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解读[推荐五篇]

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解读[推荐五篇]

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解读[推荐五篇]第一篇: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解读青少年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前言: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青少年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

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

作为青少年,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同学们,了解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可以认识到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仅仅是一步之遥,如果让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实施每一个行为时,一定要冷静思考,想想是不是违法?若违法即止步。

请同学们记住几句话:恶习伤害你,品德扶正你,法律规范你;父母养育你,老师教导你,国家关怀你。

路在脚下,成长进步,关键要靠你自己去努力。

【案例1】手表指针仍跳动,少女生命已逝根据济源市检察院的调查,由于网络传播信息形象直观,无论是赤裸裸的色情影视画面,还是充满挑逗性的文字,对青少年都充满了诱惑,一些青少年由“尝试”色情刺激发展到实施性犯罪。

19岁的杨小帅,是河南省太康县人,初中毕业后便在外闯荡,经常在网吧上网聊天。

2006年4月,他结识了一位18岁的女性网友“冷心女”,聊了几次后他们相约见面。

见到身材苗条的“冷心女”后,杨小帅趁醉酒之机将其强奸。

受辱后,“冷心女”说要报案,于是杨小帅将其活活掐死,并抛尸河中。

同样悲惨的命运,也降临在了河南省东部两名初中女生身上。

通过网上交友聊天,两名案犯先后将她们诱骗到家中,强奸后杀害,并将尸体埋藏在自家院内。

一年后案件被侦破,两名女生的尸体被挖出时,其中一名死者戴的手表指针仍在跳动,但如花的生命却永远凝固了。

后来,这两名案犯被枪决。

“追求浪漫,这是网络情爱的一种时尚,几行文字、几个符号,便能使青年男女们爱得死去活来。

法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及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1年5月,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被告人小王(化名),男,16岁,系某中学初三学生。

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加上对网络游戏的热衷,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后,小王选择在深夜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窃。

经调查,小王共盗窃了李某家中的现金、电子产品等财物,价值人民币2万余元。

二、案件经过2021年6月,李某在家中发现自己家中财物被盗,遂报警。

警方经过调查,迅速锁定了嫌疑人小王。

在警方的审讯下,小王交代了其盗窃的事实。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案件审理案件移送至某市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小王进行了审理,并充分考虑了其未成年人的身份、犯罪动机、悔罪表现等因素。

法院认为,小王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但鉴于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认罪态度良好,悔罪表现明显,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王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对其关爱不足,导致其产生盗窃的念头。

(2)学校因素:小王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未能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也未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社会因素: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一些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导致其价值观扭曲,追求物质享受。

2.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小王已满16周岁,其盗窃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关心其生活,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法律青少年案例剖析(3篇)

法律青少年案例剖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犯罪的高发期。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旨在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中学初三学生李某,因家庭矛盾、交友不慎等原因,与同年级同学王某、赵某结成犯罪团伙。

该团伙在校园内多次实施盗窃、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1)家庭原因:李某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关爱和引导,导致其心理扭曲,易受不良影响。

(2)学校原因: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心理素质较差。

(3)社会原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2. 犯罪特点(1)犯罪动机复杂:青少年犯罪动机往往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2)犯罪手段简单:青少年犯罪手段多为盗窃、敲诈勒索等,作案手段简单、暴力性强。

(3)犯罪团伙化:青少年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作案时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3. 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

(3)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打击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等不良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高青少年对法律的认知,增强法律意识。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要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从多个层面加强教育、引导和防范。

本案例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青少年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青少年法律经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本案例以一起校园欺凌案为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问题,以期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2018年3月,某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欺凌案。

被害人小王(化名)因与欺凌者小张(化名)在课堂上发生争执,被小张和小李(化名)纠集其他同学围殴。

在殴打过程中,小王头部被重击,导致脑震荡,住院治疗。

经鉴定,小王的人身损害程度为轻伤二级。

三、案件分析1. 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问题(1)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欺凌者小张和小李均未满十四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他们对故意伤害罪不负刑事责任。

然而,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因此,对小张和小李应依法进行矫治教育。

(2)侵权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在本案中,欺凌者小张和小李对小王造成了轻伤二级的人身损害,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小张和小李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 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讲堂青少年犯罪案例(3篇)

法律讲堂青少年犯罪案例(3篇)

第1篇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青少年犯罪案例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和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全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一、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案例简介: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名高一年级学生因与同学发生争执,持刀将对方刺伤。

事件发生后,受害者的家长报警,警方介入调查。

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青少年家庭存在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学生道德观念淡薄。

- 社会环境因素:部分青少年受到网络、影视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模仿暴力行为,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2. 特点分析:- 冲动性: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行事,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 报复性:部分青少年因受到欺凌或挑衅,产生报复心理,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 团伙性:青少年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相互影响,加剧犯罪行为。

二、案例二:网络诈骗犯罪案例简介:一名初中生在网络上结识了一群“朋友”,他们以获取网络游戏装备为名,骗取了这名初中生及其家长的财物。

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网络诈骗分子的诱惑。

- 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容易相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上当受骗。

- 家庭监管不力: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网络行为监管不力,导致孩子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2. 特点分析:- 隐蔽性:网络诈骗犯罪往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具有很高的隐蔽性。

- 跨地域性:网络诈骗犯罪不受地域限制,涉案范围广,查处难度大。

- 团伙化:网络诈骗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分工明确,具有较强的组织性。

青少年具体法律案例分析(3篇)

青少年具体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小明,男,17岁,某中学高三学生。

2023年3月,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了盗窃的想法。

经过一番策划,他选择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内实施盗窃。

3月15日晚上,小明趁店内无人之际,窃取了价值人民币5000元的文具。

得手后,小明迅速逃离现场,并将赃物变卖。

3月20日,案发文具店老板发现被盗,随即报警。

警方根据监控录像和线索,于3月22日将小明抓获。

案例分析:一、案件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小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了文具店内的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二、案件分析1. 犯罪动机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盗窃动机,这是导致其犯罪的主要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并非犯罪行为的合理借口,但却是小明走上犯罪道路的诱因。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犯罪的现象并不少见。

因此,关注青少年家庭经济状况,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心理疏导,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2. 犯罪手段小明在实施盗窃过程中,选择了秘密窃取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他事先对盗窃目标进行了选择,并在作案时尽量避免被发现。

这种作案手段表明小明具有一定的犯罪经验,但也反映出其防范意识不强。

3. 犯罪后果小明盗窃行为给文具店老板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犯罪后果方面,本案属于一般盗窃案件,对社会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三、法律适用1. 刑法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小明犯盗窃罪,应当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综合考虑小明的犯罪动机、手段、后果以及悔罪表现,法院可依法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刑事诉讼法适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案件分析青少年(3篇)

法律案件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凸显,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健康成长对社会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部分青少年因各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不仅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本文将从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入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件概述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

被告人小张,17岁,因与同学发生纠纷,持刀将对方刺伤,造成对方重伤。

案发后,小张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调查,小张平日性格孤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家庭环境较为紧张。

此次犯罪,小张供述称,其因一时冲动,没有考虑后果。

三、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小张的案例中,其家庭环境紧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沟通,导致小张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

2.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但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小张所在学校虽然重视学习成绩,但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3. 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部分青少年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如网络赌博、毒品等。

小张在案发前曾接触过网络赌博,受到不良影响。

4. 心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小张因性格孤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导致心理压力过大,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子女的成长,加强与子女的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3. 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网络监管,严厉打击赌博、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法律案例即分析(3篇)

青少年法律案例即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突出。

其中,盗窃犯罪尤为严重。

本文以某市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为例,对青少年盗窃犯罪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5月,某市一名15岁的中学生李某,伙同另外两名未成年人盗窃了一辆停放在小区内的摩托车。

三人将摩托车盗走后,将摩托车卖掉,得款共计5000元。

案发后,李某等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处理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等三人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另外两名未成年人因年龄较小,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二、案例分析(一)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监管不力是导致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重要原因。

在案例中,李某的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他的教育和关爱,导致他形成了不良习惯。

2.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诱惑等因素对未成年人产生了负面影响。

案例中,李某在网络上接触到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信息,受到不良影响。

3. 个人因素: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不成熟,道德观念淡薄,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未成年人盗窃犯罪的法律问题1. 刑事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已满十四周岁,其盗窃行为构成盗窃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 刑罚适用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在本案中,法院依法对李某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

3. 刑罚执行问题: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执行,应当注重教育和挽救。

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少年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一起少年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小明(化名),男,15岁,某中学初中生。

因盗窃同学财物被学校开除,后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三、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1)家庭原因:小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他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导致心理失衡,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原因:小明所在的学校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在校园中,他感受到了压抑和歧视,导致心理扭曲。

(3)社会原因:当前社会风气较为复杂,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游戏的普及使得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导致价值观扭曲。

2. 犯罪特点(1)低龄化: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案例中的小明仅15岁。

(2)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点,相互勾结,共同作案。

(3)暴力化:部分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以暴力手段实施犯罪。

3. 法律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关爱和支持。

同时,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信息。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实施人性化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3)净化社会风气: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同时,加强青少年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4)加强法律援助:对于涉案的未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其成长环境,给予适当的法律援助。

同时,加强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四、结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和加强法律援助,有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注:本文案例为虚构,旨在分析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对策。

)第2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

中学生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中学生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中学生犯罪案件尤为引人关注。

本案例选取一起中学生法律案件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中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为加强中学生法律教育提供参考。

二、案件概述2019年某月,某市某中学发生一起中学生盗窃案。

犯罪嫌疑人小张(化名),男,15岁,系该中学初二学生。

因家境贫困,小张自幼缺乏关爱,性格孤僻。

某日,小张发现学校实验室里有一台价值数千元的电脑,便心生贪念。

在多次观察后,小张趁无人之际,将电脑盗走。

案发后,学校报警,警方迅速将小张抓获。

经审讯,小张对其盗窃行为供认不讳。

三、案件分析1. 犯罪原因分析(1)家庭因素:小张家庭贫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关爱。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小张缺乏责任感,对金钱和物质的需求不断膨胀。

(2)学校因素: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小张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干预。

(3)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对小张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误入歧途。

2. 犯罪特点分析(1)作案手段简单:小张利用学校实验室无人之机,采取直接盗窃的方式获取财物。

(2)犯罪动机单一:小张盗窃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3)犯罪手段隐蔽:小张在作案过程中尽量不引起他人注意,以降低被抓获的风险。

3. 案件启示(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净化社会环境:社会要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抵制不良诱惑。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2. 完善学校教育(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发生在我国某市的青少年抢劫案,旨在通过对该案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适用、教育改造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件概述(一)基本案情2022年5月,某市高中生李某与同学王某、赵某因一时冲动,预谋抢劫。

三人分工明确,李某负责寻找作案目标,王某负责实施抢劫,赵某负责望风。

在一次放学途中,李某发现了一名独自行走的中学生小张,三人遂决定对其实施抢劫。

当天下午,王某持刀将小张逼至一处偏僻角落,赵某在附近望风。

王某威胁小张交出钱财,小张无奈之下将身上的200元现金交给王某。

得手后,三人迅速逃离现场。

事后,小张报警,警方迅速将三人抓获。

(二)案件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二)抢劫财物数额巨大的;(三)抢劫致人死亡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多人;(五)抢劫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

本案中,王某抢劫的金额虽不大,但考虑到其系未成年人,具有自首情节,且认罪态度较好,故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适用本案中,法院对王某的定罪量刑符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首先,法院认定王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法院根据王某的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等因素,依法对其从轻处罚,体现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严相济原则。

(二)教育改造本案中,法院对王某的判决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

一方面,通过刑罚的制裁,让王某认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悔过自新;另一方面,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王某应当接受社区矫正,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习法律知识等方式,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未成年身边法律案例分析(3篇)

未成年身边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结合一起未成年人身边的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问题,以期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

二、案例介绍2019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

被告人小王(化名),男,17岁,因家庭贫困,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差,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

一天,小王与这帮人一起,持刀抢劫了一名中学生,抢得现金1000元。

案发后,小王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依法批捕。

三、案例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小王17岁,已满十六周岁,按照法律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王的父母因工作繁忙,对他的关心和照顾较少,导致他缺乏家庭温暖,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王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差,教师对其关注不足,导致他感到自卑和失落,容易走上歧途。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王结识了一群不良少年,受其影响,逐渐走上了犯罪道路。

3.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小王犯抢劫罪,依法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青少年案例剖析(3篇)

法律青少年案例剖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是备受社会关注。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旨在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和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6月,某市某中学学生陈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经调查,陈某曾因盗窃被学校处分,但并未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

案发当晚,陈某伙同另一名未成年人刘某,携带刀片,强行进入某便利店,抢走店内财物共计人民币2000元。

案发后,陈某和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处理结果陈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案例剖析(一)青少年犯罪原因1.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青少年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环境下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创伤,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因素(1)学校教育偏差:部分学校过分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缺陷。

(2)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受害者往往因为无法承受心理压力而走上犯罪道路。

3. 社会因素(1)社会不良风气:部分青少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物质享受,导致价值观扭曲。

(2)网络诱惑: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特点1. 犯罪手段多样化:青少年犯罪手段不断创新,从传统的盗窃、抢劫发展到网络犯罪、毒品犯罪等。

2. 犯罪团伙化:部分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团伙化特点,成员之间相互勾结,作案手段更加隐蔽。

3. 犯罪动机低级:青少年犯罪动机往往源于物质追求、报复心理等低级动机。

法律案例分析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走上了犯罪道路。

本案例选取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通过分析案件过程、法律适用以及社会影响,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法律问题。

二、案例介绍(一)案件基本情况2019年6月,某市发生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7岁,初中文化程度。

张某因涉嫌抢劫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经查,张某伙同同案犯李某(16岁)、王某(15岁)于2019年5月某日晚,携带刀具在某小区内抢劫一名女性,抢得现金1000元。

作案后,三人分赃,张某分得600元。

(二)案件处理公安机关依法对张某、李某、王某三人进行逮捕。

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李某、王某三人共同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依法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两年、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一)案件原因分析1. 家庭原因:张某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离异,张某跟随母亲生活。

母亲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张某,导致张某缺乏关爱,性格孤僻,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2. 学校原因:张某就读于当地一所初中,学校教育质量不高,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不足,导致张某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严重。

3. 社会原因:张某生活在社会风气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网络赌博、毒品等,这些因素对张某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法律适用分析1. 刑法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李某、王某三人共同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

2. 刑罚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本案中,法院依法对张某、李某、王某三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社会影响分析1. 对受害者的影响:本案中,受害女性遭受抢劫,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家庭财产遭受损失,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分析法律青少年(3篇)

案例分析法律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探讨法律在青少年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将以一起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2018年,某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案。

犯罪嫌疑人甲、乙、丙均为未成年人,因生活贫困,共同策划抢劫。

在实施抢劫过程中,三人抢夺了受害人的财物,并将受害人打伤。

案发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将三人抓获。

三、案例分析1.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缺乏教育意识等原因,导致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青少年道德素质低下。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犯罪具有很大影响。

如网络、影视作品等传播不良信息,使青少年价值观扭曲,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 法律在青少年犯罪治理中的作用(1)法律具有威慑力。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

通过依法惩处犯罪行为,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使青少年意识到犯罪的严重后果。

(2)法律具有教育作用。

在审判过程中,法院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其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法律具有预防作用。

通过加强法律宣传,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四、法律与青少年犯罪治理的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3.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影视作品等传播渠道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4. 完善法律体系。

针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制定专门的法律规定,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惩处力度。

5. 强化法律援助。

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其解决法律问题,使其在法律保护下健康成长。

五、结论法律在青少年犯罪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分析范文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7月,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青少年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李某,男,15岁,系该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李某因长期受到同学欺负,心生怨恨。

在一次放学后,李某持刀将欺负他的同学张某刺伤,造成张某重伤。

案发后,李某逃逸至外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二、案件审理此案由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李某的年龄、犯罪动机、犯罪后果等因素,依法进行了审理。

三、案例分析1. 犯罪主体分析李某作为未成年人,属于青少年犯罪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李某的年龄虽然不满16周岁,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伤害罪。

2. 犯罪动机分析李某犯罪的动机是报复。

长期受到同学欺负,使李某产生了怨恨心理。

这种心理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李某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因此,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心理问题密切相关。

3. 犯罪后果分析李某的犯罪行为造成了张某重伤,给张某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伤害罪,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法律适用分析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对李某进行了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李某不满十六周岁,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应当采取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因此,法院在判决时充分考虑了李某的年龄、犯罪动机、犯罪后果等因素,依法对其进行了判决。

四、案例启示1.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法律案例分析(3篇)

未成年人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家境贫寒,父母离异,母亲独自抚养他。

小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关爱,性格孤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明结识了一群社会青年,逐渐沉迷于网络赌博,无法自拔。

2019年6月,小明在网络赌博中输光了所有积蓄,为了偿还赌债,他决定走上犯罪道路。

二、案例分析1. 小明沉迷网络赌博的原因(1)家庭因素:小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关爱,导致他性格孤僻,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2)社会因素:小明结识了一群社会青年,他们带坏了小明,使他对网络赌博产生了兴趣。

(3)心理因素:小明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他沉迷于网络赌博。

2. 小明犯罪的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小明在犯罪过程中,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认为犯罪不会受到严厉惩罚。

(2)道德观念缺失:小明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规范,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

(3)家庭教育缺失:小明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父母离异,导致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小明已满十四周岁,犯抢劫罪,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1. 小明沉迷网络赌博和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心理因素,也有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的缺失。

2.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3.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加强社会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犯罪团伙,斩断不良诱惑。

四、案例分析启示1.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当关注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中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中学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其中,中学生犯罪案件尤为引人瞩目。

本案例选取一起中学生犯罪案件,旨在通过对案件的分析,探讨中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和预防措施,以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案例介绍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某市一所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甲、乙、丙三名中学生因琐事发生争执,甲一怒之下拿起椅子砸向乙,导致乙头部受伤。

事后,甲、乙双方家长报警,警方介入调查。

经调查,甲、乙双方均未满18周岁。

案例二:盗窃案某市一名中学生小明(化名)因家庭贫困,产生盗窃念头。

一天,小明趁商店老板不注意,盗走店内价值3000元的手机一部。

案发后,小明被警方抓获,并移交至当地人民法院审理。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校园暴力事件1.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缺失:甲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甲的教育和关爱,导致甲缺乏家庭温暖,性格孤僻。

- 学校教育不足: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甲的心理问题,预防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 社会环境影响:网络暴力、影视作品等不良信息对甲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暴力倾向。

2. 特点分析:- 暴力行为低龄化:甲、乙双方均为未成年人,暴力行为发生较早。

- 暴力手段多样化:从肢体冲突到使用工具,暴力手段不断升级。

- 暴力原因复杂化: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3. 预防措施:-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网络、影视作品等不良信息的监管,减少不良影响。

(二)案例二:盗窃案1. 原因分析:- 家庭贫困:小明家庭贫困,生活压力较大,导致其产生盗窃念头。

- 法律意识淡薄:小明对盗窃行为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认为自己可以逃避惩罚。

- 社会交往能力差:小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诱惑。

法律案例分析青少年(3篇)

法律案例分析青少年(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

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件,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法律后果以及预防措施。

二、案件概述某市发生了一起青少年抢劫案。

被告人小张,男,17岁,初中文化程度。

被害人小王,男,15岁,初中文化程度。

案发当晚,小张和小王在放学途中,看到一名单身女性行走,两人产生抢劫的念头。

小张和小王持刀将被害人小王逼至一处偏僻角落,威胁其交出钱财。

在抢劫过程中,被害人小王反抗,小张用刀将其刺伤。

随后,两人逃离现场。

被害人小王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

三、案件分析1. 犯罪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张和小王均来自单亲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两人在学校表现不佳,学习成绩差,缺乏对知识的渴望。

学校教育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他们在面对挫折和诱惑时,无法正确应对。

(3)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风气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2. 法律后果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被告人小张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小王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被害人小王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可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 预防措施分析(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3)净化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法律青少年案例及分析(3篇)

法律青少年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尤为突出。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和预防,本案例选取了一起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其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2019年5月,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

犯罪嫌疑人张某,男,17岁,初中毕业。

由于长期遭受同学欺凌,张某心生怨恨,决定报复。

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张某携带一把水果刀,将一名同学刺伤,导致该同学重伤住院。

事后,张某主动投案自首。

三、案例分析1. 犯罪原因分析(1)家庭原因:张某的家庭环境较为复杂,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张某长期跟随祖母生活。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张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学校原因:张某就读的中学管理不善,校园暴力现象严重。

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张某产生报复心理。

(3)社会原因:当前社会风气浮躁,一些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张某沉迷于网络游戏,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导致其心理扭曲。

2. 犯罪心理分析(1)报复心理:张某长期遭受同学欺凌,内心充满怨恨。

在无法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报复心理,选择伤害他人。

(2)冲动心理:张某在作案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后果,表现出强烈的冲动心理。

(3)法制观念淡薄:张某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其在犯罪后仍能保持冷静,主动投案自首。

3. 案件处理分析(1)司法机关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张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依法从轻处罚。

法院判决张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2)家庭教育:张某的母亲在判决后,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积极改正自身错误,为张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学校教育: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 重视学校教育: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中学生抢小学生被判刑【导语】今年2月份,市北区标山路一条胡同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件。

和普通的抢劫案不同,作案人和受害人,一个是中学生,一个是小学生。

【正文】1、上午10点,这起案件在市北法院刑事审判庭第二次开庭审理,17岁的被告王某缓缓走上被告席。

公诉机关指控,王某在今年2月份,用石块将小学生田某打成了轻微伤,抢得现金13元后,还强行扣留了田某的书包,胁迫他回家取了300块钱,才换回书包。

王某辩解说,自己是因为从小缺乏家庭管教,误交朋友,才走上了歧途。

【同期声】王某被告(很早就不上学了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果那你跟朋友平时都玩什么上网唱歌)【正文】2.法官审理中得知,王某7岁时,父亲就过世了,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王某一直跟着姐姐姐夫生活。

年少的王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为了能跟朋友一起飚歌吃饭,实施了抢劫。

(3、)案发后,王某积极认错,并争取被害人的原谅。

司法所人格调查员也对王某进行了调查评估,申请法官从轻处罚,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同期声】法官宣判(王某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宣判开始,并处罚金5000元)王某被告(我出去以后一定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孝敬父母)【正文】法官随后与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接,为王某安排社区矫正监管和帮教工作。

【同期声】王某(法律就像一口钟你不去触碰它也不会响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人不要知法犯法)案例二:小学生抢中学生懵懂少年被判刑短短20天内抢劫4起,致轻微伤一人,单单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以为是某个惯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所为,可你会想得到这几起劫案居然源自一名刚满14周岁的小学生吗?10月中旬,屏南县人民法院一审审结一起小学生抢劫案,被告人小正、小雄犯抢劫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和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元。

小正和小雄系朋友,小正就读小学,小雄刚上初中,喜好玩耍的他们结识了校外的一些社会青年,终日逃课,游荡在校外。

今年4月初某日晚,两被告人在社会青年阿灿(另案处理)、阿康(另案处理)的提议下预谋抢劫。

其后四人便在宁屏二级路的便道上拦截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金并实施索财,在遭拒后,两被告人一人持棍、一人用手将其打成一级轻微伤,后于本案审理期间,两被告法定代理人共同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3000元并取得谅解。

4月下旬某日晚,小正与阿浩(另案处理)事前通谋后,在城关一市场对面路段由小正持西瓜刀拦下晚自习回家的中学生小雨等三人,并由阿浩对其搜身共劫得现金2元及价值384元的手机一部(该手机在案后由公安机关发还被害人)。

4月底某日中午,小正又伙同阿灿先后将放学回家的中学生小强等四人强行带至一偏僻小巷实行了威胁、搜身、殴打等行为,因被害人未带钱而未能得逞,同日晚,小正伙同阿灿、阿强、小海(另案处理)手持木棍在白天所在的小巷内再次对小强等人进行威胁、搜身和殴打,共劫得现金10元。

案发后半个月,小正在原就读小学被抓获,小雄经传唤后到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小正、小雄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其中小正仅在20天内抢劫4起,主观恶性较大,鉴于两被告犯罪时系未成年人,经综合考量后,该院做出上述一审判决。

卷后语: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积极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疏于管理,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现状堪忧,青少年犯罪呈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复发性强等特点,且历年呈增长趋势。

他们中大部分的父母均常年忙于生计或在外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在他们性格转型期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月的生活费,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学校的引导、社会的关心。

14岁,本应是欢呼雀跃于同龄人的嬉戏中、沐浴在朗朗书声中,而不是身着囚服面对铁窗在悔不当初中度过。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当前不断健全的特殊人群帮教机制和未成年人刑罚消灭制度给了他们涅槃重生的机会,对于享受自由的我们有责任联起手来共同拂去起他们眼前的雾霭,给予他们崭新的明天。

案例三:成都3名未成年中学生抢小学生被判刑新华网成都11月7日电(李凌鹏)成都3名初中生因无钱上网,两次抢劫小学生,共抢得7元钱。

日前,成都市双流县法院一审判决这3名学生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罚金1000元。

赃款7元人民币继续予以追缴。

15岁左右的小顺、小云和小强(3人均为化名)都是双流某中学初二学生。

2005年4月13日晚,3人来到双流某实验小学后门,掏出猎刀威胁小学生掏出身上仅有的2元钱。

两天后,公安机关迅速侦破了该案。

3人交代,他们几天前曾抢劫小学生5元钱。

法院审理认为,小强等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但考虑到他们是初犯而且作案时尚未满18岁,故作出以上判决。

案例四:金寨四个中学生持刀抢劫获刑入狱金寨县人民法院对两次抢劫中学生的少年小蒲等四人做出判决,四人因犯抢劫罪,判处小蒲有期徒刑三年,宣告缓刑四年,并处罚金10000元;判处小钱、小强有期徒刑九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判处小朱有期徒刑七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1 年8月5日晚,小蒲伙同司某(另案处理)在金寨县梅山镇金江大道六号桥北向拐弯处将骑自行车经过的学生汪某、李某拦住,小蒲对汪、李二人进行殴打,并持弹簧刀威胁,劫去汪某的诺基亚X3-00型手机一部和李某的7元钱。

经鉴定,被劫手机价值430元。

同年8月10日下午,小蒲邀约被告人小钱、小强、小朱在金寨县白塔畈街道预谋找人要钱。

随后四人到中学校园内,拦住该校学生郑某、易某,对二人进行殴打并扣留二人的摩托车,以索要钱财。

郑某的右耳被小蒲打伤。

经鉴定,郑某的损伤程度属轻伤。

案发后,小朱在父亲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

四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与被害人郑某的监护人达成赔偿协议,共计赔偿被害人47000元。

金寨县人民院认为,四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庭前已达成赔偿协议并取得了被害人谅解,故应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例五:入校抢劫中学生被判徒刑又罚金万安讯何源宝、何庆报道:8日,万安县人民法院对一起入校共同抢劫中学生的抢劫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廖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6000元,被告人黄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被告人王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3000 元。

廖某、黄某(系未成年人)、王某(系未成年人)因无钱去南昌玩,遂起抢劫之念。

4月17日下午,3人窜至万安县第三中学高二男生宿舍,由廖某把住宿舍门,王某对在场学生进行搜身,黄某对有反抗的学生谢某、刘某进行殴打,共抢得人民币22元、饭菜票26.80元。

案例六:(云南)镇雄90后少年因多次实施抢劫被判5年刑一90后少年,竟将犯罪的目光盯向初中学生的零用钱,多次实施抢劫,终因30元钱,锒铛入狱。

近日,镇雄人民法院对一起抢劫案件公开宣判,一90后少年获刑5年,并处罚金5000元。

2011年4月26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小雄翻围墙进入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中学后,用手勒住该校学生王某的脖子,把王某拖到学生食堂后面,对王某进行威胁后抢走其人民币15元。

2011年4月27日下午5时许,被告人小雄伙同谭某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中学附近的梯子处,采用胁迫手段,搜走板桥中学学生朱某的人民币5元。

2011年4月27日下午6时许,被告人小雄又伙同谭某在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村常家湾处公路边,采用暴力手段,搜走板桥中学学生袁某的人民币10元。

同案犯谭某另案处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小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胁迫、暴力手段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且属多次抢劫。

因其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审理中认罪态度较好,法院依法对其减轻处罚。

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作出了前述判决。

发生在校园里的犯罪案件时有耳闻,校园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重大隐患,青少年法制教育环节薄弱,加之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致部分青年乃至青少年学生失足落水,坠入犯罪的深渊。

本案开庭审理中,未成年被告人小雄因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案例七:只因一包香烟几元钱三少年抢劫入刑2010年10月12日,十七岁少年孙某某、十六岁刘某、刚满十四岁少年付某某因犯抢劫罪被潢川县人民法院分别判处刑罚。

2009年 12月13日15时许,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胡某某窜到潢川县江家集镇街道“超连网吧”,将在此网吧的江集中学学生李某某拽到对面夹道内,对李某某殴打,从其身上搜出5角钱和一包帝豪香烟。

5角钱还李某某,抢走帝豪烟。

18时许,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胡某某又窜到江家集街南头台球室。

将在此的江集中学学生曹某某拉到外面夹道内,对曹某某殴打,抢走曹某某现金47元。

之后,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与胡某某再次窜到江家集镇街道“连超网吧”,将网吧内的江集中学学生祝某某拽到对面的夹道,四人对祝殴打,抢走祝现金3元。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了解到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作案时系未成年人,自幼上学。

孙某某父母在农村居住,其一人在潢川县城租房上学;付某某父亲去世早,其母亲长年在外务工,随其奶奶生活;刘某初中二年级辍学,过早步入社会,三人均没有受到必要的监护和教育,法制意识淡薄。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某、刘某、付某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

根据三被告人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对未成年人教肓、挽救为主的刑事政策。

以抢劫罪分别判处三被告人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编后话:随着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在积极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对精神世界疏于管理,很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变。

这些变化对现在的青少年影响很大。

在社会大环境下的学校也不再是“象牙塔”,青少年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现状堪忧,青少年犯罪呈现了低龄化、暴力化、复发性强等特点,且历年呈增长趋势。

他们中大部分的父母均常年忙于生计或在外奔波、打工,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在他们性格转型期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每月的生活费,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

由于缺乏监护管理,青少年沉迷网吧、荒废学业、以及其它抵制不了不良诱惑的行为,并由此带来的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

十三、四岁,本应是欢呼雀跃于同龄人的嬉戏中、沐浴在朗朗书声中,而不是身着囚服面对铁窗在“悔不当初”中度过。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当前不断健全的特殊人群帮教机制和未成年人刑罚消灭制度给了他们涅槃重生的机会,对于享受自由的我们有责任联起手来共同拂去起他们眼前的雾霭,给予他们崭新的明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