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十章 新时期其他小说创作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
新时期小说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高潮期和转型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一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到转型进行自我调整,中国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的小说更加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深度,刻画人物性格。
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加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文学封闭的格局,对艺术审美、表达方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发展流变;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现实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潮,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小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众多作家开始丢弃传统的文化,将小说写作与现实脱节,呈现出过分西化的错误认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众多作家开始正视本土化创作,开始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目的就在于厘清小说的发展脉络,重视传统文化在今后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探索期(1979——1984)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们对外界的文化不再是排斥和否定,但是对于小说是否要融入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因此这时期的作家主要还是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并没有展现出完全性的改变。
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中国小说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加入了西方小说的色彩,但是仍旧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姿态,有着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
“荒诞”、“象征”作为西方小说的主流特征,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引入这些手法,将自己的小说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因素。
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借鉴,但是作家们也没有按照西方小说照搬照抄,而是将社会责任感、理性感有所保留。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有很强的逻辑情节框架,虽然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错乱性,但这种错乱是由于作者部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
现当代三十年目录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①思想文化基础②语言基础③发生与发展及历史意义和局限④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与林纾(琴南)的论辩、与“学衡派”的论辩、与“甲寅派”的论辩2、主要的新文学社团①文学研究会②创造社③新月社④语丝社⑤浅草—沉钟社⑥湖畔诗社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第二章鲁迅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①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②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呐喊》与《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①“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②“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3、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①《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1、鲁迅:“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2、茅盾:“中国人品性的结晶”3、 30、40年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上面三点关注的中心是“精神胜利法”)4、 50年代至70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阶级分析)5、 80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6、近年来: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②阿Q的形象分析③《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4、《野草》与《朝花夕拾》①“独语体”的散文《野草》《野草》的思想倾向《野草》的艺术特色②“闲话风”的散文《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1、“问题小说”的创作概况①“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②冰心、王统照的创作③“问题小说”的衰落2、人生派写实小说①人生派写实小说②叶绍钧的创作《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3、乡土小说①乡土小说的特点和成就②代表作家及作品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4、“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①“自叙传”抒情小说②郁达夫的小说创作30年代以前30年代以后第四章郭沫若1、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①郭沫若思想发展泛神论思想浪漫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②《女神》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思想内容破旧立新爱国主义思想艺术特色局限③其它创作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前期历史剧创作及特色 40年代的历史剧及成就第五章新诗(一)1、早期白话诗①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梁启超黄遵宪胡适②“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形态与局限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浪漫新诗、小诗、情诗、冯至2、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闻一多、徐志摩(思想内涵、个性风格)、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3、早期象征派诗歌“纯诗”概念的提出李金发(诗歌特点)、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第六章散文(一)1、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①现代散文的建立与发展②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2、语丝派”和朱自清的散文①“语丝派”的散文②朱自清的抒情散文(特点)第七章戏剧(一)1、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①话剧的萌芽、诞生文明戏或新剧阶段(萌芽阶段)——“爱美剧”阶段(初创阶段)②早期话剧剧本创作大致分为三类2、田汉的戏剧创作3、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二)1、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翼文艺运动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基本线索②革命文学的论争产生、经过、结果、意义③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成立、功绩、缺失2、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①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②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A与“新月派”的论争: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 B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C与“京派”的论争D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第九章茅盾1、茅盾的小说成就2、《子夜》创作背景、主题、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资本家形象系列、封建地主系列)、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十章老舍1、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及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巴金1、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特点《家》的杰出成就2、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憩园》和《寒夜》第十二章沈从文1、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2、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①《边城》的“牧歌”情味和感伤情绪②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③文学理想的寂寞小说(二)1、左翼小说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蒋光慈、柔石、丁玲、张天翼、艾芜、萧红与东北作家群)2、京派小说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废名、凌叔华、萧乾,特点3、海派小说初期海派“新感觉派”张资平、叶灵凤;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第十四章新诗(二)1、中国诗歌会和臧克家的创作①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②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前期2、现代派诗歌创作①现代诗派特点②戴望舒、卞之琳的创作第十五章散文(二)1、概况①鲁迅派的杂文②李广田、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③丰子恺等的叙事散文④林语堂等的幽默小品⑤游记体散文⑥报告文学2、各流派代表散文创作①林语堂“闲适小品”②“鲁迅风”杂文③“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第十六章曹禺1、《雷雨》①戏剧的矛盾方面、诗的视角②人物形象③结构④“序幕”与“尾声”2、《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第十七章话剧(二)1、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①五大剧社②“无产阶级戏剧”③“红色戏剧”④国防戏剧⑤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⑥农民戏剧实验2、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①剧场戏剧的确立②主要戏剧场作夏衍、洪深、李健吾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7月)第十八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三)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3、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①文学思潮、论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第十九章赵树理1、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赵树理方向”、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2、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第二十章小说(三)1、国统区小说概况、张天翼、沙汀、钱钟书、路翎2、沦陷区小说孤岛文学、张爱玲、苏青、梅娘、徐訏、无名氏3、解放区小说“白洋淀”派的鼻祖:孙犁、康濯和孔厥、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第二十一章艾青1、艾青诗作的独特主题与意象2、忧郁的诗绪诗的艺术与形式3、艾青诗作的形式和历史地位第二十二章新诗(三)1、七月诗派绿原、鲁藜等人的诗作2、中国新诗派“中国新诗派”对“新式现代化”的探索、穆旦的诗歌创作一3、敌后根据的诗歌创作歌谣体新诗“歌颂”主调和对“抒情的放逐”2、《王贵与李香香》的主题和信天游形式第二十三章戏剧(三)1、“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①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②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③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2、“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①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②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端,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但那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文学流派上,白话小说的创作都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远远没有成熟。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30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即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繁荣的时期。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成就)有以下几点:一、出现了大批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一向被誉为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在第一个十年的中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探索多于成功。
中国现代白话长篇小说从1922年开始起步,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艺术上都十分幼稚。
中篇的命运比长篇稍好点,在四五年间,创作比长篇多了一倍,并且在发韧之初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
然而,这一时期还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最为辉煌。
到了30年代,中长篇小说创作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化的城市和广大的内地农村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和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城乡社会生活急剧动荡,刺激作家们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最终促进了长于描写社会生活、表现人的命运的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在30年代的发展;其次,30年代小说广泛借鉴、择取了中外文学资源,受外来小说(如欧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如巴金家族题材小说)的影响;最后,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作家们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结果。
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寻获自身需要的适合的艺术领域,并在对中外文学资源的选择吸收中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以真正的长篇小说的形态出现较早的是叶绍钧的《倪焕之》,它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如茅盾的《虹》、《子夜》。
学术界认为《虹》是茅盾最好的作品,它所述的女主人公梅行素远比《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清澈、明朗而富有理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现当代重点整理完美版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第一节老舍的小说创作1.老舍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2.《老张的哲学》以恶棍、高利贷者张明德残酷地拆散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中心线索,广泛地反映了20年代前后北京普通市民生命遭迫害、人性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3.《赵子曰》描绘一群青年学生浑浑噩噩、荒废学业的生活。
小说以赵子曰为主线,以王女士为枢纽。
4.《二马》描绘了老马(马则仁)和小马(马威)父子俩在生意、爱情上的精神遭遇。
5.老舍于1929 年离英返国途中,在经新加坡逗留数月的时间里,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6.1930 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 6 部长篇,即《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 —1937),另有写于1930 —1931年间的《大明湖》(被战火所焚,未能出版)3个短篇小说集《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
7.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 ),中篇《我这一辈子》(1947)8.《四世同堂》分《惶惑》(1944)、《偷生》(1945)、《饥荒》(1947 —1948)三部。
9.?老舍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浓郁的京味儿。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三、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
四、小说文体的创新。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具体自己展开)第二节骆驼祥子10.?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方面的重要原因。
一是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乱,大兵、特务的抢劫给祥子带来的灾难。
二是以刘四为代表的车厂主的敲骨吸髓;除了刘四的剥削,还有杨先生、杨太太的侮辱,夏太太的引诱,陈二奶奶的迷信愚弄,都给祥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损害了祥子的身心。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一系列巨变,包括革命、战争和社会变革,这些因素都对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们开始呼吁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新。
这些革新的思潮也渗透到小说创作当中,作家们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这些作品不仅通过鲜明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还探索了个人的困境和人性的弱点。
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见证了小说创作的又一次重要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进入了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小说家们开始关注抗战的英勇斗争和人民的智慧,他们描绘了抗战英雄的形象,弘扬了民族精神。
背负社会使命感的作家们,如曾经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丁玲、杨炯、萧乾等,主要写大家庭(大冶家庭、重庆家庭等),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也有一些作家将文学题材转移到解放前较边缘的小城镇和农村,他们以地方色彩为主,着重刻画人物个性,他们擅长诗性叙述和尽可能简明的表达。
这些作品如《家》、《三八口号》、《四世同堂》等,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向往,成为了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社会主义政权的确立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创作的主体发生了转变,小说家开始描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工农兵形象,呈现出一股热望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浓厚气息。
在这一时期,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如老舍、他们积极塑造社会主义角色,用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迁。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小说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接触到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尝试了更多的创作形式和样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冯骥才的《炽天使》、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之一。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耿富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新时期短篇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支最突出的部分,它取得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无与伦比的。
如果我们把建国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原则概括为有限的革命现实主义,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概括为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则完全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表现了相当充分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
具体来看,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禁区之一———写社会主义现实的阴暗面时期即文革造成的伤痕,所谓“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文革十年”里“四人帮”罪行的揭露。
作品的主旋律是写苦难,写悲剧,写哀痛,是对“四人帮”累累罪行的控诉;对无数受害的干部、知识分子、“知青”以及一些普通群众的不幸给予同情和抚慰。
这类文学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
另有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牧马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叶辛的《蹉跎岁月》及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二、突破禁区之二———反思历史的“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旋律是感情的愤怒的发泄,激动有余而思辨不足。
它继承了伤痕小说大胆揭露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深度和涉及时间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了伤痕小说。
它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曲折性,写出了贯彻“左”倾政策而制造的人“妖”颠倒的现实,也描写了老干部的自省意识。
如古华的《芙蓉镇》、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及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和张弦的《记忆》等。
三、突破禁区之三———改变“车间文学”的模式,反映当前改革内容的“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主要反映企业管理的改革,如蒋子龙的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后涉及到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后着意描绘改革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目录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本书的目录分析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的 特点。通过采用时间顺序和分类相结合的方式,该书目录不仅清晰地呈现了中国 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各个阶段的特点,还详细介绍了各类文学作品的重要作家、 作品及文学流派。目录中重点突出的内容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时 期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作家。
内容摘要
第二十五章到第二十八章,主要介绍了“文革”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环境异常严 峻,对文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些章节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影响以及重要作家和 作品。 第二十九章到第三十章,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环境 逐渐宽松,经济迅速发展,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章节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 文学的特点、影响以及重要作家和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 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作 家和作品,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史著作。这部由钱理 群、温儒敏、吴福辉和王超冰等人合作撰写的现代文学史教材,突破了80年代前 “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治史方式,成功地引入了“现代性”的文学史 撰写观念。其体例新颖,内容涵盖全面,一经便获得学界极高评价,并成为众多 高校首选的现代文学史教材。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作者钱理群 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文学洞察力,对现代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 和深入剖析。书中精彩摘录如下:
精彩摘录
第十章--90年代小说中国当代文学
4.历史小说:90年代的历史小说力图站在当今文明的高度,以现代审美眼光关注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以深邃的理性发掘民族精魂;作品的史诗性与文学性增强,人性与人情的因素渗透其中。 5.新历史小说:是与传统历史小说不同的一种小说。它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三、池莉的小说 (一)创作阶段 1.学步期(80年代初): 以青少年题材为主,具有浓郁的青春气息。 2.成名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对生存的世俗性、庸常性、卑微性和琐碎性作原生状态的展示。 3.都市言情期(9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市场经济大潮中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变化。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白嘉轩:代表着乡土文明的“白鹿精魂”的具体承担者:遵循“耕读传家”的祖训,敬重文化人,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克己自律,治家治族守正不阿,将村里家家温饱、人人仁义作为人生的目的;但又是一个封建正统的卫道士。 白孝文:族长接班人—堕落—国民党保安—人民政府县长 白 灵:国民党—共产党 —死于“整肃” 黑 娃:不安的雇农—农运领袖—红军战士—土匪头目— 国民党保安团营长—共产党副县长—新政权的死囚 田小娥:举人小妾—私奔—被辱—色的工具—被公公所杀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第三节 新历史小说等 一、陈忠实的《白鹿原》 (一)创作背景与主旨: 写民族秘史、悲怆国史、隐秘心史 (二)小说的史诗品格 1.把历史事变、历史思潮落实在普通百姓繁衍生存的感性层面,形成混沌而感性的历史意识与历史叙述。
第十章 90年代小说
2.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其人物设置和意象描写都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 朱先生:济世苍生的白鹿 白嘉轩:民族心灵的写照 鹿子霖: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 白鹿: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原型、神话意象 3.丰满鲜明的人物群像,且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4.艺术探索的气魄和力度。 传统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三) 茅盾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茅盾生平创作、评价及其贡献。[了解] 二、掌握《子夜》。[重点] 五、课时:2
一、生平创作及贡献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 。第一篇小说《幻灭》使用笔名茅盾。1921年成 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之一 。小说、散文、评 论等方面均有贡献,小说成就最高。著名的文学 批评家,左翼文学的奠基人 。
其他人物形象:
赵伯韬:买办资产阶级的典型 吴老太爷:垂死的封建地主
5、艺术成就
首先、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 出,多线发展,形成网络,构成中国 社会全景图。
其次,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 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层心理。
《子 夜》(节选)
电报是说镇上同时倒闭了十来家商铺,老板在逃,亏欠各处庄款, 总计有三十万之多,吴荪甫开在镇上那钱庄受这拖累,因此也是岌岌可危 ,请求立即拨款救济。吴荪甫的脸色变了 ,倒抽了一口冷气 ,一言不发 ,转身就离开了那客厅,到书房里拟回电;那是八个大字:“ 无款可拨 ,相机办理!”
二、左翼文学的丰碑:《子夜》
1、《子夜》评价 2、创作背景 3、基本内容 4、人物形象 5、艺术成就
返回
1、关于对《子夜》的评价
冯雪峰说:《子夜》“一方面是普罗革命文学里的一部重 要著作,另一方面就是‘五四’后的前进的、社会的、 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之产物与发展。”
瞿秋白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 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 记录《子夜》的出版。”
沉实,安稳,富有社会气魄。理念化。 轮船老板王伯申(《霜叶红似二月花》); 《子夜》中的吴荪甫; 《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等。
朱栋霖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大纲(朱栋霖版)配合扬州大学中文系2013-2014年第二学期教学上编(1917-1949)第八章30 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2、30 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30 年代小说的基本流派概况。
3、萧红、沙汀、艾芜、吴组缃、李佶人小说创作简况。
4、丁玲小说创作概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20年代丁玲小说创作。
丁玲在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
5、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刘呐欧、穆时英、叶灵凤的创作概况。
施蛰存的代表小说《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石秀》中表现出的精神分析特色。
新感觉派小说的总体特色。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二)1、茅盾在五四时期的理论倡导及文学主张。
茅盾与《小说月报》。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地位。
《子夜》写作的背景及“主题先行”的问题。
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意义。
3、吴荪甫、赵伯韬等人物形象分析。
4、《子夜》的“网状结构”及艺术特色。
第十章30 年代小说(三)1、老舍小说创作的分期及长、中及短篇小说代表作品。
老舍小说中“幽默”风格的演化。
老舍小说表现的国民性思考主题。
2、《骆驼祥子》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祥子与虎妞的人物形象分析及悲剧原因。
《骆驼祥子》地域风格的表现及开创意义。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四)1、五四运动对巴金的影响。
巴金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简述。
2、巴金小说对“家”的主题的关注。
3、《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及表现出的反封建思想。
《激流三部曲》众多人物塑造的成功。
《家》中觉慧人物形象分析,觉新身上表现的复杂性。
4、《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及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第十二章30年代小说(五)1、“京派”“海派”概念及相互间的论争。
2、沈从文湘西背景对其小说创作的意义。
3、沈从文小说的两类题材:城市与知识阶级,乡村与抹布阶级,两类题材中的代表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编
本编延续第一编的阐述手法,首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基本线索
第十章茅盾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老舍
一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民国通俗小说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五章郭沫若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六章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二早期白话新诗
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体验与追忆
二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谢惠敏 的形象及其意义
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感到愤懑,那么 谢惠敏思想所受的伤残就更令人触目惊心。这 个本质纯正、品行端庄的女孩子,正处于求知 心切、积极向上、活泼健壮的年华。可是现在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个教条古板、头脑僵化 甚至连四肢关节也显得不强不灵的畸形儿。她 在生活中除了知道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和 按“四人帮”在报纸上宣传的“章法”行事以 外,其余就概无兴致。从对待《牛虻》的态度 上,反映了她与宋宝琦同样的愚昧无知 。
b. 人性反思
a) 古华《芙蓉镇》 b) 善恶之争、伦理批判
c. 民族性反思
a)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b) 国民性问题、主奴意识
d. 苦难反思
a)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等 b) 生存的苦难本质与主体觉醒
B.从伤痕到反思
c. 现实社会反思
a) 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b) 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
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 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 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反思小说类型
a. 政治反思
a) 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b) 党群关系、执政者自省
伤痕
理 性 精当 神代 的作 深家 化 。
反思
对 的现 关实 怀变
革
改革
70
年
代
末 到
治即具下“ 学伤
80
层文有的改 采痕
年 代 初
面 的 观 念 启 蒙 。
学 立 足 于 社 会
文 学 启 蒙 的 性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以新小说运动
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崛起。
这一时期的作家主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注重人性的抒发和社会现象的揭示。
著名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
作品。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这一时期的作家们
更加注重表现人们内心的冲突和主观感受。
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以自己的创造为社会写实主义的重要手段。
例如,巴金的《家》,这部小说着重描写了家庭中的矛盾和父子关系的裂变。
第三个阶段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使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导的文学思潮。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郭沫若的《白毛女》和康生的《红色娘子军》等。
第四个阶段是80年代至90年代的小说繁荣时期。
未解的社会问题,个体的自由意识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成为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
著名作家余华、莫言等人的作品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第五个阶段是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作家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表达和全球化的视野。
中国当代作家获得了国际文学奖项,例如莫言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概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发端,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奠定了现代白话小说的基础,但那时,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文学流派上,白话小说的创作都还处在尝试的阶段,远远没有成熟。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和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到了30年代,现代白话小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即可以说,中国现代小说到30年代,进入了一个成熟、繁荣的时期。
30年代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标志(成就)有以下几点:一、出现了大批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长篇小说一向被誉为时代的里程碑,但是,在第一个十年的中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探索多于成功。
中国现代白话长篇小说从1922年开始起步,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在艺术上都十分幼稚。
中篇的命运比长篇稍好点,在四五年间,创作比长篇多了一倍,并且在发韧之初就出现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杰作《阿Q正传》。
然而,这一时期还是以短篇小说的创作最为辉煌。
到了30年代,中长篇小说创作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化的城市和广大的内地农村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和出现了严重的矛盾冲突,城乡社会生活急剧动荡,刺激作家们关于“人”的观念的转变,最终促进了长于描写社会生活、表现人的命运的现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在30年代的发展;其次,30年代小说广泛借鉴、择取了中外文学资源,受外来小说(如欧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古代小说传统(如巴金家族题材小说)的影响;最后,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是作家们积极探索并形成自己鲜明个性的结果。
小说家经过辛勤探索,寻获自身需要的适合的艺术领域,并在对中外文学资源的选择吸收中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
以真正的长篇小说的形态出现较早的是叶绍钧的《倪焕之》,它被茅盾誉为“扛鼎之作”,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如茅盾的《虹》、《子夜》。
学术界认为《虹》是茅盾最好的作品,它所述的女主人公梅行素远比《蚀》三部曲中的时代女性清澈、明朗而富有理性。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章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三十年代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对社会剖析派、京派、心理分析小说、新感觉派等内容要熟练掌握;了解蒋光慈、柔石、殷夫等革命文学作家的生平及创作概况;能够分析丁玲在各个时期代表作的成就;能够简析张天翼、沙汀、艾芜作品的思想及艺术成就;了解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简况;了解林语堂及何其芳散文的艺术风格,能够简析叶紫、吴组缃、萧军、萧红等作家的小说思想及艺术;掌握戴望舒作品风格变化的内容及臧克家诗作的内容;了解张恨水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本章知识点较多,内容多而碎,重点要掌握每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第一节概述1927-1937年新文学创作发展的总体特点: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花似锦的崭新局面。
中长篇小说成就引人瞩目。
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成就:①优秀长篇的涌现;②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③题材广阔多样;④小说流派续有涌现。
李劼人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广泛描写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城镇动乱的社会图景,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社会剖析派小说: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分析人手,用阶级对抗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现实,并让实际的对抗过程与演进成为作品的重心。
京派小说:融古入今,将原始古朴的东方情调融入人生世态尤其乡野生活的诗意描绘之中,风格恬淡而沉婉,将鲁迅、郁达夫开创的现代抒情写意小说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心理,代表作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等。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尤其擅长表现人物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和跌落的悲哀,如《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
两种都市小说:社会剖析派的《子夜》式的都市小说与新感觉派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中病态人生的都市小说,这两派都市文学都是城市文化意识的产物。
第十章 茅盾的小说创作PPT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目录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闻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二说不尽的阿Q三《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第四章通俗小说(一)一民国旧派小说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第五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六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六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第七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第八章戏剧(一)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三业余的、非营业性的“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的倡导四“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的开创者及其创作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一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二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三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第十章茅盾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二茅盾的小说成就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第十一章老舍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二《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第十二章巴金一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二《家》的杰出成就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第十三章沈从文一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二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三文学理想的寂寞第十四章小说(二)一“左联”和左翼小说二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三海派小说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一雅俗互动的文学态势二张恨水等言情写实小说的俗雅融合三武侠想象世界的多方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三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第十七章鲁迅(二)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第十八章散文(二)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三“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四报告文学与游记第十九章曹禺一从《雷雨》到《原野》二《北京人》与《家》三曹禺剧作的命运第二十章戏剧(二)一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二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健吾的创作第三编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第二十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三)一战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第二十二章赵树理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三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第二十三章小说(三)一暴露与讽喻二体验与追忆三通俗与先锋四现实与民间第二十四章通俗小说(三)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二各类型通俗小说的“现代化”三解放区的文学通俗化运动第二十五章艾青一艾青的历史地位二独特意象与主题三忧郁的诗绪四诗的艺术与形式第二十六章新诗(三)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二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到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三敌后根据地的诗歌创作:诗的民间资源的新的吸收与创造第二十七章散文(三)一报告文学的勃兴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三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第二十八章戏剧(三)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再度兴起三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第二十九章台湾文学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炜是一位充满理想主 义和浪漫情怀的作家。 其80年代前期所创作的 长篇乡土小说《古船》 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 长篇力作。
陆文夫创作善于追求主题的多义性,对生活 进行多层次开掘,使作品获得丰富的意蕴。
新时期,军旅小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表现和平时期军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军事
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射天狼》、《引 而不发》等。 历史战争小说是新时期军旅文学的一个主要 内容。如《皖南事变》等,这些作品直面历 史真实,揭示出历史与人的真相。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 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 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 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汪曾祺小 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 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 的传统美德。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 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如话家常。
谌容的小说,一方面继承现实主义传统,恪 守典型化原则,注重情节、场景、细节和人 物描写的写实性;另一方面又勇于革新,把 现代派手法加以生发和运用。
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 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 安县,现代作家、文学 家。
王安忆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0年代初期——中期),经历了
他的散文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 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 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 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 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 容回归散文
邓友梅,笔名右枚、方 文、锦直等。祖籍山东 省平原县邓庄村,出生 于天津。中国作协名誉 副主席、著名作家。
朱苏进的创作中有着强烈的个人化倾向:自 中篇小说《第三只眼》以来,他很少再写作 那类正统的主旋律题材(即偏重于表现主流 意识形态规定中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 小说,而是努力在军事题材中投入个人独特 的感受与情绪。概括地说,他开拓出了一种 在意识形态性极强的军旅题材中深入探询个 性心理空间的创作倾向。
陆文夫(1928-3-23- 2005-7-9),江苏泰兴人, 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 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 越的成就,他以《献身》、 《小贩世家》、《围墙》、 《清高》、《美食家》等 优秀作品饮誉文坛。
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和再现时代风云,是陆文 夫小说创造的一个特点。
陆文夫充分发挥了小说的社会批判功能,对 丑恶的现象、卑鄙的灵魂加以嘲讽和鞭挞。
少年儿童题材创作时期,青春自叙传时期和 走向广阔天地时期。如《雨,沙沙沙》等。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末期),进入多 元化探索时期,代表作有《小鲍庄》、《岗 上的世纪》。
第三阶段(90年代至今),王安忆进入叙述 策略转型、形而上和形而下相结合的思考阶 段,以精神探索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如 《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乌托 邦诗篇》等小说,感伤中多了自省的意味。
张洁前期创作深沉含蓄,擅用抒情性叙述与 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 世界。
80年后,张洁投向现实生活,发表了一批揭 露时弊,呼唤改革的作品。
《沉表作品。
之后,张洁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爱情、婚姻与 女性问题方面。
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与发展,是当代文坛 一个很突出的文学现象。
宗璞、冰心、杨绛、茹志鹃、张洁、谌容、 王安忆、池莉、林白等新老作家接连出现, 形成庞大的创作阵容。
张洁(1937- ),祖籍辽宁抚 顺,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当 代著名女作家。著有散文集 《爱,是不能忘记的》、《方 舟》、中短篇小说集《祖母 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 膀》、《只有一个太阳》等。
《方舟》是一篇愤世之作,而《祖母绿》则 标志着作者女性意识的一个超越。
谌(chén)容(1936~ )当代女作家,汉 族。原名德容。著名小说家,作家。
出版长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 (第一部)、《谌容小说选》、《太子村的 秘密》和《赞歌》等。
《人到中年》是谌容的代表作。其现实主义 精神体现在强烈的干预生活和不加粉饰地表 现生活方面。
对历史(尤其是共和国史)与个人关系的反 思、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 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是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三 个基本特征。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 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 国当代作家、散文家、 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 表人物。
短篇小说有《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 家》《异秉》《羊舍一夕》。小说集有《邂 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 建》。散文集有《逝水》《蒲桥集》《孤蒲 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等。
李存葆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是军旅 小说中的优秀代表。
《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 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 并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用比较高的 思想性和艺术性来再现对越自卫还击这一历 史事件。
作品写出了那些平凡的人们崇高而伟大的心 灵。
1950年发表小说《在悬崖上》,引起轰动。 著有《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追赶 队伍的女兵们》《烟壶》《那五》等。
邓友梅的创作风格可用刚健、平实四个字归 纳。而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京味儿”小 说是《那五》《烟壶》等。这批“京味儿” 小说,大都取材于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独特 的视角,描绘出今日读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 生活画卷,给人以历史的感悟和现实的启示。 富有时代精神。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没有简单地把那些兵 写成清一色服从纪律、认真训练、板着同一 副面孔的好战士,而是注意写出他们不同的 个性,哪怕是通过缺点体现出来的个性。
在对生活深度的揭示方面,小说也有其独到 处。
朱苏进,南京人,20世纪九 十年代,以一系列军旅小说 成名文坛,代表作有《射天 狼》、《接近于无限透明》、 《醉太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