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说口

合集下载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

二人转说口中东北方言的语言艺术作者:李芳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二人转说口语言多为东北方言,其语言类型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赵本山小品是二人转说口的典型代表,从语音、词义、词语组合、感情色彩四个角度对赵本山小品中的东北方言进行剖析,不仅能体会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更能品味出二人转说口语言勾魂摄魄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二人转说口;东北方言;语言艺术;赵本山小品作者简介:李芳菲,女(1990.8.1-),吉林省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规范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2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东北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正如杨朴教授所说:“二人转有一种其他艺术所缺少或没有的极其强大的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

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和二人转相抗衡、相竞争或相提并论,没有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他两嗓子’。

”二人转这种语言艺术包括演唱与说口两部分,唱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是说口部分则较为灵活多变,演员可以在现场临时发挥创作。

以赵本山小品为典型代表的二人转说口艺术,充分运用了东北方言这一大众化语言的各种形式,形象地发挥了东北方言贴近群众、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

一、从语音角度看(一)单音节词语例如《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说:“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的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宋丹丹:“小崔,这骨碌掐了噢,别播。

”“实”指实在,与虚假相对。

“薅”是一种形象的动作词,有拔出、去掉之意。

论二人转丑角艺术的表演形式及其特点

论二人转丑角艺术的表演形式及其特点

有 说 无 相 ,如 贫 嘴 鹦鹉 ,鼓 噪 生 烦 :有 相 无 声 ,则 仿若 默 片 :索然 无味 。
二 、 唱 。 艺 谚 讲 : “ 说 做 舞 , 以 唱 为 唱 主。 ”说 明二 人转 四功 中 ,以 唱为 首 。唱功 为 首 对丑 角来 说非 但 不能例 外 ,反 而对 其 唱功有

说 。说 即说 口与对 白,在传统 二 人转
丑角艺 术 中 ,占有 突出 的地位 。艺人讲 : “ 唱 丑 唱丑 ,就 得说 口 ,要不 说 口,肚 子里 没 有 。 ” 说 口以丑角 为 主 ,旦 角 为辅 。丑逗 旦捧 类 似对
口相声 。丑 角与 旦角 在 台上要 相互 配合 。做 到
着 更 高 的要 求 。 一 个 好 的丑 角 ,唱 功 必 须 过
你 有来 言 ,我有 去 语 , “ 口成 章 ” 出 ,包 袱 抖 得 响 ,当然 ,做 到这点 很难 。比如 ,同样 表 演

个 作 品 ,别 人演 效果 一 般 。而赵本 山一开 口
硬 ,唯 有 唱得好 ,才能在 说 口的基 础 上进 一步
为重 .随着观 众 的审美 心理 而不 断地 改变 、完
底 ,才 能 有 效 的控 制 现 场 的节 奏 与 观众 的情 绪 。 以笔 者 多年 从 事 二人 转 表 演 艺术 的经 验 ,
对 丑角在 “ ”的方 面 的要求 归纳 为 :一是 语 说
言诙 谐 、幽 默 、滑稽 、风趣 。幽默来 源 于对 生 活 的观察 .对 生 活知识 的储 备及 舞 台经 验 的积 极 总 结 。虽 说 二人 转演 员往 往 出身低 微 ,受过 高等 教育 的 为数寥 寥 ,但社 会 这所 大学 却教 给 了他们 生 活 的真谛 与睿 智 的见解 。他 们往 往会 运 用一 些原 创 的 “ 皮 嗑 ” “ 瘩话 ” 俏 、 疙 、歇后 语 、方言 等颠 覆性地 解 构生 活 中那些 教条 、严 肃 的成规 戒 律 ,往 往是 幽 默 而 饱 含生 活 智 慧 , 不 但 能够充 分展 现 生活 的喜 剧性 一面 ,还 能疏 解 人们 内心 的苦 闷 。给观 众带 来欢 笑 。二 是反 应 机警 、能 查 缺补漏 。丑 角与 观众 的交 流 是最 自由 ,也 是 最 充 分 的 。如 :旦 角有 时 演错 了 、 唱 丢 了 .丑 角 可 以 通 过 几 句 即兴 说 口将 错 就

东北二人转——雅俗共赏的艺术

东北二人转——雅俗共赏的艺术

东北二人转——雅俗共赏的艺术[摘要]二人转是一门深受东北人喜爱并且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

由于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夸张与另类,二人转的存在遭遇着褒奖与贬低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冲击。

即使是在这两种对立观点冲击下,二人转依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走出了东北乡村特色,传遍了全国,产生了一定的热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高雅艺术的普及与盛行,二人转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瑰丽的艺术园地中立足。

[关键词]二人转;艺术特点;低俗1农村大炕走向城市包厢二人转,这种诞生于东北白云黑土之间,流传于东北民间的极具民间气息的特色艺术,用它粗犷豪放的表现形式、幽默而贴近生活的唱词以及独特的令人忍俊不禁的舞蹈,滋润勤劳的东北人民已有300多年之久。

东北人对于二人转有一种近乎痴迷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在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由此可见二人转在东北的群众基础之深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人转不再仅仅是东北农村间的饭后娱乐,而是翻山越岭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渐渐成为娱乐市场上的宠儿。

近一两年,二人转频繁进京,或南下巡演,不断引起轰动,在各地的演出市场也常常制造出票房奇迹。

仅从这些表面的受欢迎程度看,二人转在艺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二人转是否能继续保持那种独特的淳朴而贴近生活的民间气息而不变质,是否能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呢?恐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二人转在充分照顾观众情绪的同时,是否也不容回避地存在着过度迎合部分观众的欣赏趣味而使之趋于流俗的现象?这点必须引起我们今天的二人转演员的足够重视,毕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还有着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的前提,即便是以丑角取胜的二人转艺术也应遵循长期以来的“笨中求巧,丑中求美”的美学原则,而非一味地为丑而丑,毫无美感。

繁荣背后,也连带着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东北二人转,究竟与原生态的二人转相距多远?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二人转艺术,是否还完整保存着初始的淳朴与乐观,在与城市观众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又发生着怎样的变化?[1]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谈二人转的说口

谈二人转的说口

谈二人转的“说口”“说口”在表演时以丑角为主、旦角为辅,所谓“唱丑唱丑,得会说口;不会说口,不算好丑”,“说是骨头,唱是肉”,“一样口有十样说法,说好了是笑话;说不好是木话”,讲的都是“说口”表演的要点。

一、“说口”的分类二人转的“说口”,有许多分类方法。

一是就文学体制分,分为白话体说口与诗韵体说口两大类。

白话体说口一般不押韵,多是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小笑话,类似单口相声或对口相声。

诗韵体说口押韵,但不讲平仄,也叫“串儿口”,句式较自由灵活,不受字数与格律限制,只要合辙押韵即可。

二是就艺术形态分,分为套子口、专口、零口、脏口四类。

套子口又称“故事口”、“平口”、“文明口”,一般不仅押韵,而且韵字的平仄一致,即“一套一套的”。

例如二人转《傻子相亲》中的一段说口:“你小子尽冒傻气。

有俩钱烧得不知咋的。

不说别的,就说咱长的:线条优美,小腰精细,掸点法国香水,擦点增白粉蜜,顶风也香它四十里地。

就这小摸样儿,我跟你搞对象你还不同意?”专口又叫“定口”、“连口”,多是剧中人物的说白,有固定的准词。

例如单出头《红月娥做梦》中红月娥的“定口”:“我,红月娥。

白日,凭刀熟马快,杀出关外,和罗章大战数十回合,没分胜败。

回得关来,我人在关里,心在关外。

一想起罗章啊,我就心潮澎湃。

你说什么?害羞?羞什么?我呀,我看他可爱——”零口又叫“疙瘩口”、“花口”、“俏口”、“崩口”,多是演出时演员的即兴创作,如开场白、剧情介绍、演员介绍等等。

例如下面一段“定场零口”:丑常言道,没有一直,不显一弯;没有平地,不显高山;没有以一蔫,也不显一欢。

你瞧人家小哥俩刚才唱的那玩艺儿,真是胳肢窝夹蛤蟆——旦啥呀?丑呱呱叫!旦那咱俩唱的呢?丑咱俩?也是胳肢窝夹蛤蟆——旦呱呱叫!丑叫啥?让我一使劲,夹死了。

脏口又叫“春口”、“翠口”、“荤口”,多是低级下流、淫秽庸俗之词,为绿色二人转所不取。

二、“说口”的内容“说口”表面上看是“耍嘴皮子”,是“开哨”但它的思想内容却都十分丰富,并不是简单肤浅的说说而已。

脏口二人转台词

脏口二人转台词

脏口二人转台词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暂且信你一回,不过,我正打算去美国念书,你能等我吗? 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女:不过...
男: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女:但是…
男: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妁女朋友?
男:曾经沧海难为水…
男: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女:你……对爱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女:那你喜欢读书吗?
男: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女: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大才华,怎么还独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莲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说假如,我答应嫁给你,你打算怎样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壶!
女:你保证不会对别的女人动心?
男: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暂且信你一回,不过,我正打算去美国念书,你能等我吗? 男: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女:不过……
男: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女:但是……
男: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婚后
女:结婚那么久,你还在想你原先妁女朋友?
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女:那为什么当年还和我结婚?
男: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女:太过分了吧。

我们好歹是夫妻。

男: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非遗系列之东北二人转

非遗系列之东北二人转

04
二人转术词
二人转术词
是二人转形成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 的有机组成部分。通常所说的唱、扮、 说、舞“四功”中的“说”,指的就是 “说口”,甚至认为,“唱丑唱丑,必 得说口,不说口不算唱丑。”唱上装的 不“说口”,只给下装“勾口”或“捧 口”。建国以后,伴随着二人转艺术的 新发展,“说口”已经突破了下装说, 上装捧或勾的局限,在好多演出当中, 旦角也有“说口”
02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01.
02.
03.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
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822)年,吉林省怀德
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 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
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 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
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 戏。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
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 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
人二 东北
转 非 遗 系 列






发 展

二 人

传 承
二 人 转 简 介
历 史
表 演 手 段
转 术 词
二 人 转 作 品
保护
01
二人转简介
二人转简介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 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二人转简介
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二人转简介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年的《泰东日 报》 ,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 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 是东北土生 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 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 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

编辑本段东北二人转二人转,亦称“蹦蹦”,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俗称“小秧歌”),后来,随着关内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

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因此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

在民间中流传着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在历史上有“小秧歌”、“双玩意儿”、“双调”、“边曲子”、“蹦蹦”等称谓。

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年的《泰东日报》,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

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东北二人转以唱为主,有舞有做又有“说口”,它幽默热闹,粗犷泼辣,有浓厚的东北色彩。

它的唱词与鼓词相似,长的达千句,短的二、三句,一般的二、三百句。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

二人转音乐以九腔十八调七十嗨嗨之称,其主要腔调有“胡胡腔”、“柳子腔”、“嗨嗨腔”、“二窝子腔”、“迷子腔”、“喝喝腔”、“茉莉花调”、“铺地锦调”、“鸳鸯扣”、“小拜年”、“茨儿山”、“叫五更”、“文嗨嗨”、“武嗨嗨”、“十三嗨”、“喇叭牌子”、“句句双”、“五匹马”、“满堂红”、“柳青娘”、“红柳子”、“三节板”、“穷棒子调”、“四平调”、“大悲调”、“小悲调”等。

二人转的演唱形式多样,有分段轮唱、分句,化唱、一句分唱、接唱、对唱、帮唱、一人帮唱、众人帮唱等。

东北二人转概说

东北二人转概说

东北二人转概说第一章东北二人转概说东北二人转,旧称“蹦蹦”,是我国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至今已有300度年的发展历史。

最初的二人转,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艺人在晚间演唱东北民歌小调的一种小场演出活动,俗称“小秧歌”。

后来,随着居民的增多,加上长期以来关内关外的文化交流;大大丰富了二人转的内涵。

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成为近现代的二人转艺术。

二人转表演形式与唱腔非常丰富,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气息。

东北民间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课件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节二人转的定义与别名一、二人转的定义二人转是在东北特定的文化土壤上,东北民众喜爱的民间歌舞秧歌、民歌和民间说唱莲花落合流,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的多种成分,发展成至今仍有旺盛生命力的独特1艺术形态。

至于二人转的表演应该属于喜剧形式还是曲艺形式,艺术节一直存在争议。

如《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一书,把二人转归为东北的剧种,而《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则把二人转归在曲艺中。

东北二人转艺术工作者也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二、二人转的别名二人转诞生后,曾经有过很多别名,有些现在还是沿用,比如:蹦蹦:过去流传很广,也叫“蹦蹦戏”、“地蹦子”,是以其舞蹈蹦蹦跳跳而得名。

碰碰:是指两班不相识的艺人,碰在一起,打板就可以合演而得名。

小秧歌、莲花落:二人转以“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故名。

对口唱、对口戏、双玩意儿、双调:以二人转主要由旦、丑两角色表演而得名。

边曲、呦喝:早年二人转常唱“边关调”、“呦喝呛”,故名。

浅议二人转表演的艺术特征

浅议二人转表演的艺术特征

66艺术论丛浅议二人转表演的艺术特征王健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富裕分院摘要: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既不同曲艺的说唱叙述故事,也不似歌舞通过形体动作抒情写意,更不像戏曲固定人物扮演。

二人转的基本形态和表演特征,是两个中性彩扮演员,又说又唱又扮又舞,转入转出,分包赶角,演人物不人物扮,通过叙述兼代言的表演形式,在于它综合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优长,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表演特征。

 关键词:二人转;表演;特征二人转是唱、舞、做、说、绝紧密串连在一起的东北民间艺术。

它不同于大剧种、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灯光布景俱佳,而二人转就是一二个人在不起眼的小舞台上“唱中转”、“转中唱”。

唱,要唱出味;舞,要舞出劲;做,要做出戏儿;说,要说出趣儿;绝,要绝到位。

二人转演员不容易,没两下子还真干不了。

这转来转去却转出了生命,转出了名堂,转出了前景,转出了希望。

.一、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唱,当然以二人转唱腔为主,味要浓,声要甜,有板有眼腔要圆,但这单一的音色还不够要有新的唱功绝活,模仿不同唱法和歌星演唱,名曲名段的学唱,要唱的好,唱的象,尽管累够呛也要接着唱,这叫功夫。

.舞,东北民间舞,秧歌舞,戏曲舞是二人转主体舞,用在上场舞,间舞和下场舞,绝活中的舞必须有别于上述舞,表演一段芭蕾舞、拉丁舞、斗牛舞、肚皮舞是让观众很开心的事。

.做,是指化出化入时的人物塑造。

而绝活中的做,就是对生活中特形人物的模仿和夸开,如:瞎子、瘸子、傻子,及对知名人士的模仿。

.说,是说口,如“疙瘩口”、“套子口”等,要求说得熟,说得流,有板有眼有节奏,妙语连珠扔包袱。

绝活中的说口不管是“绕口”型的,“速度”型的,“模仿”型的都要说的俏,说的妙,“尺寸”讲究没个挑,幽默语言连珠炮,逗得你我嘎嘎笑。

.绝,是指绝活。

最初是指手绢功和扇子功要过硬,玩的妙、耍的俏。

而当今二人转的绝活就多了,可以这样说,传统意义上二人转艺术以外的其它艺术都可称之为二人转的绝活。

二人转说口幽默效果的语言学阐释

二人转说口幽默效果的语言学阐释

使观众按照正常思路对所获信息进行推 测 、 解 , 理 最终得 出结 论 , 后 , 最 表演者 揭开谜 底 , 观众得 到了一 个意料 之外 的结 果。
幽默就在意料之外的言语行 为冲突 中产生 了。 例 1 A: 来大伙就说他 , : 后 说他这 车不行 , 快换轿子 。他就 买轿子去 了。相 中了一 台桑塔 纳, 赶 去开票去 了。拿 多少钱 呢 !
第 2 卷 第 5期 l 20 0 9年 9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unl f h nc u iesyo eh o g (o i c ne dtn orao ag h nUnvri f c n l y Sc l i csE io ) C t T o aS e i
Vo . l No ( 12 .5 )
Sp2 0 e .0 9
口语 言 ・ 化研 究 文
二人 转说 口幽默 效 果 的语 言学 阐释
陈 鹤
( 长春工业 大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 吉林 长春 10 1) 3 0 2
[ 摘

要 】 二人 转说 口是 二 人 转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人 转 说 口是 以语 言 为 主要 载体 的 艺 术 , 应 该 具 有 言语 交 际 的 二 它
说 口表演利用 了言语交际过程中说 听双方 的一种互动机制 : 发话人确定交 际意图之后 , 会形成和该交际 意图相关的各种 认知假设 , 并从 中选择适 当的部分直接构建出有利 于该 意图实现 的背景语境 , 在此基础 上 , 言语形式被 酝酿生成 ; 而在听话人

方, 受到言语形式刺激后 , 一系列有利 于正确理解该形式所传达的意图的各种相关 知识被激活 , 然后也经历一个选 择阶段 ,

二人转的唱说扮舞绝[权威资料]

二人转的唱说扮舞绝[权威资料]

二人转的唱说扮舞绝[权威资料] 二人转的唱\说\扮\舞\绝二人转的表演手段是非常丰富的,可分为唱、说、扮、舞、绝五个方面。

这和戏曲中的唱、做、念、打基本相似。

“唱”在二人转演出中占首要地位。

二人转演员要有一副好嗓子,用俗语说就是亮堂、能拔高。

再就是唱得要有韵味。

韵味不仅包括各戏曲门类所说的“抑、扬、顿、挫”,而且要有东北语调的特殊风味。

有的观众专门爱听唱,进了场子,两眼一闭,专门听你唱得亮不亮,有没有味。

有的演员在台上唱《西厢》里的胡胡腔:“一轮明月照西厢――”一拖腔,台下就叫好。

现在有些演员,特别是那些零散班子的演员,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又没有相应的扩音设备,加之为追求场次和经济收入,感冒或女演员来了例假仍不休息,唱的时候显得很费力,大脖筋鼓得老高,声嘶力竭,不仅破坏了演员的舞台形象,更谈不到给观众以唱腔韵味美的享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说口”和“表演”在二人转表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有人说“唱是骨头,说是肉。

”说明了说口的重要性。

在一段唱的前边带个小帽,中间加点风趣幽默的说口,会增光不少。

说口在二人转表演中有时是即兴发挥的。

有人说:“看你溜不溜,就看你说口。

”有的二人转演员嗓子条件不好,就在说口上下工夫,说得多、活、有趣,也能弥补唱工上的不足。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赵本山。

有人说他演的是二人转的东西,有人说不是二人转的东西,有人说他是二人转发展的方向。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赵本山演出的节目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二人转、拉场戏,一部分是东北味的喜剧小品,他是把二人转的说口和表演部分发扬光大了,突出了二人转的丑角艺术。

他使用了大量的套子口、歇后语、俏皮嗑、疙瘩语、顺口溜,以及经过他精心提炼加工了的东北方言土语,再加上他形象逼真而又独具一格的表演,征服了观众,赢得了笑声。

他演出的二人转唱腔很少。

比如《麻将豆腐》,里边只有一小段唱,主要是说口、表演。

有人说他演出的节目是从东北民族风格浓郁的二人转、拉场戏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既借用了相声语言,又采用了二人转与戏剧小品的表演形式,土得掉渣。

论东北“二人转”的语言艺术

论东北“二人转”的语言艺术

论东北“二人转”的语言艺术“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

本文主要对其语言的通俗易懂、俗而不僵、俗中有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二人转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魅力。

标签:东北“二人转” 语言艺术审美特征“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自草创至今,大约有三百年的历史。

“二人转”利用民间笑话、绝活、说口来进行说唱,不把自己局限在戏剧的框架里,是一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纯朴的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

它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向观众或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如诗般的故事,成就了文化领域中另类的语言艺术,极大地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东北地区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可见“二人转”语言艺术的非凡魅力。

一、通俗易懂(一)“二人转”(以下出现的“二人转”之处不再加引号)语言的通俗化和平民化使它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旧社会,由于这种艺术形式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人民从观看二人转中受到了鼓舞,因此它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二人转《十四愁》——光绪皇帝坐“龙楼”,如今是:天也愁,地也愁,君也愁,臣也愁,山也愁,水也愁,穷也愁,富也愁,老也愁,少也愁,鸡也愁,狗也愁,鸭也愁,鹅也愁,老牛老马更发愁;天愁怕下甘露雨,地愁就怕水打沟,君愁就怕干戈斗,臣愁就怕一笔勾,山愁就怕着荒火,水愁千里不到头,穷愁家没隔夜米,富愁就怕贼人偷,老愁怕把阎王见,少愁就怕白了头,鸡愁杂粮不到嘴,狗愁家穷光溜溜,鸭子愁地扁扁嘴,鹅愁长个大“奔楼”,老牛老马为啥愁,天天拉梨不到头。

以上是二人转中的一段俚语,它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运用了天地、君臣、山水与动物这些很易懂的名词,用他们的“愁”表达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声、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先说愁,再进一步说出愁的原因,这就与广大人民群众在内心产生了共鸣。

为此,尽管历代统治阶级千方百计地践踏它,摧残它,但它的生命力仍然很强。

浅谈二人转的说口语言特色

浅谈二人转的说口语言特色

( 一) 俗 语入戏 反 映人 民的生活 经验和愿 望 。 关东 俗语 的积 淀相 当丰富 , 地方 计, 你有 一定 之规 ” , “ 巧 有巧道 儿 , 笨 有笨 招儿 ” , “ 紧没 豆腐 ,
俗语, 是通俗并广泛流行 的定型的语句 , 简练而形象化 , 韭 菜说 成 “ 扁 叶葱 ” , 用 民间并 不常 用 的“ 重 阳节 ” 替 代惯 用 的 特点也比较突出。 如“ 能在直中取, 不在弯中求” , “ 人有千条妙 含 着 “ 比试 ” 和“ 角劲 ” 因素 的说 口 , 充 满智慧 , 很 能调 动观众 的 慢没渣” , “ 人分三六九等, 木分桦梨紫檀” , “ 打人别打脸 , 说话 别揭短” , “ 兔子不吃窝边草” , “ 打骡子马受惊” 等, 这些都具有
魅力 , 在于通过“ 卖关子” 、 “ 逗乐子” 、 “ 抖机灵” 、 “ 甩包袱” 等手 达到“ 艺” 与观众“ 不隔心” 的基本前提、 必要手段和最佳途径。
段 而成 “ 趣” 、 出“ 味” 。 “ 趣” 和“ 味” 如何 成 , 如何 出呢? 靠语 言技 巧, 即活 用字词音 义 。
“ 酒” 字, 把人 名 “ 张九” 和“ 李久” 说 成“ 张 三六 ” 、 “ 李 四五 ” , 把 “ 九 月九” , 更 把“ 酒” 字说 成 “ 六 十度 ” 、 “ 一三五 ” , 等等 。 这些 隐
参 与意识 。 ( 三) 朴 拙鲜 活
鼓, 也效仿其他地区的民歌和曲艺形式的语言。 眼界越来越宽 稼 院的粮 仓 、 猪圈 、 鸡架 、 灶王、 祖先 堂等各 种“ 对联 ” , 有 的“ 歪
( 家长里短 、 人情世故 、 车船店脚 、 手艺生意、 婚 丧嫁娶 、 祸福 吉凶、
常用成语 的意 味 ; “ 狐仙堂的匾——有求必应” , “ 属水 喇蛄 众“ 开怀” 的艺术效果 , 主要得益于它撷取老百姓的“ 身边事”

二人转

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

“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

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浑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

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

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二人转唱腔曲牌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

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很多,计有三百多个。

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

“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

“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

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

此外,还有《双锁山》、《华容道》等。

近几十年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桥》、《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欢迎.二人转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是指没有锣鼓的伴奏,武场加锣鼓。

1.常见的乐器(1)唢呐俗称喇叭,东北唢呐从音高上大致分为高中低三种,二人转主要用以伴舞和托腔,可造成欢快,红火,大喜大悲的舞台气氛。

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作者:王军力来源:《中国市场》2014年第25期[摘要]二人转是一门深受东北人喜爱并且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表演艺术。

由于这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夸张与另类,二人转的存在遭遇着褒奖与贬低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冲击。

即使是在这两种对立观点冲击下,二人转依然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走出了东北乡村特色,传遍了全国,产生了一定的热度,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高雅艺术的普及与盛行,二人转必须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才能在瑰丽的艺术园地中立足。

[关键词]二人转;艺术特点;低俗[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5-0165-021农村大炕走向城市包厢二人转,这种诞生于东北白云黑土之间,流传于东北民间的极具民间气息的特色艺术,用它粗犷豪放的表现形式、幽默而贴近生活的唱词以及独特的令人忍俊不禁的舞蹈,滋润勤劳的东北人民已有300多年之久。

东北人对于二人转有一种近乎痴迷的难舍难分的情感,在民间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由此可见二人转在东北的群众基础之深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二人转不再仅仅是东北农村间的饭后娱乐,而是翻山越岭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渐渐成为娱乐市场上的宠儿。

近一两年,二人转频繁进京,或南下巡演,不断引起轰动,在各地的演出市场也常常制造出票房奇迹。

仅从这些表面的受欢迎程度看,二人转在艺术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二人转是否能继续保持那种独特的淳朴而贴近生活的民间气息而不变质,是否能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呢?恐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二人转在充分照顾观众情绪的同时,是否也不容回避地存在着过度迎合部分观众的欣赏趣味而使之趋于流俗的现象?这点必须引起我们今天的二人转演员的足够重视,毕竟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还有着审美价值与审美趣味的前提,即便是以丑角取胜的二人转艺术也应遵循长期以来的“笨中求巧,丑中求美”的美学原则,而非一味地为丑而丑,毫无美感。

实话实说_谈谈_二人转总动员_的美中不足_程逸平

实话实说_谈谈_二人转总动员_的美中不足_程逸平

中国艺术报/2016年/7月/20日/第012版百家论艺实话实说:谈谈《二人转总动员》的美中不足程逸平众所周知,二人转艺术的大本营在吉林省。

《二人转总动员》(以下简称《总动员》)作为吉林电视台乡村频道的一档以推广二人转艺术为宗旨的节目,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身,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多届电视二人转大赛活动,发现了大量新人,为传承二人转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然而,我们在击节叫好的同时,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陶醉于已有的成果,而应正视节目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使二人转艺术更好地传承、创新和发展。

笔者认为《二人转总动员》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内容和形式单一《总动员》参赛内容较为单一,近90%都是古代剧目,动辄《大西厢》《回杯记》《马前泼水》《包公赔情》,表现现代生活、反映老百姓喜怒哀乐的戏太少。

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传统剧目虽然重要,但不能沉浸在古人的世界里。

二人转的优秀现代戏也很多,如《夫妻串门》《老汉背妻》《同学会》等,栏目组完全可以多安排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剧目,不应把《二人转总动员》办成“古代二人转总动员”。

“守住老腔老调才是真正的传承”的说法是对传承的僵化理解,是崇古思维的典型表现,不利于艺术发展。

《总动员》参赛形式单一。

二人转是个笼统的说法,外地观众往往望文生义,误认为就是两个人的表演。

传统二人转的形式主要有单出头、双玩艺、拉场戏,新中国成立后还出现了二人戏、三人转、坐唱、表演唱等新形式。

然而,《总动员》里基本都是双玩艺,其他形式很少见,这种艺术单一化的倾向对二人转的发展没有益处。

2.说口不被重视二人转有句著名艺诀,叫“唱丑唱丑,必得说口,不说口不算唱丑”。

上装(旦角)的不足往往靠下装(丑角)用说口来弥补,俗称“兜着”。

众所周知,二人转的五功“唱、说、扮、舞、绝”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然而我们看到,《总动员》在节目安排上严重失衡,基本上以唱为主,说口很少见。

唱功作为二人转的主要部分无可厚非,但其他四功同样应重视。

二人转夸人顺口溜

二人转夸人顺口溜

二人转夸人顺口溜1. 哎呀妈呀,你这人就像那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堂,浑身上下透着灵光。

2. 哟呵,看你这小模样,长得就跟那花骨朵似的,粉嘟噜的,瞅一眼心里就甜得像灌了蜜。

3. 我说大哥啊,你这人好似那孙猴子下凡,机灵劲儿那是一个赛一个,脑袋转得比风车都快。

4. 老妹儿啊,你就像那百灵鸟,一张嘴,那声音清脆得像是山间的清泉叮咚响,好听得不得了。

5. 嘿,兄弟,你这体格跟那牛魔王似的,壮实得很,往那一站就像一座小山,给人满满安全感。

6. 大妹子,你这眼睛就像那星星掉进了眼眶,一闪一闪亮晶晶,瞅着就带股子机灵劲儿。

7. 大爷呀,您老可是那姜太公在世,智慧多得就像那满仓的粮食,随便拿出来一点都够人学好久。

8. 婶子,您看起来就像那永远盛开的牡丹花,富贵又大气,那气质啊,从脚跟能冒到天灵盖。

9. 小哥,你这速度就像那离弦的箭,蹭一下就没影了,比那风都跑得快。

10. 小姐姐,你笑起来就像那春天里的太阳花,灿烂得能把整个冬天的阴霾都驱散喽。

11. 兄弟,你这人的心眼啊,就像那蜂窝煤眼儿似的,一个挨一个,全是聪明点子。

12. 大姐姐,你这头发就像那黑色的绸缎子,滑溜溜的,在阳光下还闪着光呢,好看极了。

13. 大叔,你这酒量就像那无底洞,怎么喝都不见底,真乃酒中豪杰。

14. 小妹儿,你这小脚丫就像那小粽子,小巧玲珑的,走起步来像是跳着欢快的舞蹈。

15. 哥们儿,你这力气大得像那扛山的大力神,啥重东西到你手里,都跟拿个小物件似的。

16. 美女,你这脸蛋就像那刚出锅的水蜜桃,又嫩又红,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17. 兄弟,你这口才就像那机关枪,哒哒哒的,说得那叫一个溜,把人都能说得一愣一愣的。

18. 老姐,你这气质就像那画里走出来的仙女,飘飘然的,带着一股子超凡脱俗的劲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转说口
原创:葛秀岩
2011四月天,
四月18夜晚间,
农历三月一十六,
关东大戏院笑语喧。

高朋满座齐鼓掌,
海洋我激动得瑟个欢,
独白:(哎呦各位朋友,不是得瑟,谁也不愿意看谁得瑟,看得瑟要去动物园对不对?那就是:)
海洋我演出忙个欢,
你鼓鼓掌,我不求你赏,
您的支持就是鼓励奖,
鼓励增强了观赏性,
观众您要开心就把我想。

今天天气是有点凉,
小雨丝丝默飞扬,
气温1到了11度
寒气袭人走路忙。

说完天气,新闻报,
天下大事要知道,
大事、小事、国家事,事事缘由最重要,
朋友您还别不信,
仔细听来仔细瞧,
新闻本是身边事,
雅俗共赏把焦点聊。

吸毒得瑟的莫少聪,
名声不保是昏庸,
酒吧演出泽玛利亚,
喜欢华仔欲邀功,
《乱世三义》今开机,阎学晶出演是贤妻,《战国》首映惹争议,孙膑的非议别叫屈。

《非诚勿扰》收视长虹,
缘聚男女花香浓,
温州染色馒头做,
毒害学生理难容。

连杀10人犯周宇欣,
人面兽心还谈原因,
火腿深埋是双汇,
瘦肉精听闻晕不晕?
江西局长跳楼亡,
抑郁西去梦秋黄,
假扮武警是劫匪,
抢去奔驰真荒唐。

江苏宝马越野车,
撞死老人起风波,
丛飞遗孀邢丹故,
少年飞石怎评说。

深圳富翁作假罚五千,
不仁,枪毙他妈的,都不冤,台湾赠鹿到刘公岛,
两岸统一要几天?
日本地震核危机,
可怜可恨可悲又可惜,南非利比亚起战火,
掠夺石油被列强欺。

狗咬人来寻常事,
人咬狗来是新闻,
茶余饭后您来戏院吧,鼓掌您就是幸福的人。

这正是:
天气新闻报几条,
台上台下乐逍遥,
播报点评共分享,
振臂狂呼您用力摇
寓教于乐您要记牢
看戏您再接着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