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文件归档整理档案管理制度
![文件归档整理档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05bd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6.png)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便于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文件、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职责1.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档案管理制度,组织实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等工作。
2.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负责所辖范围内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配合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的鉴定、销毁等工作。
3.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档案管理工作,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共同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便于利用。
四、档案收集与整理1.文件资料的收集(1)各部门、各岗位负责人应按照档案收集范围,及时收集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2)收集的文件资料应齐全、完整、真实可靠,确保反映本单位的工作面貌。
2.文件资料的整理(1)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文件资料的性质、内容、形成时间等因素,对收集到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编目、整理。
(2)整理文件资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保持文件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b.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c.逐步推进卷件融合管理。
(3)档案整理应遵循以下流程:a.确定整理单位;b.揭示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c.确定整理单位之间的顺序。
五、档案保管与利用1.档案保管(1)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便于利用。
(2)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档案保管应遵循以下原则:a.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霉变;b.科学排列,便于查找;c.保持档案室整洁卫生。
2.档案利用(1)档案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a.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b.确保档案的安全;c.满足利用者的需求。
(2)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制度,方便利用者查阅档案。
六、档案鉴定与销毁1.档案鉴定(1)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档案的价值、保管期限等因素,对档案进行鉴定。
档案工作的整理工作制度
![档案工作的整理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00dd8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f.png)
档案工作的整理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检索利用效率,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准确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档案整理工作是指对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排序、编号、装订、装盒、上架等系列工作,以实现档案的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第三条档案整理工作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连续性、可追溯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档案整理工作由专门的档案部门或者档案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和人员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第五条档案整理工作应当使用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第六条档案整理工作应当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二、档案整理第七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种类、形成时间、形成单位、内容特点等分类原则进行。
第八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顺序进行,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第九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应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可追溯性。
第十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装订规则进行,确保档案的耐久性、美观性、易用性。
第十一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装盒规则进行,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保护性、整齐性。
第十二条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的上架规则进行,确保档案的有序性、易查找性、安全性。
三、档案保管第十三条档案保管应按照档案的分类、顺序、编号、装订、装盒、上架等整理结果进行,确保档案的有序化管理。
第十四条档案保管应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五条档案保管应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第十六条档案保管应实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保密、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防光、防尘、防震等。
第十七条档案保管应实行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确保档案的电子数据安全。
四、档案利用第十八条档案利用应实行查阅制度,明确查阅人员的资格和权限。
档案管理的八项制度
![档案管理的八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cd1d0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档案管理的八项制度一、前言档案管理是任何组织或机构都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被准确保存和利用,制定一套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本文将介绍档案管理的八项制度,包括文件归档、分类编目、存储安全、检索流程、档案销毁、借阅管理、备份与恢复以及合规性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二、文件归档1. 文件整理与归档:所有文件必须按照事先制定的文件命名规范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分装入档案盒或文件夹中。
每个文件必须附带明确的标识,包括文件编号、名称、归档日期等信息。
2. 归档流程:归档时必须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确保最新的文件被放置在后面,旧文件位于前面。
三、分类编目1. 档案分类:根据文件的性质、用途、关联关系等标准,将文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记录在分类编目表中。
2. 编目要求:编目内容包括文件名称、文件编号、所属分类、文件形式、关键词等信息,确保在后续的检索过程中能够高效准确地找到目标文件。
四、存储安全1. 存储环境:确保档案存储的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
禁止在存储区域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2. 存储设备:采用防火、防水、防震及防腐蚀的存储设备,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档案库的巡检和维护,确保存储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检索流程1. 检索申请:对于需要查阅的档案文件,必须进行正式的检索申请,包括申请表格的填写、申请原因的说明等,并由相关责任人审核核准后方可进行检索。
2. 检索过程:根据文件编目表提供的信息,将档案文件精确地找出,并在检索后进行详细的登记记录,包括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等。
六、档案销毁1. 销毁依据:根据法律法规和组织的规章制度,确定档案销毁的依据和条件。
对于已经过期或无用的档案文件,必须及时进行销毁处理,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信息泄露。
2. 销毁方式:采用安全可靠的销毁方式,如机械破坏、纸张碎裂等,确保档案文件无法被恢复和利用。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53e4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c.png)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是指为了方便管理和检索档案资料,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的一套规章制度。
1.档案分类原则:按照档案的性质、形式、用途和机构等因素进行分类,确保档案的有序性和可检索性。
2.档案分类层次:按照层次划分档案分类,包括机构级、部门级、项目级等。
不同层次的档案分类应相互衔接和互为上下级。
3.档案分类编码:为每个档案分类设置唯一的编码,以便管理和检索。
编码可以采用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形式,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层次结构编码。
4.档案分类标签:为每个档案分类设置相应的标签,标明档案分类的名称、编码和存放位置等信息,便于查找和管理。
5.档案分类文件夹:为每个档案分类准备统一的文件夹或盒子,以便存放档案资料。
文件夹或盒子应有清晰的标签,标明档案分类和文件序号等信息。
6.档案整理流程:对档案进行整理时,应遵循一定的流程。
包括收集档案资料、整理档案文件、整理档案册页、编制目录和索引等步骤。
7.档案归档规定:按照档案分类制度,将整理好的档案资料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归档时应按照一定的流
程进行,包括填写归档登记表、编号归档盒子、标注档案分类和目录等。
8.档案存储管理:对已归档的档案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档案的保存状态、更新档案目录和索引、防止档案的丢失和损坏等。
通过建立档案分类整理制度,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便档案的使用和维护,更好地保护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档案整理制度
![档案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ac1454b0717fd5370cdc42.png)
档案整理制度
一、档案整理原则
档案整理工作应坚持尊重和维护档案的本质特性,保持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
二、档案整理环节
档案整理工作由办公室组织实施,档案人员负责对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进行归档前的监督、指导工作以及归档检查验收和归档后的统一编目工作。
党务、行政管理纸质文件由办公室整理归档,专业文件由相关科室整理归档。
三、档案分类排列
(一)文书档案采用“保管期限—年度”的分类法;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按照相应的办法和标准,综合运用“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工程项目”等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二)不同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分别排列;同一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按分类方案进行排列。
四、档案整理标准
文书、科技、会计、音像、电子以及专业等门类档案,必须分别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科学技术档案案卷
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整理归档,专业文件按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方法整理归档。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0974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9.png)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是指为了便于管理和检索档案信息,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的一套规章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档案分类原则: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形式、产生单位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原则包括时限原则、机构原则、业务原则等。
2. 档案分类标准:确定档案的分类标准和代码,使档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
一般可以根据档案的主题、机构、时间等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具体单位的需要制定特定的分类标准。
3. 档案分类流程:规定档案分类的具体流程,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编号等环节。
确保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便于后续管理和使用。
4. 档案分类工具:制定档案分类工具,如档案手册、分类指南等,方便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分类工作。
5. 档案分类管理:建立档案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档案分类工作的高效运行。
6. 档案分类培训:为档案工作者进行档案分类培训,提高其分类技能和专业水平,保证档案分类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便捷准确的档案检索服务,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三篇)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ffdb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9.png)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一、整理分类的定义及方法整理分类是建立物业类档案基础的重要工作,是由物业管理公司或下属管理处将收集的资料按四类常见档案的类型区分、归类整理,组成物业管理公司内部所需保存的档案。
同时根据所售或租物业的特点,按一户一档的办法,为每幢物业的业主或租户建立相应的档案。
每售出或租出一套物业,预立卷工作同步进行,总卷与一户一档的整理归类工作也要同步开展。
二、收集归类,整理成卷这里所说的收集的档案资料,是物业管理公司需要总体掌握的资料,然后按部门、内存、年度顺序整理成为物业管理公司所需的若干大类总卷宗。
1.业户档案资料。
(1)购房合同及____的复印件、入伙通知单、入伙手续书、业主公约、验房单等。
(2)业主详细资料登记表。
(3)家庭人员登记表。
(4)业主房屋维修档案。
(5)缴费情况一览等。
2.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含产权)。
(1)规划图纸、项目批文、用地批文。
(2)建筑许可证、投资许可证、开工许可证。
(3)拆迁安置资料。
1/8(4)竣工总平面图。
(5)地质勘查报告、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报告。
(6)工程合同、工程预决算。
(7)工程设计变更通知。
(8)竣工图。
单体建筑、结构及隐蔽工程竣工图,消防、燃气等;工程及地下管网竣工图。
(9)房屋、消防、燃气竣工验收证明书。
(10)主要材料质量保证书,新材料、购配件的签订合同、证书。
(14)各类房屋清单。
(15)出售房屋的产权范围或成本核算清单。
(16)公用设施设备及公共场地清单。
(17)未完工房屋公用设施设备及公共场地的竣工日期。
(19)其他工程技术资料。
3.服务档案资料。
服务档案,一般又可细分为业户服务档案、装修档案、维修档案、治安交通管理档案、设备设施管理档案、绿化清洁管理档案、社区文化档案等资料。
(1)业户服务档案。
业户意见调查、统计结果;业户接待记录;业户投诉及处理记录;回访记录等。
2/8(2)装修档案资料。
二次装修申请表、装修责任书;施工企业资质证明、装修人员登记表;室内装修设计平面图;装修竣工图等。
学校档案整理制度细则范本
![学校档案整理制度细则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3c72b3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e.png)
学校档案整理制度细则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根据国家档案法和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档案管理组织学校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学校设立档案室,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学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销毁等工作。
第三条档案分类与收集(一)档案分类学校档案分为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等类别。
(二)档案收集1. 各部门应按照档案分类要求,及时收集和整理本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
2. 各部门在办理完毕后,应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交档案室归档。
3. 档案室应定期对各部门的档案进行审查、整理和归档。
第四条档案整理与保管(一)档案整理1. 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档案分类和编号规则,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
2. 档案整理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保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
3. 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查、修复和数字化处理。
(二)档案保管1. 档案室应设置专用档案库房,确保档案的安全、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霉、防尘、防光、防磁。
2. 档案室应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制度,实行档案出入库登记制度,记录档案的名称、数量、来源、去向等信息。
3. 档案室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清点、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五条档案利用与借阅(一)档案利用1. 档案室应建立健全档案查询制度,提供档案查询、借阅、复制等服务。
2. 档案室应定期发布档案信息,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支持。
(二)档案借阅1. 师生员工查阅档案应填写《档案借阅申请表》,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到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
2. 档案借阅期限一般为一个月,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3. 借阅档案时,应严格遵守档案保护规定,不得污损、涂改、折叠、剪裁档案。
4. 借阅档案归还时,应由档案室进行检查,确认档案无损坏后,办理归还手续。
档案整理制度
![档案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f615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6.png)
档案整理制度档案整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许多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档案整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档案整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指导档案整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可靠和安全,以满足企业的日常管理和信息查询的需要。
二、制度范围档案整理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各岗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三、基本要求1. 档案整理应按照文件分类的原则进行,明确档案种类和档案编排规则;2. 档案的整理顺序应当按照时间先后、事项顺序或字母顺序进行;3. 档案材料应当配备相应的索引及目录,方便查找和使用;4. 档案的盖章、签名等必须是合法有效的,防止篡改和伪造;5. 档案存放的位置应符合安全、防火和保密要求;6. 档案整理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禁止私自披露和泄露。
四、工作流程1. 档案登记:对收到的档案进行登记,并分配编号和归档位置;2. 档案分类:按照规定的分类原则,将档案材料按类别归类;3. 档案排序:根据时间先后或字母顺序,对同一类别的档案进行排序;4. 档案编目:为每份档案编写索引和目录,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5. 档案装订:将整理好的档案材料进行装订和封装,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6. 档案存储:将整理好的档案存放到指定的位置,确保易于管理和查找;7. 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定期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更新。
五、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档案整理制度,确保工作操作规范和顺利进行;2. 建立档案整理质量检查机制,定期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检查;3. 加强对整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整理工作的专业水平;4. 及时处理档案整理中的问题和纠纷,确保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之,档案整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规范和有效的档案整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档案管理制度及分类
![档案管理制度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62b9e6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a.png)
一、引言档案是组织、单位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的集合。
档案管理是组织、单位或个人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利用、销毁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档案管理制度及分类。
二、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收集制度(1)档案收集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原则。
(2)档案收集应包括组织、单位或个人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
(3)档案收集应建立档案收集目录,详细记录档案名称、来源、时间、数量等信息。
(4)档案收集应定期对已收集的档案进行清理、整理、归档。
2. 档案整理制度(1)档案整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
(2)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类型、时间、内容等进行分类、编号。
(3)档案整理应建立档案目录,详细记录档案名称、类型、编号、存放位置等信息。
(4)档案整理应定期对已整理的档案进行核查、更新。
3. 档案保存制度(1)档案保存应遵循安全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原则。
(2)档案保存应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确保档案的通风、防潮、防尘、防虫、防霉、防火、防盗等。
(3)档案保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档案的完好。
(4)档案保存应建立档案备份制度,确保档案数据的备份安全。
4. 档案利用制度(1)档案利用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原则。
(2)档案利用应建立档案查阅制度,确保档案查阅的有序、高效。
(3)档案利用应建立档案借阅制度,确保档案借阅的规范、有序。
(4)档案利用应定期对档案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档案管理提供依据。
5. 档案销毁制度(1)档案销毁应遵循合法性、安全性的原则。
(2)档案销毁应建立档案销毁清单,详细记录档案名称、类型、数量、销毁时间等信息。
(3)档案销毁应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销毁方式,确保档案销毁的安全、彻底。
(4)档案销毁应定期对档案销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档案管理提供依据。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制度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1b7af0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c.png)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任务和原则1.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任务是对单位形成的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2.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应遵循完整性、准确性、连续性、安全性原则,确保档案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组织和职责1. 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2.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形成的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 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各部门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和安全性。
四、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流程和要求1. 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编目、保管。
2. 收集:各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收集和积累本部门形成的各类档案。
3. 整理:各部门应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指导,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序、摘录、编写目录等整理工作。
4. 归档:各部门应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归档,并填写归档清单。
5. 编目: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归档的档案进行编号、编写目录、制作索引,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6. 保管: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保管的要求,对归档的档案进行安全保管,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五、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时间要求1. 各部门应在每年年底前完成对本部门形成的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 档案管理部门应在每年年初对上一年度归档的档案进行编目和保管工作。
六、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考核和奖惩1.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照要求进行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部门和个人,档案管理部门应给予批评和通报,并督促其及时纠正。
七、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培训和宣传1.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的培训,提高各部门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与借阅制度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与借阅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81653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2.png)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与借阅制度一、引言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和借阅制度是组织中对档案管理的重要部分。
通过建立完善的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和借阅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组织的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率。
二、档案整理归档制度1. 定义档案整理归档制度是指对组织内产生的各类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归档等管理活动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组织将档案信息有序地保存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目的•提高档案检索效率•减少档案管理成本•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性•规范档案管理流程3. 实施步骤1.档案整理:按照文件类型、年份、部门等标准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2.档案归档:根据档案管理规定将整理好的档案进行归档存放。
3.档案维护:定期检查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档案销毁: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档案销毁。
三、借阅制度1. 定义借阅制度是指组织内部对档案信息的借阅和使用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的借阅制度可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合理利用。
2. 目的•控制档案信息的外流风险•保证档案信息的合理利用•规范档案借阅流程•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效率3. 实施步骤1.借阅申请:借阅者需填写借阅申请表格,注明借阅目的和时间。
2.审批流程:借阅申请需经过主管审核和档案管理员审批。
3.借阅规定:借阅者需遵守借阅规定,不得擅自改动或外传档案信息。
4.归还管理:借阅者需按时归还档案,如有延期需提前申请延期。
四、总结档案整理归档制度和借阅制度是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建立健全的制度能够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信息利用率以及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组织在制定和执行这两个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档案管理规定和政策要求进行具体的落实和执行,从而保障组织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文(2篇)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d7248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3.png)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文一、文书档案:(1)党群工作类:党务工作、____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协会工作等。
(2)行政管理类:行政事务、治安保卫、审计工作、人事劳资、教育工作、医疗卫生、后勤福利、外事工作等。
(3)经营管理类:经营决策、计划工作、财务管理、物质管理、企业管理等。
(4)生产管理类: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科技管理、环境保护、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档案与信息管理、基建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等。
二、科技档案(1)产品文字材料:各种任务书、建议书、协议书、说明书、鉴定书、试验大纲、试验报告、分析报告、____报告、运行报告、总结、产品图样等。
(2)科研文字材料:各种合同(协议书)、任务书、科研报告、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鉴定证书、发明申请书等。
(3)基建文字材料:各种建议书、任务书、计算书、开工报告、概(预、决)算、检验分析材料、施工图样等。
(4)设备文字材料:各种申请书、说明书、技术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设备图样等。
三、财务档案会计原始凭证和报表中所附的各种借据、书面证明材料、分析报告等。
四、人事档案职工的招聘(包括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履历、培训等。
五、电子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等。
六、声像档案照片、缩微胶片、电影胶片、录像片、录音磁带和唱片等。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文(2)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组织机构都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的积累和处理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和数据, 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组织中档案分类整理的流程和方法,确保档案的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中所有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三、基本原则1. 科学规划:按照档案的内容和用途进行分类规划。
2. 紧密配合:分类整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要紧密合作,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1]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31ab93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3.png)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企业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信息管理本领,订立本档案整理归档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部门和员工,在整理和归档公司的各类档案时必需遵守。
三、定义1.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2.整理:对档案进行分类、归类、整理、清点、装订等操作。
3.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存放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管理标准1.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收集、分类、登记、翻阅、清点、装订。
–档案应依据文件种类、紧要性、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并在档案袋或文件夹上注明所属部门、文件名称、归档日期等信息。
–档案整理应依照规定的标准文件夹进行装订,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整理后应适时提交给指定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归档。
2.档案归档–档案归档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接收、检查、编号、存放、登记、备份。
–档案接收时应查验档案数量、完整性和装订情况,并与整理人员核对档案清单。
–档案应依照规定的编号体系进行编号,且编号应清楚可辨,以便于查阅和管理。
–档案应存放在指定的档案室或存储区域,且应有合适的防火、防潮、防盗等措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档案归档后应将相关信息登记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存放位置、存放日期等。
–紧要档案应依照规定进行备份,以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
3.档案借阅–借阅档案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填写借阅申请、审核、签字、借出、归还、登记。
–借阅档案前应填写借阅申请,注明借阅目的、借阅日期、借阅时限等信息,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核。
–借阅档案时应在借阅登记簿上签字确认,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档案。
–借阅档案归还后,应将归还的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归还记录。
五、考核标准1.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工作应依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并完成整理工作量的要求。
–档案袋或文件夹的标注信息应精准无误,且整理档案的文件夹装订坚固、整齐清楚。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3篇)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8674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a.png)
2024年档案分类整理制度一、文书档案:档案分类(1)党群工作类:党务工作、____工作、宣传工作、纪检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协会工作等;(2)行政管理类:行政事务、治安保卫、审计工作、人事劳资、教育工作、医疗卫生、后勤福利、外事工作等(3)经营管理类:经营决策、计划工作、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企业管理等(4)生产管理类: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科技管理、环境保护、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档案与信息管理、基建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等二、科技档案(1)产品文字材料:各种任务书、建议书、协议书、说明书、鉴定书、试验大纲、试验报告、分析报告、____报告、运行报告、总结、产品图样等(2)科研文字材料:各种合同(协议书)、任务书、科研报告、调查报告、开题报告、实验报告、鉴定证书、发明申请书等(3)基建文字材料:各种建议书、任务书、计算书、开工报告、概(预、决)算、检验分析材料、施工图样等(4)设备文字材料:各种申请书、说明书、技术规程、维护保养规程、设备图样等三、财务档案会计原始凭证和报表中所附的各种借据、书面证明材料、分析报告等。
四、人事档案职工的招聘、履历、培训等五、电子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等六、声像档案照片、缩微胶片、电影胶片、录像片、录音磁带和唱片等____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分类一、林改综合类(一)上级机关的有关材料1、上级机关召开的会议材料重要会议材料:通知、____、议程、报告、讲话、讨论通过的文件、决议、纪要等文件材料。
典型材料、代表发言。
一般会议材料:纪要、通知、总结、讲话、报告、典型材料、代表发言。
2、上级机关颁发的文件材料。
属于林改政策并要执行的重要文件、属于林改政策并要执行的一般文件。
3、上级机关印发的出版物、简报、情况反映、工作动态等。
(二)、本机关的有关材料1、本机关召开会议材料。
2、本机关党组(党委)和行政办公会的纪要、会议记录、讨论通过的文件。
3、本机关制发的文件材料。
档案整理与分类管理制度
![档案整理与分类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18640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8.png)
档案整理与分类管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档案整理与分类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司的档案能够被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该制度的目标是简单明了、无法律复杂性,并且独立决策,不寻求用户协助。
2. 档案整理与分类原则为了保持档案的整洁性和可访问性,制定以下档案整理与分类原则:- 档案应按照文件类型、日期、部门等分类进行整理;- 档案应标明清晰的文件名称和日期,以便快速查找;- 档案应存放在统一的档案柜或电子档案系统中,便于管理和存取;- 档案应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性。
3. 档案整理与分类流程为了实现高效的档案管理,制定以下档案整理与分类流程:1. 收集档案:将各部门的文件、合同、报告等档案收集起来,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2. 档案整理:对收集到的档案进行分类,按照事务性质、文件类型、日期等进行整理。
3. 档案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分类标准归档到档案柜或电子档案系统中,并标明清晰的信息以便查找。
4. 档案备份: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5. 档案管理:建立档案管理责任人,负责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借阅、更新、销毁等。
4. 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意义档案整理与分类的意义在于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和信息管理水平,具体包括:- 便于查找:通过合理的分类和整理,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需要的档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 便于维护:规范的档案整理和分类制度可以减少档案遗失和损坏的风险,延长档案的保存期限。
- 便于审计:合理的档案整理和分类制度可以为公司的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减少审计成本和时间。
5. 档案整理与分类的监督与评估为确保档案整理与分类制度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监督与评估:- 监督:建立档案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对档案整理与分类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评估:定期评估档案整理与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收集用户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
6. 法律合规性本档案整理与分类制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内容,确保公司合规经营。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7c124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f.png)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保护企业的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的类型1、企业档案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类型。
2、纸质档案包括合同文件、报表资料、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
3、电子档案包括各类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邮件、数据库等。
三、档案负责人1、每个部门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本部门的档案。
2、档案管理员应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3、档案管理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
四、档案的整理与归档1、档案管理员应根据企业的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2、纸质档案应按照文件编号和文件目录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检索、迁移和借阅的便捷性。
3、电子档案应按照文件夹和文件名称进行归档,保证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方便和安全。
五、档案的存储和保管1、纸质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者档案柜中,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防火。
2、电子档案应存储在专门的服务器或者云存储中,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
3、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巡检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六、档案的检索和借阅1、档案管理员应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档案检索和借阅的服务。
2、档案管理员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档案借阅申请和归还流程,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3、档案管理员应对档案的检索和借阅进行记录和备份,以便日后审计和查询。
七、档案的销毁和归档1、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企业的档案进行鉴定和清理,将不再需要的档案进行销毁或者归档。
2、档案的销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档案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3、档案的归档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八、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企业应设立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档案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档案管理委员会应适时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15b8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9.png)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档案的方法,用于将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和归档。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档案分类整理制度的示例:
1. 档案分类标准:制定针对组织的档案分类标准,例如按照业务类型、部门或项目等进行分类。
2. 档案文件命名规则:为每个档案文件制定命名规则,包括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和文件日期等信息,方便检索和管理。
3. 档案文件夹:使用标准化的文件夹,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放。
每个文件夹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所属分类和文件名称等信息。
4. 档案目录:制作档案目录,记录所有文件夹的分类和档案文件的基本信息,方便查找和管理。
5. 档案保管:制定档案保管责任人,并制定档案保管措施,包括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6. 档案借阅管理:建立档案借阅制度,规定借阅申请、审批和归还等流程,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合规性。
7. 档案销毁:制定档案销毁规定,包括销毁时机、销毁方式和销毁记录等,确保档案的合规销毁。
8. 档案电子化:逐步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建立电子档案系统,方便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这个档案分类整理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目的是为了实现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
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本
![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b5e262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d.png)
业务档案分类整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分类1. 业务档案分为以下几类:(1)行政档案:包括单位的基本资料、规章制度、行政文件、会议记录等。
(2)财务档案:包括财务报表、会计账簿、财务凭证、审计报告等。
(3)人力资源档案:包括员工个人资料、招聘记录、培训记录、考核结果等。
(4)市场营销档案:包括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略、广告宣传资料、客户关系管理等。
(5)技术档案:包括技术研发资料、产品设计图纸、生产工艺流程等。
(6)法律档案:包括合同协议、知识产权资料、诉讼仲裁文件等。
(7)其他专门档案:如声像、照片、电子等不同载体的档案。
2. 各类档案应按照相应的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分类、编号和归档。
三、档案整理范围1. 凡属于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2. 各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书、会计、人事和其他专门文件材料,以及声像、照片、电子等不同载体的文件,由各科室收集齐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后归档。
四、档案整理要求1. 档案整理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保密性原则。
2. 档案整理应按照档案分类、编号、装订、排列、著录等规范进行。
3. 档案整理应确保文件材料的完整、清晰、整洁,便于查阅和保管。
五、档案归档流程1. 各科室在完成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后,将整理好的档案提交给档案管理部门。
2. 档案管理部门对提交的档案进行审核,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审核通过的档案,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编号、装订、排列、著录等整理工作。
4. 整理好的档案应按照相应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存放和保管。
5. 档案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便捷和高效利用。
六、档案保管期限1. 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2568c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png)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是指为了使档案资料更加规范、有序地整理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分类和整理规则和制度。
这个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档案分类标准:制定统一的档案分类标准,根据档案资料的属性、内容、形式等特点,将档案资料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以便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2. 档案分类代码:为了方便档案的管理和检索,给每个档案分类制定一个唯一的编码,称为档案分类代码。
这个代码可以按照数字、字母或符号等方式组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档案分类目录:根据档案分类标准和档案分类代码,制定相应的档案分类目录,将档案资料进行层次化和序列化排列,形成一份完整的档案分类目录,便于管理和检索。
4. 档案整理规范:制定档案整理的具体规范,包括整理流程、整理方法、整理工具等,使整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5. 档案原状保护:在整理档案时,要注意保护档案的原状,即尽量保持档案的原始状态,不改变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整理工具和材料,避免对档案造成损害。
6. 档案标识和编目:在整理完成后,要对每个档案进行标识和编目,包括给档案加上唯一的标识符号,如标签或贴纸,并填写相应的档案编目信息,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7. 档案存储和保管:根据档案的属性和价值,制定相应的存储和保管规定,如防火、防潮、防虫等。
要制定档案存储的位置、方式和条件,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以上就是档案分类整理制度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实施这个制度,可以使档案的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可利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一、整理分类的定义及方法
整理分类是建立物业类档案基础的重要工作,是由物业管理公司或下属管理处将收集的资料按四类常见档案的类型区分、归类整理,组成物业管理公司内部所需保存的档案。
同时根据所售或租物业的特点,按一户一档的办法,为每幢物业的业主或租户建立相应的档案。
每售出或租出一套物业,预立卷工作同步进行,总卷与一户一档的整理归类工作也要同步开展。
二、收集归类,整理成卷
这里所说的收集的档案资料,是物业管理公司需要总体掌握的资料,然后按部门、内存、年度顺序整理成为物业管理公司所需的若干大类总卷宗。
1.业户档案资料。
(1)购房合同及身份证的复印件、入伙通知单、入伙手续书、业主公约、验房单等。
(2)业主详细资料登记表。
(3)家庭人员登记表。
(4)业主房屋维修档案。
(5)缴费情况一览等。
2.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含产权)。
(1)规划图纸、项目批文、用地批文。
(2)建筑许可证、投资许可证、开工许可证。
(3)拆迁安置资料。
(4)竣工总平面图。
(5)地质勘查报告、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报告。
(6)工程合同、工程预决算。
(7)工程设计变更通知。
(8)竣工图:单体建筑、结构及隐蔽工程竣工图,消防、燃气等;工程及地下管网竣工图。
(9)房屋、消防、燃气竣工验收证明书。
(10)主要材料质量保证书,新材料、购配件的签订合同、证书。
(11)水、电、消防等设备的检验合格证书及设备技术资料。
(12)砂浆、混泥土块试压报告。
(13)绿化工程竣工图。
(14)各类房屋清单。
(15)出售房屋的产权范围或成本核算清单。
(16)公用设施设备及公共场地清单。
(17)未完工房屋公用设施设备及公共场地的竣工日期。
(18)产权方面的资料。
(19)其他工程技术资料。
3.服务档案资料。
服务档案,一般又可细分为业户服务档案、装修档案、维修档案、治安交通管理档案、设备设施管理档案、绿化清洁管理档案、社区文化档案等资料。
(1)业户服务档案:业户意见调查、统计结果;业户接待记录;业户投诉及处理记录;回访记录等。
(2)装修档案资料:二次装修申请表、装修责任书;施工企业资质证明、装修人员登记表;室内装修设计平面图;装修竣工图等。
(3)维修档案资料:维修申请记录、回访记录;维修派工单;公共设施巡检记录等。
(4)治安交通管理档案:日常“四防一保”网络图、巡检记录、交接班记录、值班记录、巡逻路线;日常抽检记录、查岗记录、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录像带;进出入记录、应急处理记录;车辆管理记录、车辆详细资料等。
(5)设备设施管理档案: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计划;公用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机电设备运行、巡查记录;设备承包方资料;公用设备设施台账及更新记录等。
(6)绿化清洁管理档案:清洁班月检记录、周检记录;绿化工作记录、检查记录;消毒、杀虫记录;绿化病虫害检查记录等。
(7)社区文化档案:社区文化创建构想、组织活动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社区文化活动图片等记录内容;传媒报道资料;文化活动场所、设施台账及使用记录等。
4.其他管理档案:在物业管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公务性、行政性、指导性的管理文件资料。
一般有行政文件、管理指导文件和业委会相关资料。
(1)行政文件:财务文件;人事管理记录、文件;政府主管部门文件;内部管理规则制度、通知、签报等文件。
(2)管理指导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环境手册;程序文件(环境);作业文件等。
(3)业委会相关资料:下属管理处业委会筹备成立文件;下属管理处业委会成立后的运行文件等。
三、建立一户一档
根据业主或租户所有或使用(租用)的一幢物业的性质、特点、将总卷宗内部分涉及的相关资料集中,然后分别建立相应的档案。
1.旧公房出售类档案卷应含的基本资料。
(1)住房审批表。
(2)公有住房买卖合同。
(3)付款凭证。
(4)购买公有住房委托书。
(5)购买公有住房员工连续工龄证明。
(6)购买公有住房员工的职称、职级证明。
(7)本户人员情况表。
(8)出售公有住房建筑面积摊算表。
(9)公有住房价格计算表。
(10)住宅债券单或减免债审批手续。
(11)旧房卡。
(12)公房维修合同。
(13)各户维修签报单、报修单、结算单。
(14)拆损房屋扣押金签报。
2.商品房类案卷应含的资料。
(1)商品房出售合同。
(2)商品房认购书。
(3)商品房出售会签单。
(4)商品房用地面积表。
(5)公证书。
(6)产权证。
(7)房屋价目表。
(8)入伙通知书。
(9)入伙手续流转单。
(10)入伙交费表。
(11)业主公约。
(12)房屋自用部位验收单。
(13)入户资料签收单。
(14)业户入伙所交费用一览表。
(15)住宅装修申请表。
(16)室内装修施工登记表。
(17)各户维修、报修单、结算单。
3.外销商品房类案卷应含资料。
(1)外销商品房出售合同。
(2)外销商品房出售认购书。
(3)外销商品房出售公证书。
(4)外销商品房出售产权证。
(5)业户付款情况明细表。
(6)甲、乙双方聘请律师协议书。
(7)房屋使用、管理、维修公约。
(8)房屋维修合同。
(9)房屋价目表。
(10)借、贷款协议书。
(11)入伙通知书。
(12)入伙缴费一览表。
(13)转售方案。
4.员工购房类案卷应含的资料。
(1)房屋出售合同。
(2)房屋置换协议书。
(3)房屋置换细则。
(4)产权交换合同。
(5)入户通知单。
(6)住房签收单。
(7)补充协议。
(8)产证编号。
(9)分房一览表。
(10)征询单。
(11)缴费一览表(各类缴费收据以及借据)(12)业主公约。
(13)住宅装修申请表。
(14)各户维修报修单、结算单。
5.出租类公房案卷应含的资料。
(1)住房调配单。
(2)动拆迁(过渡)协议书。
(3)建设债券证明或减免债券审批手续。
(4)拆迁户建设债券认购单。
(5)房屋拆迁安置协议。
(6)私房保留产权协议书。
(7)公房管理协议书。
(8)旧房卡。
(9)工会证明及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
(10)小区管理公约。
(11)房屋维修合同。
(12)维修签报单。
(13)报修单、结算单。
(14)拆损房屋扣押金签报。
6.租赁商品房类案卷应含的资料。
(1)业户委托协议书。
(2)租赁合同、会签单。
(3)租户入住通知。
(4)租户身份证复印件。
(5)验房单。
(6)缴费一览表。
(7)维修公约。
(8)房租调整协议。
(9)房屋维修签报单。
(10)报修单、结算单。
7.租赁商业办公楼类案卷应含的资料。
(1)租赁合同。
(2)来往函件。
(3)降租、退租、续租协议。
(4)欠租、催交租金的来往公函、法院审理判决材料。
8.公建配套设备设施类案卷应含的资料(按设备类别分类,而后根据设备所属物业区分建相关档案)。
(1)设备设施产品合格证。
(2)电器线路图纸。
(3)安装调试保养手册。
(4)使用说明书。
(5)安全检验报告书。
(6)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技术登录薄。
(7)设备设施安装质量等级核定书。
(8)设备设施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书。
(9)设备管理检查表。
(10)安装(大修)检验报告书。
(11)维修合同。
(12)维修报告。
(13)日常运行检查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