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⑥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第【1】篇〗教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

《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准备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

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吕不韦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释义(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

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

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知错能改。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②其人舍.然大喜:③及.其家穿井:④丁氏对.曰:⑤穿.井得一人:⑨国人道.之:⑩闻.之于宋君:⑪奈何..忧其坏?:..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②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得一人之使:⑥求闻之若此: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⑧因往晓之:⑨晓之者: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舍:①太丘舍去:②其人舍然大喜:若:①若屈伸呼吸: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其:①及其家穿井:②其人曰:③何忧其坏: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闻①有闻而传之者:②闻之于宋君:③求闻之若此:④不若无闻也: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告人曰: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若”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求闻之若此 B.不若无闻也C.若屈伸呼吸D.未若柳絮因风起2、下列句中“闻”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若无闻也B.有闻而传之者C.闻之于宋君D.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B.国人道之C.闻之于宋君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闻之于宋君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 B.身亡所寄C.其人舍然大喜D.因往晓之。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一语文习材料《穿井得一人》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故事旨意,创造性得复述故事;【重难点】1.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2.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知识梳理:【作者介绍】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

此为“一字千金”。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

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派家里的一个人停留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②其人舍.然大喜:③及.其家穿井:④丁氏对.曰:⑤穿.井得一人:⑨国人道.之:⑩闻.之于宋君:⑪奈何..忧其坏?:..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②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得一人之使:⑥求闻之若此: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⑧因往晓之:⑨晓之者: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舍:①太丘舍去:②其人舍然大喜:若:①若屈伸呼吸: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其:①及其家穿井:②其人曰:③何忧其坏:于: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闻①有闻而传之者:②闻之于宋君:③求闻之若此:④不若无闻也: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①闻之于宋君: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告人曰:二、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三、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1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1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四、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简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简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简答《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一)一内容解读《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之丁氏告人曰“穿井得一人”,别人并未听懂这句话,就把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两个“得一人”,各言其事,含义迥异,“闻而不审”,以致妄听轻信,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而且就这样一件小事,一会儿就传到国君那里,可见传言面之广,影响之大。

宋君之“问”,是“闻言必熟论”“验之以理”的具体表现。

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解释“穿井得一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传言之误就在于对“得一人”的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益智寓言,寓意深刻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在“晓之者”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来,“舍然大喜”。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即“晓之者”,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这虽然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技法总结1.语言朴实平易,言有尽而意无穷《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妄听轻信传言,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传言之所以失实,其原因有二:其一,传播者有意为之,欲混淆视听;其二,言辞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

“穿井得一人”,而“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巧妙、曲折、生动,寥寥数语,既勾勒形象,又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在捧腹之余,不得不深思其中之味。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穿井得一人学习准备:1.读准字音,准确诵读溉(gài)汲(jí)2.作品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 _______今义:_________(2)国人..道之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3.其他重点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 ___________汲: 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 ___________(3)国人道.之道: ___________(4)丁氏对.曰对: _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得一人之.使 __________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 二、特殊句式1.有闻而传之者。

(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章中心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学习准备:1.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简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简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阅读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顺畅朗读,准确翻译,概括寓意。

2.了解寓言故事蕴涵的深刻寓意,从中接受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蕴涵的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杞人忧天”与“忧患意识”如何诠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讲明一个道理,寓含讽喻、劝诫的意义。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杞人忧天》这篇文章。

二、故事分析1.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具体分析:故事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故事发展——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故事结尾——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杞人为什么而忧天?开导他的人是如何开导他的?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a 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b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c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4.作者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消除没有根据的或是不必要的忧虑。

5.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忧虑,你是怎么看待这些忧虑的?n 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n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n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n 无益家国事莫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杞人忧天的事情呢?今人的“忧天”你怎么看?(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三、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①身亡所寄()②奈何忧崩坠乎()③天果积气()④其人舍然大喜()2.翻译“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2分)3.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五、练笔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穿井得一人》【乙】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①夔②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注】①乐正:古代官名,负责音乐事务地位的官员。

②夔:我国记载最早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推荐,荐举)C.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关键)D.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从井里取水)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C.有闻而传之者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习题及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溉】,【汲】,4、【及】5、【国人】5、【道】6、【闻之于宋君】【闻】,7、【对】9、【得一人之使】《杞人忧天》11、【亡】13、【晓】14、【积气】15、【若】16、【行止】17、【奈何】18、【只使】19、【中伤】20、【积块】21、【四虚】22、【躇步跐蹈】23、【舍然】【舍】,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B卷:能力提升三、课内简答题: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什么作用?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阅读本篇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审慎对待外界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获得更多启发的同时培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能多角度分析概括寓意。

2.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发挥想象,借助“国人道之”感受“传谣”的荒谬。

【教学难点】1.多角度思考获得不同启发。

2.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所学。

【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读、讲、练结合3.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结合4.竞赛游戏【教学创新】1.借助“三顾课文”朗读教学,设计梯级式教学,循序渐进中巩固提高。

2.发挥想象,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课题引入:“一字千金”故事引入课题。

课题字面意思是什么?结合以往学习寓言和文言文的经验说说学习本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明确:“挖井得到一个人”;读准字音、句读,读懂故事,明白寓意。

教学活动一一顾课文——读准音句,疏通文意一、读准音句:(课标依据: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代表朗读,同学纠错。

2.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明确:读准字音、句读。

二、疏通文意:(课标依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1.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明确:此环节旨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学生借助书下注解或工具书梳理词意、文意,完成导学案1。

(1)自主探究(2)班内交流明确:如果学生预习效果好,此环节可简化。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点拨和方法指导。

教学活动二二顾课文——理清思路,分析寓意一、理清思路:(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1.默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完成导学案2。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导学案第【1】篇〗《穿井得一人》教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能从文章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对本寓言寓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基础自清1、给加线的字注音溉汲()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线的词。

①家无井而溉汲()②及其家穿井()③国人道之()④不若无闻也()⑤丁氏对()曰⑥闻()之于宋君3、翻译下列句子①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②国人道之③闻之于宋君④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⑤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认真阅读《穿井得一人》并口头翻译,之后再合作交流回答下面问题。

①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②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宋国国君的反应是什么?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我们从宋国国君的行为上得到一些什么启示?三、达标检测课堂小结1.解释加线的词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2.翻译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

【资料补充】 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2.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①大模大样②张牙舞爪③洋洋自得④不可一世
4.①.√②.×③.√④.×
5、C
6、B
7、请你自己用心去概括,相信自己,参考答案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被小人物打败。

★课堂导学
一、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①(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②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③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④略
⑤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
二、诵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蚊子: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蚊子: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骄兵必败
2、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

“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

3、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

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

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

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略
【课时练习】
1.此“笑”揭示出他内心的骄傲,极传神地表现了他轻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2.是因为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胜利的信心;是得意忘形,吹嘘自己的胜利。

3.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骄兵必败
4.B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2、等到说、讲不如无、没有告知、开导同“释”解除、消除
3、(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3)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4)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课堂导学】
一、1、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5、略
二、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在“晓之者”的开导下“舍然大喜
2、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3、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4、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5、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6、略
【课时练习】
1、倒塌,坠落果然,果真即使四方
2、(1)得到、获得(2)找到(3)能够
3、略
4、以讹传讹
5、详察事实真相,不轻信、轻传的人
6、A、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文中的杞人是一个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患得患失、胸无大志的人。

B、杞人是一个敢于怀疑、勤于思考探究的人,他仰望星空,却思接千载;他脚踏实地,而视通万里。

他敢于怀疑,勤于探究,却被嘲笑为“庸人自扰”,这是不公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