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针

合集下载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太乙神针灸处方:人参120克,田七240克,山羊血90克,千年健300克,钻地风300克,穿山甲(土炮)240克,小茴香300克,肉桂300,川椒300克,乳香300克,没药300克,麝香少许。

雷火神针灸处方:艾叶90克,沉香,木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

一、药物艾条制作取艾绒100克、硫黄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将以上诸药研成细末和匀。

取难能可桑皮纸1张,宽约40厘米见方,摊平。

然后先取艾绒25克,均匀铺在纸上;再取药末6克,掺在艾绒里,卷紧。

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1寸许,捻紧即成。

二、施术方法1.用加药艾条点燃一端,将艾火一端以布十层包裹,熨于穴位上。

若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

如此灸5~7次。

2.在所灸的部位覆盖几层棉纸或布,再将点燃的艾条隔着纸或布,直接按在穴位上,留1~2秒钟即可。

紧接着再按其他穴位。

若火熄则重新点燃。

每次按灸10次左右。

上述两法可任意选用。

【禁忌症】实热证、阴虚证不宜使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1.头面、五官、大血管处禁灸。

2.孕妇腰骶部、腹部禁灸。

3.使用本疗法要注意防止发生烫伤现象。

4.使用本疗法时最好能备两支艾条,以便一支燃尽时,另一支立即接上,使火力不辍,效果更佳。

1:附子(炮)、艾绒、花椒等量,共研末,加姜汁或酒适量,使药粉略潮,摊纸上贴神阙穴。

本方用于阳痿,早泄,遗精,痛经等症。

2:大附子一个(炮)、吴茱萸、桂皮、木香、蛇床子各半两、马兰草一两,上药共研为末,每次用药半勺,白面半勺、生姜汁半盏,熬成膏状,摊纸上临睡贴神阙穴。

可除寒积。

腰痛贴腰眼。

本方适用于元气虚冷,脏腑虚滑,腰脚冷痛沉重,饮食减少,手足逆冷等症。

3:大茴香12,小茴香12,当归12,白芷12,木香6,香附12(生),乌药12,香油720毫升,黄丹300克。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1 拼音tài yǐshén zhēn[返回]2 英文参考taiyi moxa sticktaiyi moxacon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返回]3 概述太乙神针:1.艾条灸的一种;2书名。

[1][返回]4 艾灸条的一种·太乙神针太乙神针为艾条灸的一种。

指用掺药艾条。

出《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

艾条中所掺药物,各家所载不一(见下表)。

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沉香、独活、硫黄、甘松、香附、丹参、细辛等药与艾绒混和制成艾条。

使用时点燃一头,穴上用布七层垫之,然后将此艾条按于穴上,冷则易之,每穴灸5~7次。

用以治疗风寒湿痹、痿弱无力以及一般慢性虚寒性病症等[2]。

太乙神针处方用药表(单位:钱)[2]书名艾绒乳香没药丁香松香麝香硫黄雄黄穿山田桂枝杜仲枳女冗皂角细垂川芎独活白芷堇乌川乌巴旦仁斑蝥全蝎桃树皮范毓?3011111211111111钛乙神针方》3011 1 12 1 1 1 1 1 1110.83《针灸逢源》太乙神针2010.3111111陈修园医学丛书《太乙神针》3011111211111111111孔广培《太乙神针集解》301111 2 1 1 1 1 1 1 1 1 1114.1 《青囊秘传》4.1.1 组成艾绒3两,硫黄2钱,麝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松香1钱,桂枝1钱,杜仲1钱,枳壳1钱,皂角1钱,细辛1钱,川芎1钱,独活1钱,雄黄1钱,山甲(炙)1钱,白芷1钱,全蝎1钱。

4.1.2 功效温通。

4.1.3 用法用量上为末,和匀。

预将火纸裁定,将药铺纸上,厚分许,层药层纸,卷如小竹管粗,令极坚,以桑皮纸厚包6-7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需阴干,固藏,勿令泄气。

用时燃着熏之。

4.2 《纲目拾遗》卷九4.2.1 组成人参4两,三七8两,山羊血2两,千年健1斤,钻地风1斤,肉桂1斤,真川椒1斤,乳香1斤,没药1斤,穿山甲半斤,小茴香1斤,苍术1斤,真蕲艾4斤,甘草2斤,麝香4两,防风4斤。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

太乙神针实按灸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太乙神针是中医灸法中实按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清至今,历经数代医家不断传承改良,在治疗风、寒、湿邪导致的疾病方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现代医家通过对太乙神针的方药组成、制作及施灸方法的进一步改良,不仅拓展了太乙神针的治疗范围,同时使其更加简便易行,易于为患者接受,在临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应加强对太乙神针的基础研究,系统化、规范化其制作与操作流程,探究其治疗原理,为太乙神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太乙神针;实按灸;现代研究;综述灸法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灸法的起源据推测是在人类知道利用火以后人们在烘烤食物和取暖时可能偶尔不慎被火烧灼而减轻或治愈了某些疾病或烧灼腹部缓解了腹部的寒痛以及胀满等症状于是便主动用烧灼治疗更多的病痛由此产生了灸法[1]。

到了明清年间,灸法发展极盛,出现艾条卷隔纸(布)施灸的方法——实按灸,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改进,实按灸的集大成者——太乙神针应运而生,其首见于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中,书中记载的以药艾条为基础形式,以实按灸为操作方法,成为太乙神针基础制作与操作方法,改变了原有的雷火灸配方,加入不同的中药粉末,使得太乙神针的疾病治疗范围大大提高。

在治疗风寒湿邪、体虚痛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本文归纳总结了太乙神针的历史演变及现代发展,为太乙神针的继承与发扬提供理论基础。

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1.1太乙神针的历史源流灸法的最初形式是《黄帝内经》以及《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的直接灸。

至两晋与唐宋之间,首次出现了隔物灸疗,最早见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2],包括隔盐灸、隔蒜灸、川椒灸等。

以后又不断的有医家对隔物灸的种类进行补充,如唐代孙思邈增加了隔豆豉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及隔商陆饼灸等, 宋代许叔微创隔巴豆、黄连灸疗。

至明清时期,灸法在施灸方法上得到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出现了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新的灸疗方法。

范毓(香奇)与太乙神针法

范毓(香奇)与太乙神针法

布 7层 裹 之 , 于 应 灸 穴 位 或 痛 处 , 热 消 失 后 即 另 换 1 按 针 支 , 灸 之局 部 温 热 为度 , 以治 疗 风 寒 湿 痹 , 弱 无 力 , 以 用 疲 以 及 一 切 慢 性 虚 寒 病 证 。此 法 药 性 平 和 , 用 方 便 , 取 适应 症 广 泛 , 针 灸 界 颇 为 流行 , 灸 法 的 主 要 手 段 。 在 为 最 早 记 载 太 乙 神 针 的古 医 书 , 清康 熙 五 十六 年 (7 7 为 1 1 年)韩贻 丰所撰 的《 乙神针 心法 》 , 太 。但 韩 氏 之 书 流 传 不
摘 要 : 乙神 针 , 艾 卷 灸 法 之 一 。最 早 记 载 此 法 的 古 医 书 , 清 康 熙 五 十 六 年 ( 7 7年 ) 韩 贻 丰 所撰 的 《 乙神 针 心 太 药 为 11 , 太 法》 。但 韩 氏之 书 流传 不广 , 响 不 大 , 影 而韩 氏在 任 山 西汾 州 府 同知 时 , 因筹 集钱 粮 得 与 山 西介 休 人 士 范毓 椅 交 往 , 传 太 乙 并 神 针 法与 其 兄 弟 行 范毓 馨 , 范毓 椅 XA. .k中学得 此 法 , 往 潮 州 , 广 各 地 。 因此 , 正 推 进 促 使 太 乙神 针 法 广 泛 应 用 , 及 流 带 推 真 普
制 成 后 , 2 m, 径 1 7c 净 重 2 , 用 时 点 燃 , 长 0c 直 . m, 4g 使 用
“ 正 间, 雍 粤东 潮 州 总镇 范 公 毓 蓊 号 培 兰 者 , 心寿 世 , 阅 留 遍
方书”“ ,后得太乙神针法 , 范公心窃善之 , 随择吉依法制造 ,
每 遇 人 有 风 寒 暑 湿 , 疾 沉 疴 , 之 无 不 奏 效 。 即多 制 药 痼 治 针 , 列 症 治 , 送 亲 朋 。迨 至 乾 隆 二 十 年 (7 5年 ) 在 江 详 遍 ” 15 , 宁 ( 江 苏 省 南 京 市 ) 官 的沈 士 元 得 此 针 法 ,遂 亦 制 针 , 今 做 “ 遍 赠 同人 。壬 辰 秋 ( 7 2年 ) 雍 和 至 江 宁 , 传 于 沈 士 ” 17 周 受 元 , 感 此 针 “ 效 异 常 ” 于 是 回北 京 后 , 深 功 , 即作 序 说 明原 委 , 以《 乙神 针 》 太 之名 付 梓 刊刻 [ 。此 大 概 是 范 氏 本第 一 次 正 3 ] 式 刊 刻 , 本 今 已不 传 。此 后 本 书 多 次 重 刻 , 太 乙 神 针 此 有《

古法“太乙神针”简介

古法“太乙神针”简介

用法:将太乙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针冷则再烧着再按,如此反复烧按7--9次。
2、太乙神针2号
人参12克、三七10克、肉桂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麝香少许、山羊血10克、千年健50克、钻第风50克、川椒10克、穿山甲25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15克内,制法、用法同上。
临床上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及泄泻等证。
3、太乙神针3号
药物同1号,但不用艾绒,而用硫磺与药末混合制成小丸。用时将姜片贴穴或患处,药丸置姜片上,点燃药丸,共燃3--5丸。
4、太乙神针4号
檀香10克、山柰1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木香12克、甘松6克、香附10克、白芷15克、独活15克、乳香15克、丹参20克、细辛6克、雄黄3克、硫磺克,共研细末,取24克药末掺入艾绒15克。制法、用法同1。
二、五个配方
1、太乙神针1号
人参12.5克、穿山甲25克、山羊血9克、千年健50克、钻地风30克、肉桂50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如艾绒(陈艾绒搓成绒状)15克内,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紧卷成爆竹状,外用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三、制法与治法
制法:用白禳纸(桑皮纸、绵纸均可)30厘米见方,将艾绒15克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瓶贮药末15克,匀薄一层掺在艾绒上;继将麝香(夏季用1.5克,冬季用3克)撒在药艾上;最后从纸的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状,直径约2厘米。外用蛋清涂刷封固,阴干,贮于干燥处备用。用时将药棒放于套筒中,其灸法与1号基本相同。

太乙神针方解

太乙神针方解

太乙神针疗法新太乙神针是李訢超依中医传统疗法和30余年的临床医疗经验,结合现代医药学理论研制的高新专利产品。

太乙神针自我疗法是“培元补气、固摄根本”为大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努力探索,证实该方法的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其它方法,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的效果,该产品即补先天,又补后天,既能滋阴又能壮阳,促使阴阳、气血得以平衡,五脏六腑得以协调,全身、内外上下得以沟通,能够从整体上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达到预防、保健养生、消除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经过数万名的肿瘤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后遗症、痛疼麻木、胃肠病、妇科杂症与现代凝难病、沉疴顽疾等疾病患者逐步转归及康复,验证这一方法的神奇。

太乙神针组方采用存蓄五年以上艾叶,与穿山甲、全蝎、硫磺、乳香、桂枝、杜仲、独活等59味中药复方合成产品。

太乙神针点燃5分钟后,开始产生温和辐射热量,这种温和辐射热量善于走穿,很容易穿透肌肉,筋膜、骨络、灸疗10分钟后,温和热量辐射深达15公分,促使局部炎症迅速缓解,功效持续72个小时。

通过全身的经络,内通脏腑,外连肢节,无处不到,无所不及。

共奏补气养血,分理阴阳,通调上下,和解表里,调整气血,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加强代谢,通畅六腑,振奋后天,自然可驱外感之淫,消内生之百疾,使不足者得补,有余者得泻,全身大径小络无不畅通,各种慢性病、虚寒症、疑难杂症愈于不觉之中。

人类面对21世纪疾病谱的改变,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迅速增多,自我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寻求一种效果可靠,应用安全,方法简单的防治之法,正在越来越引起人民的重视。

太乙神针自我疗法正好适应这一趋势,定能成为新一轮医疗的需求。

太乙神针奥妙在于它的临床适应症广,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患者在家任选时间可以治疗,疗效迅速显著。

我深信,今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太乙神针在防治疾治,康复保健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使这一国宝,在世界医林中放射出更多灿烂的光彩,结出丰满的硕果。

太乙神针灸秘传

太乙神针灸秘传

太乙神针灸秘传发布时间:2009-08-19 11:37“太乙神针灸”是针灸学的一个学派,其特点是针灸配合、穴位配合,以药灸透入肌理,扶正祛邪,调养元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太乙”乃为尊贵之意,似为道家之辞。

清朝医家高士宗曾说:“太乙者,无上之尊,优之众职环会而为贵人也”。

以“太乙”名其针者,不过欲用以表明此针之效验神奇而已。

方药组成:甘松3克、乳香、没药各12克、牙硝1克、牛膝、川乌、独活12克、三棱、草乌1.5克、白芷、羌活1.2克、桂枝、薄荷、麻黄、穿山甲、防风、杜仲、丑牛各6克,丁香、樟脑各1.2克、南星、1.2克、细辛6克、降香3克、明雄、全蝎各4.5克、麝香6克、秦九6克、艾绒15克、硫磺3克。

以上药物,研为细末,调匀,备用。

制针法:将白攘纸裁定,宽约一尺见方,将艾绒15克,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药末15克,遍掺在艾绒上面,均薄一层;继将?香末,撒于药艾上,(?香每支3克,夏季用1.5克)然后,再从纸的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形,直径约六分许.外涂鸡蛋清,阴干,储于干燥处备用。

施灸法:用拇、食、中三指加持艾条,并用小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这样不仅能避免术者手腕动荡不稳,又能避免在长时间施灸的疲劳。

另一种是以拇、食二指加持艾条,用中指固定在被灸部位的附近。

施灸时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针后,病人应静卧片刻,以使药气周流畅达全身,直达病所,驱逐病邪。

太乙神针的功效:1、扶助元气,回阳固脱。

2、培补元气,增强体力。

3、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温中逐寒,解郁散结。

5、小儿之疾,尤为适应。

6、妇科之疾,效果卓著。

7、对于肠胃病、风湿麻木及闪挫损伤致疾,其效果尤为明显。

8、凡属脏腑功能低下之病证,皆宜用之。

总之,太乙神针之功能甚多,而治病亦广,但其收效之快慢,多有病史之久暂时病情之轻重而定。

太乙神针心法——手足腰腋门

太乙神针心法——手足腰腋门

太乙神针心法——手足腰腋门手臂痛不能举:针曲池尺泽肩髃三里少海太渊阳池阳溪阳谷前谷合谷液门外关腕骨臂寒:针尺泽神门臂内廉痛:针太渊臂腕侧痛:针阳谷手腕动摇:针曲泽腋痛:针少海间使少府阳辅丘墟申脉足临泣肘劳(神应经中为腕劳):针天井曲池间使阳溪中渚阳谷太渊腕骨列缺液门手腕无力:针列缺肘臂痛:针肩髃曲池通里手三里肘挛:针尺泽肩髃少海间使大陵后溪鱼际肩臂酸重:针支沟肘臂手指不能屈:针曲池三里外关中渚手臂麻木不仁:针天井曲池外关经渠支沟阳溪腕骨上廉合谷手热:针劳宫曲池曲泽内关列缺经渠太渊中冲少冲手臂红肿:针曲池通里中渚液门手三里风痹肘挛不举:针尺泽曲池合谷两手拘挛偏风瘾疹喉痺胸肋填满筋缓手臂无力皮肤枯燥:针曲池(先泻后补)肩髃手三里肩膊烦疼:肩髃肩井曲池五指背疼:针外关手挛指疼:针少商掌中热:针列缺,经渠,太渊腋肘肿:针尺泽小海间使大陵腋下肿:针阳辅丘墟临泣腰痛:针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俞肾俞(后两者神应经无)两腿如冰:针阴市挫闪腰疼胁肋痛针:针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阴交行间足三里腰疼难动:针风市委中行间腰脊强痛:针腰俞委中涌泉小肠俞胱膀俞腰脚痛:针环跳风市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股膝内痛:针委中足三里三阴交腿膝酸疼:针环跳阳陵丘墟脚膝痛:针委中三里曲泉阳陵风市昆仑解溪膝胻股肿:针委中三里阳辅解溪承山腰如坐水:针阳辅足痿不收:针复溜风痹脚胻麻木:针环跳阴陵阳辅太溪至阴脚气:针肩井膝眼风市足三里承山太冲丘墟足寒热:针三里委中阳陵复溜然谷行间中封大都隐白脚肿:针承山昆仑然谷委中下廉髋骨风市足寒如水:针肾俞浑身战掉胻痠:针承山足胻寒:针复溜申脉厉兑足挛:针肾俞阳陵阳辅绝骨诸节皆痛:针阳辅腨肿:针承山昆仑足缓:针阳陵冲阳太冲丘墟脚弱:针委中足三里承山两膝(原文为脚,显然不对)红肿痛:针膝关委中三里阴市穿跟草鞋风:针昆仑丘墟商丘照海足不能行:针三里曲泉委中阳辅(原文无:三)阴交复溜冲阳然谷申脉行间脾俞脚腕酸:针委中昆仑足心疼:针昆仑脚筋短急,足沉重,鹤膝历节风肿,恶风,发不能起床:针风市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胫酸重及四肢不举:针跗阳腰重痛不可忍,及转侧起卧不便,冷痹脚筋挛急不得屈伸:灸两脚曲(“月秋”)两纹头四处,各三壮,一同灸,两人两边同吹至火灭。

太乙神针灸法治大病

太乙神针灸法治大病

太⼄神针灸法治⼤病古代中医先贤云:针药不及,灸之为宜。

特别是针对许多慢性病,古⼈早就研究出了解决的⽅法,现在就是怎么⽤的问题,以下介绍⾏之有效的太⼄神针灸法。

把⼤家从看不起⼤病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太⼄神针灸法,出⾃清代咸丰六年的⼀本古籍。

古籍中介绍的太⼄神针内容如下:(原⽂没有标点符号,为⽅便阅读,加上标点符号。

)太⼄神针⽅艾绒三两硫黄⼆钱真麝乳⾹没药松⾹桂枝杜仲枳壳皂⾓细⾟川芎独活川⼭甲雄黄⽩芷全蝎各⼀钱。

右为末,称准分量和匀,预将⼤纸裁定,将药铺于纸上厚分许,层纸层药,凡三层卷为⼤指粗细,杵令极坚,以桑⽪纸厚糊六七层,再以鸡蛋清通刷外层,务须阴⼲,勿令泄⽓。

⽤针法。

⼀⽤针法,先审是何病症,取何⽳道,⽤笔涂记其⽳,以红布七层安于⽳上,候针。

⼀将针向灯上烧透,对正⽳道放于红布上,候药⽓温热渐退,肌腠直⼊病奥,便觉氤氲清爽,应效之速难以⾔传,若太热,将针略提起,俟热定,再针,以七记数,少则⼀七,多则七七。

⼀烧针,务令著透,轻重浮沉,按须得法,针⽕若灭,再烧之。

⼀⽤过药针,以极⼲⽵筒封藏,勿令受潮泄⽓,便可复⽤。

⼀宜天⽓晴和,明窗净⼏,密室⽆风之处,敬谨焚⾹如法⽤针,登时奏效,更须择吉,若遇⼈神所在之⽇,不宜针灸,切须忌之。

⼀针后,静卧⽚时,使药⽓周流畅达于脏腑脉络之间,然后起,饮醇酒数杯,借酒⼒以⾏药⽓,微醺为度。

切忌冒风。

⼀针后,务宜谨摄起居,保养元⽓,禁⽌房事,尊节饮⾷。

逐⽇⼈神所在不宜针灸。

初⼀在⾜⼤指,初⼆在外踝,初三在股内,初四在腰,初五在⼝,初六在⼿,初七在内踝,初⼋在腕,初九在尻,初⼗在腰背。

⼗⼀在⿐梁,⼗⼆在发际,⼗三在⽛齿,⼗四在胃腕,⼗五在遍⾝,⼗六在胸,⼗七在⽓冲,⼗⼋在股内,⼗九在⾜,⼆⼗在内是踝,⼆⼗⼀在⼿⼩指,⼆⼗⼆在外踝,⼆⼗三在肝及⾜,⼆⼗四在⼿阳明,⼆⼗五在⾜阳明,⼆⼗六在胸,⼆⼗七在膝,⼆⼗⼋在阴,⼆⼗九在膝胫,三⼗在⾜趾。

⽳道取⼨法,以男左⼥右⼿中指,第⼆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1⼨,取稻草⼼或簿篾⽚量之。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三百年医疗绝技“太乙神针”现身泸州民间近日在泸州市白招牌的体育广场旁边,发现一位民间医生刘贵成,所用的方法就是本人听说已久,但从未见过的“太乙神针”疗法。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算来已有近三百历史了。

与刘老师聊天才知道,他是在师传的“太乙神针”疗法上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特别是他的灸条制作很有特色。

他在传统“太乙神针”灸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灸条燃烧时的烟、灰两个问题,所以他治病时,用的灸条无烟无灰,减少了污染,很受病人欢迎。

经了解,他收费极其低廉,治疗一次才收5元,仅仅相当于去医院的挂号费,经本人和病人的试验,效果还不错。

对这种疗法,我的感觉其有以下几大特点:1、无痛苦。

通过灸条熨烫,病人没有痛苦,容易接受。

2、不传染。

因为无皮损,不像扎银针有传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危险。

3、费用低。

治疗一次五元,加一个部分增加一元,最多也不超过10元。

4、疗效好。

经病人实践,疗效确实显著。

5、绿色安全。

不吃药,也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

附“太乙神针”相关资料一、概述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

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

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

所以本书不断被翻刻,121年中就一7个新版本。

清以后未见重印。

1984年刘洁声出版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针》药方与用法也不同。

现介绍几种“太乙神针”的配方及用法。

称“太乙针”。

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

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

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马 莉1,苏立林2摘要 目的:观察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84例风寒型面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太乙神针实按灸治疗,并嘱所有病人日常加强锻炼㊂治疗前后采用House -Brackmann (H -B )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㊁面神经电图分析及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㊂结果:对照组纳入41例,治疗组纳入42例㊂两组治疗后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 <0.05),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风寒型面瘫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加快病情恢复㊂关键词 风寒型面瘫;太乙神针实按灸;针刺;面神经功能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5.036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疾病,多以单侧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多认为其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或完全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㊂面神经麻痹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导致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为主[1-2]㊂本研究观察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 2019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瘫病人㊂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㊂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18~84(57.6ʃ6.4)岁;病程1~5(3.8ʃ1.2)周㊂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9~81(55.4ʃ3.1)岁;病程1~5(3.2ʃ1.4)周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针灸治疗学“中关于风寒型面瘫的诊断标准[3];西医诊断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即病灶侧额纹变浅甚至消失㊁不能皱眉㊁眼睑闭合不全㊁眼裂变大㊁鼻唇沟变浅㊁口角下垂[4]㊂1.3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面瘫相关诊断标准;年龄ȡ18岁;病人自愿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不符合风寒型面瘫的诊断标准;有严重心㊁肝㊁肾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急性传染性疾病;拒绝配合治疗的病作者单位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E -mail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引用信息 马莉,苏立林.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5):935-937.人㊂脱落标准:主动放弃治疗;治疗期间出现危重疾病;治疗期间进行其他治疗方法㊂1.4 分组方法 将84例病人输入SPSS 26.0软件中,输出随机数字和数字分组,制作号码牌装入不透明的纸袋中,纸袋的编号与号码牌数字一致,按照纳入收治病人的顺序进行拆封及发放号码牌,按照号码牌的数字进行分组和治疗㊂1.5 治疗方法1.5.1 基础治疗 两组均按照2013年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给予面神经麻痹的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炎琥宁4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 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㊂1.5.2 对照组 给予针刺治疗㊂取穴:阳白㊁太阳(双)㊁迎香㊁地仓㊁颊车㊁下关㊁承浆㊁合谷(双):阳白穴向眼球平刺0.5寸;太阳向眼球直刺0.5寸;迎香向上平刺0.3寸;地仓向患侧平刺1寸;颊车㊁下关㊁合谷直刺0.5寸;承浆向患侧斜刺0.5寸㊂具体操作:病人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针刺部位,针刺局部消毒,采用0.25mm ˑ40mm 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针刺得气后,均使用平补平泻法,行针1min 后留针,每次留针30min ,每周治疗6d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5-6]㊂1.5.3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太乙神针实按灸法治疗㊂选穴:百会穴㊁大椎穴㊁翳风穴(双)㊁风池穴(双)㊂太乙神针制作:以清代‘太乙神针“[7]方为主方:木香9g ,乳香9g ,没药9g ,肉桂9g ,羌活9g ,防风9g ,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艾绒94g ㊁麝香少许揉散均匀,外用棉皮纸包裹成爆竹状,外用桑皮纸6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㊂具体操作:病人取坐位,先用75%乙醇在施灸穴位消毒,之后铺7层纱布,将点燃的针卷乘热按到纱布上,使药力顺着热气透进深部,每次5s ,嘱病人自觉热度难以耐受时提醒施灸者,将针卷抬起,将灰烬㊃539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3月第21卷第5期抖去,再将火焰吹燃,继续施灸㊂采用一㊁五㊁七阳数计算:替换1次为一针,每穴每次灸7针,每5d 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 [8],共治疗2个疗程㊂1.5.4 注意事项 施灸前,向病人阐明施灸方法,缓解病人紧张感以较好地配合治疗;施灸时密切关注病人反应,达到耐受阈值时及时抬起灸条,避免烫伤;施灸后嘱病人避风寒,并积极做面部表情运动,帮助恢复[9-10];针刺时若病人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起针并给予温糖水,嘱病人头低脚高位静卧即可恢复㊂1.6 观察指标1.6.1 面神经功能分级 根据‘House -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11]㊂Ⅰ级:各区面肌正常;Ⅱ级:仔细检查时有轻度的面肌无力,有非常轻的联带运动;Ⅲ级:明显的面肌无力,无面部变形,可有联带运动,面肌挛缩或痉挛;Ⅳ级:明显的面肌无力和/或面部变形;Ⅴ级:仅有几乎不能察觉的面部运动;Ⅵ级:无运动㊂1.6.2 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评分 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对额肌运动㊁眼睑开合㊁鼻唇沟深浅㊁耸鼻运动㊁口角歪斜㊁鼓腮漏气㊁食物滞留㊁颈阔肌收缩功能㊁味觉障碍㊁听觉过敏㊁流泪不适㊁下颌角耳部乳突部疼痛12个方面进行评分[12]㊂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㊂正常为0分,轻度为1~12分,中度为13~23分,重度为ȡ24分㊂1.6.3 面神经电图 采用面神经电图对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比较㊂1.7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Ⅰ级;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达到Ⅱ级;好转: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由Ⅳ级㊁Ⅴ级㊁Ⅵ级转变为Ⅲ级;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病人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Ⅳ级之上㊂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采用t 检验;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研究完成情况 治疗组2例病人脱落,对照组1例病人脱落㊂2.2 两组治疗前后H -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H -B 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单位:例时间组别例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Z 值P 治疗前对照组4200319145-0.2890.775治疗组4200220146治疗后对照组4019107121-2.7740.006治疗组4199126322.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2㊂2.4 两组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潜伏期均降低,波幅均增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3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4018.31ʃ3.37 4.97ʃ2.87①②对照组4119.57ʃ3.1110.89ʃ5.13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㊂表3 两组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潜伏期和波幅比较(x ʃs )项目组别例数 潜伏期(ms )治疗前治疗后波幅(mV )治疗前治疗后眼轮匝肌对照组41 5.16ʃ0.84 4.45ʃ0.76①0.59ʃ0.350.65ʃ0.42①治疗组40 5.45ʃ0.64 2.35ʃ0.57①②0.63ʃ0.460.94ʃ0.34①②口轮匝肌对照组41 3.57ʃ0.41 3.09ʃ0.69①0.68ʃ0.210.72ʃ0.23①治疗组403.61ʃ0.472.86ʃ0.54①②0.61ʃ0.220.95ʃ0.17①②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㊂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详见表4㊂㊃639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r c h 2023 V o l .21 N o .5表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例数痊愈(例)显效(例)好转(例)无效(例)总有效率(%)对照组4199121173.17治疗组4019107490.00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㊂3讨论周围性面瘫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因茎乳孔内面神经突发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神经缺血水肿㊁脱髓鞘等㊂本病在我国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此病虽死亡率低,但导致病人颜面部改变,使病人形象受损,给日常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㊂目前西医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一般给予抗病毒㊁营养神经㊁激素等药物以消炎㊁抗病毒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西医治疗手段虽能控制病情,仍存在诸多副作用,且病人病情复杂多样,因此临床疗效不同[6]㊂周围型面瘫中医也称为 口僻 厥口僻 等㊂中医学认为此病当为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卫气失职不固,风寒之邪乘势侵袭面部阳经脉络,致使面部一侧营卫不和,气血不得濡养筋肉经脉,导致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6]㊂‘灵枢㊃经筋“记载: 其病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故僻 ,面颊部乃阳明经所走行之处,故风寒之邪侵袭之后,治之以阳明经,‘诸病源候论㊃偏风口口呙候“记载: 偏风口口呙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㊂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 僻也 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 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因此中医治疗原则以祛风散寒㊁通络和营㊂太乙神针首见于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其改变了原有的雷火灸配方,加入了不同的中药粉末,使得太乙神针的疾病治疗范围明显增加㊂有别于雷火灸的猛烈药性,太乙神针的配伍替换为温补之药,如乳香㊁没药㊁肉桂等[13-15]㊂将之磨成粉后与陈年艾绒混合在一起,进行艾灸时对风寒型疾病效果尤甚㊂太乙神针使用七层纱布,其温补的药性借助灸力隔着纱布缓慢透入经络,达其病所,令灸热之气在治疗过程中得以持久㊁温和㊁均匀,从而提高治疗效率㊂故能温中逐寒㊁调和气血㊁回阳固脱,隔着纱布作用于皮肤腠理,可驱逐经络之中的风寒之邪,调畅气机,补充机体阳气,从而驱邪与扶正同治[7]㊂‘灸经图“记载: 哇鼻皱眼,当灸发际,灸耳上关,灸口吻,灸颊车髓孔,灸手阳明 ,使用太乙神针对阳明经和太阳经的穴位或经络循行部位进行实按灸治疗口眼歪斜时,取得较好的疗效㊂通过温热的灸热之力,将温补的药效传入经络,从而驱除经络中的风寒之邪,并温润经络肌肉,缓解病人因受风寒之邪导致的拘急紧张㊂综上所述,太乙神针实按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优于单纯普通针刺,且该方案具有起效快㊁病程时间短㊁治疗成本低㊁易上手操作㊁安全性高等优点,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案㊂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治疗方法难以对病人施盲,样本量有限,未设置相应的安慰剂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㊂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延长随访时间,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㊂参考文献:[1]李娜,黄心镜.温针灸治疗门诊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12):1871-1873.[2]杨娟娇,邵瑛,杨原芳,等.重灸翳风穴配合悬挂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9):1633-1635.[3]东贵荣,鲍春龄,周艳丽,等.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门诊临床路径[C].北京: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2011:7.[4]耿双.应用红外热成像观察针刺配合雷火灸急性期介入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5]王明明,蔡圣朝,黄雪珍.针刺 面八针 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2):50-52. [6]张胜.针刺配合灸翳风穴联合强的松治疗风寒型面瘫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7):144-147.[7]刘立公,顾杰.范毓香奇和 太乙神针 [J].中国针灸,2007,27(7):543-544.[8]曾欢,李敏,邝碧瑶,等.‘太乙神针心法“学术特点探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2):179-180.[9]谢安阅.艾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10]刘洁声.太乙神针灸临证录[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1]吴昊.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应用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标准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12]王婷婷,陶勇军,楼喜强,等.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15-118.[13]郑美华,叶婷,王广武.温针灸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9):58-60.[14]薛昊,张建斌,陈仁寿.雷火神针之 源 与 流 [J].中国针灸,2018,38(4):440-444.[15]CAI C Y,GONG Y F,DONG D Y,et bined therapies ofmodified Taiyi miraculous moxa roll and cupping for patients with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J].Evidence-Based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8,2018:6754730.(收稿日期:2021-04-07)(本文编辑薛妮)㊃739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3月第21卷第5期。

太乙神针心法_笔记

太乙神针心法_笔记

《太乙神针心法》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1)1.1 《太乙神针心法》的背景与意义 (2)1.2 心法的起源与发展 (3)二、基本理论 (4)2.1 太乙神针的原理与构成 (6)2.2 心法的基本原则与运用 (7)三、心法技法 (8)3.1 针灸的技巧与步骤 (9)3.2 针灸的治疗原理与应用 (11)四、案例分析 (12)4.1 经典案例介绍 (12)4.2 案例分析与讨论 (13)五、实践经验 (14)5.1 实践心得与体会 (15)5.2 错误与解决方法 (16)六、结语 (17)6.1 对《太乙神针心法》的总结 (18)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19)一、内容概览在我阅读《太乙神针心法》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武术的秘籍,更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哲学、精神修养、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宝典。

其内容丰富,令人感叹。

从书籍的基本结构来看,《太乙神针心法》整体上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

其中开篇介绍了太乙神针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让读者对这门武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书中详细阐述了太乙神针的心法口诀、招式要领等,为读者学习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书中还涉及了修行者的精神修养、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在内容概览方面,我发现《太乙神针心法》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武学技艺,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书中所强调的“道”,不仅仅是指武术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它教导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视野。

书中还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太乙神针心法》还涉及了一些医学知识,如穴位、针灸等。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书籍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医学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对于现代医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太乙神针心法》是一部集武学、哲学、医学等为一体的著作。

太乙神针微雕技术

太乙神针微雕技术

太乙神针灸法记载于《针灸书》第1卷。

成书于18世纪中期( 注:雍正年间),又称大乙针。

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形成的药艾条灸法的一种,调整艾绒中所加入的中药处方而重新命名的。

其内容有针法、入神禁忌、正面及背面穴、道理及说明等。

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其中有不少改编本,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如《太乙针方》、《太乙神针灸法》、《太乙神针集解》等,内容大致相同。

针刺治疗在中国已有五千年历史,并且逐步形成为完整的体系,在全国已享有盛名。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组织专家诊证,特向全世界推广介绍3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

这些病症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乘等多种科目。

针刺疗法常被人们认识为毫针为主的治疗,实际上是演变而来的。

针具的发展大体分为砭石、九针、毫针、现代针等阶段。

砭石阶段是以石代针和刀,认为“砭石”就是针刺治疗的鼻祖。

许多古代书籍有记载,如《管子》曰:“疽之砭石”,《汉书·艺文志》曰:“医经去……用度箴石汤火祛施”。

《说文解字》云:“砭以石刺病也。

”《素问·异法方宜诠》中曰:“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痛疡,其治宜砭石,……”《灵枢·五版》云:“故其已成脓血压,其砭石铍锋之所取也。

”在新石器时代,砭石已成为专门治疗器械,有固定的形状,这些形状除了圆形、尖针形,还有能够切割的带刃的砭石。

这些带刃的砭石多用来切割排脓放血。

据《黄帝内经·素问》云:“气盛脓血聚亏,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也。

”1965年湖南省华容县长岗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三件磨制精致类似锛状的石器。

其中一件为长方形,长6厘米,一侧上方有半圆形缺口,另一件近似方形,长约4.8厘米,还有一件为正方形,边长为3.2厘米。

这三件都是单而斜刃,刃口锋利,作“砭石”用,容易切开皮肉排脓放血。

1966年湖南长沙接驾岭西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把石刀,长6厘米,宽约3.2厘米。

1955年河南省郑州市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玉质小型剑状工具,它和古“九针”中的铍针外形相似,是一种玉质的剑形“砭石”。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

太乙神针灸和雷火神针灸配方太乙神针灸处方:人参120克,田七240克,山羊血90克,千年健300克,钻地风300克,穿山甲(土炮)240克,小茴香300克,肉桂300,川椒300克,乳香300克,没药300克,麝香少许。

雷火神针灸处方:艾叶90克,沉香,木香,乳香,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许。

一、药物艾条制作取艾绒100克、硫黄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3克,将以上诸药研成细末和匀。

取难能可桑皮纸1张,宽约40厘米见方,摊平。

然后先取艾绒25克,均匀铺在纸上;再取药末6克,掺在艾绒里,卷紧。

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纸1寸许,捻紧即成。

二、施术方法 1.用加药艾条点燃一端,将艾火一端以布十层包裹,熨于穴位上。

若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

如此灸5~7次。

2.在所灸的部位覆盖几层棉纸或布,再将点燃的艾条隔着纸或布,直接按在穴位上,留1~2秒钟即可。

紧接着再按其他穴位。

若火熄则重新点燃。

每次按灸10次左右。

上述两法可任意选用。

【禁忌症】实热证、阴虚证不宜使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头面、五官、大血管处禁灸。

2.孕妇腰骶部、腹部禁灸。

3.使用本疗法要注意防止发生烫伤现象。

4.使用本疗法时最好能备两支艾条,以便一支燃尽时,另一支立即接上,使火力不辍,效果更佳。

1:附子(炮)、艾绒、花椒等量,共研末,加姜汁或酒适量,使药粉略潮,摊纸上贴神阙穴。

本方用于阳痿,早泄,遗精,痛经等症。

2:大附子一个(炮)、吴茱萸、桂皮、木香、蛇床子各半两、马兰草一两,上药共研为末,每次用药半勺,白面半勺、生姜汁半盏,熬成膏状,摊纸上临睡贴神阙穴。

可除寒积。

腰痛贴腰眼。

本方适用于元气虚冷,脏腑虚滑,腰脚冷痛沉重,饮食减少,手足逆冷等症。

3:大茴香12,小茴香12,当归12,白芷12,木香6,香附12(生),乌药12,香油720毫升,黄丹300克。

太一神针的功效与作用

太一神针的功效与作用

太一神针的功效与作用太乙神针疗法,使用说明:(1)工具:药油一瓶,药针一根,酒精灯一个,打火机一个(2)开针:将药针深入药油1厘米,点燃烧出一个平面就可以了,熄灭火,凉冷就可以用了。

(3)蘸油:将药针放入药油中,半厘米就可以了。

(4)烤油:第一次蘸油将蘸上药油的药针,放在酒精灯火上微烤1到2秒,使药油完全渗透到药针里,记住,不要点燃。

这时温度较高,可以多凉一会儿,再点穴。

第二次烤油的时候,最好从烤2到3下,就可以点在学位上,(记住不点燃药条)(5)点穴:温度合适,就可以点在患者的穴位上,点法点七次为一壮,七次为123,456,7停2到3秒,一般灸7壮一个穴位,点在患者身上有点针扎的感觉,而患者能承受就可以了灵活应用[呲牙] 治疗范围:药油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从中医来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太一神针补泻,补法:热刺激,点第七下时停2到3秒,封其穴。

泻法:强热刺激,点第七下不停留,而开其穴。

禁忌症状实热证、阴虚证慎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1.头面、五官、轻灸。

大血管处禁灸。

2.孕妇腰骶部、腹部禁灸。

3.使用本疗法要注意防止发生烫伤现象。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太乙神针他功能非常多,治病也非常广泛。

治疗效的快慢,跟病人的病情轻重决定的;如果是新病比较轻的效果是非常快速的;如果是比较重或者是一些陈科痼疾疗效也是比较慢一点,但肯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1、中风、左瘫右痪,像痿软、拘挛,半身不遂,角弓反张。

或者是记忆力减退,气虚,脱肛,昏厥,癫痫等等这些病。

灸哪些穴位呢:第一灸百会穴,第二大椎穴、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穴。

2、头痛眼花,比如说泪出流涕的人。

灸神庭穴。

3、凡是有喉风胀疼或者是哮喘,或者是噎隔或者咳吐就是吐痰。

或者肠鸣气短的。

灸丰隆(丰隆除痰)、膻中、气海、天突。

4、心浮冷痛惊悸还是痰食积郁。

太乙神针与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与雷火神针

太乙神针与雷火神针
有些人认为“太乙神针”和“雷火神针”是一种针刺手法,其实不然。

太乙神针和火雷神针,两者均是药物艾条疗法,属灸法范围。

其所以称为“针”,是因为其操作方式很像针法,太乙神针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药物处方而成,适应症更加广泛。

其操作方法:选定施灸穴位,用特制药艾条(或用太乙神针,或用雷火神针)点燃一端,一种方法是在所灸穴位上,覆盖10层棉纸或5-7层棉布,紧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即提起,然后再按,若艾火熄灭可重新点燃,如此反复施灸。

最好点燃两支艾条,交替按压,使药气透入机体。

每穴按灸10次左右。

另一种方法是将点燃的一端,以7层棉布包裹,紧按压穴位上,如病人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按灸。

如此反复。

如火熄、冷却,则重新点燃灸之。

每穴位可按灸5-7次。

垫物会烧焦黄,但不要让它烧着起火。

如此反复数次之后,穴位上即出现大面积的温热和红晕现象,热力深入,久久不消。

此法优点是灸得快,省时间,面积大。

适用于病位较深的风寒湿痹及腹痛、泄泻等病症。

近年来民间偏方验方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近年来民间偏方验方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

近年来民间偏方验方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民间偏方验方在治疗疾病时越来越受关注。

一些人因为对传统医学的不信任或者是医疗资源不足,选择尝试民间偏方验方。

然而,民间偏方验方的使用往往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案例,探讨民间偏方验方的安全问题,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一、案例分析1. 太乙神针事件太乙神针是一种被许多人推崇为神奇的民间偏方验方,被称为“不老神奇针”。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因使用太乙神针导致的安全事故。

例如,某个患者使用太乙神针后出现了局部感染和过敏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了严重后果。

2. 核桃煮葱头治疗咳嗽案例在一些偏方中,核桃和葱头被认为具有疗效。

有人在听信民间偏方的建议下,将核桃和葱头一起煮汤饮用,以治疗咳嗽。

然而,核桃和葱头中含有一些物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胃肠不适等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科学依据民间偏方验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其成分和用量难以被证明有效和安全。

很多偏方甚至是基于个人经验或传闻而来,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验证。

因此,使用这些偏方进行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

2. 治未病观念滋生一些人倾向于使用民间偏方作为一种预防疾病的手段,他们相信民间偏方可以提高免疫力或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然而,这一观念可能导致人们忽视了科学医学的建议和防护措施,从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三、安全反思与建议1.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推广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民间偏方验方的认知,告诉大家民间偏方的使用风险和潜在危害。

只有广大群众具备足够的健康知识,才能正确选择治疗方式,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 加强监管与执法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民间偏方验方市场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同时,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民间偏方验方,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行为,并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3. 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对民间偏方验方进行评估和验证,明确其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

通过科学评估,可以指导公众科学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使用不可靠的偏方。

太乙神针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验案2则

太乙神针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验案2则
参考文献
【11 唐传志,李来道,邢军,等.137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分析fJl.前卫医药杂志,2∞l,18(3):219 【2】 王雪苔.太乙神针流传考忉冲医文献杂志,200t,(2):1-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785)
作者简介:吴焕淦,男,教授·E-lmil:mlll∞“98n@126·com 22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讨会
阳、手太阳交会穴,均主治面瘫,施灸可调节局部气血运行,通经活络,为近部取穴;阳自尤善治眼睑下垂。翳风与经外奇穴 太阳相配,可奏祛风通络止痛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合谷是治面瘫的效穴,属远部 取穴。八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之效。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讨会
太乙神针治疗周围型面刘慧荣,吴璐一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关键词】 太乙神针;中医疗法;面神经麻痹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志码】 B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部筋肉松弛,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 又称为面瘫、卒口僻、口目僻、口眼喁斜、口蜗等,常年均有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发病者为多【l】。中医学认为,本病多 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面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太乙神针是清代出现的一种掺药艾卷灸法,最早记载于清·韩贻丰《太乙神针心法》12]。临床施灸方式多为实按灸, 主要用于虚证、寒证、风证、痰证等。笔者运用太乙神针药艾条温和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和后遗症期患者, 效果均显著,现将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1.1病案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神针
三百年医疗绝技“太乙神针”现身泸州民间
近日在泸州市白招牌的体育广场旁边,发现一位民间医生刘贵成,所用的方法就是本人听说已久,但从未见过的“太乙神针”疗法。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算来已有近三百历史了。

与刘老师聊天才知道,他是在师传的“太乙神针”疗法上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特别是他的灸条制作很有特色。

他在传统“太乙神针”灸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解决了灸条燃烧时的烟、灰两个问题,所以他治病时,用的灸条无烟无灰,减少了污染,很受病人欢迎。

经了解,他收费极其低廉,治疗一次才收5元,仅仅相当于去医院的挂号费,经本人和病人的试验,效果还不错。

对这种疗法,我的感觉其有以下几大特点:
1、无痛苦。

通过灸条熨烫,病人没有痛苦,容易接受。

2、不传染。

因为无皮损,不像扎银针有传染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危险。

3、费用低。

治疗一次五元,加一个部分增加一元,最多也不超过10元。

4、疗效好。

经病人实践,疗效确实显著。

5、绿色安全。

不吃药,也不存在任何毒副作用。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安全的绿色疗法,值得深入挖掘,并大力推广。

附“太乙神针”相关资料
一、概述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

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
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

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

所以本书不断被翻刻,121年中就一7个新版本。

清以后未见重印。

1984年刘洁声出版了《太乙神针灸临证录》,刘氏得师秘传,其药方与周氏《太乙神针》药方与用法也不同。

现介绍几种“太乙神针”的配方及用法。

称“太乙针”。

本来是灸法,为何称为“针”,因为它的操作方式,很象针法(隔几层纸或布)实按在穴位上的缘故。

通用方:艾绒100克,硫磺6克,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500克。

上药研成细末,和匀。

以桑皮纸1张,宽约30厘米,摊平,先取艾绒24克,均匀铺在纸上,次取药末6克,均匀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1层,两头留空纸3厘米许,捻紧即成。

二、五个配方
1、太乙神针1号
人参12.5克、穿山甲25克、山羊血9克、千年健50克、
钻地风30克、肉桂50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麝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如艾绒(陈艾绒搓成绒状)15克内,平铺在40厘米见方的桑皮纸上,紧卷成爆竹状,外用蛋清封固,阴干后备用。

用法:将太乙神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针冷则再烧着再按,如此反复烧按7--9次。

2、太乙神针2号
人参12克、三七10克、肉桂5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麝香少许、山羊血10克、千年健50克、钻第风50克、川椒10克、穿山甲25克、小茴香50克、苍术50克、甘草100克、防风20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药末24克,掺入艾绒15克内,制法、用法同上。

3、太乙神针3号
药物同1号,但不用艾绒,而用硫磺与药末混合制成小丸。

用时将姜片贴穴或患处,药丸置姜片上,点燃药丸,共燃3--5丸。

4、太乙神针4号
檀香10克、山柰10克、羌活15克、桂枝15克、木香12克、甘松6克、香附10克、白芷15克、独活15克、乳香15克、丹参20克、细辛6克、雄黄3克、硫磺克,共研细末,取24克药末掺入艾绒15克。

制法、用法同1。

5、太乙神针5号
甘松3克,乳香、没药各12克、牛膝、川乌、独活各12克,三棱、草乌各1.5克,白芷、羌活各1.2克,桂枝、薄荷、麻黄、穿山甲、防风、杜仲、黑白牵牛子各6克,丁香、樟脑各1.2克,南星1.2克,细辛6克,降香3克,雄黄、全蝎各4.5克、秦艽6克硫磺3克。

共研细末,和匀,以瓶贮之备用。

三、制法与治法
制法:用白禳纸(桑皮纸、绵纸均可)30厘米见方,将艾绒15克平铺纸上,务要均匀平整;然后将瓶贮药末15克,匀薄一层掺在艾绒上;继将麝香(夏季用1.5克,冬季用3克)撒在药艾上;最后从纸的一边卷起,用力按实碾转,卷成棒状,直径约2厘米。

外用蛋清涂刷封固,阴干,贮于干燥处备用。

用时将药棒放于套筒中,其灸法与1号基本相同。

选定施灸部位,将上述艾条点燃一端,一种方法是在所
灸的穴位上,覆盖10层绵纸或5--7层棉布,再将艾火隔着纸或布,紧按在穴位上,稍留1--2秒即可。

每次按灸10次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将点燃的一端,以7层棉布包裹,紧按在穴位上,如病人感觉太烫,可将艾条略提起,等热减再灸,如此反复。

每穴可按灸5--7次。

临床上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腹痛及泄泻等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