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乡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言语发现感受乡愁。
3、体味乡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
重难点:1、通过言语发现感受乡愁。
2、体味乡愁是一种普遍的生命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1972年的一个深夜,诗人余光中听着那潇潇的冷雨,淅淅沥沥,愁绪万千,打在诗人的心头。
离开大陆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去,思乡之情喷薄而出,不能自已,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写下了这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今天,让我们走进余光中,走进这首诗,去感受他的乡愁二、朗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地朗读——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是听觉的诗,是音乐的诗,你们觉得语速应该?(缓慢,低沉)2.下面我们就来读第一节,注意慢一些,低沉一些屏幕显示第一节:师范读第一句,生再读第一节,指导:那”字开口小点好吗?3.配乐再读这首诗。
(音乐很舒缓)4.读到了什么情感呢?(浓浓的思念之情、无奈之情、悲伤的伤心的情感、忧愁孤独的感觉)5.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纠结寄托在什么上呢?(邮票坟墓海峡等)这些叫做意象,我们可以圈起来。
三、解读语言,理解情感1.余光中也说这首诗是浅易之作,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易,也不是容易,而是平易近人,贴近我们的内心,这也就是余光中的独特表达。
教师板书浅深入浅出易平易近人2.你们嗅一嗅,闻一闻每个句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独特之处?(配乐,听录音,思考: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重章叠句——用时间顺序,体现不同层次,格式上很特殊,每一节都很整齐叠音词——每一意象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小小,窄窄,浅浅”,屏幕上显示-四组叠音词,读。
你们知道这为什么要用叠音词吗?我们来比较感受一下吧屏幕显示四句,分别为“小邮票“窄船票”“矮坟墓”“浅海峡”男女声分别读这些需要比较的句子明确:师做动作叠字和第三声的动作:我们的音调就长了,你们我看的手势,一起读,这四组词。
拖长了就绵延了,拖长了乡愁。
再读一遍整首诗,请个别同学来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通过抄写诗作,感知诗行、诗节等作品外观特征;2.通过诵读诗作,体验这首诗回环往复的声韵特色;3.通过替换喻体,探究本诗运用的表达手法和效果。
【课前准备】复印余光中《乡愁》手迹及40岁左右青年照(本诗写于作者43岁时),制作PPT。
(手迹和照片见百花文艺出版社《余光中集》第一卷、第五卷书前照片页)印发本课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歌PPT投影余光中《乡愁》手稿,导入新课,简介余光中及其创作手稿。
让学生照着手稿把诗歌抄写在笔记本上。
抄好后,要求轻声读一读,用笔勾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
二、读诗之外观观察学生是“横抄”还是“竖抄”,借此点出现代诗歌“诗行”和“诗节”的概念,明确诗行和诗节是现代诗歌重要的表达手段。
明确:这首诗一共4小节,共16行。
外观布局排列整齐,一行行、一节节排列下来,给人爽朗之感。
三、读诗之声韵齐读诗歌,边读边感受,说说这首诗在声韵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般回答是押韵。
辨析何为押韵——韵母相同的字。
)明确:此诗并不押韵。
追问:此诗并不像常见诗歌那样采用押韵的方式,但为什么读起来会有如押韵一样的、和谐顺畅的声韵效果?(教师带领学生勾画诗歌每小节相同的句式以及重复的诗句,圈出表明时间的词: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明确:这首诗音律上的特点是回环往复。
正因如此,读起来有一种回环上升、层层推进、和谐悦耳、一唱三叹的音韵美感。
学生再读。
(教师用领“读”的方式,加以辨析,由形到声,声入心通,带领学生不断深入作品。
)四、读诗之手法(一)请学生分享初读时勾画出的打动自己的诗句。
学生勾画圈点集中在每一节第二句,还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诗歌深情地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3、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
共分为四个步骤:1、深情地朗读;2、细腻地品读;3、优美地解读;4、丰富地联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罗大佑谱曲并演唱。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你把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声念出来。
(请生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看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多媒体显示:走近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到了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因此,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被称为“乡愁诗人”。
二、深情地朗读:1、播放《乡愁》的配乐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自学。
请选择你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诗歌的情感:(1)、读——反复朗读,体会情感,读出“乡愁”(2)、讲——谈谈内涵,讲出“乡愁”(3)、写——写写思想,写出“乡愁”(4)、唱——找出同样情感的歌曲,唱出“乡愁”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五、细腻品读,读出诗意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夫妻母子家国六、优美解读,读出诗境1、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在作者眼里乡愁都是什么?2、诗人借助的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3、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
你觉得如果改成“这边”、“那边”、“外边”、“里边”怎么样?4、资料链接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
余光中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七、寻美之旅,竞聘"审美家"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示例: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
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美在韵律。
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
★美在对称。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对应了四幅画面:母子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
★美在俭约、凝炼。
作者精心选择了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八、寻美之旅,竞聘"摄影家"诗可以读,可以唱,可以画,还可以演。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练习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现代诗歌中乡愁的主题、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日常生活,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以“乡愁”为主题的短诗。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乡愁》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现代诗。现代诗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5篇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知识储备点: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探究法.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诗人、散文家、学者。
三、研习新课:(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四)课堂互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一单元3《乡愁》教案
《乡愁》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蓝图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2、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3)诗歌欣赏;(4)自主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乡愁》,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欣赏诗中递进组合的四个意象,理解诗意由乡愁到家国之思的升华。
与席慕容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
一、导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代诗我们已不再陌生,也认识了不少现代诗人,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二、认识余光中: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于光中的初步认识。
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
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欣赏。
(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2、提问: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3、分四组朗诵。
注意模仿节奏、重音、诗歌感情。
边读边思考:读完整首诗,你的头脑里剩下几个什么词语?四、意象、感情的理解: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公开课教案
《乡愁》公开课教案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评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听说读品写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史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具体操作上要努力搭建好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创造一种宽松、祥和、愉快的对话氛围,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共同探疑、解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个性。
《乡愁》一诗的内容不算太难懂,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借助多媒体增强可感性,感悟乡愁。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乡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整个单元都是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无不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
本诗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
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速、语气和节奏,在诵读中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拟从诗歌结构美、音韵美几个角度逐层深入赏析。
在精彩赏析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陶冶性情。
(二)学情我授课的学生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学生之前对现代诗歌有一定接触,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及应用能力处在初级水平。
所以,在备课时,我将重难点放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放在朗读上,第二是放在诗歌的结构和音律等赏析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理解诗歌四个意象的情感内涵;领会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情感;通过讨论交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通过仿写诗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优秀教案(附板书设计)
乡愁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次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想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
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久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
1.熟读背诵这首诗,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意象,感受涌动的激情。
3.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课时一、新课导入故土故园频入梦,思乡思亲梦无痕。
故土,故园,人之所恋,恒久也。
让我们随着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道吟唱对祖国、对家乡深情柔美的恋歌。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邮票(yóu)窄窄(zhǎi)海峡(xiá)一枚(méi)坟墓(fén mù)2词语解释乡愁:思念故乡而产生的离愁别绪。
邮票:邮局发售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3作者名片余光中(1928—),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生于南京,现居台湾。
因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
本诗选自《白玉·苦瓜》。
4朗读训练(1)初读,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朗读。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乡愁》教案一、教材分析《乡愁》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三课,是一篇记叙文,作者为余光中。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外地工作时对家乡的思念与回忆,展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与向往。
本文话题广泛,情感真挚,文笔流畅,是一篇值得阅读的经典散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乡愁》的作者、内容及文学风格;2.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式、特点和常用语言技巧;3.学习如何运用描述、对比等写作手法描绘物象,唤起读者感情共鸣;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教学过程a. 导入导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预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1.由学生自己提出“乡愁”的含义,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家乡的神往和思念。
2.让学生阅读文章的标题和开头,引导学生猜测全文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b. 阅读理解重点教授记叙文的写作方式、特点和常用语言技巧。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如下:1.让学生细读文章,尽可能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2.教师进行文字分析,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以及主题句、段落大意。
3.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列举几个供参考:–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精读和泛读,再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对文章中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小组或个人阅读报告,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个人风格;–让学生分别朗读重点段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 课文扩展1.让学生写一篇以“我的乡愁”为题的自由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2.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让学生体验乡村风光和文化氛围。
3.教师带领学生制作乡村手工艺品,让学生了解、感受乡村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技能。
d. 课后作业1.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本文的感受和看法;2.将课文整理成阅读笔记,包括自己的思考和问题;3.阅读其他记叙文,分析其写作特点和技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教案+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乡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乡愁》的阅读与赏析,理解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学习乡愁的内涵,探讨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对比分析不同作家对乡愁的描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本节课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乡愁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乡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乡愁在现代社会的表现”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创作一首表达乡愁的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2.思维品质:在对课文及对比分析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4.交际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个人见解,实现有效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乡愁》这首诗的基本概念。乡愁是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它是人们在异乡漂泊时,对故土、亲情的回忆和渴望。
《乡愁》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详细描述: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以及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总结词:创作练习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乡愁体 验,探讨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尝试写一首表达自 己乡愁情感的诗歌或文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 的深度是否合适 ,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某些内容 。
课堂氛围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否有 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需要调 整教学方式来改善课堂氛围。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 达的乡愁情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主题探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乡愁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家 乡、亲人和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乡愁的文化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写作技巧
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评 估学生对《乡愁》这首诗的理
解和记忆程度。
思维能力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过程,判断其逻辑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等是否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 是否能够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
感。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 是否达成,哪些地方做得好,
下节课预告
下一节课将学习《沁园春·雪》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 一,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
第3课《乡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以下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教学重点
1.词语理解与运用: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如“炊烟”、“维系”、“迁徙”等,并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理解“邮票”一词在句中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比喻手法表达情感。
难点解析:结合具体句子,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分析比喻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3.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学生可能难以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思想,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作者的意图。
难点解析: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阶段的乡愁表现中,提炼出作者对家乡、祖国深厚情感的主题思想。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4.文章结构分析:探讨课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乡愁的变迁。
5.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乡愁的意义,讨论作者如何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的热爱。
2.句子分析与欣赏:学习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表达乡愁的情感。
举例:分析“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刻刀,在母亲的额头刻下一道道皱纹”中的比喻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修辞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3.文章结构与主题思想:探讨课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乡愁的变迁,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词句和分享作者的创作背景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愁》这首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乡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表达自己的乡愁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比较不同时期的乡愁诗歌,探讨其文化背景和内涵差异。
2.教学难点
(1)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抽象性理解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引导来突破。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意象,降低理解难度。
(2)情感表引导和情境创设。
-举例解释如“邮票”“船票”“坟墓”等意象所蕴含的意义,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意象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强调情感的理解与共鸣。
(3)诗歌创作背景与文化理解:了解作者余光中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文化内涵的认识。
-讲解余光中生平及其创作特点,联系时代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与欣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乡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朗读,分析各自对诗歌情感把握的优缺点,强调朗读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押韵、节奏等韵律特点,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意象分析与情感理解: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深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传达乡愁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强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强文化自信;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通过感悟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乡愁》,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乡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有一定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但也有一小部分比较懒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对作业也是敷衍的态度,基础较差。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
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感知诗歌内涵,体会诗中意象的作用。
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难点: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诗意地仿写五、教学准备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中小组合作任务单2.自制课件,教案六、设计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能力和审美情趣,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对祖国统一的美好祝愿。
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认真反思,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透彻,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对个别同学关注度不高,学生分组讨论不深刻,学生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赏析教学不细,不深,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练习题设计有些单一。
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课后小知识--------------------------------------------------------------------------------------------------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1、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3课《乡愁》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乡愁》是现代诗⼈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时候” “长⼤后” “后来啊” “⽽现在”这⼏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漫长的⽣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深沉的历史感。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时候 乡愁是⼀枚⼩⼩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后 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头 ⽽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陆在那头 ⼀九七⼆年⼀⽉⼆⼗⼀⽇教案 教学⽬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学习诗歌借助具体意象表现抽象感情的⽅法。
2、发挥想像和联想,体会诗⼈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3、激发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诗歌,体会诗⼈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联想想像,进⼊诗歌意境。
⼀、渲染⽓氛 欣赏歌曲腾格尔的《乡愁》谁来说说听了这⾸歌的感受?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挥不⾛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的⼼!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民与⼤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拟的深刻理解,其乡愁诗也异彩纷呈。
今天,让我们共同⾛进台湾诗⼈余光中的《乡愁》。
⼆、明确学习⽬标 三、预习展⽰ 1、我会读 ⽣朗读《乡愁》(⽣正⾳评价朗读优缺点) 2、思考: 这⾸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余光中说:“⼀⾸诗要读出来,⽣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样,把诗歌潜在的⽣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
”)想想应⽤怎样的语速、语调来读? (思乡之情)树⾼千尺也忘不了根,故国暂不能还,作者便滋⽣了宝马⾹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3、请⼤家带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再读读这⾸诗歌。
4、想进步的更快吗?⽼师给⼤家找⼀个PK的对象(放录⾳)。
5、⽣挑战读。
四、合作探究 1、古⼈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精品教案.docx
3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木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彖,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深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音乐《乡愁四韵»)1971年,台湾的一个深夜。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穿过窗根,洒进房间。
诗人余光中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
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
酒入愁肠,双眼矇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來。
一、 助学资讯作者简介:余光中(1929-2017),台湾诗人、散文家。
1946年考入厦门大 学外文系。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
1953年10 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代表作品有《乡愁》 《白玉苦瓜》《听听那冷雨》等,还有诗集《灵河》《石室Z 死》等, 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 整体感知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环节二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主乡 愁 学余光中 习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 • • •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环节二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自后来啊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 • • •我/在外头• •学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 • •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一、 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5篇《乡愁》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3《乡愁》教学设计
3《乡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4.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5.学习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知诗歌内涵,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
2.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2.学习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跟我走进1972年,那是一个略带秋寒的深夜,夜凉如水。
有位中年人毫无睡意,他独坐在房间的一角,任窗外清凉的月光照着他早已被秋霜染白的双鬓。
他拿出酒,斟满酒杯。
很快,酒入愁肠,引起他满腹的忧伤。
他想起自己远在大陆,千里之外的母亲那一座孤坟,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独自在外飘零的孤单。
看看眼前像框中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的面庞,他们在海峡的那头是否平安依旧。
听听窗外,秋风吹过落叶,遍地的沙沙之声,那可是海峡对岸吹来的秋风。
他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摊开稿纸,写了他一生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
而他就是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这首作品就是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乡愁》。
同学们,想读读吗?(教师配乐讲述)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文化身份:台湾当代著名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
生平要事: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乡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地图像什么?(鸡)那么宝岛台湾又像什么?(鸡蛋)没错,鸡蛋是鸡的孩子,而宝岛台湾就是我们祖国的孩子,但是,它曾经离开我们太久太久。
这让无数的赤子牵挂心头,无法释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让我们从这位台湾游子的心里感受那一份令人牵挂的浓浓的乡愁……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提示及要求:
1.范读欣赏。
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注意朗读重音、诗人的感情。
(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学生明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读完整首诗,你的脑海里留下几个什么词语?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明确:
四个: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表达了诗人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小结:
二、深入探究——把握意象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却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四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明确:诗中四个意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能不能去掉?
明确:这一节画龙点睛,使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突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能去掉。
三、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1.愁是凝重的,诗中为何却说成是“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明确:作者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上,反衬出乡愁的浓烈。
托物寄情,表达绵绵不尽的乡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2.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
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
前三节犹如汹涌的波涛,最后一节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四、拓展延伸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
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吗?(适当穿插评价、表扬) 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乡愁是一根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乡愁是一碗老醋,每尝一口,都让人心酸。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理也理不清。
乡愁是一湾湛蓝的海洋,望不着边际,看不到底。
乡愁是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涩涩的。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不同的事物赋予思乡之情有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这就是故乡情结,是中国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故乡情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文化之根,愿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中,都有一棵永不老去、没有年轮的树!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