古代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寓言、古希腊《伊索寓言》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

故事“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

寓言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而学者们就是根据这个定义以区别神话与传说、神话与民间故事之间的不同。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

根据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将玛丽莲梦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讯视为神话,就是错误的。

因为她们顶多只是“传说”,算不上是“神话”。

事实上若用英文原文来看这样的讯息,应该用“legend”(传说)来表达,而不能用“myth”(神话)来定义。

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

弘海大师(即空海和尚)带领人们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经驻足之处,这些也只能算是说明伟人事迹的“传说”,我们并不会将之视为“神话”。

其次,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根据这个定义,那些以“从前、从前……”做开头的“民间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话”,一般的民间故事,通常没有特定的地点、没有设定特别的时间、没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内容也可能重复发生,但是“神话”不同,神话必须是一个拥有特定场所、特定时间(即使两者都没有说得很明确),并且是在叙述一个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中国儿童文学名著

中国儿童文学名著

中国儿童文学名著中国儿童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儿童的生活、成长、情感为主题,以儿童的语言、思维为表现手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之作,下面按类别介绍几部代表作品。

童话类《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儿童文学中最著名的童话之一,它由郑渊洁创作,讲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寻找妈妈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大闹天宫》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它讲述了孙悟空在天宫中大闹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神话元素,如猴子变化、神仙斗法等,它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寓言类《狐狸三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一部寓言,它由鲁迅创作,讲述了狐狸用三句话骗了鸡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狐狸和鸡的对话,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容易被欺骗的道理,是一部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小兔子乖乖》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另一部寓言,它由卢梭创作,讲述了小兔子不听妈妈话,最终被狼吃掉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小兔子的遭遇,告诉孩子们要听父母的话,不要自作聪明,是一部寓言故事中的经典之作。

儿童小说类《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由曹雪芹创作,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少年少女,但它描写的是一个大家族的生活,涉及到了人性、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五义》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它由曹文轩创作,讲述了五个孩子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

这个故事情节紧凑,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中国儿童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教育意义,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名词解释儿童文学体裁

名词解释儿童文学体裁

名词解释儿童文学体裁
儿童文学是面向儿童读者的文学形式,其体裁多种多样,包括寓言、童话、小说、散文、诗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文学体裁: 1. 寓言:通过浓缩和夸张动物或人物形象,来传达寓意和道德教训,常常以动物故事为主,如《狐狸偷鸡》和《龟兔赛跑》。

2. 童话:通过幻想和虚构的情节,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白雪公主》和《小红帽》。

3. 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的经历和故事,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如《安徒生童话》和《哈利波特》。

4. 散文:以自由、随意的方式叙述故事或表达情感,如《草叶集》和《追风筝的人》。

5. 诗歌:以简练、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如《长恨歌》和《庐山谣》。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启发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爱心和幽默感,同时为儿童提供愉悦的阅读体验。

儿童文学 第六、七章 童话 寓言 儿童故事

儿童文学  第六、七章 童话 寓言 儿童故事

2021/10/10
19
• (一)确定角度,淡化寓意 • (二)增添新形象,扩展细节 • (三)丰富原有形象,添加细节 • (四)改用浅显生动的语言
2021/10/10
20
第七章 儿童故事
第一节 儿童故事的特征、类型
儿童故事是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 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 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13
(一)主题设置的重心不同 (二)文体特质不同 (三)虚构、幻想的思维方式不同 (四)读者对象不同
2021/10/10
14
2021/10/10
15
• (一)沉情于文,感受童话的幻想之美 • (二)把握童话形象的特征 • (三)把握童话类型,体味作品艺术特色
2021/10/10
16
2021/10/10
2021/10/10
30
(三)人物刻画
抓住其性格特征中最突 出的地方,只写人物在生 活中的某一瞬间、某一侧 面。
注重细节描写。
2021/10/10
31
儿童故事作品鉴赏指导
2021/10/10
32
1、十二只小狗的命运 费正平 译写
姆林先生家的母狗,生了十二只小狗。姆林先生忙不过 来,要把小狗送掉。不过,他一定要替每一只小狗都找到一 个好的主人。第二天一早,他把十二只小狗统统装进一只大 布袋里,背进城去了。
• (二)寓言的历史发展
• 寓言在世界上有三大发祥地:印度、希腊、 中国。
2021/10/10
9
1. 外国寓言的发展
古印度的《五卷书》 希腊的《伊索寓言》为西方寓言的始
祖,奠定了寓言在文学之林中的地位,并 且成为后世寓言的蓝本。

婴幼儿文学寓言教学课件

婴幼儿文学寓言教学课件
先秦时期是中国寓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此时期寓言依 附于政论散文。
• (二)西汉寓言——劝诫寓言
• “叶公好龙”“螳螂捕蝉” • “塞翁失马” • “反裘负薪” • 主要依附于史传文学等著作
• (三)魏晋南北朝——诙谐寓言娱乐寓 言 过渡性寓言
• 诙谐寓言的代表: • 三国魏邯郸淳的《笑林》是今见最早的笑话
• 高度的概括性 • 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很概括,不论是表现人还
是表现物,却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换言之, 寓言高度浓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对它的其他特 征采取淡化表现的方法。 • 寓言的概括性: • 题旨的概括性 • 单一的故事 • 表现概括的主题 • 概括的形象
• 由于寓言短小,要求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来突出寓言高度的艺术 概括力,用最见解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寓言如同诗歌一样耐人 寻味。如《母狮与狐狸》语言形式的概括性——一针见血,一语 中的。
寓言是一种寄托着教训和哲理的简短 故事。寓言的要素:寓意和故事
• 寓意的类型:
• 明寓:用独立的文字形式出现在作品 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或开头,如 《农夫和蛇》的故事。)
• 暗寓:没有寓示性文字,但整个故事 处处在暗示,竭力让读者发现其中的 寓意。如中国古代寓言《愚人买鞋》
• 二、寓言的历史发展 • 寓言并不是儿童文学的体裁,它自古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
• 这故事是说,接近事物可以消除对事物的恐 惧。”
• 寄寓鲜明的教训
• A、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 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或揭 示讽刺的目的)。如乌鸦和狐狸 (克雷洛夫寓言)
• B、经验教训型——从正面经验出 发,从各方面启示人们。
• 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
• 寄寓比喻或象征 如《种菜人》 (《伊索寓言》)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1、寓言(P142):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形式。

2、童话(P127):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神奇故事。

3、图画书(P264):图画书是利用绘画和文学语言两种媒介进行相互补充,由图与文相结合而产生完整而有意味的故事的特殊的儿童文学门类。

4、儿童故事(P168):指具有故事基本特征的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与儿童接受相适应,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5、儿歌(P102):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孩子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6、插图(P90):为帮助儿童读者阅读和理解以文字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作品的不同章节中常常会插入一些图画,我们将这种分插于作品中的图画称为插图。

7、儿童散文(P212):以自由的笔墨书写作家的经历、见闻和感受的形式活泼情思精美的文学作品。

8、儿童文学(P3):就是明白浅显,饶有趣味,一方面投儿童心理所好,一方面儿童可以自己欣赏的文学。

9、儿童科学文艺(P245):以介绍科学知识,展现科学的世界观,宣传科学的思想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论文与科普读物。

第一章:1、儿童文学的范围(P4):一种是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一种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P7):主要表现在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这几个方面。

3、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P13)第二章:1、儿童文学的自在到自觉(P25--29):(童年的概念及其在欧洲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要到十七世纪才得以确立,在中国,儿童的独立身份也是到20世纪初才慢慢被普遍认识到的)不少学者把1697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的出版,看作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自在走向自觉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欧洲开始)在儿童文学从民间文学形态走向现代文学形态的过程中,安徒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2、审美形态的发展(P29--31):1、体裁样式的分化(P30):童谣、童话、寓言。

第六章 寓言

第六章 寓言

5、元明清寓言

元末明初及明中叶以后,曾掀起两次寓言创 作高潮。其特点是冷嘲热讽的笑话成分增多, 其中很多寓言可称之为“诙谐寓言”。此时期 出现了有卓越成就的寓言作家刘基、宋廉、刘 元卿等,出现了寓言专著《郁离子》(刘基著 )等。
中西寓言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
1、在题材上,我国古代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古希 腊寓言和继承它的西欧寓言则以动物故事为主。 2、在思想上,古希腊寓言寄托在奴隶伊索名下,面 向现实,具有世俗性质。我国古代寓言产生于哲学 家文人的书斋,具有很重的政治伦理色彩。 3、在体式上,古希腊与西欧寓言以韵文为主,我国 古代寓言以散文为主,这是受我国诗文分工的传统 影响
寓言文学在全世界有三大发祥地
古希腊 印度 中国

(一)外国寓言的发展

古希腊作为欧洲寓言的发源地,在公 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著名的《伊索寓言》 ,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标志着寓言文 学的高度繁荣与成熟。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 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 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因其具有简洁、生动、睿智、 思想容量大的特点,所以广泛流传,成为全世界 传统的儿童文学读物。
寓言的比喻同时借助拟人、象征等多种艺术表现 手法来完成,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1、采用现实生活中(包括历史史实)某个具体的 事件,或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想像、补充而成的 事件。如《滥竽充数》、《叶公好龙》。 2、采用拟人化的手段,通常以动物为描写对象 ,与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最后又将目标指向 现实及现实中的人与事。如:《狐假虎威》。

儿童寓言故事

儿童寓言故事

儿童寓言故事儿童寓言故事是一种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有意义的故事来向儿童传授道德价值观、人生智慧和品德规范,以达到塑造良好个性的目的。

古老的民间故事已经成为了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寓言故事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儿童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一、特点:1、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寓言故事一般都借助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元素,通过人格化、生态化、象征化等方式设置角色,用一个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儿童传授思想和道德。

这些生动形象的角色如狐狸、狼、小鸟等,往往能够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把道理牢记在心。

2、寓教于乐,引人入胜:寓言故事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会道理,同时还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以及更深刻地理解道理,同时,寓言故事还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故事的深意,更加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3、重在思考,培养自我认知: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往往是开放式的,其中的道理往往需要读者在阅读后通过自我思考来理解和领会,由此培养出孩子的自我思维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作用:1、道德教育:寓言故事特别适合用来进行道德教育。

故事中的道理通常都是高度凝练、直接明了的,可以让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到常识和真理,自然而然地将这些道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思维拓展:寓言故事的范围可以涉及到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的边界和思考的广度,同时让他们对生态保护等问题产生思考。

3、启蒙教育:对于很多来自外围地区或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寓言故事是了解文化,认识社会的一扇窗户,同时,阅读寓言故事也能让孩子们接触到大众文化、国际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内容。

4、涵养情感:故事中往往会塑造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往往也能让孩子们更加体会生活和情感,从而更好地涵养情感。

总之,儿童寓言故事作为一种传统的说教方式,其特点与作用十分鲜明,特别适合用来进行道德教育、启蒙教育、拓展思维和涵养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 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 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 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 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 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 “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 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 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 “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 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
《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收集了克雷洛 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这些寓 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 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 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 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 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 植物和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 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 殊的感染力。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的寓言大都取材于古代希腊、 罗马和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 世纪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成功地 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 医生和农民等的典型形象,涉及各 个阶层和行业,描绘了人类的各种 思想和行为,是一面生动地反映15)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 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 封丹寓言》, 是世界三大寓言之一。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 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庞然大物一定很神奇, 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 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 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 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 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 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 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 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 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歪头看戏 金江 一个歪头的人去看戏,戏看完后,人家问他: “戏做得怎样?” 他说:“戏做得不错,只是戏台搭得不正” 人家说:“咦!我们怎么没看出戏台是歪的?恐 怕毛病还是在你自己身上吧!”
【评析】用精炼简洁之笔形象而概括揭示题旨:以自 己主观经验推断客观现象,遇到问题不从自身探究根 源而寻找多种借口。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
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 与 李斯同师事荀子。他主张“缘道理以从 事”。因建议韩王变法未见用,著《孤愤》、 《五蠹》、《说难》等,受秦王政重视,被 邀出使秦国。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他的主要著作有《寓言诗》、 《故事诗》和《普叙赫和库比德的 爱情》等。 拉封丹在寓言诗集中创造了 约496个人物,其中动物125个, 人123个,神话人物85个,构成了 一个虚拟的大千世界,同时也构成 了拉封丹时代的《人间喜剧》,被 法国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 荷马”。
乌鸦师傅,落在树梢, 嘴里叼着一块奶酪, 狐狸师傅,闻味赶到, 对着乌鸦连声叫好: “嗨!您好,乌鸦先生。 您真美丽!您的美貌倾国倾城! 不用吹捧,假如您的嗓音, 同您的羽毛一样迷人,
分析文体特征的角度 • 行文结构 • 主题特点 • 语言特点
(一)寓意明确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 ——拉封丹
狮子和狐狸 伊索寓言 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说:“然 而是狮子!”
【评析】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人们对于事物内在品质的 珍视仅以三句话,就简洁、智慧而传神地传达出来。
那您就是林中的凤凰。” 乌鸦听了欣喜若狂, 恨不得展现歌喉嘹亮, 不由张大大嘴,奶酪顿时落地。 狐狸一口接住,却说:“先生您太客气, 不过您得记住:凡是吹牛拍马之人, 全靠爱听奉承话的人为生。 毫无疑问,一块奶酪换了这个教训。” 乌鸦无地自容,羞愧满面, 发誓不再上当,可惜晚了一点。
蝉和蚂蚁
蝉小姐歌声不歇, 送走了欢乐夏日。 当北风呼啸而起, 才发现家徒四壁。 没一条蠕虫填肚, 没一只蚊蝇充饥。 她只好去求邻居小蚂蚁给她救急。
一、寓言的含义
(一)寓言的含义 历史上对寓言含义的不同认识 中国:
《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 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 结论:“寓言”在当时并不是特指一种文 体,而是指借他人所说的话。 西方 : 原指虚构的故事或描绘性的陈述,现代 意义是指一种以散文体或诗体写成的简 短的故事,用以表达某种教训 。
中外寓言的主要差异:
1、题材的差异。
中国寓言多以现实中的人为主人公,重在写社 会故事和历史故事,在实事之中揭示真理; 西方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用比喻的形式表 现人类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2、体式的差异。
中国寓言以散文为主,欧洲寓言多是诗体故事。
三、寓言的特征
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故事、寓意、寓示 故事:寓意的载体(身体) 寓意:寓言的灵魂(灵魂) 寓示:沟通故事与寓意的中介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 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 灵魂。” —— 拉· 封丹(见课文 100页)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 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 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 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 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 自得出之。”即用其语,以 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 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 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 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 ,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 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 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鹰和鼹鼠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 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 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些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 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 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 “一说到寓言和童话,世界上任何民族也 比不了印度。”——季羡林 • 世界上翻译成外国文字最多的书是《圣经 》,仅次于《圣经》的就是用梵文写成的 寓言童话集《五卷书》。此书为印度皇室 教科书。
• 《五卷书》收集大量民间故事,采用连串 插入的叙述方式,以及谚语格言的运用, 堪称文学经典之作。
• 《兔子处死兽狮王》
渔夫的选择 有个富翁出海观光时遇难,被一个渔夫救起。 富翁决定给渔夫一大笔钱作为报答。他提出两个 方案:一是现在就将目前资产的百分之五送给渔夫 ;另一个是待十年后,将自己那时资产的百分之二 十相赠。 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渔夫自然非常高兴,可同 时又很为难:选第一个方案吧,怕十年后富翁的资 产剧增,到时后悔;选第二个方案,又担心十年后 富翁的资产严重缩水甚至破产,自己岂不亏大了?
“请您借我一些谷粒, 让我捱到明年夏季。 以动物的名义发誓, 八月一定还您本息。”
蚂蚁纵有千般不好, 赊借却不轻易冒失。 “大热天您都干了啥?” 这就是蚂蚁的问题。
“为所有人日夜唱歌, 这么说不怕您生气。” “唱歌?我倒没有关系。 好嘛,现在您跳舞去
砂锅与铁锅 铁锅建议砂锅与它结伴旅行,砂锅委婉地说,最好 还是呆在炉火旁,对自己来讲,哪怕稍有点磕碰或 不测,就将粉身碎骨,变成碎片一堆。“与你比, ”他说,“你要比我硬朗,没有什么能使你受损。 ” “我可以保护你,”铁锅说,“假如有什么硬 东西要碰撞你,我将你们隔开,使你安然无恙。” 砂锅终于被铁锅给说服,就与铁锅结伴上了路。两 个三条腿的家伙一瘸一拐在路上行走,稍有磕碰两 者就撞在了一起。砂锅难受死了,走不到百步,还 没来得及抱怨就已被它的保护者撞成了一堆碎片。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 夫(一七六九―一八四四)是最杰出的俄
国寓言作家。 他出身贫苦,没有正式上过学,靠自 己具有的语言艺术天赋和勤奋的、锲 而不舍的执著追求,成为世界寓言大 师。 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 刻画了各种性格,他的寓言对于形成 俄罗斯人民的社会意识起着积极作用。
执政的象
森林中的动物选举大象当他们的父母官。一般地说 来,象都是比较聪明的,然而也有例外。这位父母官身 材跟它的亲族一样高大,头脑糊涂却和亲族不同。他非 常仁慈,连一个苍蝇也不忍伤害。 有一次,这位菩萨心肠的父母官收到羊送来的一份 诉状:恳求他禁止狼剥羊皮。 “混账东西!”大象对狼喝道,“你们这是搞的什么 名堂?完全是丑恶的勾当!谁批准你们抢劫的?” “并非抢劫,大人”狼辩解道,“这实在是一种制 度。冬天来了,我们总得有过冬的袍子,这样就得让我 们从羊身上稍为抽点儿捐税。如果它们吵吵嚷嚷,那是 它们不讲道理。我们一点儿也不过分,我们不过跟每一 位好姐妹要张把皮,可是,它们却不肯爽爽快快的拿出 来,这怎么能怪我们呢?”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父母官说道,“哦,既然 法律许可,就剥张把皮吧!除此以外,可不能动它们一 根毫毛!不公平我可不答应!” 。
寓言含义 寓言就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 物来说明道理的言语,是形象性故 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 文学样式 。
“ 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 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实性赋予这个特殊事 件,用这个事件写一个故事。在这个故 事里,大家可以形象地认识出这个普通 的道德格言,那么这个虚构的故事便是 一 则寓言。” ——莱辛(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