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导言:本堂课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认识人民币》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本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对人民币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境,用拼图拼出几张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三、学习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通过唱歌、打拍子等形式,快速掌握基本单位的名称和读法。

四、学习活动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包括一元、五角、一角、五分等。

学生观察图片,模仿老师念读面值,并进行声音对应练习。

五、学习活动三:用纸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纸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用纸币进行拼凑,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

六、学习活动四:用硬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硬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用硬币进行组合,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交易。

七、学习活动五:合作小分队游戏(15分钟)学生分成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派出一名代表,通过抽取纸币和硬币的方式,根据老师提供的金额,进行对抗游戏。

每个小分队要尽快用纸币和硬币表示出正确的金额,并进行比赛。

八、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互动和合作的经验。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一:‎《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他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

现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体会:‎一、数‎学学习生活‎化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念。

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

所‎以韩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

以及练习‎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韩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

还‎有在课的开‎始程老师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韩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

后面韩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班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班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同学爱好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班级正是学习习惯培育的关键时期,老师肯定要在平常坚持贯彻同学习惯培育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老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预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援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爱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纳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纳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楚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探讨,要思索突破的方法,引导同学在操作和思索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班级小伙伴活泼好动,留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老师要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纳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常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确定和提示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爱好、留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留意老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状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示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索教学中王老师经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晰,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这样的话,同学缺少思索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靠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王老师在教学中一贯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同学的学习状况,没能实时发觉同学的学习问题。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

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

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

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本次《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整体来说,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导入部分采用了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实际购物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教师对人民币的详细介绍非常到位。

他们展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增强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强调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示范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换算方法。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通过模拟购物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这种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进行人民币换算时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教师还需多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次《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整体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继续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XXX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他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

现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体会:一、数学研究生活化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念。

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

所以XXX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

以及练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XXX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研究。

还有在课的开始XXX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XXX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

后面XXX 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

2023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2023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新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课是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①经历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过程。

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学难点:弄清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说教法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保护和不乱花钱的教育,让学生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汗水挣来的,要学会合理花钱。

五、说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三点:1、在多种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带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设疑激趣首先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吗?谁还记得,你买过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充分表述之后,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巧妙引入课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更便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人民币的认识评课稿

人民币的认识评课稿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认识元、角、分。

初步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电脑课件,录像,各种人民币,商品若干。

学具每组准备各种人民币若干,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昨天,老师带大家去商店买了好多东西,同学们可高兴了。

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买的吗?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人民币。

二、人民币认识1. 认识人民币我们的桌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好多的人民币,看看你认识哪些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还能从哪看出来?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和汉语拼音来认识它。

2.分一分你会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小组先讨论分的标准,在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指名到前面指着说结果。

投影反馈。

还有别的分发吗?指名在座位上说。

3.人民币的单位刚才我们一块认识了好多人民币,谁说说人民币都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元、角、分。

你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些不一样的人民币吗?教师手里展开一把人民币。

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的,学生边说边来前边指。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些人民币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分与角出示10个1分硬币,数一数有多少?(电脑逐一演示:10个1分是1角)思想教育:一分钱虽然很少,如果我们把零钱都积攒起来,就会越来越多了。

2.角与元板书:1元=()角谁会用手里1角1角的钱和老师换1元钱?学生每种换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

(找两个不同的换法。

)无论那种换法,都要凑够几角?(10角)。

总结出1元=10角3. 发散如果用以角为单位的钱换1元,还有哪些换法呢?小组合作,看看能想出几种方法?(分别投影演示,并说明道理)4. 元与分咱们一起研究了元与角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想知道谁和谁之间的关系?(元与分)猜猜元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用课件演示此推导过程四、小结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巩固练习1.看电脑回答是多少钱:各种人民币的组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听了高珊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培养;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1、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
本节课中最初将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辩识作铺垫。

而后,让学生自己接触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人民币的特征。

同时,通过对货币上国徽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使孩子们意识到从小就要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

另外,老师通过适度的引导与发散,使学生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了爱护人民币的一些做法,无形中又反过来强化了必须爱护人民币的理论。

2、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购物的`真实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通过上台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体验1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评课稿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的一个总结与反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体验,引发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认识人民币》评课稿1欣赏了陈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认识人民币_人教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认识人民币_人教版学习专用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这样的话,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赖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王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

这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课前不能做好预设的话,就只能在课堂上加以补救,要随时注意学生当堂出现的错误,想办法调整教学程序。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引入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认识人民币》。

大家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学生: 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教师: 对,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人民币中有几种面值呢?学生: 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

教师: 很好,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讲解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图案。

学生: 有国旗、人民大会堂、天安门等。

教师: 很棒!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人民币上的图案。

这些图案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我们的国家特色。

那么人民币有哪些特点呢?学生: 人民币可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既可以买东西也可以存钱。

教师: 对,人民币既是一种支付工具,也是一种储蓄手段。

同时,人民币有一些特点,比如有一定的面值和颜色,而且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可以防伪。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吧。

三、活动教师: 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最快地找到指定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

学生: 好!教师: 我将念出一种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请大家迅速找到并举起来。

(教师念出1元红色人民币,学生迅速找到红色1元人民币举起。

)教师: 很好,同学们动作真快。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熟悉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

四、总结教师: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

拿出你们的本子,每个人都写一篇关于人民币的小记要。

可以写一下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面值和颜色的了解,以及玩游戏的经验等等。

学生: (大家开始写小记要)教师: 时间到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自己写的小记要?学生: (学生轮流读出自己写的小记要)教师: 很好,大家的小记要都写得非常棒,表达了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反思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篇课文,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更加熟悉了人民币的特点。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经典)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1《认识人民币》在培智学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仔细听了学校王老师的授课之后,感到这是一堂比较成功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

本节课通过学生认识人民币、猜认商品价格、连线等环节进行阶梯式教学,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非常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训练。

这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这样几点:1、让生活走进数学人民币的认识对培智学生来说有虽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因此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这个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拿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那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这样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

智障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

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

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在“连线”这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不同程度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点的同学由能力好的同学带领,分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实践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

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

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

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

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

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

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