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4.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快乐与痛苦是进化过程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情 感形式。
为什么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不愉快的刺激,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过去?
因为在快乐的状态下,一方面由于多巴胺、脑啡肽 等与情绪有关的化学物质消耗降低了情绪的强度;另 一方面,快乐的体验刺激大脑应激系统释放与紧张有 关的化学物质,限制快乐的程度。
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大脑奖赏中心分泌的一 种化学递质。当人有某种需要而又得不到满足 时便产生了欲望,欲望使人产生追求和探索的 动机。欲望越是迫切,探索的动机越强烈。是 否付诸行动,我们的头脑会本能地对达到目的 的可能性进行概率判断,对各种动机加以协调。
适当的欲望时时激发着追求和探索的动机和勇 气,唤醒着生命的活力,那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最 可怕的是绝望,哀莫大于心死。
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情绪的形式共同决定了 情绪的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就是 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或称“心境”。
1、情绪的形式
情绪的形式最笼统的体现就是快乐和不快乐。 生存的需要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欲望,在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满足欲望的刺激便 会给个人带来快乐 。
以往的研究认为,在脑部传递快乐的化学 递质是多巴胺。新的研究认为.多巴胺传递的 情绪体验是欲望,传递快乐的是脑啡肽。
根据柏莱恩的观点,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 不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的对象应该被判断为最美的, 而那些对照刺激特性过高或过低的对象则是不美甚 至是丑陋的。柏莱恩的观点在绘画和音乐领域的研 究中得到了验证,在环境评价方面只得到部分验证。
例如,施瓦茨和沃比克拍摄了 一部影片,模拟沿着按比例缩小的 街道模型旅行,通过变换建筑物的 距离和角度改变街景的复杂性。
4.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1
• (二)情绪的强度: • 唤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情绪(开心和不开心)的 强度。 • 范进中举 • 抑郁症患者 • 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都需要不同的唤醒水平。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 (一)广泛探索与特殊探索 • 人要环境中不停地搜索各种信息,寻求刺激(室内随手翻 阅、户外随意走动、漫不经心地东张西望等) • 个人被特定的刺激所唤醒而引起注意时,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会对该种特定的刺激进行探索 • 这两种探索形式都是人需要的,而且不能截然分开,而且 会交替发生
• 第三阶段:任何时候 ,人感觉到自己的行动自由正受到限 制,心理对抗就会促使个人做出努力,恢复自由和控制。 • “禁果分外甜” • 第四阶段:若经努力恢复了控制,任务纯净和心身状况都 会得到改善;或仍未恢复控制,会造成“习得性失助”
人对环境的控制感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不顺心的环境 2、自己有条件避开干扰性的环境的刺激。 控制感的作用: 体现 的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助于人克服面临的挫折 与困难,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
(三)环境负荷理论的现实意义
• 1、现代城市环境中各种信息过量,而相对封闭的视野又 使得人们无法躲避环境的冲击,会使人感到疲劳。 • 简化环境信息,提高人们对环境信息的选择 • 和控制,是当前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任务。
• 城市环境与自然 环境的区别
元素 视觉刺激模式 城市环境 单调、乏味 自然环境 变化无穷
• 有些场所是专门设计的,比较复杂、封闭、专门服务于某 些特定目的。(具备外显功能)。如剧院和教室。 • 有些场所除特定功能外,还可能用于其他目的。(具备潜 在功能)
行为场景的人员配备
• • • • • 场所的最小维持量:维持某一行为场景所需要的最少人数 容量:场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 执行者:在场所中执行主要任务的人 非执行者:在场所中与执行者相配套完成任务的其他人 申请者:满足行为场景对成员的要求,并试图成为其中一 员的人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5讲_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3、小结
–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环境的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个体的反应, 如噪音、拥挤等都是引起反应的应激源。应激源还包括工 作压力、婚姻不合、自然灾害、迁移到另一个居住环境等, 应激是指个体对这些环境因素做出的反应。反应包括情绪 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 唤醒理论、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约束理论 都可以归入应激理论的体系
2.联系 (1)认知对情绪产生起决定性的作用 (2)情绪两极性对认知的影响 “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 (3)情绪总是伴随着认知过程产生
场所————情绪————行为
– 认知理论认为,情绪包含两种属性:
• 强度;由唤醒水平决定
唤醒
决定
• 形式:由认知与评价决定
共同决定情绪的状态
– 周遭环境的情感性质是个人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 分,因为他是决定于场所相联系的心境与记忆的重要 因素。
水平之间呈倒U形关系 ,最适宜
的唤醒水平称之为最优唤醒水平。 • 最优唤醒水平能让人产生最好的
感觉评价,而这需要最适宜的环
境刺激。
– 启示:
• 在进行不同环境场所设计时,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最优唤醒水 平和最恰当的环境刺激对照特性:
– 娱乐场所和观光场所可适当强调复杂性、意外性和神秘性,以 达到寻求刺激和唤醒、吸引探索、愉悦身心和积极休息的目的;
• 在生理上,唤醒的表现自主活动,如心率加快、血压升 高等;
• 在行为上可能表现为情绪的变化和体力活动的增加。
2、唤醒与情绪
– 什么是情绪(Emotion)?
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100多年。 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 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 种心理活动。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1 2
与社会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社会因素如何共同影响人类行为,例 如社区组织和社区参与。
与地理学交叉
研究环境与空间认知、地方依恋和环境评价之间 的关系。
3
与心理学其他分支交叉
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提 供更全面的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框架。
人工智能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
02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 论
行为生态学理论
总结词
行为生态学理论认为环境与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的行为受到其 所处环境的生态特征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理论强调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生态因子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例如,一 个拥挤的环境可能会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空间利用方式,而一个资源丰富的 环境则可能鼓励人们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冒险。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目录
• 环境心理学概述 • 环境-行为关系的基础理论 • 环境-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 环境-行为关系的应用领域 • 环境-行为关系的研究方法 • 环境-行为关系的未来展望
01
环境心理学概述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 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行为影响和改变环境。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类的行为。
详细描述
城市中的文化氛围、艺术活动和社交网络等,都会对人类 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和艺术社 区组织,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和合作行为。
总结词
城市环境中的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它经历 了从环境保护意识到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转变。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01
包括对环境知觉、环境认知、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 究。
02
探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如噪音、拥挤等环境因素
对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研究人对环境的认知和反应,如人对环境的感知、记忆、解释
03
和评价等心理过程。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环境问题开始 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
02
在7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关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03
到了80年代,环境心理学开始注重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 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2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物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01
02
总结词:物理环境是指 个体周围的空间和物质 条件,如建筑物、自然 景观、气候等。这些环 境因素通过影响个体的 感知和认知,从而影响 其行为。
人类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 2 3
社会关系与文化
人类行为塑造社会关系和文化环境,通过交流、 互动和价值观的传递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
经济发展
人类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和 改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 等问题。
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改变社会环境,引发资源 竞争、环境压力和城市规划与治理问题。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室环境
环境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关注教室环境的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调整教室的光线、温度和布局,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激励学习的 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第5讲_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思考:在设计中,你设计的是一个什么样的 场所,希望人们有怎样的情绪?营造这种 情绪的空间是怎样的?环境要素是什么?
二、环境应激
1、应激与应激反应?
• 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 应激是个体对某些环境作出的反应; – 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
• 当主体感到面临挑战而应对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 应激反应: – ①生理反应:塞利最早提出,一般称为系统应激
睡眠
情绪的维度图
– 他们提出的40个 描述情绪的形容 词恰好在二维坐 标上排列成圆形, 横轴从不愉快到 愉快,竖轴从睡 眠到唤醒。
3、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 (1)广泛探索与特殊探索
• 广泛探索:个人“饥不择食”般的在环境中寻求刺激—— 提 高唤醒水平,较为轻松自然;
• 特殊探索:当个人被特定的刺激所唤醒而引起注意时,企图 对环境中的这种不定性做出解释的探索,相对紧张和集中注 意
• (4)长时间的注意之后会引起信息超载现象,导致个人的 注意暂时分散,很难再去完成那些继续要求注意集中的工作。
3、启示
– 现代城市是高负荷的人工环境,在这个复杂的场所里,人 们往往需要不时注意眼前的细节以识别环境,需要对环境 信息付之大的努力才能将其加以组织,这种长时间的注意 必然造成信息超载而令人感到疲劳,焦虑和浮躁,因此简 化环境信息,提高人们对环境 信息的有效选择与控制,是 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 背景应激物指的是持续重复的日常干扰,如日常工作、 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空气污染等。
• 这些稳定持续的刺激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绪状 态,长期的情绪状态形成了个人的心境。
• 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健康、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 长期不良的心境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损害人体免疫功 能,常常构成事故的隐患、重病或大病的诱因。
《环境心理学》大纲梳理
环境心理学绪论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2、环境心理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城市规划师林奇等第一章感觉的特点:A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B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C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D对统一现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引起感觉主客观因素:A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B感觉阈限C注意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A相互加强或削弱B联觉(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动静感)联觉: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C不同感觉的补偿知觉与认知A感觉与知觉的关系B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C习惯化-适应D对变化的知觉(刺激强度的增量与原则刺激强度的关系影响着人们对刺激变化的知觉)E认知:是指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固有图式既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可能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障碍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则形成了人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F感觉、知觉与认知的关系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了解似动现象、诱动现象图像效果见书上p18图1-7和图1-8声景指环境中在审美和文化方面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嗅觉能加深人对环境的体验和记忆触觉通过接触并感知对象的肌理和质感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动觉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第二章环境知觉格式塔知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作为它的哲学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为惠太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引申词义: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被称为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以现象学作为哲学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基本观点:知觉的整体性同型论场作用力概率知觉理论:主要强调视知觉的直觉作用,而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概率知觉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
环境行为心理学复习大纲(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环境心理及行为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类型、如何营造引人注意的景观(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①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
)②有意注意(有一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
)③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3)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的特点,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人自身的状态。
①刺散物的对比强度。
②刺激物的状态。
运动和变化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引人注意。
如夜空中的流星。
③刺激的新异性。
与众不同的和新异的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千篇一律的,刻板重复的事物很难吸引和维持人的注意。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类型(1)相互加强或削弱。
(2)联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3.感觉与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意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人脑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2)知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
这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知觉。
4.知觉定势的概念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认知的概念及其特点(1)认知值得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2)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之间作用的产物。
6.人眼的构造及观看对象的规律(1)视网膜由中央凹、黄斑和周围视觉组成。
(2)中央凹是位于视网膜中央的小凹,含有最微细的视锥细胞,中央凹形成的视野成圆锥状,水平和垂直视角均为2°左右;当头部保持垂直或者略微前倾的时候,中央凹视觉通常看着视平线以下10°左右的地方。
4.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1
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王中锋
• • • •
第一节 唤醒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 第三节 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主要观点:
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 平 ,无论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刺激,对提 高唤醒水平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而唤醒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工作 绩效。而环境信息的容量大小 、信息的不确定性 (复杂性、新奇性、意外性和不一致性)对影响 着唤醒水平的高低。
• 心理反应 • 当主体把某一刺激经过评价认为有可能对自身构成威胁时, 主体心理开始产生应激反应。 • 刺激能否引起心理反应取决于不同的环境与个体的
认知评价的双重作用。
二、应激物的种类
• 应激物主要包括三大类: 灾变事件,个人应激物、 背景应激物。 • 一、灾变事件 势不可挡的应激物,如自 然灾害、战争及重大技术 事故 引起的后果: 焦虑、退缩或麻木。抑郁、 与应激有关的身体症状、 无泄愤对象的气愤、回归、 梦魇等。
适应环境应激的意义和代价
• 一、应激的唤醒作用有助于维持较高的任务绩效。 • 二、应激有助于激发机体的活力和增强免疫系统。 • 只要应激终被控制,就有益于人的成熟--使人更好地学会 处理下一个应激。 • 适当的应激是保持生命活力和增强个体生存能力的必备条 件,而应激所付出的代价是为增长能力交出的学费。 • 但过分的应激也会引发过于昂贵的代价,甚至造成人的死 亡。
• 1 警戒阶段: 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扩大、肺扩张、消化停止、 分泌更多的应激荷尔蒙使身体肌肉紧张,随时做好迎战或 逃跑的准备。 • 2 抗拒阶段(适应阶段) 主体对刺激重新评估,心率、呼吸速度和内分泌都恢 复正常,食物消化重新开始。 • 3 衰竭阶段 应激反应消耗大量体能,持续过长,超过个体的承受 能力,导致机能衰减、最终可能死亡。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传统街区适老化环境设计
2021·0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业近年来亦有所发展,但传统的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养老方式,特别是传统的街区已经成为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成为一些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范围。
与新建社区相比,传统街区具有人口高龄化显著、空巢老人数量多、居住环境品质较差等特点。
且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内心孤独的加深,老年人身心方面往往出现诸多问题。
这要求在对街区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时,应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设计出安全、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一、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 Psychology),是研究环境与人类心理以及行为之间关系的科学,也可以称为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作用于环境,环境可以被人的行为所改变,同样环境也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是一个完善的平衡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
二、老年人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通常在较低层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由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过渡到自我超越,并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
(一)生理需求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渐衰退。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项感官系统敏感度均明显下降。
同时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力也在下降。
感官系统的退化将直接影响老年人对空间环境的认知,这需要设计人员在对空间进行设计时,注重对老年人的感知能力进行弥补。
(二)安全需求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衰弱,肌肉骨骼系统也逐渐老化,导致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下降。
在进行适老化设计时,一定要高度关注因老年人运动能力退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通过合理的无障碍设计来规避风险。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安全感还来自于对空间环境的熟悉,环境越熟悉其内心安全感越高。
(三)归属与爱的需求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以及退休后无事可做,导致老年人对精神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情感的依赖度增加,更渴望获得情感陪伴。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
• 定义: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 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个方 面: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 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价和承受力。因此也可以说,应激 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顶临挑战而应对 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第四讲 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 唤醒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 一、唤醒与情绪 情绪(emotion)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
杂的概念。包含强度、形式两种属性。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 也称激活,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 式。 一定的唤醒水平总是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状态 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或称“心境”(mood)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 就个体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而言,除了唤醒理论和环境应激理论之外, 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如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 行为约束理论等。尽管这些理论看起来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但有利于我 们从多种角度了解环境与行为的关系。
• 一、环境负荷理论
• (一)梅拉比安提出,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他 把这一概念称为环境的负荷(environmental load)。高负荷的环境就 是传递大量感觉信息的环境;低负荷的环境就是刺激信息量较少的环境。 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相等的环境中,高负荷的环境比低负荷环境具有更强 的唤醒作用。
为了研究生活事件的应激后果,心理学家霍姆斯和拉赫对一系列生活事件进 行调查研究,根据被试者们的排列整理出生活事件量表(见下页)。也称社会再 调整等级量表。表中每一生活事件都赋予一定的分值,然后用这一量表对一般人 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积分300分以上的研究对象中,80%的人在被观察后一 年内罹患重病。一般来说,一年之内积分150-199分为中等生活危机,200-299 分为较严重生活危机,超过300分为严重生活危机。处在严重危机之中的个人,随 着积分的增加病情会加重,包括呼吸疾病、心脏病,甚至猝死。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述上
Page 26
许多未经有意设计的空间有时被某些人当作某种场所使用。 例如,沿街杂货店门前常被人当作相聚聊天的场所……路 旁绿化带的晨练、住宅区人行道常被儿童当作游戏场所、 大商场门前的台阶往往被顾客作为暂释重负的歇脚场所。 只要对这些日常环境-心理-行为现象认真观察和思考,无 论对场所的研究还是设计都会获得有益的启发。
Page 22
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环境行为心理研究涉及到各种尺度的环境场所(室内空间、 居住区、保健机构、工作场所、邻里、园林、区域等); 各种特定的使用者群体(基本群体、聚合群体、依据生活 方式或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而定的群体);各种层次的社会 行为现象(从生理反应到文化现象)。 这三者有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一种动态发展机制,共同构成 了环境行为心理研究的四个维度。
Page 23
一、环境场所
1、分类: (1)从使用性质划分,场所可分为(家)生活场所、工 作场所、学习场所、集会场所、宗教场所、娱乐和休闲场 所等等。
Page 24
(2)以尺度划分,场所可分为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或者可以称为宏观空间、中观空间、微观空间。 大尺度场所一般指区域,涉及专业为资源管理、城市规划、 园林设计及有关的土木设计; 中尺度场所主要指建筑物,涉及专业为建筑设计与相关的 工程技术设计; 小尺度场所主要指室内环境,包括室内平面布臵、声光热 环境、建筑材料对空气的污染、节能、安全、防卫等,涉 及专业包括各种产品设计(从设备、器材到配件)、室内设 计、图案设计、建筑细部设计等。 有些研究仅涉及一个尺度;有些研究,如对使用者全面满 意程度调查,或对反应的跟踪观察测量,则需要跨尺度进 行
page1981年欧洲成立了人与自然环境研究国际协会并且每年举行一次研讨会议同时创刊了环境心理学杂志journalenvironmentalpsychology它与1969年创刊的环境与行为成为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两种定期刊在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心理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
环境心理学主要考点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感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刺激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感觉两类。
2)认知地图: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类似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3)个人空间:根据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依据个人所意识到的不同情境而胀缩,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侵犯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
4)知觉定势:个人的知识、兴趣、经验,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暗示,会促使直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
5)注意(及注意的广度):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6)内部密度与外部密度:内密度指每一房间或每幢住宅中的居民的人数,外密度是指每英亩中居民、住宅和建筑物的数量。
密度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状态,可以用某种格式度量。
7)公共意象图:是许多人对同一环境个人认知地图的交集。
反映了某一群体对特定环境的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环境的特征,被试范围越广环境特征越有代表性。
8)唤醒:指的是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是否做好了反应的准备。
唤醒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张状态。
9)应激: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
10)心理对抗:当人感觉环境事件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感,这时人所作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试图重新建立对情景的控制。
11)习得性失助感: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一旦产生这种心态,便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而陷入被动无奈的境地。
12)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当我们谈论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时,我们谈论的是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都的是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影响他们的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感受。
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们的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以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行为研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表现,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环境。
它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等。
环境—行为研究不仅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还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健康。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虽然都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有所不同。
环境心理学更侧重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感受,而环境—行为研究更强调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表现。
然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也十分密切。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
而环境—行为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为环境心理学提供实证数据和证据,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展望未来: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的结合与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尊重的不断加深,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领域有望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关于人类对空间、布局、色彩等方面的心理感知和偏好的研究成果,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03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一、环境负荷理论 (一)环境的负荷(environmental load ) 梅拉比安的理论: 1、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对环境加以描述, 称为环境的负荷 2、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 新奇性、复杂性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唤醒理论 环境应激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行为场景理论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一、环境负荷理论 二、适应水平理论 三、行为约束理论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三节 环境——行为关系的其他理论 一、环境负荷理论 (一)环境的负荷 (二)信息负荷 (三)环境负荷理论的现实意义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
二、应激物的种类
(三)背景应激物(background stressors) 指的是持续重复发日常干扰,如工 作压力、每天上下班赶路、拥挤噪声、 空气污染等。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
背景应激物稳定持续的刺激潜移默化的 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态,长期的情绪状 态形成了个人心境,良好的心境有利于 健康工作、生活 背景应激物与环境决策、环境设计与管 理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其中许多可以 通过合理的环境设计与环境管理得到控 制和缓解。
柏莱恩的观点:
1、具有中等强度不 定性的环境是维持兴 趣、诱发探索动机的 最佳环境
2、复杂性、新奇性、 意外性、不和谐性处 于中等水平的对象为 最美的
澳大利亚墨尔本
《学习思考》,铅、玻璃纤 维、空气,安东尼· 戈莫里。 五具无头铅制的身体所构 成的作品悬挂在天花板下,矛 盾地唤起施刑与升天的情景。
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摘要】环境心理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
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在选修课上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在齐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知觉,环境认知。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自身状态。
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如知觉、记忆、思维)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1.2刺激的分类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科都在变化.1.3感觉阙限和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常用的山体、水 体、路径、绿化与建筑的巧妙 组合所形成的峰回路转、曲径 通幽,常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沿途越是神秘,人 探索的兴致越浓。付出努 力后看到的景致越精彩, 人们越感到满足,这便是 许多中国园林让人屡游不 厌的原因所在。
严监管的孩子往往事与愿违,其原因就在于任何人的能力 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三)唤醒—睡眠 人本能希望保持好心情,减少不愉快。 情绪决定个人对环境的偏爱与选择:人逢喜事精神爽,
心情好时好交往、喜热闹,情绪低落则喜情境处所,甚至 进入睡眠状态。
第一节 唤醒理论
驱使下企图通过探索对环境的某种不定性做出解释,此时 称之为特殊探索。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一)不定性、唤醒与情感评价 研究证实,纯自然环境越是复杂越受偏爱,而过分复
杂的人工环境虽然令人好奇,却难以获得较高的审美偏爱。 人工要素中恰当的不一致也不会破坏整体环境的美感
与和谐。
佛山祖庙 极其复杂的屋 顶陶脊反而降 低了审美偏爱。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二)控制—屈从 控制感任何时候对人都极为重要。它影响行为主动性,
体现生存尊严、信心和勇气,有助于克服面临的挫折与困 境,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环境适应。
有研究显示,住在养老院接受全方位照顾的老人反而 死亡率上升。
第一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二)控制—屈从 控制感也直接影响着任务绩效。被父母过分指导和过
一、情绪的维度
(三)唤醒—睡眠 通过降低唤醒水平可以缓解不愉快的情绪,同时也减
少了对身体的损害。
没心没肺的人睡 眠质量都高!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四)广泛探索和特殊探索 感觉剥夺实验证明,感觉上的刺激不足和生理上的饥
渴同样难以忍受。 这种心理上的饥渴状态会驱使个人像饥不择食一样到
环境中寻求刺激,提高唤醒水平,称之为广泛探索。 当个人被特定刺激唤醒而引起注意时,可能在好奇心
北京北海的白塔,是元朝忽必烈时代尼泊尔建筑大师阿尼哥设 计的异族建筑物,在以红墙黄瓦为大背景的环境中,其造型和色彩 别具一格,成为远近闻名的醒目标志。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二)复杂性与神秘性 复杂性与神秘性刺激增加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刺激观
察者的探索欲望。 在不定性与确定性达到某种平衡的环境中才能使观察
景观比较单 调的高速公路, 则不宜设计成长 距离的笔直大道, 这样的道路使司 机容易进入困倦 状态而发生事故。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唤醒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理论 第三节 适应水平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理论
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唤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 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为应激源或应激事件。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 第三章:环境认知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 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 第三章:环境认知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 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二、环境刺激与情感评价
(二)复杂性与神秘性 在不同的大环境氛围中,同一个环境也可能引起截然
相反的情绪反应。 复杂性和神秘性在安全的白天可能令人愉快,但是入
夜后反而可能令人毛骨悚然。
同样是复杂与神秘性 并存的中国园林,入夜后 人们视觉受限,宫殿的阴 影、低矮的灌木丛、转弯 的墙角、假山背后,都可 为野兽或歹徒提供藏身之 所,稍有风吹草动,便会 令人毛骨悚然。
应激是主体应对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 到面临挑战而应对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在进行不同环境场所设计时,设计者就需要考虑最优 唤醒水平和最恰当的环境刺激对照特性。
娱乐和观光场所可适当 强调复杂性、意外性和神秘 性,以达到刺激和唤醒、吸 引和探索、愉悦身心和积极 休息的目的。
机场、车站、大型医 院、购物中心等更需要强 调秩序和识别性,从而达 到减少拥挤、减少焦虑、 提高效率的目的。
情绪的维度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一)快乐—不快乐 生存的需要使人产生各种欲望,欲望无止境,一个欲
望满足,另一个欲望又会促使人进行新的探索,追求新的 快乐。
人们对于已经得到满足的欲望很容易淡忘,常常是那 些未了的心愿唤醒着这种体验。
大量研究证明,使人产生快乐情绪的化学物质是脑啡 肽,传递欲望的化学物质是多巴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二)控制—屈从 有研究证实,并非压力、辛苦和劳累让人感觉不快乐,
真正让人不开心的是“被迫”的感觉。 任何干扰和约束都会引起心理对抗反应,对人身心造
成损害,并影响绩效。 如果控制感得不到恢复,最终导致“习得性失助”。
长期的失助感会导致抑郁症等一系列身心疾病,甚至产生 危险的绝望情绪。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唤醒理论 第二节 环境应激理论 第三节 适应水平理论 第四节 行为场景理论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一、情绪的维度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 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 概念。环境心理学家梅拉比安 和拉塞尔提出情绪的“三因子 论”:快乐—不快乐、控制— 屈从、唤醒—睡眠。
神秘性本身包含着 一定程度的恐怖气氛,轻 微的恐怖可能会吸引探索 者的好奇心,但过分恐怖 则会令人望而却步。
而商业和购物环境 则更需要视觉通透、信 息直观而丰富,这就是 购物商场和庙会受欢迎 的原因。
风景太美、 太神秘的地方只 适合观光,不适 合居住。
第一节 唤醒理论
三、唤醒水平与任务绩效
只有在唤醒处于中等水平时(即环境刺激适度时)才 能达到最高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