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谓习惯
经典古人称呼很讲究!看看中国古代称谓礼仪大全
经典古人称呼很讲究!看看中国古代称谓礼仪大全我国古代称谓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讲究礼。
在称谓上,就更讲究礼的规矩。
在古代,称谓涉及礼制,因此被十分看重,乃至成为中国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1.令堂: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古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古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古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古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古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对男子的称谓1.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学问居高者的尊称,相当今之“先生”,如孔子、孟子等。
对人称呼时相当于“您”。
2.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
3.丈夫:古称成年男子,不专指女子配偶。
4.父:古代男子的美称,在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或对老年人的尊称,如渔父。
5.甫:通“父”。
6.须眉:男子为须眉,因古人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以此代称。
对妇女的称谓1.裙钗:旧时为妇女的代称,以服饰借代。
2.拙荆(山荆、荆室):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贫寒人家妇女而穿,故以此代称。
3.蛾眉:本为女子长得美的眉毛,代指女子美貌,进而代称美女。
4.粉黛:粉黛是富贵人家女子的化妆用品。
故以此代称美女。
5.巾帼: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以此代称妇女。
6.姥:古代称老妇人。
7.妪:古代对年龄大的妇人的称呼。
8.媪:古代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表示谦卑的自称1.鄙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住于郊野之人,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
古人习惯称谓
1:【称籍贯】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2:【称郡望】韩愈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3:【称官名】《琵琶行》:“江洲司马春衫湿”“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4:【称爵名】名将郭子仪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5:【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6:【兼称】1:《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7 :【直呼姓名】1.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3.用于给人作传记: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8 :【称号、字、斋号、谥号】1.称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2.字:王子安,白乐天,3.斋号:聊斋先生4.谥号;乡先辈左忠逸公欧阳文忠公(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舍: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
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1、宗族称谓
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
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
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一、男子称谓。
1、名谓:任何男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父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父亲叫张云,尊称可以取“万”字作为尊称,称为“万彦”,“云”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云彦”等。
3、对僚称谓:当男子超过3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僚”为尊称,如“老僚”,“子僚”,“师僚”等。
4、大人称谓:男子超过50岁以后,家人称他为“老人”,同伴尊称他为“大人”等。
5、贵族称谓:皇室的父辈或他的后代,称他们的称谓为“宗室”、“宗派”或“族长”等。
二、女子称谓。
1、名谓:女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母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母亲叫沈雪,尊称可以取“安”字作为尊称,称为“安雪”,“雪”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雪安”等。
3、对僚称谓:当女子超过2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娘”为尊称,如“老娘”,“子娘”,“师娘”等。
4、大人称谓:女子超过40岁以后。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人物称谓
一、谦称
(1)王侯自称
朕、寡人、孤、寡君、不穀(gu)
(2)臣子自称
臣、老臣
(3)一般人自称
仆、愚、小人、鄙人、不才、不肖、不敏、不佞、贱子
(4)女子自称
妾、贱妾、婢子
(5)自称家人
家严、家慈、舍弟、拙荆(自己妻子)、贱息(自己子女)、犬子(儿子)、弱息(女儿)、息女(女儿)、小女
二、敬称
(1)称君王
陛下、天子、殿下、东宫、车驾
(2)称臣子、侍从
麾下(对将帅)、足下(下称上或同辈)、执事、阁下、左右(近臣)、近侍、君
(3)称师、长
夫子、丈人、老、父、亚父、母,膝下、高堂、泰山、先考(对已故父亲)、先妣(对已故母亲)
(4)称朋友、同辈
先生、卿、子、公、吾子(比“子”更亲热)
(5)称对方亲眷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兄:对对方哥哥的尊称
令弟:对对方弟弟的尊称
令妹:对对方妹妹的尊称
令坦:对对方女婿的尊称
令郎:对对方儿子的尊称
令爱:对对方女儿的尊称
千金: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
三、上称下或平辈之间的称呼
尔,渠
四、贱称
小子、竖子。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
尊敬称谓
1. 大人:用于对身份崇高、地位高的人表示尊敬,如官员、贵
族等。
2. 大人之名:用于对高级官员或地位显赫的人表示尊敬。
3. 太守:用于对地方行政长官表示尊敬。
4. 都督:用于对统领军队、掌握一方武权的将领表示尊敬。
5. 公子:用于对家世显赫、出身尊贵的人表示尊敬。
6. 夫人:用于对已婚女性表示尊敬,特别是身份地位高的女性。
7. 敬称:用于对长辈、学者、名人等表示敬重。
谦称
1. 小人:用于对自己表示谦虚,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自己的低调。
2. 谦谦君子:用于对自己或别人的优秀品质表示谦虚。
3. 愚兄愚弟:用于对同辈或好友表示谦让。
4. 敢问尊姓大名:用于对陌生人表示恭敬,表达对对方身份的重视。
5. 公子台:用于对同辈或朋友表示谦逊。
以上是古代常见的尊敬称谓与谦称,这些称谓和称呼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表达尊重和彼此间礼节的作用。
虽然现代社会使用的称谓方式有所变化,但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节仍然是重要的价值观。
古代称谓有规矩
古代称谓有规矩古代称谓三则一. 古代亲人之称谓:1. 祖父:对父亲的父亲尊称,俗称“爷爷”。
源自《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2. 祖母:对父亲的母亲尊称,古今通用。
亦称“奶奶”,又称“大母”、“太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
3. 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尊称,南方地区称外公,北方地区则称姥爷或外姥。
4. 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尊称,属于书面用语,俗称外婆、姥姥等。
5. 令尊、令严:对朋友父亲的尊称,是称呼对方父亲的敬词。
6. 令堂:古时,对朋友母亲的尊称,是称呼对方母亲的敬词。
7.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谦辞。
8. 家母、家慈: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
9. 高堂、双亲:对父母的敬词。
10. 泰山:岳父的别称,尊称岳父为“泰山”,还代表长寿之意。
岳父还可称为岳丈、外父等。
11. 泰水:岳母的别称,与泰山对应,是对妻子的母亲的尊称。
12. 东床:对女婿的雅称,源于晋代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东床的传说。
13. 叔伯:兄弟中长幼的称谓,泛指同祖父的,如叔伯兄弟、叔伯姊妹。
14. 伯父、伯母:对父亲哥哥和哥的妻子的尊称。
15. 仲父、叔父:对父亲弟弟的尊称。
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
16. 婶母、婶娘:对父亲弟弟妻子的尊称,现称为“婶婶”。
17. 姑母:对父亲姊妹的尊称,也可称为姑妈,俗称“姑姑”。
18. 姑丈:对姑母的丈夫的尊称,又称为“姑婿”、“姑夫”,现称为“姑父”。
19. 舅父:对母亲的兄弟的尊称,又称为舅舅,俗称“娘舅”。
20. 舅母:舅父之妻,也称舅妈。
21. 姨母:对母亲的姊姊的尊称,又称姨妈。
古称从母,专指母亲的姊姊,母亲的妹妹则称阿姨、姨娘。
“姨”有时是指姨子,如妻子的姐姐称为大姨,妻子的妹妹则称为小姨子。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
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
1、令堂: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用于古时称呼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称谓1.谦称与尊称(1)自谦称谓古代的自谦称谓,大都带有“卑、下、鄙、贱、愚、小”等语素,如“卑人、下愚、鄙人、贱子、小可”等;或者是带有这种意思的词语,如“仆、臣、不肖、不才、不佞”等,表明自己地位卑微,才疏学浅。
不但称呼自己有谦称,称呼自己的亲属也有谦称。
如:“家”常用作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如家父、家母、家兄。
“舍”常用作称比自己年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
“先”常用作称已去世的己方长者,如先帝、先父、先母。
“亡”常用作称同辈的去世者,如亡妻、亡弟。
(2)尊称称谓自谦称谓是以卑己的方式间接向对方表示礼敬,而尊称称谓是直接向对方表达敬意。
其方法有四种:①称人之字。
例: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
②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君”“子”“公”“先生”等。
③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④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
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2.年龄称谓襁褓(qiǎnɡbǎo):未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总角:幼年泛称。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及笄(jī):女子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半百: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
期颐(jī yí):一百岁。
3.亲属关系称谓过去曾有人把中国古代的社会叫宗法社会。
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
先解释两个概念:六亲:父母妻子兄弟。
九族:有两种解释,一是纵向的,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一是横向的,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牵连到亲属也被杀戮,所谓灭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所谓诛九族,包括从高祖到玄孙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中的兄弟、堂兄弟等。
这是封建专制时代惨无人道的刑法。
中国古代口头称谓礼仪知识
中国古代口头称谓礼仪知识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
古代称呼礼仪
古代称呼礼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古代关于称呼的礼仪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称呼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古代称呼礼仪一、谦称1. 自称: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2. 帝王自称:孤、寡、朕、不谷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6. 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7. 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8. 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很多谦称是有规律的,例如:“家”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家兄;称姐姐家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称弟弟:舍弟;称妹妹:舍妹;舍侄:称侄子;称亲戚:舍亲。
“小”字。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为小弟;地位低的人自称:小人;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店。
“老”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粗;老年人谦称自己:老朽;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脸;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身。
“敢”字。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用于问对方问题:敢问;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请;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敢烦。
“愚”字。
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兄;称自己的见解:愚见。
“拙”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见。
“敝”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敝人;谦称自己的姓:敝姓;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敝校。
“鄙”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谦称自己的见解:鄙见。
二、敬称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2. 对将军:麾下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古人的称谓常见的形式
古人的称谓常见的形式一、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二、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等。
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等。
四、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五、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等。
六、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
七、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八、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古代称谓礼仪
古代称谓礼仪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少仪》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贱”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人们之间的称谓也非常讲究。
在古代,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
君,是对君主的尊称,也可以用来称呼贵族。
在古代,君主是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被称为君。
2. 臣。
臣,是对君主的臣民的称谓。
臣民对君主效忠,尊敬君主,称自己为臣。
3. 王。
王,是比君还要高一级的尊称,是对国家的统治者的尊称。
在古代,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帝。
帝,是对皇帝的尊称。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尊称为帝。
5. 太子。
太子,是对皇帝的儿子的尊称。
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地位非常高。
6. 公。
公,是对贵族的尊称。
贵族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享有特权和地位,被尊称为公。
7. 侯。
侯,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高于一般的贵族。
8. 伯。
伯,是对贵族的尊称。
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侯。
9. 子。
子,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子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伯。
10. 士。
士,是对有学问、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士在古代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11. 庶民。
庶民,是对一般平民百姓的称谓。
庶民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阶层,地位低下,没有特权。
12. 婢女。
婢女,是对女性奴仆的尊称。
在古代,婢女通常是贵族家庭的奴仆,地位非常低下。
13. 郎。
郎,是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在古代,郎是年轻有为的男子的尊称,通常是指有才华、有学问的年轻人。
14. 女子。
女子,是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在古代,女子通常是指年轻的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支配。
15. 贤良。
贤良,是对有德行、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贤良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大全,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称谓大全古代称谓大全1、古代年龄称谓总论: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古代人称谓常识
古代人称谓常识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
称呼也是一面镜子。
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人称谓常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古代人称谓常识1、宗族称谓祖上: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
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
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
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
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
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
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
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
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
一、必须是同姓。
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
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
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的称谓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及其解释:
1.帝王自称:孤、寡、朕。
这些都是古代帝王常用的自称,用以表
示其威严和尊贵。
2.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这些称谓体现了古代官吏的
谦虚和自谦。
3.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这些称谓显示了
读书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4.对亲属朋友的称呼: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这
些称谓用于称呼自己的亲属朋友,体现了亲近和尊重。
5.其他自谦词:老人自称老朽、老夫;女子自谦称妾。
这些都是古
人在特定场合下的自谦称呼。
6.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这些敬
称表达了对帝王的崇敬和尊重。
7.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这是对将军的一种敬称,表示对其的敬意
和尊重。
8.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这些敬称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以示尊重和敬意。
9.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的敬称:圣。
这是对品德高尚、智慧
超群的人的敬称,如“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
以上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些称谓,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
由于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称谓也往往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关系。
同时,这些称谓也体现了古代人的谦逊、尊重和礼貌。
古人称呼习惯,古人的自称与他称
古⼈称呼习惯,古⼈的⾃称与他称中国是礼仪之邦,在称呼上最容易看出中国⼈的谦恭、礼貌和⽂雅。
分⽽⾔之,即⾃称要谦恭,称呼他⼈要有礼貌,⽤词要⽂雅。
1.⾃称古⼈称呼⾃⼰时常使⽤谦称,⼀⽅⾯体现出⾃⼰的谦逊和修养,同时也可以借此抬⾼对⽅的才能和地位。
通常,官吏在帝王⾯的⾃称“⾂”(清代称“奴才”),⽼百姓在皇帝和官吏⾯前⾃称“草民”、“⼩⼈”,下属对上级官员⾃称“卑职”、“在下”,读书⼈在⽼师和长辈⾯前⾃称“愚⽣”、“晚⽣”、“⼩⽣”、“不才”、“不肖”等词。
⽼⼈则常⽤“⽼朽”、“⽼夫”、“⽼⾝”等表⽰⾃谦,就连皇帝也使⽤“孤家”、“寡⼈”等谦词⾃称,表⽰⾃⼰是不⾼明之⼈。
写信给别⼈时,署名⽽不⽤字号。
古⼈尊对卑称名,卑⾃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
除了⾃称以外,在与他⼈的交往中,对⾃⼰的亲⼈也应使⽤谦称。
如家⽗、家母、家兄、舍弟、内⼈、⽝⼦、⼩⼥,等等。
2.称呼他⼈古⼈在谦称⾃⼰的同时,⼜以敬称的⽅式称呼他⼈。
与前⾯相应地,⾂民尊称皇帝为“陛下”、“圣上”,民对官,下级对上级官员皆称“⼤⼈”,对长辈亲属称“爷”、“⽼”、“翁”等,平辈间称“⼦”、“⾜下”,对⽼师和有德⾏、有地位之⼈常使⽤“先⽣”、“阁下”、“公”、“君”等尊称,也可以⽤于平辈。
同样,对别⼈的亲⼈也应使⽤尊称。
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尊夫⼈、昆仲、⾼⾜等。
3.称呼妇⼥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的姓⽐名更为重要,待嫁的⼥⼦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前冠以伯(孟)、仲、叔、季,表⽰排⾏。
如盂姜(姜家的⼤⼥⼉)、伯姬、仲⼦、叔姬(姬家的三⼥⼉)等。
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下列⼏种⽅法:(1)在姓前冠以所⾃出的国名或⽒。
如齐姜、晋姬、秦赢、陈妫。
(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前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
如秦姬、芮姜、息妫。
嫁给别国的卿⼤夫,在姓前冠以配偶的⽒或⾢名。
如赵姬(赵衰妻)、棠姜(棠公妻;棠,⾢名)。
(3)死后在姓前冠以配偶或本⼈的谥号。
古代称呼礼仪
古代称呼礼仪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
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
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
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
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
向人称自祖曰家祖。
祖母曰家祖母。
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
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
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
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
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
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
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
(书款则称侍)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
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
(女子可自称妹)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
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
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
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
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
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
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
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
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
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
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
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
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
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
称人之甥,曰令甥。
称人之婿,曰令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 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 职业. 《柳敬亭传》中的“优孟”, “孟”的艺人。 “优”,亦称优伶、伶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 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 仲是老二, 叔是老三, 季是老四。
古人命名文集 或诗集的方法
第四课时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 《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 《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聊斋志异》(蒲松龄)、
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
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 上去,陛 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使节--------节下;
【敬称2 】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 堂(对方母亲)、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 对方父母)、 尊驾 (称对方)、 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 贤郎(称对方的儿 子)、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 丈人” 丈、丈人专指岳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 水。
世称陶彭泽; 世称柳柳州;
6:【兼称】
1:《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 再称名和字 2:《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 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古人称谓习惯
7 :【直呼姓名】
1. 用于自称:
(8)以帝王年号命名 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谦称】
【谦称1】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
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 方效劳之意。
【解析】D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zhìg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 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中国”,古指中原地区,古代华夏族建国于黄 河流域一代,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C.“谏官”,指掌谏诤的官员,即古时专规劝天子 改正过失的官。
古人称谓习惯
古 代 年 龄 的 专 用 名 词 :
1. 襁褓-----------2. 孩提-----------3. 始龀-----------4. 垂髫-----------5. 总角-----------6. 束发-----------7. 豆蔻-----------8. 及笄-----------9. 二八-----------10.加冠、弱冠-11.而立----------12.不惑---------13.知命---------14.花甲---------15.古稀---------16.耋------------17.耄耋---------18.九秩---------19.人瑞----------
6
第三课时
2017年 高考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 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 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 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 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或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先慈或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庙号 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等; (8)对尊长者\朋辈之间的敬称----君、子、公、足下、 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 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圣”来表敬称,如 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 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2 】
(2)古代帝王自谦词: 有孤(小国之君)、寡 (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 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或才能平庸
谦称3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2016年部分省份模考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 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泛指中央政 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 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事务。 D.“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 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古人命名文集或诗集的方法
(5)以作者字、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 《王子安集》(王勃)、《苏 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杜牧)、 《贾长沙集》(贾谊)、 《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柳河东集》(柳宗元)。
【敬称3 】
【贱称】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1. 《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 也。” 2. 《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 3.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4. 《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 妇语!”
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 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于前 3. 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8 :【称号、字、斋号、谥号】
1. 称号: 青莲居士、东坡居士 2. 字:
王子安,白乐天, 3. 斋号: 聊斋先生 4. 谥号; 乡先辈左忠逸公 欧阳文忠公
【特殊称谓】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种:
D.“宿儒”,“宿”指努力工作的人,“儒”指读 书人,词语的意思是努力读书的人。
【解析】D宿儒是年老博学的读书人, 宿指年老的,长期从事某种工作的。
3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 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 《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 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 别是:( D ) A、地名、 年号、 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 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 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 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答
2:其他别称:
同窗、同门、同砚-寒窗---门生-东床、东坦、娇客 外父--外姑-----季父:---冢子:---庶子:----良人、良君:----细君:--------
同学 学校 学生 女婿 岳父 岳母 叔父 长子嫡长子 大子 妾生的儿子 丈夫 妻子
3:称谓前加上“家”或者“舍”表示对自己的 谦称 1. 自己的父亲 1. 家父、家严、家君2. 自己的母亲 2. 家母、家慈:-----3. 自己的家 3. 寒舍: 4. 自己的兄长 4. 家兄:-----5. 自己的妹妹 5. 舍妹:-----6. 自己的弟弟 6. 舍弟:-----7. 自己的儿子 7. 犬子:-----8. 自己的妻子。 8. 内子、内贤:--4:加“先” 表示已经逝世的尊长: 如:先大母、先帝 5:加 “太” 表示对方是长辈 如:太母 太公 “家大”,“舍小”,“令他人”。
1:【称籍贯】
古人称谓习惯
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韩愈 昌黎人(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 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2:【称郡望】
3:【称官名】
《琵琶行》:“江州司马春衫湿” “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 对别人称自己家年纪大的亲属 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 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
在下-----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晚辈或地位低的人 小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 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老人; 妾------女子; 寡君----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
婴儿 2-3岁幼儿、儿童 刚刚换牙齿的儿童时代 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 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 男子十五岁, 女子13 -14岁到15岁 指女子15岁 女子16岁 指的男子20岁 30岁 40岁 50岁 60 岁 70岁 70到80岁 80、90岁的老人 90岁的老人 特指百岁老人。
1 :称谓前加 “令”“贤”“仁”等表示对他 人尊称 别人的父亲 1.令尊:--别人的母亲 2.令堂:--别人家的女儿 3.令爱:--别人家的兄长 4.令兄:--别人家的女婿 5.令婿:--别人家的儿子 6.令郎:--别人家的妹妹 7.令妹:--别人的妻子 8.令正:--别人的庭院 9.府上:--别人贤能的儿子 10.跨灶: --别人的学生 11.高足: --贤侄 贤弟 仁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