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缶而歌自快其意_简论高启的诗歌理论_赵海岭
《咏荆轲》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荆轲》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咏荆轲》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荆轲》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荆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咏史诗。
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
论高启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李鸿渊摘要:高启笔下的鸿雁意象,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处境和心态。
云中雁、沙头雁等意象,是作者渴望自由飞翔和个性舒展的化身;而寒雁、池雁、惊雁、孤雁等意象,所蕴含的思念、忧郁、惊悸、落寞等情绪,象征着作者的孤危处境和悲苦命运。
关键词:高启;鸿雁;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物象。
清人沈祥龙指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
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1]4058鸿雁,早在《诗经》中就已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了,如《小雅·鸿雁》篇中,灾民以鸿雁哀鸣自比。
雁属的种类较多,不过人们心目中的雁,一般指的是鸿雁,俗称大雁,亦名鸿。
在物我相亲的传统思维模式中,鸿雁被赋予了多种人格化的意义,逐渐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元明之际最重要的诗人高启笔下的鸿雁意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值得关注。
一、向往飞翔:“不如云中雁,迥飞自随阳”“自古来,以鸿雁喻人的,往往富有孤高、独特的精神”[2]144,大雁与穿梭在枝叶间的燕、雀不同,总是翱翔在云天之上,因此常常是志向高远、超凡脱俗的象征。
高启《书梦中》曰:梦行塞下沙,无水无蒹葭。
牧羊人归霜草短,平地雁群栖不暖。
骑马茫茫入远烟,一行冲起上秋天。
我梦惊回雁飞去,角声吹断江城曙。
[3]448用梦幻的笔触描述了塞外雁群的自由自在,同时流露出对其“栖不暖”的关注。
“一行冲起上秋天”,激活了作者内心深处渴望万里长空鹏举、自由翱翔的情愫。
高启“少明颖,有纵横才略”[4],早年对政治也曾一度心存希冀:“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
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
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
”[3]270(《赠薛相士》)但由于元政权的腐朽、社会的动乱,他很快就丧失了从政的信心。
《拟古十二首》之五,正是这种现实与理想发生强烈碰撞时,所激发的对个性自由舒展的企慕:东井不可饮,威弧孰能张?虚名竟何用?千古同悲伤!与君初结欢,金石比中肠。
2023晋城市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2023晋城市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课外阅读】韩愈乐府歌诗创作刍论
【课外阅读】韩愈乐府歌诗创作刍论唐诗有可入乐者,此为不争之事实,旗亭画壁,有踪可迹;《琵琶》《长恨》有典可征。
明人谢榛云:“唐人歌诗,如唱曲子,可以协丝簧,谐音乐。
”那么,以拔奇险怪、遒宕雄放著称的韩诗是否亦有可被之管弦,揭喉高唱者呢?渊实在《中国诗乐之迁变与戏曲发展之关系》中道:“夫杂剧传奇及诗余乐府者,非如司马相如以下,李杜韩白之辈所作之诗赋文章,非文字之诗,非目之诗,非美文之诗,乃声之诗,耳之诗也,与喜乐相待为一,以传于天下。
”以此视之,则韩诗自不入乐矣。
但与韩愈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元稹于《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因有戏赠》一诗中却分明云:“喜闻韩古调,兼爱近诗篇。
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
高疏明月下,细腻早春前。
花态繁于绮,闺情软似绵。
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禅。
”以此观之,则韩诗必有可歌者,微之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应该说是对韩诗流播状况的一种纪实性描述。
凭此可以说:韩诗中确有播之唇吻,为人所唱者。
现在当问:韩诗中哪些是可唱的?韩愈本人是否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足以支持他进行乐府歌诗创作?如果韩诗中存在可以歌唱的乐府歌诗作品,这些作品对韩诗主体风貌的形成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一、韩愈音乐修养的文献考察精通音律,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文人创作乐府歌诗的一大有力条件。
韩愈精于音律,他和好友李贺、孟郊都曾作过协律郎。
韩愈任协律郎在德宗贞元十五年,其年“建封奏(愈)为节度推官,试协律郎。
至冬,建封使愈朝正于京师。
”日本音乐史家岸边成雄认为:“(协律郎)本系负考定律吕之职,故必须精通音乐者才能充任。
”“太常寺内乐官中,具有实际音乐知识其最高官位当推协律郎。
”此论可与新旧《唐书》中关于李贺创作乐府歌诗的记载相互佐证。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李贺传》:“李贺,字长吉……尤长于歌篇……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补太常寺协律郎。
”《新唐书》卷二百三《李贺传》:“(李贺)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7篇)四面垂杨十里荷。
《芣苢》赏析诗歌语言风格(原卷版)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6.1《芣苢》诗歌语言风格一、小阅读-课外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插梅花醉”,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B.“挼”,揉搓。
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但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不减。
C.“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
观察自然界的“风势”。
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①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②门技,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①丙辰岁不尽五日:意为丙辰年还有五日就结束了。
吴松,今上海一带,距词人家杭州已近。
①亚:接近。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雁重云不肯啼”首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B.“画船愁过石塘西”,句中着一“愁”字,便似乎此一只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C.“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D.词的上片写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3.阅读下面《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中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香菱咏月·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咏月·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古代诗歌考点+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古代诗歌考点+赏析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观沧海》—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应当时的社会动乱,有的书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龟虽寿》等。
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一词,最初是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乐府原来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掌管宴会、游行时所用的音乐,也负责民间诗歌合乐曲的采集。
作为诗体名的“乐府”最早即指后者,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
练习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实写,后四句虚写。
2、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3、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4、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开阔、博大。
《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体裁)。
5、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8、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这首诗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江西省定南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释】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1)D(2)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营口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营口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后,完成下列小题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1)诗中“”一词透露出天色已晚;“”一词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诗歌的三四两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杜甫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
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街州时。
(1)古人的诗作中常常提到“酒”,下列诗句所表达的饮酒心情与本诗中诗人心情最接近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B.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2)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①子约: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指故乡。
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这两首诗歌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___节。
(2)两首诗都与战争有关,但诗人的心境却不完全一样,请作具体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乐记》:宋代词学批评的纲领
《乐记》:宋代词学批评的纲领宋代是经学时代,研读儒家经典,是读书人的自觉。
宋代又是科举时代,研读儒家经典,成为士子日常功课。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官颁音乐典章,作为《礼记》的一部分,而成为儒家经书。
宋代将《礼记》纳入科举考试的九经或五经中,著为功令,诱使(甚至带有一定强迫性质)读书人诵习其文字,理会其内容旨趣,从而使士人从少小时便接受了经文经义的熏陶,完成了合乎儒家传统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在其以后的人生中,无论发言立行,还是创作吟诵,都大体按照儒家经典的规定行事,至少不违背其精神。
《礼记》像其它经典一样,主要是诸科考试的一项内容,有时出现于帖经中,有时出现于墨义中,前者即今之填空,后者乃回答经义。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贡举条例》称:庆历四年(1044)三月十三日,翰林学士宋祁等言:“诸科举人,九经五经,并罢填帖,六场皆问墨义。
其余三礼、三传已下诸科,并依旧法。
九经旧是六场十八卷,帖经墨义相半,今作六场十四卷,并对墨义。
”第一场、第四场、第六场皆有《礼记》。
嘉祐二年(1057)十二月五日,诏曰:“其明经科,并试三经,谓大经、中经、小经各一也。
以《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其习《礼记》为大经者,许以《周礼》、《仪礼》为中小经。
”元丰元年(1078)七月二十五日,因御史黄廉言“前岁科取逐经发解人数不均”,诏:“自今在京发解并南省考试,《诗》、《易》各取三分,《书》取二分,《周礼》、《礼记》通取二分。
”当然,专治《礼记》的人数比其它经典少,朝廷便采取一些措施,如录取名额放宽,以刺激更多的人从事《礼记》的学习与研究。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科举条制》:(元丰)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判国子监张璪言:‘治《礼》举人,比《易》、《诗》、《书》人数绝少。
乞自今在京发解礼部进士,《周礼》、《礼记》比他经分数倍取。
’从之。
”但是,并非只有诸科考经典,一般人看重的进士考试,一样要考《礼记》等。
浣溪沙古诗词15篇
浣溪沙古诗词15篇浣溪沙古诗词1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浣溪沙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浣溪沙古诗词1古诗原文寂寞流苏冷绣茵,倚屏山枕惹香尘,小庭花露泣浓春。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
译文翻译绣花垫褥寂寞地放在帐子里,已经冰冷,只有倚着屏风的枕头仍带着芳香的气味。
小小的庭院里,花朵上的露珠就像哭泣时流下的泪水,连景物也带着浓浓的春意。
刘晨和阮肇确实不是仙洞里住着的人,而嫦娥终究是月宫中的仙子。
这一生,我恐怕无法追求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注释解释流苏:帐上的垂须,此借代为帐子。
绣茵:绣花垫褥。
山枕:指枕头。
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惹香尘:这里是带着芳香的气味之意。
香尘,香雾。
刘阮:南朝宋刘义庆小说《幽明录》中人物刘晨、阮肇二人的合称。
二人俱东汉剡县人,永平年间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留居半年辞归。
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
后又离乡,不知所终。
信非:确实不是。
信,诚然。
嫦娥: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
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
东邻:借代为美女之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大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又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
”浣溪沙古诗词2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古诗简介《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词,最早收录在《乐府雅词》中。
从此词的词情来看是李清照大病渐愈时所作。
河北河北乐亭第一中学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
河北河北乐亭第一中学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①(清)陈维崧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②辈,君宁甘与原尝③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
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
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
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
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 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 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 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2)词中塑造了一位失意潦倒、内心沉重、颇为自负,而又怀才不遇,渴望受到赏识(或得到重用)的作者形象。
“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自比毛公、薛公和侯嬴,表现出作者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渴望像毛公、薛公、侯嬴一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反映出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解析】【分析】(1)D项“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错误,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渴望像侯嬴一样得到重用的感情。
故选D。
(2)“席帽聊萧”写出作者失意潦倒的状态;“正满目、荒台败叶”写出了荒凉破败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沉重;“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高考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总复习考点检测十六含详解 试题
(十六)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两题任选一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离骚?)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竹杖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2)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一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蓑烟雨任平生(2)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任选三小题)(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2)千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答案:(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不能十步驽马十驾(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击缶歌乌乌诗词典故
击缶歌乌乌诗词典故典源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bi),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pao) 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
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击缶而呼乌乌。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释义用法秦地人娱乐时,一边敲打瓦罐,一边发出“呜呜”的呼喊声。
汉代杨恽是秦地华阴人,他被贬为庶人后和家人一起作乐,酒酣耳热时,即敲瓦罐并大呼“呜呜”。
后以此典表示狂放不羁或长歌解愁,发泄抑郁愤懑。
用典形式【击缶歌】宋·范成大:“端如拥褐茅檐下,只欠乌乌击缶歌。
”【耳热歌】清·钱谦益:“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唱呜呜】清·丘逢甲:“牢落高阳旧酒徒,缶声凄绝唱乌乌。
”【歌呜呜】宋·陆游:“放怀歌乌乌,宁暇书咄咄。
”【乌乌歌罢】宋·陆游:“乌乌歌罢人谁问,咄咄书成自不知。
”【击缶呜呜】金·元好问:“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耳热酒酣】宋·陆游:“手柔弓燥猎徒喜,耳热酒酣诗兴生。
”【仰天击缶】清·黄遵宪:“仰天击缶唱乌乌,拍遍阑干碎唾壶。
”【唱莫乌乌】清·黄景仁:“明朝事,且归须缓缓,唱莫乌乌。
”【歌余耳热】清·黄景仁:“歌余耳热一灯尽,窗外雪折琅玕梢。
”【击缶歌乌乌】宋·陆游:“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
“清·孙枝蔚:“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
”【耳热仰视天】宋·陆游:“耳热仰视天,何异倾金尊。
”。
营口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营口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阙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阙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卷(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分析】(1)“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所以可提取“卷”作为答案。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姜夔《齐天乐 丙辰岁》原文及解析
齐天乐·丙辰岁[宋] 姜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
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
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
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
幽诗漫与。
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作品赏析【注释】:庾郎:南北朝时北周文人庾信写哀愁出名。
杜甫有诗云,「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铜铺:铜的饰件,装在门上挂门环用。
思妇:思念离人的女子。
蟋蟀又名促织,它的叫声使睡不着的女人又起来织布了。
豳(bin1)诗:《诗经·豳风·七月》讲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写入琴丝:姜夔自注,“宜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
”姜夔此词,前有小序云:“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回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丙辰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张功父即张鎡。
他先赋《满庭芳·促织儿》,写景状物“心细如丝发”,曲尽形容之妙;姜夔则另辟蹊径,别创新意。
词先从听蟋蟀者写入。
“庾郎先自吟愁赋。
”庾郎,即庾信,曾作《愁赋》,今已不传,此似指《哀江南赋》、《伤心赋》、《枯树赋》一类哀愁之作。
杜甫诗云:“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次句写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因而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更闻”与“先自”相呼应,将词意推进一层。
高二语文知识点必修四:阅读理解
精心整理高二语文知识点必修四: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一)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B)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C、因跪请秦王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解析(B为“请允许我〞,其他皆为“请求〞)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偷偷地。
B、秦王不怿,为一击击怿,快乐。
精心整理C、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为,演奏。
D、相如顾召赵御史顾.回头。
【解析】(窃,私下地)3、以下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C)A、秦御史前B、左右欲刃相如C、相如张目叱之D、而相如廷叱之解析(A、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B、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廷,名词用作状语,当廷)4、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主要是为了照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二)(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 青 岛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 l.17N o.2 2000年6月 JO UR NAL OF T EACHERS CO LL EG E Q IN GDAO U N IV ERSI T Y June2000拊缶而歌 自快其意简论高启的诗歌理论赵海岭摘要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他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 的文学家。
有鉴于此,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关键词 高启;诗歌;理论;自娱;格;意;趣;师心高启(公元1336-1374年),字季迪,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前人认为他 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 (1), 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2)对他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其实,他的诗歌理论同其诗歌创作一样,有许多独到之处,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在这里,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有助于对高启的研究。
一在诗歌的本体论上,高启有区别于他人的极为独特的认识。
他认为,诗歌不是或不仅仅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而主要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或者说是诗人发胸中所欲发的、以自快其意的特殊的语言符号形式。
他在 娄江吟稿序 中说:天下无事时,士有豪迈奇崛之才,而无所用,往往放于山林草泽之间,与田夫野老沉酣歌呼以自快其意,莫有闻于世也。
在他看来,那些胸有奇才之士,当其才智无以发挥时,常常自放山水,吟诗作赋。
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 歌吟 中的目的并非要有补于世教风化,为某种政治服务,也不想 有闻于世 ,在历史上留下令名,其真实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 自快其意 、自得其乐,以求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并不带有丝毫的功利色彩和政治目的。
在其它许多场合下,高启也常常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感受对他所提出的这一理论给以强有力的支持。
他在 缶鸣集序 中说: 余不幸而少有是好,含毫伸牍,吟声咿咿不绝于口吻 , 日与幽人逸士唱和于山巅水涯以遂其所好;虽其工未敢与古之名家者比,然自得之乐,虽善辩者未能知其有异否也 。
他在 娄江吟稿序 中又说,自己每天在 衡门茅屋之下,酒熟豕肥,从田夫野老相饮而醉,拊缶而歌之,亦足以适其适矣! 总之,在高启的一生中,他自始至终都是把诗歌当作诗人抒发胸中情感、排遣心中郁闷、聊以自适的工具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正统的诗论始终把诗歌看作是政治教化的工具,早在先秦时,孔子就明确地提出了诗歌的 兴观群怨 说,认为诗具有 事父 、 事君 的作用。
以后正统的文学批评,或主张明道、征圣、宗经,或主张文学的美刺作用,基本上都是根据孔子的观点而生发的。
但不管哪一派别,其基本目的都是一致的,即他们最后都把文学的作用和目的归结到为封建政治服务上面。
这种具有明显功利主义色彩的文学观看似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但实则取消了文学。
这种理论把文学当作政治教化的工具,最终使之堕落为政治的附庸,从而使它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立地位。
高启则不然,他并不认为文学具有那么重要的政治作用,他认为,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作用仅能使人自适、自娱而已;文学家,尤其是诗人可以也应该为自己的2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第17卷快适而创作。
这样,他就把文学从政治的附属物的地位上解放出来,真正地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使它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这看似把文学的地位降低了,但实则却是大大地提高了。
在此基础上,高启进一步主张真正的作家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当中,把创作当作人毕生的事业来完成。
他在 缶鸣集序 中说:古人之于诗,不专意而为之也。
国风 之作,发于情性之不能已,岂以为务哉?后世始有名家者,一事于此而不他,疲殚心神,搜刮物象,以求工于言语之间,有所得意,则歌吟蹈舞,举世之可乐者不足以易之,深嗜笃好,虽以之取祸,身罹困逐而不忍废,谓之惑非欤?古代的中国几乎没有纯粹的文学家,文人常常集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
当还没有正式走上仕途时,他们也常常着力于文学创作,但这些创作并非为了自娱、自适,也不是为了文学本身的繁荣,而只是他们寻求政治出路的一种手段或是政治情感的一种宣泄而已。
一旦踏入仕途,他们又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活动上,对诗文创作较少留意。
即使偶尔进行一些创作,也多非纯粹的文学创作,而常常是为了应酬、应制,或是政治之余的一种交流手段。
因此,在中国古代很少有纯粹的文学家,很少有人把文学创作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去追求。
至于不带丝毫功利目的,一心一意专力于文学创作的就更是微乎其微。
高启所说的 古人之于诗,不专意而方之 ,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高启所重视的并不是上述这些作家,而是一些 另类 。
他们把文学从政治附庸的地位上独立出来并与政治、经济等平等看待,把文学创作看作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并因而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创作中,而且 一事于此而不他,废殚心神,搜刮物象 ,以期在这方面有所成就。
即使 以之取祸,身罹困逐而不忍废 。
在高启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文学家,他们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文学家的创作。
事实上,诗人自己正属于他所肯定的所谓真正的文学家之列。
高启 天才高逸 ,为元末名士,但他对政治并无太大的兴趣,他不但拒绝了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邀他出山之请,而且在明朝建立后又力辞朱元璋所许的高官厚禄,宁可回乡咏歌赋诗,把毕生的精力都付诸于诗歌创作。
关于他自己的这种志向,高启在他的 摸鱼儿 自适 和 青丘子歌 中都有所表现,而 青丘子歌 说得更明确、更典型: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
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青丘子闻之不介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鸟兔忙奔倾。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这首诗是高启的自况之作,它既表现了高启不为富贵所拘、不以功业为意的超凡脱俗的处世态度,同时,更重要的,它反映了高启专力于诗歌创作、沉迷于其中而自得其乐的情景,并且,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上述诗歌理论的形象化的表述与阐释。
总而言之,在高启诗歌理论中,诗歌再也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独立于政治的、与政治有平等地位的精神活动;真正有志于创作的文学家应该把文学创作当作一项可以独立的、值得为之贡献出全副精力的事业来做。
这显然是文学真正自觉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堪称中国文学史上首位 为艺术而艺术 的文学家。
二正由于高启对诗歌地位和作用的特殊认识,所以他对诗歌本身特点的研究也就特别重视。
他说: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
格以辩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
体不辩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义乖;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
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禾农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
如万物之生,洪纤各具乎天,四序之行,荣惨各适其职。
又能声不违节,言必止意,如是而诗之道备矣( 独艹庵集序 )。
在高启看来, 格 、 意 、 趣 是诗歌最基本的要素,三者齐备,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禾农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幻无穷,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高启所谓的 格 有体格和格律两方面的涵义。
体格主要指诗的格式,它既包括诗歌的字法、句法,又包括诗歌的体式,如古体、俳体、律体、绝句等,而诗歌体式与诗歌内容的表达和风格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格律是中国古代韵文创作的格式和规律。
在诗歌创作上,他要求形式应讲究韵律,做到音韵变化协调,平仄错落有致,对仗严谨工整。
其实,上述 格 的这两个方面讲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即诗歌的形式。
好的诗歌应力求做到具备美的形式。
由此可见, 格 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直接、最外在的表现,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回避的最基本的问题,对此不可不辩。
高启所说的 格以辩其体 , 体不辩则入于邪陋,而师古之意乖 ,论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另外,他在 跋沟南诗后 一文中说: 沟南张先生诗若干首,格律深稳,不尚篆刻,而往往有会理切事之语,盖能写胸中之趣者也。
这段话正是从诗格的角度加以论述的。
诗的形式齐备了,就要考虑诗之 意 了。
所谓 意 ,即立言大意,也就是诗歌所体现的基本的思想感情。
它通过诗的外在形式表达诗人对所描写对象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情感取向。
所谓 意以达其情 就是这个意思。
情或思想感情是文艺作品的精髓和灵魂,失去它,作品就会丧失其生命力和应有的价值,而成为无聊的文字游戏。
但不加鉴别笼统地讲情也不行,因为情有真、矫之分,有深、浅之别,诗人只有在作品中真正表现出他对生活深刻而又独到的见解,真正反映出生活蹬本来面貌,方能使其作品具有感人至深、引人共鸣的艺术魅力。
否则,其作品往往会给人以虚假和肤浅之感。
正如高启所说 情不达则堕于浮虚,而感人之实浅 。
明人王彝在评价高启诗作时说 季迪之言诗,必曰汉、魏、晋、唐之作者,而尤患诗道倾靡,自晚唐以极,于宋而复振起,然元之诗人,亦颇沉酣于沙陲弓马之风,而诗之情益泯。
自返而求之古作者,独以情而为诗,今汉、魏、晋、唐之作,其诗具在,以季迪之作比而观焉,有不知其孰为先后者矣。
(3)王彝高度评价了高启的诗作继承了汉唐诗主情的优良传统。
可以说,高启正是以其成功的创作不断地实践着他的理论主张。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它具有区别于小说、散文等文体的本质特征。
因此,它除了必须具备体现其形式特征的 格 和体现作品思想感情的 意 之外,它还必须具备能够体现出其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这就是 趣 。
一首诗只有在 格 和 意 的基础上进一步具备了 趣 的特征,方能真正具有使诗成之为诗的本质规定性,也才有可能成为一首成功的诗作。
根据高启的 趣以臻其妙 和 妙不臻则流于凡近,而超俗之风微 来理解,他所谓的 趣 主要指诗的趣味或韵味。
它是诗人感于外物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也是读者通过诗歌的形象化表述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应该是悠长的、复杂的、微妙的、多层次的和回味无穷的。
也就是说,诗歌应该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做到写景优美,情随景生,景因情变,情景交融,给人以韵味无穷的美感。
趣 是真正能体现出诗之所以为诗的本质特征。
在这里高启给予它特殊的强调,显然是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总之,诗的 格 、 意 、 趣 三者缺一不可。
格 是诗的形式, 意 是诗的思想感情,而 趣 则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一种韵致,是能够体现诗歌内在本质的特殊的审美特征。
只有三者齐备,才能使诗歌成为既有完美的形式,又具备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心驰神往的审美特征的成功诗作。
也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并结合所写题材的特点,创作出诸如典雅、冲淡、幽婉等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