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导言:本堂课是一年级数学课程中的《认识人民币》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本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对人民币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境,用拼图拼出几张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二、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面值,学会用纸币和硬币表示金额,并进行简单的组合和交换。

三、学习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角、分。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通过唱歌、打拍子等形式,快速掌握基本单位的名称和读法。

四、学习活动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包括一元、五角、一角、五分等。

学生观察图片,模仿老师念读面值,并进行声音对应练习。

五、学习活动三:用纸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纸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用纸币进行拼凑,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

六、学习活动四:用硬币表示金额(15分钟)老师出示几个不同金额的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硬币表示出金额,并进行口头朗读。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用硬币进行组合,找出正确的金额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交易。

七、学习活动五:合作小分队游戏(15分钟)学生分成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派出一名代表,通过抽取纸币和硬币的方式,根据老师提供的金额,进行对抗游戏。

每个小分队要尽快用纸币和硬币表示出正确的金额,并进行比赛。

八、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互动和合作的经验。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一:‎《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他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都非常‎深刻和到位‎,环节设计‎也新颖,亮‎点时时出现‎。

现就其‎中几点谈我‎自己浅显的‎体会:‎一、数‎学学习生活‎化虽然人‎民币随处可‎见,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有‎初步的概‎念。

实际上‎,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孩子‎对人民币没‎有系统的‎认识和归纳‎,对多少的‎钱能买怎样‎的东西也没‎有概念。

所‎以韩老师‎在认识了所‎有的人民币‎以及分之后‎,设置了“‎模拟购物”‎,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非常积极‎。

以及练习‎中的“能买‎什么”也设‎计得特别‎好,学生的‎回馈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孩子对钱‎的概念很浅‎,但是正‎确答案的宣‎布又给了他‎们刺激与强‎化。

‎‎二、简单而‎深刻地突破‎难点也许‎并不多的人‎注意到人民‎币上的“元‎”字是写繁‎体字“圆”‎的,韩老‎师就在学生‎提出后直接‎板书在黑板‎上并简单讲‎述,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学生会‎思考,然后‎就记住了,‎这点值得大‎家学习。

还‎有在课的开‎始程老师以‎100元引‎入也非常好‎,虽然学生‎自己不多使‎用100元‎,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见过1‎00元,从‎孩子“认识‎的”“熟悉‎的”材料出‎发,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信‎心大增。

‎‎三、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美人‎民币是我国‎货币的象征‎,当然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部分组‎成。

‎韩老师‎的设计也特‎别新颖,在‎认识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后带领‎学生欣赏‎了人民币背‎面的图案,‎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标‎志”之一,‎蕴含着很‎多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

后面韩老‎师设计的多‎种方法购买‎1元的笔‎时,学生说‎出了多种方‎法——可‎以拿两个5‎角的,你举‎着让学生看‎了看,这‎个时候也应‎该板书出来‎: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韩圣华老师‎的《认识人‎民币》一课‎,很精彩。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班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班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同学爱好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班级正是学习习惯培育的关键时期,老师肯定要在平常坚持贯彻同学习惯培育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老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预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援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爱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纳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纳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楚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同学探讨,要思索突破的方法,引导同学在操作和思索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班级小伙伴活泼好动,留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老师要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纳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常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确定和提示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爱好、留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留意老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状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示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索教学中王老师经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晰,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这样的话,同学缺少思索的机会,可能会变得依靠老师和同学的答案,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五、教学调整王老师在教学中一贯站在讲台前,没有下来看同学的学习状况,没能实时发觉同学的学习问题。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评课稿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评课稿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评课稿篇1一、亮点1、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在教学中,张忠华老师借助认识人民币,引导学生要保护人民币,养成节约用钱、合理安排零花钱的好习惯,让学生从小做起,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2、注重小组、同位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教学中,张老师选取两次学生合作交流的形式,一是在认识每种人民币的时候,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认识每种人民币的特点,找到每种人民币中包含的信息;二是在教学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时,通过同位的合作交流,采取换钱的游戏形式,进一步体会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的过程,特别是不同的换钱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

3、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提出问题“小朋友在干什么?〞,然后重点认识人民币的特点和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一目了然,不拖泥带水。

二、建议1、课前的口号不是特别适宜。

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要注意场合,特别是小学生,建议此处去掉有些喧宾夺主的口号。

2、学生虽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汇报初步认识了人民币,但是具体是否都认识呢?还可以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在此处增加一个环节,教师说钱数,让学生拿出相应的人民币,由此加深对人民币的正确认识。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评课稿篇2我们一起学习了黄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黄老师在《认识元角分》一课中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在课堂中,黄老师主要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去商场买东西〕→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一分〔带孩子认识了硬币、纸币,认识人民币单位〕→换一换、算一算、买一买〔1元=10角,1角=10分〕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

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

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

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一年级数学下《认识人民币》评课
本次《认识人民币》的课程,整体来说,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导入部分采用了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通过实际购物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其次,教师对人民币的详细介绍非常到位。

他们展示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增强了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强调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示范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换算方法。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通过模拟购物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人民币的使用。

这种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进行人民币换算时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教师还需多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次《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整体效果良好,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需继续改进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本课以活动为主线,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猜一猜、说一说”( 唤起学生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 “认一认、说一说”( 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 分一分、理一理( 分类整理,再次认识人民币)----> 拿一拿、兑一兑(1 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算一算、买一买( 算价钱买东西) 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1 、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一年级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使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他们的学习起点不是0 ,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人民币,提出“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唤起学生对人民币生活经验的回忆,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人民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引出题目。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教学的形式,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拿一拿、换一换、买一买。

最后的购物环节采用小组购物、小组交流、小组评议、全班交流等形式,既容易组织又能较好地落实,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

整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把握学科特点,把生活材料上出“数学味”。

人民币是生活的素材,它所蕴含的知识很丰富,稍不留神很容易就会上成认识人民币的生活常识课,因此如何实现人民币所蕴含的数学价值,把生活化的素材上出数学味?这就成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凡上过这节课的老师都知道,40 分钟里完成识别、分类、进率、换算、购物等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因此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

所谓合理就是根据教学的目标结合学生的情况,删去非学科的内容,保存或挖掘其学科特点强的部分。

本课的教学雷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合理的取舍。

辨别人民币有很多的方法,她重点强调的是通过看数字和单位辨认的方法;分类的标准有很多,她要求学生操作的是按元、角、分这个标准进行分类,人民币上面蕴含的知识很多,她只重点介绍国徽和毛主席头像,渗透爱人民币就是爱祖国的教育。

《认识人民币》评课

《认识人民币》评课

《认识人民币》评课评课人:崔成林《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70——71页。

孙晓华老师在全市业务干部实施新课程能力考核中做《认识人民币》一课,受到专家们的好评。

下面我就她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创设情景,侧重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无处不在的数学生活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生活化的数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孙老师在课堂中设计了许多跟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知识,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真正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教学的主线。

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把握“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注重生活实践与数学的联系,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切入点,使学生在生活探究中寻找数学规律,并根据数学知识指导其实践,真正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课堂中让学生去用真实的钱去买真实的东西,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

二、学中玩,玩中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改的基本理念也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使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

在换钱游戏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人民币,感觉和学习掌握元和角之间的换算。

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探索,知道1元=10角,不过这里缺少了学生的合作交流,1元=10角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创设好的情境中,在玩中让学生互相交流,得出1元=10角。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欣赏了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时机,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表达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超市的标价牌〕→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拿一拿〔1元钱的不同拿法〕→算一算、买一买〔算价钱买东西〕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

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时机,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表达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听了高珊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培养;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1、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
本节课中最初将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辩识作铺垫。

而后,让学生自己接触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人民币的特征。

同时,通过对货币上国徽的介绍,培养了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思想。

使孩子们意识到从小就要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

另外,老师通过适度的引导与发散,使学生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了爱护人民币的一些做法,无形中又反过来强化了必须爱护人民币的理论。

2、小组活动,合作学习
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创设一个购物的`真实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充分体验如何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通过上台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付款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领会不同付款方式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体验1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评课稿是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的一个总结与反思。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一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体验,引发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认识人民币》评课稿(7篇)《认识人民币》评课稿1欣赏了陈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

相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感觉是: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了“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

综观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这节课的设计,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一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

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所以,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课的开始就出示储蓄罐,使学生知道,要认识人民币,会使用人民币,从而自然引出新课。

然后,通过换币,体会、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最后在逛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培养。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综观这节课的设计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评课稿《认识人民币》一、引入教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认识人民币》。

大家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学生: 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教师: 对,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货币。

人民币中有几种面值呢?学生: 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

教师: 很好,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讲解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图案。

学生: 有国旗、人民大会堂、天安门等。

教师: 很棒!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观察了人民币上的图案。

这些图案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我们的国家特色。

那么人民币有哪些特点呢?学生: 人民币可以用于购买各种商品,既可以买东西也可以存钱。

教师: 对,人民币既是一种支付工具,也是一种储蓄手段。

同时,人民币有一些特点,比如有一定的面值和颜色,而且上面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可以防伪。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吧。

三、活动教师: 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最快地找到指定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

学生: 好!教师: 我将念出一种面值和颜色的人民币,请大家迅速找到并举起来。

(教师念出1元红色人民币,学生迅速找到红色1元人民币举起。

)教师: 很好,同学们动作真快。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熟悉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

四、总结教师: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

拿出你们的本子,每个人都写一篇关于人民币的小记要。

可以写一下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面值和颜色的了解,以及玩游戏的经验等等。

学生: (大家开始写小记要)教师: 时间到了,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自己写的小记要?学生: (学生轮流读出自己写的小记要)教师: 很好,大家的小记要都写得非常棒,表达了你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反思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篇课文,同学们对人民币的面值和颜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更加熟悉了人民币的特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7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认识人民币》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难点内容。

听王忠强老师上这一课主要是为诊断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课堂教学设计比较合理,内容比较全面,课件和学具比较有趣味性,学生兴趣较高。

下面就存在问题提几点建议:一、课前习惯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坚持贯彻学生习惯培养工作,这方面恰是做为新教师的王老师所欠缺的。

可以在课前准备书本、放东西、拿学具、发言、合作等各方面下功夫,帮助孩子一点一滴地养成习惯。

由于低段孩子的好动和喜欢趣味性的东西的特点,可采用歌诀、动作方式来记忆和养成习惯。

二、目标落实王老师对本课的目标设计基本合理,教学环节也能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走过场,有些环节没有落实到位,仅点到为止。

建议王老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如何把目标落实到位,采用哪些环节、策略都要清晰化,要让孩子得到怎样的提升自己心里最好有数。

重点难点的知识,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讨,要思考突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操作和思考中逐步理解并学会,不能草草而过。

三、课堂组织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

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教学,同时要经常组织课堂纪律,表扬、肯定和提醒结合,把课堂组织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环节学习时提要求要包括纪律、兴趣、注意力等的引导。

特别是本单元的学习多次用到人民币学具,孩子可能只顾着自己玩,而不注意教师的教学和教室里的学习情况,因此更要时时对孩子加以提醒和行为上的指导。

四、引导思考教学中王老师常常问题一提就让孩子回答,有些孩子问题都没听清楚,有些孩子还来不及想。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经典美文、教案大全、合同范本、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idioms, riddles, Chinese Pinyin, classic American, lesson plans, model contracts, topic composition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认识人民币》在培智学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仔细听了学校王老师的授课之后,感到这是一堂比较成功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

本节课通过学生认识人民币、猜认商品价格、连线等环节进行阶梯式教学,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非常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训练。

这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这样几点:1、让生活走进数学人民币的认识对培智学生来说有虽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因此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这个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拿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那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这样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

智障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

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

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在“连线”这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不同程度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点的同学由能力好的同学带领,分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立体交叉互动。

在这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实践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3、德育目标的渗透到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综观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教师在结课时的“不能乱花钱、撕钱” 的提示,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的情境来自学生一周前刚亲身经历过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以“小明”在这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整节课编成了一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

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做得投入、合作得愉快。

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

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课堂上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将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小组活动时,学生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教师穿梭在孩子中间,非常满意,觉得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新理念运用得比较成功。

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子对被遮住数字的人民币辨认有困难。

原因可能是在小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根据人民币上的文字、数字读出它的面值,没有认真观察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等因素,而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

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这节课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知识起点进行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一些,上得有深度一些,更有数学味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