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3 认识数位、写数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3 认识数位、写数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4.3 认识数位、写数【课题名称】第3课时认识数位、写数【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辨“11”活动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进一步感受位值制。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十位和个位,会看图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制的意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数数。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同桌两人一起按顺序从11数到20,再从20数到11。

学生按要求数数。

2.摆数。

教师:请你用学具摆出11,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呢?预设1:学生摆出1捆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和1根小棒。

预设2:学生摆出1摞小正方体(把10小正方体放1摞)和1个小正方体。

预设3:学生摆出1摞圆柱(把10个圆柱放1摞)和1个圆柱。

3.设疑。

教师:我们能用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表示出11,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只有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还能表示11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能,有人认为不能,请几个代表到前面来进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我觉得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只能表示2,不能表示11。

预设2:我觉得可以把其中1个小棒,小正方体、圆柱看成10,另一个看成1。

教师:是呀,长得都一样,怎么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底谁是10、谁是1呀?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20各数。

【设计意图】复习数数,用小棒摆出11,再让学生思考“2个颜色一样、大小也一样的小棒,小正方体、圆柱还能表示11吗”来引出新课。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来源: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2012版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主题:11-20各数的认识课时:第1课时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建立数位概念。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2、教材分析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

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遍,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遍,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

同时,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

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3、学情调查分析10到20各数能读出来,但是对于他们的组成不了解。

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考虑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目标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评价任务1.按顺序数出11-20各数。

2.同桌两个互相说出11~20各数的组成。

学习过程:期,学生已基本上认识11-20的数,也会从0数到20或者从11数到20。

但对于这些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

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这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8、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位计算。

本节课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其中6+5,6+6是新学的算式,可以用前面所学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计算,其他的题目都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为学过的算式,而这种转化的方法在7+9时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尝试计算。

总得来说大多学生掌握的较好,但还有少数人不够熟练,因此回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本学期所有的加法都已经学完,学生要熟记一些算式,在做题目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确。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通过对《2-5的分与合》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我深有体会:这一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很有趣,学生都“动”起来,思维都“活”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活动内容,引发学生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分桃子,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维。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位置》课后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我学习了《认位置》这一单元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通过认识和理解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认位置》这一单元的课后反思。

问题分析在学习《认位置》这一单元过程中,我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1. 数字的大小比较在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时,我经常会混淆数字的大小顺序。

例如,我经常会将数字“8”和数字“9”记错顺序。

这导致我在做练习题时会出现错误。

2. 数字的位置理解理解数字的位置关系也是另一个问题。

例如,当我看到一个数字串时,我常常无法准确地判断每个数字的位置。

这导致我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3. 数字间的空隙我在课上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数字之间的空隙。

有时我无法正确地识别数字之间的间隔。

这给我在课上学习数字的排列和顺序时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多加练习我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是对数字的大小和位置关系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我决定多加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记忆和理解。

我用闹钟设置了每天的练习时间,并且坚持不懈地练习。

2. 制定记忆规则为了帮助自己记住数字的大小顺序,我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记忆规则。

例如,我将数字“9”想象成一个气球,因为它的形状像一个气球。

这样,每当我看到数字“9”时,我就能明确地记住它的大小。

3. 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的位置关系,我开始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

我发现数字串中的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之间有固定的间隔。

通过注意观察,我逐渐提高了对数字位置关系的理解。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的努力和方法,我逐渐克服了在学习《认位置》这一单元中遇到的问题。

多加练习帮助我提高了对数字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掌握能力。

制定记忆规则帮助我记住数字的大小顺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综合要求逐步提高,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不再是以往单一、抽象、枯燥的数学了,而被多样、形象、有趣的数学所代替。

如果面对新的教材内容,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将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早期形成。

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深感压力重大,积极发现,营造学生需要学习的空间与条件,在一年的摸索学习中对低段数学教学有卑微的感受,请共同探讨。

一、在情境教学中要会“思”。

一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对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不能达到100% 的效果。

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烦心。

怎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尝试在教学较难的内容时,要积极设置活生生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性学习,例如:小熊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35 米,离学校55 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米?在讲这道题时,出示小熊上学去的动画路线图课件,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小熊从家开始走的35 米是哪一部分?离学校还有55 米是哪个部分?生动的画面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明白了蕴含在在熊上学这一鲜活的情景中的数学道理,即:已经行的路程+ 剩下的路程= 全路程。

又如一块积木12 元,可以怎样付钱。

这个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学生对怎样给钱却感到有些难度,我在教学中,出示准备好的 5 角、1 元、2 元、5 元、10 元、1 角、2 角零钱,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排列给合,轻松的解决问题。

二、在情境教学中要会“静”。

设置有序的情景、场合进行室外教学,会非常有力的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知,变抽象的知识为浅而易显,容易消化的知识。

如在教学一册数学方向与位置时,若要在教室讲解,显的课程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语言苍白无力。

因此,我让学生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带队沿右边从教学一楼走到三楼,再靠右边下来,这样往返一趟,在互动中静观,在静观中互动,既保证了讲课秩序,又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性,及方位存于空间的真正含义。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掌握1-10数之间的顺序和对应的数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概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学内容: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数字1-10的顺序和数量认知2. 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图形识别和比较大小4. 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5. 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和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在进行数字顺序和数量认知的教学时,我使用了数字卡片和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排序和计数。

这样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个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概念时,我使用了有趣的游戏和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互相帮助,加深了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图形,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图形展示。

通过观看图像和比较大小,学生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图形的属性和大小关系。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与学生互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体而言,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们对数字的认知和运算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乐于合作,展示了良好的研究态度。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加减法概念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额外的辅导和巩固训练。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巩固基础,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并提供更多的练机会。

同时,我还计划通过举办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和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数位、写数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数位、写数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认识数位、写数︳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写出20以内的数。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位的认识2. 写数的方法3. 数位与数字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位的认识,写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数位与数字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位表,引导学生观察数位表,让学生说说数位表的特点,从而引出数位的认识。

2. 讲授新课(1)数位的认识①教师出示数位表,让学生观察数位表,引导学生说出数位的名称。

②教师讲解数位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2)写数的方法①教师示范写数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②教师讲解写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数位与数字的关系①教师出示数位表,让学生观察数位表,引导学生说出数位与数字的关系。

②教师讲解数位与数字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完成。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利用板书,展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位的认识、写数的方法以及数位与数字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数位与数字的关系”。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数位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数位与数字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一、用常识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尽管刚开始学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出发,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思维很快被激活,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

如,在[片段一]中,这些食品都是学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样的题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身边的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

这是符合学生年龄持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

抽象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

如[片段二]让同学们根据佳倩家中的餐厅的大小,为她筹措餐桌,椅的选购与配套方案。

其间,涉及餐厅桌椅合理布置,实用与美观,敬老与来客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学直觉估算的知识,更激活学生道德、审美、统筹等的综合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大思维开放的空间和创造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

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展开讨论,让每个同学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说、有人听、有人反对、有人补充、有人质疑、有人解释……此时教师也完全以一个合作者,引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了解到佳倩家几口人的信息,少购了椅子,造成“有人站着吃饭”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问题来体验数学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自身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对学生来说其价值不同。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篇)1、紧紧围绕本人讨论的子子课题《从主题图入手——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学的方法》进展教学实践。

课前我已经设计了本课内容的自学题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这些自学题目,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自学,同时让学生的“先学”走在教师“教”的前面,逐步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2、大量的嬉戏、动手操作以及身体部位全方面都调动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感知觉,迫使学生去汲取,消化,形成条件反射,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记忆,如出示5,立刻想到2和3,3和2,1和4,4和1,这几组数的组成,为后一步加减法计算铺设极坚实的。

根底。

3、余文森教授说,“先学后教”是“指导——自主学习”的特征,但不能停留在“形似而神非”的外表教学上,而是要表达数学独特的魅力和思维价值。

因此教学中,我尽量避开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进展教学,还有设计了具有肯定思维价值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先学后教”提升到一个高度。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捆小棒”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数的组成,二是数的读写,包括数数,数序以及真确的书写。

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认、读、写11~20各数,把握20以内数的挨次,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而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于“数位”的理解。

本节课我先由学生熟识的奖票引入教学,问学生得了几张奖票,再数一数自己的。

奖票。

大奖票表示什么意思喃?(10张小奖票)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摆11—20各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在摆出几根这样的摆法比拟快。

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根底上,借助计数器帮忙学生理解数位。

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

但是在熟悉计数器这中,学生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没有充分让学生沟通个位上的珠子,和十位上的珠子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学生在练习题中反映出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有问题,对于一个数的组成(几个十,几个一)学生理解较吃力。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11-20的认识》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主题是《11-20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0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数的认识。

通过直观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并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11-20各数。

- 学生能够理解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信心。

-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读写方法。

- 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概念。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较好地掌握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但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材料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老师出示一堆糖果,问学生:“如果这里有10颗糖果,我再加1颗,是多少颗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10以内的数,并引出今天的课题《11-20的认识》。

2. 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小棒- 指导学生先摆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

- 再让学生尝试摆出11根小棒,提问:“这11根小棒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引导学生将10根捆成一捆,剩下的1根单独放。

《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

《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

《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第一篇:《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数位与位值》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计数单位及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难点则是数级、数位、计数单位间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执教完这节课后,结合课堂作业本的练习,写上以下几点反思:1.部分学生因左右方向不分这一毛病,对一个数位左面和右面数位的确定存在偏差;这是老问题,左右不分实属无奈。

这一方面是学生辨别方位能力上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有审题的问题,这种错误必须消灭。

2.学生对一个数字在数位上表示的含义不清楚,这里有三种典型的错误:第一种,理解题意有偏差,对一个划线的数字理解为解释这个数位,这种错误是理解错误,犯一次不会再犯,但同时也是说明理解能力比较薄弱;第二种是不太清楚如何写几个计数单位的格式,根据书本的范例,一般表示的含义是写成()数字个计数单位,其中个前面是阿拉伯数字,表示数量;后面是文字,表示计数单位,这点应该让每个小朋友理解清楚,这种错误在上课时也反复强调,班级部分听课效率低下的人没有听进去;第三种则是写成几个一计数单位,这在随后的讲解中特意强调了,一计数单位这样的表示是不正确的,本来就是说明这个数字表示几个计数单位,多了“一”就不是一回事了,还是得反复提醒学生。

3.最后一点是对于亿以内数是几位数注重的不多,因此分级显得有些唐突,同时对于数字在哪一数位上也显得不清楚,导致学生对其中一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也容易产生错误,所以这点在练习课中要注意。

第二篇:《小数数位顺序》教学反思迁移的作用:教材安排有先后顺序,其实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很容易的迁移到新学习的知识上,今天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学生四年级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今天的重点就是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那么我就简单复习了整数数位顺序表后,写出一个整数356说一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添上小数点和4,变成一位小数,学生意识到小数部分肯定也有数位和计数单位,那么数位叫什么,学生是不知道的,那么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能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么就有部分学生说出十分位,在读一遍后就很自然的记住这个数位名称,同时知道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反思第【1】篇〗本节课要求同学会正确书写11—20各数,初步熟悉数位“个位”、“十位”。

在教学中,为了让同学明白什么是“数位”,我是这样说的:我们小伴侣在教室里都有座位,数写出来的时候,每个数字也要“坐”个位置,数字所占的位置我们就把它叫做“数位”,(对孩子们只能这样讲了),同学好像有点理解,再教学“个位”、“十位”显得简单了很多。

但同学对于十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难以接受,不明白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2表示2个“十”,他们理解是:十位上的1表示10,2表示20,还停留在以“一”为计数单位。

在练习时,我问大家:17这个数中的1在哪个数位上表示多少7呢大多数同学回答是:1在十位上,表示10,7在个位上,表示7。

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以“十”为单位这个概念,没方法,只有渐渐来。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写法反思第【2】篇〗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充分操作,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

二、指导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想想做做第4题。

一年级数位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位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位的认识教案【篇一: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位”教学反思】借助形象化语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数位”教学想到的关键词:形象化语言关键问题问题驱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紧接着就是数位的教学。

学习借助计数器,理解数位及表示含义,并能写数。

实际教学之后,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学生的理解不够。

似是而非,个别差生根本没形成数位的位感,不会用计数器表示数。

本节教材内容的呈现,是从小棒实物图再到计数器,抽象出数位的概念。

教学预期与教学实效出现了大的偏差。

不就是写十几的数嘛,要费这个啰嗦,学什么数位?幼儿园时学生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数都会读会写。

这可能就是原有知识建构对知识重建的排斥,对他们来说再学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新鲜感去吸引他们。

数学最要不得灌输,高年级孩子给他生搬硬套或许在多次强化训练之后可以死记硬背,但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小孩子最要不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对于启蒙启智很不利。

本课数位的教学,我们是要不得开门见山式地直白教学。

“一个十,就在计数器十位拨1,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

”这种做法也确实直接有效,但被动式填鸭教学,会让孩子习惯于喂。

数位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但它的产生是有着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让孩子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注意结合孩子年龄特征选择直观手段,使用形象化语言。

本课可以“11”作为切入点,提问:“这个数中的两个1,代表的意思相同吗?”(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可利用课本上的小棒图的做法,分析数的组成,初步形成位置不同,意义不同的位感。

然后通过计数器这个半成品作过渡,为什么说是半成品,因为我们最后要的是形成学生的抽象数位概念。

这是个二不像,自然地把它推介给孩子也应该注意分步展开。

它的上半部分起直观演示作用,下半部分才是抽象的数位。

学生说数的组成“11由一个十和1个一组成。

”我们就顺势拨出11,让孩子把数与珠对应,直观与抽象结合。

如图:出示不标注数位的计数器,“位置不同,意义不同。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要做到:一、积极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

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1、备课。

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接着,学生练习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担任一年级数学课,看到课本后感觉内容很简单,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思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想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

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简单学习。

比如在教《高与矮》时,请学生上台比高矮,然后让其他同学说出谁高谁矮,再找两位高低差不多的学生在讲台上比较高矮,学生会发现不容易看出来,这时候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比较高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二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跑神,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对每节课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相应的辅导。

要多与学生交谈,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2)任教以来我多次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

在这个年级的教学中,认识时间的教学我一直感到很难教,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把这节内容提到“五一”假前教,让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认识时间,让家长加以实践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

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教材通过数一数学具到摆一摆小棒,引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明白10个一就是1个十,11~19各数里面都有1个十和几个一,20就表示2个十,再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序,让学生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有了清晰的了解。

练习题中数数、读数、填数让学生感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开放性的填数让学生不仅对20以内数的大小认知透彻,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长久,前面学习到的1~10的认识与加减法更多的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完成的。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感知到理解,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

一方面让学生在有趣同时又有意义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开放思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圣诞快乐的英文歌曲) 师:听到这首《圣诞快乐》,大家都知道圣诞节马上到了,圣诞老爷爷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想知道有哪些礼物吗?(课件出示书本73页情境图)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屏幕出示:11张水果卡片师:到底有多少张水果卡片?(引导学生先猜一猜)要想准确地知道水果卡片有多少张,那我们来数一数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精选20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5以内数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的起始内容,也是今后学习数的各种知识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总体说来,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教材中选择的是校园里“科技活动小组活动”的一些场景,组成一些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我让孩子认真观察场景,了解里面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不仅能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还能用数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感受到数产生于生活,同时经历了“由物到数”和“由数到物”的过程,体会到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

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在时间观念上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水平,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我上了《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后,具体反思如下:1、我利用课件,出示有声音的各种各样的钟表,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同学们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教学反思篇1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低年级口算是基础的基础。

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把加减法与数的组成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真正明白加减法的算理。

以10的组成与分解为例,如:10可以分成2和8,2和8组成10。

加法的含义就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2和8组成10也就是把2和8合起来,即2+8=10。

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10可以分成2和8,所以从总数10里去掉2就剩另一部分8,去掉8就剩另一部分2。

即10-2=8,10-8=2。

更重要的是口算加减训练,在学生对算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口算练习。

比如把数字的构成写在卡片上练习。

展示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构成和分解,还能说出两个加法公式和两个减法公式。

另外制作口算卡片进行练习,这样循序渐进,既能照顾到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又能使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得以提高。

除了用卡片让学生视算,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听算,听算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在口算训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说数的组成、读口算卡片、写口算题、读口算题、听算中,口算速度逐步提高,只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数教学反思篇2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

课前了解到,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操作,逐步理解“10个1是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通过数苹果的问题,让学生摆一摆11根小棒,要求:怎样摆就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2?学生出现了几种摆法……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边10根,一边2根的摆法更容易看出是1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5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有很多需要和文字打交道的地方,像是编写各类报告、总结、会议纪要甚至邮件等。

文章的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写文档,能帮助你不断地理清思路,好的文档,也能更高效地沟通。

写好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赞赏,甚至升职加薪都有可能。

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人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工作量以及心血所完成的工作,最终会体现为这样一份书面文档,包括领导在内的其它人能看到的可能也就只是这份文档而已,因此,它的质量,不仅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别人对于此项工作的看法,往往也会影响着别人对于文档作者的评价,因为透过这些文字,不仅能体现出作者对于工作内容的理解、认识、思考和创造,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乃至工作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可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可以走捷径,那就是参考和借鉴别人写的文档,学以致用,转化成我们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5篇,希望能够帮到您!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这节课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与生活又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是对生活现象的理性思考和提升。

做老师的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主要教学例8。

例8有两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有两种情况用到减法:一是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二是比较两种价钱贵和便宜也用减法。

计算人民币减法也和加法一样先统一单位然后再计算。

我本想例8无非就是把加法变成减法,学生应该也是迎刃而解。

可是真正教学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高估了学生,自己又一次犯了自以为是的错。

学生能理解找回多少钱,但不明白找回的钱就是花掉后还剩的钱。

“找回”两个字和他们所学的加和减的含义好象脱节。

可见我平时的教学不够灵活,在教学加减法的意义时,我应该给学生提前渗透花钱的时候,花掉就是去掉,找回就是还剩,求找回的钱就是用付出的钱减去花掉的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形象化语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数位”教学想到的
关键词:形象化语言 关键问题 问题驱动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1-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紧接着就是数位的教学。

学习借助计数器,理解数位及表示含义,并能写数。

实际教学之后,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学生的理解不够。

似是而非,个别差生根本没形成数位的位感,不会用计数器表示数。

本节教材内容的呈现,是从小棒实物图再到计数器,抽象出数位的概念。

教学预期与教学实效出现了大的偏差。

不就是写十几的数嘛,要费这个啰嗦,学什么数位?幼儿园时学生2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数都会读会写。

这可能就是原有知识建构对知识重建的排斥,对他们来说再学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新鲜感去吸引他们。

数学最要不得灌输,高年级孩子给他生搬硬套或许在多次强化训练之后可以死记硬背,但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小孩子最要不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对于启蒙启智很不利。

本课数位的教学,我们是要不得开门见山式地直白教学。

“一个十,就在计数器十位拨1,几个一就在个位上拨几。

”这种做法也确实直接有效,但被动式填鸭教学,会让孩子习惯于喂。

数位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但它的产生是有着实际意义的,我们可以让孩子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注意结合孩子年龄特征选择直观手段,使用形象化语言。

本课可以“11”作为切入点,提问:“这个数中的两个1,代表的意思相同吗?”(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可利用课本上的小棒图的做法,分析数的组成,初步形成位置不同,意义不同的位感。

然后通过计数器这个半成品作过渡,为什么说是半成品,因为我们最后要的是形成学生的抽象数位概念。

这是个二不像,自然地把它推介给孩子也应该注意分步展开。

它的上半部分起直观演示作用,下半部分才是抽象的数位。

学生说数的组成“11由一个十和1个一组成。

”我们就顺势拨出11,让孩子把数与珠对应,直观与抽象结合。

如图:出示不标注数位的计数器, “位置不同,意义不同。

停车有车位,上课有座位,
写数有数位。

”这样就借助形象化语言,学生就有了数位的概念。

紧接着借助起名引出 “个
位、十位”的概念术语。

“先看右边这个数位,有一个一,这个数位叫什么位好呢?”学生可
能会说“一或其他”。

教师可以往“个”上引,“这个数位上,可以放1个,2个,3个(一起
说),9个。

”注意强调“个”,“那右边这个数位就叫……(学生会说‘个’)个位”教师同时完成个位的标注。

同理完成“十位”的命名。

有了刚才的经验做法,学生不难得出“十位”
的概念术语,再完成“十位”的标注。

(如图)
最后我们就可以完全脱离计数器,抽象出个位和十位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

当然教材并不急于这样做,仍然让我们充分利用计数器去引导孩子写数,加深对数位的理解,培养数位的位感。

通过上面的教学描述,以关键问题为任务驱动,辅以形象化语言,我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了探索未知的欲望,将数位概念深深地植入心中。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培养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注意揪住关键问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探究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