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风险评估表

合集下载

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铁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隧道概况--------------------------------------------------- 2(一)地形地貌--------------------------------------------- 3 (二)地层岩性--------------------------------------------- 3 (三)断裂构造-------------------------------------------- 5 (四)节理裂隙-------------------------------------------- 6 (五)水文地质特征---------------------------------------- 7 (六)物理性质-------------------------------------------- 9 (七)地温的预测和判断------------------------------------ 9 (八)岩爆的预测和判断----------------------------------- 10 三、隧道设计概况---------------------------------------------- 10(一)设计概况-------------------------------------------- 11 (二)工期控制-------------------------------------------- 11 (三)设计结构类型--------------------------------------- 12 (四)施工要求------------------------------------------- 13 (五)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3 四、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 17(一)安全风险评估原则------------------------------------ 17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17 (三)隧道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17 (四)风险评估流程--------------------------------------- 18五、风险评估内容---------------------------------------------- 23(一)风险因素核对与风险源分析---------------------------- 23 (二)风险分级及接收准则---------------------------------- 25 (三)隧道风险源清单-------------------------------------- 27 (四)隧道风险评估结果------------------------------------ 30 六、隧道安全风险技术对策-------------------------------------- 32(一)隧道涌水涌泥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32 (二)隧道垮塌、塌方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32 (三)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 35 (四)隧道掉快处理技术对策-------------------------------- 38 (五)渗漏水风险技术对策---------------------------------- 39 (六)岩爆施工对策与安全技术对策-------------------------- 39 (七)高地热及环境施工对策与安全技术对策------------------ 41 (八)后附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表---------------------------- 41 (九)隧道施工应急救援------------------------------------ 41七、风险评估总结---------------------------------------------- 43八、下阶段工作建议-------------------------------------------- 43九、附图1 汀州隧道风险评估纵断面图------------------ 43附表1 汀州隧道初始风险等级表 -------------------------- 44附表2 汀州隧道初始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表--------------- 46附表3 汀州隧道残余风险等级----------------------------- 53汀州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编制依据1、《关于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778号)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及局部修订(铁建设【2008】147号、铁建设【2009】62号)(2)《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年版)(4)《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10109-95)(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8)《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3-2005)(9)《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TB10504-2007)(10)《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11)“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12)《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设计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技【2010】352号)(13)“关于印发《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10】168号)(14)《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规定》(铁建设【2003】48号)(15)《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的规定》(建设部第3号令)(1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2006)(17)《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8)《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3、改建铁路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施工图设计图纸、合同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隧道概况赣州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线路位于江西省东南部、福建省西南部,西起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东迄福建省龙岩市,新建铁路赣县站(含)至龙岩站(含)正线全长249.418公里。

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240 120 80 150 240 240 120
中 低 低 低 中 中 低
3
4
10
120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一览表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衬 砌 作 业 防 水 层 作 业 作业台架上无围挡 高处坠落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 1
可能性L
频繁程度E 发生后果C
危险值D
级别 低 低 低 低 中 低 高 低 低 中 低 中 中 中 高 高 中 高
备注
2 3 3 3 3 1 3 3 1 3 3 3 3 3 3 3 1 3
1 4 4 5 5 5 5 4 4 4 4 4 4 4 5 5 4 4
60 10 5 5 10 20 20 10 20 20 10 20 20 0 100 300 120 80 240 120 240 240 240 300 300 240 720
洞 口 作 业
洞顶及洞口排水系统未及时形成 爆破后未清除边、仰坡上的松动石块 未按设计要求对洞口采取加固措施 洞门墙工程脚手架、工作平台未搭设牢固 洞门墙工作平台未设扶手、栏杆 爆破后浮石未处理开始出碴、钻眼作业 未对死残眼进行检查,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3 3 3 3 3 3 6 3 3 1 6 10 3 3 10 3 6 3 6 3
5 2 2 4 2 4 2 4 4 5 5 5 5 2 2 5 5 5 4 5
40 20 20 20 20 20 40 40 20 20 10 10 20 5 10 10 10 20 10 20
600 120 120 240 120 240 480 480 240 100 300 500 300 30 200 150 300 300 240 300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表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表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表
隧道施工安全评估表
施工单位名称:
施工隧道名称:
评估日期:
评估人员:
1. 风险识别和评估
- 评估地质条件和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 评估隧道内部环境和空气质量情况
- 评估施工方法和设备的安全性
- 评估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培训情况
2. 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 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 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地质灾害和围岩坍塌
- 是否配置适当的通风和防止有害气体积聚的设备
- 采取哪些措施保证施工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3. 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
- 有无合格的安全督导人员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 是否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和必要的防护装备
- 是否制定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救援计划- 是否建立了施工人员的责任和奖惩机制
4. 现场安全监控和检查
- 是否配备了监控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
- 是否建立了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是否建立了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事故进行彻底调查和整改
5. 紧急救援预案和设备
- 是否制定了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施工现场的紧急撤离路线- 是否配备了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呼吸器等- 是否有专门的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培训
评估结果:
评估结论:
评估人员签名:。

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清单

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清单

违章作业/防护缺陷 物体打击/中毒等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等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违章作业/防护缺陷 等 防护缺陷 管理缺陷 触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在使用同一供电系统 时,一部分设备作保护 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 保护接地(除塔吊设备外) 脚手架外侧边缘与外电 架空线路的边线未达到 安全距离并未采取防护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混 七、施工用 乱或共存 电 保护零线装设开关或熔 断器,零线有拧缠式接 保护零线未单独敷设, 并作它用 使用保护零线作负荷线 保护零线未按规定在配 电线路做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 阻值大于10欧姆 电力变压器的工作接地 电阻大于4欧姆 配电箱或漏电保护器未 使用定点厂家的合格产 品 开关箱无漏电保护器或 漏电保护器失灵 固定式设备未使用专用 开关箱,未执行“一机 、一闸、一漏、一箱” 用铝导体、螺纹钢做接 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漏电保护器装置参数不 匹配 闸具、熔断器参数与设 七、施工用 备容量不匹配,安装不 符合要求 电 配电箱的箱门内无系统 图和开关电器未标明用 途,未设专人负责 电箱安装位置不当,周 围杂物多,没有明显的 安全标志 电箱内的电器和导线有 带电明露部分,相线使 用端子板连接 电箱未设总分路隔离开 关、引出配电箱的回路 未用单独的分路开关控 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 记,引出线混乱 电箱无门、无锁、无防 雨措施 电箱内有杂物、不整齐 、不清洁 配电线路的电线老化, 破皮未包扎 电缆过路无保护措施, 或架空高度不够 架空线路不符合要求 电缆架设或埋地不符合 要求
电危害—漏电 带电部分裸露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防护缺陷 电危害—漏电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 作业环境不良 违章作业

某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某隧道专项风险评估

隧道专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进行,为了方便风险评估,先将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分解,本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后见表。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评论、向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隧道工程的风险源普查清单详见表。

1、评估流程图(表 -2)隧道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表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形成本隧道的风险源普查清单。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2、风险分析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分析致险因子时应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结合以往施工中发生的典型事故得出如下事故类型对照表和风险源风险分析表隧道工程主要施工作业活动与典型事故类型对照表3、风险估测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

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安全管理方案、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等因素确定。

评估小组通过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本桥梁进行了风险估测,形成了风险估测汇总表风险估测汇总表4、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源主要分布在洞口开挖、爆破作业、洞内运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单位作业过程中,对应的事故类型主要为坍塌、洞口失稳、冒顶片帮、火药爆炸、放炮等,各类潜在事故在重大危险源中的出现次数如下表。

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标段评估组决定采用本报告所述的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通过建立风险矩阵,根据对事故严重程度与事故可能性指标的综合评估,确定各专项事故风险等级,根据等级标准制定与本合同段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防控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则M=A+B+C+D+E+F+G+H=5,对照表,可得相应折减系数γ为0.9。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①隧道坍塌事故风险估测则R= C×A+B+D+E+F=5.9,P=R×γ=5.9×0.9≈5,根据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标准,查表确定其事故可能性为等级Ⅱ(偶然)。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13
照明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14
爆破后未清除浮石
砸伤
3
6
7
126
2
15
车辆制动装置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16
支护
开挖后不及时支护
砸伤
3
6
7
126
2
17
钢支撑置于废碴上
砸伤
3
6
15
270
2
18
锚喷支护用脚手架不牢
高处坠落
3
6
15
270
2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或设备、环境
危 险 因 素
可能导致的伤害
300
2
33
贯通时无统一指挥
炸伤
1
6
40
240
2
34
隧道
清运碴
通风不及时排除
中毒或窒息
3
6
7
126
2
35
照明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36
爆破后未清除浮石
砸伤
3
6
7
126
2
37
车辆制动装置不良
车辆伤害
6
6
7
252
2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或设备、环境
危 险 因 素
可能导致的伤害
(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隧道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序号
过程(区域)
行为(活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隧道工程)

判别依据: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Ⅲ、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
Ⅳ、直接观察到的危害; Ⅴ、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EC法)
作业条件危害评价:L-可能性,E-频繁程度,C-发生后果,D-危险值。

D值为300以上的判定为高度危险源;D值为150-299判定为中度危险源; D值为150以下的判定为低度危险源。

危险源控制措施:a) 控制目标、指标、专项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案;b) 管理程序、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c) 对已有的一般控制措施的改 进;d) 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e) 现场监测、信息、报告、预警与报警;f) 应急预案;g) 监督与检查;h) 其他。

隧道风险评估

隧道风险评估

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t2凝灰质千枚岩,全风化,风化为土状,厚0.3-0.8m,下为P t2千t2)青灰色薄-中薄层状砂质板岩局部夹千枚岩,薄~中厚层状,强风化岩层破碎,弱风化较完整。

DK186+630~DK168+670段推测岩体破碎。

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4dl+el粉质粘土;下伏地层为元古界双桥群(P t2)青灰色薄-中薄层状千枚岩局部夹板岩。

隧道洞身岩层较完整,勘探过程中未发现构造发育。

隧道进出口土层较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可能出现的浅层溜坍。

同时出口局部存在仰坡顺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动过大或支撑不及时或支撑强度不够均会造成岩层松动,出现岩层变形及裂隙加大,导致地表开裂,出现地表水下渗、地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岩。

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伏元古界中统(P t2)板岩局部夹千枚岩、变质砂岩,其中板岩,强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已大部分破坏,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主要为较软岩,岩体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含少量碎石,厚约0.5m;下伏元古界中统(P t2)灰褐色,青灰色千枚岩局部夹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层破碎;岩层产状:进口段3500∠870。

根据物探震法探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隧 道 风 险 评 估 表。

城市道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表、评估报告格式

城市道路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表、评估报告格式

附录A风险评估表附录A.1隐患因素评分表表A.1-1隐患因素评分表运营风险评分项目最大分值XX隧道得分R1隧道重要度100R1-1交通功能20R1-2建设环境40R1-3地理位置40R2交通绩效100R3车道交通量100R4大型车交通绩效100R5危化品车辆通行100R6路面条件100R6-1路面类型20R6-2错台高度20R6-3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30R6-4路面磨耗指数PWI30R7平纵线形100R7-1线形条件60R7-2分岔情况40R8土建结构100R8-1洞口15R8-2洞门5R8-3衬砌40R8-4检修道7R8-5排水系统6R8-6吊顶及各种预埋件10R8-7内装饰7R8-8标志、标线、轮廓线10R9其它风险100R9-1常态性车辆堵塞40R9-2隧道入口段车道减少30R9-3隧道入口前有交叉口20R9-4隧道出口有交叉口10附录A.2保障因素评分表表A.2-1照明设施评分表评价指标分项指标定性定量指标最大分值得分照明设施路面平均亮度优于现行规范要求,视情况得分,最高得40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得30分;不满足,得0分。

40亮度纵向均匀性优于现行规范要求,视情况得分,最高得30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得22.5分;不满足,得0分。

30隧道两侧墙壁2米高范围内平均亮度优于现行规范要求,视情况得分,最高得20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得15分;不满足,得0分。

20引道照明有洞外引道照明且优于现行规范要求,视情况得分,最高得10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得7.5分;不满足或无,得0分。

10总分100注:现行规范包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

表A.2-2供配电设施评分表评价指标分项指标定性定量指标最大分值得分供配电设施外电源双重电源供电,得30分;两回路电源线路供电,得22.5分;单回路电源线路供电,得12分。

30双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有,得10分;无,得0分10应急电源装置优于现行规范要求,视情况得分,最高得10分;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得7.5分;不满足,得0分。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经典版))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经典版))

梅岭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2、《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及接线工程施工合同文件》、二阶段施工图设计;3、交通部颂发的《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4、《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梅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二、工程概况(一)、隧道工程概况S323鸿门至旌德公路梅岭隧道行政区域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梅岭隧道进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树下村原曙光厂附近梅岭山脚,出口位于宁国市胡乐镇梅岭脚村附近梅岭山脚。

隧道进洞口离S323约300米,有机耕道路前往,出洞即为S323,交通条件较好。

隧道为单洞双车道,隧道长度为939m,起止里程为K7+722~K8+661,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二)、隧道设计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二级公路;2隧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3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0.0m,净高5.0m;4洞内路面设计荷载:BZZ-100;5行车方式:双向行车;6通风方式:机械通风;7隧道防水等级:二级;二次衬砌砼抗渗等级不小于S6。

(三)、隧道工程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野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和钻孔揭露资料,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隧址区地层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和奥陶系新岭组(O3x)基岩。

⑴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第四系残、坡积层(Q4e1+d1):主要由灰色、黄灰色角砾石(含碎石、块石)混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粘土混角砾石、低液限粘土组成,分布于山坡、山谷及基岩区表层,工程性质较差。

隧道风险评估

隧道风险评估

缸房营隧道风险评估1、编制依据(1)《河北省承德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承德段丰宁互通至承张界一期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承德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承德段丰宁互通至承张界三阶段施工图设计》、承德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承德段丰宁互通至承张界TJ-6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2)《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关于开展承德至张家口高速公路承德段丰宁互通至承张界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文件。

(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6)《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7)《张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8)《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9)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探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1.1.1评估对象评估的对象是张承高速公路承德段TJ6合同段内的缸房营隧道工程。

缸房营隧道为山岭重丘区、上、下行独立双洞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其主要工程量见下表;TJ6合同段隧道主要工程量一览表1.1.2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为张承高速TJ6合同段缸房营隧道内的各分部工程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本合同段内的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的原则。

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隧道工程危险源风险评价一览表

隧道工程危险源风险评价一览表
中毒
6
0.5
40
120
三级




Y
a/c/d
5
坍塌
6
3
40
720
五级




Y
a/c/d
6
机械伤害
1
6
7
42
二级




N
a/d
7
容器爆炸、触电
1
3
15
45
二级




N
a/c/d
8
突泥、突水
1
6

240
四级




Y
a/c
9
运输
运输
未经培训的驾驶人员/违章作业的人员使用车辆/防护不当/设备失效
高处坠落
1
6
7
42
二级




N
a/c/d
2
物体打击
1
6
7
42
二级




N
a/c/d
3
机械伤害
6
1
7
42
二级




N
a/d
4
洞身
开挖
洞身开挖
有害气体不畅的通风条件/悬空的围岩挠动原土/违章操作的人员使用的风镐/不当的防护/工作中的空压机外力打击/未按期校验/设备失效/违章作业的人员/未经培训的作业人员使用作业机械/机械在不良的作业环境/被破坏的原地层/不良的地质环境/不当的监测/不当的防护

(完整版)地铁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表与风险评价表

(完整版)地铁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表与风险评价表

(完整版)地铁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表与风
险评价表
前言
本文档是一份地铁隧道施工危险源辨识表与风险评价表,主要用于辨识隧道施工中的各种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

本文档包括了以下内容:
1. 危险源辨识表
2. 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表
风险评价表
结论
根据以上危险源辨识表和风险评价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较多,其中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措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隧道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表_secret

隧道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表_secret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表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表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备注: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在危险环境中暴露的频次;C——发生事件的严重后果;D——风险值现有控制措施指:是否有管理制度、设备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以往事故、事件情况。

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一、施工程序分解将隧道施工作业程序按表下表分解表43 隧道施工作业工序分解二、风险源普查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根据设计说明中的钻探、野外观察、孔内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资料及地质测绘和物探结果,将隧道围岩分别分为三个区段。

(1)进口段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左线进口段围岩等级为V级。

设计确定隧道进洞位于斜坡上,表层残破基层较薄,下覆页岩,隧道贴坡进洞,边仰坡不大于10m,边仰坡稳定性较好。

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坡积层较厚,边坡稳定差。

(2)洞身段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洞身段围岩等级为V级。

洞身段顶板围岩厚度在15~41m之间,主要岩性为崩坡积块石土,页岩、泥岩、页岩夹泥岩,裂隙较发育,呈碎裂状,松散结构,易坍塌,块石土及高液限粘土围岩无自稳性,其余围岩跨度小于5m时可稳定数日。

隧道出水形式主要为潮湿和滴水为主。

(3)出口段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左线隧道出口段围岩为V级。

隧道出口位于一自然斜坡下部,地表分布的主要为残坡积层组成的土层厚7~10m,土体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易产生滑塌。

三、风险源普查清单通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表44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四、风险分析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从人、机、料、环五个方面分析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

人员方面,未接受安全教育、未持证上岗、无相关证件等;机械方面,未经过检查、劳损严重等;原料方面,物料乱堆放、原材料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方法方面,未按设计施工、重大施工方案未经审批等;环境方面,主要是围岩情况复杂,给施工带来困难。

表45 隧道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隧道工程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隧道⼯程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防护
注:L-发⽣事故的可能性.1.完全可能预料10;2.相当可能6;3.可能但不经常3;4.可能性⼩,完全意外1;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6.极不可能0.2;7.实际不可能0.1。

E-暴露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连续暴露10;2.每天⼯作时间暴露6;3.每周⼀次或偶然暴露3;4.每⽉⼀次暴露2;5.每年⼏次暴露1;6.⾮常罕见暴露0.5。

C-发⽣事故产⽣的后果.1.⼤灾难,许多⼈死亡100;2.灾难,数⼈死亡40;3.⾮常严重⼀⼈死亡15;4.严重、重伤7;5.重⼤,残疾3;6.引⼈注⽬,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1。

D-风险等级划分.D=L×E×C,当D>260时,为重⼤风险,需马上整改,当260≥D≥70时,为⼀般风险,需采取措施,当D<70时,为可容许风险,应引起关注。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地质条件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处,交通不方便。

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最高海拔:,相对高差为,隧道通过段高程:~,相对高差。

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

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

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

Ⅲ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Ⅲ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 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Ⅳa、SX-Ⅳb、S-Ⅳ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Ⅳ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Ⅴ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

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

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和%,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和%。

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

二、围岩级别王家寨隧道围岩级别构成表隧道名称ⅢⅣⅤ明洞长度(m)比例(%)长度(m)比例(%)长度(m)比例(%)进口出口王家寨隧道左线895m470 200 205 5 4王家寨隧道右线881470 200 191 5 4 三、水文气象条件隧址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夏季炎热、春旱频繁。

区内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483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2
6
1.1.5
是否告知当地相关部门(公安、消防、医院、安监等单位)正在 进 行 施 工 ? Are the local authorities (police, fire department, hospitals,safe production inspection department) informed of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紧 急 疏 散 计 划 是 否 与 当 地 相 关 部 门 进 行 了 协 调 ? Are the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ns coordinated with the local authorities? 施工人员的安全 Workers Safety 个 体 防 护 装 备 / 劳 动 保 护 用 品 (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是否所有施工人员都接受过个人综合安全培训?是否定期进 行 ? Have all worker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personal safety training? Is it conducted at regular intervals? 是否所有施工人员都配备/佩戴个体防护装备, 包括防护眼镜、 防 尘口罩、耳塞、便携式手提灯或帽灯?Are all workers in posession/wearing PPE, including safety glasses, dust masks ,ear plugs, and portable hand lamp or cap lamp? 是否所有施工人员都熟悉不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风险?Are all
C A A B C 2 6
3.2.3
3.3
A A B C A B B C 1 2 2 6
3.3.1
3.3.2
A
B C
3
2.2
A
A B C A 2 6
2.2.1
2.2.2
B
B C
2
4
B
A B C A 3 6
2.2.3
2.2.4
A
B C A
3
9
2.2.5
A
B C
2 B C 3 6
2.3.1
2.3.2
A
4
A B
2 9
engineer? 3 3.1 隧道现场安全控制程序 Tunnel Site Safety Control Procedures 签到/登记离开程序 Check-in/check-out procedures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在隧道进口的签到板上签到/登记离开 (一个签 到标签放在签到板上,另一个由施工人员持有) 。All workers must check-in/check-out at the board at the tunnel entrance. (One sign-in tag is placed on the board, the other remains with the worker) 隧 道 内 出 工 的 施 工 人 员 数 量 是 否 正 确 ? Is the number of workers on the sign-in board and in the tunnel represented correctly? 安 全 工 程 师 有 无 隧 道 内 施 工 人 员 的 名 单 ? Does the safety engineer keep a list of of workers in the tunnel?

1.1.2
隧道是否出现过坍塌? Does the tunnel have a history of collapse?

1.1.3
隧道是否有溶洞/人为孔洞的历史记录?Does the tunnel have a history of karstic/man made voids?

1.1.4
隧道是否出现过突水?Does the tunnel have a history of sudden water inflow?
TBD
43
1.1.1
有无安全管理体系?Does a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xist?
A
A B C 3 9
1.1.2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一部分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得到贯彻执行? As a part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is the safety mangement system implemented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
A
A
3 B C
9
1.1.3
现 场 相 关 人 员 是 否 能 获 得 安 全 管 理 体 系 的 资 料 ? Are the documents of the safety mangement system available on site?
A A B C A 3 9
1.1.4
现场是否设有安全工程师?Is a safety engineer on site?
A A B C 2 6
3.2
A A B C 2 6
3.2.2
A
A B 2 6
5
roadways? Are sufficient access ways available? 是否所有未使用的孔洞包括滑道和人行巷道都被严密覆盖、设置 隔板、拦网或栅栏,并张贴警告标志,标明“切勿入内”或类似 标语?Are all unused openings, including chutes and man ways, tightly covered, bulk headed, barricaded, or fenced off, and posted with warning signs that read, "Keep Out" or similar language? 洞 口 及 沉 降 区 的 地 面 支 护 Ground support of portal and subsidence areas 是否所有洞口及进洞区域都有临时支护、护栏、端墙、喷混或类 似防护措施保证工作人员和设备能够安全进入这些区域?Are all portal openings and access areas guarded by shoring, fencing, head walls, shotcreting or equivalent protection to ensure that employees and equipment have a safe means to access these areas? 是否所有的沉降区都有临时支护、设置了路障和警示标志以防他 人 进 入 ? Are all subsidence areas similarly guarded by shoring, filling in, or placing barricades and warning signs to prevent entry? 地下区域的地面支护 Ground support of underground areas 是 否 所 有 开 挖 都 即 时 设 置 了 临 时 支 护 , 如 喷 混 ? Are all excavations immediately supported by temporary support i.e. shotcrete? 现 场 是 否 有 合 格 的 专 业 人 员 来 决 定 实 际 的 围 岩 类 别 ? Is a qualified professional on site to determine the actual rock classifications?
C
193
A A B C A A B C A B B C 1 2 2 6 3 9
3.1.1
3.1.2
3.1.3
3.1.4
换班时是否有专人清点人数?Is a man count performed during shift changes? 进出控制 Control of access and egress 应急车辆是否能进入所有隧道进场区?Are all tunnel acces areas accessible for emergency vehicles? 是否能通过安全的人行道或公路进入隧道内的所有施工区?是 否 有 足 够 可 用 的 施 工 便道 ? Are all working areas in the tunnel accessible either by properly secured walk- or

1
安全评估 Tunnel Safety Evaluation
检查和评估程序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Procedures
隧道/位置 隧道 位置:Tunnel/Location: 位置 日期: 日期 Date: 检查人员:Inspector: 检查人员
编号 No.: 1 1.1 评估项目 Evaluation Topic 评估问题 Evaluation Questions 安全管理体系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s 评价 Comments 质量 评级 权重 Weighting 1-3 总权重 Actual Overall
A
A B C A 2 6
1.1.6
B
B C
2
4
2 2.1
64
A B C A B C A
3
A
2.1.1
3
9
B
2.1.2
3
6
2.1.3
1
workers familiar with the risk of not wearing PPE? 应 急 培 训 和 程 序 , 包 括 疏 散 计 划 Emergency training, procedures, including evacuation plans 是否所有施工人员都可获得准备好的自救呼吸装置?Do all workers have self-rescuing breathing equipment readily accessible for each worker? 是 否 已 进 行 了 紧 急 疏 散 演 习 ? 上 次 演 练 是 什 么 时 候 ? Have emergency evacuation exercises been carried out? When was the last training? 急救箱的数量是否足够?急救箱的位置是否适当,在隧道的所有 工作区都易获得使用?Is the amount and location of first aid kits sufficient and are they readily accessible in all working areas of the tunnel? 有无紧急疏散救援计划?Does an emergency evacuation and rescue plan exist? 施 工 人 员 紧 急 集 合 点 及 疏 散 线 路 有 无 标 识 ? Are worker emergency gathering points and evacuation route identified? 安全工程师 Safety Engineer 是否一直有安全工程师在场?Is a safety engineer present at all times? 是否所有施工人员都能认出安全工程师,都能与安全工程师取得 联 系 ? Can all workers identify and contact the safe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