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节能:对我国"能源效率水平" 和"节能潜力"究竟该如何看?

山西统计信息网 2006-11-24 8:37:20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效中心朱跃中)“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势头,而能源消费强劲反弹,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多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上半年,我国能源消耗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扭转,据测算,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1.06,高于2005年0.96的水平。能源消费超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要解决能源供求矛盾,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从长远来看,“建立节能型社会、推进全面节能”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也成为上至国家领导重视,下至各种媒体报刊所争相报道的热点问题。在进行中外能源效率水平比较时,媒体常常会引用这样的说法,如:“我国单位能源创造的GDP只是日本的1/7,美国的1/4,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或者诸如此类的说法。应该说,上述表述建立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如果脱离上下文,简单引用,甚至把它们作为节能潜力分析的依据,则很容易造成一些误解。

下面本文着重对能源效率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近年来我国能源与节能现状、节能潜力分析方法以及一些常用指标(如GDP能耗)进行一些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几条结论。

一、能源效率评价的指标

在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水平,或者分析节能潜力时,人们通常会采用单位产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能源利用效率、通用产品的能源效率等等指标。概括而言,上述指标可以归为两类:能源经济效率指标和能源技术效率指标。

1、能源经济效率指标

国外常用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来表示,它包括前面提到的单位产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单位能耗创造的GDP)、单位产品能耗、单位服务量能耗等等指标。从中可以看出,能源经济效率(能源强度)是某项经济指标、实物量或服务量与所消耗的能源量的比值。在中国,量纲多为:吨标煤/万元GDP(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吨标煤/单位产品(高耗能行业),吨标煤/单位采暖(或空调)面积(建筑物用能)。一般而言,能源强度

越低(如:万元GDP能耗、单位产品能耗),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能源强度低,能源经济效率越高。

2、能源技术效率指标

狭义的“能源技术效率”指“能源系统效率”,能源系统效率是指在使用能源(开采、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的活动中所得到的有效能与实际输入的能源量之比,一般用百分率表示。能源系统的总效率一般由能源生产和中间环节效率(包括能源生产过程用能加工转换效率和贮运效率)和终端利用效率组成。也有人主张把能源开采的回收率包括在内,但是,能源开采效率的定义难以确定。一方面对资源开采中所占用资源总量的界定不清;另一方面各国的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样,采收率的高低除了与技术水平有关,还取决于资源的赋存条件1[1][1]。目前国际上用于比较分析的能源效率指标是能源生产和中间环节效率与终端使用效率,即“能源生产和中间环节的效率与终端利用效率的乘积”。

二、近年来我国能源和节能现状评价

“九五”后三年和“十五”期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节能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起来。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能源生产从1996年的13.26亿吨标准煤开始持续下降,1998年开始止跌回升,到2000年能源生产量已增至12.9亿吨标准煤,2002年以后,能源产量伴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也进入快车道,2005年能源生产量高达20.6亿吨标煤,比2000年水平提高了60个百分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生产状况也正是能源需求变化的反映,受东亚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九五”期间处于低速徘徊期,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2年11月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全国的能源消费保持了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3.85亿吨标煤,2002年为15.18亿吨标煤,2000~2002年期间,每年新增需求6622万吨标煤;到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3亿吨标煤,2002~2005年期间,每年新增了2.38亿吨标煤的能源消费量。

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原因很多,既有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因素,也有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投资、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乃至体制性的因素。回顾“十五”,预期的宏观节能目标并没有实现。以万元GDP能耗为例,2000年为1.19吨标准煤(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2002年降至1.11吨标准煤;2003年、2004年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按2005年不变价折算,2004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煤,比2000年水平增加了2.5个百分点。环比节能量的评估也是如此,2000年~2002年期间,我国累计节能量为1.1亿吨标煤;2003年、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均超过1,这意味着按万元GDP能耗计算的当年节能量为负值。

从企业的微观数据看,我国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见表1),如火电厂的平均供电煤耗已从2000年的392gce/KWh,下降到2005年的374gce/KWh,实现2005年预期下降到379gce/KWh的目标。对钢铁、建材行业而言,产能扩张比较迅猛,新上马的工艺设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能源效率水平均以中等水平为主,总体上,行业的产品综合能耗仍在不断下降。但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冶金、建材、有色、石油石化等高耗能行业超速发展,导致我国经济结构日趋重型化,据测算,同样创造1元GDP,重工业消耗的能源是轻工业的4倍,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表1:2000~2005年主要高耗能产品单耗

来源:1)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的指标来自历年钢铁工业年鉴和有色金属工业年鉴,2005年的数据来自行业协会快报数;

2)2000-2004年化工、石化行业产品单耗来自中国化工节能协会及相关行业协会,

2005年的数据为估算值;

3)建材行业的单耗部分来自行业协会和专家的估算。

另一方面,由于2002年以来我国能源领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些地区小火电、小煤矿开始开足马力,电力部门“十五”末淘汰小机组计划也一度搁浅,加之粗放型扩张,新增设备能源效率水平不够高,如:大批小焦炉上马,生铁新增产能只有不到10%来自2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这也是从行业产品单耗下降不甚显著的原因。

目前我国期望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8%。经济结构倚重重化工业。各地的发展规划中,冶金、石化、汽车都是优先重点。若按“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于1的趋势继续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