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评课稿1:
课题:倍数和因数
授课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教授了一些相关的求
解方法和技巧。
课堂上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倍
数和因数的理解。
评价:
一、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了学
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通过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
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它们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举例、练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有机会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指导与激励,教师在布置练习和解答问题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求解方法。
四、教学效果明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解答与倍数和因数相关的问题。
改进建议:
一、教师在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的提问和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师在呈现例题和解题思路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和实用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一些难度适中的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总结: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逻辑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指导与激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够熟练解答与倍数和因数相关的问
题。
希望教师能够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数和倍评课稿(合集5篇)
因数和倍评课稿(合集5篇)第一篇:因数和倍评课稿《因数和倍数》评课稿《因数和倍数》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
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小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但胡老师以其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教育智慧将这节课上得朴实、高效,教师的情与智无声地流淌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个教学流程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胡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是建立在深度把握教材体系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其流程如下:游戏激趣,理解意义→探索方法,有序思考→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回顾反思,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每个环节都有其强烈的目的性,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较轻松。
让人欣赏的是前后两个环节不是独立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环节在解决一个问题后,总是能引导学生接着思考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个新的问题正好就是下一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
例如:当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后,教师自然过渡:“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8的因数有3,那18的因数是不是就是只有3呢?”随着问题的抛出,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探究找全18的因数的方法的欲望。
在学生探究出找全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教师提问:“我们已经会不遗漏地找全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有序地找2的倍数呢?”同样,学生也会自然产生探究有序找2的倍数的方法的欲望。
胡老师通过对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衔接,让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让同学们很轻松地学习到本课的知识点的同时又让人领路到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所带来的精巧的震撼。
二、整节课踏实、高效,彰显出教师朴实的教育智慧,厚重的教育情感。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理解因数和倍数含义时,教师通过站队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九个算式的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抓住概念的本质,为感知因数与倍数概念作铺垫。
同时教师将其中的一个算式12÷2=6改为18÷3=6,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由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过渡到找全一个数的因数,这一小小的改动让老师的教学更轻切、自然,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深刻。
评课稿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
评课稿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评课稿一、评教学设计通过听课,可以看出在备课时候,教师认真研究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环节比较紧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数知识,奇数、偶数的特征,因数倍数的关系,及质数合数的特征,教学重点突出,使学生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能熟练的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另外时间的安排比较恰当,内容的衔接方面也很严谨。
二、评教学技术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小黑板,数字图片辅助教学。
三、评教学方式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四、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个小组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很乐于参与,教师在小组展示后,做阶段性评价,给优秀组鼓励。
表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五、评课堂调控1、根据教学设计,依托教材,并有所扩充,能做到活用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2、用课本整理与自评11-15题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适当补充练习,如说一说下面那个式子是分解质因数。
40=5×8 15=3×521=1×3×7 使学生了解,质因数与因数有什么区别?在做题是,养成让学生说想法,算法的习惯。
3、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4、设计巩固练习时,联系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课堂虽动而不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融洽。
5、学生上台展示时,讲话声音略稍小了些,教师可适当鼓励其大胆发言。
六、过程评价七、教学效果。
《倍数与因数》的反思与点评
《倍数与因数》的反思与点评第一篇:《倍数与因数》的反思与点评《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与点评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自然数、整数、倍数和因数等知识的同时渗透比较、分类、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教师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找到哪些数,找到自然数、负数、小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数。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教师利用“5×4=20”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倍数与因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体会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体会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范围限制为非零的自然数。
从中渗透了对应、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再次,通过“找一找”的教学,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先进行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的教学,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判断。
再进行找7的倍数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从教学方法上,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获得知识,达到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倍数与因数《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1--32页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并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课题:倍数和因数评课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评述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案例。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篇评课稿将包含11个通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将展示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巩固这一知识点。
案例1: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引入在这节课中,我将使用实物和图片等多种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通过对一组数的倍数和因数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案例2:寻找倍数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买食材计算价格等,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随后,我设计一些趣味练习,在游戏中提高学生寻找倍数的能力,并将学生归纳总结出倍数的性质。
案例3:倍数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如公交车排班、课程表编排等,我引导学生将倍数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案例4:寻找因数使用教学资源,如数字方块和切割纸,我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个数的因数规律。
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因数的概念。
案例5:最大公因数通过数学游戏、角色扮演和多种创设情境的方式,我引导学生巩固因数的概念,并教授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案例6:最小公倍数通过教学实验、小组合作和数学游戏等方式,我教授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探究问题的发生背景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7:因数分解通过教学示范、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我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分解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举例说明因数分解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8:公因数和公倍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含义,并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案例9:奇数和偶数的倍数通过探究奇数和偶数的性质和特点,我帮助学生理解奇数和偶数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奇数和偶数倍数的计算能力。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与因数》课程的评课稿。
该课程是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分析2.1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倍数和它的性质: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倍数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并让学生发现倍数的特点。
2.最小公倍数:引导学生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最小公倍数。
3.因数和它的性质:通过示例引导学生了解因数的概念,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并让学生发现因数的特点。
4.最大公因数:引导学生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求最大公因数。
2.2 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点明确:教材中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生活化实例:教材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材通过理论性的介绍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技巧。
3.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能够求解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1.掌握倍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掌握因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3.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
4.掌握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包括:1.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求解思路和方法。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罗庄区第四实验小学尤梅指导:临沂市教科研中心于江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2. 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概念间的联系和发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和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因数与倍数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见到你们了。
昨天见面时,老师请你们把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下册的课本都带到这里来,带来了吧?生:带来了。
师:很好!另外,老师还留给你们一个作业,请你们自己整理学习过的与因数、倍数有关的知识。
作业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你们整理到什么?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作业展示给大家看?(展示一份)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整理到了……(师用红笔随机画线,指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问学生:这些知识是在哪一册学到的?)这位同学对知识点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很好!谁再来展示一下?(展示第二份)我们一起看(顺一遍)这位同学也比较全面的罗列了知识点。
师: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吗?生:没有了。
师:你们都是这样详细地罗列了知识点吗?生:是的。
师:整理了这么多知识,很辛苦吧?(虽然辛苦,但同学们都能坚持完成作业),这证明你们都很爱学习。
好了,把作业收起来吧。
师:现在的心情紧张吗?对啊,我们都很熟悉了,所以不用紧张的。
来,和同学说说话或做做小游戏,放松一会,同时做好上课的准备。
【评析:学生的有效整理需要一个基础,而这个基础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教师安排学生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自主整理是很有价值的,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对将要复习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回忆,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学生作业,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整理的现有水平,从而找准学习的起点。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4篇)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4篇)倍数和因数评课稿(4篇)倍数和因数评课稿1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听了xx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总体感觉本节课的教学中规中矩,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法灵活、学法指导较到位、小组活动有效,在“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有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这一教学策略,遗憾的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1、意义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在多次的实践教学中,发现用12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
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1和12、2和6、3和4这几组数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课中,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教学分三个层次:①借助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想像及大屏幕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得出三道乘法算式,同时介绍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②通过除法算式找因倍关系。
③渗透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
2、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生成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
教师将学生推向发现与探索的前台,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方法不是惟一的。
教师在肯定各种方法合理性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联系,进而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优劣,遴选最优方法,提升思维效率。
3、合理组织教材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往往满足于答案的寻找,而忽视寻找过程中的思考策略及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采用列表的方法找2、3、5的倍数,让学生概括一个数倍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数因数的特征,这样的改变,既达到预定目的,又为学习找因数做了铺垫,引发了学生寻找36的因数的浓厚兴趣。
在汇报时,重点解决如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这样安排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
《倍数与因数》公开课评价意见
《倍数与因数》公开课评价意见摘要:一、公开课总体评价1.课程目标明确,内容设置合理2.教师授课方式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活跃3.教学手段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课程内容的具体评价1.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讲解清晰,易于理解2.举例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关系3.课程中融入了我国数学文化的介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方法的具体评价1.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四、课堂管理的具体评价1.课堂纪律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3.课程时间分配合理,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五、建议与展望1.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正文:本次《倍数与因数》的公开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在课程目标的明确性、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方面,教师都做得非常到位。
课程内容涵盖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举例以及我国数学文化的介绍,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同时,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关注和提高。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有效地维护了课堂纪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课程时间分配合理,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当然,也有一些建议和展望。
首先,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数和倍评课稿
因数和倍评课稿在数学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基本的概念。
学生学习这两个概念时,通常会有些困惑。
本篇课稿旨在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因数对于整数a,如果有一个整数b,使得a可以整除b,即a÷b的余数为0,则称b是a 的因数。
例如,6÷3=2,所以3是6的因数。
我们用a|b来表示a是b的因数。
2. 倍数对于一个正整数n,它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假设n的质因数分解式为:n=p1^a1*p2^a2*…*pk^ak其中,p1、p2、…、pk都是不同的质数,而a1、a2、…、ak都是不小于1的整数。
那么,n的因数个数就是:d(n)=(a1+1)*(a2+1)*…*(ak+1)例如,120的因数个数为:即120有16个因数。
2.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对于两个正整数a和b,它们的最大公因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gcd)是它们的共同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最小公倍数(least common multiple,lcm)是它们的共同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例如,对于整数30和45,它们的因数分别为1、2、3、5、6、10、15、30和1、3、5、9、15、45。
它们的共同因数为1、3、5和15,其中15最大,所以gcd(30,45)=15。
而它们的共同倍数为30、45、90、135、180、225、270、315、360等无数个,其中30最小,所以lcm(30,45)=30。
在计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利用辗转相除法和质因数分解法。
三、如何计算因数和倍数对于一个正整数n,如果我们要列举它的所有因数,通常的方法是从1到n逐个尝试,这样做的时间复杂度是O(n)。
而如果n非常大,则需要更高效的算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利用n的质因数分解式,先计算出n的所有质因子和它们的指数,然后再根据因子的组合情况计算因数个数和具体因数。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一、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性质1.倍数的概念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能够被3整除。
2.因数的概念因数是指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包括1和这个数本身。
例如,6的因数有1、2、3和6。
3.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这个数的因数的整数倍,而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是这个数的倍数的整数因子。
例如,6的倍数有6、12、18,而6的因数有1、2、3、6。
4.倍数和因数的性质(1)任何数的倍数一定包括它本身和1;(2)一个数的因数包括1和它本身,且因数总是成对出现,例如,6的因数为1、2、3、6;(3)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倍数的最小公倍数,而最大公因数是这两个数的因数的公共因数中的最大值。
二、倍数和因数的求解方法1.倍数的求解方法若要求一个数的倍数,只需要将这个数乘以任意整数即可得到该数的倍数。
例如,3的倍数有3、6、9、12、15等。
2.因数的求解方法若要求一个数的因数,可以通过上述性质进行分解,或者进行数的分解质因数,找出所有的因数。
例如,12的因数为1、2、3、4、6、12。
三、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及应用1.倍数的意义和应用倍数的概念在数学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例如在求最小公倍数、公约数等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问题。
2.因数的意义和应用因数的概念在数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等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四、倍数和因数的相关习题及解答1.习题(1)求12的倍数有哪些?(2)求20的因数有哪些?(3)求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2.解答(1)12的倍数有12、24、36、48等。
(2)20的因数有1、2、4、5、10、20。
(3)36和48的最小公倍数为144,最大公因数为12。
通过对倍数和因数的学习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数学的学习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通用11篇)示例文章篇一:《倍数和因数评课稿》哇,今天听了这堂关于倍数和因数的课,我可真是有好多话想说呢!一进教室,就感觉氛围特别好。
老师站在讲台上,眼睛亮晶晶的,看起来特别有精神。
老师一开始就跟同学们说:“同学们呀,今天咱们要去探索一个超级有趣的数学世界,就像探险家要去发现新大陆一样呢!”这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数字,像6、9、15之类的。
然后问大家:“你们看这些数字呀,就像一个个小秘密,它们之间有着很奇妙的关系哦。
谁能猜猜看呢?”同学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像一片小树林。
有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觉得它们有的可以被别的数字整除。
”老师就笑了,眼睛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说:“你可真聪明呀,就像一下子摸到了宝藏的钥匙呢!那咱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这个能被整除的关系,这就是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啦。
”接着老师就开始详细地讲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老师说:“如果说一个数字a能被另一个数字b整除,那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就好比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是孩子的‘因数’,有了爸爸妈妈才有孩子这个‘倍数’呢,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哦。
”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但是大家都把这个概念记得牢牢的。
老师还举了好多例子,像12÷3 = 4,那12就是3的倍数,3就是12的因数。
老师又问大家:“那同学们,你们能自己再找些倍数和因数的例子吗?”同学们就像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在本子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数字组合。
这时候,有个同学写了个1÷0.5 = 2,然后举手说:“老师,那这个1是0.5的倍数,0.5是1的因数吗?”老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哎呀,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小陷阱呢。
咱们今天说的倍数和因数呀,都是在整数的范围内哦,就像我们的游戏规则一样,可不能随便改变呢。
”这个同学听了,恍然大悟,点了点头。
在课堂练习的时候,老师出了好多有趣的题目。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找出18的所有因数。
《倍数与因数》评课稿
《倍数与因数》评课稿本次课我所参与的《倍数与因数》课程是一堂由名师主讲的数学课,此次课程是针对小学数学的重点难点进行的讲解,并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关键点与难点。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评课笔记。
首先,课前老师通过一段温暖的引入和讲解来吸引和引导学生对于本次数学学习的关注。
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应用连续数码的方法,生动的讲诉了倍数与因数的概念,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讲解,营造出轻松愉悦、有趣、轻轻松松就能获得知识的氛围,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而且老师在上课中秉持着相互讨论、激发思维、共同交流的培育思想,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参与,针对学生谈论中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和解答,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知识点和难点。
尤其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己摸索并给出答案。
当学生在讨论后给出错误答案时,老师也不马上指出错误之处,而是反复引导学生寻找错误点,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再次,老师在讲解中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既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此外,老师还在黑板上绘制了相应的图示,更加直观地阐述了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和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
最后,老师在课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定期的强化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在解题过程中,老师采用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抽象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选择余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指导学生,提出各种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归纳,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颇具思想性、互动性、实际性的好课。
老师不仅是一名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教学专家。
本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倍数与因数的评课稿
倍数与因数的评课稿倍数与因数的评课稿听了一节数学课——《倍数与因数》,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
现就这次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收获1、出去听课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来得更直接。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在观摩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雕琢,事先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我自己的体会就比较深刻,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不备课一点准备都没有,而是不应该把每一句话每一个答案都要事先给学生灌输,害怕再作课中出现纰漏,我以前确实就有过这样的顾虑,因此当一节课在我不停的灌输给学生,然后在作课时,就觉得我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个答案都是准备好预设好的,而不是适时生成的,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
听了这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这节课中没有一种固定的答案,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
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
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
4、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教学的更高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节课中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这三个目标的整合,而且是“品之有味,寻之无迹”,如在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她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定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和答案,那么做人就是这样我们不应该以一种标准去看待我们周边的人、事,我们要从多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所以这节课就是在这样的看似在作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镇南小学《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评课稿
执教老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付诗美
执教内容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复习
执教时间
2014.06.18
评课人
罗星星
评
课
内
容
整理与复习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且担负着查漏补缺,补充完整和巩固发展的重任。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涉及的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较少。但听了付老师的这堂复习课,使我重新认识了复习课的课型,原来可以上的这么有趣味性,我的感受如下:
4不成熟的意见:课堂中,应照顾全班学生。
1.付老师以猜谜语开始,快速进入课题,导入新颖,接着又以奖励带动学生参与抽奖这个活动,以奖励的数字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单元的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知识的乐趣。
2.知识网络的板书清晰,明了,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的联系巧妙的连接起来。
3.练习的设计很有梯度,适合每个层次的学生。
临武县一完小打造城乡教研联合体实现城乡教研一体化教研评课记录执教老师付诗美执教内容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执教时间20140618评课人罗星星评课内容整理与复习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且担负着查漏补缺补充完整和巩固发展的重任
临武县一完小“打造城乡教研联合体,实现城乡教研一体化”
《因数和倍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
《因数和倍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因数和倍数》整节课简明清晰,教师语言精练,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前交流渗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切,有效,让学生先在脑海中留下“相互依存”这种印象。
为后面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埋下伏笔。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放手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按一定的标准给算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引出概念;结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概念,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突破了重难点。
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进而用字母陈述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体会数学语言简单明了、高度概括的特点。
练习设计体现了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既巩固了对因数和倍数概念的理解,又把“倍数”与“几倍”,“因数”与乘法各部分名称的区别进行了辨析,很好地理解和巩固了概念。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适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小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整节课缺乏教师的即时性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调控和引导,特别是在学生回答出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用“被除数÷除数=商”和“a÷b=c”表示这一类除法算式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地点拨激励,对于学生深入思考、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将产生积极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取得新的进步又能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
【《因数和倍数》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1。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评课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评课
1、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复习课的容量大、密度高、时间紧、内容多。
如何设计学案和教案显得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复习中去,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那种沉闷的气氛和面面俱到的“炒冷饭”般的复习方式。
例如在复习伊始,设计游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了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些数的倍数,是不是质数或合数等,同时掌握了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是相互依存的,让学生在闯关游戏中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区别。
2、建构知识网络,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复习不是简单的记忆和重复,复习固然要做一定量的习题,但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重要的是通过复习过程的训练,从本质上认识知识体系,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契领地整理出一系列知识框架,使得知识点横成片、竖成线,形成网络。
在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明确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关键是抓住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
以倍数和因数这两个概念引出其他的概念。
我分成两部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了一些复习题目,学生在说一说中理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这样,学生在归类、梳理等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
因数与倍数的整理与复习评课
《因数和倍数的复习和整理》评课欧阳小玲今天是我校本学期的第二个家长开放日,本活动的目的在于促使家长对学校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增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氛围。
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今天下午给家长们展示的分别是一年级李见香老师老师执教的《小狗敲门》和六年级数学课刘芳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的复习与整理》。
刘芳老师基木功扎实,语言清晰,声音甜美,表达准确。
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
她执教的《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领悟,不仅让学生通过复习使他们对木单元的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并能很好形成知识网络。
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识、技能的培养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很好地促进了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性的全而和谐发展。
本节课内容是概念的整理复习,针对概念较多这一特点,刘老师抓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己根据己有知识围绕着全班人数70人,平均分成10个小组,运用70和10说出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整除”这条主线,回忆旧知,再通过分一分、理一理的方法整理成知识网络,从而进一步理解深化知识。
因为“任何思维,不论是多么抽象,多么理论,都是从分析材料开始的。
”复习课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知识的整理上,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科学方法。
刘老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树形图、列表法、网络图)建构起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但又存在零乱、无法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缺陷,于是刘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进行优化,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最优的知识网络图的建构,渗透了数学“简约但不简单”的理念。
更具匠心的是,刘老师改变传统对知识整理的办法,把相关知识的回忆分解、融入到学生知识梳理方法的讲评过程中,避免了枯燥无味,更使得课堂流畅自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复习“倍数和因数”评课稿
一、评教学设计
通过听课,可以看出在备课时候,教师认真研究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环节比较紧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数知识,奇数、偶数的特征,因数倍数的关系,及质数合数的特征,教学重点突出,使学生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能熟练的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有所突破。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另外时间的安排比较恰当,内容的衔接方面也很严谨。
二、评教学技术
根据教学活动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小黑板,数字图片辅助教学。
三、评教学方式
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四、评学习环境
教师利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个小组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很乐于参与,教师在小组展示后,做阶段性评价,给优秀组鼓励。
表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
五、评课堂调控
1、根据教学设计,依托教材,并有所扩充,能做到活用教材,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
2、用课本整理与自评11-15题引出相应的知识点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适当补充练习,如说一说下面那个式子是分解质因数。
40=5×8 15=3×5
21=1×3×7 使学生了解,质因数与因数有什么区别?在做题是,养成让学生说想法,算法的习惯。
3、在课中,教师让学生说得很充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练习,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4、设计巩固练习时,联系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课堂虽动而不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融洽。
5、学生上台展示时,讲话声音略稍小了些,教师可适当鼓励其大胆发言。
六、过程评价
七、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