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

合集下载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

隋唐文化政治制度如下为隋唐文化政治制度的简介:一.中央集权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道州县制为主,隋文帝时实行过郡县制。

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

唐朝采用州县制。

唐太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

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

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

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中,中国北方地区的人民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社会经济也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战乱虽然平定,但安史降将田承嗣、薛嵩、李怀仙等却均被朝廷安置于河朔一带任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形成。

此后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中央相抗衡,造成中央与藩镇与藩镇及藩镇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

此外由于战乱中,朝廷曾内调河西、陇右的边防军队以讨安史,因此边备空虚,吐蕃趁机人侵,唐朝不仅丧失了西域的势力,连关中也不能保证安全,使唐朝中央政府日益陷人困境。

值得说明的是,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延续唐朝统治与北方生态环境恢复有积极作用。

二.君主专制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即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省)、门下和尚书三省,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依据地位排序)。

一方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另一方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被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三.科举制隋代开创科举制度,唐代科举制在隋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

制举主要是试策,由皇帝临时定下名目考选。

制举的名目繁多,有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利等百数十种。

这是一种网罗非常人才的考试,平常人和官吏都可以应考。

考中者,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未人仕的则由吏部授予官职。

唐文宗以后,制举被停废。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5,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5,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 思考题: • 科举制度有什么作用?
• • • • • • • • • •
2.2.科举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 吸纳人才 削平门阀,加强中央权力 促进文化繁荣 意识形态的统一 消极作用: 科举与选官制度的联系导致了重文轻理 意识形态的单一化 文化与权力的结合,催生了官本位文化
• 2.3.任用 • 2.3.1.任用方式 • 试、守、知、行、带、兼、领、摄、同、判、权、检校、 充、勾当、斜封(p.118) • 2.3.2.任用主体 • 中书舍人起草 • 吏部盖章 • 任命权全在中央 • 2.3.3.任用品级 • 官分九品 • 每品分从正 • 四品以下每品的从正两级下再分为上下阶
6.司法制度
• • • • • • • • 6.1.法律 改革:删繁就简、废除苛法、法律专门化 6.2.司法原则(p.131) 五刑:五种刑罚 十恶:十种重大罪行 八议:八种可减轻刑罚的情况 6.3.司法审判 唐初,州设司法参军、司户参军,县设司法佐、司户佐,分别审理刑 事和民事案件。后则交由州县主管审理 • 中央的审理机关为大理寺,司法行政机关为刑部 • 御史台可参与涉及官员的案件审理,或直接审理 • 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会审,被称为“三司推事”
隋 朝 疆 域

581年,杨坚定都长安,建立隋朝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 907年结束
1.中央政府
• 1.1.三省六部制 • 三省: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 六部:尚书省下属机构,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刑部、 民部(户部)、工部。每部下辖四个司,共二十四司。 • 1.2.集体宰相体制: • 三省长官和其他官员(知政事)参加,在门下省政事堂议 事。政事堂权力逐渐高于三省,三省主要由各省副职主管。 • 议事内容: • 日常事务 • 宰相认定的军国大事 • 皇帝认为重要的事务 • 下级官员绕过政事堂提交皇帝而皇帝认为重要的事

隋唐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辉煌

隋唐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辉煌

隋唐的政治制度与文化辉煌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辉煌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历史的魅力和价值也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识和重视。

一、政治制度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立法、行政、司法都离不开皇帝的个人权力。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唐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官僚制度。

唐朝的官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完备的行政制度,其特点在于统一的考试制度、官职逐级升迁、竞争选拔,门阀势力的削弱和税赋的平抑等。

唐朝考试制度的最高奖励为进士,进士们遇见皇帝时要跪而不拜,被赠予一块玉佩,但是进士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需要辗转几个步骤才可以到达诸多高层官员的职位。

唐朝设立的中央和地方官员众多且层次分明,各部门设有一定的权限。

将中央权力分解到地方,对于帝国的分权是非常有益的。

二、文化辉煌隋唐时期也被称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

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朝是古代中国的最高文艺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诗歌、绘画、音乐、雕刻、建筑、哲学、历史等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唐朝时期文艺家受到皇室的支持,自由空间更广阔,可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意见。

由于自由探索的精神,唐朝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唐诗的艺术成就被赞誉为“千古绝唱”,唐宋八大家中的陆游更是被称为“诗仙”。

画家随处可见,他们所画的山水,花卉,人物,动物等等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唐代,有大量名人,出现了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人物,比如杜甫,白居易,韩愈等等都是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们的文学成就经久不衰,并被视为现代诗歌的源头。

三、结语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辉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丰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这段历史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

政治上的官僚制度让社会变得更加有序,文化上的繁荣让社会变得更加丰富。

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在这段历史的基础上发展着,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发展将更加强大。

总结隋唐制度

总结隋唐制度

总结隋唐制度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时期,以其高度发展的制度而闻名。

隋唐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创新性,还在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对隋唐制度进行总结和分析。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隋唐时期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在政治中拥有极大的权力。

皇帝制定法律、决策重大事务,并且任命官员和管理政府。

这种集权制度使得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负责管理国家重要机构和事务。

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分别负责人事、财政、礼仪、军事、刑法和工程事务。

这种制度的建立增强了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给底层人民进入仕途和政府机构。

此外,科举制度还使得政府官员的选拔过程更加公正和透明,减少了贪污和腐败。

经济制度赋役制度隋唐时期实行了赋役制度,农民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赋和劳役。

这种制度为政府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劳动力,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

然而,过重的赋役负担也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民怨沸腾。

节度使制度隋唐时期实行了节度使制度,将军队管理权交给节度使。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政府和地方军队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地方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节度使制度也容易导致军队将领的过度权力和地方割据的现象。

盐铁专营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盐铁专营制度,国家独占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这种制度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丰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同时也限制了私人对盐铁的垄断,改善了市场竞争环境。

社会文化制度儒学思想隋唐时期儒学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和推广。

儒家经典对于社会道德的塑造和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儒学思想强调仁爱、忠诚和孝道等传统道德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政治制度及政策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着重探讨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

一、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主要是由北周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而来,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极为严格,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由朝中派出的监察使进行审查,这样保证了朝廷对各地的掌控。

三省六部制:在隋朝时期,大臣们修改并且完善了中央六部的框架,针对每一个本部的功能用途不同而进行了划分,这些本部分别是礼部、兵部、度支部、户部、刑部和工部,这也是唐朝沿用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隋朝时期也开始运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分为秀才、举人和进士三个等级,进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可以说是所有秀才、举人所追求的目标。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是在继承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完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唐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比隋朝更加强化,同时唐朝在亲政后,也逐渐开始实行皇帝亲临政治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朝廷对各地的掌控。

唐朝的政治制度体系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了隋朝三省六部制,但唐朝在实行这一制度时加强了对中央六部的规范化,并增加了制定方针的机构和制度。

唐朝的治理能力极大提高。

科举制:唐朝对科举制做了形式上的改革,将科举制分为:自由策、贡举制、殿试三个环节。

改革后科举制更具公正性,选拔到的人才更加优秀,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

二、政策1. 隋朝政策隋朝在政策上实施了积极的开疆拓土、平乱安民和加强农业开发的政策。

开疆拓土:隋朝多次出兵,开创了大片新疆土并确立了边境线,为唐朝的疆域和国势奠定了基础。

平乱安民:隋朝时期战乱连年,各地的民众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隋朝皇帝对内政工作极度重视,严禁法外施暴和官员苛政,使得民众的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制度也是相当完善的。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政治文化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提高。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成就两个方面探讨隋唐时期。

一、政治制度1. 隋朝政治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在隋文帝杨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隋唐制。

隋唐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制是以三省六部和九卿为基本单位,向上设置三公、九卿、上柱国、抚军大将军、封王等官职。

隋唐制的特点是官衔严格、等级森严、官制系统完备。

隋唐制的实际运作需要一系列科举制度的配合,从而保证实施的顺畅和公正性。

2. 唐朝政治制度唐朝在隋唐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唐朝设置的官职更加复杂、细致,体现出了更为严密的等级制度。

唐朝的官制又叫“唐官”, 官制分为三个等级:侍、从、正。

等级制度方面,则保证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唐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化时期之一。

唐朝年间兴办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是唐朝国家事业的重要支持和基础。

科举制度为中国传统文化政治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当时的士人提供了更为公正的晋升的机会。

这也为唐朝的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就1. 统一天下隋朝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统一了天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天下的成功,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统一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整体,为唐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起,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通过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管理,增加了国家疆域和丰富了国家资源。

此外,唐朝还在山区和荒地中推广了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了对贸易的管理,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 ,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 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 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 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 两份名单犯了数学概率学的错误。。。
• 大众认知特点的错误。。。
• 欧阳修、曾巩、文天祥、王维、柳公权、郭子 仪、贺知章、张居正、张謇。。。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史学三要 素是指史才,史识,史德。
• 所谓史才,即要有分析,综合之能。
• 所谓史识,即要能从历史事件中见其全,见其大, 见其深,见其远,见其人所不能见。
• 所谓史德,要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
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起草政令、决策)
门下省(审核政令、谏议)
尚书省(执行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 宰相的称谓。 • 中书门下的设立。
• 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 ,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 典》……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 ”。顾炎武所评述的制度
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
三、赋税制度
1、魏晋:租调制(谷物为租,绢布为调) 2、唐初: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3、唐中后期:两税法(人丁、资产、土地,夏秋两季征收) ➢原因: • 均田制崩溃;户籍管理混乱;税制混乱。 ➢影响: •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本课小结:
•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顾炎武、金圣叹、 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未来数百年的发展方向。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时期,即隋朝和唐朝。

一、隋朝政治制度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制定的,相较于前代,隋朝的制度更加完善。

隋文帝在位期间,推行“官僚兼任制”,将官员任命到互相独立的行政区划中,以有效掌控地方。

隋朝设立的官制以“两税法”为基础,实行“九品官人制”,即平民出身相当与官员兼职等级的制度。

官僚们通过举荐、科举考试等方式晋升更高的级别。

除了官员之外,隋朝还设置了诸侯、田宅户、地主、士族等社会等级体系,以保持社会秩序。

但隋朝的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官僚腐败、道路费用过高等,这导致了百姓的不满,也为唐朝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二、唐朝政治与社会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影响深远。

唐朝设立了御史台,监察官员的行为。

唐朝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将朝廷的各项事务按部门分工,并建立了考试制度,选拔人才进入朝廷机构。

此外,唐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让像素人也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

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人才得以广泛涌现,不再局限于特定家族出身或贵族门第。

唐朝还实行了一种地方自治制度,让地方政府自主处理本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事宜。

唐朝的社会制度也十分完备。

主要包括诸侯、官僚、士族、黄巾军等社会等级。

诸侯拥有土地和军队,独立于朝廷。

官僚则是唐朝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控政治和军事的核心力量。

而黄巾军则是唐朝末期的一个重要反对派别,它代表了一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总之,隋唐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不仅推行了一系列完善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还在科技、文化等领域有很多创新,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贡献了卓越的成果。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一、制度背景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阶段,中央行政制度也逐渐完善。

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国家行政管理有序进行;2. 优化行政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3. 规范官员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制度内容1. 官员设置(1)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制度;(2)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分别负责军事、民政、工部;(3)九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度支、都官、太仆。

2. 职责分工(1)三公职责:a. 太尉:掌管军事,监督军队,协调地方军事事务;b. 司徒:负责民政,管理户籍、土地、税收等事务;c. 司空:负责工部,管理工程、财政、货币等事务。

(2)九卿职责:a. 吏部:负责官员选拔、考核、晋升、降职等事务;b. 户部:负责户籍、土地、税收、财政等事务;c. 礼部:负责礼仪、教育、宗教等事务;d. 兵部:负责军事编制、调动、后勤等事务;e. 刑部:负责刑法、刑罚、狱政等事务;f. 工部:负责工程、财政、货币等事务;g. 度支:负责国家预算、财政收支、统计等事务;h. 都官:负责宫廷事务、地方官员选拔等事务;i. 太仆:负责皇室马政、车马等事务。

3. 行政流程(1)奏折上报:各级官员遇到重大事务,需以奏折形式上报皇帝;(2)批阅处理:皇帝对奏折进行批阅,提出意见或指令;(3)执行落实:相关部门按照皇帝的批示执行,并及时汇报;(4)考核评估:每年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其政绩。

4. 重点事项约定(1)官员选拔: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德的人才;(2)官员晋升:根据政绩、品德、能力等因素进行晋升;(3)官员降职:对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的官员进行降职或罢免;(4)官员待遇:按照职务高低、任职时间等因素确定官员待遇。

四、制度应用1. 各级官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国家行政管理有序进行;2. 对违反本制度的官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3.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如有未尽事宜,由相关部门解释。

隋唐政治制度ppt课件

隋唐政治制度ppt课件
国子寺以国子监为首长,将作寺以将作大匠为首长
隋炀帝改革:
1、废三师,设殿内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 合称五省
2、增谒者、司隶二台,与御史合称三台
3、改太府寺为少府寺,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寺为 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与督水监并称五监
二、唐代国家结构
1、三省
(1)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
长官称中书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隋唐时期的国家组织 二、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 三、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四、隋唐时期的监察制度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国家组织
一、隋朝国家组织的改革
隋文帝时,对国家组织进行了改革,其改革 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北周所施行的以《周礼》六 官为模式的国家组织,恢复了魏晋以来的国家组 织。
国家组织:三师、三公
门下省——长官原称侍中,后改为纳言,次长黄门 侍郎,属官有录事、通事舍人、散骑常侍、通直 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下辖城门、尚食、尚药、 符玺、御府、殿内六局。
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次长为左右仆射。下辖 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秘书省——长官为秘书监,下辖著作曹、太史曹, 分别以著作郎、太史令为首长,此外还有校书郎、 正字、司历、监候等属员。
五监: 国子监——掌教育、学校 军器监——掌兵器制造 少府监——掌皇室手工业 将作监——掌大型工程 督水监——掌河渠水利
九寺五监在行政关系上要接受尚书六部 的指挥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国家结构
一、隋代的国家结构
1、两级制(州县制/郡县制)
(1)隋文帝时,裁撤各郡,裁并州县。取消地方长 官自行选用属吏的制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
尚书所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共辖二十四司,分掌国家行政。各部 设尚书为部长,侍郎为副部长;各司设郎 中为司长,员外郎为副司长。

隋唐的政治制度

隋唐的政治制度

隋唐的政治制度
1、隋唐的政治制度:隋唐在中央实行的制度为三省六部制。

2、三省分别为: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政令进行审核,如果审核不过关,门下省就不签署,政令需要返回去重新拟定。

而尚书省下辖六部,分别为吏礼户工兵刑六部。

尚书省只负责政令的实行,一般不参与政令的起草与讨论。

3、在地方实行的制度为州县制度。

其中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

县是比州更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长官为县令。

但是在州长官刺史之上,为了维护中央的通知,又特派了节度使,节制一州的行政与军事。

就相当于是在名义的州的最高长官之上,又加派了一个临时驻扎的长官。

但是后来演变成了常驻职位,成为一州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隋唐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隋朝和唐朝两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集权制和科举制的建立。

隋朝的政治制度是由隋文帝杨坚所创立的,他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隋朝的国家机构分为三省六部和盐铁等十个司,其中三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是吏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和兵部,这些机构都由吏部尚书负责管理。

隋朝采取了徭役制和均田制,严格控制地方豪强,实行统一的税收和军事制度,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强大。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集权制度,但在政治制度上做了一些改革。

唐朝的政权是由皇帝掌控,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下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和殿中省等机构,由宰相统领。

唐朝还设立了六部制和三省制,其中六部仍然是吏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和兵部。

而三省则改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唐朝还设立了地方政权机构如道府州县,地方官员由朝廷选拔,以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除了集权制度以外,隋唐政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科举制度的建立。

隋朝实行了科举制的先导,隋炀帝杨广于隋文帝建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正式实行了乡试、会试和殿试,并设立了进士、举人、进士及第和监察御史等官职。

唐朝则在科举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设立了三省九品制度,提倡文治,以举人、进士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渠道。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也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总的来说,隋唐政治制度是以集权制和科举制为核心的。

集权制度保证了中央政权的强大,科举制度则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这两个制度的建立使得隋朝和唐朝的政权稳定和繁荣,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制度

隋唐制度

(3)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府兵制 的实施有何影响?
答: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 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 的户口和税收。
弊:加重了府兵的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 队战斗力。
(4) 唐朝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
答:完善科举制,实行募兵制、租庸调 制、两税法等。
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 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 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两者不同: ①途径不同,前者为自下而上的推荐,后
者为中央政府分科考试; ②标准不同,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
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 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 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加强。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府兵制的崩溃 ①均田制的破坏(根本原因)
(1) 原因
②兵士逃亡较多; ③府兵地位下降
(2) 武则天时衰落,开元年间府 过程 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1)背景 (府兵制的衰落)
(2)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 (3)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 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思考:府兵制与募兵制有何不同?(特点)
2.沿袭与改革:隋文帝 ①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 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②特点: 兵农合一,军民同籍,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③影响:
3.调整与健全:唐太宗 ①增加军府数量,1/3驻守关中
(1)内容 ②实行兵将分离
③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出 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影响 不容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局面。

课件1:第5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1:第5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等不是寒门和王孙的绝对平等,排除A项;科举制是促进阶层流动不是改变社会结
构,排除B项;据材料“五代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处于分裂,排除D项。
3.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 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 迁或黜落”。这一措施( )
制度的真正开端”,其中量材录用表明选拔官员公平公正,故选B项。
二、三省六部制
基础梳理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_尚___书__省__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 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唐时期 (1) __隋__文__帝____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二、对三省六部制的辩证认识 [名家论史]
不能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就认定有所谓“三省并重”中书门下两省“对居紧 密”,职事性质一致,庶几平等,但与尚书省的权力关系却不能这样看,居于内廷的 两省既为辅助决策机构,内重外轻之势非常明显,这种形势自汉武帝重用内朝官以来 就已定型。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史论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相制衡, 相权三分
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 职权分明 (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部,既限 加强皇权 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 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 节制君权 才干的不足

第0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0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创立:曹魏。

(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为九等,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3)特点:初创时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主要看重家世。

(4)作用:初行时期将评品人物之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2.科举制(1)创立①隋朝建立后,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2)发展①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②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3)影响①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②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把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

⑤后被西方国家借鉴,发展为现代文官制度。

二、中枢政务机构1.历程(1)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2)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3)唐太宗时,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为中书门下。

2.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

3.意义(1)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

(3)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赋税制度1.魏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租)和绢帛(调)。

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①赋税征收对象为21—59岁成年男子。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隋唐政权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并且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政治制度1.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和唐朝都采用了比较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河南洛阳和长安成为了两朝的政治中心。

隋朝以杨坚为代表,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世族势力,设立郡县、州府等行政机构,建立了初步完善的政府组织体系。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开元中兴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确立了“以天下为家”的思想。

唐朝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制,使得政府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2.科举制度的推行在隋朝和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得以推行,并在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举制度使得人才能够在选拔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此外,科举制度也为政府提供了足够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国家财政制度隋唐时期,国家财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两朝都实行了物归原主的政策,采取了赋税、徭役和商业税等形式,加强了财政收入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此外,隋唐政权还在铸造钱币、开设市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财富的流通。

二、经济繁荣1.农业发展隋唐时期,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隋朝和唐朝实行均田制,通过调整土地所有权来保障农民的权益。

此外,政府还大力倡导水利建设,开源渠道,增加了耕地面积。

这些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2.商业繁荣隋唐时期,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的繁荣,唐朝出现了盛世的景象,商业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隋唐时期,交通物流发达,商业贸易相对自由,长安成为了东方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也更加繁荣。

3.手工业的繁荣在隋唐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高考历史考点:隋唐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考点:隋唐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考点:隋唐政治制度
1.地方制度
(1)隋:并州、郡为一级,地方管理重归州、县二级制。

(2)唐:根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划分为诸道,设采访使(又叫观察使)代表中央“察访善恶,举其大纲”,监察地方。

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

唐玄宗后采访使逐渐介入地方事务,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诸道的采访使与掌管兵权的节度使合二为一,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

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1)措施:推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工具体。

(2)特点
3.选官制度:科举制
(1)形成与发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变革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变革

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变革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与调整。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来探讨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变革。

一、政治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隋唐时期经历了由隋朝到唐朝的交替,政权的更迭给中国的政治带来了新的变革。

首先,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隋文帝杨坚的改革举措。

他建立了县、郡、州三级行政体系,推行官吏选拔制度,强化了中央政权的管理能力。

而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府、州、县等行政单位,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地方行政体系。

此外,唐朝还进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来选拔官员,使得士人能够通过参加考试脱离世族的束缚,提高了社会的流动性和官员的素质。

二、经济制度在经济制度方面,隋唐时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农业、商业和货币制度等方面。

隋朝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均田制,实行土地重新分配,增加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而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农业制度,颁布了农田水利法,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发展,提高了农田的产能。

在商业方面,唐朝实行了开放政策,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商品得以出口到其他国家,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完善的货币制度,发行了铜钱,统一了货币,促进了经济交流和贸易发展。

三、社会制度在社会制度方面,隋唐时期也发生了许多变革,主要表现在人们的身份地位、家族制度和婚姻制度等方面。

隋朝明确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地位,将社会人群进行了划分,世族的特权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而唐朝则更加突出了士族的地位,建立了文武二进制的划分,使得士族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在家族制度方面,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个体所有,并取消了原本由家族共有的土地制度,增加了个体的土地财产。

至于婚姻制度,隋朝时期推行的娶妻免聘制,使得男女双方能够自由选择配偶,有一定的婚姻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分析,隋朝府兵 制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不再军民异籍。 隋朝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
变化:
西汉 察举制 德.才 中央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中央
门第观 念 地 方
秦朝: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一、三省六部制
6、特点: 1)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 牵制和监督;
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 为三,且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
思维拓展:
从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官制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宰相的权力因不断分散而削弱, 皇帝的权力不断加强。
一、三省六部制
7、作用:
(3)材料二反映府兵制有哪些特点?府兵制 的实施有何影响?
答:特点:军民合一、兵将分离。 利: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控制 的户口和税收。 弊:加重了府兵的负担;兵将不熟,影响军 队战斗力。
(4) 唐朝在制度上有哪些创新?
答:完善科举制,实行募兵制、租庸调 制、两税法等。
D、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5、评价: 2)消极作用:
A、科举制维护了封建统治,是造成中 国封建社会长于他国的因素之一;
B、它禁锢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 致力于四书五经,忽视了实用性的学问; C、最严重的是阻碍了知识分子放眼 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 因素;
汉、唐选官制度的比较: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2、科举制开创的原因:
①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中小地主和小 农经济实力壮大); ②阶级关系上: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落, 庶族地主发展,要求参与政权; ③政治上: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壮大, 不利于中央集权;同时,统治者需要新的 选官制度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均田制存在的关键: 国家掌握土地的数量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创立:西魏 特点:胡汉分治、兵农分离,军民异籍 2.沿袭与改革:隋文帝
①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 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②特点: 兵农合一,军民同籍,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③影响:
3.调整与健全:唐太宗
①增加军府数量,1/3驻守关中
一、三省六部制 ——中央官制
1、背景:
隋唐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分裂局面,实现了大一统。 2、目的: 为了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3、概况: 隋文帝实施,唐朝 完备,后世沿用。
一、三省六部制
4、内容: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
一、三省六部制
5、职权: “中书取旨,门下封
②“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出现“庸”,但是受年龄限 制
四、租庸调制
2.唐朝的租庸调制
①原则:轻徭薄赋
②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唐初经济衰败, 财政困难 ②内容: 租\庸\调 不受年龄限制
北周、隋唐的赋役制度
朝 租 代 北 粟五石 周 隋 粟三石 朝 调 绢1匹(4丈)、绵8两 或布1匹、麻10斤 绢1匹、绵3两或布一端 (一说6丈,一说1丈6 尺)、麻3斤 役 30天 庸
加强集权 军阀割据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积极: ①减轻了农民的的负担,有利于生 产的发展; ②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消极: 兵将之间有隶属关系,容易形成军 阀,是以后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
(4) 影响
四、租庸调制
1.北魏:租调制 2.隋朝:沿用北魏租调制 ①租调数量减轻,农民服役时间短;
内 容
思考:汉代实行怎样的选官制度, 其后又是如何演变的?汉、唐选官制 度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1)汉代察举制(举孝廉)和皇帝征召制度;
2)最初重德才,到东汉中后期重视门第郡望, 其后逐步发展为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注 重门第声望);
3)唐代实行科举制;
思维拓展:隋朝府兵制和西魏 府兵制有什么区别?从上层建筑
思考:结合P70 小字内容,谈谈两 税法有何局限性?
隋唐是我 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
中央官制:
选官制度: 赋役制度: 兵役制度:
三公九卿制 乡举里选制 人丁为主 普遍兵役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田亩、资产为主 自由兵役制
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府兵制 前期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科举制 后期 加强皇权 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繁荣
自西汉到隋唐时期,中央实行的选官制 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唐选官制度有 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两者不同: ①途径不同,前者为自下而上的推荐,后 者为中央政府分科考试; ②标准不同,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 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 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归中央,加 强中央集权。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加强。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特点: 1)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士族 地主手中收归中央;(自上而下, 加强皇权)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5、评价: 1)积极作用:
A、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 力收归中央,顺应了历史趋势,适应了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官吏 来源。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1)材料一中反映中书省、门下省的职能分别 是什么? 答: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批国家的重要政令,对不可 行的政令应驳回。 (2)比较唐朝三省与美国三权分立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 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集权。 不同点:唐朝的三省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政 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美 国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利的分散, 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 行。
30天 年满五十, 免役收庸
20天
唐 粟二石 绢2丈、绵3两或布2丈4 朝 尺、麻2斤
20天 可纳绢或 布代役 (无年龄 限制)
四、租庸调制 思考:隋唐新的赋役制度有何意义?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①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役 负担,垦田数量增加; ②增加了政府收入; ③巩固了府兵制。 国家富强
生产发展 生活安定
朋党之争
募兵制
均田制破坏
藩镇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 衰落
两税法
农民负担沉重
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耕于野, 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 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 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自《新唐书》
3、沿革: 1)隋代创立
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 选拔官员
隋炀帝——建立进士科(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增加人数,首创 2)唐代完善 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高官主考,提高 地位,后为定制
思考:隋唐的科举制与九品 中正制相比有何特点?
九品中正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一种选官制度,选官注重门第。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有何看法? (结合经济、政治角度分析)
思维拓展:依据上述分析,你对
①科举制的实行是封建经济发展和庶族 地主阶级地位上升的产物,适应了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进步; ②科举制实行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国家统一,扩大统治基础; ③科举制虽扩大了官吏的标准,但仍是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选官制度,根本上是 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
五、两税法
1.历史背景 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2、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时间和人物: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 炎的建议而实行。 3、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 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 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两税法的意义 ①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 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 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 放松; ③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 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④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 改革和进步。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1)背景 (府兵制的衰落) (2)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
(3)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 供给衣食,免征赋役。 思考:府兵制与募兵制有何不同?(特点)
府兵制和募兵制的比较 区别 府兵制 募兵制 士兵 兵农合一 职业士兵 性质 器粮 士兵自备 国家供给 来源 兵将 兵将分离 隶属关系 关系 影响 农民负担沉重 农民负担减轻
汉 选拔的方 法和途径 自下而上的 推荐 唐 科举
实质:把官员的选拔权收 西汉至东汉前期:才 才能(主要 是考试成绩) 标准 能和品德; 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反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加强。
东汉后期:门第族望
均田制
封建国家的重要的土地制度,北魏创立,沿 用到唐朝中叶,它是按人口分配的制度,但是分 配的是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不触动地主原 有的土地。
1)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 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 的统治力量; 2)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 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选官制度
1、含义: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 吏的一种制度; 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
驳,尚书奉而行之”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中拟”;
门下省是审议机构——“门审”;
尚书省为执行机构——“尚行”; 六部的职能见课本
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