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羁縻府州制.doc22
唐朝羁縻府州制
羁縻府州制评议摘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
采取怀柔政策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和归顺,是大多数统治者的最佳政策。
而羁縻政策贯穿于中国历代王朝,在处理中央和地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早始于秦汉时期, 而经过历代诸朝的不断补充与完善, 至唐代已更趋完备。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更是为后世所借鉴和参考。
唐朝在总结了历代王朝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
以羁縻府州制为主体的羁縻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为唐朝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以唐朝为例,介绍了羁縻府州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在统一唐朝过程中起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唐朝;羁縻政策;羁縻府州制一、何谓羁縻府州制度羁縻政策在历史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和亲、册封、贡赐等等。
羁縻府州制度也是其中一种形式。
据《史记》记载:秦定蜀贬蜀王为候。
秦统一西南后,对归降的“西南夷”酋领授为王侯,“蛮夷君长”。
其后,如汉朝在西南(益州)广泛推行“蛮夷君长”统治,这就是所谓“羁縻政策”的最初形式。
这一时期的羁縻政策,只是略加管束少数民族,为了笼络少数民族,使他们不致叛乱。
真正形成制度化,是在唐朝。
因为唐代统治者推行的羁縻府州体制是前人未曾施行的新形式。
而且所建立的府州相对历代的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
从贞观四年(公元630 年)在东突厥故地设立羁縻府州以来,唐在周边民族地区,按民族部落的大小,以其大者为府,小者为州,先后设置了羁縻府州800余个。
羁縻府州制度,是指以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建立府州这一行政建制的形式,并由少数民族自己的酋领来实行统治,由朝廷对酋领册封职官称号,酋领“因俗而治”,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
唐代东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及演变在唐代的东北地区,那可是个风云变幻的地方。
羁縻府州的设置和演变,简直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那个时代的东北,大家都是一副生龙活虎的模样,个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羁縻府州,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统治地方的策略,既要打压,也要安抚,真是个微妙的平衡。
先说说这个羁縻的意思。
就像老百姓常说的“养着不急”,给地方上的少数民族一点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点儿话语权。
唐朝的皇帝们可不是傻子,他们明白,要想稳住这个地区的局势,就得让当地人心甘情愿地跟你合作。
于是,羁縻府州就诞生了。
这个设定就像个温暖的怀抱,表面上是个官府,其实里面藏着的是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你想啊,东北那时候的风土人情可丰富了。
各族人民,个个都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这可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所以,羁縻府州就像个大熔炉,慢慢地把不同的文化混在一起。
唐朝的统治者们就用这种方式,把各族人民都拉到同一个战壕里。
只要各族人民愿意和你“共舞”,日子就好过。
再说到演变,时间一长,这羁縻府州的样子也开始变了。
最初,这里可是热闹得很,大家都在一起和谐相处,感觉就像一家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风云变幻,形势也开始复杂起来。
地方上的势力逐渐壮大,有些人开始想着“独立门户”,不再那么听话。
这个时候,羁縻府州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得想办法把大家的心又拉回来。
有些官员可真是聪明,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护统治。
比如,搞一些“互利共赢”的,让各族人民觉得跟朝廷合作有好处。
这就像“和气生财”,让大家都有所获。
时不时派一些官员下去走访,跟百姓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就觉得你真心实意,愿意为你卖命。
不过,光靠这些可不够。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的资源吸引了不少目光,外来的势力也开始插手。
这时候,羁縻府州的官员们可得绞尽脑汁,想办法维护地方的稳定。
毕竟,少数民族如果觉得受到威胁,那可就麻烦大了。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试析唐朝羁縻府州制度摘要:羁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者惯用的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制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唐朝的统治者把这一政策推向高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羁縻府州制度是唐羁縻政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唐中央政府和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具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
唐朝的统治者在羁縻府州设置和治理中成功地把握了机动灵活的原则,全方位地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基本宗旨,是唐灵活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之举。
关键词:唐朝;羁縻府州;羁縻政策中国历代王朝在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都曾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在行政管理上则实行羁縻民族政策。
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羁縻,是笼络联系的意思,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用在政治上就是“以夷制夷”。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这种政策始见于汉朝,最早大规模使用“羁縻”制度的是汉武帝,汉通四域,设立西域都护和屯田驻军,主要是为了防御匈奴和确保与中亚,西亚交通路线的畅通,并不是要征服和直接统治这一地区。
只要各属国相安无事,保证文化贸易等方面的联系,汉王朝并不要求西域同内地一样划一管理,这就是羁縻的由来,到了唐朝,我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到颠峰时期,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而统治者开放,开明,日趋完备,渐成系统的治国策略更能给人以诸多启示。
羁縻府州制度的广泛推行是唐独具特色且颇为成功的一项民族措施,这一特殊的行政管理政策,曾为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上承秦汉以来的边州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中国地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
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唐代羁縻府州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在唐代边疆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这一制度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
以下是对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评价,从其积极和消极方面进行探讨。
一、积极方面巩固边疆稳定羁縻府州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笼络各地族群首领,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
在唐代,边疆地区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存在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
通过将各地族群首领任命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巩固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减少了民族矛盾和冲突,促进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促进民族融合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使得唐代的边疆地区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场所。
由于羁縻府州的设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增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合作和人员流动。
这种民族融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形成。
扩大唐朝统治范围羁縻府州制度的推行,使得唐王朝的统治范围得以扩大。
在唐代,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唐朝直接统治力量难以触及的地方。
通过任命当地族群首领为羁縻府州刺史,唐王朝成功地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通过设立羁縻府州,唐王朝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前往边疆地区,这些移民在当地开展农业生产、畜牧业和商业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二、消极方面民族矛盾依然存在尽管羁縻府州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间的对立和冲突。
在唐代,许多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仍然复杂多变,一些民族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纷争。
因此,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消除民族矛盾,稳定边疆地区还需更多的努力。
地方势力割据风险羁縻府州制度的实施有可能导致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
在唐代,一些羁縻府州的刺史往往是由当地族群首领担任,这些首领在当地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的兴废与特点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的兴废与特点摘要:羁縻府州制度是唐代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时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制度,它以中原地区的州县制为蓝本,自贞观四年灭了东突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降服的各少数民族中。
安史乱后,李唐王朝实力衰减,羁縻府州命运发生变化,数目逐渐减少直至丧失殆尽。
而考虑到少数民族与汉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它又与正州制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统治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羁縻府州;华官参治;都护府;都督府《新唐书地理志》“羁縻州”专条有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
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小者为县,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①羁縻府州制度是唐代前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特殊的行政制度。
自唐朝重新统一全国之后,疆域的不断扩大,统治者在吸取秦汉以来历代统治少数民族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羁縻政策,形成了唐代独特的羁縻府州制度。
《大唐六典户部尚书》曰:“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盖八百焉。
”②该制度的实施对唐朝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唐代羁縻府州的兴废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曾经极具辉煌灿烂的朝代,为实现边疆的统一稳定,唐王朝遵循以和为本,“文教”先行、威惠交施、“德化天下”的治边理念,通过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实施“羁縻”、“和亲”等安抚、怀柔措施,对边疆“四夷”“节之以理”将边疆民族纳入大一统的体系。
近年来大多学者在研究之后普遍认为,唐代羁縻府州始建于武德年间,至贞观时代发展为一套体系完整的治边方略。
《新唐书地理志》幽州幽都县:“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
武德元年曰燕州,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领世袭刺史。
”③从贞观元年(627)开始,太宗多次在契丹、党项等地设州,贞观三年(630)诸部酋长也相继内附,唐王朝又在此置州三十六,县四十七。
贞观四年东突厥灭亡,其所属部落也纷纷附唐,而唐廷在决定对他们的统治方式时发现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将突厥迁入内地,“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基本内容1.羁縻府州制度早在隋代统一之初,其统治者就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的特殊性,对于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就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若是试图用武力或者外部的行政手段强行改变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实行与汉族一样的政治制度,不仅难以奏效,而且还会激起反抗和叛乱。
于是唐朝在总结了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设边郡县,南北朝置左郡右县的历史经验,首创了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方式———羁縻府、州。
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设立羁縻府、州、县共有八百多个。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
但这些都督、刺史都必须由中央政府任命,同时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取消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原有的“可汗”称号,从而保证了中央政府统治和行政管理的统一,避免了民族地区的独立与分裂。
这种民族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又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领导和扶持。
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使他们仍按照原来的方式安居乐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进步的民族管理制度。
羁縻府州在机构与管辖方面,其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1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从长官到僚佐均由本族人担任,并允许在本族内部称“国”。
这种依靠原有统治机构进行统治的办法,避免了因传统制度的骤变而可能出现的动乱。
唐朝在大多数民族地区采用了这种办法。
2 派遣汉官充当羁縻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联合统治机构,共同治理。
同时也由中央派遣代表进行“监视督导”。
3 羁縻府州的区划以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为基础。
4羁縻府州的赋税仍由当地首领按原来的规定征收,但不上交唐朝财政。
唐朝皇帝还时常赐给少数民族首领大量财物。
赈济遭灾的当地群众。
李世民与唐代羁縻府州制度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为 第二 阶 段
, , ,
。
这 一 时 期 周边 少 数 民族 纷 纷 迁 居 内地 众 多 民 族 杂 居 一
。
起 中原许 多 割 据 政权 都把保 持境 内 的 安 定 作 为 主 要 目标 对 内迁 少 数 民族 实行 以 夷 治夷 方 针 即 以 部落 为单 位妥 善 安 置 由部 落 首 领 治 理 如魏 武 帝 对 匈 奴
秦 汉时 期为第 一阶段
, , 。
:
其 特 点 是 开 拓疆 土 广 置 郡 县
, ,
:
。
如 秦始皇 统一六 国不 久 就派
.
,
4 县 建 九 原 郡 迁 徙 罪 犯 实边 ; 派 屠 唯 率 5 0 蒙 恬率 3 0 万 大军 北 击 匈 奴 占 据 河 套 地 区 置 3 万 大 军 征服 南越和 西匝 置桂林 象 和南 海 三郡
李世 民与唐 代 羁糜府 州制度
李 世 民 与 唐 代 羁 糜府 州 制 度
郭灿 江
提
要 羁磨 府 州 制 度 是 唐 太 宗 时 期 在 周 边 内 附 少 数 民族地 区 推 行 的 一 种 特 殊 的地 方 行 政 制 度
, ,
本 文 回 顾 了历 代 统 治者 对 少 欲 民族 的 管 理 措 施 唐 摩 府 州 制度 的 酝 酿 和 确 立 过 程 并 对 羁 磨 州 制 度 推行 的
。 ,
王 朝统 治 势 力发 展 到 今 天 的 新 疆 和 辽 宁 西 部 等 地 区 这 一 时 期
。 , , ,
中原 王 朝 表 现 了 对 经 略 地 区
。 ,
人 口 和 土 地的 强 烈 占有 欲 然 而 经 过 秦 汉 王 朝 的 积 极 经 营 我 国 疆域 也基 本 上 奠 定 下 来 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 (2)
2013年度学年论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院系: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班级:11级历史汉班姓名:梁永辉学号:20111104545指导教师:张文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更是为后世所借鉴和参考。
唐朝在总结了历代王朝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
以羁縻府州制为主体的羁縻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为唐朝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努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了解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縻府州,对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从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渊源、背景、基本状况以及羁縻府州的影响等方面作综述关键词:唐朝;羁縻政策;五服制度;羁縻府州一、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渊源自秦汉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以来,边疆和内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但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土地辽阔,边疆与内地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所以,历代统治者在制定边疆政策时,不得不采取有别于内地的统治方式。
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周朝是天子存在下的分封制——天子的王畿、诸侯国以及向天子臣服的其他部落民族,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所谓的“五服制度”。
《国语周语上》载:“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时享,岁贡,终王。
”管彦波在《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1]中认为这种以华夏为主干,把蛮夷戎狄有机联系在普天一统之中来构想的行政区划和政事设施,它实际上是基于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原华夏族不同而提出来的在具体的对待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要服者,必须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荒服者,必须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其君更替和新天子登基之时,都要朝拜天子以示臣服。
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
言
吾 收稿I期: 1~1l E 2 00一6 I 0 至 作者简介: 管彦波( 6一, 云南宣 1 7) 9 男, 威市人, 社会科学院民 中国 族学与人类学 研究所 研究员, 要从事民 主 族地理学、 民蒜
史学史、 东亚稻 作 文 明 史 、 族 聚 落形 态与 社 会 组 织 结构 研 究 。 民
府, 以爨 宏 达 为都 督 , 强 对 这一 地 区 的控 制 。 另 加 外, 《 据 新唐书 ・ 地理 志七下》 记载 , 唐武德年间设 置于西南地 区的羁縻府州 ,还有隶属于戎州都督 府 的南 宁州 、 黎州 、 匡州 、 尹州 、 曾州 、 宗州 、 州 、 徽 縻 州 、 州 等 ; 属 于黔 州 都督 府 的 群州 、 州 、 盘 隶 充 矩 州和茂州都督府的涂州 。 在东北地区, 武德初年于 奚 族地 区设 置饶 乐 都督 府 ,置 慎州 领 涑 沫棘 羯 乌 素 固部 落 。武德 二 年 (1年 )以 内稽 部落 置威 州 。 69 , 在 岭 南 地 区 , 德 初 年 , 长 真 以 宁越 、 林 之 地 武 宁 郁
曼 篓
差
政策时 , 不得不考虑边疆 民族社会 、 经济和文化发
卜 封—大明曩反肤 佚 的 利—于击7 分 戢
.
箍 商时是子在 周期天存
三曩蓄 鸶
量
召
另
I寞 l
器
, 三 过” 就是非常传统的一种统治边疆 民族 的方式 。
早, 晏服有贝, 荒服有土。 H祭, 孚, H 夕贝, 跫土。
l6 3
管彦波: 试论唐朝在边疆 民族地 区推行的羁縻府 州制度
NATl oN ALlI N NGHAI
按 照这 一划 分 , 朝 的食 土 即甸服 之 外 , 帝王 封 王 是 殖以 自卫的华夏诸夷 , 即侯服 ; 侯服之外为新王朝 的屏藩 , 是为宾服 ; 蛮夷不在华夏之列 , 但要服从 王朝 的统领约束 , 是为要服 ; 而处于最边远仍在王 朝统 辖 之 中 的戎 狄 ,称 为荒 服 。这 种 以华夏 为 主 干 ,把蛮夷戎狄有机联系在普天一统之中来构想 的行 政 区划 和 政事 设施 ,它 实 际上 是 基 于边 境 少 数 民族社 会 经 济发 展 与 中原 华 夏族 不 同而提 出来 的 。在具 体 的对待 边疆 少数 民族 的政 策 上 ,要 服 ” “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
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中国古代政府基本上是制定地方行政区域,并设立政府机构来管理和控制地方政权来统治国家,如地方长官官、县官官、县长官等。
《史记》中提到唐朝地方行政区域一般按照类别划分,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是羁縻府,它是宋元时期羁縻区辖制府的简称,它主要负责管理藩镇和诸侯国。
羁縻府的辖区跨越各部分,大部分为宋代、元代和明代的江淮以南的藩镇,并以宋代理藩士为代表。
它们的职责是维持藩镇的稳定,收集藩镇的税收、保证藩镇的安全并维护明朝礼仪。
此外,它们还负责派出军队,把藩镇从外国入侵加以阻止,也负责收罗和审定藩镇地域范围内的书信。
明朝羁縻府设立于唐朝,分为两类:衙门府和藩属府。
前者负责国家机构的管理,负责行政事务,旨在对流行于大都会的习俗文化进行控制、管理和审查;后者则负责管理和控制诸侯国,旨在维持朝廷的统治。
羁縻府和藩属府的主要区别在于诸侯的地位,羁縻府主要管辖唐朝地方行政区之内的六部分,藩属府则主要管辖大唐藩镇,如宋、元、明等。
羁縻府主要是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稳定,控制地方势力,在支撑国家实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藩属府则是为了维护藩镇的稳定,保护藩镇的利益,负责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调节等。
总而言之,唐代羁縻府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是政治上的一种分类。
它是以地方行政区域的类别划分而建立的,旨在维护朝廷的统治,
维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保护藩镇的利益。
从历史上看,羁縻府在西晋末期开始建立,它与之前其他政府机构有着很大不同,它不仅是一种行政机构,还贯彻起了宋、元等藩镇的文化传统,成为唐朝统治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唐朝统治和国家实力起到了巨大作用。
唐朝在边疆设立的羁縻是怎么一回事?
唐朝在边疆设立的羁縻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唐朝初年武力强盛,疆域广大,按照谭其骧所绘的唐初版图,其面积甚至要大于今日之中国,最西端甚至直达今日的阿富汗。
但实际上,如此广大的区域,并不都是由唐朝政府直接管辖,而是保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换句话说,他们不是郡县,而是羁縻。
羁縻多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羁是指马的笼头,縻指牛的鼻绳,所谓羁縻,就是不按郡县设置,而保留大部分当地治理传统的一种制度,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就是指要像控制牛马一样地控制夷狄。
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除了定期向朝廷上贡表示臣服外,其他事项都有其沿袭旧制自行决定。
这种高度自治的羁縻制度弥补了唐朝政府控制力不足的问题,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边疆的安定。
我们所熟知的唐朝版图包括了不直接统治的羁縻地区一、李世民战胜突厥后设置了很多羁縻唐朝初年,突厥一直威胁着唐朝,武德九年,突厥甚至逼近了长安近郊,幸亏由于李世民的英勇和果断震慑住了颉利可汗,否则长安都将陷入危险。
之后,唐朝整军备战,李世民更是亲自训练兵马,考核将士武艺,最终抓住突厥遭遇天灾牛马大批冻死的时机,派遣精锐骑兵一锤定音,东突厥彻底被击败,蒙古草原上的大部分突厥部落都臣服于唐朝。
天可汗李世民虽然唐朝有能力击败突厥,但并不代表有能力统治他们,突厥的民情与中原地区迥异,而且居住分散,管理成本十分高昂。
面对这些新归附的草原地区,李世民便设置了羁縻以便于管理。
《新唐书》记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公元630年,李世民将东突厥分为东西两部,把在山西、陕西和宁夏北部新设的四个羁縻州配置给突利可汗,并将颉利可汗的领土分为两个都督府,并将其部族分为左右两部。
到开元十三年,唐朝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一共设置了856个羁縻州,至于羁縻州的名称,往往取自于当地的部落名。
二、唐代羁縻的性质与特点唐代羁縻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羁縻的设定第一考虑的是稳定,对于危险的少数民族集团,往往予以分割。
唐朝羁縻制度
唐朝唐朝羁縻制度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徵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於中原政府、不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一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著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於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
唐朝羁縻府州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唐朝羁縻府州制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管理边疆地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基本内容及特点。
一、基本内容:1.羁縻制度:唐朝通过设立羁縻州府,对边疆地区实施特殊管理。
羁縻州府分为羁縻府和羁縻州。
羁縻府设在边疆地区,羁縻州则设在羁縻府管理之下的县市。
2.官职等级:羁縻府州制设置了官员等级,其官职等级高于普通州府。
主要官职包括羁縻使、刺史、都督等,他们在边疆地区行使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
3.管辖范围:羁縻府州制辖区相对较大,其中羁縻府的管辖范围通常包括数州之地,而羁縻州的管辖范围则是县市。
二、特点:1.边疆重要性: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针对边疆地区而设立的,这些地区对唐朝的边防安全和统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羁縻府州制通过设置高级官员,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维护唐朝的边疆安全。
2.依附关系:羁縻府州制中的羁縻府是对边疆地区的具体管理机构,由吐蕃、契丹、回鹘等各各族地方势力的首领或贵族担任。
这些地方势力与唐朝建立了一种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关系,以换取唐朝的保护和赏赐。
3.军事管辖:羁縻府州制下的高级官员不仅具有行政和财政权力,还承担着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职责。
他们要组织边疆地区的军队,进行常年的防务活动,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和边境纠纷。
4.财政管理:羁縻府州制下的羁縻府享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
他们可以征收和管理辖区内的税收,以维持边疆地区的基本行政和军事需求。
而羁縻州则依附于羁縻府,由羁縻府提供一部分财政支持。
5.多样地方差异:由于唐朝辖区辽阔,在不同的边疆地区,羁縻府州制的实行细节和形式有所不同。
例如,西北地区的羁縻府主要针对外族蕃部的管辖,而东北地区的羁縻府则主要针对契丹族的管理。
总之,唐朝的羁縻府州制是一种针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重视边疆地区的重要性,建立宗主国和附庸国的依附关系,将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相结合,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摘要:我国古代的羁縻政策是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管理政策,唐朝统治者继续推行和实施羁縻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辉煌成就。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朝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而专门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它是历史的产物,对唐中央政府和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唐统治者在羁縻府州的设置与管理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因的基本原则,是唐朝灵活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典范。
羁縻府州制度的合理内容极具现实意义,对我国现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借鉴。
关键字: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特点历代统治者都认识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一直都实行羁縻政策。
所谓“羁”是指用政治与军事的压力加以控制,“縻”是指用经济和物质利益抚慰。
传统羁縻政策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因俗而治”,即“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改其宜” 。
就是在少数民族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中央王朝允许其进行一定范围的自治,保持本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高度的文明、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唐朝统治者开明、日益完备的治国政策更能给当今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羁縻府州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政策,加强对羁縻府州制度的研究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理解唐的民族政策,甚至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落实党现阶段的各项民族政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起着巩固作用,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一、唐朝羁縻府州在设置方面的特点唐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各少数民族事务而专门设置羁縻府州,并在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的羁縻府州主要分布在关内、河北、陇右、剑南、江南和岭南六道。
关于唐朝的羁縻州,《新唐书•地理志》卷末列有专篇,篇首有序,序的后半段是:今录招降开置之目~以见其盛。
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
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一、什么是羁縻府州呢?哎呀,这羁縻府州啊,在新唐书中可有不少记载呢。
它就像是唐朝管理边疆地区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你想啊,唐朝那么大,边疆有好多不同的民族和部落,羁縻府州就像是一种很灵活的管理手段。
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这些地方呢,当地的首领还能继续管理自己的地盘。
这就好比,唐朝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些小家庭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生活,但是呢,又承认唐朝是大家长。
这种方式可聪明啦,既让边疆地区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能让唐朝对这些地方有一定的管控。
二、新唐书中的具体记载在新唐书中,关于羁縻府州的记载那是相当丰富。
比如说记载了羁縻府州的设置范围,从北方的草原地区到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
它还记录了羁縻府州与唐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像羁縻府州要向唐朝进贡,这进贡呢,就有点像一种表达友好和臣服的方式。
同时,唐朝也会给羁縻府州一些赏赐,这赏赐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文化、技术之类的。
而且,新唐书中可能还会记载羁縻府州内部的一些社会结构。
比如当地的部落组织形式,他们的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内容。
我想啊,这羁縻府州里的人们,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可能有的擅长骑马放牧,有的擅长种植一些特殊的农作物。
唐朝能尊重他们的这些差异,真的是很包容呢。
三、羁縻府州的意义羁縻府州的存在意义可重大啦。
它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唐朝的汉族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这种交流包括贸易往来,少数民族的特色商品可以进入唐朝的市场,而唐朝的丝绸、茶叶等也能到达边疆地区。
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融合,唐朝的文化很发达,像诗歌、绘画之类的,可能会慢慢传播到羁縻府州地区。
同时,羁縻府州的文化也会给唐朝带来新的元素。
它还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有了羁縻府州这种管理方式,边疆地区就不容易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或者战争。
当地的首领在唐朝的认可下管理自己的地盘,他们也会努力维护自己地盘的和平稳定,这样整个唐朝的边疆就相对安宁啦。
羁縻府州
浅论唐代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唐朝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唐人或称为“藩州”。
自唐高祖武德年间起,至宣宗大中年间的二百四十年内,都不断的有羁縻府州的设置。
其数量之多,也为罕见,《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唐羁縻州有800多,而刘统经过考证则证明“唐朝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能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它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又为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羁縻府州作为唐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种较稳定的制度,可以追溯到隋代的岭南地区。
对隋在岭南地区设置羁縻的原因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探究.首先,从中央看,隋刚建立时,西北有突厥未靖,岭南有蛮夷叛乱不断,但因隋国力与物力有限,对这两处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
因西北的突厥贵族曾与北周的统治集团和亲结盟,隋初,突厥与隋的关系就日趋紧张,隋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坚决回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
开皇二年(582),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骑南下,新兴的隋朝面临危机,隋军全力迎击,在开皇三年(583)将突厥的这次进军打败,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东突厥汗国臣服于隋,但西突厥汗国则拥兵自重,威胁着隋的统治。
面对北边的威胁,原本就以关陇为本位的隋,更是将西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
而岭南地区较隋统治中心远,对中原统治构不成较大威胁,则对其采取相对宽松的政治、军事统治。
对其内部政治不多干涉,如开皇十年(590),裴矩巡抚岭南时,镇压当地叛乱后,因地而设了二十余州,并让当地渠帅为刺史、县令。
据《隋书·裴矩传》载:裴矩“所绥集者二十余州,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
”这些州的设立实则同后来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大体相同。
其次,从地方上说,西北的突厥游牧民族对中原骚扰不断,而岭南地区相对较稳定的政治势力则无意于中原。
试析唐代民族治理中的羁縻府州制度
试析唐代民族治理中的羁縻府州制度
许莎莎
【期刊名称】《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4)3
【摘要】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至关重要。
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唐代创造性地实施了羁縻府州制度。
该制度的实行得益于唐代强盛的综合国力、“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增强,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羁縻府州制的实行,一方面深化了民众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唐王朝加强中央统一集权;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唐王朝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许莎莎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2
【相关文献】
1.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
2.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述评
3.试析唐代党项羁縻府州制
4.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5.李世民与唐代羁縻府州制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代羁縻府州辑补_王义康
全 唐 文 补 遗 》 第 五辑
:
,
三桊 出 版 社
》
,
年版
《
,
第
页
》
。
夏鼐
《
武威唐代吐 谷浑慕容 氏 墓 志
考 占 学 论 文集
上
,
外
一
种
年
第
杜光简
:
《
跋 慕 少 觉先 生 所 赠 唐 人 墓 志 二 种
》
,
《
责善 半月 刊
》
第 十 九期
年
月
。
7 8
西北 民族论 丛
第 九辑
縻府
。
关于 阇甄府
,
有 人认 为 唐 于 且 末
北走 也
范阳
,
,
其大将 北 平 王 李 归 仁及精 兵 曳 落 河
,
同罗
,
、
六 州 胡 数万 人 皆 溃 归
,
所 过俘 掠
人物无遗
,
。
史 思 明 厚为 之 备
,
且 遣使 逆招 之 范 阳 境
,
曳
,
落河
、
六州胡皆降
”
。
同 罗 不从
思 明 纵 兵击 之
,
同罗 大败
。
,
悉夺 其 所 掠
余 众走 归 其 国
、
唐史所 记 的 九姓
、
九 姓 铁 勒 或 铁 勒 九 姓 是指 散 处 漠 北 地
思结
、
仆骨
白
同 罗
、
拔野古
,
、
浑
、
契宓
、
多览 葛
“
、
斛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唐代羁縻府州制浅析唐代羁縻州府的特点及意义—以黔中道下辖的羁縻州县为例摘要:羁縻府州是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建置,是“羁縻”政策的产物。
它以“羁縻”政策为指导,以土官统治为基础,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分别纳入州县的地方行政体系,它有别于两汉时期的“部落方国”,也不同于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而是被列为州县一级的地方行政组织,比“部落方国”进步,但管理又不如土司制度那样严密,处于“部落方国”向土司制度过渡的中间阶段,是将土官逐步纳入“大一统”国家的一个重要步骤。
同时又是封建王朝扩大版图,捍卫边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建立,对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羁縻府州设置黔中道影响唐代羁縻府州是封建中央王朝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统治方式,它们与内地的正州共同构成唐朝控制本土腹地和四夷边疆的基本行政格式。
一、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始于唐高祖武德年间。
史载:“初,隋末丧乱,豪杰并起,拥众据地,自相雄长,唐兴,相帅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
”这些归降的豪强,就有少数民族部落。
而事实上,唐代羁縻府州的设置真正具有地方行政组织性质则始于唐太宗时期。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藩及蛮稍稍内属。
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及,边州都督、都护府所领,著于令式。
”从记载可以看出,羁縻府州的设置是在统一的中央王朝的背景下设置的,它必须以强有力的中央实力为基础。
唐初,国家政局尚未稳定,因此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不强,基本沿袭隋制。
贞观四年,李靖击败突厥颉利,其部落多来归降,唐朝因此面临如何安置突厥降户的问题,太宗诏令群臣进行商议,中书令温彦博首先提议将降部“请于河南处之,全其部落,得为扦蔽。
”太宗从长远利益出发,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将突厥降部请于河南处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
”以此作为建置羁縻府州的基本方针,自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南)至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剖颉利故地,左置定襄都督,右置云中都督。
从此,唐朝把突厥贵族全部集中在长安城周围,真正的羁縻府州才以这种内迁的方式建立起来。
然而,事与愿违,这种内迁的方式并没达到太宗想要的结果。
贞观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时,被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密谋刺杀,未遂。
太宗因此不再相信突厥,后悔当初没有听魏征他们的劝谏,把这些降部迁居河南,于是,他下令将他们迁到旧地。
从此,边疆少数民族内迁设置羁縻府州的方式结束,开始了第二个阶段,即将他们迁居其旧部。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授以正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使入卫宿”,以此达到“以土官治土民”的目的。
至此,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基本确立下来,并随着国家的强盛而不断完善,成为中央王朝管辖之下的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有唐一代以至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本沿用这种管理体制。
《大唐六典.户部尚书》中记载“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盖八百焉。
”而经刘统考证证实“唐设置的羁縻府州,就目前收集到的,已达到将近1000个”。
一般来说,羁縻州的地位低于正州,中央政府对他们的控制也不严,日常事务都由边州都护府托管。
二、羁縻府州的管理及经营—以黔中道为例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作为监察机构。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道为十五道。
西南地区在唐代分属3道,起初分属剑南道、江南道、和岭南道,其后将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乃属剑南道、黔中道、岭南道。
黔中道理黔州(今四川彭水),辖今四川东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及贵州大部分地区。
黔州都督府置于唐高祖武德三年(618),督务、施、业、辰、智牂、充、庄、应九州,后移至涪陵江东之彭水县,又分置费、夷二州。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黔州都督府领思、辰、牢、费、巫、应、播、充、牂、池、矩等十五州。
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军事力量向西推进,于是罢黔州都督府,将都督府迁往南部的庄州,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兵历不足,向北收缩,又罢庄州都督府,而以乌江北岸的播州为都督府,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兵力又向北收缩,遂罢播州都督府,复以黔州为都督府。
开元二十六年(738),于黔州置采访使,以五溪各州入黔中道。
天宝间,督施、夷、播、思、费、珍、溱、商等九州,并领五十余羁縻州。
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下辖的羁縻州,与其他边疆地区的羁縻州一样,都统一在中央王朝的管辖下。
但是,由于黔中道地区地形较为复杂,且生产力比较落后,民族种类多,因此,唐朝在黔中道地区的建置也相当复杂。
如:在今贵州境内,大体来说有三种类型:乌江以北因与四川接壤,且是唐朝与南诏角逐的中间地带,唐朝的统治力量较强,可按内地的方式进行统治,因此这一片多设置经制州,也即正州。
而乌江以南各部呈归附于唐朝,但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只能借助当地土酋进行统治,因此这一片多设立羁縻州,至于西部地区,地近南诏,彝族强悍,大多自立,唐朝无法控制。
因此,在黔中道所辖地区,除正州及那些自立的州外。
黔州都督府共隶领五十一个羁縻州,这些羁縻州统一属唐朝的行政建置,它们以原来的部落酋长和首领充任羁縻州的都督、刺史,这些首领有觐见皇帝,贡赋版籍的义务,但实际事务仍旧归自己掌握。
因此,唐王朝在黔中道地区羁縻州县的管理方式与正州又有一定的差别。
在官员的选任上,唐朝在羁縻州内择其能为朝廷所用而有为土人所信服的人树为酋长,授予都督、都护、刺史、知县、知峒等官,使之自镇,同时,唐朝还实行由都督会同御史就地选补土官的制度,时称“南选”。
总章二年(669),黔中、岭南、闽中州县官,不由吏部,委都督选择土人补授。
凡局官以年为考,六品以下,四考为满。
以后又感到黔中、岭南等地选拔州县官吏若不经过吏部,直接由都督选择补授难以保证质量,又作了补充的规定:仪凤元年(676)高宗诏:桂、广、交、黔等都督府,比来注拟土人,简择未精,自今每四年遣五品以上清正官充使,仍令御史同往注拟,时人谓之“南选”。
黔州都督府以下的官职和官员:黔州都督,黔中节度使(因边防需要而设,掌兵权),“采讨使”,“采访史”,《新唐书·地理志》记黔中道采访使“检查如汉刺史之职”。
在贡赋上,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主要是为了控制边疆民族,并非以征收贡赋,征集壮丁为主要目的,但唐政府也在各羁縻州内征收一定的赋税,实行轻徭薄赋。
在黔中道地区,唐朝除征收一定的税米外,还征收土产,时称“岁贡”。
贞观十三年(797),黔中观察使奏:“溪州人户诉,被前刺史魏从琚于两税外,每年边进朱砂一千斛,水银二百驮,户民疾苦,请停,德宗许之。
”黔中溪州户民因官府征收朱砂,水银数量过重,经请求减免获准,由此可知这一类土产多在征收之列。
《新唐书》卷四三《地理七下》载:黔中道所属的施州也进贡麸金。
《新唐书.地理志》载:岭南道73州,安南都督府13州,黔中道12州通常均须缴纳土贡,土贡的种类有药材、金银、手工制品、珍稀动物及其制成品以及罕见珍稀物等几类。
唐代黔州“督”、“领”地区入贡一览表除了朝贡以外,在黔州的领县,还有一定数量的课赋。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彭水县”、“盐泉,今本道宫收其课。
”“黔州,赋,纻布。
”黔中道地区的贡赋虽无多少经济价值,但是它作为地方对中央的朝贡物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地区对中原王朝的诚服,也是中央王朝强大的一种体现。
在户籍管理上,一般来说,羁縻府州的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据《旧唐书》卷一六《穆宗纪》载:元和十五年(820)计户账,定、盐、夏、剑南、东西川、岭南、黔中、邕管、容管、安南合九十七州不申户账,没有具体统计数。
但据新、旧《唐书》、《太平寰宇记》等史籍记载:以谢龙羽为首领的“牂牁蛮,有兵三万”,“充州蛮,胜兵二万”,“东谢蛮,胜兵三万”,“西赵蛮,有万余户”,“南平僚,四千余户”,“矩州,比楼等七千户”,“乌浒万余家”,“殷州、总州、敦州、昆明十四姓,户二万”。
若按每户有一“胜兵”,每户(落)以无人计算,上述各部约有十三万多户(落),近七十万人这些羁縻州的户籍不像内地正州那样“编户齐名”,而是与中央王朝保持着比较松弛的关系,若即若离,或臣或叛的状态。
在军事管制上,唐朝采用武力征服一些弱小的羁縻州,或镇压这些羁縻州对唐朝政府的反抗。
高宗永徽元年(650)一十二月,“梓州都督谢万岁,充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琰州叛僚所杀。
”李孟尝先派两个羁縻府都督去诱降,为琰州部落拒绝,李孟尝便出兵征讨,当时他讨伐的不止琰州。
最近出土的《唐李孟尝碑铭》:贞观廿年,出使使节都督黔、思、施、费、巫、庄、充、辰、播、矩、夷、琰、蛮、柯十五州,牂州都督等府诸军事,黔州刺史,属昆、牂二州,蛮夷扇动,边亭夕警,荒儌晨严。
公授律组征,随机致讨,三令既申,一举大定。
昆、牂二州,都是黔州都督府管辖下的羁縻州。
在经营管理方面,黔中道地区的各级官府,还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在当地经济的开发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药物的开发利用和加工方面,黔中道地区诸族也有许多创造。
据《岭表录异》:普宁州(治今贵州安顺以东)有养蛇户、每年5月5日送蚺蛇入府,取其胆以备上贡,取胆后“以线合其疮口”,收蚺蛇入笼。
黔中、桂州(治今广西桂林)等地出产蜴蛇,以产于黔南者最佳,“解毒之功,不下吉利”,又有庞蜂,生于山黔,人以善价求之为药。
黔中地区的羁縻府州,基本上属于“俚僚溪峒”类型,居民多系“百越”民族的后裔,唐代时称为“俚僚”。
他们多以水田农业为主,以平坝为中心而结合成地域性的溪峒组织,土官为峒官所有,人民“计口给田”,平时为农,战时为兵,“耕其田而为之甲士”,称为“甲子田”,是一种典型的封建领主制度。
同时,黔中道地区的羁縻州又具有“湘西大姓”的类型特征,“土宜五谷,不以牛耕,但为畲田,每岁易。
”“无城垣,散为部落而居”,“无徭役,唯征战之时仍屯聚”,为谢、赵、宋、龙等大姓所统治,处于封建领主阶段。
唐在黔中地区广置羁縻州,使中央政令可通达基层,内地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也在边疆地区传播开来。
例如:李复为岭南节度使,他教民做陶瓦,镌谕蛮僚,收琼州,置都督府,以绥定其人。
天宝十三年(754),因“闻岭南州县,近年颇习文儒。
”玄宗下诏:“自今以后,其岭南五府管内自身,有辞藻可称者,至选补时,任令应诸色乡贡乃委选补使准其考试,有堪及第者,具状闻奏。
如有情愿赴京者,亦听。
”黔中道邻近岭南道,因此也受这一文化现象的影响。
同时,黔中道也是唐朝安置流人的一个重要的地区。
例如:宝应元年(762),知内侍省事朱光辉及内常侍啖庭瑶,山人李唐士20余人,“皆流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