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4篇(含参考答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1一、右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2.二、在括号里画“√”。
1.小丽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哪幅图是小鸟看到的?在里画“√”。
哪幅图是大象看到的?在里画“○”。
三、想一想,填一填。
1.它们分别看到的是数字几?2.下面右边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上小朋友的名字。
四、谁说得对?对的画“√”。
五、下面四张照片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拍到的,根据照片,把他们的名字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第五单元测试卷1参考答案一、略二、1.()(√) 2.√○三、1.4 5 6 2.小红小军小明四、提示:蜗牛说得对。
五、提示:上面括号填小力,下面的填小玉,左面的填小红,右面的填小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2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一、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6分)1. 把小朋友看到的打上“√”。
(1)(2)2. 连一连。
(1)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2)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二、判断。
(对的画“√”,错的画“×”;每空3分,共24分)1.2.3.4.三、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5分,共15分)1. 下面右边的照片是()拍的。
2. 小光看到的是()。
3.看到的是()。
四、填空。
(15分)1. 右边的图各是从大正方体的哪个位置看到的?2. 右边的图分别是从茶叶盒的哪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 下面右边的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名字写在()里。
五、计算。
(6分)5×6=4×3=5+5=3×6+7=1×5=2×6=4×4=4×5-3=2×2=2+2=6×1=4×6+29=六、解决问题。
(24分)1. 乐乐、亮亮、丽丽每人搭了一个下面的组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个? (6分)2. 购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进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进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挑选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视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全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摸索、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方法二:18≈20 22×20=440方法三:22≈20 18×20=360(4)比较、评判。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2.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3.从侧面看,看到的是().A. B. C.4.通过下图能画出的图形是()。
A. B. C.5.下图中,看到的是()号。
A. B. C. D. 6.李霞给奶奶买的一个生日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A. B. C.7.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A. B. C.8.这个小朋友看到的图形是:( )A. B. C.9.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10.下面是小明站在车的不同方向拍照的汽车图片,请找出与图相对应的方位词。
(1)A.后面B.前面C.右侧面D.左侧面(2)A.后面B.前面C.右侧面D.左侧面(3)A.后面B.前面C.右侧面D.左侧面(4)A.后面B.前面C.右侧面D.左侧面(5)A.后面B.前面C.右侧面D.左侧面11.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A. B.12.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13.从左、右4幅图中找出与熊妈妈眼前看到的景象一致的图是()A. AB. BC. CD. D 14.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15.这幅图是谁看到的?()A. 小红B. 兰兰C. 淘气二、填空题16.如下图,是________看到的情景。
17.爸爸给淘气买了个新年礼物,外包装盒是个长方体,做得很漂亮,他想用手机拍张包装盒的照片发给笑笑,他拍照的时候发现一次最多只能拍到________个面。
18.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20.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________ 22.下面的图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用“右面”“正面”“左面”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1),从正面看是图(2),从左侧看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________块.24.看图回答(1)玲玲站在妈妈的________边.(2)请在所摄的像片下面分别写上摄像机的字母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6.观察下面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个是5的倍数?A. 9B. 11C. 15D. 172.34 - 18 = ?A. 12B. 16C. 20D. 243.取消分数 $ \frac{6}{8} $ 的约分结果是?A. $ \frac{3}{4} $B. $ \frac{3}{8} $C. $ \frac{1}{4} $D. $ \frac{2}{4} $4.13 + 21 = ?A. 32B. 34C. 36D. 385.把 74 分钟改成小时和分钟表示的样式是?A. 1小时14分钟B. 1小时4分钟C. 2小时14分钟D. 2小时4分钟6.用数字填空:200 ÷ 10 = ____7.下面哪个是偶数?A. 21B. 16C. 35D. 298.31 ÷ 7 = ?A. 3余4B. 4余3C. 4余5D. 5余49.填写下一个数字:2, 4, 6, 8, ____10.55 除以 5 的商是多少?A. 9B. 10C. 11D. 12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48 ÷ 8 = _____2. 6 × 7 = _____3.把 1小时35分钟改写为分钟表示的样式是 _____4.54 - 28 = _____5.339 ÷ 9 = _____6.23 × 2 = _____7.把 3600 秒改写为分钟表示的样式是 _____8.用大于或小于号填空:120 __ 1249.500 ÷ 20 = _____10.97 - 28 = 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甲同学学习了 5天,每天学习12分钟。
乙同学学习了 4天,每天学习15分钟。
他们学习的总时间是多少分钟?2.小华有一些乐高积木,小明有3个倍数的乐高积木,小华给了小明10个积木,小明现在有27个积木。
小华原本有多少个积木?3.小明和小红玩抢球游戏,小明抢了乙小明的球,小红抢了10个,小明还剩下13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课《认识线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直线、曲线等。
但是,对于线段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等,学生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知道线段的特征。
2.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的操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和特点,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用直尺准确地量出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线段的特点,引出线段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利用直观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绳子、彩纸、画笔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纸。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图片,如尺子、电线、道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线段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的过程,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能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所学几何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还可以帮助学学生直观理解数学;通过观察、形成表象,根据图形的性质得到描述性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辨认从侧面看到简单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情分析这些学生是偏僻的农村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水平都比较差。
大部分学生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的知识,在原有知识层级上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的认识比较模糊。
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不能很好的完成练习任务,自觉性比较差,所以尽量把握住学生的课堂时间,让他们尽量多掌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熊请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熊请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熊请客》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比较大小。
他们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能存在一些困惑,特别是在理解和应用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和实际例题的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和实践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通过实际例题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和动画,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讲述《小熊请客》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讲解与示范: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运算过程。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例题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总结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小游戏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课题《小熊请客》,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相关例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线段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会度量活动中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1、感受线段的“直”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线段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
线段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
直的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
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画线段,想想做做 3、4、5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
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5、4个点呢?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还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后记: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厘米和米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会度量活动中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 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4.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正面平视”观察得到的?( )A. B.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 7.下面的图片是从空中看到的颁奖仪式上的场景。
下面四幅照片,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A. B. C. D.8.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上面"观察得到的?()A. B.10.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11.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12.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13.下图小梅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
A. B. C.14.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A. B.15.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二、填空题16.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8.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19.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把名字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22.看图回答下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看图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苹果。
2.18÷3=6,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3.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写成除法算式是()。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除号后面的数叫(),所得的结果叫()。
5.有15个橘子,如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袋。
6.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和()。
7.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用的乘法口诀是()。
8.16个桃子,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分4个。
()2.在除法里,商一定比除数小。
()3.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4.30÷5=6读作30除5等于6。
()5.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不为0),商是1。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算式中商是4的是()。
A.12÷3B.16÷4C.20÷52.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A.8B.5C.23.18个△,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A.2B.3C.44.除法算式15÷3=5中,15是()。
A.除数B.被除数C.商5.根据“四六二十四”,不能写出的算式是()。
A.24÷4=6B.24÷6=4C.4+6=10四、计算题(共32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6分)(1)10÷2= (2)15÷3=(3)20÷4= (4)24÷6=(5)9÷3= (6)8÷2=(7)18÷6= (8)12÷4=(9)14÷2= (10)21÷3=(11)30÷5= (12)25÷5=(13)16÷4= (14)36÷6=(15)28÷4= (16)27÷3=2.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16分)(1)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多少?(2)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20里面有几个5?(4)12除以4等于多少?五、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18分)1.有20朵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朵花?2.妈妈买了16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3.学校有18个篮球,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篮球?答案一、填空题1.42.18,3,6;18,6,33.4,20÷5=44.被除数,除数,商5.36.15÷3=5,15÷5=37.6,四六二十四8.4,16÷4=4二、判断题1.×(没有强调平均分)2.×3.√4.×(读作30除以5等于6)5.√三、选择题1.B2.B3.B4.B5.C四、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5,5,5,4,3,4,3,3,7,7,6,5,4,6,7,92.列式计算(1)24÷6=4(2)18÷3=6(3)20÷5=4(4)12÷4=3五、解决问题1.20÷5=4(朵)答:每个小朋友得到4朵花。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8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测试卷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知识技能(76分)一、我会填。
(共33分)1.右图中第()张照片是乐乐拍到的。
(3分)2.下面右边的两幅图中,男孩看到的是(),女孩看到的是()。
(6分)3.下面右边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将名字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12分)4.下面右边的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二、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分)1.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是()。
2.从M处观察下面右图,看到的图形是。
3.小猫看到的图形是。
4.哪两种小动物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三、我会连。
(共27分)1.下面右边的图形分别是哪只小动物看到的?连一连。
(6分)2.下面右边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2分)3.下面右边第二行的图形是才才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请将相关联的图形连一连。
(9分)生活应用(24分)四、解决问题。
(共24分)1.元元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在()里画“√”。
12分2.下面四幅图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填一填。
(12分)小鹿在运动会上受伤了,小鸟站在树上打电话叫救护车。
一会儿救护车就来了,停在小猴子旁边,小熊在车后面大声喊:“快从这里上。
”他们各自看到了什么?(连一连)(10分)第五单元2 基础巩固一、仔细观察右边图形,选择合适答案。
1.从正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2.从侧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3.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二、连一连。
1.2.3.能力提升三、下面的图形都是从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四、在方格里画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物体形状。
五、认认看,右边的鸡是哪只鸡的照相底片?请打上“√”。
()()()六、在右面的方格里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左面物体的形状。
1.2.七、哪幅图是平平看看到?在下面()里打“√”。
参考答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二、1.A 2.C 3.A八、 1.2.3.九、1.正 2.上 3.侧四、略五、()()()六、略七、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3一、单选题1.你知道下图是从物体的哪面看到的吗?()A. 前面B. 后面C. 侧面2.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3.仔细观察,小利看到的是()。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测试卷
二年级第五单元数学测试卷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一)一、右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1.2.二、在括号里画“√”。
1.小丽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2. 哪幅图是小鸟看到的?在里画“√”。
哪幅图是大象看到的?在里画“○”。
三、想一想,填一填。
1.它们分别看到的是数字几?2.下面右边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上小朋友的名字。
四、谁说得对?对的画“√”。
五、下面四张照片是四个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拍到的,根据照片,把他们的名字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参考答案一、略二、1. ()(√) 2. √○三、1. 4562. 小红小军小明四、提示:蜗牛说得对。
五、提示:上面的括号填小力,下面的填小玉,左面的填小红,右面的填小芳。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二)一、填一填。
(3分/空,共36分)1、2、仔细思考,下面这些立体图形依次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分别是什么形状,请把相应序号填到下面的括号里:(1)从正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看到的是圆的有();(2)从侧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看到的是圆的有();(3)从上面看,看到的是长方形的有(),看到的是正方形的有(),看到的是圆的有()。
二、连一连。
(画对一条线2分,共10分)三、按要求填空。
(3分/空,共24分)1、下面每堆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2、填入正确的序号:(1)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2)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3)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4)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四、猜一猜。
(5分/题,共10分)1、看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2、一个立体图形,从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图形都完全相同,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至少说出两种)五、思考题:(15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老师应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善。
在工作中每个二年级数学老师都必须要写二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对老师的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
#xxxx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统计图教学难点: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
(板书课题)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⑤教师小结。
3、预测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五单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第五单元
1.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几何体。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长方体),也可能是(圆柱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圆柱体),也可能是(球)。
4.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长方体)。
5.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6.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
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5课《我们身体上的“尺”》。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来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长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长度差异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如何将这些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
2.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将身体上的长度差异转化为统一的测量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时上课,穿着舒适的鞋子,以便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桌子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简要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如手指、脚丫等,让学生感受到身体上的长度差异。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如测量课桌的高度、书本的厚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从前、后、侧三种角度观察物体
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出对称轴
轴对称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运用
认识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也已接触过大量对称图的全过程。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空间观念。
5、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欣赏数头美。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全面感知事物的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理解镜面对称现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根据镜子里的“像”判断物体的形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1、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增强空间观念,并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1、师: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你都认识了吗?(认识)好,看看你们究竟有没有这本事。
2、多媒体出示学生照片,背面及顶部照。
猜出来了吗?为什么猜不出呢?
3、然后出示侧面照及正面照。
4、师:其实,刚才同学们在猜他是谁的时候,就用上了观察的方法,你们在用眼睛看,也在用大脑思考,还要做出判断,这就是观察。
老师拍了这位同学的背面、顶部、侧面、及正面。
再猜猜,老师分别站在他的哪一面?(后面、上面、侧面、前面)
(二)引导探索,学会观察
【典型例题】
1、本位观察
请小组拿出所带学具,正面朝向讲台。
小组交流,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是学具的哪一面?并简单地画一画
2、换位观察
和同学换位观察,再一次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是学具的哪一面?并简单地画一画
3、全面观察
生自己活动,也可改变学具的方向,对学具进行全面观察。
指名回答,这一次观察与前两次观察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讲故事:盲人摸象
【小结】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都不一样,只有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全面观察,看到的事物才是完整的。
(三)应用拓展
【基础练习】1、小组讨论做一做,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一题,先思考,再指名回答。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1、
2、分角色帮可爱的小熊猫画画像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1、谁看到的,连一连
第二节《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对称轴”概念,并能识别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左右或上下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
2、找一找
生活中、教室里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3、剪一剪,进一步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典型例题】
(1)拿出长方形问:这是对称图形吗?试一试,你能找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
(2)让学生上来说,边说边折。
(3)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4)正方形也是对称图形,它有几条对称轴?试一试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圆形,你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象刚才一样,也是
找出一条画一条。
看看哪位小朋友找得最多。
【小结】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还可以有两条、三条……甚至是很多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
【提高练习】
1、找一找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2、
3、
【拓展练习】
1、赏一赏对称美
(1)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对称图形吗?原因之一就在于美观。
(2)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
”(课件展示)
2、小小设计师:请你画出一个实际生活中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请根据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第三节《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学生活动,体会和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中左右方向相反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典型例题】
故事导入:
1、听故事:猴子捞月亮
猴子真的能捞到月亮吗?为什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2、你还在哪里看到这样能像井水这样照出另一个月亮的现象?学生举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
既头部向左,
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4、猜一猜时间
师拿出时钟,面对大镜子,生猜时间,并说说理由,集体订正。
【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三)熟悉镜面对称
【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69页“做一做”
2、做第71页的第4、5题。
3、照镜子,圈出镜子里的图像。
【提高练习】
1、看镜子,写数字或时间。
2、游戏:照镜子。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表演镜子里的“像”角色。
【拓展练习】
通过观察,找一找湖面对称的奥秘,是不是也是左右对换?那是什么对换了呢?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