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韩国全称叫什么

韩国全称叫什么

韩国全称叫什么
韩国的全称是大韩民国。

韩国(Korea),全称大韩民国,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共和国,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辰韩、马韩、弁韩),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

国土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5163万(2018年)。

历史沿革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光复取得独立。

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纬38度线,朝鲜半岛南北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1953年7月27日依朝鲜停战协定,朝韩双方停战。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

朝鲜这个国家古代叫什么呢

朝鲜这个国家古代叫什么呢

朝鲜这个国家古代叫什么呢推荐文章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四个国家热度:朝鲜古代是中国的吗热度:中国的朝鲜族在古代叫什么热度:古代有趣的国家名称有什么热度: 6个古代人穿越到现代电影热度:朝鲜是我国的邻国。

那么朝鲜这个国家古代叫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朝鲜这个国家古代叫什么呢随着历史的演变,朝鲜的称呼也一直在改变,也存在着分裂和统一的历史。

古朝鲜是对在汉武帝设置汉四郡(公元前108年)以前,古代朝鲜半岛北部国家的称谓,包括檀君朝鲜以及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三个王朝。

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

公元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

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

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

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

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泰封”。

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

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

关于朝鲜族的基本介绍朝鲜族(Korean Chinese)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东亚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所有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根据户口所在地),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朝鲜的历史简介

朝鲜的历史简介

朝鲜的历史简介朝鲜也有很长的历史,其历史底蕴也很丰富。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朝鲜历史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历史概况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北接中国,西与日本隔海相望。

有证据显示,朝鲜半岛在距今数十万年前便有人类居住,朝鲜(韩国)官方认为这些土著居民是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的阿尔泰人形成的,但日本亦有说法认为这些土著是由日本迁徙过去的。

至于朝鲜民族的形成,也有许多说法,朝鲜(韩国)官方认为朝鲜民族是由中国商周时代迁徙过去的移民与上述原土著居民长期融合形成,此说法有一定的中国早期史料佐证。

箕子朝鲜正式史料中记载的古朝鲜国家,最早是西周灭商之后,由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的“箕氏侯国”。

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在史籍上第一次出现。

在中国汉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叔叔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

史称“箕子朝鲜”。

其真实性目前存在争议。

卫满朝鲜根据史记,燕国的卫满率移民进入朝鲜,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

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称“卫满朝鲜”(卫氏朝鲜);而箕子朝鲜的末代国王逃亡三韩地区自称韩王,继续控制朝鲜半岛的南部直至被汉武帝征服。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从海陆两路进攻朝鲜,未成功,又从海陆两路派来增援部队,公元前108年夏,部分大臣叛变投降,朝鲜右渠王(卫满的孙子)被杀,卫满朝鲜灭亡。

汉武帝在卫满朝鲜领域内设置汉四郡。

前三国时代前三国时代是公元前2世纪后朝鲜三国时代之前的朝鲜历史时期。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北部和目前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分布着扶余国、高句丽、沃沮、东濊和其它小国家或部落。

西汉在这一地区建立了汉四郡。

但由于受到当地人的反击,真番、临屯二郡很快瓦解,玄菟郡也被转移到辽东。

与此同时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后,开始逐步统一其周边国家,并在西晋末年(313年)吞并了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

韩国国名的由来

韩国国名的由来

韩国国名的由来韩国国名的由来想知道“韩国”的名字,得先知道“朝鲜”名字的由来,其中许多历史细节和名称都与中国有关。

“韩”字和“朝”字,都有一半相同,上下面各一个“十”字,外加一个“日”字,都和太阳和时间有关,或许为“二十天”之意。

“朝鲜”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曰:“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

公元前200年成书的《尚书大传》中介绍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朝鲜”即“朝日鲜明”之意。

《史记》《朝鲜列传》引张晏云:“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

”日本古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有把朝鲜半岛称为“韩”的记载。

据分析,“朝鲜”一词可能是檀君朝鲜首都阿斯达(Asadal/)的古朝鲜语译文。

在属于东亚语族的阿尔泰语中“Asa”意为“晨曦”(日语目前仍用此词缀表示晨曦之意);“dal”意为“大地”或“大山”,也是新罗常见的地名。

《东国舆地胜览》记载:“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鲜“,故名朝鲜。

朝鲜语言有一些来自阿尔泰语系,有的由中国商周以后口音融合而来。

韩国认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青铜器文化形成之时, 在满洲的辽宁地区和韩国的西北出现了众多的部落,后来由檀君统一建立了古朝鲜(公元前2333年)。

“这一遗产是一种自豪的源泉,它赋予了韩民族身处逆境之时坚韧不拔的力量。

”十三世纪,蒙古人灭亡朝鲜,设立双城总管府,高丽人李椿担任地方官,改名孛颜帖木儿,次子叫吾鲁思不花。

明朝建立后,吾鲁思不花长子李成桂在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战功显赫而被高丽国王提拔。

1392年,大将李成桂不肯奉国王之命发兵辽东,谋反自立为王,必须经过明朝的册封。

明太祖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定国号为朝鲜,称为李氏朝鲜,一直持续了500多年,“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至今。

在朝鲜半岛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国家,曾叫百济、新罗、高句丽、高丽等,就像中国以前一样曾用唐朝、宋朝、明朝等名称,每个名称的由来都是有根源的。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
伟大的毛主席:感谢您领导我们得到了解放、我们才 翻了身,分了土地安了家,过起好日子来。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懂得怎样来保卫我们的好日子。 继光在离家那天,就曾经告诉我说,他要到朝鲜去打万恶 的美国鬼子,不消灭美国鬼子决不回家。他叫我在后方把 生产搞好,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听光儿说话这样有志气, 我心里真是高兴。但我更明白这是您和共产党把他教育好 的。
你们了解了60年前那场战争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那些在朝鲜殊死而 战的志愿军将士,那些死在严寒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他们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他们抬起了我们 民族的头颅,他们是死得最有尊严,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 的课题 即将结束了,但你们的学习仍将继续、不会结束。让我们感知历史、面 向未来,共同成长!
◆朝鲜战争
毛主席接见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
敬爱的毛主席:
我叫邓芳芝,今年六十一岁,家住四川省中江县通山区 石马乡第三村。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黄 继光就是我的三儿。
光儿光荣牺牲以后,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第三分 团尹超凡副团长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 四川省各界人民慰问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中国新 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区工作委员会都派代表从很远的地方到 中江来参加光儿的追悼大会。他们还带了许多慰问品来慰问 我。大家亲切地喊我"黄妈妈"。大家都说愿作我的儿女,请 我到他们工厂、机关、学校、乡村去耍。尹超凡也告诉我说, 前方志愿军战士都愿认我做他们的妈妈。我真感到说不出的 光荣。这时我就想起了您,我心里明白,今天的光荣,是您 给我的。
我们向您提出以上意见,盼望即予 指教! ---------金日成
◆朝鲜战争
目前敌人趁着我们严重的危急,继 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 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 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 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 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 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1.1韩国基本认识

1.1韩国基本认识
国名
1.大韩民国(朝鲜语:대한민국/大韓民國 Daehan Minguk) 2.历史上的国名:朝鲜(日出鲜明之国),三韩(马韩、 弁韩、辰韩),高丽,大韩帝国(1897),大韩民国 (1919上海临时政府)。1897年10月12日,朝鲜王朝第 26代君主高宗李熙即皇帝位,并遂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于是韩国这一名称被启用,直至今日。韩国的英文名 Korea源于古名“高丽”。于1948年8月15日脱离朝鲜, 获得独立。韩国政府声称其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政权, 自称“韩国”(한국/韓國),而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称作“北韩”(북한/北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亦声称其朝鲜半岛唯一合法的政权,自称“朝鲜” (조선/朝鮮),而将大韩民国称为“南朝鲜”(남조선 /南朝鮮)。
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国旗

太极旗(태극기),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朴泳孝 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绘制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采纳 为朝鲜王朝的国旗。1949年3月25日,韩国文教部审议委员 会在确定它为大韩民国国旗时作了明确解释:太极旗的横竖 比例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 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鱼形两仪,上红下蓝, 分别代表阳和阴,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阳 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 西、义;右上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秋、南、 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 整体图案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范围内永恒运动、均衡 和协调,象征东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国花
木槿花무궁화是韩国的国花。花开时节,木
槿树枝会生出许多花苞, 一 韩国木槿花朵花 凋落后,其它的花苞会连续不断地开,开得 春意盎然,春光灿烂。因此,韩国人也叫它 “无穷花”。

朝鲜的全称叫什么名字

朝鲜的全称叫什么名字

朝鲜的全称叫什么名字朝鲜,官方全称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位于东亚东部的一个国家。

它的全称是由朝鲜自身的政体和政治组织形式而来的。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的全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是该国于1948年9月9日宣布成立时所确定的官方名称。

这一名称凸显了朝鲜政治体制的特点:民主主义、人民参与和国家共和制度。

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朝鲜政体的基本原则之一。

朝鲜的宪法规定了人民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

朝鲜政府声称,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而并非少数人或特权阶级。

民主主义旨在确保人民在国家事务中的广泛参与和自治。

人民共和制度朝鲜采用的是人民共和制度,这意味着政府的合法性源于人民的选择和支持。

朝鲜宣称自己是一个以工人、农民和劳动阶级为基础的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制度来代表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这种制度旨在确保人民享有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朝鲜的意义与国际关系虽然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但它在国际上也被简称为“朝鲜”。

朝鲜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之一,并且参与了许多国际组织和会议。

然而,朝鲜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裁,主要是由于该国的核武器开发和导弹试验活动。

这些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因为这可能对地区和全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虽然朝鲜的全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强调了该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但在实践中,朝鲜的政权和社会情况仍备受争议。

人权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朝鲜政府的人权记录提出了批评和质疑,指责其限制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和基本人权。

总结一下,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这个名称反映了该国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强调了民主主义、人民参与和国家共和制度。

然而,朝鲜政权和社会情况仍然备受争议,国际社会对其人权状况表达了关切。

对于朝鲜来说,走向开放和改革可能是实现真正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关键。

朝鲜半岛音乐概况

朝鲜半岛音乐概况

朝鲜、韩国的传统音乐主讲人:刘小龙朝鲜、韩国概述朝鲜国名由来朝鲜作为我国近邻为国人熟悉,但对于其国名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公元1世纪前后,朝鲜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

10世纪时,高句丽王朝改国号高丽,系“山高水丽”之意。

14世纪末,高丽三军都总监使李成贵建立了李氏王朝,逐改国号为“朝鲜”,原意是“早晨清新的国家”。

这一名称除1897一度改称“大韩”外,一直沿用。

但是随着南北分立,南部乃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北部仍以“朝鲜”为国名。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2762平方公里。

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端,北部主要与中国接壤,东北端与俄罗斯有陆地边界,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相邻。

朝鲜东面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面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

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朝鲜海岸线全长约6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

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

朝鲜全国划分为9个道(도)、1个直辖市(직할시)、以及3个特区:分别为平壤直辖市(평양시)、开城工业地区(개성공업지구)、金刚山观光地区(금강산관광지구)、新义州特别行政区(신의주특별행정구)、慈江道(자강도)、咸镜北道(함경북도)、咸镜南道(함경남도)、黄海北道(황해북도)、黄海南道(황해남도)、江原道(강원도)、平安北道(평안북도)、平安南道(평안남도)、两江道(량강도)。

朝鲜的音乐、歌曲创作朝鲜十分重视音乐、歌曲的宣传普及。

2005年《劳动新闻》、朝鲜中央电视台向全国重点介绍歌曲《祖国的蓝天》,2006年新年伊始,《劳动新闻》接连刊登了两首向全国推荐的新歌:《先军革命总进军歌》、《把什么留给祖国》。

《金日成将军之歌》、《朝鲜之星》、《同志爱之歌》是朝鲜三大著名歌曲。

大韩民国韩国〔Korea〕是一个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端的国家。

西南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及对马海峡,东边被日本海包围着。

古朝鲜帝国介绍

古朝鲜帝国介绍

古朝鲜帝国介绍朝鲜半岛经过古朝鲜、三国时代、新罗、高丽等时期后,李成桂取代高丽确定新国号为朝鲜,是为李朝(1392—1910),也称朝鲜王朝五百年,今天店铺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古朝鲜帝国介绍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南朝鲜为什么叫韩国东夷人是一个统称,战乱聚拢之前有着好几个族,其中居住在半岛上的被称为韩族人。

据历史记载,当时的韩族人主要被分为三个部分,在东夷人越来越多聚集到朝鲜半岛的时候,其中的一个部分人在几次兼并战争中脱颖而出,好几次统一了朝鲜半岛。

所以很明显南朝鲜为什么叫韩国的答案是,韩国的“韩”就出自于古时候的韩族人。

而在南北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被叫做韩了。

而追溯韩族人的由来却可以查到他们的源头就在中国。

春秋时期有一个韩国因为国家太小很快就被灭掉了,这个韩国的人其实是当时数量可观的韩族人中的一支。

所以朝鲜半岛上的韩与中国的韩其实是同源的。

当然,这只是南朝鲜为什么叫韩国这个问题的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说法。

那就是在一八九七年,当时的朝鲜国王将自己国家改名为大韩帝国,然后短短十三年以后,日本就强迫当时的韩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大韩帝国灭亡,韩国这个简称却流传了下来。

汉灭朝鲜之战的起因要谈论汉灭朝鲜之战的起因,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古朝鲜的发展史。

古朝鲜有着另外一个称呼,叫做卫氏朝鲜。

这是个在西汉初期才被建立起的国家。

当时的燕国国民卫氏带领着数以千计的人进入朝鲜半岛,推翻了当时的政权自立,形成了这个新政权。

在卫氏成为领导者之后,他开始积极地建立这个国家,由此,古朝鲜的势力才一步步扩大,政权也逐渐稳固,整个国家处于上升阶段。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这个政权对于西汉王朝的威胁正一步步加大,这也是这场战争被发动的真正原因。

而另一个原因,也就是古朝鲜阻碍朝鲜半岛附近的国家向汉朝进贡这件事,大概只是汉武帝发动战争的一个小借口。

一场战争的发生总是伴随着利益的计较和争夺,汉灭朝鲜之战也是如此,当时强盛的西汉帝国绝对不会允许第二个强大的政权存在所以,它选择解决掉这个可能存在的麻烦。

南朝鲜为什么改名韩国

南朝鲜为什么改名韩国

南朝鲜为什么改名韩国
是,南朝鲜是现在的韩国。

朝鲜和韩国因为长期保持敌对关系,
互不承认,因此朝鲜称韩国为“南朝鲜”,韩国称朝鲜为“北韩”,直到1992年8月24日,韩两国正式建交,中国的官方媒体才正式改称“南朝鲜”为韩国”。

历史上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是一个统--的王朝,这也是当时朝鲜半岛统-的称呼,高丽这个称谓传到西方,是阿拉伯人的功劳,他们来东方经商,将高丽这个既是国名又是地名的称呼传到了西方世界。

洪武年间的时候,李成桂发动兵变,为了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
他上疏朱元璋,朱元璋给了他一个朝鲜的国名,而李成桂建立的明帝国的藩属国也改名为了朝鲜国。

也从明朝之后,当时的官方文件中李成桂家族的王朝一直被称呼为朝鲜国,但是,民间还把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叫高丽国,即便是现在很多西方国家也称说朝鲜半岛就是高丽。

因为现在朝鲜半岛上是两个国家,所以沿用至今的高丽,在西方一些书中把他们分成了南高丽和北高丽,英语中的南北韩,
South/North Korea其实就是南北高丽的一种直译,所以在西方的的翻译中,根本没有汉字中所说的“朝鲜”、“韩国”这样的符号区别,也就是说西方语言圈内,南韩和北韩这样的区分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南朝鲜叫韩国

为什么南朝鲜叫韩国

为什么南朝鲜叫韩国朝鲜分为两个半岛,一个称为北朝鲜,一个称为韩国。

为什么不称呼为南朝鲜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为什么南朝鲜叫韩国,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鲜叫韩国的原因朝鲜半岛有两个国家,北部朝鲜半岛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朝鲜半岛是大韩民国。

在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里,就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称呼的区分,而在英语国家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则没有这样的区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公元918年,泰封国大将王建推翻国王弓裔,自立为王,改国号为高丽,并定都于开京(今朝鲜开城),后来高丽国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成为朝鲜半岛新王朝的称呼,阿拉伯商人当时往返于东西方之间,遂把“高丽”这一称呼带向了欧洲国家,于是欧洲国家便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高丽既是地名,也是国名。

公元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黜高丽恭让王,自立为王,李成桂选了两个国号,一个是“朝鲜”,一个“和宁”,上书明太祖,要求明廷裁定,朱元璋认为朝鲜这个国号比较好,于是李成桂新建立的政权就正式称为朝鲜国。

明清时期,中国的官方文书,一直称呼李氏朝鲜为朝鲜国,民间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候也称朝鲜半岛为高丽。

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则一直称呼朝鲜半岛为高丽,并延续到今天。

既然西方国家的语言中称朝鲜为“高丽”,那么自然而然,南北朝鲜分治以后,朝鲜就被称为“北高丽”,韩国就被称为“南高丽”,比如英语中朝鲜就是“North Korea”,直译就是北高丽;韩国就是“South Korea”,直译为南高丽。

反正用的都是“高丽”,既没有用“韩”这个国号,也没有用“朝鲜”这个国号,那么就不存在南朝鲜还是北朝鲜,南韩还是北韩的区分。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是存在“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号的区分的,在日语中称朝鲜为“北朝鲜”,韩国则称为“韩国”。

中国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前,是不承认韩国的,一直认为朝鲜是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权,于是就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南朝鲜”。

现在我们称朝鲜为“朝鲜”,韩国为“韩国”,实际上是按朝鲜和韩国各自的自称直译的,这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

朝鲜国家概况

朝鲜国家概况
国概况
目录
• • • • • • • • • • • 朝鲜风光 国名 国旗 国徽 国歌 国庆日 人口 首都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国家政要
朝鲜平壤人民大学习堂
朝 鲜 平 壤 艺 术 宫
魅 力 山 河
林 荫 小 道
总 统 金 日 成 铜 像
国名
• 朝鲜(原读作zhāo xiān,现读作cháo xiǎn),又称 “北韩”(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称呼)、 “北朝鲜”(日本称呼)、North Korea(美国称 呼)。 • 1392年,原属元朝辽阳行省双城总管府李成桂推翻 高丽王朝称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 李成桂参考了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 宁”,遣使请中国明太祖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 “朝鲜(zhāo xiān)”是古名,因此裁定"朝鲜(cháo xiǎn)"为新国名。 • 1948年9月9日,金日成将军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建国, 定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历史
• • • • • • • • • • • • 石器时代 檀君朝鲜 箕子朝鲜 辰国 卫满朝鲜 三国时期 统一新罗时期 后三国时期 高丽王朝时期 朝鲜王朝时期 日帝殖民时期 南北对峙状态
资源地理

朝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300多种,其中有用矿200多种。 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 属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储量丰富亦有石油资源, 其中,位于咸镜北道中朝边境地区的茂山铁矿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 可开采量30亿吨。水力和森林资源也较丰富。 以2008年为基准, 朝鲜地下矿物资源总价值高达6983万亿韩元(约合6.4万亿美元), 其中黄金2000吨、铁5000亿吨、菱镁矿60亿吨、无烟煤45亿吨、铜 290万吨等。仅朝鲜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个菱镁矿,就足够韩国使用1.8 万年。

朝鲜国家介绍

朝鲜国家介绍

美景
为了纪念在朝鲜战争中用鲜血帮助朝鲜人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功伟绩, 1959年10月25日,在平壤的名胜古迹—牡丹峰的北边建造了友谊塔。其建筑 地址和建筑造型由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和金日成首相亲自选定和 审核。 中朝友谊塔是由两层基座和塔身组成的,上面有红星在闪烁。塔身的前 面刻有“友谊塔”的字样。 塔基座的一层正面刻有碑文,左右两侧有描述中 朝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士战斗英姿的浮雕由朝鲜万寿台创作社集体精心 策划创作。后面有个门可以进入塔的中心,里面的大理石台上摆放着装有烈 士名单的盒子,墙壁上有描绘参战、战斗和战后恢复建设三个场面的壁画。
朝韩问题
朝鲜国防委员会政策局2012年1月31日向韩国当 局发出公开质问书,要求韩方反省是否有与其对 话的资格。朝鲜国防委员会在公开质问书中,要 求韩国当局“认清自己的困境,停止谈论朝韩对 话,改善朝韩关系并反省是否有与朝鲜对话的资 格”。朝方在公开质问书中要求韩国当局回答, 是否准备为其在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正日哀悼期期 间犯下的罪行忏悔并道歉,是否打算践行《北南 共同宣言》,是否不再利用“天安”号和延坪岛 炮击事件伤害朝鲜,能否停止针对朝鲜的联合军 事演习,是否准备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停止 反朝心理战等。
美人
朝鲜代表团 制
军制
• 朝鲜人民军于1948年2月8日正式建立, 前身为1932年4月25日在中国东北创建的朝 鲜人民革命军。 • 朝鲜人民军一贯坚持领袖和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将保卫领袖和党中央的安全、 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积极参加社会主 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朝鲜政府设有人民武装力量省,常备武装力量为朝鲜 人民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现役部队110万 人。常设领导机关为总参谋部和总政治局,另有 朝鲜工农赤卫队军、朝鲜红色青年近卫队军、朝鲜 教导队三大民兵组织,预备役兵力700万人以上。

朝鲜为什么会叫朝鲜?名字的由来竟是拜朱元璋所赐?

朝鲜为什么会叫朝鲜?名字的由来竟是拜朱元璋所赐?

朝鲜为什么会叫朝鲜?名字的由来竟是拜朱元璋所赐?本文导读:这位高丽新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也害怕新生的明朝,于是还是派人去向朱元璋请封他父亲的谥号。

朱元璋也乐意的接受了,并派使者前去册封并吊唁,可在从高丽回来的途中,突然被人劫杀了。

虽然是在高丽境内,但不一定是高丽人干的,最大的可能是蒙古人,毕竟高丽王辛隅惧怕明朝。

但朱元璋可不管这些,人是在高丽境内出事的,高丽人必须给个说法,于是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并且表示不承认辛隅的高丽王地位。

而有苦难言辛隅知道已经得罪了明朝了,便转而向北元请封谥号,并且准备先发制人的攻打明朝。

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和蓝玉率军平定辽东,并在铁岭设立铁岭卫都指挥所管辖辽东,铁岭是明朝与高丽的缓冲地带。

为了得到这一缓冲地带,辛隅居然向朱元璋请求将这一地区让给高丽,结果是被啼笑皆非的朱元璋严词拒绝了,于是血气方刚的辛隅便准备攻占铁岭。

其派出的军队大约四万人,此时驻守在辽东的明军约有二十万人,而且是由名将冯胜和后起之秀蓝玉统帅。

李成桂为了取得明朝的支持,便派使臣来到明朝,请求朱元璋赐封国号,而朱元璋经过慎重的考虑,答应了这个请求,并赐其国名:朝鲜,意寓为"朝日鲜明之国",并下令朝鲜为用不征讨之国,从此,朝鲜半岛便有了朝鲜这一个新名字。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下令,明朝与朝鲜的边境以鸭绿江为界。

而朝鲜为了表示诚意,尊称大明为天朝,并采用明朝皇帝年号纪年。

从此,朝鲜便成为了明朝的附属国,其历代国王继位前都要先取得明朝皇帝的赐封,待明朝皇帝赐封后才会登基,这一惯例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此后又成了清朝的附属国,虽然表面上改用清朝皇帝年号纪年,但其内庭仍然采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年号纪年,一直使用到李氏王朝为日本灭亡,由此也让崇祯这一年号成为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韩国全名叫什么名字

韩国全名叫什么名字

韩国全名叫什么名字
韩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其正式名称为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

大韩民国是韩国的官方国名,这个名称是由韩国宪法所规定的。

韩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场合中一般以该名称来代表自己。

除了官方全名外,韩国还常常被简称为韩,即韩国(Korea)。

大韩民国这一国名的含义来源于韩国的传统名称。

根据历史记载,韩国的传统名称为“朝鲜”(Joseon)。

朝鲜是在公元1897年至1910年间,该国达到王朝统一的时期所采用的国号。

此后,日本殖民统治韩国,而在1948年,韩国实现了独立。

在独立后制定的宪法中,韩国正式以大韩民国为国名,以纪念韩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

大韩民国这一名称中的“大”字意味着国家的重要性和地位。

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是,韩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与韩国传统名称朝鲜相比,大韩民国更符合韩国独立后追求繁荣和自主的发展方向。

韩国的全名大韩民国是韩国国内政府和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和承认的名称。

它代表着韩国的独立性、主权和国家身份。

大韩民国这个名称的使用也表明了韩国与朝鲜(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之间的差异。

朝鲜是韩国的北方邻国,但由于南北韩国之间存在政治和地缘关系上的分歧,南韩国家全名的使用突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独立性和分隔。

总而言之,韩国的正式全名为大韩民国,这一名称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代表着韩国的独立、主权和国家身份。

无论是国际舞台上还是国内事务中,大韩民国都是代表韩国的官方名称。

朝鲜的来历,朝鲜国名竟拜乞丐皇帝朱元璋所赐

朝鲜的来历,朝鲜国名竟拜乞丐皇帝朱元璋所赐

[键入文字]朝鲜的来历,朝鲜国名竟拜乞丐皇帝朱元璋所赐在中国典籍中最早出现“朝鲜”一词的是《尚书大传》中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

《史记》中也有箕子东迁至朝鲜的记载。

朝鲜最古的史书《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中也将箕子朝鲜作为“朝鲜”一词作为国名出现的开始。

但从周朝至汉朝,“朝鲜”只是指朝鲜半岛北部的地区,朝鲜半岛南部则被称为三韩(即辰韩、马韩、弁韩,见《魏书·东夷记》)。

公元前194 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史称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 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此后“朝鲜”一词消失在中国典籍中。

直到1392 年朝鲜太祖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自立为王,这就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朝鲜王朝。

因为朝鲜在明之前曾为中国之属国,在那时,属国君主只能称“王”,其地位即如中国皇帝分封其兄弟、儿子为王一样,需要报请中央王朝,有一套“封王程序及仪式”,当然属国王要比起“其兄弟、儿子为王”的权力是大多了,它毕竟有一个自己的国家。

李成桂派使臣以“权知高丽国事”名义给明太祖朱元璋的奏章中,草拟了两个国号请其代为选定。

两个国号一为“和宁”,一为“朝鲜”,其中和宁为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在高丽朝任万户时的就仕之地,朝鲜则为古名,有“朝日鲜明”之意。

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独‘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其本名而祖之”,李氏政权遂以“朝鲜”为国号。

此后“朝鲜”一词成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的名称。

朱元璋亦亲自下令: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

而朝鲜尊明为天朝,并采用明年号,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继位后都要派使臣至明朝,得到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1。

关于朝鲜的几十个冷知识,您知道几个?最神秘的地方

关于朝鲜的几十个冷知识,您知道几个?最神秘的地方

关于朝鲜的几十个冷知识,您知道几个?最神秘的地方1,朝鲜在古代虽然也被笼统的称为朝鲜,但都不是正式的国名,在历史上真正的以朝鲜定为本国国名,那是在我国明朝时期,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正式给起的。

当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准备了“朝鲜”和“和宁”两个国名,派使者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

朱元璋认为“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正式的国名。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语: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英语: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简称“朝鲜”,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平壤。

南部与韩国相邻,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接壤。

西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日本海。

3,朝鲜的人名和姓氏,规则和我国差不多,也有很多姓,据统计朝鲜共有230多个姓,大多数姓氏和我国相同,其中以金姓最多,其次为朴、崔、郑等。

4,朝鲜有一项规定,室外严禁晒女性内衣内裤,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分,他们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晒这些衣物有伤风化。

5,朝鲜现有约120万名军人,预备役兵力达700万人以上,是全球武装力量人数第五多的国家。

6,上世纪70年代以前,朝鲜比韩国富很多,韩国人非常羡慕朝鲜,但随着韩国汉江奇迹的出现,朝鲜被韩国全面超越。

7,朝鲜国土面积是123000平方公里,比韩国大,境内80%是山地,温带东亚季风气候,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水力和森林资源较丰富。

8,朝鲜的石油80%来自我国,给他们的价格都是友情价,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9,去朝鲜旅游,不准携带望远镜,手机只能拨打国际电话,不能打本地电话,买东西只能去专门的商店,本地商店也买不了,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和美元交易。

10,朝鲜总人口2500 万,女性占51%,男性占49%,朝鲜的公共服务行业,大多数是女性,尤其是路上的女交警,英姿飒爽,非常漂亮,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交警。

大一朝鲜的知识点

大一朝鲜的知识点

大一朝鲜的知识点
1.朝鲜的国名最早来源于中原;
2.朝鲜的国歌就叫【爱国歌】,言简意赅;
3.朝鲜为单一民族国家,民族为朝鲜民族/韩民族,通用朝鲜语;
4.朝鲜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粮食一直短缺,国际社会通过双边或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向朝鲜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早在2005年,中国援朝粮食就达53.1万吨,占当年国际对朝粮援的92%;
5.朝鲜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国内有大专院校300多所,中专570多所,大学生和专科学校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全国共有知识分子170多万;
6.朝鲜现有约120万名军人,预备役兵力达700万人以上,是全球武装力量人数第五多的国家;。

dprk是哪个国家简称

dprk是哪个国家简称

dprk是哪个国家简称
dprk是朝鲜国的简称,全称是“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于1948年9月9日成立,很多国家为了方便区分朝鲜和韩国,也把朝鲜称为“北朝鲜”。

dprk是朝鲜的简称
dprk是朝鲜国的简称,它的英文全称是“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朝鲜国在国际上的正式称呼。

朝鲜因其与韩国接壤,又处于朝鲜半岛北部区域,也被称为北朝鲜,即“North korea ”。

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9月9日成立,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韩国首任领导人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建国,并采用“朝鲜”为国号,其中的民主主义真实反应了朝鲜反帝反封建革命阶段的现实。

朝鲜的位置处于亚洲东部,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它的东面有日本海和东朝鲜湾,西南部有黄海和西朝鲜湾,背部与中国相邻,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三八军事分界线”与韩国区分开。

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

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

为什么不叫韩国为南朝鲜称为韩国的原因在韩国的历史上,他的国名曾是百济、新罗、高句丽、高丽等等国号,就像中国古代一样曾用唐朝、宋朝、晋国、明朝等等,但是每个名称的由来都是有根源的,那么韩国为什么叫韩国呢作为中国的东北人对朝鲜族了解最多,在历史上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

夷是指除中原以外的民族,在周朝的时候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东夷,即东边的夷人。

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

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

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夷字从大从弓。

据说东夷人最早创造弓箭,擅长射箭。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

西周时期的韩国在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

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

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不同时期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时期对东方劲敌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

东夷,指中国东边的民族。

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

由于战争不断,中原对他们的不断驱赶,而且夷人屡战屡败,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描述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应该是同源的,关系较大。

马韩是中国周朝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融合而成。

后来逐渐成为土著居民。

弁韩与其它两韩部落一样都是在公元前108年檀君朝鲜灭亡后的混乱和北方人民的南迁中成立。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元傅假设金《送幻上人还高丽》诗:梵宇通辽海,僧居属弁韩《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曾提到: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此系韩国这一名称的最早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由朱元璋赐名:靠女人下半身换来的王朝!!!--转元朝与高丽一直保持着比较特殊的关系,自元世祖忽必烈后,高丽的历代国王几乎都是元朝皇帝的女婿(尽管其王后不一定是元朝皇帝的亲生女儿),而高丽的美女也成为一种特殊的贡品,元朝灭亡后,明朝继续接收这种贡品,后来的清朝也不例外。

而赏赐高丽女子给大臣当小妾也成了皇帝的一种恩赐。

但这种关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过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才逐步形成的。

当时的高丽国位于朝鲜半岛,与蒙古人兴起的漠北之地相距不远,因此,蒙古人兴起不久便与高丽有了联系。

1216年,一支原依附于蒙古人的契丹人军队造反失败后,流窜进入高丽境内,占领高丽江东城,并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

1218年,蒙古大将哈真统帅大军追击契丹叛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派遣将军赵冲领军协助,并向蒙古军提供粮草。

第二年,江东城守敌投降,哈真与赵冲举行盟誓,蒙古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

但蒙古人显然对这个兄弟之国一点儿也不客气,从此年年遣使到高丽索要各种物品(从毛皮、绸缎到笔墨纸砚无一不要),让高丽人觉得“蒙古于夷狄中最为凶悍”。

蒙古年复一年的巨额勒索,让高丽喘不过气来,也使敌视蒙古的情绪逐渐升温。

1225年,一蒙古使者在出使高丽返回的途中被杀,虽然凶手是谁一直没查出来,但蒙古人还是把这笔账算在了高丽的头上。

杀死使者在蒙古人看来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曾多次为此与别国开战。

但由于蒙古大军西征,接着成吉思汗又在征讨西夏途中逝世,使蒙古没有立即对高丽展开报复。

直到1231年,蒙古大军才首次进攻高丽,连战连捷的蒙军直逼高丽王城。

高丽高宗无奈只好遣使议和,蒙古军队勒索了巨额财物后退军。

但仍在高丽的各京、府、县留下了72名达鲁花赤(镇守者),对高丽进行间接控制。

但高丽人并未因此而臣服,高丽民间的反蒙浪潮从未停止,许多地方的蒙古达鲁花赤相继被杀。

为避免蒙古的报复,高丽权臣崔怡决定迁都江华岛。

被激怒的蒙古大军又一次入侵高丽。

蒙古军队虽然陆上无敌,无奈却不习水战,而高丽朝廷则是坚壁清野,誓死不出岛。

到1257年止,蒙古先后遣军7次征伐高丽,但都无功而返。

当然,金银财宝和美女、工匠倒是抢了不少。

虽然高丽国拒不投降,但蒙古大军的多次讨伐给高丽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不少地方因惧怕蒙古军队屠城,纷纷举城归附蒙古。

高丽有不少大臣也对与蒙古对抗到底的政策提出了质疑。

同时,蒙古也在筹划另立高丽入质蒙古的质子为新君,而这一旦成为既成事实,高丽朝廷便面临边缘化的危险。

1258年,高丽众大臣发动政变,杀死了主张弃陆保岛的权臣崔氏,出陆降蒙。

1259年,蒙古与高丽达成和解协议,蒙军撤出高丽,高丽王室也承诺移居陆地,两国战争状态终于结束。

1259年,高丽世子应蒙古要求入朝,前往正在四川前线督战的蒙古大汗蒙哥军营。

当他到达六盘山时,得到蒙哥7月在钓鱼城去世的消息(正史说是染病,也有说是攻城时被宋军打伤致死的),于是改道向南,正巧遇见从前线返回的忽必烈。

此时忽必烈正打算回去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高丽世子此时前来觐见,无疑是一个吉兆。

他十分高兴,对部下说:“高丽远在万里之外,即使是英明如唐太宗,亲征也不能使其臣服,现在高丽世子主动来归附于我,这岂不是天意让我即大汗之位。

”于是,忽必烈让王与自己一起北行,共同抵达开平。

不久,高丽高宗去世,高丽世子回国即位,这就是高丽元宗。

但1260年元宗继位后,国内并不安定,权臣林衍和金俊一直把持着朝政。

而由于蒙古多次入侵高丽,高丽国内的反元情绪不断高涨,对这位蒙古人所立的国王本就十分不满,加上忽必烈南征南宋的时候,高丽又被迫为蒙军制造战舰,提供粮草,国人对亲元的元宗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在这种情况下,1269年,高丽权臣林衍趁机废掉元宗,拥立安庆公为国王。

得知消息的忽必烈立刻派使臣前去责问。

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林衍被迫拥元宗复位。

为了巩固高丽王室的地位,高丽元宗决定与元王室联姻,借助蒙古的力量保全王室,同时也好阻止蒙古吞并高丽,维持半独立的地位。

1271年,高丽元宗再次遣使赴元,为高丽世子王谌请婚,同时遣世子王谌入元为质。

忽必烈同意了高丽元宗的联姻请求,决定以自己13岁的幼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后封齐国公主)下嫁已经入元为质的王谌。

公主年幼,直到3年后婚礼才举行。

婚后一个月,元宗就去世了,王谌归国即位,是为高丽忠烈王。

与元朝的联姻让高丽王室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原本对高丽国王粗暴无礼、颐指气使的元朝使臣和达鲁花赤们现在居然也开始讲起礼仪来,对忠烈王格外尊重,而这是元宗在世时想也不敢想的。

显然这都与忠烈王成了大元皇帝忽必烈的附马有关。

尝到甜头的高丽王室于是将娶个元朝公主作为保住王位和性命的首要任务。

高丽忠烈王之后,除忠穆王和忠定王因在位时过于年幼,不宜娶妻外,其他国王娶的都是元朝的公主,其中忠肃王因丧偶故,前后迎娶了3位元朝公主。

不过,显然忽必烈之后的元朝皇帝对高丽并不是十分看重,这些“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尽管如此,这些元朝公主们在高丽还是享有极大的特权。

她们一旦下嫁高丽国王,无论高丽国王是否已有嫔妃,元朝公主立刻就册封为正宫王后,其生的儿子则自动获得嫡子的地位,并且优先立为世子。

同时,元朝公主们依仗元廷的支持,把握内宫权柄,甚至还多次干预国事,决定人事的任免。

而从忠烈王开始,高丽国王们则普遍患上了惧内的病症(这与现在的韩国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史书记载,虽然齐国公主嫁人的时候才16岁,而忠烈王已经39了,但齐国公主不改蒙古女子的火暴脾气,经常对忠烈王伸手就打,张口就骂,乃至棍棒相加,而忠烈王对这位公主老婆丝毫根本不敢得罪,只有躲在一边暗自落泪。

当然,这种忍让也换来了不少好处,忠烈王携齐国公主第一次朝见元世祖时,提请废除元朝专设的高丽达鲁花赤一职,忽必烈欣然允诺。

后来,高丽还收回了元朝侵占的两处领土。

为表示对元朝的敬意,原本与中原汉人服式一致的高丽王室在服装和发式上开始效仿蒙古。

忠烈王不仅平时穿着蒙式服装,头发也结成辫子,高丽民众见之都摇头叹息,甚至痛哭流涕。

1278年,忠烈王更是规定高丽境内的服式都依照蒙古式样制作,以致于忽必烈闻讯后都十分惊讶,自己好象没有下过这样的旨意。

当然,元朝也不会一味的纵容高丽,当奴才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小国高丽除了献上些粮食牛马和人参之外,唯一让蒙古人看得上眼的特产好象也只有女人了。

当时达官贵人们都以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与数量相比较,女奴少且“质量”差的,往往被人取笑。

因此,元朝不断向高丽索取女子。

1287年,元世祖下旨要求高丽的处女必须先告官登记,否则不得出嫁。

1 307年,高丽王廷下令,全国13岁以上16岁以下的女子,不得擅自出嫁,以优先供元朝挑选。

自1275到1347年,高丽共遣使赴元献处女16次。

这样做的结果是高丽人生了女儿往往都秘而不宣,即便是邻居也不让知道,以防被官府送去元朝。

(当然,生儿子的结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更差,因为元朝也需要大量的太监的,而且高丽太监特别受欢迎,原因吗?我也不清楚。

)但即使是高丽国极其配合,也满足不了元朝对女人的需求,因为除了元朝皇帝及王公大臣需要高丽女子作为妃嫔妻妾或侍女以供淫乐外,元朝还需要大量女子配给军人作配偶。

于是,高丽国为此专门成立了结婚都监和寡妇处女推考别监,除了处女还到处搜寻已婚妇女和孤儿、逆贼之妻、僧人之女、罪犯的妻女等,以满足元朝的需要(估计高丽人也很能生的。

)。

而高丽的王室女子的高官之女更是以献给元朝皇帝或王公大臣为荣。

两家的姻亲关系也因此更加亲近,以至于元朝皇帝虽然换了不少,其中几个皇帝的家族还有相互敌对的,但与高丽的关系却一直十分亲密。

而高丽贡女的地位在元顺帝时也达到了顶峰。

通过一娶一送,高丽国依靠女人存活了下来,总算没有被蒙古大军灭掉,对高丽王室来说,应该还是合算的买卖。

元顺帝刚即位的时候,高丽籍宦官、徽政院使突满迭儿向皇帝进献了一批礼物,其中便包括一名高丽贡女奇氏。

奇氏生性聪颖慧黠,很快就取得了皇帝的欢心。

当钦察氏答纳失里皇后因兄弟叛乱被废杀之后,元顺帝便提出要立奇氏为皇后。

但权臣伯颜认为皇帝必须按照成吉思汗定下“弘吉剌氏生女为后,生男尚公主”的规矩,册立一名出身显赫的弘吉剌氏女子为皇后。

至元三年(公元1337)三月,元顺帝依照伯颜的意志册立了他的第二任皇后。

她的名字叫伯颜忽都。

这位皇后曾生过一个儿子,可惜才两岁就死了。

而奇氏却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

于是,奇氏被封为第二皇后,这为她将来接任皇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皇后不太爱管事,宫中大权尽落奇氏手中。

奇氏因宠生骄,和幼年时的邻居,一个叫朴不花的高丽宦官狼狈为奸,结党营私,干了不少坏事。

为了控制其他大臣,奇氏从老家又弄了不少高丽美女,分送给各位王公大臣。

这些女子仗着皇后的势力,在夫家为所欲为,不久就取代了原来正妻的位置。

眼看着爱猷识理达腊成为太子,很可能在未来登上皇位,在高丽的奇氏家族也逐渐从一贫贱人家变成一方恶霸,并严重威胁到高丽王室的统治。

此时已是元朝末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反元义军此起彼伏。

1356年,高丽恭愍王趁机以谋反为名尽诛奇氏家族。

奇氏决心要报复,她说动元顺帝,出动了一万大军,准备废了高丽恭愍王,结果却大败而回。

1365年,皇后伯颜忽都去世,享年42岁。

元顺帝册立奇氏为皇后。

1369年,明太祖出师进攻开平,顺帝又逃到和林,后来又颠沛流离到了应昌。

不久51岁的顺帝因痢疾去世。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这是北元昭宗。

他的皇后也是高丽人权氏。

此时,逃回漠北的元朝廷对于高丽国再也没有什么影响力了,高丽转而向明朝称臣。

但元朝的灭亡最终还是给高丽王室带来了灾难。

只是这根子是很早就埋下的。

公元13 51年(元顺帝至正11年)5月,刘福通在颖州首举义旗,江淮之间纷纷响应,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

为消灭红巾军,高丽国也奉诏派兵协助镇压,但出师不利,数员大将先后被杀,但高丽军并未离开,而是在江淮等地大肆烧杀抢掠,这也激起了红巾军将士对高丽人的愤怒。

1357年6月,刘福通指挥三路大军北伐,兵锋直指大都。

三路红巾军转战千里,声势浩大。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率领,从山东曹州出发迂回包围大都。

1359年(元顺帝至正19年)元月,大军攻克辽阳。

元顺帝为避红巾军锋芒,下旨于高丽耽罗(济州岛)修建行宫,欲避难于高丽。

为切断高丽对元的军事援助,巩固辽阳行省,围困大都,红巾军决议东征高丽。

1359年,红巾军主将毛居敬帅大军四万渡过鸭绿江,开始第一次讨伐。

虽然红巾军连续攻克义州,麟州,又于宣州大败高丽军,攻克定州和西京(平壤),但因天寒地冻,红巾军中冻伤者甚众,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

咸从一战。

红巾军大败,渡过鸭绿江西归者不满千余。

1361年10月,红巾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所部20万大军第二次讨伐高丽。

11月,两军大战于安州,高丽军大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