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方向(判断A在B的什么方向,在B上面画方向标十字)。

(1)无指向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指向北(3)室外看地图: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3、比例尺(选择题,大题)(1)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①计算:切记约分,分子为 1 ,分母单位是厘米②比较大小:零越多,比例尺越小 ,零越少,比例尺越大常用单位换算:1千米= 100000 厘米;1米= 100 厘米(2)表示方式①数字式:1∶1 00000;②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③线段式: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3)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和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4)实地距离量算:实地距离用千米或者米表示4、图例和注记:课本P10和P112(识记)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全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卫星图片(实证)2、地球大小(注意单位):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③赤道半径>极半径;④赤道周长: 4万千米=4 万公里= 8 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3、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经线圈长度;赤道半径>极半径4、地球与地球仪区别:①地轴②南北极点③经纬线※5、经纬线、经纬度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圈的圆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形状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南北长度变化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直至为一点等长度数起点赤道(0°)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赤道纪念碑本初子午线(0°)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度数变化向北向南各划分90 °向东向西各划分180 °表示符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半球划分赤道以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20°W,160°E其他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任何相对的两条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两个半球※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考试时候请把这个图画下来012千米20°W—0°:东半球, 0°—160°E:东半球;160°E—180°:西半球, 20°W—180°: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候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地球的运动,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多变的天气,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气温和气候的分布,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中,我们了解了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人口和人种,第二节中,我们了解了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总的来说,在这本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我们研究了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发展与合作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的研究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5.地球的旋转方向会影响风向。

在北半球,气压高压顺时针转,低压逆时针转;在南半球,气压高压逆时针转,低压顺时针转。

6.气候类型的划分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不同组合而定。

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冬季少雨气候、寒带冬季多雨气候等。

7.气候变化是指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人类活动等。

8.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型计算结果,对未来几天甚至几周的天气进行预测。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象观测的精度、气象模型的准确性、天气变化的复杂性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1.3 地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2.1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如晴、雨、温、冷等。

- 气候:长时间内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世界地理3.1 亚洲- 亚洲的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2 欧洲- 欧洲的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3.3 非洲- 非洲的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南冰洋。

- 非洲的主要国家: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3.4 美洲- 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 美洲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3.5 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4.2 地形与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 大气圈的气候分区
4.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天气的形成和预报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的循环和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6. 土壤与农业
- 土壤的形成和组成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的发展和影响
7.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
- 人口问题和人口控制-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8.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精选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 赤道 ) 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而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2)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3)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 ”表示 ; 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大于20°W或大于160°E )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小于20°W或小于160°E )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与地轴垂直而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 ( 0?纬线 ) 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

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 ”表示 ;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 ”表示。

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4)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

3. 坐标系与定位- 经纬度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系统。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2. 经济活动与资源- 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实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数据。

- 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解读数据。

3. 地理知识的运用- 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多变、短时间、不稳定,(例如下列词语是描述天气的:狂风暴雨、多云转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乌云密布、彩云满天……)气候是长时间的、稳定的。

另外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例如下列词句是描述气候点的: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四季如春、冬冷夏热、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高温湿热、全年干旱少雨……)3、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方向标。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

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4、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参看地理图册24页,记住)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5、气温日变化:气温(14时),气温最低(4时左右)气温的变化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1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7月最低)2会计算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温日较差(一日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日内温(午后2时)—最低温(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之内气温变化大小)=一年内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注意:气温年较差热带最小,温带。

几个概念:等温线:注意: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受纬度位置、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另外气温还要掌握地理填充图册P17的1、2两大题。

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6、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7、掌握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如南亚的新加坡)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如非洲埃及的开罗和比尔马)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低温多雨;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注意,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温最低一般不低于0摄氏度)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所有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 纬线和纬度。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为点)。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线和经度。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东经(E),西经(W)。

180°经线两侧经度变化规律相反,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的公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 地图。

-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精华)-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考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考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考点总结完整版一、地理基本概念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形态、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2. 地理位置和地理坐标地理位置指地区所处的位置,通常通过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二、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2.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的实际地貌、河流、湖泊、交通线路等内容按比例缩小绘制在平面上的工具,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分布。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1. 气候与气候带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变化规律。

根据温度、降水和季风等不同因素的分布,地球可以分为寒、温、热三个气候带。

2. 地形和地貌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况,而地貌是由地形和地表物质组成的地貌特征。

四、地球的资源1. 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可以供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源,如水、土壤、矿藏等。

人文资源主要是指人们智力和劳动创造的资源,如科技、文化和人才等。

2. 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是指供给人类社会进行各类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和浪费。

五、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

人口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人口外流和城市化等方面的问题。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们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从事农作物种植和养殖的活动,而工业则是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3. 交通与通讯交通是指人们在地球上进行运输和交流的活动,通讯则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如邮政、电信、互联网等。

六、地图阅读1. 读地理图地理图是以地图为载体,通过制图符号表达地理信息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像。

2. 读地图上的统计图表地图上的统计图表用于表示地理现象和统计数据,包括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总结: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和地图阅读等内容。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目录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変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変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Q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Q经线是等长的Q3.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

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口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4经度的変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吒〃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枇r表小O6东、酉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组成的经线圈。

、160°E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CTW或大于160吒)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V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宣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変化明显4低纬:0°-30n ;中纬:30°-60°;高纬:60°--90°5自酉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口5.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囲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4、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轴(假象的轴,只有一条)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纬线经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纬线长度不等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经线都是半圆5、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6、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到160E以西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以东是西半球)7﹑西经W;东经E;南纬S北纬N;8﹑证明地球事球形的三个证据: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2)站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月食;9、180经线是最大经线,180W和180E重合;最大纬度数是90,北半球是90N,南半球是90S;10、0经线也叫做本初子午线;0纬线也叫做赤道;11、纬线又叫做纬线圈,经线又叫做子午线;12、低中高纬划分界限: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13、经度自西向东递增为东经,递减为西经;维度自南向北递增为北纬,递减为南纬;14、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地理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2、从各个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自西向东;从南极顺时针;从北极逆时针;3、地球公转时,地轴时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4、地表五带的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5、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6、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季节春分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季3、4、5月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季6、7、8月秋分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季9、10、11月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季12、1、2月7、温度带气候特征地理现象热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没有太阳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8、温度带范围北寒带66、5N-90N(北极圈以北)北温带23、5N-66、5N(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热带23、5S-23、5N(南北回归线之间)南温带23、5S-66、5S(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难寒带66、5S喜马拉雅地震带;10、用板块学说解释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向相反;11、用板块学说解释地中海不断缩小的原因: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两大板块的运动方向是相对的;12、用板块学说解释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阿尔卑斯山脉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它是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3、用板块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它是这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14、用板块学说解释英国地震火山少的原因:英国位于亚欧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15、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地震火山多的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通常指一天)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2、天气的两个特点:(1)时刻变化;(2)同一时刻在不同的地方天气差别很大;3、天气预报的四大要素:阴晴、风、气温、降水;4、表示降水可能性大小的量:降水概率;5、卫星云图: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区;6、空气质量的高低用污染指数表示;7、空气质量分为五极: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8、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9、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无铅汽油加油站;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值;2、通常一天观测4次气温,时间分别是:8时、14时、20时、2时;3、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4、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5、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6、北半球陆地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被半球相反)7、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8、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的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9、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稀疏的地方差别小;10、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气温岁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1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1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3、降雨的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4、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5、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表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6、降水量分布情况的表示:等降水量线图;7、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位置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降水少;(2)海陆位置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8、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印度的东北方向);9、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10、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定义: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征是一般变化不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通过科学家的测量,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仪与经纬线: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纬线表示纬度,经线表示经度。

重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重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等。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一般通过指向标或者经纬网来确定,图例和注记则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意义。

二、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1.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而只有29%是陆地。

陆地被分割成七大洲,海洋则被分割成四大洋。

2.地形与地势: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则描述地表的高低起伏,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等。

3.气候与气象:气候描述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候基本可以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

三、世界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稀疏。

人种根据肤色等体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语言与宗教:世界上的语言众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通常有较大的规模,更多的人口,以及更复杂的职能。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全球变暖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以上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1. 自然地理
- 地球的构成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层次、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
-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位置的意义、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主要山脉与高原:长江、黄河、青藏高原
- 主要水系与湖泊:长江、黄河、淡水湖
- 主要气候带与气候区划:亚热带、温带、寒带
3. 国际的自然地理
- 主要洲际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主要洲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自然区域:南极洲、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
4.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区位与交通:地理区位的意义、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居住与居住区:城市和农村、居住区的特点和分布
5. 中国的人文地理
- 主要城市与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主要经济区域和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开发区
- 主要人口迁徙:农民工流动、城市化进程
6. 国际的人文地理
- 主要国际贸易港口:上海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
- 主要城市与区域:纽约市、东京都、伦敦、巴黎
- 主要旅游目的地:巴黎、罗马、纽约、伦敦
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全册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注记二、方向:1.地图上有八个方向,如右图:2.地图上方向的判定:(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2)无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十字坐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注东西南北,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经纬网的地图:①确定中心地点,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横纬竖经”)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3.野外方向的判定:(1)指南针定向:磁针指向南北方(2)北极星定向:夜空中面对北极星的方向为北方(3)太阳定向:太阳东升西落三、比例尺:1.公式2.比例尺概念:把地表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地图上,这个比例即比例尺。

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3.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比例尺三种形式的转化:①数字式转成文字式要加单位,一般比例尺中的1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距离用千米表示;②文字式转数字式时,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没有单位;③转线段式时单位一般写千米。

5.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分子均为1,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即“图幅大小相同时,尺大围小内容详,尺小围大内容略”。

四、图例和注记1.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和大小:三个基本数字①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庐山起义”);②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真实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二、地球仪1、纬线、经线比较:经度和纬度①经度: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东西经度各为180°,经度共360°。

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即180°经线(0°和180°经线无东西经的区分,后面不跟字母)②纬度:以赤道为起点,赤道以北为北纬度(N),赤道以南为南纬度(S),赤道是0°纬度。

北纬度的最大值是90°N,即北极点;南纬度的最大值是90°S,即南极点。

③地球某点经纬度的表示:A(纬度,经度),写经度纬度一定要带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字母。

例如兰州某点A的经纬度A(36°N,104°E)。

●要点:(1)经纬度字母:北N南S东E西W。

(2)经纬度数值向什么方向递增,就是什么纬或什么经,即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例如数值向东越来越大的几条经线,为东经的经线。

(3)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即横线为纬线,竖线为经线(4)东西半球划分口诀:“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5)重要纬线的度数:赤道0°,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6)一个经线圈由2条经线组成,它们的位置相对,度数互为补角。

如50°E和130°W可组成经线圈。

3.地球的运动方式:1.海陆分布及其特点①三分陆地(29.2%)七分海洋(70.8%)②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①世界之最最大陆地:亚欧大陆,最小:澳大利亚大陆最大岛屿:格陵兰岛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最大:亚洲,最小:大洋洲)②七大洲名称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以及各大洲轮阔(右图)“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③大洲界线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乌乌大耳”)欧洲、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亚洲、非洲:红海、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大印北冰”1.七大洲读图记忆△赤道穿过的洲有②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⑥大洋洲△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②南美洲、③非洲△太平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⑤亚洲⑥大洋洲⑦南极洲△大西洋沿岸的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③非洲④欧洲⑦南极洲△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①北美洲②南美洲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1.基本概念:①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平面海拔0米)②相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陆地地形①陆地五大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②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亚洲的青藏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③陆地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3.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部分。

(右图)4.学看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2)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一致的。

(3)如何画和判读地形图:①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规律:绿色——平原,蓝色——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丘陵、高原、山地,白色——冰雪,褐色——高山。

②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上山路线选择:选缓坡,即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地方(“低凸山脊,高凸山谷”)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6页)1.地表形态的变化海洋→陆地实例: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陆地→海洋实例: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2.大陆漂移假说: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如右图):即A欧亚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③板块构造学说证据: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持续碰撞;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火山和地震: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1.世界人口的数量:已突破70亿人(2011年)2.世界人口的增长①在1800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②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③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4.人口的分布①人口密度:计算公式(单位:人/平方千米)②人口密集区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东部稠密原因:这些地区位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带的平原和盆地,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

稀疏原因: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不适宜人类生存。

5.世界人口问题:①人口过多问题:给经济发展造成压力,交通拥挤,使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②人口过少问题:人口负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6.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负增长:鼓励生育7.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1.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分为三个主要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西亚、南亚、北非国家的人口都属于白种人)黑色人种分布: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2.人种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三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课本56—59页)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典型建筑为清真寺。

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

第三单元世界的居民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课本60—65页)1.聚落的主要形式:城市与乡村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居民居住地乡村:人口规模较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居住地。

包括村庄和集镇。

2.聚落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①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影响。

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易形成聚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