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

合集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上传: 洪翰斌更新时间:2012-6-8 16:54:08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武宁第一小学洪翰斌课堂教学设计是近阶段我校的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我思考着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想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学生的认识是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我觉得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逐步渗透、逐层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

具体谈以下几点:1、在动手实践的体验中呈现层次性。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同桌分一分、说一说。

(2)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4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4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

(指同桌)你呢?(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这份是这个西瓜的1/4,那份也是这个西瓜的1/4。

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4。

(6)观察图:有几个1/4?4个1/4合起来是多少呢?空白部分呢?(7)刚才找到了西瓜的1/4,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4。

(8)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4吗?为什么?(9)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

(10)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 )/( )。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以本片断的教者在教学时,通过了这样有层次的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4;(2)重点认识1/4,理解1/4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4;(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呈现层次性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呈现层次性

J 0 l 》一 z工 o AOHAI 叫 》 》z J I T ANHANG
一髫 一一嗣 。 一
E malwalc @2c o - i : l e 1nc r e n
根 据 现 代 教 学设
(0 通 过 折 一 折 、 一 画 、 一 涂 颜 色 的 方 法 创 造 1) 画 涂
师 :出示 上 图③ ) ( 注意 观察 , 在 的阴影 部分 大约 现
是几分之一 ?
生 1我觉得是。 : 1。

生 2: 不对 , 我觉 得 是 _ 。 1
吗?为什么 ? () 9 通过折一折 、 画一 画 、 涂一涂颜色 的方 法创造 出
生 3 我也 觉 得 是 。 : 1
让位
补位
!赵 盐
回位
数 学 练 习课 中教 师 主 导 作 用 的不 同体 现
考 察 数 学 练 习课 是 否 有 效 的 维 度 是 多 方 面 的 , 至少 可 以从 教 师 、 生 和知 识 三个 方 面 出 发 寻 找 到 各 自的衡 学
以练 习 的完 成 情 况 对 学 生 进 行 一 种评 价 , 者 针 对 学 牛 或
量标准 。 虽然 练习课 和新授课 、 复习课不 同 , 但是从 内在 出发 。 又可 以发现这三种不 同类 型的课 堂其实又存在相 同的地方 , 那就是教 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在新授课
( ) 怎 么看 出平 均 分 成 2 的 ? 不 能 想 个 办 法 , 3你 份 能 让 这 2份 看 得 更 清 楚 ? ( 折 痕 画 出来 ) 把
思维层次 。 以, 所 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心理特征 、 认 知能 力 、 维 品质 等方 面的差异 , 由低级 到高 级的发 思 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

一、对学生分层次
对学生分层次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把学生按照好、中、差搭配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与组内最差的学生结合,结成帮扶小对子,帮扶学生负责对被帮扶学生答疑解惑,解决疑难,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在上课时,及时对班内的被帮扶学生进行督促,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对于不过关的学生连带组长进行评价,提高组长的责任心,切实落实帮扶效果。
二、实行分层次备课
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宜,选题要典型,且层次要恰当,能够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在平时的备课中,我往往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板块进行备课。例如,基础在线、教材变形、综合运用、能力过对数学学习的研究,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对学生数学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教学;备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学生经过初中学段的学习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较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就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课程的层次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课程的层次性教学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课程的层次性教学设计与实施导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套层次性的数学课程,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层次性教学设计的意义层次性教学设计是指将数学知识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能。

层次性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1.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的层次性设计,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学概念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层次性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层次性教学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层次性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渐进式: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2. 逻辑性:按照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 实用性: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样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5. 个性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层次性教学设计的实施层次性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实施层次性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1. 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测试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需求,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和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

如何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

如何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既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以期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一、确定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在设计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

数学的核心目标通常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需求,可以确定不同的核心目标。

例如,在小学阶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操作和计算能力,而在高中阶段,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建立数学课程的知识框架在确定核心目标后,可以建立数学课程的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是整个数学课程的骨架,它包含了数学的各个主题和相关的知识点。

在建立知识框架时,应根据学科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合理安排。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按照数的认知和运算、几何图形、数据与概率等主题进行划分;在中学阶段,可以按照代数、几何、函数与图像、数与量关系等主题进行划分。

三、确定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在建立知识框架之后,需要确定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

知识结构与层次的确定,涉及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习的渐进性。

首先,应注意横向的知识结构,即各个主题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将数的认知和运算、几何图形、数据与概率等主题进行适当的串联,让学生能够将各个主题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其次,应注意纵向的知识层次,即知识的渐进性和深入性。

例如,在高中阶段的代数主题中,可以将基础的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作为起点,逐步引入高次多项式和不等式等内容,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

四、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在确定了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层次之后,需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

如何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

如何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

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分层的标准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确定学生的水平。

学生的水平可以从成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自学能力、课堂表现等多方面来考虑。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小组讨论、个人面谈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分层水平。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实际、可行,并应与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相符合。

三、确定分层教学策略
确定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是设计教案的重要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自己课内外的时间里进行深入学习和扩展,并在课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交流。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互动讨论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确定教材和教辅材料
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也是设计教案的重要内容。

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分层水平,内容简明且条理清晰。

同时,也需要采用一些配合教材的教辅材料,如模拟试题和答案,以便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以上是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的几个方面。

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的难点在于根据学生的分层水平来确定教学策略和选取教材和教辅材料。

但只要掌握了以上几点,设计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案将会更加科学和有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论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层次性

论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层次性

论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的层次性学生的认识过程是按照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渐深化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这个认知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教学过程设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全局,需要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以推进教学过程设计的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育过程理论的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对它进行了探索,孔子对他把学习过程或教学过程的主概括为学、思、行。

其内容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唯物主义因素。

荀子则主张“闻、见、知、行”,并把“行”提到重要的地位,认为“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古罗马昆体良比较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对教学步骤或阶段的见解,总结绍了这样三个递进阶段:(1)模仿;(2)接受理论指导;(3)练习。

到了近代,关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更加深入,夸美纽斯提出著名的直观教学主张,认为教学要从直观到理解和记忆,从感知事物致文字、概念。

裴斯塔罗齐把教学过程设想为“观照(直观)过程,就是由观察摄取材料,然后由先天固有的某种潜在能力去整理加工,使得观念明确。

教学过程包含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识过程;其次,这种认识又不同于一般认识或其它形式的认识,有其特殊性。

它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接受人类间接或直接知识的师生共同活动过程。

在过程前,教师必须精心制定教学方案,编制教法程序;在教学教程中,按照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现在,数学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并不断优化课堂过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数学教学过程设计优化的方法2.1集体备课是设计优化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能集中群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数学课堂进行分层教学(1)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 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

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

(2)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A层:对他们应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多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促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

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

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1.做好学生分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这种分层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原来的成绩和平时测验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中等层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的学生数学能力比较薄弱.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以教学大纲为目标,课堂内容教学以课本为主体,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的着力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中等生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准.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交流中,达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3.课堂设疑分层次,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一般的说,数学课堂课型可以分为基本型、简单型、一定难度型等.老师在课堂习题练习中应当考虑分类抽答的方法,给中等、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即便他们回答错误也不批评,要坚持以鼓励为主,他们回答正确时要给予更多的表扬,多给他们点掌声、多点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分层设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成功的学生固然具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得到了鼓励和锻炼,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学习的效果.4.课堂练习题分层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习题,鼓励学生量力而行,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针对性的练习,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在掌握好本层次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越级练习.实施“分层次教学”方法预习内容的层次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中学韩洪文【】: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表达〝四性〞,即教学目标要表达层次性,教学内容要表达过渡性,教学方法要表达灵活性,教学评价要表达激励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层次性过渡性灵活性激励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些指导性的意见表达了新课程追求的发展性及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对于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笔者认为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务必要表达〝四性〞,即教学目标要表达层次性,教学内容要表达过渡性,教学方法要表达灵活性,教学评价要表达激励性。

【一】教学目标要表达层次性教学目标表现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几个方面,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定的梯度层次。

有效数学学习应是以上几个方面的相辅相成,融合推进。

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层次,即要求学生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学会什么水平的数学思考?能够解决哪些层次的问题?对数学产生怎样的情感?等等。

在分层次教学中,针对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学习阶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

备课时笔者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情况来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弄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是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A层的学生设计一些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这类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笔者设计的问题那么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C 层学生设计的问题那么难度降低、坡度减缓,使其能理解主要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层次上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分层定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可以通过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确定学生所在的层次。

2. 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慢慢提高难度;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一些拓展性的知识。

3. 灵活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灵活组织教学活动。

对于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拓展性的讲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掌握较慢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充分了解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不断调整分层: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不断调整学生所在的层次。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需要不断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他们所在的层次。

3. 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步的观察和评估。

通过定期测验、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给予合理奖励:对于在分层教学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合理奖励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分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 提供多元化教材: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提供多元化的教材,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如下:1、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注重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注重提高其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帮助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3、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数学的方法1、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数学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算规则、定理和公式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2、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

在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证明。

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归纳总结。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

3、寻求帮助:在学习数学时,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不要害羞或放弃,可以向老师、同学或互联网寻求帮助。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数学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或指导的策略研讨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中化学有效、高效课堂。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学习专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学习专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学习专用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

下面提供一种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

1.学生水平评估:首先,进行学生水平评估,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合作任务或者个人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

2.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制定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且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同时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3.分层次教学组织: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

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基础层的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可以使用较为简单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或者操练。

提高层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用探究性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拓展层的学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探究和拓展,可以使用研究性项目或者竞赛等教学方法。

5.不同层次之间的联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相互影响。

可以安排基础层的学生与提高层的学生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层的学生可以充当基础层学生的小导师,拓展层的学生可以为其他层次的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6.个别辅导和扩展学习: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扩展学习的机会。

基础层的学生可以接受个别辅导,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可以参加数学俱乐部或者竞赛等活动进行扩展学习。

7.反馈和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估。

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口头或书面反馈、自我评估、同伴评估等,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8.调整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可以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教具和学习资源。

总之,分层次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浅谈数学教学的层次性

浅谈数学教学的层次性

浅谈数学教学的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因为受家庭背景、遗传因素等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为了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数学课程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人人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单一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

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理解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应对学生扶的过多,应联系教学内容,有层次的实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有扶到放的教学环节中实行学习。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探索与发现(一)”一课时,结合教材中的四个规律,我有层次的实行了以下设计:“奇妙的宝塔”和“奇怪的142857”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在前两个规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神奇的九”;“寻找神奇的数”这个算式规律则由学生独立探究后与同桌实行交流。

整个环节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层次性,由教师的“扶”到小组的“半扶”,最后到放,即很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又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

二、巩固练习要有层次性巩固练习是协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新知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同样应注意巩固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练习,这样,即满足了吃不饱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能使中下学生获得成功感。

如在实行二年级数学下册“拨一拨”一课时,在学生探究新知后,结合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2000、()、(),学生根据数的排列规律和自身的水平,能够按1个1个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填写,也能够按2个2个、3个3个、10个10个、100个100个……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填写,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填不同的数,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设计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设计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分层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划分小组层次,合理进行升降。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递进”教学法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新生的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其他学生主要应根据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单元、期中考试成绩,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为主要依据。

也可以预先设计两套综合测试题,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分组,甲层次小组是指那些拔尖的优等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和补充题,解题思路宽且方法灵活;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中等的学生,能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独立完成作业,但拓展知识欠缺;丙层次小组是指那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死板,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点拨和帮助下才能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的习题。

为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或中考测验后,要进行层次调整,即能达到自己所在层次目标的前两名学生即可上升到上一个层次组进行学习,测试结果在本组后两名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降到下一个层次组,优升劣降。

(2)制订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评价分层。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侧重于知识面的饱和度讲解及练习,以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教会学生运用基本概念和法则的能力,较重视学生规范的书写和表达,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形成的心理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递进”就有效地避免了这一弊端。

教师在精心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时,既要注意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3)课外作业练习的分层。

教师在讲完一部分知识后,随机布置作业习题,各层次学生所做习题基本一致,但作业内容和要求则不同。

设计上应体现甲层次学生拔尖提高,即除了完成书本上的基础题以外,可布置一些综合性、探索性、拓展性的问题,注意侧重培养这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提倡一题多解;乙层次学生的作业体现巩固练习题,即除完成书本基础知识题以外,再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性的习题,侧重复习巩固知识,树立信心;丙层次组学生作业题侧重于简单模仿作业,完成书本上的基础习题,反复演练,或将难度较大的课后题拆分成几个小题,使他们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层次性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层次性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层次性设计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层次性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层次性设计旨在通过递进的难度、问题的拓展和整合等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层次性设计方法。

设计思路层次性设计是基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学习需要的特点,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层到深层的顺序进行设计和安排。

设计的核心是将知识进行分层,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阶段划分在设计层次性课堂活动之前,需要对所教授的数学内容进行阶段划分。

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数学知识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不同难度和要求的问题。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的加法时,可以划分成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认识数字和数的前后顺序,1+1、2+1等简单的加法运算。

•第二层次:逐步引入进位概念,如11+1、12+1等较复杂的加法运算。

•第三层次:引入进退位概念,如19+6、57+8等稍复杂的加法运算。

通过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难度,可以更好地进行层次性设计。

2. 难度递进在每个阶段内,需要将问题的难度进行递进,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难度的递进:•基础训练:从简单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例如,在第一层次中,可以从1+1、2+1等基础问题开始,逐渐增加到4+1、5+1等稍难的问题。

•问题扩展:在掌握基础问题后,可以引入一些问题拓展和扩展。

例如,在第二层次中,可以从11+1、12+1等基础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问题,如11+2、12+2等。

•知识整合:通过将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创设一些综合性的问题。

例如,在第三层次中,可以设计一些综合问题,如19+6、57+8等,要求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进行进退位运算。

通过递进的难度,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习反馈层次性设计中,学习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
教 授 同一 教学 内容 时 , 以按一个 班级优 、 、 生的不 同知识 可 中 差 水平 和接 受能力 ,以相应的 3个层次 的教 学深度和广度 进行施
“ 分层 次教学” 的每一堂课 , 要利用 知识迁移规律 , 恰到好处 地通过复 习旧知识 , 引出与其密切联系的新知识 , 这是课堂教学 的第一环节 。因此 , 教师应根据“ 新课标 ” 精神 、 教材特点和学生 实际 , 设置悬念 , 对不 同的知识 内容 、 型采取不 同的复习引入 。 类 当新知识引 出后 ,应及时 出示本节课 的教学 内容和不同层次的 教学 目标 , 并对 目标做适当说明或解释 , 以引起学生注意。
位, 使不 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 、 能 、 技 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 。由
于教学 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 ,减轻 了学 生的课 业负
担 。由于优化 了课堂教学结构 , 提高了课 堂教学质量 和效率 , 学
生 的数学成绩 有一定 的提高 。
Gr d to sg ft e Cl s r o a h n fM a h ma is a a i n De i n o a s o m Te c i g o t e tc h
解答例题和完成相应的习题 ,力求从理论 和方法上 消化 预习 内

】 3・ 2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 O Y H N I I N EA D T C N L G S
6 布 置 作 业 的 层 次 化
21年 01
第2 6卷
第 6期
容 。这样 , 使课前预习各尽所能 , 量力 而行 。
中图分类号 : 6 3 G 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2 (0 10 — 13 0 10 — 4 9 2 1 )6 0 2 — 2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进行不同的安排,符合不同能力同学的要求,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有事可做,全面参加课堂教学。

今天,朴新我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模式一(一)情景导入,导学展示情境导入就是创设合适同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为同学学习新知识打下铺垫,导学是指同学在〔教师〕已经预设的问题和材料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展示'就是把自己学习的状况通过教师提问或组内展示或黑板展示的形式汇总到教师那里。

然后教师依据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改正讲解。

本环节以同学学习展示为主,教师纠错讲解为辅。

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注重了同学学习的过程,注重了同学方法和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合作互助、分层学习教师课前要研究分解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同学依据导学案预设好的学习依据自己基础能力的状况先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对应层次的学习,完成后,在有余力的状况下,再去完成其它的提升型习题;等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与自己相对应的学习后,先组内互相检查完成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先组内讨论改正。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派代表提出了,然后由其他组回答解决。

都解决不了的,就是本节课的难点,再由教师去集中引导分析讲解;这样在教师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不仅节约了讲解的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合理引导同学学习,及时调控课堂的教学节奏。

还要重点关注同学在学习中的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助落实状况以及每一组中的疑难问题的处理状况。

教师对各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讲解,扫清他们学习的障碍。

(三)分层检测,反馈小结在最后的时间里,依据同学的学习状况,以分层测试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测验,检验每个层次的同学本节课学习状况是否达标。

教师应该在同学达标测验的过程中,就开始对部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作业进行抽样批阅,课堂中其他没有批阅的作业,课后应该由组长和学科组长共同进行批阅,批改完作业后并写出分析交于教师审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上传: 洪翰斌更新时间:2012-6-8 16:54:08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具有层次性武宁第一小学洪翰斌课堂教学设计是近阶段我校的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我思考着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想必须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工夫。

学生的认识是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逐渐深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我觉得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逐步渗透、逐层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

具体谈以下几点:1、在动手实践的体验中呈现层次性。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同桌分一分、说一说。

(2)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3)你怎么看出平均分成4份的?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4份看得更清楚?(把折痕画出来)(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里?为了跟你同桌区分,把你的作个记号,划上斜线。

(指同桌)你呢?(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这份是这个西瓜的1/4,那份也是这个西瓜的1/4。

也就是说,任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或每份都是这个圆的1/4。

(6)观察图:有几个1/4?4个1/4合起来是多少呢?空白部分呢?(7)刚才找到了西瓜的1/4,再任选一个学具,折一折、画一画,并划上斜线,表示出它的1/4。

(8)展示:上面图形中,涂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1/4吗?为什么?(9)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1/( )。

(10)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颜色的方法创造( )/( )。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转化过程。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潜能外化的规律,所呈现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以本片断的教者在教学时,通过了这样有层次的设计:(1)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引出1/4;(2)重点认识1/4,理解1/4的意义,并折出图形的1/4;(3)创造几分之一;(4)创造几分之几。

这样设计,从集体学到自主学,学生具备了学的条件。

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更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

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改革数学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

那么,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形成能力,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认识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最经常的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通常所说的运算技能就是数学里重要的技能之一,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总结本课得失、制订对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目前,数学作业的布置也体现这一基本理念,改变过去作业布置是教师的“专利”模式,使其成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一个试验区,从而突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因而,新理念下的作业布置兼顾着巩固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

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偏狭及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

传统教学中所布置的作业都是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

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

评价作业的方法千篇一律是打“√”、打“×”,过分强调甄别,缺乏人文性的激励,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剖析作业布置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

学生这些不正常的作业心理直接影响着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缺陷1.作业量多,效率低下不少好心的老师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做了书上的,还要做《每课一练》,练了《同步》还得练《星级》……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误以为“熟”才能生“巧”。

学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应付这些繁多的课外作业。

久而久之,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过分增加疲劳度,挫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作业完成的质量低下,影响了学习效果。

2.内容陈旧,思想封闭小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是多元化,丰富多彩,充满大量信息的。

然而他们所做作业的内容却陈旧、枯燥,远离生活,难以被他们理解。

这便封闭了学生的思想,将现实与数学重重隔离,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3.形式单一,阻碍发展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多数,而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类的作业所占比例却微乎其微。

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4.主张统一,忽视差异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

无视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搞“一刀切” “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强调本位,不讲整合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数学作业往往只顾本学科,根本不考虑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不考虑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6.评价单调,等第随意以“等第”代替“分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教学评价、作业评价的进步。

但是等第的评价虽然降低了学生对分数的心理压力,但同时也削弱了评分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造成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得如何,也使不少学生产生了学好学差无所谓的思想。

从教师角度讲,等第的评价方法使得教师的随意性增加了。

这样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趋向突破传统,改变现状,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创新作业方式,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利用作业发展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改革的趋势。

作业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是数学作业改革的三大方面。

1.作业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在传统教学中,作业内容单一,基本上是大量的书面作业,学生机械训练,对作业缺乏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除了布置一些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作业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泰戈尔曾经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

”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新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

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将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

虽然他们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例如,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可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六(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给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作为奖品,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打九折售书,利用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

”这样的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3.作业评价,由片面走向全面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业评价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评价往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作业评价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一个等级,而是集中体现在给学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评价中。

过去是单一片面的传统符号法,用红笔打“√”或“×”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是要精心培植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为此,应改变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可采用表扬类评语评价、激励类评语评价和引导类评语评价。

除此以外,还可以运用等级制评语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我们金鹤小学第二届教学节中,我听了一堂四年级赵晓磊老师的课《大数与凑整》,整节课教师语言清新,教态亲切。

整节课给我的最大感觉是赵晓磊老师的课教学层次很清晰。

在课后的研讨中,小学教研室主任居老师也提到了备课及教学的层次性问题。

我就针对赵晓磊老师这课的层次性做一评议。

本课中,赵老师一开始就以口算凑整进行引入,既复习了旧知,也为了新知做铺垫。

然后围绕一个“服装大特卖”的情境,进行去尾法教学。

在去尾法教学完,紧跟最基础的巩固练习,接着还提问“去尾法与四舍五入法有什么不同”,之后继续围绕“服装大特卖”这一情境,进行进一法教学,进一法教学完毕,同样紧跟巩固练习,也提问“进一法与四舍五入法有什么不同”,最后还将去尾法与进一法作了比较。

最后是综合练习,其中还有思维拓展练习。

赵老师整节课精讲多练,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逐步渗透、逐层深化,体现了非常好的层次性,学生能够在这一课堂上真正掌握知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有不同的收获,赵老师这节课是节成功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