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推荐下载】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今天,听了《分类与整理》一课,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的语气和蔼,有足够的耐心启发学生,符合低段教师教学的要求。
2.开课教师设计的热身训练为学生铺设了很好地台阶,很自然的渗透了分类整理的作用,让学生潜意识的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整节课教师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如:板演这个环节中把书中的图做成能活动的,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在练习题设计中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扑克牌的分类,教室里的人可怎样分类……。
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4.注重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如强调一一对应,在统计图下写出对应的颜色或画出相对应的图等。
建议:教师的提示语应该置前:如果在小组合作前提出要求,效果会比学生已活动开始后效果好。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学校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今日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常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
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索。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需针对学问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同学的弱点,引导同学按肯定的标准把有关学问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晰来龙去脉。
教学时应放手让同学整理学问,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同学质疑问难。
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同学主动参加,体验胜利,同时也可以培育他们的概括力量。
2、练习题的层次支配要清晰,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先支配基本练习,再支配综合练习,最终支配思索性较强的拓展题。
复习中,从基础学问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娴熟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肯定程度的综合训练。
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进展思维力量,提高复习效率。
练习的形式要新奇多样,要符合学校生的心理特点,使同学对练习感爱好。
3、另外,在今日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同学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老师赐予确定的方法是:8+24=32,32÷4=8 ,而8÷4=2,24÷4=6,2+6=8 这种方法班上没有消失,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周三参与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忙同学回顾与反思所学学问,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预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支配、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楚,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今天听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公开课,平时公开课都是新授课类型,很少上整理复习课。
怎样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呢?由此引发了我对复习课、练习课的思考。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2、练习题的层次安排要清楚,要能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先安排基本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思考性较强的拓展题。
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
在练习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感兴趣。
3、另外,在今天两堂课的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应让学生集思广益(动物园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教师给予肯定的方法是:8+24=32,32÷4=8 ,而8÷4=2,24÷4=6,2+6=8 这种方法班上没有出现,老师可以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本周三参加了二年级两位老师执教的《整理与复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整理与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听后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下面就同课异构的两节课谈一些自己听课后的感受。
1、两位老师课前准备都比较充分,课堂整体结构的安排、环节的.处理、练习的设置始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清晰,教态自然大方,不做作。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评课稿许家坝第二小学许芳听姚老师的课每次总有许多收获,给我感觉她总是那么干净利落,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把握教材重难点到位、练习设计合理,课堂组织井然有序……,相信孩子们都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猜一猜游戏引入,然后以“联欢会——布置教室——观察教室的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在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经历了观察,猜测,操作多次的活动发现规律,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表象。
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任务均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规律,再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巩固知识的活动中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
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项学习活动当中人身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实实在在的在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最后,注重课后拓展。
通过让学生回家对自己房间中的物品进行分类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对于这节课,结合自己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几点小小的建议,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请海涵:1、注意教师语言的表达要术语化,尽量减少口语出现。
如姚老师说,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可说成“同样”。
2、在摆一摆这个活动时,应结合图形拼组向同学们说明,我们一般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摆,这样就与以后统计图的表达顺序一致,达到为后续教学奠基的目的,并且要做到一一对应,这样就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所以我们老师上课时不只是要完成本节课的知识引导,更要注重数学学科知识的螺旋上升特点,做到瞻前顾后。
3、当学生按形状、颜色进行分类后,教师要及时引导观察比较,发现:分类的标准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回归本位,拓展提高,引发深度思考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和系统性,郑老师在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竖式中各部分的表示的意义后,又进行了几道的补充练习题,每道题型各不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这部分练习对本节课有余数除法的巩固、提高,进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巧设核心问题,引领深度学习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它的价值在于启发和引领思考。
在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引领叙事深度学习的发生。
这节课,郑老师还充分挖掘素材,在知识的连接点上下功夫。
精心设计了表格,观察表格引导学生横向纵向进行深度思考,充分发挥表格的实效性,特别是他的第二个问题当余数相同的算式,商和被除数是怎样变化的?郑老师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生思考的质量,逐步去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
最后郑老师,还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问题: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结合思维发散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供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开放问题的引领下,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中获取知识,在思维的多维碰撞中实现深度学习。
郑老师,这几个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我认为郑老师精心设计的这几个高质量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引领学生真正实现深度学习。
三、总结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生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需要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内化到学生自己认知的结构之中,本节课的两道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变式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时候用进一法,什么时候用去尾法,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数学思想。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4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与复习评课稿篇1张xx老师执教的《简便计算整理和复习》一课,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快乐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纵观本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目标达成有效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再现、知识的整理、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应用。
张老师在新课开始,就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
”紧接着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
当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秩序的,它只是知识的再现。
这时,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网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记是牢固的、稳定的。
另外,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五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容量大,效果好。
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活动有效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学生主动能动,参与了回顾与整理的全过程。
放手让学生“算”。
课前学生出的6道题目,先让学生算一算,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这样很容易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复习,为梳理5个运算定律和3个运算提供载体。
放手让学生“理”。
你是根据什么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用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寻找算理,为算法提供依据,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可以用已经完成的具体题目来例证,使得算理和算法和谐统一。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一、教材概述《分类与整理》是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其中一个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细心观察、归类整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1.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2.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3.学会整理信息的能力4.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并能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2.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某种规则对事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整理能力。
3.学会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规则对信息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整理方法的实际应用,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
2.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学生对分类和整理的概念理解模糊: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引导和训练。
2.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学生对于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缺乏经验,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并通过多种训练形式进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家居摆设、食物等,请学生将图片进行分类,并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理由,让学生感受到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2. 概念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分类的概念,如将同一种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方便观察和使用。
并向学生解释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整理和利用信息。
3. 分类游戏教师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物品进行分类,加深学生对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评课稿1. 引言《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该评课稿将对这本教材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教材的设计和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细化分析。
2. 教材设计与内容2.1 教材结构与组织教材整体结构合理,按照知识难易程度和逻辑层次进行编排。
第一单元从最基础的数的认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
之后的单元包括面积、容积、时间、长度等多个数学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专门的练习和拓展题目,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
2.2 教材内容的适应性教材内容严谨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材设置了多种不同难度的练习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挑战,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3 教材的知识点和难度教材的知识点设计合理,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与实施效果3.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教材设计了多种互动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3.3 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及时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4. 教材的优点与不足4.1 优点•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材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材通过练习和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
整理和复习评课稿案例5篇篇一:评课稿对《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评析我听了韦老师执教《常见的量》整理与复习课,本人有很多收获与感悟,简单表述如下:这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一个课时,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常见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应用,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师通过认真解读教材,选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复习目标明确,教学环节清晰韦老师,课一开始就“导”出了一个轻松活泼的一个日记记录,选用了那篇单位量用错而引出的笑话,这篇出于学生之手的习作,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可笑的同时,感受到量与计量在一篇习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单位量的错,作为进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韦老师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导向,把不利变成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给后面填一填的训练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体现了韦老师的机智选材,也是我们在以后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2. .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式,---自学.在整理预习过程中, 自学,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很重要,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适当地学会:自己预习——自我反馈——自我总结,学生绘出的一棵智慧树长出了许多“智慧”与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自我反馈和自我总结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复习中的另外一个学习方式是---整理学会整理,可以把自己以前学过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如,韦老师有一句话,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导向是(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预习时做的整理图,进行整理.这是学习方法的有效渗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评课稿摘要:本评课稿针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整理与复习》教材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教材特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细化分析。
1. 引言《整理与复习》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对已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以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进行全面评价,以了解其特点和教学效果。
2. 教材特色•循序渐进:该教材按照知识点的递进性进行编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实际应用性。
•综合性练习: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目标《整理与复习》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已学的数学知识,巩固基础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4. 教学内容4.1 单元内容介绍《整理与复习》教材共分为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以下内容:•知识点概述: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
•练习题:提供大量针对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典型知识点分析本教材以典型的数学知识点为主线,其中一些典型的知识点包括:4.2.1 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减法:通过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进位和退位加减法:通过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辅助运算能力。
4.2.2 乘法和除法•乘法口诀表: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教案标题: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内容:1. 复习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2. 整理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用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二、复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复习相关知识。
三、整理(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整理相关知识。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学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整理与复习的评课稿
整理与复习的评课稿1认真地聆听了顾老师的《整理与复习》, 现在就顾老师的课说说我的看法。
一、课前沟通,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课前, 顾老师首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P107页上的表格提示进行了交流。
我认为, 顾老师这一环节设计得很好。
因为是借班上课, 学生跟上课老师之间比较陌生, 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也不是很清楚, 这样一来, 既消除了孩子跟老师之间的陌生感, 缩短了心理距离, 上课的老师也大体上了解了一下学情, 以便在接下来的课上有的放失。
二、创设情境, 衔接零散知识板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 顾老师创设了小华一家逛商场的情境, 将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 24时记时法以及克和千克三个零散的知识板块衔接起来, 避免了传统数学复习课讲、练、评的单调乏味, 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三、微笑课堂, 展示教者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对话, 其前提是营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 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整节课上, 我们顾老师的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温柔、期待的微笑, 让我如沐春风, 在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相比之下, 我自己的课堂氛围就没有她明主、平等, 这将是我今后要努力的一个方面。
微笑课堂, 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愉快, 何乐而不为呢?四、建议1.在某些具体知识点的梳理上, 我们是不是可以适当地放一放手。
我个人认为;复习课, 教师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 横成链, 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没有必要像老鸟喂食一样, 把每个知识点都嚼碎了喂给学生。
其实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抛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稍加点拨即可。
比如在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 我在教学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谁来举例说明如何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2)谁再来举例说明如何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完了之后, 我准备了三组题进行反馈练习, 第一组是将24时计时法改成普通计时法, 第二组是把普通计法改成24时计时法, 第三组“我是小包公”, 判断改错。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通用3篇)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通用3篇)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整理与复习评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
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
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法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
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
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
教学中,“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做数学”的环境。
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本节课重点是观察学生能否独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教师提出分类依据,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觉得高老师的这节课除了目标落实比较到位,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需。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其参与学习的基础。
因此,教师抓住教材提供的素材,从生活原型问题出发,创设文具店的生活情境,渗透分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引出课题,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
2、注重激励性评价,感受欣赏激励。
面对低年级学生,高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有针对性、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如:“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XX小组的办法真多”,“你们自已鼓励鼓励自已吧”等富有激情的语言,使学生感到置生于思维发展的自由天地中。
3、动手操作,讲究真实有效。
在本节课中,高老师非常注重了“导”,如:每次学生动手操作前都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另外还注重了活动的梯度性,如第一次分学具,让学生初步理解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第二次分铅笔鼓励学生找到不同的方法,按不同标准分类,两次要求的不断递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总之,整节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挖掘教材内在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评课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评课稿田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的内容。
《新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出现统计的内容。
田老师执教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一、注意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
二、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三、教学过程过渡自然在学生对气球的形状进行分类后,田老师通过“哪个最多?你怎么知道的?”对学生上学期学的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了及时的复习,为接下来的数数量和比较多少做好了准备。
在教学象形统计图和表格时,田老师通过添加线的形式,使图和表格的呈现比较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接下来田老师通过“漏了一个,应该放在那里?小白兔应该放哪里?为什么要多加一列?图和表格可以怎么改?”这种提问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分类标准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组织形式自由在教学组织上,田老师也是形式多样。
刚开始对气球的分类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进行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在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通过布置小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分类,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积极性,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符号化的思想。
在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的教学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了,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反馈方式自由。
本节课田老师比较注重对于学生的反馈。
这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口头上的评价反馈,如:你真聪明!说的真好!还对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细致的反馈:如在对气球分类后,通过“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将学生的想法真实的暴露与所有师生,通过学生的回答,展示了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的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的评课稿
复习课不好上,因为学生学过了,没有什么新鲜感,自然课堂投入的较少,那如何上出新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这是这一节课顾老师做的很好的突破。
首先顾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呈现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只见学生的方法可多啦,手抄报,画图表,列举……真是玲琅满目,接下来顾老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本身的.专业内涵去整理又该如何呢?那就是把知识串成串,行程网络,寻求联系,找到规律,发展学生的认识,于是我们有了本节课上师生精彩的演绎。
首先顾教师关于春天的古诗欣赏导入,在这里引出与分数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出现了几个“春”字,出现了“春”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这里体现了顾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他深深的人文关怀。
接下来顾老师巧妙地从中提取相关数学知识点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上,以便后面的知识点形成网络。
这个部分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也为后面的的探讨做了铺垫。
分数知识网络的构建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何不发挥小学学习的优势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学习?顾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逐步引导,使得分数知识网络自然而然展开,在绘制过程中,顾老师不忘记学法的指导和后进生的关怀,教学面向全体,足见顾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民主性。
整理过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学习,又一次体现出顾老师教学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行程技能。
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
后续的练习中时间剩的较少,练习不够,但是并不妨碍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的愿望,我想孩子的学习愿望打开之后,带给我们的惊喜是不断的。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的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整理与复习》评课稿
以下是其它老师对徐老师这节《整理与复习》讲课的评课语:
黄老师评语:
首先徐老师的教态很自然,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好,本节课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书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
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觉得不是特别明确,思路不够清晰。
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上的《分类与整理》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学具、
观察超市等)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接着徐老师让学生
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但是,在给气球分类的环节,徐老师只讲解根据形状分类,是不是应该加上根据颜色给气球分类呢?
尹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是一下的《分类与整理》,在教学中,徐老师以生活
例子贯穿始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探讨一:在教学上,徐老师说分
类是为了看起来整齐,我认为分类的作用不只是看起来整齐,最主要的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吧。
探讨二: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分类,但没有把学生的分类作为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认为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幺分的,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投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
探讨三:最后的秋游,老师在学生练习纸上画了一根线,但学生不知道这是什幺意思,我认为老师之前没有讲的缘故,这里需要老师引导。
以上存属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陈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从孩子的身边事物入手,将数学与学
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
本
节课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徐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教态大方,和学生们很亲近,没有距离感,如果将语速稍稍放慢些,后面的孩子会不会听得更清楚,更明白老师的意思呢?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这节课是从学生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整理书包来导入的,
这样子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引出分类。
在出示生活当中的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这里我在想能不能让学生在整理书包的情景中去把杂乱的书本分分类呢。
还有在讲授分类的时候好像只讲到了按形状分,还有按颜色分类学生提到了就一笔带过了。
在分类的过程中徐老师还是很注重学生的动手过程的。
王老师评语:
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上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
超市、整理学具到课堂练习,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
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
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季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分类与整理》一课,上课一开始,徐老师就让
学生观察很乱的书和整理好的书包进行比较,引出新的知识——分类与整理,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也始终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
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是走进了生活的课堂中去,这点挺好的。
个人认为这节课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这很重要,而徐老师在分气球时,只注重讲解形状的分类,而对颜色没有怎幺讲,是不是少了一点方法的多样性。
黄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课,有几点想法:首先值得肯定的徐老师的教态
和台风,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是徐老师善于观察,利用身边的
例子,结合数学知识,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整节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跃跃欲试,学习氛围十足。
在此同时,我也有几点想法:课堂上老师语言较多,有时候一句话重复了很多遍,是学生没有在认真听还是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呢?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幺?徐老师又是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孩子们的脑子里已经有这个东西了,那老师该怎幺做才能使那些是是而非的知识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正确且深刻的印象呢,我相信下次上课徐老师能给我们演绎得更好!
以上内容来自京翰教育一对一辅导——针对全国中小学开设课外辅
导班,辅导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成长,辅佐老师更
好指导学生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