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循环精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室肌AP
特点: ①复极过程复杂 ②持续时间长 ③升降支不对称
机制:(1) 0期(去极化过程) : INa
(2) 1期(快速复极初期) : Ito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3) 2期(平台期) :
ICa-L , INa , IK
(4) 3期(快速复极末期) : IK , IK1
(5) 4期(恢复期/静息期) :IP , INa-Ca , ICaP
Ica-L通道激活 Ica-T通道激活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电生理特性 机械特性
(一)自律性
组织细胞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
1.心脏起搏点 (窦房结)
正常起搏点:主导心脏正常兴奋和跳动的部位。 窦 性 心 律: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 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律性的
(2)0期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 (3)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 正变
(四)收缩性
衡量指标:收缩力 特点:①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较大
②“全或无”式收缩 ③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三、体表心电图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的可能原因:
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②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③ 两者兼有
+
+
1.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比较: ①AP相似(2期较长) ②4期会自动去极化
自动去极化的机制: ①If递增 ②IK递减
2.窦房结P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
与浦肯野细胞比较:
① 最大复极电位及
浦肯野纤维网:(浦肯野细 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AP) 内向电流: 去极化 外向电流: 复极化或超极化
表4-1 心肌细胞内液和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
离子 浓度(mmol/L)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10
145
K+ 140
4
Ca2+ 10-4
1. 兴奋在心脏内的传播
(1)传播途径:特殊传导系统(含优势传导通路) (2)传播速度
特点:①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 ②末梢浦肯野纤维网的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延搁的意义:使心室在房缩完成后(心室 充分充盈)才开始收缩以确保其射血功能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正变 缝隙连接的数量和功能: 正变
I K通道激活
I ca-L通道激活 Ito通道激活
IK1通道激活

INa通道激活


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 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AP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
①随时间而递增 ②去极速度较0期的慢 ③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
除极速度不一致
3 0 4
❖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 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 代偿间歇的机制: 窦性兴 奋冲动落在期前收缩的 有效不应期上

图4-6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性歇

箭头示刺激,曲线1~3,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无反应。曲线4~6 ,刺
激落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引起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三)传导性
细胞传导兴奋的能力。 衡量指标:AP的传播速度
2
Cl-
9
104
平衡电位(mV)
+70 -94 +132 -65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1.静息电位
IK1 钠内向背景电流 IP
2.动作电位
❖ 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 ❖ 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
Slow
Fast
2.动作电位
第四章 血液循环 87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
【目的与要求】
➢掌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影响自律性、兴奋性、 传导性的因素,有效不应期的意义。
➢熟悉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正常/异位起搏点。 ➢掌握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概念。
阈电位的绝对值均较小
② AP幅度较小(约70mV)
0期时程较长(约7ms)
且速度较慢
③ 无明显的1、2期
④ 4期速度较快

图4-3 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
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 分为0、3、4期
机制:
0: ICa-L
3: IK 4: IK递减
ICa-T If递增
IK通道失活 If通道激活
IK通道激活
自律组织。 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
的潜在起搏点。 异 位 心 律: 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脏活动节律。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正变 (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
a>b
ab>ac ac>de
(二)兴奋性
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泵血功能调节。 ➢掌握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
中心静脉压概念、正常值、意义。 ➢掌握心交感、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
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熟悉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了解: 本章其他内容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心肌类型:
1.工作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 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
自律细胞:P细胞,浦肯野细胞 非自律细胞:过渡细胞,结区细胞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卵圆窝前方
等处的心房肌纤维
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 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 细胞 )
(2)相对不应期:
RRP
兴奋性低于正常
SNP
(3)超常期:
兴奋性高于正常
ERP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
(1)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使收缩、舒张交替进行, 实现心脏泵血功能
RRP SNP
ERP
(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 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
1.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 (2)离子通道的状态:
静息状态 (良好兴奋性) 激活状态 (离子扩散) 失活状态 (兴奋性为零)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 兴奋性为零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