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肢丹毒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
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概述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下肢皮肤创伤部位,如烧烫伤、溃疡或切口等。
本文将介绍下肢丹毒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和护理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洁皮肤,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
洗完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拍干燥。
2.预防小伤口感染:避免剃腿时刮伤皮肤,使用干净的刀片。
受伤后及时清洗伤口,涂抹适当的抗菌药膏,并覆盖好创口。
3.保持皮肤完整:避免穿过紧或摩擦的衣物,加强锻炼和按摩,保持皮肤的弹性和血液循环。
4.意识到患者的慢性病风险:下肢丹毒患者可能有慢性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或静脉曲张,对此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口服或静脉注射适当的抗生素。
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升高患肢:在患肢上垫高枕头或靠墙躺下,有助于减轻局部的充血压力,促进淋巴液和血液循环。
3.睡眠和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4.冷敷:可以用冷水敷患肢,有助于局部的消肿和止痛。
5.局部伤口处理: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避免用手挠抓伤口。
及时就医处理较大面积的皮肤创伤。
护理注意事项1.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局部温度、红肿程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有改变,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2.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下肢丹毒患者需要在休息期间保持患肢卧床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负重。
3.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瘦肉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4.心理疏导:下肢丹毒患者可能会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应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5.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正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预防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降低下肢丹毒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下肢丹毒的患者,及时的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专业的血管病医疗服务平台 /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足浴疗法作为绿色疗法其中之一,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舒适,深受一些患者的亲睐。
丹毒是一种不是很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好发于小腿、颜面部。
对于小腿丹毒我们可以采用足浴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外用方。
希望能帮到大家。
治疗下肢丹毒的药物足浴方法
方法一、二叶松针液
【药物组成】鲜乌柏树叶、鲜樟叶、鲜松针各60克,生姜30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熏洗双足至膝,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清热利湿。
方法二、双柏液
【药物组成】侧柏叶、黄柏、大黄各30克,薄荷、泽兰各15克。
【制法与用法】上药水煎取汁熏洗双足至膝,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清热。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治法有多种,疗效好,疗程短。
它无显著的毒性,因此受到很多病人的欢迎。
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是皮肤突然变得通红,颜色变得像是一种粘稠的液体。
多见于下肢及脸部。
其症状是起病迅速,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略有凸起,压迫后褪色。
皮肤变得滚烫,像是被火烧了一样。
伴有高热、畏寒、头疼等症状。
下肢丹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四肢肿胀、皮肤损伤等。
本文从中药治疗丹毒的3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对下肢丹毒的疗效。
其次,介绍中药在下肢丹毒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认为,下肢丹毒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及淋巴管,多见于下肢、脸部。
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
临床特征: 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畏寒、全身不适、高热。
皮肤损害特征:有明亮的红色浮肿,有清晰的边缘。
很多人在患有下肢丹毒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1]。
因为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很多中医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服用之后效果明显。
若是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治疗下肢丹毒将更加容易,造福于患者。
那么如何应用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本文将从内外同治、针刺治疗、综合治疗 3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下肢丹毒的病因1.1感染该病是由 a族 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所致,可由皮肤或粘膜擦伤或其它轻度外伤所致,也可由血路感染所致,常见于鼻炎、口腔粘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疫苗接种、放射性损伤、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挠和轻微创伤等都会导致,特别是未经清洗的伤口更容易受到感染,有的伤口很小,很难察觉,比如脸部的丹毒可以通过鼻子上的一个小伤口造成,而复发性丹毒则是因为细菌潜伏在淋巴管中,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
1.2免疫功能降低该病主要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 v球蛋白血症、酗酒等全身疾病。
病案——5——丹毒(下肢)
答案: 1、中医诊断:流火;血分热毒,挟湿热郁于肌肤; 西医诊断:下肢丹毒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选方: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萆薢10g 、 苡仁10g 、 黄柏10g 、 茯苓10g 泽泻10g 、 丹皮10g 、 滑石(包)10g 、银花10g 川牛膝10g 、车前子(包)10g 、 地丁10g 外治法:箍围消肿 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或用气。一日忽感恶 寒、发热、 骨节酸楚,溲赤、便秘,休息一晚,次日 清晨发现右下小腿鲜红 色一片红斑,边界清楚,按压 时红色消退,放手立即恢复,略高 于皮肤,红肿处有 多个大小不等水泡,伴壮热,舌红,苔薄 黄,脉滑数。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法:局部消毒后用 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皮炎洗剂(或三黄洗剂)外洗(脚部) 3、西医治疗: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5~7d (青霉素皮试(—));达克宁(或霉克) 1支 外用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局部清洁,忌搔抓,抬高患肢。
病案分析
2、患者,男,54岁,夏季蚊虫叮咬面部后,出 现恶寒、发热, 继而面部皮肤出现小片红斑,迅速蔓 延成红色一片,散在水泡,边界清楚,焮热肿胀,红 色中央较淡,四周较深,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答案: 1、中医诊断:抱头火丹;血分热毒,挟有风热郁于肌 肤;2、中医治疗: 内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选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牛蒡子10g 、 黄芩10g、 黄连4g、 玄参10g 连翘10g 、 板蓝根10g 、马勃10g 、僵蚕10g 升麻10g 、 桔梗10g 、 陈皮10g 、柴胡10g 丹皮10g、 甘草10g 。 外治法:箍围消肿 金黄散或玉露散冷开水调敷; 3、西医治疗: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5~7d (青霉素皮试(—));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局部清洁,忌搔抓。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什么是下肢丹毒?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下肢,特别是脚踝以下的部位。
它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下肢丹毒的症状包括红、肿、热、疼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深部组织感染和败血症。
下肢丹毒防护要点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下肢丹毒的基础。
包括:•经常洗澡,特别是在暴露于污染环境后;•使用清洁干净的毛巾和换洗内衣裤;•经常清洁脚部,保持脚部干爽;•剪指甲时注意不要剪伤皮肤。
2. 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下肢丹毒往往是由于创口感染引起的。
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是防止下肢丹毒的重要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避免赤脚行走,尤其是在污染的地面上;•穿合适的鞋袜,避免鞋子过紧或过松;•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创口感染;•注意保护脚部,避免割伤、磨损等。
3. 保持足部干燥湿润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保持足部干燥对于预防下肢丹毒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每天用干净的毛巾擦拭脚部,特别是脚趾间的空隙;•穿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使用合成材料;•如果脚部出汗较多,可以使用吸汗剂或换洗袜子。
4. 注意个人防护如果您有下肢丹毒患者接触史,或者在感染风险高的环境中工作,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以避免感染:•使用一次性手套进行接触;•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鞋袜等个人物品;•注意手部卫生,经常洗手或使用洗手液。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下肢丹毒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可能开具抗生素药物。
在就医前,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症状:•提高患肢位置,有助于减轻肿胀;•使用冷敷物或冰袋缓解局部疼痛和红肿;•避免用力按摩患处,以免加重感染。
结论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受伤和创口感染、保持足部干燥、注意个人防护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下肢丹毒的关键要点。
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下肢丹毒的发生率,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下肢丹毒 利湿解毒
下肢丹毒利湿解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些人小腿或足踝部突然红肿,伴疼痛、发热,就是患了丹毒。
中医认为,丹霉多因血热内蕴,外染毒邪,或体表皮肤破伤,毒邪乘袭、外窜肌肤,内走营血而成。
现代医学则认为,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弥漫性炎症。
病菌的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红肿表现。
而外伤和足癣是丹毒发病的重要诱因,皮肤表面各种创伤均是病菌侵人的缺口。
丹毒是否发病以及症状的轻重与的易感性及免疫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任何可使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如长期营养不良、糖尿病、尿毒症等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丹毒的主要症状为,发病前数小时内,往往有周身不适,继而寒战,头痛,发病时体温骤然升高,食欲减退。
局部感觉为皮肤灼热、疼痛,初起时皮肤为一灼热感的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成一片界限清晰,形状不规则的鲜红色皮肤损害,表面紧张有光泽、肿痛明显。
部分患者局部可有含浆液或脓液的大庖。
数日后皮损可局限,中心部开始褪色,呈棕黄色,并有脱屑。
而边缘仍红肿隆起,指压褪色,去除压迫后,很快又恢复鲜红。
病变附近区域淋巴结可肿大疼痛。
丹毒容易复发,首次发作后,可隔数天乃至数年后可再次发作,症状表现较轻。
在治疗上,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疗。
汤药治疗效果颇佳。
可用萆?10g 金银花10g 连翘10g 公英10g地丁10g 鱼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皮10g赤芍10g 川牛膝10g 竹叶6g水煎服。
配合外用药效果佳。
丹毒初起时,红肿?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马齿苋或仙人掌捣烂外敷。
红肿消退后,可用金黄散或金黄膏外敷。
饮食疗法可取鲜油菜叶50-1OOg,粳米100g。
将油菜叶洗净切碎。
将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1000ml,煮粥。
米将熟时放人油菜,加盐少许,煮沸待菜烂时即可食用。
特别适合于老年人脾胃虚弱患丹毒病者。
另外,还可取豆腐250g、鲜丝瓜根120g,同放锅内炖汤食用,可连服数日,辅助治疗丹毒。
13、丹毒(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路径
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西医诊断为下肢丹毒的住院患者一、丹毒(下肢丹毒)的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丹毒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下肢丹毒(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 )》进行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皮肤,并迅速相四周蔓延扩张,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七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型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肿大。
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有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3.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赤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红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伴恶寒发热,胃纳不香。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丹毒协作组制定的“丹毒中医诊疗方案”(四)标准住院日为W 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2.适用于下肢丹毒急性期的患者。
3.下肢丹毒慢性期或慢性期急性发作、孕妇、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患者不进入本路径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下肢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下肢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下肢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对于下肢丹毒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
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下肢丹毒患者,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患处
应保持清洁,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可以用温盐水清洗患处,有助于
减轻炎症。
另外,局部可以涂抹抗生素软膏,有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
同时,患者应保持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加
速愈合。
其次,对于中度下肢丹毒患者,口服抗生素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口服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感染的扩散,并缓解症状。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加速康复。
最后,对于重度下肢丹毒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以快速控
制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的
治疗方案,同时注意休息和饮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针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的扩散。
同时,也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有助于加速康复。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下肢丹毒患者有所帮助。
丹毒的名词解释
丹毒的名词解释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通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溃疡和淋巴结肿胀。
丹毒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也可发生在面部、鼻部、耳廓等部位。
一、丹毒的病因丹毒的病因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创口、破损的皮肤以及皮肤上的慢性疾病如湿疹等进入机体。
此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伤口护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丹毒的发生。
二、丹毒的症状丹毒开始时,患处会出现局部红肿,伴有疼痛和触痛。
红肿范围逐渐扩大,并有局部发热和淋巴结肿胀的表现。
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溃疡、脓肿等并发症。
丹毒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除非感染范围广泛或病情严重。
三、丹毒的治疗丹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治疗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等。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并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局部切开引流或静脉给药。
四、预防丹毒的方法预防丹毒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的重视和伤口的处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内衣,减少接触感染源。
同时,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清洁伤口、涂抹消毒药物,并保持伤口干燥。
对于一些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疾病,如湿疹,也需要积极治疗和预防。
五、丹毒与其他皮肤疾病的区别丹毒的早期症状与其他一些皮肤疾病相似,如湿疹、荨麻疹等。
然而,丹毒的局部红肿范围往往较大,并伴有局部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丹毒疼痛明显,触痛明显,与其他皮肤疾病的疼痛感不同。
六、丹毒的并发症与预后丹毒严重时可能引起并发症,如淋巴管扩张、脓肿、血行感染等。
丹毒的预后一般较好,经过适当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
然而,如果治疗不当,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结语丹毒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虽然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丹毒的较大范围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因此,及时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很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肢丹毒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下肢丹毒丹毒是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邪侵脉络,热毒搏结,郁阻肌肤而发,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或因足癣侵,皮肤擦伤,廉疮等皮肤有损,毒邪侵入而发,易反复发作。
见皮肤突然发红,色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一、诊断依据1.一般好发于小腿,多有足癣或足部外伤或廉疮。
2.足及下肢皮肤突然发红,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稍高于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色褪,放手恢复,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继之可发水泡、紫斑,甚至皮肤坏死。
多伴有发热,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易反复发作。
4.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辩证施治1、湿热下注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
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当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法,二妙汤加减。
金银花10克茯苓10克牛膝10克车前草20克紫花地丁10克萆薢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苡仁10克滑石包10克苍术10克上药水煎400mi,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2、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
水煎服,日1剂。
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三、其它疗法1.外治法:初期金黄散加白醋调,微湿敷,一日二次。
2.中成药:二妙丸口服。
3.下肢复发丹毒,局部消毒后,三棱针叩刺放血泄毒。
4.脓成切开排脓。
四、疗效评价1、治愈: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无畏寒发热;2、好转:红肿部分消退,疼痛减轻,无畏寒发热。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2篇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2篇腿部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腿部丹毒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热度、发烧等,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两种腿部丹毒的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腿部丹毒的最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局部药物和口服药物两种。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镇痛、抗炎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起到快速缓解疼痛和消炎效果。
以下是常用的局部药物:1. 抗生素药膏:如百多邦、非诺可、巴布莫林等,这些药膏主要针对细菌感染,可消炎杀菌,预防感染的恶化。
2. 镇痛药:如一洛定喷剂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减轻局部的不适感。
3. 抗炎药:如布洛芬凝胶、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这些药物主要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对于红肿和热度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服药物治疗口服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消炎药、抗过敏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全身各个部位,起到消炎杀菌、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口服药物:1. 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V、氨苄西林等,这些药物主要治疗细菌感染,需要长期口服,剂量和频率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
2. 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头孢拉定等,这些药物在感染治疗上与青霉素类似,但效果更稳定,更少产生抗药性。
3. 消炎药: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对提高病毒抵抗力很有帮助。
4.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异丙嗪等,如果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过敏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二:物理治疗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腿部丹毒的重要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1. 热敷:将温水袋或热毛巾敷在患处,每次10-15分钟,可以多次重复。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热度等症状。
2. 冰敷:将冰袋或冰块敷在患处,冷敷可以减轻红肿和热度等症状,每次15-20分钟,多次重复。
下肢丹毒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
2 讨论
本例特点:①老年患者;②以下肢丹毒就诊;③ 丹 毒 初 期 下 肢 血 管 超 声 未 见 异 常 ;④丹 毒 治 疗 过 程 中出现化验指标异常;⑤再次复查血管超声提示左 小腿肌群间血栓形成,说明血栓在丹毒后出现。
深 静 脉 血 栓 (DVT) 指 各 种 原 因 所 致 的 血 液 在 静 脉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 碍的一种疾病,可导致肢体肿胀、疼痛等相应临床性 症状,静脉血栓脱落可出现肺血栓栓塞症。DVT 以下 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多见。 随着目前血管超声 的普及,血管科的发展,LDVT 的检出明显增多,已经 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复 杂,通过临床观察病因多样,但多数均符合经典的 Virchow(1946 年)理论,该理论认为静脉管壁损伤、 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血流缓慢是 DVT 的三大病理 基础[1]。 其中,静脉管壁损伤使具有生物mones and pregnancy:thromboembolic risks for women[J]. Br J Haematol,2004,126(40):443-454
4 孙 占 峰 ,姜 维 良 ,张 英 男 ,等.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与 ABO 血 型 关 系 的 初 步 研 究 [J]. 哈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07,41 (5):509- 511
· 86 ·
丹毒护理
病例介绍
老年男性
嗜睡、痴呆状
左大腿红肿
B超示:左侧腹股沟处
四肢无活动力
臀部及足部有皮屑, 足趾间有脱皮
多发淋巴结肿大
请皮肤科会诊,诊断 为左下肢丹毒
病例介绍
予抗感染、杀菌及消肿治疗
皮损部位 左大腿 色泽及肿胀 发红、硬肿 皮温 稍高
高
日期 11.23
11.24
左大腿周径 48
48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
观察受损皮肤色泽、硬肿程度,触摸感觉 皮温,定时测量腿围
观察患者使用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局部皮肤护理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勿抓挠皮肤,避免造成破损 清洗皮肤,涂抹润肤露,防止皲裂
把各个脚趾用纱布隔开通风
药物护理
观察静脉及外用药有无不良反应及疗效 立思丁软膏外涂时注意厚度及均匀度 硫酸镁纱布湿敷时保持湿度以达到最好疗效 因本病使用抗生素治疗需警惕菌群失调,需
观察有无口腔真菌
隔离护理
予床边隔离 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悬挂隔离标志 病人接触过的东西需消毒,用过的敷料需 焚烧。
降温、禁食、胃肠减压、呼吸机辅助通气 抗感染、抑酸治疗 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声门下引流通畅 12.03患者体温正常未再升高,胃肠减压无引流液,气道
为少量白粘痰,白细胞计数:8.38×10^9/L
病例资料
12.04患者腹部膨隆,腹胀明显,行腹部及盆腔
CT示大便较多,肠鸣音弱1-2次每分钟
一例丹毒患者的护理
概要
前言
病例介绍 护理措施
下肢丹毒的中药治疗
下肢丹毒的中药治疗生姜蜂蜜调糊首先要介绍的第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生姜研碎成细末然后调入蜂蜜,成糊状以后涂抹在患处,每天早上一次晚上一次,一天两次涂抹,一个星期下来对于治疗丹毒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生姜是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同时蜂蜜也可以帮助滋润皮肤,所以两者相结合,治疗丹毒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错的。
苦参第二种要介绍的治疗下肢丹毒的方法就是用苦参,具体的操作将苦参研碎成细末,然后用绿茶的浓茶水,和其进行调和,成糊状以后涂抹在有丹毒的部位,这样对于丹毒也是会有很好的治疗性作用,这种方法是属于中医的一种,所以说治疗过程非常的缓慢,我们提前要有一定的心准备。
对于下肢丹毒的治疗方法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上面介绍的是两种中医的方法。
由于中医对于我们人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所以在治疗丹毒的时候建议还是多考虑中医,虽然西医的针对性比较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难免的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医和西医相比较的话,中医可能会更完美一些。
其他药材银花芍药汤治丹毒【功能主治】疏风解毒,凉血通腑。
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银花12克,赤芍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荆芥3克,山桅9克,竹叶6克,枳实4.5克,大黄4.5克,薄荷2.4克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鹿角霜熟地治丹毒【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鹿角霜、熟地各30克,川椒、麻黄、肉桂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煎第3次熏洗患部。
【加减】若局部皮色紫暗者,加丹参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丹毒患者15例,服药6~30剂,均获痊愈。
金银花玄参治丹毒【功能主治】滋阴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金银花2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药治愈下肢丹毒33例
中药治愈下肢丹毒33例
王洪漳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
【年(卷),期】1992(000)006
【摘要】丹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红赤疼痛为特点。
多发生于下肢,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且下肢丹毒极容易复发,很难根除。
我们采取外敷金黄膏,内服凉血解毒利湿汤的内外并举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对33例患者的治疗,敢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33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83岁;发生在左下肢的17例,右下肢的13例,下肢丹毒共30例,发生在左面部的1例,双足的2例;病程最长的1个月。
【总页数】1页(P22)
【作者】王洪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35
【相关文献】
1.全程护理干预在清热解毒中药塌渍方治疗下肢丹毒中的应用 [J], 张阳;尹喜玲;徐希印;韩景奇;陈晓璐
2.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红光治疗下肢丹毒30例临床观察 [J], 杨星; 李大勇
3.中药塌渍箍围疗法联合汤剂治疗下肢丹毒初期阳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J], 夏凡
4.中药塌渍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徐慧;吕宝琦
5.金黄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 [J], 魏纹瑶;马立人;王亚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毒中医诊疗方案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三)证候诊断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法①贴敷疗法: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或芩柏膏,每日1次,6天1个疗程;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腿部丹毒,又称为红斑性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腿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腿部丹毒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腿部丹毒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
首先,对于腿部丹毒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腿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其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感染和传播。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接触患有丹毒的人群,以免交叉感染。
另外,局部护理也是治疗腿部丹毒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定期更换患部的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并避免搔抓或挤压患处,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病情。
在局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药膏,如红霉素软膏,以缓解症状。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治疗腿部丹毒的重要一环。
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总之,针对腿部丹毒的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局部护理,并进行饮食调理。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为患者带来帮助,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下肢丹毒
患者张桂贞,女,78岁,主因左下肢肿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1周于08.3.25入院治疗。
入院前于急诊查学常规:WBC17.0×109/L,其余正常,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体温有所减退,但未降至正常。
查体:患者诉反酸,左下肢红肿可见略吸收,有水泡形成,且水泡破溃,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
诊断:左下肢丹毒。
患者既往冠心病史8年,于3年前行冠脉搭桥手术,无足癣病史。
平素规律服用阿斯匹林0.1g/qd,倍他乐克25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索尼特) 60mg/qd。
入院后检查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ESR均无异常。
入院后给予NS100ml+阿乐欣(注射用阿洛西林钠)4g/q8h联合盐酸莫西沙星片(拜复乐)0.4g/qd/po抗感染;龙胆紫外用;NS100ml+泮托拉唑40mg/qd抑制胃酸;5%G250ml+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异舒吉) 10mg/qd扩冠;同时口服:阿斯匹林0.1g/q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索尼特) 60mg/qd、倍他乐克25mg/qd、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20mg/tid。
患者自3-25至4月3日左下肢疼痛减轻、反酸减轻、水泡破溃处逐渐结痂,左下肢痛明显减轻,但仍低热,患处皮温高,感染控制不理想;且血压控制不理想,处于160/90mmHg左右。
4-2:考虑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给予奥硝唑0.5 g/qd静点。
4-3:仍低热,左下肢疼痛加重,血压160/90mmHg。
感染控制不理想,停用阿乐欣、奥硝唑,改用NS100ml+青霉素钠160万U/q6h;外用如意金黄散,以醋调制;加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4-4至4-10未再发热,左下肢疼痛消失,红肿明显消退,于4-10出院。
带药:希刻劳0.25/tid×5、倍他乐克25mg/qd×14、阿斯匹林0.1/qd×14。
分析:
1、首先应关注治疗用药的选择
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
中医称为火丹、流火。
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可选用红霉素或复方磺胺类药物。
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
中后期红肿稍
退,可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同时应抬高患肢。
该患者于急诊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该药虽为广谱抗菌药物,但偏重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且价格高,列为特殊用药,不应首选。
入院后给予拜复乐与阿乐欣,皆没有理想疗效。
拜复乐虽为广谱抗菌药物,可用于皮肤软组织感染,但并非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首选用药,且其价格昂贵,神经系统副作用多见,高龄患者不宜首选。
阿乐欣虽为广谱青霉素类药物,但偏重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丹毒治疗不应选用。
治疗期间使用了1天奥硝唑注射液,无使用依据。
厌氧菌容易寄生于深部或污染创口,该患者不应考虑厌氧菌感染。
患者使用青霉素钠后,效果明显,其体征及病情变化显著。
2、关注药物配伍
治疗用药中同时使用了索尼特、欣康、异舒吉,其药理作用重叠,索尼特与欣康成分相同,只是剂型不同,单用其中一个即可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3、监护药品不良反应
该患者为高龄女性,虽化验显示肾功能无异常,但其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仍会降低。
青霉素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导致青霉素脑病。
该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用药也未对其基础病产生不良影响。
4、出院带药给予希刻劳,为2代头孢菌素,未见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治疗效果良好评价相关文献资料,出院后序贯治疗应选用大环内酯类或磺胺类。
作业,欢迎指导
1. 扩管药联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滴注完毕后,给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维持,已经足够,无必要同时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
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钙离子阻滞剂是可行的。
2.不应该使用龙胆紫:水泡破溃,有少许浆液性分泌物,这时不应使用龙胆紫,因其加快破溃面结痂,使浆液性分泌物被包裹,细菌繁殖。
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涂上鱼石脂软膏,或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本例水泡破溃处逐渐结痂,左下肢痛明显减轻,但仍低热,患处皮温高,感染控制不理想,不排除使用龙胆紫的影响。
龙胆紫可致皮肤癌!
3.抗生素使用问题
3.1首先,本例病程比较长,使用抗生素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而本例未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联用广谱抗生素,甚至使用三线抗生素,属于不合理用药,且容易引起细菌耐药。
3.2头孢吡肟为广谱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作用,入院前给予头孢吡肟2g/q12h治疗7天,体温有所减退,但未降至正常,不排除忽视辅助治疗(如局部处理治疗)的因素;且头孢吡肟属于三线抗生素,在不确定病原菌时使用,应属于不合理用药。
3.2。
阿洛西林钠本品为酰脲类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作用偏重于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以治疗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应作为首选药。
3.3盐酸莫西沙星具有广谱活性和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但治疗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应作为首选药。
且无必要与阿洛西林钠联用。
3.4 同意丹毒(erysipelas)系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真皮炎症,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
建议剂量为160万u,ivgtt. Q8-12h.,用至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后,改用口服红霉素,3-5天,以防复发。
同时局部处理治疗(见上述第2点)。
4.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4.1莫西沙星不良反应之一是Q-T延长,患者因降压使用陪他洛克,可以减慢心率,两药同时使用,可增加心脏风险?
4.2龙胆紫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有伤口处应禁用。
5. 经济学评价:头孢吡肟、阿洛西林钠、盐酸莫西沙星价格较贵,不应作为治疗丹毒的首选药物。
(可用数据进行具体评价)。
6.其他建议书写、分析处方、病区用药医嘱单,均规范使用药品通用名称或《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用的药品名称。
增加用药教育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