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的作用
第一章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理论作用:
①有助于了解、解释幼儿心理发展 的内在机制,前因后果。 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
(二)实践作用: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关问题的 解决。
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唯心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效率 1.了解、利用幼儿心理形成规律,科学 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2.针对幼儿心理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1.关键在与培养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 幼教工作者。 2.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3.幼教老师应该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 心理学知识,并将理论转化到工作 实践中去。
(三)观察的程序 1、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描述。 2、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四)有效观察的条件
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确定目的和对象、制定计、准备工具等) 2、做好观察记录 (描述性的文子、数字、等级记录、视听设备 等) 3、消除观察误差
(五)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1、轶事记录 如:幼儿玩玩具——是单独玩/合群玩——(可 反映出)性格(孤僻还是开朗、合群) 2、时间取样 如:每隔几分钟进行对同一个幼儿的观察。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 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 2.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
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成长和成熟。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9)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间关系的学科,主要探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提供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策略。
同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可以探讨和优化教育环境,定位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合理设计教育方案教育心理学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方案。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育策略,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意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行为干预、自我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以及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推动教育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同时也加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教育工作的促进和完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促进教育和优化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学能够深入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从而优化教学环境,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教育措施。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环境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人格特点等方面的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3.优化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策略: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认知、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规律,揭示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策略,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根据其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4.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心理和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促进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教育心理学以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优化教育环境、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优化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和创新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嘿,朋友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室里,孩子们叽叽喳喳,就像一群欢快的小鸟。
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呢,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努力让这群“小鸟”唱出和谐的乐章。
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校园生活啦!咱就说小明吧,这孩子特别调皮捣蛋,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动动这儿,就是摸摸那儿。
老师为此可头疼了呢!这时候,教育心理学就派上用场啦。
老师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到小明可能是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注意力难以集中。
于是,老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课的时候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小明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嘿,你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管用!小明的注意力慢慢集中起来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再看看小红,这孩子平时挺努力的,可就是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出错。
这可怎么办呢?别急,教育心理学来帮忙!老师发现了小红的这个问题后,就找她谈心,告诉她考试紧张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
然后教给她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等等。
慢慢地,小红在考试的时候不再那么紧张了,成绩也越来越好。
还有啊,班上的同学之间有时候也会闹矛盾。
这时候,老师也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老师不会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会先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分析每个同学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接着,老师会引导同学们学会理解和包容,让他们明白友谊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同学们之间的矛盾就迎刃而解啦。
教育心理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孩子们心灵的大门。
它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它也能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你说,教育心理学是不是很重要呢?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教育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没有它,我们的教育可能就会变得盲目和无措。
所以啊,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好好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学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意义
学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意义
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了解这些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过于焦虑,需要帮助放松情绪;一些学生可能自尊心不足,需要鼓励和支持。
通过学习心理学,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
2.提高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机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3.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状态。
通过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促进班级和谐。
4.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对日常教学中的各种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关系和提高职业素养,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 为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为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2. 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以教育实践为基础,通过对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解决方案和方法,如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问题。
3. 帮助个体发展。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优化教育系统,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教育和培养。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通过研究和探讨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来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解决,更好地为个体发展服务。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对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分别从认知发展、学习策略、教学评估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
1. 认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第一个作用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通过感知、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过程逐渐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过程。
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和资源。
2. 学习策略心理学在教育中的第二个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选择和采用的获取、整理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例如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教学评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第三个作用是协助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改进教学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依据和参考。
心理学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差异、困难以及问题所在,从而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4. 心理健康心理学在教育中的最后一个作用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功能良好、积极适应社会环境和压力、有良好心理状态的状态。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焦虑和抑郁等。
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还可以辅助教学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的学科,对于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者的实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这使教育者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相关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支持。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和学习焦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相关的诊断和干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提高学习能力。
同时,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也可能面临教学压力和教育决策等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压力。
再次,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规律,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促进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改革的实施。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确定教育目标和教学标准,提供科学的评估和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
最后,教育心理学对于个体的发展和全面教育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为教育者提供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教育心理学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1. 引言1.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通过深入探讨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管理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2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心理学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认知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则关注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情绪。
教育心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绪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律,从而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管理班级纪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将对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自我意识对人格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发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特殊儿童的教育:1随班就读。
2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3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4设置特殊班学习的实质与特征:1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学习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联结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识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与认识结构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
2近直接性动机、远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结果归因:1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2老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羞,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迁移的作用:1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现代的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作用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学习的作用的论述关于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是很丰富的,这里以张载和王夫之为代表;一张载张载对学习作用的论述其心理学味道更浓,且具有新颖独到之处;张载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述了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但在张载看来,天地之性是根本的,人所禀的天地之性,没有善与不善之区别,气质之性是次生的,人所禀的气质之性是有偏重之不同,所以有善与不善的差别在这种二重性论的基础上,张载建立了他的学习心理大厦,他认为学习,就是要变化气质之性,摒除其中恶的部分,不归于天地之性,张载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张载论学习的意义,可以一言以概之“学者当须立人之性……学者学所以为人”,这句话反映了张载对人的本质的初步见解,他认为人并不是所谓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如果仅具有人的形体,不通过学习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道德规范,是不能称之为人的;二王夫之王夫之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学习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一是学习有助于人生的发展和完善;王夫之从他“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出发,论述了学习对于发展和完善人生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动物的心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他指出,动物在其一生中主要利用本能,人虽然也有本能,但更依赖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人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人性的内涵就其先天的秉赋来说并无多少差别,造成人性差异的原因在于后天的学习;学习是发展和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二是学习有助于获得巩固、知识和技能;王夫之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他解释说,所谓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未能到能之的过程,所谓习,是复习获得的知识练习掌握的技能,使之得到巩固的过程,同时知识只有经过复习才能日进不已,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方可逐步熟练;三是学习有助于施展人的聪明才智;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哪里来的自古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先天就有的人生下来就具有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智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后天才有的人的聪明才智,只有通过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施展;王夫之认为,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心固有之智能”,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先天因素就不能充分的发挥与施展;因此人的心理只有在学与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二.学习的作用一学习对生物学的作用1. 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力明显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适应环境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先天决定的反应倾向,这是每一种物种固有的本能;如人类婴儿和其它哺乳动物生下来就会吃奶;但这种先天本能只能适应相对固定或变化较小而缓慢的外界环境,有些物种因适应不了迅速变化的环境而灭亡;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人类有机体,还有另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其特点是迅速且广泛;本能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而学习带来的变化有时只需要几分钟;动物的生命形式越是低级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越是依赖于本能行为,学习的作用就越小,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本能行为在全部行为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学习的作用就越大,行为成分与动物生命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1944年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获得新的发展,不断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新知识的需要,也就是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学会成为一个社会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需要终生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二学习对社会的作用1. 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成熟和生理的发展受“用尽废退”自然法则的支配,“用”意味着后天的学习;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动物尤其是出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同样,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更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从一个近乎无能的生物个体发展到一个具有多种能力和健康个性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成员,这一切都不是自发、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的;2.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修养;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作真正健全的人,现在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3.学习是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美国着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概括为三个世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的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发展和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表,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或打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创始人类历史,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以前的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经常变化,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也经常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当代社会公民的学习显得更重要,关于学习的意义,我们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在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善于学习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并勇于突破传统束缚进行创造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三.学习的意义感学生的学习意义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寻求个体与知识之间稳定的意义联系,对学习各方面产生强烈的意义确认和价值认同的一种意识活动,它既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起点标准,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还是缓解学习虚无主义危机的有效标志;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和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三个方面;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需要通过背景导入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需要通过经验回归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回应来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一学生学习意义感的内涵1.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从知识的内在构成上看,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学生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对知识新的看法,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思想的学习,真正地理解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及其实践价值与人生意义等;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多少,而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在于把知识串成整体,融入学生的经验、感悟、体验中去,并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整体;就教学的内容而言,只有当教师所教的那些所谓知识包融了学生的经验、话语甚至是学生该有的孩子气的时候,学习的意义感才会显现;2.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学习意义感之所以会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知识本身具有意义属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寻求意义的;知识学习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价值认可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是学习意义感的深层表现;具有学习意义感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超越;3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是超越表层教学和表面学习、实现学习意义感的一个基本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价值体验,要求学生具有学习意义感,并关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身与学习过程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对知识的意义进行澄明和表达;每一门学科都包含了其自身蕴藏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只有教师将学科思想和价值观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思想的浸润和价值的澄清,才会正视学习过程的价值问题,获得或增强学习的意义感;二学习意义感的达成知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具有背景依存性和经验依存性,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就是要让知识不仅仅成为孤立的符号,而且要与背景和经验建立意义联系;学生对学习意义感的体悟、获得与创造就是从自身与知识的意义关联开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1.背景导入,深化知识意义的理解知识具有背景依存性,要获得特定知识的意义,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没有背景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知识背景导入的教学是枯燥无味、毫无意义感的;学习意义感的产生绝不在于对知识符号表征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背景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导入的知识背景既不是教学的主体,也不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主体、认识主体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背景知识的缺席会导致学生很难准确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解读文本的现实意义;知识背景的导入应该从其依存的三种背景——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入手;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产生的自然背景,即学科逻辑,以便更好地知其所以然;其次,注重介绍知识产生的社会状态,比如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习俗等,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以及知识的性质、属性与特征等;再次,导入知识所依赖的种族文化,是理解文本建构模式、话语特点、特征内涵等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入;这些背景知识的导入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内容的真正意义,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实践与感悟结合起来,炼制一种专属自己的知识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背景、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意义感也才会随之而来;2.经验回归,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知识具有经验依存性,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是理解知识并获得意义的条件之一;教学中的经验回归主要在于将知识教学与人类的历史经验或种族经验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与自我认同的达成,进而促进学习意义感的生成;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课堂教学的组织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生活世界、生活事件和生活实践经验;教师应允许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真实有效的对话和交流,;教学不能让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轨,任何失去知识的本真价值,即离开学生的经验、兴趣、理解力作为基础,学科知识都难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真正的意义.3.文化回应,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符号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性是知识的本质属性,获得知识的意义是以文化理解为根本前提的;文化认同感、文化继承性与学习意义感的生成具有密切关系;学生只有理解了各种知识背后隐藏的文化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准确地、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与价值;文化回应要求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的关联性,把学生的文化背景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撑;实施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承认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的差异性,教学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经验,培养学生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意识;文化回应教学的重点不仅应放在教学与学生背景文化的结合,更应强调知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以及思想动态等的文化影响力;。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与教学,可为实际教 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及技术。教师可根据 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将这些教学原则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程序、 教学对策及教学活动,也可运用其认识、 评价调整自己的教学。
帮助教师预Leabharlann 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诠释”了教与学的 规律及其关系,不仅为教师正确分析、了 解学生提供了原则,也为预测学生的行为、 可能的发展方向,及干预措施提供了技术。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 事实上,教师不仅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的 理论。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还可在所 学理论启发下,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以探索理论,也需要总结自已的经验以 建设和发展理论。也就说,从这个意义上 说,教师也是一名研究者。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 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在课堂中什么 样的学习问题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出现了 学习问题,教育心理学可提供多种方法, 帮助教师分析、认识、了解原因,以寻找 对策。 •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客观地认识 教育现象,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 法、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和探究,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自觉对其经 验、方法、行为、认识等进行扬弃,推陈 出新,发展出更为科学的观点或方法来。
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培养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是以下四点: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同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1、协助教师介绍学生自学困难的原因。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自学。
教师可以精确、合理、有效率、全面的介绍学生,作出恰当的决策。
2、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心理学也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
正确剖析和认识社会出现的教育现象,既需要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现实视野,也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研究成果。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更多科学的理论指导1、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并使教师的工作合乎自身的教学心理也更合乎学习者的自学心理,有利于教学工作产生更为优化的效果。
源于考试小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1、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恰当分析、介绍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出现的犯罪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涉或预防措施,达至预期的效果。
2、学习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驾驭教一学过程,更好地教导学生。
四、协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展开研究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参照的丰富的例证。
即教育心理学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着教育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以及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
教师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心理学也可以提供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和工具,帮助教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学校管理和辅导服务。
学校管理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管理和辅导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还可以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和教养子女。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了解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和教养子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指导教学;指导学校管理和辅导服务;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为教育实践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作用
1.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成长需求。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和学习任务,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
3.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教学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4.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给教师提供一些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促进教育和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为教育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一些教育的建议和方向,推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6.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7.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8.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培养教师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心理学鼓励教师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态度和品德的培养方法):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森田疗法)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失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卡姆):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的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个别化教学:1程序教学2计算机辅导教学3掌握学习(布卡姆)影响课堂管理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群体动力的表现(勒温):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课堂气氛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愫有效测验的特征:信度(可靠性),效度(正确性),区分度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a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b吸引学生注意力c教材的呈现d课堂练习e家庭作业的检查f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察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合理教育孩子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探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与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2. 制定更好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揭示教育中存在的心理机制,制定更好的教育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学习、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心理现象,可以发掘出对学习和教学有帮助的心理规律,基于这些规律,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帮助学习者克服心理障碍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好,而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如厌学、紧张、焦虑等等。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调节和疏导方式,以避免这些问题影响学习。
4. 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各种教育政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科学的教育改革路线和方向。
总之,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促进学习者心理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它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多个分支。
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1. 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和规律,如记忆、思考、理解、注意力等。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何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等。
学习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对其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和天赋,也关注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等。
3. 促进个体发展和成长教育心理学还研究了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心理规律,如婴幼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等。
这些研究不仅对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学有启示,对家长和照顾幼儿的人也有指导意义。
研究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个体的需求和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4. 提升教育行业的职业素养教育心理学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提高教师的教育心理素养和职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评价和测试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还是挖掘人类潜力、实现个体发展和成长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的作用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学习的作用的论述关于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与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论述是很丰富的,这里以张载和王夫之为代表。
(一)张载张载对学习作用的论述其心理学味道更浓,且具有新颖独到之处。
张载从人性论的角度论述了学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但在张载看来,天地之性是根本的,人所禀的天地之性,没有善与不善之区别,气质之性是次生的,人所禀的气质之性是有偏重之不同,所以有善与不善的差别在这种二重性论的基础上,张载建立了他的学习心理大厦,他认为学习,就是要变化气质之性,摒除其中恶的部分,不归于天地之性,张载说“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张载论学习的意义,可以一言以概之“学者当须立人之性……学者学所以为人”,这句话反映了张载对人的本质的初步见解,他认为人并不是所谓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如果仅具有人的形体,不通过学习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和社会道德规范,是不能称之为人的。
(二)王夫之王夫之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学习对于人的心理发展的意义,一是学习有助于人生的发展和完善。
王夫之从他“性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出发,论述了学习对于发展和完善人生的作用。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和动物的心理进行了比较研究,他指出,动物在其一生中主要利用本能,人虽然也有本能,但更依赖于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人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完善。
人性的内涵就其先天的秉赋来说并无多少差别,造成人性差异的原因在于后天的学习。
学习是发展和完善人性的重要途径。
二是学习有助于获得巩固、知识和技能。
王夫之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他解释说,所谓学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未能到能之的过程,所谓习,是复习获得的知识练习掌握的技能,使之得到巩固的过程,同时知识只有经过复习才能日进不已,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方可逐步熟练。
三是学习有助于施展人的聪明才智。
人的聪明才智是从哪里来的?自古以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先天就有的人生下来就具有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智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后天才有的人的聪明才智,只有通过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充分施展。
王夫之认为,人虽然具有一定的“心固有之智能”,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先天因素就不能充分的发挥与施展。
因此人的心理只有在学与用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二.学习的作用(一)学习对生物学的作用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力明显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
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适应环境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先天决定的反应倾向,这是每一种物种固有的本能。
如人类婴儿和其它哺乳动物生下来就会吃奶。
但这种先天本能只能适应相对固定或变化较小而缓慢的外界环境,有些物种因适应不了迅速变化的环境而灭亡。
但是人类却有动物不可比拟的适应能力,这是因为人类有机体,还有另一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即学习。
通过学习适应环境,其特点是迅速且广泛;本能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而学习带来的变化有时只需要几分钟。
动物的生命形式越是低级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越是依赖于本能行为,学习的作用就越小,而动物的生命形式越高级,本能行为在全部行为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学习的作用就越大,行为成分与动物生命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1944年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
”一个人出生以后,就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获得新的发展,不断满足生产和生活对新知识的需要,也就是学会在社会上生存,学会成为一个社会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不断积累知识的长期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是现代化社会的基石,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需要终生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二)学习对社会的作用1.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成熟和生理的发展受“用尽废退”自然法则的支配,“用”意味着后天的学习。
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生理发展,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动物尤其是出生动物的环境丰富程度可以影响动物感官的发育,也会影响大脑的重量结构和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智慧的发展.同样,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更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从一个近乎无能的生物个体发展到一个具有多种能力和健康个性的社会适应性良好的社会成员,这一切都不是自发、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的。
2.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修养。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作真正健全的人,现在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学习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3.学习是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美国着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概括为三个世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的生活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发展和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表,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或打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
这一时代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创始人类历史,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旷日持久的接力赛,以前的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存在加速发展的趋势,所以学习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更加明显。
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工作,经常变化,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也经常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当代社会公民的学习显得更重要,关于学习的意义,我们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会过高,学习是教育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的目的,在世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只有善于学习吸收一切优秀传统文化,并勇于突破传统束缚进行创造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三.学习的意义感学生的学习意义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寻求个体与知识之间稳定的意义联系,对学习各方面产生强烈的意义确认和价值认同的一种意识活动,它既是评价学生学习的起点标准,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还是缓解学习虚无主义危机的有效标志。
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和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三个方面。
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需要通过背景导入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需要通过经验回归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回应来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
(一)学生学习意义感的内涵1.对知识内容的意义理解从知识的内在构成上看,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三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对知识新的看法,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体系。
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思想的学习,真正地理解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及其实践价值与人生意义等。
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多少,而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在于把知识串成整体,融入学生的经验、感悟、体验中去,并建构起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整体。
就教学的内容而言,只有当教师所教的那些所谓知识包融了学生的经验、话语甚至是学生该有的孩子气的时候,学习的意义感才会显现。
2.对学习活动的自我认同学习意义感之所以会产生,一方面是因为知识本身具有意义属性,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寻求意义的。
知识学习总是依托于一定的学习活动,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价值认可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念是学习意义感的深层表现。
具有学习意义感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觉醒、自我超越。
3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价值体验是超越表层教学和表面学习、实现学习意义感的一个基本要求。
对学习过程进行价值体验,要求学生具有学习意义感,并关注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
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自身与学习过程之间的价值关系,并对知识的意义进行澄明和表达。
每一门学科都包含了其自身蕴藏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只有教师将学科思想和价值观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思想的浸润和价值的澄清,才会正视学习过程的价值问题,获得或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二)学习意义感的达成知识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产生具有背景依存性和经验依存性,深化课堂教学,为意义而教,就是要让知识不仅仅成为孤立的符号,而且要与背景和经验建立意义联系。
学生对学习意义感的体悟、获得与创造就是从自身与知识的意义关联开始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理解,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营造价值体验的氛围。
1.背景导入,深化知识意义的理解知识具有背景依存性,要获得特定知识的意义,首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背景。
没有背景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没有知识背景导入的教学是枯燥无味、毫无意义感的。
学习意义感的产生绝不在于对知识符号表征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背景的认知、理解和认同。
导入的知识背景既不是教学的主体,也不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主体、认识主体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背景知识的缺席会导致学生很难准确深入地理解知识内涵,解读文本的现实意义。
知识背景的导入应该从其依存的三种背景——自然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入手。
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产生的自然背景,即学科逻辑,以便更好地知其所以然。
其次,注重介绍知识产生的社会状态,比如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社会风气习俗等,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以及知识的性质、属性与特征等。
再次,导入知识所依赖的种族文化,是理解文本建构模式、话语特点、特征内涵等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导入。
这些背景知识的导入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内容的真正意义,将知识与自身的经验、实践与感悟结合起来,炼制一种专属自己的知识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背景、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意义感也才会随之而来。
2.经验回归,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知识具有经验依存性,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是理解知识并获得意义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