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平衡的概念2. 判断平衡的方法3. 平衡的实践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平衡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衡的技巧。

3.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衡的乐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实践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平衡的乐趣。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与组员有效沟通。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2. 教学用具:平衡架、砝码等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避免个别学生袖手旁观。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衡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判断平衡的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了平衡的乐趣。

但在小组合作中,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评价”部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对教学评价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指导性。

全面性意味着评价应该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和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9)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平衡的概念2. 判断平衡的方法3. 平衡的实践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平衡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衡的技巧。

3.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衡的乐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衡。

3. 实践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衡。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平衡教具:天平、杠杆等。

2. 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教学建议1. 在讲解平衡的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乐趣中体验。

3. 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衡的知识。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步骤”部分。

教学步骤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掌握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总复习-第五部分 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总复习-第五部分 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版

左边刻度数×左边左棋边子刻数度的数积×一棋定时,
右边刻度数与棋子子数数的成积反一比定例时关,系。
右边刻度数与棋
子数成反比例。
右刻度
1
2
3
4
6
所放棋子数 12
乘积
12
6
4
12
12
3
2
12
12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杠杆原理有什么体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
现 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
规 律
地方,放相同数量的 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平衡
实验二
发 现
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 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 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
规 持平衡。

刻度
距离

棋子

质量
二、探究学习
(1)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 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整理和复习
——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一、情境引入
作业
制作工具(简单杠杆)
制作要求 (1)准备的竹竿长约1m,粗细均匀。
竹竿在什么情况下平衡?你从中 发现了什么规律?与我们学过的 哪些知识有关系?
(2)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 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 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 (或刻一个小槽)。
43 2 1 0 12 3 4
二、探究学习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 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左右两边刻度相同时
左边棋子数 3 4 7 10 右边棋子数 3 4 7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5)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平衡的概念2. 判断平衡的方法3. 平衡的实践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平衡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判断平衡的技巧。

3.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平衡的乐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 实践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平衡的乐趣。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判断方法的掌握。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与组员有效沟通。

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 教学用具:平衡尺、砝码等1. 在讲解平衡的概念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沟通不畅,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步骤”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实践活动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确保它们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人教版 六数下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教学设计

人教版  六数下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教学设计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学内容:课本第111~1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初步感知杠杆原理。

发现“棋子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明确“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衡规律的寻求。

教学难点:体会质量与距离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平衡1.课件展示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生:平衡。

教师: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在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平衡(板书)。

你觉得平衡和什么有关?生:重量(板书)。

生:距离(板书)。

2.课件展示倾斜的跷跷板。

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生:轻的一端加重。

生:重的一端减轻。

教师:轻的一端加重或重的一端减轻是改变了什么?(板书:重量)生: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

教师: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

实际上改变了什么?由此可见平衡还与什么有关呀?(板书:距离)二、实验探索按照老师的示范,请你们将标杆调至平衡。

1.活动一探索在特殊条件下平衡标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1)出示探索的问题:如果钩码挂在标杆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钩码才能使标杆保持平衡?a.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两边所放的钩码要同样多。

b.演示证明。

如:左边放3个钩码,右边必须也放3个钩码,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出示探索的问题:如果左右两边放置同样多的钩码,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使标杆保持平衡?a.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钩码挂在标杆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b.演示证明。

如:左边钩码挂在刻度为“4”的点上,则右边钩码也要挂在刻度为“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活动小结:你有什么体会?要保证标杆平衡,左右两边钩码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的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标杆保持平衡的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案

第 6 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 4 课时风趣的均衡【教课目的】经过实验,初步感觉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反比率关系。

经历应用反比率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领会实验操作、研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教课重难点】要点:进一步加深对反比率关系的理解。

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课过程】一、复习讲解1.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率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有关的量成反比率吗?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沟通。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论。

2.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器具。

教师提早部署实验器具,学生准备。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平均。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索时注意绳索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索后竹竿能否均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 ㎝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采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整相同。

( 2)研究规律,领会杠杆原理。

①CAI 课件展现第二幅图,问题 1: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如何放棋子才能均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报告,并集体评论。

使学生明确: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目的棋子才能均衡。

②课件展现第二幅图,问题 2:假如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相同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地点才能保证均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报告,并集体评论。

使学生明确:假如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相同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地点才能保证均衡。

③课件展现第三幅图,问题 3:左侧的塑料袋放在刻度 3 上,放入4 个棋子,右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4 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均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报告,并集体评论。

使学生理解:要放 3 个棋子才能保证均衡。

问题 4:假如左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6 上放入 1 个棋子,右侧的塑料袋在刻度 3 上放几个呢?在刻度 2 上呢?组织学生着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沟通。

指名学生报告,并集体评论。

教师:经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沟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  (1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平衡的定义与特点2. 平衡的分类3. 平衡原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衡的定义与特点,平衡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衡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衡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衡现象。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平衡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平衡的定义与特点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平衡的定义、特点,并举例说明。

3. 演示平衡现象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衡现象,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衡问题进行实践探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5. 课堂讨论与分享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共同总结平衡原理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评价学生对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学生对平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6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6 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一、教学内容1. 学习平衡的定义和条件,理解平衡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掌握判断平衡的方法。

3. 学习如何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掌握调整平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和调整平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衡的概念,学会判断和调整平衡。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来验证和平衡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具:平衡尺、钩码、小球、木块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包括平衡尺、钩码、小球、木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平衡实验,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重量来达到平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平衡的概念。

4. 练习:给学生发放学具,让学生自主进行平衡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2. 判断平衡的方法。

3. 调整平衡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根据平衡的定义和条件,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平衡,并说明原因。

答案:题目1. 平衡答案:物体是平衡的,因为它的重心位于支点上。

题目2. 平衡答案:物体是不平衡的,因为它的重心没有位于支点上。

2. 根据给定的物体位置和重量,调整物体的位置和重量,使其达到平衡。

答案:题目1.答案:将物体重心向左移动,使其位于支点上。

题目2.答案:将物体向上移动,使其重心位于支点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活动,理解和掌握了平衡的概念,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判断和调整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电子教案-第6单元-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关系。

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讲授1.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2.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两只铅笔,你看是不是这样?
请你拿出3支铅笔,把它们放到2个铅笔盒里,随便放,看有哪些放法?然后向大家汇报你放的结果。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两只铅笔,你看是不是这样?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把3支铅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两支铅笔
你能推翻这个结论吗?大家可以再试着放一放。
要推翻这个结论,就要想办法让其中一个盒子不装或者只装一支,但是这个盒子里不装时,就得把剩下的3支都装到另一只盒子里,那么这样一来,虽然第一个盒子的情况推翻了上面的结论,但是第二个盒子却符合上面的结论,所以一个盒子不装时,不能推翻上面的结论;那么在一个盒子里装一个呢?这个盒子看起来也好像是推翻了上面的结论,但是剩下的两支铅笔又要装到第二个盒子里,所以第二个盒子的情况又符合上面的结论,所以这种放法也不能推翻上面的结论。如果第一个盒子直接放2支或者3支,那就直接符合上面的结论了,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要保证每个盒子里装得最少,就要最均匀地放。

只要是铅笔比盒子多一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至少得装2支。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如果我们把2支、或者3支、或者4支直接放到一个笔筒里,那就直接符合上面的结论了。
那么,按前面的办法,我们尽量均匀地放,看会是什么结果?
5.小明在一根竹竿的中间位置打了一个小孔并拴上绳子,然后从中点开始每6 cm做一个记号。他把一个装有9个同样的玻璃球的塑料袋挂在左边刻度4上,把一个空塑料袋挂在右边刻度6上。(1)右边的塑料袋里放几个同样的玻璃球竹竿才能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地方,只要两个塑料袋里放相同数量的棋
子,竹竿就能保持平衡。
一 复习回顾
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 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一 复习回顾
经过操作得知,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观察发现4×3=3×4。
一 复习回顾
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 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更多教学资源内容,敬请关注
3334326094@ youyicongshu10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 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 利人的合法权利。
经过操作得知,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观 察发现1×6=3×2。
一 复习回顾
总结
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
一 复习回顾
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右边的塑 料袋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一 复习回顾
12 6 4 3 12 12 12 12 在记录的数据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左边棋子数×左刻度=右边棋子数×右刻度, 说明当左边棋子数×左刻度的积不变时,右边棋子 数与右刻度成反比例。
除此以外,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将本文件任何 内容用于其他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如发现未经授 权用于商业或盈利用途将追加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一 复习回顾
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 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5.综合与实践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初步感受杠杆原理,进一步理解反比例关系。

经历应用反比例关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实验操作、探究发现等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讲授1.教师:谁能说一说反比例的意义?能举例说明两种相关的量成反比例吗?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2.组织活动。

(1)制作实验用具。

教师提前布置实验用具,学生准备。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

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2)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

①CAI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平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相同的地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才能平衡。

②课件展示第二幅图,问题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到距中点相同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③课件展示第三幅图,问题3:左边的塑料袋放在刻度3上,放入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棋子才能平衡?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要放3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问题4: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教师:通过上述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呢?
如图,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放3个才能保证平衡。
问题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 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放2个才能保证平衡。 2.你发现了什么?
3×4=4×3 6×1=3×2
问题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 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呢?
有趣的平衡
1.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 ×棋子数 2.左边的刻度数与棋子数一定时,右边的 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综合与实践”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内 容领域来考虑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 背景来提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体 现“用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要通 过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应用化、综合化、丰富化。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 我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 待身边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 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学习重点
平衡规律的寻求。
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 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
一、引入新课 你玩过吗?
二、自主探究
问题 完成上述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
1. 竹竿尽量粗细均匀。 2. 孔打在竹竿的正中间,绳子长度合适,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教案】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教案】

教学笔记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11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棋子数=右边刻度数×右边棋子数”这一规律,并认识到当其中某一边乘积一定时,另一边的棋子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2.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条件和知识,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体会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变化与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左边刻度数×左边棋子数=右边刻度数×右边棋子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简单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小组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检查活动前的准备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勤动手的习惯,同时在自查和互查的过程中引发一些数学思考,为后面的活动探究奠定基础。

二、结合情境,感受有趣的平衡的要素1.课件出示跷跷板、天平等图片。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平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在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有趣的平衡。

(板书课题:有趣的平衡)你觉得平衡和什么有关?【学情预设】预设1:质量。

(板书:质量)预设2:距离。

(板书:距离)教学笔记2.课件展示倾斜的跷跷板。

师:怎样做,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学情预设】预设1:轻的一端加重,重的一端减轻。

(教师追问:轻的一端加重或重的一端减轻是改变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改变了质量。

)预设2: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

(教师追问: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或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是改变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改变了距离。

)三、自主探索,发现有趣的平衡的规律1.探索特殊条件下(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师:请每个小组准备好竹竿、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围绕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5-4 有趣的平衡 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5-4  有趣的平衡 教学课件
六年级数学·下 新课标[人]
总复习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学习新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新知
实验用具的制作步骤: ①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长约1 m)。
②在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拴上绳子。
③从中点开始每隔8 cm做一个记号 (可以刻一个小槽)。
问题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
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①实验指导:把右边的塑料袋分别挂在刻度 1,2,3,4,5的位置上,并使竹竿保持平 衡,并做好记录。
②实验发现:只要右边的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 =12,竹竿就会保持平衡。
③规律总结:左边的刻度数×左边的棋子数= 右边的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
在“左边的刻度数与左边的棋子数的积保 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的刻度数和所放棋子 数成反比例关系。
②实验发现:从实验的数据看,塑料袋在竹竿左右 两侧的刻度相同。
③规律总结: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里放入同样多 的棋子,那么它们移动到与中点距离 相等的位置时才能保持平衡。
(3)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 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 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在刻度2上呢?
返回目录
随堂练习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实践是应用了杠杆原理的?
返回目录
课堂小结
1.杠杆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杠杆平衡与反比例之间的关系。
返回目录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
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 上衣、超短裙、拖鞋等进入教室。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课件
活动准备
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 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 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 量等距离。
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有趣的平衡
轻的一端加重。
重的一端减轻。
改变重量→平衡
轻的一端物品往后移。 重的一端物品往前移。
杠杆原理
知识应用
同学们经常玩的跷跷板,有 时能够达到左右平衡,就是应用 了杠杆原理。像右图那样,用一 根硬的棍子,棍子底下垫一块小 石头,一个人能把一块大石头撬 起来,这也是应用了杠杆原理。 像这样的棍子,就是杠杆。你还 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 的例子吗?
(1)父子俩在玩跷跷板,儿子体重15kg,坐的地方距 支点1.2m,父亲体重60kg,他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 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80∶100=100∶( ) 得到125kg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 有哪些收获呢?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 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 保证平衡?
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 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 个呢?在刻度2上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优质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5.综合与实践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优质课件.ppt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2021/1/132021/1/132021/1/13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1月2021/1/132021/1/132021/1/131/13/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32021/1/13January 13, 2021
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①准备的竹竿长度是一米,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②在竹竿中点处打孔栓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 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③从中点处开始每隔8㎝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 等距。 ④选用的棋子、装棋子的塑料袋要完全一样。
记录实验数据
观察发现
左右两边所放的棋子数都相同。
规律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RJ) 教学课件
第 6 单元 整理和复习
5. 综合与实践 第 4 课时 有 趣 的 平 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听说过“杠杆原理”吗?知 道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吗?可能大家都没想 到,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着数学原理,那就 是反比例关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 体验一下他的奥秘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平衡
1.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 ×棋子数 2.左边的刻度数与棋子数一定时,右边的 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比例。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综合与实践”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内 容领域来考虑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 背景来提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体 现“用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要通 过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应用化、综合化、丰富化。
1. 竹竿尽量粗细均匀。 2. 孔打在竹竿的正中间,绳子长度合适,
拾起绳子后竹竿要保持平衡。 3. 刻记号时尽量等距。
自己动手试 一试!
我放几个呢?
问题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 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2.如果左右两个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 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在相同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 子,竹竿就能平衡。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只愿博得美人笑,烽火戏侯弃江山。 宁负天下不负你,尽管世人唾千年。容颜迟暮仍为伴,倾尽温柔共缠绵。 ►蜜蜂深深地迷恋着花儿,临走时留下定情之吻,啄木鸟暗恋起参天大树, 转来转去想到主意,便经常给大树清理肌肤。你还在等待什么呢?真爱是 靠追的,不是等来的!
呢?
如图,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放3个才能保证平衡。
问题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入1个棋子,右 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放2个才能保证平衡。 2.你发现了什么?
3×4=4×3 6×1=3×2
问题 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 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呢?
第4课时 有趣的平衡
R·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生活中平衡现象的实验,发现杠 杆原理,即“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 刻度数×棋子数”这一规律,初步感受杠杆 原理。发现当“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不 变时,“右边的棋子数”与“刻度数”成反 比例关系,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2.通过生活经验的问题与挖掘,感悟平衡与质量和 距离有关,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 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 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1.母女俩玩跷跷板游戏,女儿体重15千克, 坐的地方离支点18分米;母亲体重50千克, 她坐的地方距离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 平衡?
你是怎么想的?
解:设妈妈坐的地方离支点x分米才能保持 跷跷板的平衡。
15×18=x×50 x=5.4
答:她坐的地方离支点5.4分米才能保持跷 跷板的平衡。
四、课堂小结
3.通过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 待身边现象的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拓宽学 生思维视野,感悟差异,丰富学习经验。
学习重点
平衡规律的寻求。
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 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
一、引入新课 你玩过吗?
二、自主探究
问题 完成上述步骤要注意哪些问题?
把结果记录下来。
你还发现了什么?
12
6
4
3
2
பைடு நூலகம்
12 12 12 12 12
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当左边棋子数×左刻度的积不变时,右边棋 子数与右刻度成反比例。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小结一下竹竿平衡的 规律吗?
小结 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 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 子数
三、巩固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