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导言:本堂课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认识人民币》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本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对人民币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境,用拼图拼出几张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三、学习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通过唱歌、打拍子等形式,快速掌握基本单位的名称和读法。
四、学习活动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包括一元、五角、一角、五分等。
学生观察图片,模仿老师念读面值,并进行声音对应练习。
五、学习活动三:用纸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纸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用纸币进行拼凑,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
六、学习活动四:用硬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硬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用硬币进行组合,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交易。
七、学习活动五:合作小分队游戏(15分钟)学生分成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派出一名代表,通过抽取纸币和硬币的方式,根据老师提供的金额,进行对抗游戏。
每个小分队要尽快用纸币和硬币表示出正确的金额,并进行比赛。
八、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互动和合作的经验。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班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班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同学爱好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班级正是学习习惯培育的关键时期,老师肯定要在平常坚持贯彻同学习惯培育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老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预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援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爱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纳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纳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楚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探讨,要思索突破的方法,引导同学在操作和思索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班级小伙伴活泼好动,留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老师要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纳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常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确定和提示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爱好、留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留意老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状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示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索教学中王老师经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晰,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这样的话,同学缺少思索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靠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王老师在教学中一贯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同学的学习状况,没能实时发觉同学的学习问题。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3)
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3)3月25日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一、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二、科目:数学三、授课教师:四、听课班级:一(3)班五、课题:复习认识人民币六、授课时长:00:45:56七、听课及评课人:陈增菊八、上课流程:1、(1)、课前小测。
(2)、针对课前小测进行逐题细致讲评。
(4)、复习: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5)、大额面值的人民币换小额面值的人民币(6)、视频播放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7)、当堂检测(8)、总结2、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怎么互动的?通过连麦和学生互动。
3、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如何落实学生的学的?教师通过连麦及观察群组内回答的消息,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适时提醒。
九、评价1、优点:(1)、讲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用语接近实际生活,通俗易懂。
(2)、视频播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足:讲解较多,互动较少。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刘文静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们认真仔细观察人民币,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结合第三单元学习的分类,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重新整合。
)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
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本节课的复习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勒俭节约的教育。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尽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
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
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
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本次《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整体来说,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导入部分采用了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实际购物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教师对人民币的详细介绍非常到位。
他们展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增强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强调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示范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换算方法。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通过模拟购物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这种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进行人民币换算时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教师还需多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次《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整体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继续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听课评课记录5
3、学习例2。
(1)师生做换钱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张2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2角币,应用几个?
②教师出示一张5角币,并提问:用1角币来换老师的5角币,应用几个?
③学生在例2中上面两题的空白位置上填数。
(2)继续做换钱游戏。
听课评课记录表
时间
学校
班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认识人民币
授课人
课堂教学活动
环节简析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购物图和乘车购票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3、出示第3幅图,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存钱是为了什么?”“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2)第2题: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进一步掌握“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物价的了解感受1元的币值。
2、完成练习九1——4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通过课件动态地提供主题图中出现的场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
课件展示10元的新旧版,5角的纸、硬币的图片,当学生说到自己的发现后,可以通过点击相应的位置,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区别及如何辨认。
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习惯
多媒体展示商品,模拟购物环境,让学生乐意参与。
二、探究新知
1、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认识人民币》教学观摩与点评
《认识人民币》教学观摩与点评
一、观摩记录
1.出示人民币
2.请同桌讨论给人民币分类
3.请同学汇报
按材质:纸币硬币
按面值:元角分
怎样区别面值?
不仅要看数还要看单位。
4.观察各种面值的共同点
5.认识硬币
6.认识纸币
7.自己做学习单
8.1元该怎么付
请同学回答。
2元=2个1元=2个10角=20角
3元=?角
照样子说一说
9.角和分的换算
1角=?分
1角=10分
2角=?分
2角=2个1角=2个10分=20分
10.完成学习单第2题
11.比较大小
1元,1角,1分谁最大,谁最小?
12.25元可以怎么付。
60元的书包怎么付?
13.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二、点评标准
总体印象评价.
1. 教学目标内容
2.过程方法
3.教师素养.
4.教学效果.
三、教学点评
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学生基本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能够较好的完成各种换算任务。
2.教学过程贴近教学目标,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但是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
3.有着较好的教师素养,在课堂上仪态大方,专业知识运用熟练。
4.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回答老师问题流利,声音响亮,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和评析
《认识人民币》课堂实录和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1.在认识不同面值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会联系生活。
2.认识生活中商品的标签,会正确的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并会正确的写出来。
3.会正确计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并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重点:1.根据标签正确写出是几元几角几分。
2.会正确计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并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出两种商品的总价,并正确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教室布置成超市、每人一袋人民币、一张课堂学习任务单,价格标签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购物吗?生:喜欢!(学生很兴奋)师:那购物时要用到什么呢?生:钱!师:对了!那们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呢?生:人民币!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人民币。
你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吗?生:元、角、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写好单位的卡片依次出示在黑板上。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就用我们学习的人民币知识,学以致用来一场购物小达人比赛!你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学生非常期待)(课件出示活动主题,我是购物小达人——认识人民币。
)师:那就跟着老师一起登上免费的购物班车,来到我们一(3)班,准备逛超市吧!(课件出示超市免费购物班车的动画,所有学生立刻被汽车声音吸引,目不转睛的看着屏幕。
)[评析:在课前孩子们对人民币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他们的单位有元、角、分。
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给人感觉非常轻松。
特别是超市的购物班车动画的出示,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很自然的与自己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来。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师:老师来到了超市逛了一圈,感觉非常口渴。
想买一瓶可乐,可是这可把老师给难坏了。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知道,不知道......师:老师还没说,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啦!(生偷笑)(教师出示饮料图片几价格标签)师:可是我不知道这瓶可乐上写的要多少钱,老师不认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教学文档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精选文档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听了高珊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培养;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1、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
本节课中最初将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辩识作铺垫。
而后,让学生自己接触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人民币的特征。
同时,通过对货币上国徽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使孩子们意识到从小就要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
另外,老师通过适度的引导与发散,使学生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了爱护人民币的一些做法,无形中又反过来强化了必须爱护人民币的理论。
2、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购物的`真实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通过上台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体验1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观评记录]_人民币的认识例3例4
《认识人民币》评课记录听了我校王凤香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她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
一、数学学习生活化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念。
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
所以王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一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
以及练习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王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
还有在课的开始王老师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王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
后面王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5角+5角=10角=1元时,学生心里更清楚老师的意图,听了容易忘记,看了才会记在心里,同时这个同学的想法也为其他同学的思维指明了方向。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就会明白,原来老师说的其它方法,就是把不同角的钱加起来凑成十角,也就是1元,这时学生会茅塞顿开,思维会更加活跃起来。
这为下一节课作重要的铺垫。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引入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认识人民币》。
大家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学生: 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教师: 对,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人民币中有几种面值呢?学生: 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
教师: 很好,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讲解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图案。
学生: 有国旗、人民大会堂、天安门等。
教师: 很棒!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人民币上的图案。
这些图案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我们的国家特色。
那么人民币有哪些特点呢?学生: 人民币可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既可以买东西也可以存钱。
教师: 对,人民币既是一种支付工具,也是一种储蓄手段。
同时,人民币有一些特点,比如有一定的面值和颜色,而且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可以防伪。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吧。
三、活动教师: 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最快地找到指定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
学生: 好!教师: 我将念出一种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请大家迅速找到并举起来。
(教师念出1元红色人民币,学生迅速找到红色1元人民币举起。
)教师: 很好,同学们动作真快。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熟悉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
四、总结教师: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
拿出你们的本子,每个人都写一篇关于人民币的小记要。
可以写一下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面值和颜色的了解,以及玩游戏的经验等等。
学生: (大家开始写小记要)教师: 时间到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自己写的小记要?学生: (学生轮流读出自己写的小记要)教师: 很好,大家的小记要都写得非常棒,表达了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反思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篇课文,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更加熟悉了人民币的特点。
认识人民币评课活动记录范文
认识人民币评课活动记录范文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活动——"认识人民币"评课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增长对人民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金钱观念,学会合理使用和管理金钱。
老师准备了各种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钞票和硬币,让小朋友们近距离观察并体验。
孩子们对崭新的钞票和硬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们看到有谁认真端详钞票上的人物和图案了吗?没错,那就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和人民英雄项羽的形象。
接下来,老师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拥有100元,你会怎么花呢?"小朋友们的答案可谓是"精彩纷呈"。
有人想买玩具,有人想存起来攒钱,还有人说要买糖果和零食。
看到大家都那么诚实可爱,我们不禁会心一笑。
然后,老师向大家讲解了人民币的历史渊源和使用规则。
原来人民币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在的人民币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
老师还教导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理智消费,不浪费金钱。
评课结束时,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存折,把今天认识到的硬币存进去。
看着存折上的数字不断增加,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从今天开始,他们有了全新的认识——金钱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要学会节俭并用心管理。
通过这次生动有趣的"认识人民币"评课活动,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念。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有远见、有理财意识的下一代。
《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认识人民币》听课反思感想体会评课记录谈《认识人民币》听课感想慈湖一小王春莲自从听了钟村曹春燕老师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我感触颇深。
该教师研读教材深刻,本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这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已有的体验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先从以下几个片段略谈几点。
片断1: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认识人民币:(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
师: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小朋友在买东西。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生:钱。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1:我们买铅笔用到过人民币。
生2:我们买吃的用到过。
生3:我们上公共汽车买票时要用到。
生4:我们坐火车用人民币买票。
师:我们的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人民币。
那,你们认识人民币吗?[目的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2)通过实物投影逐一出示100元、50元、10元的人民币:师:请直接说出它是多少钱?生十分自信地齐答:100元、50元、10元。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生争先恐后地说:因为每张钱上都写着100、50、10。
师:你们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来知道它们是多少钱的。
这样合理吗?师随之出示数字相同但单位不同的人民币——1元、1角、1分说到:“哎,这些人民币上都写的是“1”,那它们肯定都是1元。
生马上反驳:不对,不对。
师十分疑惑说:为什么又不一样了?生:第一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元”是“1元”;第二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角”是“1角”;第三张人民币的“1”旁边写着一个“分”是“1分”。
(3)硬币1元和纸币1元,师不解地问:怎么有两个1元,它们有什么不同?生:它们一个是纸做的,一个是钢锛。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观评记录】_《人民币的认识》_数学_小学_马凤乔_3708
一年级公开课《认识人民币》评课座谈记录
时间:4月5日
地点:一年级办公室
主持人:李树华
记录人:陈倩倩
出席人:马凤乔陈倩倩李树华王翠玲刘焕梅卢书凤
座谈内容简录:
李树华:这节课马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买东西这一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王翠玲:我觉得马老师在这节课中安排的一些学生活动非常好,如换钱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又能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时学会根据钱的多少灵活付钱;还有拓展练习活动,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了人民币的单位。
刘焕梅:认识人民币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使用人民币。
马老师在这节课中安排的“义卖”实际购物活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购物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
教学效果很好。
陈倩倩:我觉得马老师创设统计“义卖的钱款”这一情境设计的很好,它有助于激活学生在购物时付钱的经验。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1元钱,自然地总结出“1元= 10角”,并由此类推出“1角= 10分”,从而使学生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师生一起数出10角、数出10分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邻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印象。
卢书凤: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特别是对1元、1角较熟悉。
教学中,马老师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让学生拿出1元二角邮票的钱的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认识各种人民币面值的方法,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
教学效果较好,值得我学习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
录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
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
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
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
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
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
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
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