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视角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成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核心。
创新驱动发展已从单纯的企业活动发展到政府推动的国家战略。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和升级为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
它重视自主创新,把创新作为企业走向强劲和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策略。
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用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
企业需要保持对最前沿技术的关注,主动拥抱新技术发展。
通过独立创新或对技术成果的吸收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技术创新需要企业独立研发和人才储备的支持,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 产品创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创新产品的同时,也需要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市场份额。
3. 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除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企业也需要在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传统渠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企业应该注重渠道创新,提高销售效率。
同时,在服务创新方面,企业应该注重客户需求,提供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1. 提高企业综合实力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可以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2.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推动企业和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3. 对国家发展有积极贡献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解析
中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解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也开始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市场与丰富人才资源的国家,中国的创新潜力和创新能力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展开讨论。
一、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内涵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是指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核心技术研发、产权保护、市场竞争等方面的能力。
与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同,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更加注重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强调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
二、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中国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从2010年开始实施。
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未来十年中国对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掌握核心技术、推进智能制造和提升品牌质量是三大主线。
2015年底,中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研讨会,明确了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在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点。
目前,中国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不少成果。
以技术研发投入为例,2010年中国的技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1.82%,而到2018年已经提高到2.18%。
同时,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也非常迅速。
三、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挑战和未来展望中国的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掌握。
目前,中国在许多领域仍然依赖进口,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此外,缺乏以技术创新为目的的投资和人才培养,也是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瓶颈所在。
未来,中国应该跳出传统的发展模式,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创新、研发等投入。
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创新、鼓励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让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技术上更具自主性,让“中国制造”变得更具价值和影响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转化,但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污染排放。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个目标。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物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
- 1 -。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方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发力。
以下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些建议:一、政府层面:1.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鼓励企业投入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科技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等。
2.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构建一流科研机构和平台。
3.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推动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
4.建立创新评价机制:政府应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指标评价创新效果。
二、企业层面:1.加强创新管理能力培养:企业应加强对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创新驱动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机制。
2.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应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增加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3.加强技术创新合作: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享资源,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
4.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应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创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员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社会层面:1.增加创新教育投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
2.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供启动资金、场地、导师等支持,帮助创新创业项目的快速成长。
3.推动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社会创新活动来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4.加强全球创新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合作,吸纳全球优秀创新资源,推动跨国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
总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形成多元主体、全方位的支持体系,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看法
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和看法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打破传统产业的壁垒,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而保持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资源和劳动力的争夺上,而更多地体现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竞争上。
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抢占技术制高点,保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
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更涉及到制度和服务的创新。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例如,在医疗领域,通过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可以提高医疗水平,延长人们的寿命;在教育领域,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科技,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始创新和应用研究。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的回报和激励机制。
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创新积极性。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持续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关键所在。
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有以下再认识。
首先,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和企业都应积极投入到创新研发中。
政府要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鼓励员工创新思维和实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到产业中,带动经济发展。
再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加大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研究平台,吸引他们回国工作、创新。
此外,要加强留学回国人员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另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最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创新是世界性的行为,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三篇)
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创新驱动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每个国家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为一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士,我在过去的几年里亲身感受到创新驱动发展所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以下是我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是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创造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它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那些能够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和改进管理方法,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创新可以打破经济增长的窘境。
当经济增长进入瓶颈期,传统的增长模式已经无法继续,创新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重新激发经济的活力,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例如,在我所在的行业,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传媒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商机和新的业态,比如新媒体平台和内容创造公司。
第四,创新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创新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
例如,在医疗健康领域,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引入,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第五,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来支持,这包括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等。
同时,还需要有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国际合作平台,促进技术和人才的跨境流动。
只有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够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市场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中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与传统的依靠资源和资本积累获取竞争优势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
1. 创新带来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份额和客户信任。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营销模式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稳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
2. 创新促进长期发展市场经济中,没有谁能靠抄袭和模仿长久立足,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公司应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完善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市场,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3. 创新需要制度支持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来促进。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创新的扶持和引导,减少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为企业提供施展创新的空间。
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给予创新团队必要的资源支持。
4. 创新驱动发展的挑战尽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巨大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
市场的竞争激烈,创新的成本高昂,创新周期长等问题都需要企业克服。
同时,创新也需要企业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更好地创新。
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从而在市场经济中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文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新的挑战,抢占市场先机。
因此,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重视。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模式创新,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制定和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还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
企业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份额。
2. 人才创新人才是任何创新活动的核心,企业需要吸引、培养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搭建创新团队,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实现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3. 市场创新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发展。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2. 建立创新机制企业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激发创新热情,打破传统思维,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
3. 加强技术研发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研发团队,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推动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创新日益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向,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来提高经济增长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从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推进创新的主要路径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创新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新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以及改进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其次,创新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业的涌现,将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新的税收,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再者,创新也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的份额。
二、推进创新的主要路径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推进。
(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必须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研发资金支持,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还应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和技术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支撑。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人才在创新领域发挥作用。
同时,要注重跨学科的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
(三)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需要改革的支持,要加强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简化行政手续,减少企业创新的障碍。
此外,还需要构建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果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国有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分析
国有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坚定不移创新创新再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国际经济竞争甚至是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
其中,国有独资和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简称国有企业)是生力军。
全面掌握,深入分析,切实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中华民族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百年梦想至关重要。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以引进156项大型企业为龙头,开始大规模建设国有企业,并同时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
当时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技术资料情报室,进行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的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企业普遍建设配套的职业技术学校、产品设计所、工艺研究所等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机构。
著名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在这个阶段总结出来,后来被西方工业界融合到现代管理方法中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前苏联撤走专家和西方的封锁,我国开始自主仿制国外的先进产品,并在部分领域特别是国防工业领域开始自主研发和设计新产品。
“两弹一星”、第一代核潜艇、自主设计的强击机和战斗机等等都是这个期间的成果。
由于几乎清一色的公有制企业,而当时的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新中国前30年的国家技术创新队伍和成果一半左右来自于国有企业,一半左右来自于高等院校和行业研究所。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与体系建设
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与体系建设创新是推动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是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构建适合自身国情的创新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卓越发展。
一、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与协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的战略受到国家、地区和企业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是求变创新的一种体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国需要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链条,提高创新应用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2. 以区域创新为主的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是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需求中,将不同企业之间的创新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可持续的创新平台。
对于某些中小企业来说,单独开展创新工作往往难以达到规模效应,为此,一些地区通过建设创新园区、孵化器等手段,将企业集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
通过区域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建设性的、创新互动的生态系统,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二、创新体系建设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功能完备、协同高效、便于创新要素流动的创新组织系统,主要是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大部分组成。
在推进创新驱动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完备、高效的创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1. 完备的创新主体完备的创新主体是各种创新要素集中体现的地方,包括创新主体、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三个方面。
创新主体是指进行创新活动的主体,可分为国家、地方、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个领域。
创新团队是指针对某种技术或产品进行研发,在相关领域内具有较高综合实力的组织或团队。
谈谈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
谈谈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
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只有加大科研投入,才能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其次,要优化创新环境。
为了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创新人才和企业的政策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
再次,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创新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将中国的创新成果推向世界。
最后,要实现创新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只有将创新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我们需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 1 -。
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分析
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分析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胜利。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然而,许多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发展的战略,导致其无法顺利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并采取创新战略,才能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创新的定义和意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多种形式。
创新的本质是新的思想、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追求卓越,才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对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竞争力、增强盈利能力、改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战略的升级和转型进化等。
不断支持并推进创新,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定和成长,进而实现企业的价值和目标。
二、企业创新发展战略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应当从企业自身出发,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企业目标等方面,并合理运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
1、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是企业最常用的创新战略。
在此战略下,企业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员工创新,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以创新为驱动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战略不仅可以使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还可以使企业建立起以创新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开放式创新战略开放式创新战略是指企业发展过程中,主动融入并整合外部资源,共同推动创新的一种战略。
企业可以通过与外界合作、技术转移、联合研发等方式,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
开放式创新战略可以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减轻企业的研发压力,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3、产品多元化战略产品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在产品开发中,采用不同的产品组合和创新设计,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战略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创新驱动型企业成为了当下发展的大趋势。
下面,我们来对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创新驱动型企业创新驱动型企业是指以创新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以技术、市场和管理的创新为核心,实现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企业。
创新驱动型企业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驱动力则包括技术、市场和管理三个方面。
技术创新是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或新工艺,并将其应用于市场;市场创新是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消费方式;管理创新则是企业组织架构、流程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发展特点1.技术领先对于创新驱动型企业来说,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屏障,使自己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型企业必须注重市场导向,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走向,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3.人才优势人才是创新驱动型企业的重要资源,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打造高素质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风险承担创新驱动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承担巨大的风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来承担风险。
三、创新驱动型企业的发展策略1.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型企业最核心的发展战略,需要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技术引进,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
2.注重品牌建设创新驱动型企业必须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加强市场推广创新驱动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及时抢占市场份额,加强市场推广,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保持灵活性创新驱动型企业必须保持灵活性,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调整产品和服务,保持市场的敏锐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引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探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经济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溢价能力,从而获得更大市场份额;通过制度创新,政府可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流入;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改进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这些都将促进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通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业由低端加工制造向中高端装备制造和创新驱动转型,使得中国经济从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增长。
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制度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营销渠道等环节,提高整体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电子行业为例,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电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变。
如今,中国电子企业已成为全球电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人才培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需要拥有一支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研发团队;通过制度创新,政府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管理创新,企业需要培养一支具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管理团队。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依托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和企业将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
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需求源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需求驱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技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只有紧密关注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核心技术和服务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
三、创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政府需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支持,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提供科研支持和人才培养。
只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
四、培育创新文化是关键创新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创新需要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敢于冒险的精神,需要鼓励失败的忍耐和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氛围。
五、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只有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才能够激励创新者进行更多的创新投入,保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从而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
总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创新发展体系,可以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培育创新文化,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保护机制,共同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3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优化,从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正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为一名在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的人士,我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过去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驱动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引领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动力。
只有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才能提高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创新型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再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途径。
创新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跨国企业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生态环境营造。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创新。
因此,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者勇于探索和创新。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我也深切感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耐心。
要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
其次,创新过程中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读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简单来说,就是依靠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它强调的是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非传统的依赖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
为什么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呢?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我们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下降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创新,可以开发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催生了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次,创新有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产业链中,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国家,才能占据高端位置,获取更多的利润。
我国在高铁、5G 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使得相关产业在国际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再者,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创新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教育技术的创新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创新也能够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
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是创新的核心,只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才能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这就需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同时,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科技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企业视角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者:范黎波鲍哿来源:《企业文明》2013年第04期创新驱动的内涵及对企业的意义按照字面理解,“创新”是指通过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新体系,对要素和条件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推出新的理念、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新的制度、开辟新的市场,从而获得新的更高的效率或效益;“驱动”则意指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最早使用“创新驱动”这一概念并将其用于刻画一个发展阶段的是竞争力大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及财富驱动四个阶段。
胡锦涛曾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应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进行转变。
在这里,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内涵是指一个国家依靠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对于企业这一微观个体而言,很多人认为“创新”能力的重要具体表现就是专利的多少。
事实上,现有的评价体系通常以一个企业一年获得专利的数量来衡量其创新程度。
但以企业一年内获得专利的数量来衡量其创新程度过于狭窄而且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很少专利能给公司带来财富,大部分专利都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专利”这一创新成果不能被用于企业发展,显然这并非“创新”的应有之义。
创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创新,另一类是商业创新。
科学创新即所谓的“始创新”,这也是中国许多人常提的“自主创新”。
但始创新本身并不一定能使企业得到净效益:火药由中国发明,但中国仅将其应用在鞭炮、烟花及传统军火,而西方国家则将其应用于制造先进军火来加强军队战斗能力,以及开山建铁路来支持工业革命,因此西方从火药发明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中国。
从中可以看到,同一始创新(如火药)应用在不同创新活动中可以产生不同价值,所以始创新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
正如“创新驱动发展”顾名思义,创新的确有可能为企业带来好处,但关键不在于谁是始创者,而在于该企业是否有能力应用始创新来制造最大价值,这才是“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企业而言的本质内涵。
当前制约我国企业创新驱动的现状及突出问题当前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动力不足,促进自主创新的市场需求激励政策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企业缺乏创新热情,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原有企业发展模式的依赖度仍很高。
另一问题是条件不足,如企业创新基础差,能力弱,对创新人才培养及对所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投入不足。
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扭转企业创新转型思路。
创新思路急需转变应用始创新来创造价值的创新活动叫做商业创新,它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可称为“流创新”,即指能够改善现有价值链的创新活动;第二类可称为“源创新”,即通过新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来达到欲望,类似于西方学界的“破坏性创新”,但不同的是源创新所推动的新理念不一定由新科技触动,也可能基于人的新欲望。
当前中国很多大城市市内仍有纺织、化工、钢铁等制造业,且邻近城市都有相同制造业,这是因为一旦一个行业获得成功,周边城市便会有很多企业扎堆进入那个行业,恶性竞争便由此产生。
这些企业很多都以降低成本、改进流程等流创新来保持竞争能力,但持续流创新会导致回报递减,因此这些企业的净利润会越来越少。
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很多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城市都感到其需要转型与创新,然而中国30年来发展的一贯思路认为转型就是从传统制造业中的一条产业链转至另一条产业链,创新则是转为制造高科技产品。
这种思路的问题在于缺乏对外部因素的考虑以及对价值创造及分配的思考:倘若各地区企业遵循同一思路一同进入新产业链,则情形不会有丝毫改观,邻近城市仍旧有相同制造业,唯一不同的是原先的纺织、化工、钢铁替代为芯片、新能源、生物药品。
而且,由于大多中国高科技产品位于产品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得到的价值分配较低,最后只能以低价维持市场地位,这种创新转型思路实不可行。
因此,中国企业若要彻底转型,首先不能盲目跟风,而应以当地企业现有资源为杠杆,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其次,企业务必要跳出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应力求通过创造新理念推动源创新来提供新价值。
总之,中国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的焦点不在于产业链的选择,而在于创造什么新价值的选择,这一创新思路需要转变。
缺乏促进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激励政策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和美欧、日韩等国的发展实践,能从根本上激发大量企业进行创新的重大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条件、市场环境、需求水平、产业环境和政府角色这五个方面。
但我国在以上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1)逼迫企业创新的要素压力机制尚未形成。
如果企业能够较容易地获得低廉生产要素,就会缺少动力去改变靠消耗资源、追求低成本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
(2)缺乏催生创新、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些国有企业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企业高管迫于短期业绩压力大多不会选择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的创新道路。
法制环境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使创新产品、技术、专利等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不敢创新。
(3)政府在创新活动中越位和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企业创新。
政府越位可能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将本应由市场驱动的创新活动扭曲为政府主导的创新。
政府缺位则表现为在一些重大领域的技术创新中政府未能有效分担相应风险,未能给本国企业提供足够创新机会,譬如政府采购政策方面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还很不够,面向政府采购的自主创新产品认定机制尚未建立。
企业创新条件不足(1)引入消化再创新的投入统筹失调。
自主创新并不排斥技术引进,但关键是要加强引进之后的再创新。
虽然技术引进能够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但引进过程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在区域内及时间上存在重复引进,且技术引进中硬件比例过高;其次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
韩国和日本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之比为1︰5到1︰8的水平,远高于中国1︰0.25的水平,在对技术消化吸收方面的投入不足,很容易在技术更新更为迅速的行业形成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最后则是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脱节,科技与经济脱节的体制顽症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创新人才培养不足。
日本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30%,而我国仅为5%,大量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游离于企业之外,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而另一方面,大量集中于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技术型人才由于激励机制等原因将主要精力用于评职称、发论文和获奖等方面,而不是专注于与企业和市场相关的研究发明。
国有企业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就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使各方面资源、政策向创新集聚,从而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靠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最终走上以创新为发展主要驱动力,打破原有资源、能源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的束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以说,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主导是政府,关键是政策制度。
政府层面宏观层面:双管齐下的政策要实现发展战略由低成本优势战略转变为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打破“低成本陷阱”,使资本无法依靠低成本优势获取高额利润,使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不再具备“优势”;另一方面则是推进创新为基础的战略,使资本因为创新活动而获得更高利润。
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促使国有企业成功实现转型。
微观层面:培育市场,构建研发激励型政策链原先政府许多创新政策是为保护和发展本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而设计的,这在我国产业“以市场换技术”发展初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但随着我国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技术引进成本不断提高,原先政策的保护功能已开始逐步失效。
新形势对政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当今的政策重点要由原先保护企业和支持企业引进、改进技术转为支持企业的创造技术活动;由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活动转为支持企业研发活动。
具体可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在采购政策调整上,应考虑将政策激励向创新链前端转移,由对最终产品采购转向对前期技术研发和对研发服务的采购,由保护型政府采购政策转向激励型技术采购政策,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跳出创新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
加大政府直接资助企业研发活动的力度,重点资助研发联盟。
从企业研发支出结构来看,我国企业研发支出中政府资助比重较低,而美、英等国的政府将其研发资金的25%甚至更多投向企业,企业研发支出中政府资助所占比例超过十分之一。
同时,由于企业研发活动中具有较高创新程度的研究活动往往以产业链技术联盟的形式出现,因此政府政策目标的调整方向应由原来对单项技术、产品研发及单个项目的资助转为重点对产学研技术联盟的资助。
调整税收政策,由原先优惠型税收政策转变为研发激励型税收政策。
在政策调整上可考虑收缩针对产品和一般投资的税收优惠,以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同时扩大针对研发活动的税收优惠,也可考虑只针对研发支出的增量提供优惠。
建立完善国有企业高管阶层自主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选拔、任用及考核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时,要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并给予相应奖惩。
选拔任用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作为经营者是央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强化市场竞争这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通常垄断不利于自主创新,而国有企业又大多集中于垄断行业,只有在这些行业中打破垄断格局、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塑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以上各激励政策并非相互孤立:通过政府采购、研发资助、税收激励可以帮助降低企业的研发和市场风险,免除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后顾之忧;而通过对企业高管阶层自主创新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以及引入竞争机制,则可以从正面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由此,形成一套覆盖技术研发创新链的政策链,推动企业创新活动。
企业层面建立适合的“为中国制造”的源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文化是创新成功的土壤和气候。
中国企业所应遵循的创新发展思路不应局限于产业链的选择,而是创造什么新价值的选择。
针对中国当前现状,企业应将精力集中在“为中国制造”,从事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价值的创新活动,而非单纯的“中国制造”,这一新价值的选择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市场隐藏着极大商机,中国市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市场;焦点由“中国制造”转为“为中国制造”将能够提高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并使他们对整个生态系统成员更有责任感,这也是中国企业建立名牌的先决条件;此外,开拓新市场属于源创新,可以触发及引导地区内其他相关行业的加入,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使中国实现和谐发展。
从1980年开始,中国企业大多以低价产品占据市场,以流创新发展市场,其理念“价廉物美”是成功的关键,为控制成本它们都建立了流程管理文化:每一流程都须先经过考核,每一环节都要先经过主管批准后才能获得财务支持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