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导学案(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复习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复习知识点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2、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3、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5、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分为:(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6、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7、“风云四号”气象卫生成功发射。

有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8、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了很多防洪堤坝。

9、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

10、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生分手段.为了防治洪水,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1997 年8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白1998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修订。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作业设计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作业设计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5. 应对自然灾害一、知识点1. 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3. 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4. 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5. 人类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6.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7.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8.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9.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危害_程度、__紧急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四级__。

10.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泥石流)和(病虫害)。

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分布广)。

11.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12.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13.2007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做了规定,共分为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14.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15.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可多选)1. 地震发生后的最佳逃离时间和救援的黄金时间分别为(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同步课后练习题 (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同步课后练习题 (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后练习题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一、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

2.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和、和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和病虫害等。

4.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的方式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5. 的意识、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6.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7.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是约束人们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8.人类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形成了、的抗灾精神,共同预防、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

二、判断题。

1.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只能逆来顺受,毫无办法。

()2.伴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的灾害预警越来越准确。

()3.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无法避免和预防的。

()4.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5.自然灾害没有规律性,避险意识再强也无济于事。

()6.很多自然灾害其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类的错误行为造成的。

()7.寒潮和冰雪灾害容易造成农作物的冻伤冻死。

()三、选择题。

1.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将有助于提升国家对于( )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A.地震B.灾害天气C.台风A.大桥B.水渠C.防洪堤坝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海啸人B.寒潮、洪涝C.泥石流、滑坡4.北方地区经常发生沙尘天气,造成这种天气的主要成因是( )。

A.降雨太少B.植被被破坏C.季节原因5.中国的祖先倡导( )的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给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A.勤劳节俭B.与人为善C.天人合一6.下列行为不利于预防自然灾害的是( )。

A.学习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B.预防自然灾害是国家的事,个人可以不闻不问C.积极参加宣传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活动7.关于自然灾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些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有关B.自然灾害会造成资源破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C.自然灾害不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四、简答题。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特点。

(重点)2.通过实验,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上网搜集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资料包。

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灾害知多少1.认识自然灾害一龙卷风引出“黑名单”(1)激趣引导。

(播放视频并配解说)龙卷风是一种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

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000 米左右。

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

龙卷凤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小时。

但它却是一类不可小看的气象灾害,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的庄稼、成万株的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2)过渡: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总是人类温暖、安全的摇篮,当大自然发怒"或者“生病”时,就会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3)给灾害排排座。

①导入:龙卷风只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世界上的自然灾害真不少!这是一份自然灾害的“黑名单”,请同学们给它们“排座位”,分分类。

(出示课件:主要自然灾害名单)(学生分类识别)②查验:对对答案吧,看看自己排得对不对,对哪些灾害还不熟悉。

(出示课件:自然灾害种类表)自然灾害种类表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台风、沙尘暴、暴雨、暴风、寒潮、冰雹、冻雨、雷电、霾、浓雾、龙卷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地等生物灾害虫害、鼠害、草害、病毒传染病、细菌传染病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天文灾害太阳风、大耀斑、磁暴、陨石等2.标位置找特点——分布图上有秘密(1)引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吧,(板贴:中国地图)课前老师请大家走访了自己的家人,在阅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这种灾害分布的主要区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本单元以爱护地球,共同责任为主题,主要从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和资源出发到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担负起爱护地球的责任。

本课先从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然后聚焦的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

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学情分析在我国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新闻中也经常会报道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感受还是不深的。

首先体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灾难在某个区域,我们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没有经历过。

其次,有的自然灾害对学生的生活影响不大,学生感受不到。

因此.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比较淡薄,防灾避险的能力比较弱。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灾害来临时保护措施。

2、具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灾害面前,要有镇定自若的态度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3、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加强防灾避险的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教学内容“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课时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3、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树立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主动防灾。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难点: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不屈的精神》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不屈的精神》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三课时《不屈的精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应对。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灾知识,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能会因为恐惧、慌乱而无法正确应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危害,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坚韧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危害;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灾害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及危害。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案例,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实践演练: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自然灾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提高应对能力。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说课稿(共6课时)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说课稿(共6课时)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说课稿(共6课时)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七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本单元主要从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珍惜地球资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本课主要讲地球提供人类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唯一性,懂得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树立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

二、学情分析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

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

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成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核以生存的家园。

但是对于地球的唯一性认识还不足,对于保护地球的资源意义重大还不能有更淸晰的认识。

所以需要借助更加直观、其体的方式加深他们对地球对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2.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感知地球是目前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以及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还包括一些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和案例感兴趣,希望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灾害的威胁,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掌握应对方法。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应对方法。

2.教学案例:收集一些具体的自然灾害实例和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模拟道具:准备一些模拟自然灾害的道具,如地震时的震动桌、火灾时的烟雾发生器等,用于实践教学。

4.安全器材:准备一些安全器材,如安全帽、防毒面具等,用于演示和练习。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面试试讲稿+答辩题(二)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面试试讲稿+答辩题(二)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面试试讲稿+答辩题(二)一、面试试讲要求。

题目:防御自然灾害内容:防灾避灾意识与自我自护能力、灾害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工程、利用科学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利用法律约束作用防灾减灾基本要求:(1)要联系学生的实际;(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

二、试讲稿设计。

《防御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了解防御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懂得科学防灾的意义。

2.提高个人防灾避险意识、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3.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条款,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科学防灾的相关内容、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难点:提高个人防灾避险意识、掌握正确自护自救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完成《调查报告》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后调查家乡不同季节的自然灾害的情况,完成调查报告后拍成照片发到我的QQ邮箱。

这几天,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同学发来的邮件,其中一封邮件引起了我的关注。

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一封孩子的邮件,播放学生录音,生听录音)师:感谢环环对我的认可与信任,同时,她这种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值得大家学习。

的确,我们要了解自然灾害,但更要懂得如何防御自然灾害。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防御自然灾害”开展学习。

课前环环和几位同学自发地组建了一支调查小分队,今天他们将会和屏幕前的你一起学习。

大家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了。

二、观察图例,深入探究1.科学防灾减灾法律保驾护航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天气预报,可你们看过气象预报图吗?老师这里就有一张,一起看看吧?(师出示图、生看图)师:这里面可有大学问哟。

请你仔细观察气象预报图,看看这张气象预报图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生:气象预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同学们,图例中的四种颜色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气象预警信号)环环:没想到这小小的预警信号背后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师:是的。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重点预防、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难点预防、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震应急避险科普问题:你还知道哪些自救知识吗?和小组一起交流吧。

小小擂台赛通过刚才的交流,现在以小组为单位,举手抢答你所知道的防灾避险小知识,看看哪一组成为今天最终的擂主吧!引入课题——《应对自然灾害》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分组竞赛初步了解自救知识通过知识竞赛,进一步普及防灾避险知识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防御自然灾害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调查提问:你有避险意识吗?仔细阅读第39页的内容,在和同桌一起交流感受:你认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PPT图片情境呈现。

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同桌交流思考回答PPT图片材料阅读了解明白具备防灾避险意识的重要性。

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情境分析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容易遭到雷击,因此我们不能在大树下避雨。

当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也不能选择在山谷扎营,在山谷扎营可能会被山洪、泥石流冲走或被石头等砸伤。

活动园:自主阅读第40页的内容请同学们和小组一起画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逃生图吧。

(结合调查结果设计图例,并将合理的逃生路线标注在图上。

)指导学生查看阅读校园逃生图。

(PPT展示)小结:1.怎样应对自然灾害(1)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不屈的抗灾精神》第1课时 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不屈的抗灾精神》第1课时 教案

第5课《防御自然灾害》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爱护地球共同责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我们的国家”里的第5条,了解我国曾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互护与互助。

“我们共同的世界”中的第6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等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抗灾精神,教学落脚点在尊重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同时帮助孩子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教学目标
1.体会到不屈不挠,团结互助是中国人民的抗灾精神
评价任务
1.能够和小伙伴分享自己所了解到的抗灾故事(完成目标一)
2.说一说自己对抗灾精神的理解(完成目标一)。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1课时《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红色,表示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A一般B、较重C、严重D、特别严重2.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地球的是()A、垃圾分类B、使用一次性筷子C、乘坐公交车上下班3.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风C、煤炭4.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Λ,春夏季节我国江淮地区常见洪涝灾害。

B.一个地方发生早灾后,不会再发生其他自然灾害。

C.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

D.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会连续发生。

5.有关我国早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Λ.旱突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有关。

B.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旱灾。

C.早涝灾害只发生在夏秋季节。

D.台凤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二.填空题1、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等。

2、循环经济包括产品的清洁生产、()和()。

3、()是''世界地球日”。

4、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2016年4月22日。

175个国家签署了5、人与自然是生命()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次是:蓝色、黄色、红色、橙色。

()2、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广。

()3、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4、破坏森林,使森林无法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造成洪涝灾害和山体滑坡。

()5、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

四.问答题1.自然灾害的危害是什么?一、选择题1. D2. B3. B4. B5. A二、填空题1、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2、资源的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3、4月22日4、巴黎协定5、共同体、人类、保护环境三、判断题1.X2.X3.√4.√5.√四、问答题1.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自然灾害面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互帮互助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应对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和关注。

2.学习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3.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4.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种类:地震、洪水、台风等•特点: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应对方法:1.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区域2.采取合适的避难措施,如躲到桌子下、抓住固定物等3.互帮互助,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导学案
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自救自护。

2、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学习重点:
了解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学习难点:
1、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
2、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4分)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3、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除了______的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______自然灾害。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_____程度、______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______。

6、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7、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8、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30分)
1、台风多发于夏秋之间。

()
2、滑坡、泥石流多发于西南地区。

()
3、2008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
4、破坏森林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搭乘电梯离开。

()
6、黄色预警信号表示特别严重。

()
7、蓝色预警信号表示一般。

()
8、弹簧减震器可以用来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
9、在灾难面前我们要不屈不挠、坚强面对。

()
10、救灾是官兵们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

()
11、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
12、除了自然的原因外,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自然灾害。

()
13、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
1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
15、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
1、为了减灾,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即及生物等灾害的()系统。

A、监测、预警
B、防灾 C 、法律约束D、领导问责
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红色,表示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A、一般
B、较重 C 、严重D、特别严重
3、当泥石流发生时,向()的山坡上跑。

A、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
B、平行于泥石流流动方向
C 、泥石流流动的反方向D、泥石流流动的下游
4、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
B.洪涝
C.旱涝
5、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废水污染了农田
B.冰雹砸坏了地里的西瓜
C.泥石流造成了道路的损坏
6、以下哪种避险方法是正确的()
A.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B.面对泥石流要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跑
C.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四、简答题。

(共24分)
1、自然灾害会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2、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减轻自然灾害代给我们的伤害?(3分)
3、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做了哪些举措?(12分)
4、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精神?(5分)
【答案】
一、填空题。

1、最严重之一
2、旱灾地震泥石流
3、种类多分布广
4、自然生产生活加重
5、危害紧急四级
6、始终一直斗争
7、不屈不挠团结互助
8、八方支援
9、尽最大减灾共同体预防减少
二、判断题。

√√×√××√√√××√×√√
三、选择题。

ADA CAB
四、简答题。

1、(1)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3、(1)建立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2)建设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3)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

4、(1)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强面对灾难不被打倒。

(2)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团结互助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应对灾难。

(3)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有尊重生命、永不放弃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