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实验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物的行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动物个体适应环境的深入探讨,也是理解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基础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详细阐述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和区别,最后探讨了动物行为的意义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材内容编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但往往是感性的、表面的,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深入的思考。

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复杂问题的解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动物的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2)关注动物行为的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和区别。

(2)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意义。

学案12 动物的绕道行为

学案12 动物的绕道行为

课题: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行为中的尝试与错误,在动物学习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学习中的热情
3.分析探究动物的绕道行为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分析探究动物的绕道行为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认识学习行为中的尝试与错误,在动物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并会抓握物体。

属于___________行为
2、蜘蛛从一出生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此行为是________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_______,越容易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
4、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的作
用,由__________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狼孩并不是狼,他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是由于_______________改变,他没有像其他孩
子那样适时接受人的生活经验,因此没能获得人的许多重要的__________行为。

同时说明人的大脑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_________-时期的,错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补偿,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语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

教与学的反思:(写出你本节课的收获)。

《探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和八年级上册《第16章动物行为》的内容独自开发的。

本节《探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一课可安排在八年级上册《第16章动物行为》的章末进行授课,需1课时完成。

二、实验器材饥饿12小时小白鼠10只小水槽10个玻璃板10个大水槽5个整理箱5个煮熟花生米若干独木桥5个研钵5个解剖针5个镊子10把实验报告单10张 PVR挡板若干橡胶手套20双笔10只手表10个 PPT演示文稿小白鼠和独木桥PVR 挡板做的迷宫水槽整理箱玻璃挡板PVR挡板实验报告单三、实验创新要点1.新选题新颖,设计巧妙。

《探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这一选题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其他书籍,目前没有相关实验,没有任何参考,是完全自创的探究实验。

2.短整个实验用时较短,这一点就填补了利用一节课完成探究动物学习行为的实验空白。

“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版本教材选材不同,北师大版选涡虫为例;苏教版以蚯蚓走迷宫、鸡绕道取食为例等,这些实验也仅仅是文字的描述,由于它们耗时较长,不宜让学生在一节课上亲眼或是亲手验证。

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一般十至二十分钟内就可完成,既不占用本节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又满足了学生亲眼或是亲手验证的需求。

这也是本实验最大的亮点之一。

3.实实验器材的选择、配制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小白鼠、独木桥、挡板、熟花生米的选择和用量等。

教参上的科学家R.Tryon选择大白鼠走迷宫,而不是小白鼠,是因为大白鼠聪明,因此,大白鼠是我最初的选择。

但是大白鼠行动敏捷,不好控制,又弹跳力好,极易从整理箱中跳出。

所以,为了安全,我弃大选小。

独木桥的粗细和高度也是为小白鼠量身定制的。

选用熟花生米而不是生花生米或是其他食物,是因为熟花生米更香、更有诱惑力,小白鼠更喜欢吃,也是由人及鼠而慢慢想到做到的。

而每次给的具体用量是根据小白鼠的食量计算得出的。

动物的绕道取食

动物的绕道取食

精品资源探究2动物的绕道取食1.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不一样的。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甚至不用经过“尝试与错误”。

因此探究活动选取的实验动物最好是低龄小动物,如小鸡、小鸭等。

它们的生活经验少,容易表现出学习的过程。

过于低等的动物学习次数太多,不易在课堂实现;太高等的动物也不好,像猫和狗等容易出现直接取食的现象。

2.例1:对家养小动物进行学习行为的训练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有一些鹦鹉会“说话”;有的猫、狗会在固定地方饮水、吃东西、大小便等。

这都是人类对它们进行训练的结果,也是出于人类的某种需要。

例2:小猫刚刚出生的时候还没有睁开眼睛,粉红色的身体上绒毛又短又稀。

可这时候它就会吃奶,还会用爪子抓住猫妈妈的身体。

猫妈妈会在幼猫很小的时候教给它们什么东西能吃、什么地方能睡,怎样爬树,又怎样从树上下来。

吃奶的小猫会一天天长大,一个多月后的小猫喜欢玩线团、纸球,更喜欢玩蜻蜓、小壁虎之类的小动物。

它是在练习捕食的技巧。

长大之后,猫不仅会捕鼠、逮鸟,还会去鱼缸里捞鱼。

小猫跟猫妈妈学会的本领──捕食和逃避敌害,对小猫的生存都是有意义的。

3.提示并思考:人类是动物界进化等级最高的类群,人类的学习行为也是动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

同时,从某种意义说,人类的生存质量也更多地依赖学习行为。

人类有复杂的语言文字,有着其他任何动物都没有的、依靠第二信号系统的学习行为。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注意: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谈亲身的感受,不要过多的限制学生。

)练习1.婴儿出生就会吃奶、抓握物体,这些都属于先天性行为。

摄食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婴儿刚出生时表现出的抓握能力(或者说是攀附母亲的能力)和吃奶的能力,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

2.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

3.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

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也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

(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堂上交流。

人教生物初二动物能绕道取食么实验报告

人教生物初二动物能绕道取食么实验报告

实验预期结果:狗可以 绕过障碍得到食物 实验结论:动物能绕道取源自食下面请看 一段实验 视频
视 频 一 段
谢 谢
生物 实验报 告
塔琳卓娜 丁静怡 胡晓铮 廖智馨
动物能绕道取是咩?
提出问题:动物能绕道取食 咩? 作出假设:动物能绕道取食
实验材料:狗一条、狗绳一 条、椅子一把、狗食物适量、 障碍物一个、狗碗一个
实验步骤:1、用狗绳将一条鲜活的 狗绑上,另一头绑在椅子腿上
2、在狗前面设立一个障碍物
3、在障碍物前放上狗碗,里有新鲜的 食物,不给够任何提示,看他能否绕过 障碍取得食物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同步实验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实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同步实验课】2023-2024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实

实验探究02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提出问题】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吗?【作出假设】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制定和实施计划】实验步骤 ① 学生几人一组,在课前用木板制作迷宫,迷宫的隔板高度应避免小鼠从上方越过。

②各小组发一只年龄、大小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且经过饥饿处理的小鼠,操作如下:A .从迷宫的人口放入小鼠,同时马上记时,并在出口处等待。

记录小鼠从人口到出口所需时间。

B .如果在2分钟内小鼠还不能到达出口,学生要适当引导,使小鼠到达出口处获得食物。

C .重复上述实验5-7次,根据小鼠实际情况耐心训练,并把相应的时间填写到下表中小鼠走出迷宫获得食物的时间记录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时间 10分 9分 8分 6分 4分 3分 3分【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A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详解】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 错误;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小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不能说明小鼠有较强的记忆力,B 错误;在A 、B 、C 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 正确;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依靠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建立也会消失,D 错误。

【典例02】某生物小组通过“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其实验结果如下表:1. 实验用鼠应处于饥饿..状态,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用隔板应较高..,以避免小鼠从隔板上越过。

3. 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的折返。

4. 用多只小鼠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的原因: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 不同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原因是:同种动物、不同个体,学习..能力不一样。

对《动物的绕道取食》教学过程的探究

对《动物的绕道取食》教学过程的探究

对《动物的绕道取食》教学过程的探究对《动物的绕道取食》教学过程的探究新课程改革,不仅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而且把探究式学习放在突出地位,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执行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讲授生物科学知识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于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

首先,我把学生分成A、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场所,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计划。

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探究,做好观察记录及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失败的原因,谈成功的体会。

下面是我对这节探究活动的尝试:导入: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如果在动物和食物之间有某种障碍,使动物不能径直走到食物所在之处,动物会不会先向远离食物的方向走,然后绕到食物跟前呢?出示图片,学生会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师:大家都在积极动脑,这很棒!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工作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了解一下他们是怎样开展科研工作的。

(出示PPT:探究实验动物的绕道取食) 师:同学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包括哪些?生思考并积极回答(出示PPT: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一) 提出问题师:就“动物的绕道取食”,你们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各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A组:当动物遇到障碍时,会学会绕道取食吗?B、C两组的问题基本上与A组相符。

D组:不同动物学会绕道取食的快慢有差别吗?(二) 作出假设各组作出的假设:A、B、C组:当动物遇到障碍时,会学会绕道取食。

D组:不同动物学会绕道取食的快慢有差别。

师: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它不是唯心的空头说教,在未找到确凿证据之前,我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只能是种种猜测或假设,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说课稿

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现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校硕士、博士学位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愿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并按本细则规定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且达到硕士、博士相应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

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四条学位申请人属下述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位。

一、反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者;二、道德败坏,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三、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影响恶劣者;四、学习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或受“警告”处分仍无明显悔改表现者;第二章硕士学位第五条课程与要求学位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外国语:要求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应用能力。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

硕士生的学位课程考试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人培养计划进行,硕士生须修满30学分课程,必修环节3学分,共33学分,且成绩合格。

凡是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生须按要求补学本专业的本科课程3—5门,且成绩合格。

第六条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论文的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新意,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论文应体现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并较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在本学科研究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前沿。

三、应能熟练地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论文工作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五、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明确后,用于论文的时间应不少于两个学期的工作量。

学位论文要语言简练,图表清晰,字迹工整,硕士论文一般在3万字左右。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

1 教材分析“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在前面介绍的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200次尝试,遭受许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当然,也不排除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的可能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非常完整。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①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②用实例说明动物具有学习行为。

③认同动物的学习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

2.2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③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鼓励学生珍惜学生时代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3 教学设计关于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

首先,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场所,制定具体可行的实验计划。

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探究,做好观察记录及探究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找失败的原因,谈成功的体会。

再以“你喜欢养小动物吗?”再提出新的问题。

4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导入:将一份食物放在动物面前,动物会直奔食物而去,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如果在动物和食物之间有某种障碍,使动物不能径直走到食物所在之处,动物会不会先向远离食物的方向走,然后绕到食物跟前呢?(出示PPT动画片)生:会。

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实验教案

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实验教案

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目的要求: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知道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

材料用具: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和食物
方法步骤
1、用细绳的一端拴一只饥饿的小动物的适当部位。

2、在教室外找一块空地,将两根木桩钉在地上,两木桩之间相距30--50厘米。

3、将细绳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在地面的适当位置放一些食物,将细绳绕过第二根木桩使动物不能直接取到食物。

4、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动物怎样解决问题及尝试的次数。

5、过一段时间再重复这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动物尝试的次数有无变化。

注意问题:
1、要离开适当的距离观察,不要惊吓动物。

2、要注意安全,防止被动物咬伤。

讨论:
1、实验动物是怎样取得食物的?(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绕开第二根木桩而取得食物)
2、重复试验中动物取得食物的尝试的次数有什么变化?(尝试的次数减少)
3、不同的动物学会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有越是高等的动物尝试的次数越少)。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实践生物教案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实践生物教案

《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实践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教学策略本节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替换或补充分析材料。

无论是本能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教师在处理有关教学内容时不应绝对化。

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使学生陷入对一些枝节问题的讨论中,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教师应注意把握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本能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等讨论题,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关于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

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组织好教学也很重要。

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两个探究活动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但探究活动一定要做。

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

教师还应组织好交流和讨论。

实验部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的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他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是“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本次的说课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的探究实验。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新课标中倡导本实验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基本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他们对探究充满热情,思维活跃,有别出心裁的想法。

但对于如何开展探究缺乏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次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原因;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学习行为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定并实施探究实验,锻炼实践能力及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动物学习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实验教学应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将探究小鱼绕道取食行为的实施过程及结论的得出作为本实验的重难点。

(五)本实验改进在重难点突破过程中改进及创新之处教材中原有实验是小组性的探究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困难:1.实验材料小鼠不易获得;2.实验过程受场所限制比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孩子们结合日常生活中饲养小鱼时定点投食现象的启发,我引导学生改小组性探究实验为课内外结合的单人小型探究实验,材料改用易找的小鱼,实验装置改为水槽,并增加了经过改制的矿泉水瓶作为障碍物,使实验成本、可操作性、实验对象的饲养与管理难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二、教学方法本实验运用引导探究法,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实验内容的直观性。

动物的行为一等奖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一等奖说课稿

动物的行为一等奖说课稿《动物的行为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动物的行为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二节内容。

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

对于人和动物体而言,许多行为的产生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运动系统来完成,所以本章节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动物的运动突出人体的支持和运动,因此,本节知识安排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之后,使学生先从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实例,再到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再呈现图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动物绕道取食和社会行为

动物绕道取食和社会行为
蜂房、蜜源和太阳三点定位
头朝上:蜜源在太阳方向
蜂巢
蜜源
头朝地:蜜源在背太阳方向
蜜源
蜂巢
第19页,本讲稿共21页
小结:
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 会 行 为
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群体中的信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息交流
第20页,本讲稿共21页
第21页,本讲稿共21页
动物绕道取食和社会 行为
第1页,本讲稿共21页
科学探究: 动物的绕道取食
提出问题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 习行为呢?
作出假设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学习行为。
第2页,本讲稿共21页
科学探究 动物的绕道取食

制定计划 选择研究对象、实验材料等
选材
设置场地与 障碍
备食
观察与
记录
第3页,本讲稿共21页
科学探究 动物的绕道取食
: 实施计划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第4页,本讲稿共21页
想一想?
第5页,本讲稿共21页
第6页,本讲稿共21页
认 识 白 蚁
工蚁
群 体
后蚁
雄蚁
工蚁
兵蚁
第7页,本讲稿共21页
雌蚁(后蚁):
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大的腹 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不能移动, 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
气味
第16页,本讲稿共21页
动物个体间的通讯
雌蛾
性外激素 特殊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雄蛾
人工合成性外激素
诱杀 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绕道取食的学习行为》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二、实验器材
长势相同的5根带叶枝条;5只移液管;5段长约10cm的胶皮管;大水槽一个;大注射器一个;防水胶带;凡士林;毛刷两个;改制铁架台2个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实验不足1:常规实验利用的装置是锥形瓶,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

改进1:利用1毫升的移液管自制蒸腾计代替锥形瓶,管内液面变化明显,放大观察效果,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不足2:常规实验只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仅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改进2: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多组对照实验,不仅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而且探究叶片面积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对蒸腾作用有完整的认识。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1.利用移液管代替锥形瓶,通过蒸腾计上移液管初始刻度和实验结束时刻度的差值表示蒸腾作用的强弱;
2.将叶片做不同的处理,形成对照,直观的展示出植物蒸腾作用与叶片面积的关系及气孔分布的特点。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且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探究叶的蒸腾现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合作意识,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实验是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自制蒸腾计进行探究,液面变化较明显,放大了观察效果,缩短了实验时间;同时将教材原有2组实验材料扩展到5组,达到一次实验多组结论的效果。

不仅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而且探究了叶片面积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同时对蒸腾作用也有完整的认识。

七、实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出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定期浇水,花盆里的水去哪了?”接着出示材料“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一生所需的水分约200千克,其中作为植物组成成分的水分为1.827千克,维持植株生理过程的水分为0.25千克,两者的水量加起来约为
2.077千克,仅占植物吸入体内水分总量的1%,那其余的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3.演示自制蒸腾计的使用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并实施计划;
5.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实验现象的提升:用自制蒸腾计代替锥形瓶,液面变化较明显,放大了观察效果,缩短了实验时间。

2.思维方式的提升:通过对教材原有实验材料的拓展,达到一次实验多组结论的效果。

不仅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而且探究了叶片面积与植物蒸腾作用的关系,同时对蒸腾作用也有完整的认识:把植物组织结构的特点和蒸腾作用的进行联系起来。

3.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常规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及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的改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也实现了课外实践与课内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