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开国大典图片(精选)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赏析,希望你喜欢!开国大典图片人物董希文创作的原始版本,站在前排是当时的六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自左至右分别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在朱德身后,还重点描绘了两位人物周恩来和林伯渠。

1955年,高岗事件发生后,董希文奉命将画中的高岗删除,原位以一盆鲜花代替。

开国大典赏析《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传世之作,它产生的前夜适值美术界开展新年画创作运动,因此董希文在画面中融合了当时正在流行的新年画的构图和色彩,把一个规模宏大的历史题材,以一种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来。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象征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开国大典》这种近乎纯色的色调构成与西方传统绘画的灰色调大相径庭。

地毯上的图案及灯笼、柱子和护栏等都具有典型文化符号的隐喻性,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中国审美趣味的油画风格。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董希文显然苦心经营,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照片进行创制,并使得本来有较强明暗关系的照片变成处在平光中的美术造型形象,以此求得了所有人物在画面上的和谐统一。

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时,人物形象还借鉴了敦煌唐代壁画的手法和人物画《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的造型气质,以及明代肖像画的处理手法,不但将领袖们的仪表动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而且将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充分的体现了出来。

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作品当中,《开国大典》无疑是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之一,它的出现正如靳尚谊所言:它与当时的政治需要、画家的精神状态以及艺术上的追求是和谐统一的。

一些知名画家看了这幅油画之后,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

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这幅画展出后,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7 开国大典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7 开国大典

7 开国大典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点面结合” 的描写 方法,了解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下 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开国大典的伟大时 刻,体会热烈的气氛和激动的心情。
7 开国大典
词语积累
描写场面大的词语
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翻江倒海 铺天盖地
7 开国大典
课堂演练
一、补充词语。
( 四 )面八方 迎风( 招 )展
群众入场(4)
大典前 (1-4)
大典中 (5-13)
宣布成立(5)
大典后 (14-15)
7 开国大典
群众入场
大典前 (1-4)
大典中 (5-13)
群众游行
大典后 (14-15)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7 开国大典
在前面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 写场面的方法,这篇文章中同样运用了这 样的方法。让我们先到开国大典最隆重的 “大典中”的场面去看看吧。
组词:隆冬 隆重
7 开国大典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 什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7 开国大典
交流汇报
新中国刚刚成立,在北京举行隆重盛 大的开国典礼。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7 开国大典
提取信息,理清脉络
重点关注每个自然段的起始句。
开国大典给你留下了哪些重要而难忘的场面? 概括场面,完成过程图。
瞻仰:恭敬地看。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倒,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大,来势凶 猛,不可阻挡。本课从声音上写出了场面之大,表达了人民对领 袖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7 开国大典
易错字我会写
zhǎn

不要少写右上角的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史学月刊》,2003年第7期。 李里峰:《土改结束后的乡村社会变动——兼论从土地改革到
集体化的转化机制》,《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
1.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 产力,是民主革命基本任务之一。
1949年初至1950年6月,边准备、边土改
2. 两个阶段 1950年6月至1953年春,全面铺开
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波澜壮阔地向前发展, 各国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运动声势浩大。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继续 坚持侵略和战争政策
军事:西南、华南的某些省和台湾等一些岛屿,
以及西藏尚待解放
2.
国内:
经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凋敝;高通货 膨胀
文化: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思想影响严重,
尤其是封建文化思想根深蒂固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 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 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 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 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 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村的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 • 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思考题:
结合下述资料,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村社会阶级结 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贫农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大多数成为中农; 中农阶层迅速扩大,成为农村中户数和人口的绝大多数; 富农普遍受到削弱; 地主几乎全部降为中农或贫农。
地富、贫农向中农转化,呈现出中农化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1949-195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三节 建国初期的几大运动 第四节 中苏结盟

-开国大典图片(精选)

-开国大典图片(精选)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 ,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 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 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 奋。
1949年8月1日,聂荣臻代表中央军委,把第一面八一军旗 授给了他们。国外一些国家在举行庆典活动时,一般都鸣礼炮 21响,就是最高的礼仪。开国大典为何要鸣28响呢?
原来,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8响礼 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 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才迎来了1949 年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大典。从此咱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兴旺,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
广场上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五星红旗。 这时,大地震动,炮群长啸,齐鸣28响。礼炮声如同报春
的惊雷,在天宇间回响激荡,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把开国大 典上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庄严神圣的时刻终于到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话筒里阅兵指挥部的命令,许欣 之挥动红旗向阵地下达“放!”的命令,礼炮齐鸣。28响与升 国旗奏国歌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礼炮队圆满完成了这一历史性 任务。
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 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 跃起来。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人物图片素材集

油画《开国大典》是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创作的,它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况。

画面能清晰辨认的人物共有十一位,其中站在正中的是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第一排左起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六位副主席)。

朱德后面是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后面是林伯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宋庆龄后面是沈钧儒(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李济深后面是郭沫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

下面是一组相关图片。

毛泽东(1893-1976)
开国大典:毛泽东、董必武、沈钧儒
朱德(1886-1976)
开国大典:林伯渠、朱德、罗荣桓、陈毅、刘伯承、贺龙
刘少奇(1898-1969)
开国大典:刘少奇、毛泽东、刘伯承、陈毅、李立三
宋庆龄(1893- 1981)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
开国大典:李济深、毛泽东、彭真、黄炎培
张澜(1872-1955)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张澜、刘少奇
高岗(1905-1954)
开国大典:周恩来、高岗、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1898-1976)
开国大典:刘少奇、周恩来、张澜、毛泽东
沈钧儒(1875—1963)
开国大典:董必武、刘伯承、沈钧儒、毛泽东、周恩来、张澜
郭沫若(1892—1978)
开国大典:毛泽东、朱德、刘少奇、郭沫若
林伯渠(1886-1960)
开国大典:毛泽东、林伯渠、刘伯承
开国大典:周恩来
开国大典:李立三、林伯渠、毛泽东、沈钧儒、周恩来。

初中美术面试真题-鉴赏油画《开国大典》片段教学

初中美术面试真题-鉴赏油画《开国大典》片段教学

初中美术面试真题1.题目:鉴赏油画《开国大典》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有教学环节赏析油画(2)板书或板绘;(3)要有学生互动;(4)试讲10分钟。

【解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开国大典》,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历史、文化的多重关系。

3.提升对油画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油画作品《开国大典》的赏析和评述,掌握油画的风格特征,学会赏析油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艺术美,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让同学们感受开国大典时的盛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问:“如何将这一盛况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课程《开国大典》。

(二)讲授新课1.感知(1)多媒体出示国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和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请同学们对比这两幅作品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同?结论: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印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它使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特点是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体积和质感。

(2)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开国大典》的作者董希文以及其创作背景。

结论: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创作于1953年,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2.理解(1)多媒体出示油画《开国大典》的完整及局部细节图片,观察画面中描绘的具体内容。

总结: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近处有红色的柱子、红灯笼。

远处有飘扬的红旗、整齐的队伍等。

(2)结合历史背景,鉴赏作品《开国大典》。

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作品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气度不凡。

开国大典美术教案

开国大典美术教案

开国大典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开国大典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知。

2. 通过学习开国大典相关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绘画表达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内容:1. 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介绍2. 开国大典相关的艺术作品欣赏3. 绘画表达:创作一幅描绘开国大典场景的作品教学准备:1. 开国大典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2. 开国大典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3. 绘画材料:纸张、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 提问:你知道开国大典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 展示开国大典相关的艺术作品,解读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艺术作品欣赏(15分钟)- 展示开国大典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品味和思考。

-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表现手法、色彩运用和艺术效果。

4. 绘画表达(3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情感,创作一幅描绘开国大典场景的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个人对开国大典的独特理解。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意图。

-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6.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 强调开国大典对于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相关主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重要的历史事件,并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表达和探究。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博物馆,深入了解开国大典的艺术表现和传承。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知识讲解的理解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

新闻记者笔下的开国大典■郑学富◇阅兵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检阅部队DOI:10.16684/ki.hycq.2019.10.010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以醒目的大字标题报道开国大典。

引题为“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典礼”,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副题为“朱总司令检阅海陆空军,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当年的开国大典吸引了中外众多新闻记者采访报道,《人民日报》的记者、编辑们更是通宵达旦地赶写稿子、编排版面。

10月2日,《人民日报》除了在第一版报道开国大典的盛事,还在第四版开辟专版,刊登记者采写的通讯和新闻特写,图文并茂,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当年盛况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震撼世界的声音《人民日报》记者林韦(原名陈有明,曾用名陈耳东),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5月,进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担任记者。

1949年10月1日,奉命参加开国大典的采访报道工作,采写了通讯《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焕然一新。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横标,正中悬挂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东西两旁的标语分别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天安门广场比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宽广平坦了许多,正中竖了一根很高的旗杆,上面有一个金色的顶。

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结彩。

“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改成了“北京东站”“北京西站”。

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战士都举着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彩旗、红灯,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格外引人注目。

金水桥北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观礼使用。

受检阅部队站在东长安街。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 开国大典》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7 开国大典》PPT课件

阅兵部 队的特点是 什么?
威武雄壮、 军容整齐。
读一读,仿写比喻句。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刘翔像离弦的箭一样带着自己的决心,带 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向终点奔去。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 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 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 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庄严的 雄伟的 排山倒海的
掌声 宣告 声音
四、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典礼仪式、群众游行、 阅兵式放入相应的括号中吗?
会场布置—( 典礼)仪—式( —(群众游)行
)阅兵式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这节课让我们继 续和作者一起走进最隆重、最盛大的“典礼仪 式场面”,一起重温那庄严盛大的历史时刻。
群众游行
默读第14、15自然段,画出文中 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分天安门广场 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 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 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生动地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 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做 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开国大典(点击图片播放)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 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天安门广场
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 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 民大会堂,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地面全 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 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 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

图说历史系列--中国现代史

图说历史系列--中国现代史

第2页
【图片名称】 焦裕禄 【关键信息】 兰考治沙,“党 的好干部”
【图片名称】 邓小平在十一 届三中全会上 讲话 【关键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 会,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图片名称】 深圳拓荒牛 【关键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 会,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的 “窗口” 【图片名称】 民族区域自治 法 【关键信息】 民族区域自 治,法律依据
【图片名称】拔除 地主立的地界碑 【关键信息】土地 改革,废除封建土 地制度,消灭地主 阶级,巩固人民政 权
【图片名称】农民 申请加入农业合作 社 【关键信息】农业 合作化运动,生产 合作社,生产资料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图片名称】邓稼 先 【关键信息】核试 验,“两弹元勋”
交流学习 严禁复制
二外原创
【图片名称】邓小 平视察珠海 【关键信息】南方 讲话,特区姓“社” 不姓“资”,解放思 想
【图片名称】中英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关键信息】香港 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一国两制”
【图片名称】汪辜 会谈 【关键信息】海基 会,海协会,海峡 两岸交往密切
交流学习 严禁复制
二外原创
第3页
【图片名称】 台湾同胞返乡 探亲团团员穿 的夹克衫 【关键信息】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两 岸一家亲,渴 望统一 【图片名称】 五星红旗在联 合国大厦前飘 扬 【关键信息】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图片名称】 各经济体领导 人在上海科技 馆前 【关键信息】 2001 年,上海 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规模最 大、规格最高 【图片名称】 袁隆平 【关键信息】 1973 年,培育 成功籼型杂交 水稻,“杂交水 稻之父”
2019-7-14
【图片名称】周恩 来 【关键信息】1955 年,万隆会议,“求 同存异”方针

2024年《开国大典》课件完美版

2024年《开国大典》课件完美版

2024年《开国大典》课件完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开国大典》一课,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大典盛况以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掌握其筹备过程。

2. 让学生深刻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增强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大典盛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开国大典相关图片、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介绍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

(3)详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4)分析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大典的盛况,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开国大典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开国大典相关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学生对开国大典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开国大典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大典盛况历史意义2. 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描述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

(3)谈谈你对开国大典历史意义的认识。

2. 答案:(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权巩固,国家需要举行盛大庆典,向世界展示新中国的风貌。

(2)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成立大典筹备委员会,确定大典时间、地点、议程,组织排练,确保大典顺利进行。

(3)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体现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大典盛况以及历史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_开国大典图片(精选) 共30页PPT资料

_开国大典图片(精选) 共30页PPT资料

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 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 跃起来。
板书设计
场面 入场 典礼 阅兵 游行
1.开国大典 表现
直奔…… 鼓掌 一齐 抛、欢呼 流
心情 期盼 激动 自豪 幸福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全面内战
全面内战
升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 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 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
品 初体验 思 深感悟 读 想画面
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 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 跃起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是关于开国大典的。

开国大典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庄严仪式,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在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地点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当天,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激动地等待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早晨8点,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这是新中国的国旗,象征着新中国的诞生。

随后,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段讲话激励了全国人民,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感到自豪和骄傲。

开国大典上,还进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国旗护卫队护送着国旗,庄严地走向天安门广场。

当国旗缓缓升起时,全场响起了庄严的国歌声。

国旗升起的那一刻,人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国旗升起后,天空中还有飞机编队飞过,为开国大典增添了壮丽的景象。

开国大典上,还进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游行队伍由各行各业的代表组成,他们手持鲜花和国旗,高举标语,庆祝新中国的成立。

游行队伍中还有军队和学生代表,他们身着整齐的制服,步伐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人们纷纷为他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鼓掌喝彩。

开国大典是一个庄严而隆重的仪式,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在新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胜利。

开国大典ppt

开国大典ppt

开国大典ppt开国大典ppt开国大典主要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课文,掌握课文的字词句等,欢迎点击下载哦。

文章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

屈辱沧桑的历史终于一去不回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了!现在,你们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去抓拍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吧!开国大典会场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开国大典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在宣读公告“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54门大炮齐响28响的意义吗?想再看看雄壮的阅兵式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亿万人民欢欣鼓舞,因为伟大祖国将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谈话激情,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件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件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7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 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huì
八盏 汇集
zhì
yuè
旗帜 检阅
lónɡ
shè
bào
瞻仰 隆隆声 射入 爆发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 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 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 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 这鲜红的国旗。
按时间顺序排列场面。 群众入场 宣布成立 升旗鸣炮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群众入场(4)
(5~13) 大典中
群众游行(14)
(1~4) 举行典礼
阅兵式 (14~15)
大典前 (5~10) (11~13) 大典后
段落中心句往往提示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把握内容。
请借助情节图,按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的 时间顺序,将各个场面串联起来,简要说说大典的 过程。
一点一面 多点罗列
自主阅读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气氛的热烈、庄严。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 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 风招展。
会场的环境布置隆重。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场面恢宏,气氛热烈。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 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 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 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红色记忆-《开国大典》赏析 教学设计

红色记忆-《开国大典》赏析 教学设计

浙美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红色记忆《开国大典》赏析微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赏析《开国大典》,理解美术作品的赏析基本方法。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的赏析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2.回顾文章《开国大典》中的经典语句。

3.展示开国大典的场景图片。

问:同学们看了视频、经典语句、场景图片之后,你心目中的开国大典是怎样的?(抽学生回答)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二)教学过程1.作者介绍2.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构图上:(1)左实右虚左近右远左少右多(2)主体人物突出,强化视觉中心。

色彩上:(1)红色----突出喜庆的气氛,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2)蓝色、金黄色---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与红色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

柔进了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技法和古代装饰壁画用色特点,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

(三)局部赏析人物--神采奕奕,气度不凡蓝天---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广场开阔,红旗如海菊花----秋高气爽,金菊盛开(四)艺术价值1953年9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刊登油画《开国大典》,该幅画被大批出版后,又被印制为年画发售,并进入中国的中小学课本。

在1959年中国建国10周年之际,被雕刻成纪念邮票。

作为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作为歌颂新中国成立的世纪杰作,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备受人们的关注。

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随即和广大群众见面并博得广泛称誉的革命历史画。

自从《开国大典》问世,这幅洋溢神州风采的油画,揭开了新中国美术史册的第一篇章。

(五)作业布置写一篇开国大典赏析小文。

生字课件7、开国大典

生字课件7、开国大典

生字课件7、开国大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开国大典》单元第七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新中国的成立,具体包括: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意义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拓展。

涉及教材第7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开国大典的意义及其在当时国内外环境下的影响。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开国大典相关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3. 课文学习:详细讲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分析开国大典的意义,学习相关知识点。

4. 例题讲解:针对开国大典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开国大典背景2. 开国大典过程3. 开国大典意义4. 相关知识点拓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的看法。

答案:学生可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开国大典》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国家认同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 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 跃起心情 期盼
典礼
阅兵 游行
鼓掌 一齐
抛、欢呼 流
激动
自豪 幸福
痛苦、屈辱、灾难……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全面内战
全面内战
升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 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 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 此站起来了。
品 初体验 思 深感悟 读 想画面
宣布成立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 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 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 跃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