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01知识梳理1.透镜(1)透镜:透镜分为两类:凸透镜和________透镜,其中中间厚,边缘薄的为________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________透镜.(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3)焦点和焦距:如图甲所示,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如图乙所示,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且这些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甲乙2.生活中的透镜项目应用物距像的特点照相机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投影仪f<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放大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显微镜物镜:f<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目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望远镜物镜:u>2f 倒立、_________的实像目镜:u<f 正立、_________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特点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特点u>2f f<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u=2f 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f<u<2f v>2f ______________的实像u=f 不成像u<f 物与像同侧,v>u ______________的虚像成像规律______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处是成倒立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________,焦距以内反变化02知识对比1.实像与虚像名称对比实像虚像形成实际光线会聚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承接能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画法用实线表示用虚线表示观察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名称比较近视眼远视眼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第 1 页共 1 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18张PPT)
2、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 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离镜头较_近___,屏幕离镜头较 _远___,所成的 4、若想使投影出的像变大,应使幻灯片____凸
而且物像位于凸透镜的____侧。
像是:倒_立_____、放_大_____、实__像____。物和像位于凸透 投影片离镜头较____,屏幕离镜头较 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3、景物到镜头的距离_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到镜头的距离_____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它的作用:记录_________。
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 2.放大镜成像的特点:
的_屏__幕__上__。 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它的作用:记录_________。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透镜,同时使幻灯机____光屏。
(2)成像的特点: 一、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例如:
小孔成像.
A
B
A’
B
’
照相机的像
B
‘
A AB
‘
投影仪的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
形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例如:
平面镜成像
“眼睛受骗” 放大镜的像
实像和虚像
(1)实像:实像是由 _实_际__光__线__ 会聚而成的像。_能___ 用光屏承接,眼睛_能___观察得到。而且物像位于凸透 镜的_两___侧。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材分析——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共26张PPT)
例2:
仔细观察图11.2-5 列车时刻表,完成下 列要求: 1、计算列车从襄樊到 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2、它与列车从朱坡到 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 度相比哪个大?
例3 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次、T14次特快列车的运 行时刻表,如图所示,请你仔细阅读时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车次中哪一车次是上海至北京的? (2)这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吗?为什么? (3)这两车次在北京与济南之间运行时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用皮带把写字扳固定在手臂上,可使两者保持相 对静止,写字就不会受车厢振动的影响。
例1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秒内运动了 1m,第2秒内运动了2m ,第3秒内运动 了3m,第4秒内运动了4m,则物体( D) A.在这4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1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第4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在这4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40km
A
B
一辆汽车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 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汽车从图中位置A 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
解:汽车的速度V=100km/h, AB两地距离S=120km-40km=80km
求:汽车从A处到B处需要的时间t
t=
S V
=
80km 100km/h
=
0.8h
答:汽车从A处到B处需要0.8h
诗句:
,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
知识:
例7 据报道,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 正在施工,17日下午3时许,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 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请你 分析一下,造成上述判断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课件
显微镜
显微镜 :
目镜: 靠近眼睛的凸 透镜。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 凸透镜。
物镜 :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目镜 :象一个放大镜,将像再次放大
望远镜
物镜 :远处的物体在焦点 附近成实像
目镜 : 象一个放大镜,将 像再次放大
天文望远镜 :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很大,能够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注意: 1.蜡烛、凸透镜、光屏应调整在同一直线上。
2.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 应调整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口诀)(实验)
序号 条件
特点
像
应用
1 u>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
2 u=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测焦距
3 f<u<2f 倒立、放大、实像
v>2f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凹透镜 概念 中间薄边缘厚
光学性质 发散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特点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规律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物近像近
像变小(虚)
照相机 利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过虚焦点。
光线,折射后平行 于主光轴。
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答: 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 张白纸放在它 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 小、最亮。测量出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 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测量的定义和单位(1)定义: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2)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1)国际单位制SI: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3)换算关系:(4)总结:大单位→小单位,乘以10的正n次方小单位→大单位,乘以10的负n次方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或测量范围)量程:一次测量的范围(0-8cm)分度值: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0.1cm/1mm)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若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②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测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径等(2)平移法:测乒乓球的直径、锥体的高度等(3)化曲为直法:测曲线的长度等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2)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 1min=60s 1h=3600s(3)机械秒表的读数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注意:读数,先分后秒(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小表盘中过了半格,则大表盘读第二圈(大圈)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③改进测量方法。
(3)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而错误可以避免。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PPT
的温度将( B )
A.继续升高
B.保持不变
C.缓慢降低
D.忽高忽低
6.夏天在教室里洒些闵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
原因是( B )
A.凉水的温度低
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
D.是人的心理作用
7、今天的气温是18℃,请将下列四个温度 计的读数与气温的比较。
敞口杯中
讨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方式 不同点
蒸发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沸腾 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相同之处
缓慢
剧烈
自身和周围 温度降低
沸腾时温度不变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特点: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只在液
体表面进行的 缓慢汽化现象,蒸
氮 -196
9、用塑料膜把田地覆盖起来,是农业 生产的一项新技术--地膜覆盖法,地膜 的主要作用是:
分析:通过减缓表面空气流速来减少
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从而保持土壤的湿度 和温度。
10、打开冰箱门时,我们可以看到冒 “白汽”,这是_空__气__中___的水蒸气遇冷 _液__化__形成的。
11、夏天,小刚同学买了一只西瓜, 吃了一部分后,将剩下的部分保存起来。 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水份蒸发的是( D )
答:不能。虽然温度能达到沸点,但此时试管 中水温与杯中的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 不能沸腾。
(笔记)9、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一、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为3×10^8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要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近似表示为:V = 3×10^8米/秒,或者写作3×10^5千米/秒。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受到介质特性的影响。
二、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反射面的不同,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个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在发生折射时,也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四、光的色散白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
当白光通过棱镜时,不同波长的光会因折射率不同而发生色散,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长,传播速度越快。
此外,不同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也不同,这也导致了光的色散现象。
五、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常见的光学现象。
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沿直线路径反射。
物体在平面镜上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当物体向平面镜靠近时,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会靠近平面镜;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也会远离平面镜。
这个像叫做虚像。
如果物体被放置在一个凸起的半圆形的玻璃面上,那么它所成的像会在一个凹形的平面上,这个像叫做实像。
六、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作放大镜、老花镜(远视眼的矫正)、显微镜的目镜和投影仪的物距成像元件等;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
3、视角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3、视角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 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 视角小。
视角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视角大
a
3、视角
物体
视角
缩小的像 视角 通过望远镜看物体
通过目镜可观察物体的虚像,视角增 大了,好像物体被移近,从而使我们 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5、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 物体 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 睛的 距离 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课件
1、显微镜的结构及操作
镜筒两端各有 一组透镜,每 组透镜的作用 都相当于一
个 凸透。镜
目镜
靠近眼睛的 凸透镜
物镜
靠近被观察物 体的凸透镜
载物片
反光镜
2、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
目镜
第二次:“正立” 放大、虚像
第一次:“倒立” 放大、实像
2、显微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 使被观察的物体成一个 倒立、放大、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再一次 放大成虚像。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 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 实 像 (填“虚”或“实”), 道理就像 投影仪 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 则像一个普通的 放大镜 ,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 虚像 (填“虚像”或 “实像”).
3、显微镜镜筒两端各一组凸透镜有, 靠近眼睛的一组凸透镜叫做 目镜 ,靠 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物镜 。 4、简易天文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倒立 缩小 的实像;道理就像照像机 的镜头成像一样。 这个实像 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的、放大的 虚像 (填“虚像”或“实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知识点 总结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分类:2、透镜对光的作用:光经过透镜后总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类比三棱镜折射图)(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折射光线会偏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日常生活中,盛水的透明瓶子,注满水的灯泡,以及叶片或玻璃板上水珠都可以等效为凸透镜,它们对光有会聚作用。
3、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因为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也叫实焦点,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一个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任何一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3)利用太阳光测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取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纸片放在另一侧,来回移动纸片可以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4)凸透镜焦距长短反映了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弱,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凹透镜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相同口径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说明了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使光线偏折的越多,会聚作用越强,焦距越短.4、三条特殊光路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物距大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适用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2、投影仪①光源:增加投影片亮度,使投影更清晰②凹面镜:利用其会聚作用反射聚光后射向螺纹镜③螺纹透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将影片各部分均匀照亮;④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屏幕上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小于像距;③物像位于镜头两侧。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梳理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凸透镜成像规律: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2f 倒立缩小实像u>v异侧f<v<2f物近像远像变大u=2 f 倒立等大实像u=2f异侧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u<v异侧V>2f物近像远像变大条件成像光路图成像情况u与v的关系像的位置(与物体在同侧或异侧)像随物距变化的情况u=f 不能成像U<f 正立放大实像u<V 同侧物近像近像变小当u大于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u小于f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四、眼睛和眼镜(明视距离约25cm)(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近视眼晶状体比远视眼的厚,折光比远视眼强,未矫正前像落在视网膜前。
近视远视成因及矫正图: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落在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的一倍f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照相机主要构造
知1-讲
知1-讲
1.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 胶片:相当于光屏。 3. 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视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知1-讲
同学们,通过自制照相机的成像视察实验,以及你们 的生活经验。照相机的成像有什么特点?
知4-讲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图分别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 像时的情景。请分别指出其特点。 (1)凸透镜成实像时,光屏__能__承__接__到__所__成__的__像__,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_异__侧___。 (2)凸透镜成虚像时,光屏 不_能__承__接__到__所__成__的__像__, 物和虚像在凸透镜___同__侧___。
的后面。
总结
知1-讲
•用照相机拍照时,比较人到镜头的距离和像到镜头 •的距离及比较像与人的大小关系,用比较法。 •在第(2)小题的解答中可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因为实 •际使用中会有这样的直观感觉,人若离照相机越远 , •在底片上所成的像越小。
知1-练
1 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
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监控器。
知2-讲
请学生视察投影仪的构造,并视察其成像有什么特点 ?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 哪个大?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成像特点: •1. 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 •2. 像距大于物距。 •3.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知2-练
1 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与图 中的甲类似,则幻灯片上的旗应是图乙中的( B )
知识点 4 实像和虚像
知4-讲
定义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温度》PPT
单位
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玻璃毛细管)
°C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刻度 液体温
度计是
根据液
液柱
体热胀 冷缩的
性质制
成的。
玻璃泡
最常见的液体是水,但是人 们却都不用水做温度计中的测 温液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大多数物体都是 ”热胀冷缩”,但0—4℃的水却 是”冷胀热缩”的.
漠河最低气温:-52.3℃
正常人体的体温:约37℃
普通火炉内的温度:约1100℃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随堂测试
2、护士用体温计测量一个病人后,体温计示 数为“38.5℃”,仅用酒精消毒后就去给一个 正常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是( B )。 A、37℃ B、38.5℃ C、无法判断
3、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 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原因可能 是( BC )。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10 0
现在2 ℃表示的温度是_________。 28 ℃
-10
Hale Waihona Puke -20-30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是-273℃, 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 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 温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 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 度t的关系是:
如:测定了38.5℃人的体温的体温计没甩,
去测定一个体温是37℃正常人的体温,体温计 的示数仍是38.5℃,去测定一个体温是39℃发 烧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仍是39℃,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第1节 透镜(共46张PPT)
知课 识时 管作 理业
1.透镜 分 类:(1)凸透镜是中间 厚 、边缘 薄 的透镜。 (2)凹透镜是中间 薄 、边缘 厚 的透镜。 概 念:(1)主光轴(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对应例 3)[2017·云南昆明模拟]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 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分别作出 对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7.(对应例 1)[2017·江西南昌期中](多选)关于透镜的焦点和焦距,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C )
7.(对应例 4)[2017·湖北老河口模拟]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 路图。
【解析】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 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课 层时 作 业
1.(对应例 1)[2017·海南定安一模]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 A )
(2)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不一定能会聚于一点,比如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 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发散的; (4)除了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以外,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 的光线可能是发散的,也可能是平行的,还有可能是会聚的(相比原传播方向)。
类型之三 会根据三条特殊光线完成光路图 [2017·四川眉山]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对应例 1、例 2)[2017·湖南益阳自主招生]下列有关透镜对光线作用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附专项复习知识点1:透镜1、透镜: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4)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所示。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典型光路。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知识点2: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 f<u<2fu<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全章教案第一节电荷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原子结构及元电荷e=1.6×10-19C 。
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和区别,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4、通过对电荷的初步探索,培养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为什么只存在两种电荷及摩擦起电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皮、丝绸、橡胶棒、玻璃棒、验电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程展示多姿多彩的电世界引入。
二、新课教授(一)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问题:(1)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为什么会随着梳子飘起?(2)冬天,晚上脱化纤衣物时,会看到点点火花,这是为什么?2、猜想: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3、验证: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碎纸屑,验证猜想。
4.教师演示:(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
(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图课本所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3)A与B作用――相互吸引.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3)A与B作用――相互吸引.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多媒体演示.(1)A与A作用;(2)B与B作用(3)A与B作用――相互吸引.分析:①A与A所带的电荷性质相同,相互作用时互相排斥;B与B所带的电荷性质也相同,相互作用时也互相排斥.同此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②A与B作用时,互相吸引,说明A与B所带电荷不同,由此也说明世界上至少存在两种电荷.③通过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各种各样的带电体去与A或B作用发现,凡是与A吸引的就必与B相互排斥,凡与A排斥的就必与B相互吸引.这些大是事实说明,不存在第三种电荷.因此说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一、利用带电体的基本性质体验。
方法二、利用仪器--验电器。
验电器的结构: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练习:头发为什么会飘起来?5、电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1.原子结构认识历史(学生自读教材料P99原子结构元电荷).电子电荷量是最小的,我偿把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E=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2.原子的电中性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下电荷与核外所有的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三)电荷的定向移动1.多媒体演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2.导体和绝缘体①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3.导体导电的实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4.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负电荷)的转移.注意:摩擦起电现象中,转移的只能是带负电的电子。
思考: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转移的电荷是什么?从哪个物体转移到哪个物体?(四)典例分析例: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已知丁带正电荷,则甲.乙,丙各带什么电荷?分析:丁吸引乙,丁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但乙又排斥丙,则乙、丙必带电,可知乙丙均为负;丙吸引甲,则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
答:甲带正电荷或不带电、乙带负电荷、丙带负电荷(五)练习1.把一个带电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一带电体的带电情况是.2.用带电体去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时,发现通草球被带电体吸引接触后立即离开.试解释这一现象.3.金属钠的原子核带有23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有个电子,总共带了库仑的电荷,金属钠对外是否显电性?为什么?(六)小结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原子结构、元电荷e=1.6×10-19C 。
4、电荷定向移动及导体和绝缘体。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难点:1、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2、能认识、使用电路图。
教学器材:小灯泡、灯泡、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1.电路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
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电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
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
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续的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
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
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演示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
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
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2.电路图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
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路图。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
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板书设计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2.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3.电路符号:第三节、并联和串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说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2、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及连实物图。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课本“想想议议”: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接发?↓思考并讨论↓画出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分析规律、结论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进行新课:总结上探究:1、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
如图所示:特点: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