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c434eb4daa58da1114a35.png)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较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 概述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的气体,比空气稍轻。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2 中毒事件的调查和现场处理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2.1 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内(例如煤气泄漏未得到控制的事故现场核心区域,或者现场快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高于1500mg/m3),须采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并佩戴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入煤气泄漏事故现场周边区域,未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尾气等中毒事件现场,须使用可防护一氧化碳和至少P2 级别的颗粒物的全面罩呼吸防护器(参见GB2890-2009),并佩戴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进入已经开放通风的生活取暖、汽车废气等现场时,对个体防护装备无特殊要求。
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井下和坑道救援和调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绳),并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2.2 中毒事件的调查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生产工艺流程,通风措施,煤炉、煤气灶、燃气热水器及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以及煤气管道等相关情况,并尽早进行现场空气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dc132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c.png)
一氧化碳中毒处置流程
以下是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置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浓度虽低但吸入时间较长造成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多因猝受秽浊毒气所致。
本病发病急,病势险恶,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其具体的处置流程如下:
1、第一时间关闭明火
闻到有煤气味后,不开灯,不接触门铃,不点明火,防止发生爆炸。
救护人员要确保安全(用湿毛巾捂口鼻),关煤气等。
2、脱离中毒环境
打开封闭房间的门窗,让患者立即呼吸新鲜空气。
3、合适的卧位
(1)立即将其安置成侧卧位,并松开患者衣领,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及脉搏等情况,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且无旁人协助,施救者在做心肺复苏的同时,还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抢救;
(2)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人肺内导致窒息。
4、氧疗
氧疗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最有效的方法,给氧能加速血液COHb解离和一氧化碳排出。
轻度中毒者可给予鼻导管吸入高浓度氧气;若是中重度中毒,需采取高压氧治疗。
第1页共1页。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af9a7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a.png)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一旦大量一氧化碳泄漏,可能会导致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因此,建立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对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预案目标。
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 提高人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应对能力;3. 有效应对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减少损失。
二、应急预案内容。
1. 一氧化碳泄漏报警。
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立即触发报警系统,通知所有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并通知应急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2. 人员撤离和疏散。
所有人员在听到报警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按照事先制定的撤离路线和集合点进行疏散。
在撤离过程中,应保持镇定,避免踩踏和混乱。
3. 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赶到现场,穿戴好防护装备,进行泄漏源的封堵和清除。
同时,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4. 事故调查和整改。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展开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一氧化碳泄漏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反应速度。
三、应急预案执行。
1. 所有人员应熟悉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2.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泄漏事故,所有人员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行动,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一氧化碳泄漏事故。
以上就是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内容,希望通过严格执行预案,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一氧化碳泄漏事故带来的损失。
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8f79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0.png)
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
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面对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的紧急情况下,需
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以下是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和处置
方法:
1. 立即离开泄漏现场,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应立即远离泄
漏源,避免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
2. 打开门窗通风,如果可能的话,打开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有利于稀释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3. 使用呼吸器具,如果必须返回泄漏现场,应佩戴适当的呼吸
器具,确保呼吸道不受一氧化碳影响。
4. 关闭气源,如果泄漏源是来自燃气设备或管道,应立即关闭
气源,阻止一氧化碳的继续泄漏。
5. 拨打应急电话,在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事件发生时,应立即
拨打应急电话,如救护车或消防队,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6. 就医救治,如果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应立即送往医院就医救治。
总的来说,面对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事件,应该第一时间确保
自身安全,采取措施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并
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等都是有效的
预防措施。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一氧化碳的应急处
理和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d6c441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8.png)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临床表现】轻型: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
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消失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糊涂,吸入新奇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快速消逝,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型: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消失虚脱或昏迷。
皮肤和粘膜呈现一氧化碳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如抢救准时,可快速糊涂,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型:发觉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逝,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
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峻,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病因病理】一氧化碳(即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气体比重0.967。
空气中CO浓度达到12.5%时,有爆炸的危急。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马上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力量。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约3 600倍,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还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相结合,直接抑制细胞内呼吸。
组织缺氧程度与血液中COHb占Hb的百分比例有关系。
血液中COHb%与空气中CO浓度和接触时间有亲密关系。
CO中毒时,体内血管吻合枝少而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脑和心最易患病损害。
脑内小血管快速麻痹、扩张。
脑内三磷酸腺苷(ATP)在无氧状况下快速耗尽,钠泵运转不灵,钠离子蓄积于细胞内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b63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f.png)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措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确保燃气燃烧完全,防止一氧化碳泄露;
- 在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能及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
- 不要在室内使用烧煤炉、木炭炉等燃烧设备,尽量减少烧煤、烧油和烧木炭的活动;
- 室内使用燃气设备时,保持通风良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 中毒症状:
-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呕吐、乏力等;
- 中度中毒:意识模糊、肌肉抽搐、心悸、明显乏力等;
- 重度中毒:突然昏倒,可能出现全身抽搐、心肺骤停等。
3. 应急处理:
- 首先,立即离开中毒环境,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 骑车或开车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拨打急救电话;
- 如有呼吸困难或者意识丧失的情况,可进行人工呼吸或者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 医生在诊断中毒后会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包括给予吸氧、输液等。
4. 注意事项:
- 在急救和治疗期间,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保持患者舒适和稳定;
- 家庭成员也要注意避免二次中毒,避免过度接触被污染的家具、衣物等;
- 对家庭住处进行排查,找出可能泄露一氧化碳的地方,并及时修复。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应急预案建议,具体应按照当地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急中,务必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求助医疗机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文档资料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806286312b3169a551a435.png)
2021/4/6
3
高压氧治疗
对抢救CO中毒安全、快速、有效,是治疗 CO中毒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 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 提高氧分压及氧的弥散度,促进碳氧血红蛋白 解离和CO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还能使颅内血管收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 肿,阻断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从而 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入舱前,护士要详细了解 患者情况,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氧疗中可 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确切的护理评估,做好预见 性护理。
2021/4/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急性CO中毒发病急,家属情绪急躁,迫切希望医护人员给予迅速救治,故急诊 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反应敏锐,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作,在做好家属的安慰、疏导 工作时,及时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者 意识、瞳孔变化,血压、脉搏、呼吸是否平稳,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缺氧情 况。协助医生做好血气分析,帮助估计病情。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用冰帽, 体表用冰袋,低温可降低脑细胞代谢,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对烦躁、抽搐者静 推安定10~20mg,使其镇静,以免耗氧过多加重病情。应用脱水剂后注意膀胱充盈 情况,昏迷、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便于及时判断病情。 年龄偏大病情较重患者,对缺氧耐受力极差,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更应做 好病情监护。
红肿,应定时翻身,加强受压处皮肤按摩,若
有大水疱出现,可用5ml无菌注射器刺破水疱 抽出液体,并以0.5%碘伏棉球消毒后用无菌纱 布敷盖包扎,每日换药一次。不能进食者可下
胃管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
的流质饮食。
2021/4/6
8
心理护理
由于发病突然,患者往往无心理准备,特别是重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身体的感 觉、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为焦虑抑郁。此时,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 真诚耐心地倾听,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客观资料,引导患者正确认 识自己的病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5天后,患者有较 大的情绪波动、反常,则应考虑是否有中毒性精神病或者痴呆的发生。此时,应严 密观察病情,若证实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引起的精神症状如:情绪高涨、易激 惹、欣快等表现,要以安详、镇静的态度对患者,以减少激惹因素。对于中毒性痴 呆的患者,要态度温和,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者的人格。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ca4d0e50e2524de4187ead.png)
急救与护理
❖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一氧化碳中毒发病 急,病情轻重不一,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 瞳孔变化、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持续血 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缺氧情况。对频繁抽搐、 脑性高热或昏迷时间过长(超过10h),可给 予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必要时静脉推 注地西泮,使其镇静,以免耗氧过多加重病情。 3~5天后,患者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反常则应 考虑是否有中毒性精神病或痴呆的发生,要及 时报告医生,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消失,大小 便失禁,四肢厥冷,面色呈樱桃红色, 周身大汗,体温增高,呼吸频数,脉快而弱,血压 下降,四肢软瘫或有阵发性强直抽搐,瞳孔缩小或 散大,尚可出现呼吸抑制,有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 症。血 2021/2/25 液COHb浓度为50%以上。
临床表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急性CO中毒患者在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的“假愈 期”,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称迟发性脑病。常出现下 列临床表现:神经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锥体系神经损 害及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
2021/2/25
治疗原则
1、立即迁移中毒者于新鲜空气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供氧、纠正缺氧:吸氧、高压氧。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 4、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治脑水肿; 5、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尤其是预防迟发性脑病。
2021/2/25
❖急 救 加要与 护取强理决现于场一氧救化护碳浓急度性、一接氧触化时碳间中、毒机的体程对度主缺
氧的敏感性及机体的基础健康状况。因此,及 时脱离中毒环境对预后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进 入现场时应场。给 患者呼吸新鲜空气,松解衣扣、裤带,注意保 暖,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 畅,并尽快送医院,呼吸心搏停止者,立即给 予现场心肺复苏,转运途中坚持胸外心脏按压 和人工呼吸。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494e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5.png)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它通常由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产生,如煤气、煤炭、燃料油、天然气和木材。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建立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对于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至关重要。
二、责任部门。
1. 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2. 安全部门,负责监测和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应急救援部门,负责在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进行救援和处理。
三、预防措施。
1. 定期对燃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燃烧充分和排气畅通。
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检测和更换电池。
3. 提醒员工和居民注意通风,避免在密闭空间中使用燃烧设备。
四、应急响应。
1. 一旦一氧化碳报警器响起,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撤离受影响区域,并向应急救援部门报告。
2. 应急救援部门接到报警后,立即派遣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救援和处理,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协助处理。
五、员工培训。
1. 定期组织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培训,使员工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组织一氧化碳中毒的模拟演练,提高员工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能力。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1. 定期评估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2. 收集和总结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应对能力。
七、结语。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建立健全的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对于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预案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3deb2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3.png)
一、应急预案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一氧化碳泄漏或室内通风不良,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2.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成立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医疗救治、信息报送等工作。
4.设立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等工作。
三、应急预案及流程1.事故发现(1)单位员工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应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现场处置(1)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救援小组赶赴事故现场。
(2)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以下工作:①切断一氧化碳来源,防止事故扩大。
②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③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如发现重症患者,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3.医疗救治(1)中毒人员送往医院后,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救治。
(2)救治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4.信息报送(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发展情况,及时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5.事故调查(1)事故调查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2)调查组应查明事故原因、责任追究,并提出整改措施。
6.后期处置(1)事故处理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善后处理。
(2)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应急保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3.完善应急救援设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5.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附则1.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四篇)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826c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3.png)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但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有毒气体。
由于它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中毒事故,尤其在冬季使用燃气取暖设备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有一份合理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一、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1. 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
确保室内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如安装新风系统、保持门窗通风等。
2.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燃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不会泄漏一氧化碳。
3. 安全使用燃气:正确使用燃气设备,避免将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长时间开在密闭的空间内。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关键区域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更换电池。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在室内使用煤炭、木炭等燃烧物品。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通常是不明显的,但可以通过以下一些体征来判断是否中毒:1. 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2. 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 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4. 皮肤苍白、口唇发绀等循环系统症状。
防一氧化碳中毒及应急处置预案(二)1. 立即逃离现场: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要立即逃离中毒现场,尽量接触新鲜空气。
2. 打开门窗:如果条件允许,打开门窗,增加室内外空气交换,尽量排除室内的一氧化碳。
3. 呼救:拨打急救电话(例如120)请求帮助,并告知中毒事件的发生。
4. 抢救伤者:如果有条件,进行简单的急救,如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展开心肺复苏等。
5. 就医: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6. 预防二次中毒:在处理中毒事件后,应彻底清除一氧化碳,查找泄漏源并处理。
四、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责任追究,有以下一些规定:1. 监管责任:监管部门应对重要场所、建筑物、工业企业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设施运行正常。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4228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png)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引言概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性中毒病症,一旦发生,需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抢救预案,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1.1 头痛和头晕: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各部位,引起头痛和头晕。
1.2 恶心和呕吐: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1.3 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中毒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迟钝和意识混乱。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理2.1 立即转移患者:将患者迅速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继续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
2.2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前来救治,同时告知患者所处位置和症状。
2.3 保持患者清醒: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其进食或饮水,以免加重中毒症状。
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抢救措施3.1 给予高浓度氧气:将患者置于高浓度氧气下吸氧,以帮助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迅速排出。
3.2 进行血液透析:对于中毒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加速一氧化碳的排除。
3.3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后续处理4.1 应及时就医:即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后续并发症。
4.2 避免再次中毒:患者康复后,应注意避免再次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3 进行康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患者应进行康复治疗,恢复身体功能。
五、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5.1 定期检查燃气设施:定期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燃气设施,确保正常使用和通风。
5.2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并采取措施。
5.3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
结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病症,正确的抢救预案和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范文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1bc33b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5.png)
一、前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学校、企业、家庭等)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疏散等工作。
(2)现场勘查组:负责事故现场勘查、原因分析等工作。
(3)通讯联络组:负责与相关部门、单位及事故伤员家属的沟通联络。
(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家庭成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
2. 定期对使用一氧化碳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3. 在使用一氧化碳的场所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空间使用煤炉、燃气设备等。
5. 定期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援组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现场勘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分析事故原因。
4. 通讯联络组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单位及事故伤员家属保持联系。
5.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疏散等工作。
6. 宣传报道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六、应急救护1. 迅速将中毒者移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处。
2. 保障中毒者呼吸道畅通,如有呕吐,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鼻内的分泌物。
3. 如有条件,给予中毒者吸氧。
4. 对无意识的中毒者,保持气道畅通,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5. 立即拨打120紧急呼救,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救治。
七、后期处理1.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2. 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严肃处理。
3. 对受伤人员给予关怀、慰问,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4. 对事故情况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005be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0.png)
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彻底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 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发生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可能会造成中毒或者窒息事故,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特别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
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伤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
可手脚已不听使唤。
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为确保在煤矿井下发生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后,能够有效防止事故扩大,迅速抢救受灾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应急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泛博干部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各方支持、参预应对的煤矿安全生产救援工作机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原则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按照各自职责,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保证应急救援预案发挥其最大功效。
(3)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区域人员的安全撤退。
(4)防止一氧化碳扩大。
(5)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一旦发生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做到迅速反应,积极组织措施自救,千方百计救援处于危(wei)险区域的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6)依法规范,科学施救。
依法规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应急预案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516a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d.png)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事件概述某单位集体宿舍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有多名人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接到报警后,应急救援队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
二、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 初步勘查应急救援队抵达现场后,首先进行初步勘查,包括宿舍内通风情况、人员受伤情况等。
根据初步勘查结果,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2. 人员疏散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具有暴发性,且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剧烈的毒害作用,所以首先要将受到污染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疏散人员时,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其与一氧化碳的接触,防止继续中毒。
3. 通风换气对于中毒现场,应立即对污染地点进行通风换气,排出一氧化碳。
如果通风条件不佳,可以采用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进行处理。
4. 伤员救治受伤的人员应立即进行救治,包括清洗污染物、给予吸氧、补充液体等。
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应迅速转送至医院治疗。
5. 污染物处理对于现场残留的一氧化碳污染物,应立即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吸附剂吸附并分离一氧化碳,或进行稀释清除。
同时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自身接触到污染物。
6. 事故调查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人等情况,并总结处理经验,以便今后类似事件发生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
三、注意事项1. 保障人员安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要始终将保障人员安全放在首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自身中毒。
2. 紧急疏散一氧化碳中毒具有较强的暴发性,对受害者产生的毒害作用也很快,因此在污染发生时应该立即疏散受害者,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3. 专业处理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应该寻求或借助专业机构或人员协助,以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安全。
4. 事后调查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后,应对事故进行彻底的调查,总结处理经验,以便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时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
四、结论针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采取紧急疏散、通风换气、人员救治、污染物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中毒对人体的危害,并保障人员的安全。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演练预案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演练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03c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1.png)
一、预案目的为提高我单位应对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人员,包括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场所。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演练的全面指挥和决策。
(2)副总指挥:由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演练的具体实施。
2. 应急救援小组(1)组长:由单位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成员:由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包括医疗救护、通讯联络、现场警戒、物资保障等。
3. 应急保障组(1)组长:由单位后勤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演练的后勤保障工作。
(2)成员:由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包括物资供应、场地保障、设备维护等。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组长立即向总指挥报告。
2. 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救援小组和应急保障组迅速到位。
3. 应急处置(1)现场警戒: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现场警戒,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2)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
(3)通讯联络:通讯联络组负责与相关部门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
(4)物资保障:应急保障组负责提供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设备。
4. 应急结束在确认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小组和应急保障组撤离现场。
五、应急演练1. 演练时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应急结束等环节。
3. 演练形式:采取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总结1. 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一氧化碳中毒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急救措施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c2692d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c.png)
简述一氧化碳中毒现场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情况,以下是一氧化碳中毒现场的急救措施:
1.立即离开中毒现场:首先要迅速离开中毒现场,将受害者移
到室外,远离一氧化碳源,以减少一氧化碳的吸入量。
2.打开窗户和门窗:打开窗户和门窗以便通风,加快室内空气
的流通,将一氧化碳及时排除。
3.呼叫急救:拨打当地急救电话,请求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前
往现场。
4.检查呼吸和心跳:检查受害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或没有呼吸,
并观察是否有心跳。
若受害者没有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5.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受害者没有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将受害者放置于平坦的地面上,将头部轻轻仰起,捏住其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每次给予约1秒钟的呼吸。
6.寻求医疗救助:遇到中毒情况时,一定要及时送受害者到医
院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注:以上建议仅为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的基本措施,具体操作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专业急救人员的指导进行。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46da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2.png)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处置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急处置方法:1. 保护现场安全: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切勿冒险进入有一氧化碳泄漏的区域。
应及时疏散周围人员,远离危险区域。
2. 救治中毒者:若发现有人中毒,应迅速将其移至室外或通风良好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千万不要将中毒者留在有一氧化碳泄漏的房间内,也不要使用电梯将中毒者搬运。
3. 叫救护车:拨打急救电话,报告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并告知事件发生地点以及中毒者的症状和情况。
急救电话是各地不同的,有些地方是999,有些地方则是120,所以在平时应该了解清楚当地的急救电话。
4. 维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中毒者已经停止呼吸,应尽快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并等待救护车到达。
CPR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可挽救中毒者的生命。
5. 通风处理:打开室内门窗,以便空气流通。
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风扇、空调或通风设备加快空气流动,尽快排除室内的有毒气体。
6. 关停煤气和其他燃气设备:如果中毒原因是煤气或其他燃气设备泄漏,应立即关闭相应的阀门,并避免使用明火和电器设备。
不要轻易打开泄漏源或修理设备,以免造成二次泄漏。
7. 拒绝用热水和热食物:因为一氧化碳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毒性,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缺氧,所以应该拒绝使用热水洗澡和热食物加热。
8. 就医治疗:一旦中毒者被救护车送至医院,应尽快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生可能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给予纯氧吸入、输液、药物治疗等,以恢复中毒者的健康。
在应急处置一氧化碳中毒时,关键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迅速救治中毒者,并保持通风。
此外,对于预防中毒,平时还应加强安全教育,不压低舱内氧浓度,经常保持通风,及时排除燃气设备的泄漏,定期检查烟囱和燃气设备等,以减少中毒的风险。
继续写:9. 防止二次事故:在处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时,要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b30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c.png)
一、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导致机体缺氧,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勘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3)宣传引导组:负责宣传教育、舆情监控、信息发布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现场警戒、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工作组迅速到位。
2.现场处置组:(1)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排除隐患。
(2)迅速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
(3)对伤员进行初步判断,如有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医疗救治组:(1)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2)根据伤情,及时转运伤员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密切关注伤员病情变化,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4.宣传引导组:(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5.后勤保障组:(1)做好现场警戒,确保现场秩序。
(2)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供应。
(3)协助医疗救治组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四、后期处置1.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新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
急处置
2021新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一些行业与企业连续发生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由于缺乏或不落实科学的应急预案,不掌握应急处置原则,盲目施救,从而使事故扩大,后果令人震惊。
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是有关行业与企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一些行业与企业连续发生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12年5月7日,江苏省溧阳市志伟建材厂1名工人在检修炉窑时因煤气中毒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
5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昌达天然气公司城市天然气管道管线对接过程中,1名施工人员中毒窒息,另有2名施工人员在施救过程中相继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
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正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肖家湾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5人死亡、1人失踪、54人受伤,据卫生部委派参与事故救援的北京朝阳医院郝凤桐主任医师介绍,这起事故绝大多数伤亡人员存在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上述血的教训向有关行业
与企业警示: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造成群死群伤的无形杀手。
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提高应对能力,是安技部门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职业性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的易发环境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窒息性气体,比空气稍轻,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
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剂量约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剂量约为5726mg/(m3·5min)。
一氧化碳爆炸极限12%~74%(体积比),自燃温度605℃,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20mg/m3);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m3)。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
接触一氧化碳的常见机会有: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煤矿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气、甲醇等的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等;煤气灶或煤气管道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汽车尾气;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
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较短时间(数
分钟至数小时)内吸入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在我国颁布施行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属于56种法定职业中毒职业病中的一种。
完善本单位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由于人们在工业生产领域与生活领域中,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十分广泛,所以有关行业与企业的安技部门应重视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
这方面的主要指导性参考文件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以及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GB2890-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Z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办应急发[2011]94号)、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
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等。
安技部门在完善了本单位急性一氧化碳应急预案之后,不仅要重视应急救援处置的演练,更要将应急预案保障措施落实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中。
如做好作业环境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应通过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积极协调生产与维修等职能部门,做好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增强员工的职业卫生自我防护意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现场初步判断
如果在发生职业性急性中毒事故现场,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无法测定或一时无条件测定,只要是同时具有以下3点:患者所处环境是上述介绍的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易发环境,中毒患者有与一氧化碳接触机会;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中毒事故现场空气采样一氧化碳浓度增高,患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即可判断可能发生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同时,急性中毒事故现场如有条件,需注意与急性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气、甲烷和氰化氢中毒事故相鉴别,还要注意是否存在混合窒息性气体中毒事故。
事故现场中毒患者如果接触一氧化碳后,会出现头痛、头昏、心
悸、恶心等症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四级。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表现者为轻度中毒: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有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为重度中毒: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患者有意识障碍且并发有下列任何一项表现者: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锥体系神经损害
(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或头部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