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管理_信息化(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新浪潮。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方式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出发,探讨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构建高效教学新生态提供参考。
一、实践教学管理现状1. 传统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存在弊端(1)管理手段落后。
传统实践教学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记录、统计和分析,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
(2)信息共享程度低。
实践教学资源分散,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信息共享困难。
(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实践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1)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3)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信息化建设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二、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1. 建立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1)平台功能设计。
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具备实践教学计划制定、资源管理、过程监控、评价反馈等功能。
(2)数据共享与交换。
实现实践教学数据在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共享与交换,提高信息利用率。
(3)平台推广与应用。
加强平台宣传,提高教师、学生等用户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2. 实施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建设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库。
收集、整理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2)开发实践教学案例库。
收集典型案例,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3)推广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工具。
利用虚拟仿真、在线实验等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 建立实践教学信息化评价体系(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从实践教学过程、结果、效益等方面,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开发实践教学评价软件。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实践教学评价的自动化、智能化。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立体化课程教学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立体化课程教学探索本文在高校教学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平台加模块的课程教学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标签]教学模式教学平台课程很多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和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平台的一般框架目前,高校在不断改进中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型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大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所有教学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并成为高校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形式由利用板书教学向多媒体教学或采用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后,由于教学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过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直接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节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已成为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
课堂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的多媒体信息,满足了学生对大信息量获取的需求。
虽然课件依托的主体还是教材,但由于经过教师的制作,课件已经融入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
(二)实验教学通常,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是理论知识,却无法直接完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能力。
只有当知识转变为能力后,才会使知识在记忆中永久保存。
因此,实验教学作为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主要载体和桥梁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推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本文将就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意义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具体来说,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校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教务管理系统将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纳入系统化、自动化的流程中,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通过教务管理系统,高校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和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2.简化办事流程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将学籍信息、课程管理、考试管理、毕业管理等多个业务模块集成在一起,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各种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系统的企业化管理功能使得高校多个部门可以协同办事,避免了重复劳动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3.减轻管理负担教务管理系统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降到最低,减轻了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查询和管理负担。
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反馈课程信息、考试成绩和日程安排等信息,增加了管理的可视性和灵活性,优化了管理效率。
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在中国,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有着明显的分化。
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但具体应用情况却各不相同。
一些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已达到了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自动分配课程计划、生成考试安排、颁发毕业证书等。
这类教务管理系统通常实现了多业务模块的集成,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界面美观。
同时,这些系统还可以开展一些数据分析和预测,为高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尚未实现全覆盖,甚至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在这些高校,各个部门数据共享不畅,信息传递效率低下,造成了重复劳动和无效的信息管理。
老师、学生和家长也不一定能够方便地查询相关信息,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问题。
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特开设信息化教学实践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掌握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
3. 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
4.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课程内容1. 信息化教学概述(1)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及特点(2)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3)信息化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2. 信息化教学设计(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3)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分享3. 信息化教学实施(1)信息化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2)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信息化教学实施案例分享4. 信息化教学评价(1)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2)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步骤(3)信息化教学评价案例分享5. 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1)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2)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3)信息化教学工具案例分享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信息化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角色扮演法:模拟信息化教学场景,让学生体验信息化教学过程。
五、课程考核1. 课堂表现:占20%,包括课堂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占30%,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
信息化助力教学管理实践(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
在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从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内涵信息化教学管理是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信息化教学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 整合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将教学、管理、评价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2. 互动性:信息化教学管理强调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形成互动式管理。
3. 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管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
4. 系统性:信息化教学管理以系统论为指导,注重各个环节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策略1. 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1)制定信息化教学管理规划:明确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2)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搭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开发或引进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
2. 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丰富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试题、案例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优化资源分类: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分级,便于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
(3)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利用。
3.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1)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2)推广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总结、推广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激发教师创新教学实践。
(3)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信息化教学交流,共享教学经验。
4. 深化信息化教学评价改革(1)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创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信创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作者:马威风冯波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4年第10期摘要:随着各行业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自主可控的技术、产品、服务和系统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作为我国全面推动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构建安全可控的软硬件生态环境,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但当前高校在推进落实信创建设试点实践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简单对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国产替代,缺乏体系化的建设规划。
对此,文章梳理了信创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信创信息化建设在当前校园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优化的实施策略和分步替换的实施办法,可为高校推进落实信创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创;信创信息化建设;国产化替代中图分类号:TP31;TP39文献标志码:A0 引言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加之《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中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加剧的形势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不仅会带来供应链风险,还会带来安全风险[1]。
为此,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产业发展,目的是构筑一个具有高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性的创新体系,实现我国的信息安全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信创产业首先从党政开始,并逐步向金融、电信、能源、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开展信创示范场景建设。
到2023年,第一梯队的金融、电信、能源行业已经从“试点实践期”进入“规模化推广期”的常态化发展阶段,央国企的信创分级改造工作计划于2027年完成。
随着信创产品的日益成熟,未来几年将是教育、交通、医疗等行业信创发展的“试点实践期”。
教育信创的全面铺开,对促进教育信创科技创新自主安全可控和信创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一、引言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二、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方向1. 引入科技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结合科技手段。
例如,可以引入电子化考勤系统,通过刷卡、人脸识别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交流。
这些科技手段的引入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 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往往是按照学科专业划分进行管理的,但这种划分可能导致学科之间的隔离和碎片化。
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需要在学科交叉和跨界合作上做出努力。
例如,可以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高校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强化质量监控与评价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也需要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往往局限于过程管控,忽略了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提升。
因此,在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时,我们应当注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
通过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1. 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学生自治管理模式是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
通过学生自治,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更自由和开放的发展环境。
同时,学生自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问题一:师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知和应用难度大。
对策一: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让师生了解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或者举办培训讲座,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指导。
可以鼓励学生自学和互学,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对策二: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确保学校的网络畅通无阻,提供足够的计算机、投影设备等设备,供师生使用。
还要提供适用于教学的软件平台,以便师生能够方便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问题二: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内容更新不及时。
对策一: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引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可以与其他高校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引进他们开发的教学软件和课程。
对策二:鼓励教师开展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更新。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工作。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资源开发能力。
问题三: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风险较大。
对策一: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对策二: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监管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问题。
加强对师生使用信息化系统的管理,确保他们的操作符合安全规范。
问题四: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对策一:开展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虚拟学习平台,实现师生间的远程交流和互动。
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进行网络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对策二:引入新的教育模式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互动式教学工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学习和创作。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引言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范围内,越来越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那么,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的过程当中,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加适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在多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发扬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不足,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点,必须有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方向的优质的视频共享课程,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平台供学生使用,方便与老师和学生Z 间的互动.第一、教育无界的思索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是偏向于职业化的发展方向,那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如何才能享受到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专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手机上、平板电脑上学习,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资料,使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质学习资源、让所有学习者能够共享.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走入课堂的思索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在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在办公、管理等领域都在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信息化技术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近几年,课堂教学也仅仅是由一支粉笔进步为粉笔外加多媒体的教学•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必然会走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能够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学习提供服务,提供平台•我们学院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已然走在了前而,从2013年开始,我院的领导就开始为信息化教学打卜•基础,号召学院老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改革,老师们也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第三、信息化教学模式走入课堂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两个问题是我们教师一直思索的,一是课堂为谁而设立?二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是否要做必要的准备?显然,一方面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立的,老师传授知识,努力的进行讲解,而学生接受多少知识不知道,通过作业也只能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到课堂上课的学生就更加听不到老师的讲解.以前,我们会运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补课,大多数时候却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补课了,学生就少上了一节课,有些课程就会慢慢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在此种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节约了时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另一方而,信息化教学更加强调课堂前的准备,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更加能掌握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和潜力的挖掘•预习是学生锻炼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最好途径,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就是从预习中充分体现的,指导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之一.第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施1.寻找和筛选优质视频共享课程,可以使用录屏软件进行捕捉有关的课程片段,结合老师们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设置.2•把课堂教学的视频共享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讨论的题目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帮助缺课或没跟上的学生补回本节课.3.课堂上面对面的师生交流,转变成网络上的点对点即时交流,是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的特点,它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在家里,在图书馆,等等.4.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提前学习、巩固学习和复习性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有指导的进行学习,不至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找不到方向.第五、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探索学生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來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在课内和在校外都能看老师的教学视频讲解,还可以在轻松的环境屮进行,给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来不了学校或者课堂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进或慢放或停顿,进行思考和记录笔记,可以在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环境宽泛了,老师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进行答疑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相互讨论,组成学习小组,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也会得到时间上的保障,它能记下学生什么时间学习了,学习多长时间,作业交没交等等,家长也能在网上看到学生的学习现状,能更加放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规划,通过学习平台的记录,能够整理出自己已经学习了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整体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三、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成果第一、提升了老师自身的知识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老师不仅拥有原来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课内外的指导能力,进行信息化教学,先要做好计划,再进行安排,选择优质视频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实现信息化教学,老师们就要充分把握好各种共享学习资源,形成一个知识资源库,课内外老师都要进行关注,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延伸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过程,对老师来说,本身就是学习.第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要完成一节课的知识点学习,必须要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由被传授知识过渡到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老师们的指导和培养. 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独立处理问题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方法和渠道.第三、奠定了学院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学院发展的基础,也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新的途径•从简单的多媒体和粉笔的教学模式到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个大的飞跃,为高职高专院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现代化信息的运用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视野更加广阔.四、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不足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上,现在也是在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供大家参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不足: 学生知识系统参差不齐,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老师们的控制力度不够,老师们在整理知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目前仅仅是一部分班级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平台正在建设当中.五、对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改进思路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模板,对老师们进行培训,使得老师们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上课时有一个参考,再根据自己班专业的特点进行改进.其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Z前,在班级向学生介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有要求的.最后,要求学院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多提供一些教学资源共享网站,多开通一些优质的论文网,让老师们提升运用知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更多的图书供老师们参考,给老师们配备优质的电脑和教学用具.结束语:我们在实践中知道,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时代,只有不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提供培训平台•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更高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壮大,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秩序的保障,是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的服务保障,如何有效的应对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挑战,是当前高校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挑战:1.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化挑战。
传统的手工教务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势,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亟待提高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2.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化,包括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分配、学生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室使用计划、教学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
这就要求教务管理部门要有较高的专业化素质和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
3.学生需求多样化:现代高校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学术知识外,还注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对高校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工作。
二、对策: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要提高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保证工作质量。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范信息泄露和损坏。
2.加强教职工培训:面对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化,高校应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务管理需求。
要鼓励教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改革教学管理模式:针对学生需求多样化的问题,高校应推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完善学分制度和选课制度,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要积极探索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也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结合我参与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对实践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一、实践背景本次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教学资源建设:收集和整理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视频、动画、图片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 课堂互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网络编程、网站设计等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评价与反馈: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二、实践反思1. 教学资源建设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然而,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部分资源可能存在内容错误、质量不高的情况,给学生带来误导。
(2)资源更新不及时:部分网络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强资源筛选和评估,确保资源质量;同时,定期更新资源,以满足教学需求。
2. 课堂互动在课堂互动环节,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于课堂互动环节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
(2)互动形式单一:课堂互动主要以提问、回答为主,形式较为单一。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优化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丰富互动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3. 项目实践在项目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教育管理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
教育管理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在教育行业中,管理创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操作。
通过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教育管理创新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成功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国内知名高校的教育管理创新案例。
该高校在面临学生规模扩大、课程研发困难等挑战时,提出了“一人一师一课堂”管理模式。
该模式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班教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此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促进了师生之间更紧密的联系。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课堂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大班教学中师资不足、授课难度大等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一所私立幼儿园的管理创新。
该幼儿园在日常管理中,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家长沟通平台和幼儿档案管理系统。
家长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
同时,幼儿园利用系统分析数据,进行教学管理决策,改善教学质量。
此举不仅提升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和满意度,也增强了教师工作的效率和专业性。
通过信息化管理,幼儿园实现了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一个教育管理创新的案例是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学团队管理模式创新。
该机构将教师分为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有明确的课程负责人和教研成员。
教师在团队中相互协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课程改进。
通过团队管理,教师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和信任,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培训机构还定期举办内部培训和研讨会,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这种团队管理模式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潜力,有助于提升培训机构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管理创新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机构发展至关重要。
管理创新不仅要求机构领导层积极推动,也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创造力。
信息化与高校教学管理探究——“三微一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86作者简介:宋婧(1981—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得益于信息化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费用迅速下降,智能便携设备广泛普及,信息通讯向移动智能化发展且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因形式美观、传播迅速、信息量大、费用低廉,在以17-22岁为主要年龄段的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流行。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超过90%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其中超过95%的学生使用“三微一端”且80%以上日均在线时长超5小时,35%左右的大学生几乎全天在线。
目前,我国已经开启了5G通信网络商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广泛开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师生的效率要求,如何借助“三微一端”促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者亟待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近年来,现代高校教育模式日益多元、开放,学生的高校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新媒体在满足大学生群体多元、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得该群体信息接收的习惯和方式迅速向简洁、极速、便捷的模式转变;相较而言,形式单一、效率低下的传统媒介教学管理手段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
一方面网络上各种教学管理的应用程序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能直接被高校用来教学管理的极少。
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的滞后催生出大量无序开发的相关应用程序和公众号等信息平台,这些产品虽然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管理信息的部分需求,但数据来源与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均较差,不仅威胁学校官方数据库的安全,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增加了管理的成本。
更有甚者,除可能造成师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外,部分应用程序还发布金融诈骗等不良信息,增大了学校综合管理的难度。
虽然众多高校投入巨大成本开发教学管理应用程序,但普通存在服务器速度慢、程序bug多、设备兼容差、运维成本高,且开发流程较长、灵活性不足,在紧急或突发状况时仍需要人工处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和师生的满意度。
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分析其优势、挑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实践,旨在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二、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1.课程建设(1)课程资源整合。
该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将各类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如:将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多种资源整合到课程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课程内容创新。
该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实验操作。
2.教学方法改革(1)翻转课堂。
该校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讨论、实践,课后通过视频、文档等形式完成知识传授。
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混合式教学。
该校教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教学评价改革(1)过程性评价。
该校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多元化评价。
该校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评价学生。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优势1.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化教学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1.2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和传统线下模式有着很大差 异,缺少师生面对面的沟通,使得一些简单问题的讨论,需要花 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时缺少了老师的现场督促,对于学生的 自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独自上课,很容易走神,所以在整个 课堂教学中,需要大大提升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使 其能够充分的融入课堂;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常出现“眼睛懂 了,手没懂的”现象,此时需要配合课前预习环节,并增加具有 针对性的练习来进行知识巩固。所以整个线上教学分成课前、 课中、课后三个部分来进行设计。
160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பைடு நூலகம்建设
堂”的弹幕功能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名字不可见,大家可以畅所 欲言,无需顾忌回答的是正确还是错误,大大提升了同学们课 堂参与度;与此同时,结合课堂所授知识点,让同学们进行随堂 跟练,更好的掌握内容;还可以通过随堂测试、实时反馈、课后 练习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通过 多方面的信息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课后,利用MOOC 中所提供的单元练习和单元测验,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巩固练 习,遇到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先通过网络查找解题方法,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优秀案例 “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之十九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变化,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与时俱进,立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信息化的“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
一、概况与思路(一)学校概况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立、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第六届黄炎培优秀高职院校、湖北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黄冈市,对接大武汉,面向大别山,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思路坚持“艰苦建校、质量立校、文化治校、机制活校、服务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形成具有老区、时代特点的育人特色和“五化合一”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一主线四融合”文化育人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借鉴吸收“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区域名人文化”的精髓,构建起“价值引领、学生主体、五个思政、协同共育”机制,实现用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向真向善、现代企业文化引导学生敬业精业、区域名人文化引导学生励志励行。
图1“一主线四融合”文化育人体系示意图学校坚持管理高效,实施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信息化。
坚持重要文件专家论证,各项管理依法依规,细节入手精细管理,把人文关怀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管理和服务信息化。
图2 “五化合一”管理模式示意图二、做法与创新(一)理念先进,机制健全,管理设计科学化1.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构建科学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三围绕、三直接”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形成了全校关心教学、以教学为荣的局面。
信息化教学案例实践成效(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某中学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践成效,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中学是一所位于我国中部的普通中学,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加大信息化教学投入,开展了一系列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
三、信息化教学案例1. 案例一: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
在某中学,教师利用在线平台,将课程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案例二: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在某中学,教师利用手机APP、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展在线辅导、答疑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进行学习。
3. 案例三: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模拟真实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某中学,教师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开展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四、实践成效分析1.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据调查,实施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了15%。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据调查,实施信息化教学后,教师的备课时间缩短了30%,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信息化教学使得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知识文库 第11期43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王世德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及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失衡也使得不同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出现了教育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
偏远地区的高校由于交通条件差、网络环境不稳定、开发力度不强等因素,难以很好的获得国家财政经费的支持,其教学设施十分简陋,即使国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也很难支撑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1.2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水平低、适用性较差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软件开发水平低、适用性较差的状况普遍存在,给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许多障碍。
例如,有些高校的数据库系统难以兼容较高性能的应用程序,无法正常实现应用程序功能的使用;数据准确性低,数据的使用费时费力;信息化软件开发水平低,性能较差,功能单一,缺乏程序性与规范的操作流程;部分信息化软件适用性差,操作过程繁杂,不能长时间使用,且其更新换代成本较高,为学校教学管理费用支出增加了压力。
1.3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缺少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即只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而数据分析、数据汇报、数据利用等工作则很难胜任。
此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能力不足,即只能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而缺乏较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对使用率较高的应用程序和信息化软件难以进行使用及系统维护,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种种不足延缓了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给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2.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途径2.1更新教学观念、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我国高校应剔除传统教学管理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积极树立先进的教学管理观念,秉承现代化、信息化、创新化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过程,形成教师-学生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进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学校领导及教师要极力配合,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摘要】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背景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关键技术、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揭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和展望,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升级,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关键技术、实践案例、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启示、展望。
1. 引言1.1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的背景意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和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推动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推动高校教学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探讨信息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为高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提高教学效率1. 节省时间:信息化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得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利用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师可以快速地整理和呈现教学内容,从而节省了备课、授课时间。
2. 提高课堂效率: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互动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提高作业批改效率:信息化教学可以借助在线作业系统、自动批改软件等,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快速批改。
这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丰富教学内容1. 拓展知识领域: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通过在线课程、网络资源等,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行业发展趋势等。
2. 增强实践性:信息化教学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 促进个性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推荐,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2. 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提高教师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化教学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使学生从小接触信息技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逐渐深入阶段,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校园实际情况存在误差,因此,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均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程度也亟待提升。
同时,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速度存在过快现象,无法与现有教学资源对接,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
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却无法得到相应回报。
在实际应用角度来看,教学管理体系服务与校园教学工作,若系统脱离教学环境,将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真正的辅助功效。
可见,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提升[1]。
二、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1.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组织
构建一支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可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保障。
该组织应保证具有整体性、完善性、权威性,且其中应包括学校信息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小组、内部信息化教学技术职称服务部门等。
该组织机构应立足于校园整体,同时,该组织机构应为校园最高决策机构,以此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促使其与校园实际接轨。
2.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有关规范
高校应准确定位信息化教学,并对其保持清晰的认知。
将信息化教学在校园有关政策中体现出来,并不断完善。
信息化教学管理规范的内容应包含机构、工作规范、人员管理规范等。
机构规范主要包括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性质的定义,职责权限定义等。
而工作规范则主要针对信息化教学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如硬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校园实践等。
总之,规范应立足长远目光,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有关规范。
3.构建科学的信息处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结合的根本手段。
信息化教学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为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利用该系统,构建更加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
(二)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践路径
1.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运用当代教学方法、理念进行学习。
传统思想观念认为信息化教学管理仅表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再仅局限于技术的使用方式,还要包括当代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利用。
因此,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转变思想观念,进而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实践途径
[2]。
2.强化信息资源
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中,强调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该种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构建、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成为重要组成环节。
以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发掘教育潜力,发挥教学优势。
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当前教育信息正处在飞速变化状态下,不断推动着人们改变信息利用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丰富资源支持方式,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类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开发等几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系统公告平台、信息资源库、网络精品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等几个软件最为合适。
3.发挥虚拟教学之优势
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虚拟教学的优势,并广泛用于高等教学实践中。
高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根本目的为服务于数字化教学与校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手段、深化教学目标。
在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收益的角度来看,虚拟教学与实验教学之方式最为合适,同时,能够实现高效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实践目的,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忠政.教育现象学视角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6(5).
[2]姬喻波.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SWOT?u价模式建构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6):78-82,168.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