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
七工匠发布新款徕卡M口50mmF1.1镜头
对 焦 与 多达 1 2 片 圆形 光 圈 。值 得 注 意 的是 ,V e l v e t 8 5 mm F 1 8
镜 头 同 时也 支持 1 : 2 的 微 距 拍 摄 模 式 ,最 近 对 焦 距 离 为 0 2 4 m。
据 悉 ,新 款 镜 头 将 以索 尼 a 、索 尼 E 、佳 能 、 尼 康 、 富 士 、宾
得 、 三 星 、 M4 / 3 等 多种 卡 口版 本 发 售 ,其 售 价 为4 9 9 9 5 美 元
( 约3 4 0 6 元 人 民 币 )。
梅 耶发 布 新 款I y d i t h 3 0 mm 1 7 3 . 5 镜 头
德 国 著 名 光 学 厂 商 梅 耶 近 日在 众 筹 网站 K i C k s t a r t e r 上 正 式 推 出了新款 L y d i t h 3 0 mm F 3 . 5 饼 干 镜 头 ,并 给 予 了 其 公 司 历 史 上 成 像 最 锐 利 、 反 差 最 大 镜 头 的
和2 7~6 0 0 m m. .新 镜 采 用 1 1 组1 6 片 光学 结 构 ,内 置7 片 光
圈叶 片 和可 补 偿2 5 档 快 门速 度 的 防 抖 系 统 。 而 得 益 于 H L D 对 焦 马 达 ,镜 头 的 整 体 体 积 得 以 大 大 减 小 。 据 悉 ,腾 龙 新 款 1 8~4 0 0 mm F 3 5~6 3 Di ⅡV C HL D 镜 头售价为6 4 9 美元 ( 约 4 4 3 8 元 人 民 币 ),计 划 于7 月 底 上 市 销 售
・
L e n s b a b y 发 新 款 V e l v e t 8 5 am r F 1 . 8 微 距 镜头
徕卡M9主要参数
徕卡M9主要参数数码相机类型:旁轴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1800万液晶屏尺寸:2.5英寸存储卡类型:SD卡/SDHC卡快门速度:32-1/4000秒尺寸:139×37×80mm电源:锂离子充电电池(3.7VD...传感器类型:CCD最高分辩率:5212×3472微距对焦范围:视镜头而定快速定位:基本参数镜头闪光灯快门曝光控制拍摄性能取景及显示存储格式其他特性环境参数徕卡M9基本参数数码相机类型旁轴数码相机有效像素数1800万最大像素数1850万最高分辩率5212×3472传感器类型CCD对焦方式视镜头而定徕卡M9镜头实际焦距视镜头而定mm微距对焦范围视镜头而定光圈范围视镜头而定相机闪光灯内置徕卡M9快门快门类型电子控制焦平面快门、B门曝光模式程序自动曝光、手动曝光曝光测光多区矩阵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白平衡预设自动、7种预设,手动白平衡自拍功能支持12秒或2秒延时德语,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日语, 简体中菜单语言文, 繁体中文, 俄语徕卡M9取景及显示液晶屏类型TFT LCD显示屏液晶屏象素23万徕卡M9存储格式存储卡类型SD卡/SDHC卡查看闪存卡报价锂电池、电池充电器、机身盖、USB连线、背带、随机附件CD-ROM、说明书连接类型USB 2.0颜色黑色, 银色重量585.0g三脚架螺孔1/4"标准徕卡M9环境参数工作湿度<85%存储温度-20-60℃以上参数仅供参考,产品以实物为准。
如参数不全或有误,欢迎您帮我们添加与纠正!>>位于德国索姆斯镇的徕卡股份公司(Leica Camera AG)推出了一款新的相机-- 徕卡M9,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带全画幅24 ×36 mm传感器的联动测距数码相机。
作为世界上最紧凑的全画幅相机,徕卡M9沿承了徕卡联动测距系统和其他装置的传奇性传统。
在过去50多年中,徕卡不断采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对M系列相机进行技术改进。
徕卡:LeicaM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徕卡:LeicaM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呵呵,相信绝大多数徕友,都不能完全叫出自己M机身每个部件的名称,有时交流起来(尤其是机器出现故障)时难以描述,macg4版主整理了常见的M机身名称并配以图片,希望能够对徕友有所帮助。
机身:Leica M4
第一部分:Leica M 正面及镜头
链接:徕卡教室:Leica M 机身、镜头部件名称
Leica M机身讨论区
1.Leica M 低盖扣
2.Leica M 自拍扳手
3.Leica M 镜头锁
4.Leica M 背带扣
5.Leica M 回片锁
6.Leica M 上盖
7.Leica M 拍摄格数计数器
8.Leica M 快门键及护圈
9.Leica M 快门线口
10.Leica M 快门上弦及卷片扳手
11.Leica M 快门速度调节盘
12.Leica M 测距窗
13.Leica M 标准闪灯接座
14.Leica M 生产编号
15.Leica M 线框采光窗
16.Leica M 回片摇臂
17.Leica M 取景窗
18.Leica M 镜头卡口
19.Leica M 取景器线框切换扳手
20.Leica M 景深标尺及焦点只是对正标
21.Leica M 调焦环及标尺
22.Leica M 光圈环
23.Leica M 光圈值对正标
24.Leica M 滤镜螺丝接口
25.Leica M 镜头编号。
莱卡m8说明书
莱卡m8说明书篇一:徕卡近年新镜头徕卡APO-Summicron-M 50/2 ASPH. 综述20XX年5月10日,徕卡宣布推出拥有F2.0超大光圈的M 卡口定焦镜头:APO-SUMMICRO N-M 50/2.0 ASPH预计8月开始销售,推荐价格为700,000日元。
该镜头采用特殊研制的玻璃和复消色差设计,能够将像差减少到最小,MTF实验证明,使用该镜头拍摄的画面拥有超过50%的对比度。
该镜头基于1979年发售的Summilux 50为版本设计,采用浮动镜组,8片5组的镜头结构。
为了实现APO其中3 片为异常低色散镜片2片为高折射率镜片。
最近对焦距离0.7m,放大倍率1:11.3,最小光圈为F16,采用11片光圈叶片。
主要规格指标以下曲线图分别为MTF畸变和暗角:详细规格伸缩调板镜头类型发布日期厂家推荐价格焦距最大光圈最小光圈视角(对角)视角(水平)视角(垂直)镜头结构非球面镜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最大放大倍率滤镜口径镜头卡口防抖颜色尺寸重量备注标准镜头20XX-05-10 7,195.00 (美元)50mm f/2 f/16 47° 40 ° 27 ° 8 片/5 组1 片11 片70cm 0.088 倍39mm Leica M 否黑色53 x 47mm 300g金属镜筒,金属卡口总评个人感觉机械做工超越50lux,堪比50noct,光圈环和对焦环的手感是leica现代M镜登峰造极之作,无愧其变态的价格。
优点因为M9MRG三点感光全灰度的特性,APO50彪悍的解析度为M9M超高的分辨率提供了相当的保障,此二物为世间绝配。
在M9上与50luxE46对决,光圈2 4 5.6 均在色散、解析度、高光边缘反差等关键素质上略胜一筹,考虑到现在M镜变态的巅峰素质,实属可贵。
散景规整、细腻、层次浓郁,细品很有味道。
缺点相较50lux和50cron的价钱,挡在你和APO50之间的鸿沟还是有的,毕竟四万大洋对于一只50标准速度镜头来说……你懂的。
传奇的徕卡M系列镜头
Leica徕卡M 系列镜头APO-SUMMIC RON-M 75mm f/2 ASPH.无论白天或黑夜,远景或近景,徕卡Summ icron镜头设定了新的光学标准。
高速的中远焦镜头紧凑、便携成为理想的选择。
特别适合近摄和自然背景下的自然光人像摄影。
大光圈、浅景深,拍摄主体的局部被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尽管在最大光圈下,影像的所有细节和色彩都有极佳的表现力。
顶尖的技术功能:浮动镜片、非球面镜片、和负消色散的校正有机地融汇于紧凑的镜身内。
APO-SUMMIC RON-M 90mm f/2 ASPH.首次将复消色差和非球面镜片两种技术组合在一只镜头上是该镜头独一无二的特点。
五枚镜片中的两片采用高折射率光学玻璃制造,另两枚则采用了反常局部色散光学玻璃。
镜头的明锐度和分辨率在全开光圈时也十分优秀,渐晕现象极低,这些特性使之在各种拍摄领域- 诸如肖像摄影、报道摄影或影室摄影都达到了最完美的境地。
而且,其紧凑的设计和高速性能也使得该镜头十分适合于手持拍摄。
APO-TELYT-M 135mmf/3.4 ASPH.这只远摄镜头在各方面毫无折衷,在全开光圈时提供了杰出的成像质量,而且收缩光圈也不会使其成像质量有太多提高。
渐晕现象达到了最低限,只是有极轻微的畸变。
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可以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反差。
该镜头是徕卡M型焦距最长的镜头,能够拍摄距离相当远的物体。
在拍摄具有典型远摄效果的风光摄影作品时前景和背景都被明显地压缩了。
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在适当的距离处拍摄满幅画面的人像特写,而被摄主体不会受到干扰。
ELMAR-M 50mm f/2.8这是一只非常紧凑的镜头,可以收缩后紧贴着机身,继承了早期徕卡相机传奇般的Elm ar镜头的传统。
LeicaMSummicron50mmF2.0——最出色、最佳入门Leica镜头
LeicaMSummicron50mmF2.0——最出⾊、最佳⼊门Leica镜头Leica M Summicron 50mm F2.0——最出⾊、最佳⼊门Leica镜头[50/2 Summicron] 出了⾮常多的版本,容易让⼈搞混。
许多⼈认为这个summicron是所有品牌50mm镜头⾥最好的,因此它也⼴泛成为其它50mm镜头⽤于测试和⽐较的标准镜头。
----- 第⼀版 1954-1987年⽣产的银⾊缩头。
表现虽好,但还是不如后期镜头。
因为机⾝的设计问题,⽤于M5和CL机⾝时不能缩头。
7⽚镜,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
----- 第⼆版 1956-1968年银⾊Rigid,有少量特别定制的⿊⾊版本。
从审美上考量,这款镜头的外观⾮常漂亮,因此⽤家和收藏家都追捧它。
⼏年前,⼀个⽇本的摄影杂志测试了这款镜头,认为它是所有50 summicron⾥⾯清晰度(折衷了反差)最⾼的。
它曾经被认为与第⼀版的summicron有着相同的光学设计,但是现在已经被证实两个镜头的确存在⼀些不同之处。
7⽚镜,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
----- 第三版 1956-1968年银⾊DR(Dual Range)版。
这是第⼆版改制的具有特殊近摄功能。
据美国最著名的(可惜已经停刊)摄影杂志“现代摄影”的测试,这⽀50 DR是所有曾被测试镜头中清晰度最⾼的。
同样是7⽚镜,所有M镜头⾥它的近摄能⼒最强。
虽然多数“专家”称它的光学设计与Rigid相同,但是许多经验丰富的DR⽤家却宣称两⽀镜头的表现有区别,并相信是因为它们的光学设计不同所造成的。
由于多了⼀个架眼镜的平台,DR没有Rigid那么外观迷⼈。
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家的追捧。
前镜⽚的镀膜⾮常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
DR镜头有两组的对焦范围,因此命名“Dual Range”(简称DR)。
DR只能在没有戴眼镜的情况下装上机⾝。
LeicaSummicron502M镜头
LeicaSummicron502M镜头Leica Summicron 50/2 M 50周年翻译整理⾃2003年10⽉本⽂整理翻译⾃著名权威Leica测评家Erwin Puts先⽣的Leica Summicron-M 1:2/50mm: 50 years at the leading edge⼀⽂,本⼈已获得原作者同意授权,仅限于⾊影⽆忌⽹站浏览和个⼈参考⽤途,如需引⽤转载需经本⼈同意并请注明作者和译者。
历史Leica Summicron 50/2 M设计问世于1953年,甚⾄早于Leica M的诞⽣(1954年)。
Summicron 50的设计起源于1943年发明的Summitar 50,Summitar的设计和光学质量受到有限品种的光学玻璃所制约,难以达到令⼈满意的效果,不得不采⽤另类的折衷办法,包括将⼀个镜⽚从中劈开为两个独⽴镜⽚以使⼊射光能得到更⼤的折射⾓(be bend more smoothly when traveling through the glass)。
在Summitar的设计中,最前端的镜组由两⽚胶合镜⽚组成,其中第⼀⽚镜⽚被分割成两个独⽴镜⽚(间距0.78mm),由于采⽤的BK7玻璃折射率太低(too low index of refraction),1947年,新的设计将第⼀个镜组采⽤了SK2玻璃以得到更⾼的折射率。
1949年,最终的设计将第⼀⽚镜⽚的间距改为0.28mm并采⽤了英国的Chance兄弟所新发明的⾼折射率玻璃(1.69100),这种被称为SBC的光学玻璃有轻微的放射性。
1954年,在Leitz和Schott的光学玻璃⼿册上,⼀种具有同样⾼折射率⽽且没有放射性的新品种出现了,这就是著名的LaK9玻璃。
Summicron的第⼀代拥有较⼤的卡⼝座和相对较窄的前镜筒,因为它被设计⽤来搭配在即将问世的Leica M上。
甚⾄在1952年,Leitz就已经开始着⼿设计Summicron 的第⼆代,这就是于1956/57问世的Summicron Rigid。
Leica_M镜头
Leica M镜头,他们的灵魂和秘密---------序--揭秘徕卡---------众所周知,尽管徕卡镜头十分小巧,却能生成极佳的图像。
在多年持续不断地计算、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为什么徕卡M系镜头的素质仍然能不断获得提升?在徕卡的市场专家看来,这些新的改进远远超越了徕卡过去的成就。
在这本小册子里,荷兰新闻摄影家Erwin Puts将阐述造就徕卡M系镜头奥妙所遵循的准则,以及徕卡的优秀的光学设计师们是如何运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专精的技术不断地将徕卡镜头的性能推向更高的极致的。
作者同样十分关注一个众多徕卡迷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徕卡的老M系镜头是不是比目前在产的M系镜头更加出色?它们在反差,轮廓的锐利和分辨率等方面表现是不是更好?凭借多年的测试经验和对徕卡的了解,作者对比测试了一系列镜头的表现。
除了定性描述外,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测试曲线图。
对这些图表和曲线的说明将使人们更容易读懂它们。
Erwin Puts从1968年开始他的摄影生涯,同时对摄影科技也颇有研究,虽然他在大学学习的是工商管理。
从1989年起,他开始和徕卡合作。
自1992年以来,他已经在世界各地发表了30多篇文章。
在这些文章中,他探讨了徕卡的历史以及徕卡相机及其镜头的技术特点。
他工作的核心是撰写镜头测试报告。
他进行的这些测试非常的严格细致,赢得了竞争对手的肯定。
在测试中,他将光学参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界定了镜头光学性能的极限并综合分析与不同胶片材质配合时的性能特点。
对许多读者而言,这本小册子将揭开许多徕卡的奥秘,从而使他们了解徕卡M系镜头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希望您能在阅读中得到乐趣!Ralph Hagenauer市场部徕卡相机公司---------跋Max Berek小传---------徕卡的传奇由Ur-leica的设计师Oskar Barnack开创。
1924年,Ernst Leitz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将Ur-Leica投入商业化生产。
史上最华丽的镜头群Leica徕卡M镜头35MM篇
史上最华丽的镜头群Leica徕卡M镜头35MM篇前言: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你一定都听说过Leica徕卡M镜头的名声。
徕卡无疑是现今制作工艺最讲究的相机,她生产的M镜头凭借极其严谨卓越的工艺和质量造就了相机镜头界中的一个神话。
其中35mm焦段是众多徕卡使用者喜爱的一机一镜搭配。
“八枚玉”、“七枚玉”等等镜皇都是无数徕卡迷和摄影迷的梦幻逸品。
从1930年至今,在世代演变下,M口的35MM镜头总数多达十多颗。
本篇将会为你介绍这个世界上最华丽的镜头群,徕卡M镜头35MM 篇。
开篇前首先简短介绍使用者在挑选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徕卡连动测距相机的接环有两种:M与L。
1954年徕卡第一台M 相机LEICA M3推出后的镜头为M接环,在此以前为螺牙接环,简称Screw Mount、LSM、LTM、L39或M39,为了统一方便,以下简称L接环。
M相机(包括50年前M3到最新的数码M9),可装M接环与L 接环改装的镜头。
螺牙相机(Leica I、IIc、IIIc、IIIf、IIIg等),只能装L接环的镜头。
目录:>1:Elmar 35mm f3.5>2:Summaron 35mm f3.5>3:Summaron 35mm f2.8>4:Summicron 35mm f2 第一代(镜皇或称八枚玉)>5:Summilux 35mm f1.4 第一代>6:Summicron 35mm f2 第二代、第三代(或称六枚玉)>7:Summicron 35mm f2 第四代(或称Pre-ASPH、七枚玉)>8:Summilux 35mm f1.4 第二代ASPHERICAL(或称双非球面)>9:Summilux 35mm f1.4 第三代 ASPH(现行版)>10:Summicron 35mm f2 第五代 ASPH(现行版)>11:Summarit 35mm f2.5(现行版)>12:第三方镜头介绍【共13页,请耐心翻页,后面更精彩!】Elmar 35mm f3.5年份:1930 - 1950结构:3组4片最近对焦距离:1m最小光圈:f/18滤镜口径:A36随着Leica I model C推出的镜头,也是最初的广角镜。
LEICA M50F2.0 DR
LEICA M50F2.0 DRLEICA M50/F2.0 DR镜头设计小巧轻便,做工精细,用料十足,并特别使用了镧系玻璃,集高清晰度和低反差于一身,并且有极优美的焦外成像。
其光圈设计在镜头的前端,档位明细,对焦柔滑如丝,操作感十分细腻,是一件十足的高档艺术品。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俗称“八枚玉”的Leica 35mm f2.0 眼镜版镜头后,有Leica爱好者又向我们推荐了一款眼镜版的镜头。
拿到镜头,我看到铭圈上镂刻着“Ernst Leitz GmbH Wetzjar Sunmmicron f=5cm 1:2 Nr.1605630”的字样,知道这是徕卡M50系列的第三代DR(DuaL Range)版镜头。
版本众多的Leica M 50mm/F2.0常玩徕卡镜头的玩家,对Leica M50/F2.0镜头并不陌生,它是Leica的看家头之一。
但M50mm/F2.0镜头版本较多,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50mm焦段,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版本。
第一版为1954-1987年间生产的银色缩头。
因为机身的设计问题,用于M5和CL机身时不能缩头。
7只镜片,前镜片的镀膜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40英寸(101.6cm);第二版为1956-1968年间生产的银色Rigid镜头,有少量特别定制的黑色版本。
这款镜头的外观设计的十分漂亮,因此颇受玩家和收藏者的追捧。
据说,几年前有日本媒体曾专门测试了这款镜头,认为它是所有M50 summicron里面清晰度最高的。
此款镜头其光学设计与第一版有着很高的相似度,曾一度被认为是第一版的改良升级版,但是如今已被证实这是两款不同设计的镜头。
此镜头也是7只镜片,同第一版相似前镜片的镀膜也容易划伤或出现灰雾,最近对焦距离同样为40英寸;第三版为1956-1968年间生产的银色DR(DuaL Range)版。
这款镜头具有特殊的近摄功能。
美国著名的摄影杂志“现代摄影”的曾对其做过测试,认为这支50 DR是所有曾被测试的镜头中清晰度最高的。
M口详谈之35
[35/1.2 Nokton Aspherical福伦达] 2002年推出的徕卡M口镜头,是目前光圈最大的35mm镜头。
[35/1.4 Summilux] 1961-1997年生产,最早期的银色版是了不起的杰作,你无法想象它的工艺有多么棒直到你亲眼见到为止。
后起的黑色版就“轻”了一点。
这款镜头的光学设计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尽管它被认为没有35mm Summicron锐利,但是它给作品带来的光彩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这支镜头在40年里不断生产,根据资料从来没有改变过原有的光学设计。
但是,根据Per van Hasberoeck的著作,从1966年的编号2166702起,这支镜头的光学表现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这显然是因为重新设计了的原因。
下列35mm summilux的产量很少,且已经停产,都将会成为今后的收藏品。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有眼镜用于M3,但也适用于所有M机,最近对焦26英寸。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无眼镜用于M2,最近对焦40英寸。
---- 黑色铝制,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从编号2166702起有新的光学设计。
---- 黑色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对焦环上没有无穷远锁。
---- 黑色,镜筒印有“35”标记---- 钛色,配合M6钛而限量生产,未来的收藏品。
[35/1.4 Asph. Aspherical] 1991年生产至今,有银色、黑色、钛色。
这支镜头的评价极高,但是比前期的35mm summilux大了50%、更重、更贵。
全开光圈时已经很锐利,如果经常收小光圈用的话,35mm Summicron的pre-asph镜头有更高的性价比。
---- 第一版是限量生产,已经成为收藏品,有两个非球面镜片。
据说共生产了2000支,与新镜头的区别是印有“Aspherical”的标识。
---- 黑色新版,镜头印有“Asph.”---- 银色新版---- 钛色新版,为M6钛机而限量生产。
徕卡m使用技巧
徕卡m使用技巧徕卡(Leica)相机是全球著名摄影器材品牌,以其卓越的镜头和出色的成像质量而闻名于世。
徕卡M系列是其经典的旁轴相机系列,以其简洁、实用的设计和出色的拍摄质量而备受摄影师的青睐。
下面是一些徕卡M相机的使用技巧。
1. 学会使用测距徕卡M相机具有手动对焦功能,要拍摄出清晰的照片,首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测距。
在拍摄前,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利用测距器测得被拍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然后根据测距器上的刻度,将镜头对焦到相应位置,确保照片的主要内容清晰可见。
2. 深度预览徕卡M相机上通常配备了深度预览按钮,通过按下此按钮,可以观察到由光圈调节所产生的景深效果。
这对于熟悉景深的摄影师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帮助在拍摄前更好地控制焦点和景深范围。
3. 利用双重暴露功能徕卡M相机上通常配备了双重暴露功能,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曝光。
这为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提供了便利。
您可以尝试将两个不同的主题进行叠加,创造出具有迷幻感或诗意的照片。
4. 极端对比的处理技巧徕卡M相机在处理高反差场景时非常出色,但要拍摄出令人惊叹的照片,需要掌握适当的曝光技巧。
一种方法是利用徕卡相机上的测光表辅助来获得准确的曝光。
您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光线并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使主体的曝光准确无误。
5. 灵活运用自动曝光徕卡M相机上通常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快地获得准确的曝光。
但是,在使用自动曝光模式时,要时刻关注光线条件和拍摄环境,避免由于光线变化而导致曝光不准确。
6. 尝试黑白摄影徕卡M相机以其卓越的成像质量和独特的色彩表现而闻名,特别适合用于黑白摄影。
通过尝试将彩色相片转换为黑白,可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和情感表现力的照片。
徕卡M相机是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首选工具之一,其出色的成像质量和极简的操作设计让人流连忘返。
通过掌握上述使用技巧,可以更好地发挥徕卡M相机的优势,创造出令人赞叹的摄影作品。
七工匠35mmf2二代与35mmf1.4莱卡m口评价
七工匠35mmf2二代与35mmf1.4莱卡m口评价七工匠35mm f2二代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镜头,具备很高的图像质量和细腻的色彩表现能力。
与之相比,35mm f1.4莱卡m口镜头在光圈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可以拍摄出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照片。
七工匠35mm f2二代镜头的建构质量非常高,使用金属镜框制造,手感非常扎实,给人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
35mm f1.4莱卡m口镜头则更加轻盈,便于携带和使用。
两款镜头在对焦速度方面都表现出色,能够迅速对焦并捕捉精彩瞬间。
七工匠35mm f2二代具备防尘和防滴功能,可以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而35mm f1.4莱卡m口镜头则没有这个功能。
35mm f1.4莱卡m口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1.4,可以在低光条件下拍摄出更明亮的照片。
七工匠35mm f2二代的光圈为f2,拍摄效果更加柔和和自然。
两款镜头的色彩还原能力都非常出色,可以准确还原被拍摄对象的真实颜色。
七工匠35mm f2二代镜头的最小对焦距离为0.5m,拍摄近距离的物体非常方便。
35mm f1.4莱卡m口镜头的最小对焦距离为0.7m,稍微有点不如七工匠的镜头。
两款镜头的背景虚化效果都非常好,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并营造出艺术效果。
七工匠35mm f2二代镜头的逆光表现相对较好,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光晕。
35mm f1.4莱卡m口镜头的逆光表现也很不错,但可能会稍微有些光晕现象。
两款镜头的对焦环非常顺滑,非常适合手动对焦操作。
七工匠35mm f2二代和35mm f1.4莱卡m口镜头都可以用于街拍、人像和风景摄影等各种场景。
两款镜头的价格相对较高,适合有较高需求和相对较丰富摄影经验的摄影师。
七工匠35mm f2二代相对来说更加实用,适合日常使用,而35mmf1.4莱卡m口镜头更适合追求拍摄极限效果的摄影师。
总的来说,七工匠35mm f2二代和35mm f1.4莱卡m口镜头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择,具备很高的性能和图像质量,可以满足摄影师的各种拍摄需求。
Leica M镜头详谈资料
Leica-M镜头详谈自从1953年生产至今,徕卡的M镜头慢慢发展成今天有着更高光学素质和更廉价制作材料的镜头。
当然,随着光学素质的少量提升,徕卡镜头的价格提升得更高。
有趣的是,一些新设计的“有着更高光学表现”的镜头并未如何受到欢迎。
[12/5.6 Heliar福伦达超广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轴系统里最广的镜头;有黑色和银色选择,不能联动测距,最小光圈f/22,配有优质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属遮光罩。
配件还包括77mm的滤镜接圈和外置水平仪。
镜头为徕卡SM口(螺口),用在M机身上需要加一个BM(M口)的转接环。
[15/4.5 Heliar Aspheric福伦达] 1999年由Cosina生产,性价比极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 口镜头,需要转M口接环才能用于M机身。
[15/8 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产的徕卡M口镜头,根据“Per van Hasberoeck”的书,一共才生产了350支,因此极其稀有。
一支成色新、含原包装盒的这支镜头最高曾卖到15000美元。
因此,这是一支不能用来拍照的镜头,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
[15/11-22 Panomigon] 法国1999年生产的f/11镜头配有固定的f/22最小光圈,售价不可思议——相当于两只福伦达的15/4.5 asph镜头,也许我遗漏了什么,反正这样的高价,我看不出选择这支慢速镜头的理由。
[16/8 Hologon Contax G镜头改装] 市面上冒出很多用Contax镜头改装的M口镜头,它们改装后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最好能在购买前先试用。
这支Hologon镜头的表现当然很优秀,但是改装M接口的做法很可笑,因为将它用在Contax G机身上岂不更加实惠?何况与G机身一起还能得到无法从M机身获得的某些功能。
[21/2.8 Asph.] 这支非球面镜头1997年推出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大概是所有徕卡21mm镜头中表现最优异的一支。
徕卡经典镜头剖析
徕卡经典镜头剖析撰文 插图提供/[美国]叶又新镜头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照片的质量。
徕卡蜚声于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在发展成熟后在镜头设计、制作上一直处于世界镜头生产工业前列。
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的一些徕卡镜头甚至成为同时代照相机镜头制作的标准。
其他品牌往往会将其生产的类似镜头与徕卡镜头相比,查看其能够多大程度上达到徕卡镜头的综合水平。
徕卡镜头综述徕卡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天所为。
在徕卡的螺口年代,就有蔡司和徕卡之争的故事。
徕卡相机机身设计独到,并且拥有专利;蔡司以其镜头设计及制作工艺优异见长,同时也拥有专利。
专利的保护造成了双方在35m m照相机的工业生产上各有千秋。
早年的徕卡镜头存在着玻璃和镀膜软,容易出现划痕的毛病。
徕卡逐步改善了玻璃的质量和镀膜的工艺,所以同一款镜头,后期生产的镀膜质量一般要比早期的要好。
徕卡早期采用鲸鱼油作为光圈机构润滑剂,时间长了鲸鱼油挥发,便会造成镜头内部生雾,影响镜头的性能。
如果油雾层渗入镀膜,则无法清除,便会成为永久性的问题。
直到1970年代,徕卡才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徕卡在发展和创新上停滞不前,镜头镀膜是为数不多的在战争年代所取得的技术进步之一。
1954年,徕卡M3相机在全球照相机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徕卡M3相机标志着徕卡相机走向成熟化和专业化。
大多数徕卡M3时代开发的镜头,也就是第一代M相机镜头,具有美观的外形、包含稀有元素的光学玻璃、最好的金属材料制作的镜筒、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一流的光学性能。
由此,徕卡在镜头制造中完全打败了老竞争对手蔡司,成为镜头工业中的王中王。
这批镜头拍出的相片色调细腻、色彩丰富、画面清晰悦目,并且具有很强的空间层次感。
几十年后的今天,很多著名厂家生产的镜头在一些性能和成像效果方面仍然不能达到当年徕卡这批镜头的水平。
这些镜头多年来成为发烧友关注的焦点,收藏家们亦不惜重金购买。
此后,徕卡的每一代镜头在光学设计上都保持了M3 时代镜头的水平。
LeicaM和R系列镜头介绍
徕卡R系列2010-09-29 13:14:31LEICA的名气源自旁轴,单反系列属于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产品。
日本厂家自追随M3失败后转向了SLR的开发和销售,就在日本各家用SLR大举进攻之前,LEICA每年向美国市场出口1万台照相机,那时候的1万台可是不小的数目。
甚至有人将LEICA 称为宝石级的照相机。
LEICA内部的有识之士已经提出抓紧时间开发SLR。
但当时的LEICA领导并没有完全听取此意见。
美国的LEICA经销商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日本产的SLR价廉物美,LEICA的市场份额不断丢失,于是美国的LEICA经销商拿着NIKON F问LEICA能不能做出如此的照相机。
当时的LEICA高层并没有重视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而是对此问题进行市场调查,比较有意思的受调查的对象都是喜爱使用LEICA旁轴的各报社的摄影记者或是专业人员,他们当然不会说令LEICA不高兴的话了。
于是传回来的信息是大家还是喜欢LEICA旁轴,结果此建议就被束之高阁了。
直到后来报社记者纷纷换用NIKON F等SLR,LEICA市场份额大幅减少时,LEICA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于1965推出了LEICA的第一架SLR LEICAFLEX(在1964年的照相器材博览会上展示,正式销售则是始于1965年),这比NIKON推出F已经晚了6年时间。
但说LEICA的SLR时,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位LEICA的设计师—WiLLi Wiessner,国外有文称他是LEICA R系的缔造者。
在LEICA还没有制造R系计划的时候,他自己就已经将SLR 作为自己的私人研究项目进行了好长时间。
当后来正式开始SLR项目后,他就是主要负责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详细说此过程就太长了,所以捡主要的说说而已。
从R系的树看,总共有10个机种,18个规格,至于详细的东西,下边慢慢的进行介绍。
1.初级阶段:LEITZ公司自行的设计SLR● LEICAFLEX(1965年出品)---Leicaflex Mark I AND Leicaflex Mark II这是第一台LEICA迷们期望已久的SLR,做工和后处理虽然秉承了LEICA的一贯作风细腻漂亮,但在技术规格上比日本制的机器落后了一代。
m卡口 法兰距
m卡口法兰距M卡口和法兰距是摄影领域中与镜头和相机机身连接相关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M卡口概述M卡口(M-mount)是一种用于连接镜头和相机机身的卡口标准。
它最初由德国摄影品牌徕卡(Leica)在20世纪30年代推出,用于其M系列旁轴相机。
M卡口因其结构简单、紧凑和耐用而著称,至今仍在一些高端相机和镜头中使用。
M卡口的设计特点包括:1.直径较小:M卡口的直径相对较小,这使得镜头可以更加紧凑和轻便。
2.螺纹连接:M卡口采用螺纹连接方式,通过旋转镜头来固定在相机机身上。
这种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确保镜头和机身的螺纹匹配。
3.无反光镜设计:与一些其他卡口标准不同,M卡口是为无反光镜相机设计的。
这意味着镜头可以直接安装在相机传感器前方,从而减少了光线损失和像差。
二、法兰距概述法兰距(Flange Focal Distance,简称FFD)是指相机镜头后表面到相机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距离。
这个距离对于确保成像质量和清晰度至关重要。
不同卡口标准和相机系统具有不同的法兰距。
在摄影领域,法兰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影响了以下几个方面:1.镜头兼容性:不同卡口标准的法兰距不同,因此不是所有镜头都能与所有相机兼容。
在选择镜头时,需要确保其与相机的法兰距相匹配,否则可能无法获得清晰的成像。
2.光线入射角:法兰距的变化会影响光线入射到传感器或胶片平面的角度。
如果法兰距过长或过短,可能会导致光线在传感器或胶片上产生偏移,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3.像差校正:镜头制造商在设计镜头时会考虑到法兰距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像差校正。
如果镜头的法兰距与相机的法兰距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像差增加,从而降低成像质量。
三、M卡口与法兰距的关系M卡口作为一种连接标准,其法兰距是固定的。
这意味着所有使用M卡口的相机都具有相同的法兰距。
这使得M卡口相机在选择镜头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为只要镜头的法兰距与M卡口相机的法兰距相匹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成像效果。
新编德国徕卡顶级M镜头完全版
新编德国徕卡顶级M镜头完全版分享返回分享首页»分享新编德国徕卡顶级M镜头完全版(生动再现德国徕卡M的魅力)来源:姚新宾的日志我看了几个介绍德国徕卡顶级镜头的专题,都写得很好,因为他们多是碰过机器的,所以和我这种碰过比较少顶级镜头的比起来,自然要好一点。
所以他们的专题可以说是一种使用体会,而我的专题一方面是数据和说法的汇总,另外一方面也是和大家讨论商量的平台。
但是这几个徕卡专题都没有图片和具体数据,稍微有点单调,所以我在这里总结一下他们的话,加入一些其他的话,加入大量图片,结构和MTF对比,来介绍一下德国徕卡的顶级镜头的魅力。
德国徕卡的M镜头堪称世界上最好的镜头系列,只有德国卡尔蔡司在整装镜头上拥有和徕卡竞争的能力,但是蔡司常年并不形成一个系统,而徕卡M镜头群,堪称是目前世界上还在上市的,历史最为悠久,质量最高的镜头群。
其地位远远超过同样质量超群的徕卡单反R镜头群。
德国徕卡M镜头群在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后,极大丰富了,因此这次介绍的除了50 1.2比较古老以外,其他的镜头都比较“新”。
当然,很多人是没有缘分去接触这些顶级镜头的,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年纪,能够在器材城看看也就不错了,如果在我们这个年纪就能够拥有这些顶级镜头,那不是你的本事,你也应该为此感到悲哀。
当然,很多这种暴发户的小孩,或者资本家的败家子,不可能有这种觉悟,不知道如果真的要靠“劳动”去购买“传说”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所以我不是测评,也不是炫耀,我只是调侃,和各位商量。
我们看这些镜头也和商量商量宝马,奔驰一样,纯娱乐,不和有钱人,不和50 1.2 35双非这种人计较。
如果哪天我的朋友们里谁能用自己双手努力去购买“传说”,我绝对连写3篇赞美。
小邢和老王手上虽然有几个好头,但是还算不上顶级,顶级的徕卡镜头,真是让你难以想象他为什么要造出来,又为什么能够造出来。
德国徕卡的镜头,每一枚都是精品,虽然北京兄弟会的人抱怨现在徕卡镜头做工不准,还很普遍,但是我想可能是因为新镜头的原因,徕卡在这几年数码化大潮的驱使下,开发了很多很多新镜头,而且很多都是比较便宜的(相对比较便宜)。
《天工LeicaM转接环详解》
《天工LeicaM转接环详解》以下是个人心得:1、无法对上焦。
一般就是2种情况,第一种,镜头对焦行程比较长,例如180-270度。
天工环前后伸缩长度限制无法够到镜头焦平面与成像器平面的合焦,这种情况一般就是看镜头刻度,一般是标记单位是m(米),拧到大概的物距距离就可以自动合焦了,这时候一般是半手动对焦的,掌握了之后其实操作还是非常迅速流畅的,镜头最好是调焦丝滑的,效率更高,丝滑手感的调节时间少,阻尼紧的会影响人像拍摄的效率,长行程镜头建议首选阻尼丝滑的。
第二种,就是暗光环境通光量太低。
例如室内环境,你用一个F1. 4的镜头收光圈环到F4对焦,很多时候可能会拉风箱。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在胶片自动收光圈时代或者现代自动镜头对焦的时候,一般都是光圈完全打开对焦的,这样明亮的通光量保证了合焦判断准确,然后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收缩到预设的光圈值进行曝光,例如F4。
但是转接的限制,这个自动缩光圈机关是不存在的,所以出现了光线太暗无法合焦的情况。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用M档在F4测光准确之后,拧镜头光圈环回到全开状态进行对焦,然后对上之后拧回去F4,再按快门曝光拍摄,如果嫌麻烦,也可以直接使用全开就锐利的大光圈镜头使用(不少于F2.8,F2或者更大光圈更佳),具体看后文的分析。
2、如何开启天工环的AF眼控对焦?需要A7 3代A9等硬件相位对焦的机型,具体就是A7M3,A7R 3或者同期出厂的残幅微单或者之后出厂的中高端机型。
把机身对焦范围设置为全屏幕,对焦模式是AFC连续对焦,然后开启人脸人眼识别优先,之后半按快门就可以自动锁定最靠近相机的那只人眼进行识别锁定对焦。
3、天工环松旷,垂头,合焦不坚决。
这种情况估计是要准备返厂保养的前奏了。
天工环建议不要推动300克重量以上的镜头,实际试过推2斤重左右的镜头也没有问题的,只要左手托住镜头靠前,分担天工环的重量压力即可,但是经常使用太重的镜头可能提早返厂保养,虽然保养是免费的。
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
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Leica Summilux 35/1.4 ASPH+Summicron 50/2,24K 黄金打造的皇家定制镜头。
(文莱国王定制的礼品镜头,特殊序列号HB-000开头(类似试制产品),绝对没有公开发售,只有做过文莱国王贵宾的人才可能拥有。
这两支镜头与其他LEICA金机金镜不一样,它整个表面都是包裹了厚重的24K黄金,连对焦环、镜头卡口全部都用了24K黄金,据我所知,其他黄金版的LEICA 相机镜头都没有如此奢华,大部分是镀金,不是包金。
)原作者——SteveGandy这篇介绍徕卡M口镜头的文章可以说非常主观,你可以为里面的每一个观点找到相反的论据。
也就是说,文章仅从个人角度谈论了不同年代版本的徕卡镜头,因此不要错把它当作你挑选徕卡镜头的指南或百科大全。
文章中引用的一些论据是出自“Pervan Hasberoeck”(一位非常著名的徕卡书作者)。
如果你曾大量查阅有关徕卡的书籍和讨论,你就会明白所谓徕卡的专家们也并不总是意见一致。
最奇怪的是每个读者还真把专家们的意见很当一回事。
无论哪款Leica M镜头都绝对能够展现你的摄影能力,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资历去驾驭。
Leica M卡口广角镜头篇(一):[12/5.6Heliar福伦达超广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轴系统里最广的镜头;有黑色和银色选择,不能联动测距,最小光圈f/22,配有优质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属遮光罩。
配件还包括77mm的滤镜接圈和外置水平仪。
镜头为徕卡SM口(螺口),用在M机身上需要加一个BM(M口)的转接环。
[15/4.5Heliar Aspheric福伦达] 1999年由Cosina生产,性价比极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口镜头,需要转M口接环才能用于M 机身。
[15/8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产的徕卡M 口镜头,根据“Pervan Hasberoeck”的书,一共才生产了350支,因此极其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ica徕卡M口镜头详谈Leica Summilux 35/1.4 ASPH+Summicron 50/2,24K 黄金打造的皇家定制镜头。
(文莱国王定制的礼品镜头,特殊序列号HB-000开头(类似试制产品),绝对没有公开发售,只有做过文莱国王贵宾的人才可能拥有。
这两支镜头与其他LEICA金机金镜不一样,它整个表面都是包裹了厚重的24K黄金,连对焦环、镜头卡口全部都用了24K黄金,据我所知,其他黄金版的LEICA 相机镜头都没有如此奢华,大部分是镀金,不是包金。
)原作者——SteveGandy这篇介绍徕卡M口镜头的文章可以说非常主观,你可以为里面的每一个观点找到相反的论据。
也就是说,文章仅从个人角度谈论了不同年代版本的徕卡镜头,因此不要错把它当作你挑选徕卡镜头的指南或百科大全。
文章中引用的一些论据是出自“Pervan Hasberoeck”(一位非常著名的徕卡书作者)。
如果你曾大量查阅有关徕卡的书籍和讨论,你就会明白所谓徕卡的专家们也并不总是意见一致。
最奇怪的是每个读者还真把专家们的意见很当一回事。
无论哪款Leica M镜头都绝对能够展现你的摄影能力,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资历去驾驭。
Leica M卡口广角镜头篇(一):[12/5.6Heliar福伦达超广角非球面] 2000年9月面市的、135旁轴系统里最广的镜头;有黑色和银色选择,不能联动测距,最小光圈f/22,配有优质的非球面取景器和外置黑色金属遮光罩。
配件还包括77mm的滤镜接圈和外置水平仪。
镜头为徕卡SM口(螺口),用在M机身上需要加一个BM(M口)的转接环。
[15/4.5Heliar Aspheric福伦达] 1999年由Cosina生产,性价比极高,而且是目前唯一的LTM口镜头,需要转M口接环才能用于M 机身。
[15/8Hologon 蔡斯] 1972年至1976年生产的徕卡M 口镜头,根据“Pervan Hasberoeck”的书,一共才生产了350支,因此极其稀有。
一支成色新、含原包装盒的这支镜头最高曾卖到15000美元。
因此,这是一支不能用来拍照的镜头,至少对大多数人而言。
[15/11-22Panomigon] 法国1999年生产的f/11镜头配有固定的f/22最小光圈,售价不可思议——相当于两只福伦达的15/4.5 asph镜头,也许我遗漏了什么,反正这样的高价,我看不出选择这支慢速镜头的理由。
[16/8Hologon Contax G镜头改装] 市面上冒出很多用Contax镜头改装的M口镜头,它们改装后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最好能在购买前先试用。
这支Hologon镜头的表现当然很优秀,但是改装M接口的做法很可笑,因为将它用在ContaxG机身上岂不更加实惠?何况与G机身一起还能得到无法从M机身获得的某些功能。
[21/2.8Asph.] 这支非球面镜头1997年推出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大概是所有徕卡21mm镜头中表现最优异的一支。
令人欣慰的是它只比老款的镜头大一点点,有黑色银色两种选择。
老款的21/2.8Elmarit(1982-1997)已经停产,只有黑色M口,用于M6上可以TTL测光。
过去,许多人更愿意选择轻巧的21/3.4,但是因为它与老款的21/2.8的光学表现相当接近,因此它们各有无数的忠实支持者。
---- 早期的版本最近对焦距离16-28英寸内无法测距---- 新版本最近测距对焦是28英寸[21/4Super-Angulon] 1958-1963年生产,银色M口和螺口,其中M口镜头都是由螺口镜头加佩后组接环而成,因此也可以变成螺口镜头用在L机身上。
[真遗憾]其它的M镜头怎么不按这种设计生产了呢?这款镜头的评价在所有徕卡21mm镜头里是最差的,不过收小光圈至f/8后就能有不错的表现了。
此镜因为有过长的镜身后组而无法在M6上测光。
二手的镜头多见有镜片灰雾,其特殊尺寸的后镜盖和遮光罩市面少见。
[21/3.4Super-Angulon] 1963-1980年生产,只有M口,同样用在M6上无法测光,因其比21/2.8轻巧,故此许多人喜欢它。
这是支解像力很高的镜头,在非球面的21/2.8 asph 推出之前,21/3.4曾经被许多人誉为徕卡21mm镜头中最优秀的一支,直到现在仍然有些人坚信这一点。
---- 银色版---- 黑色版,根据Per vanHasbroeck的书,有改进镜头的设计---- 黑色版,为了用于M5而切掉部分后组镜框,因此可以测光,编号自:2473251起[21/2.8Contax G改接口]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Contax16/8改装M口的版本?同样的忠告。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镜头,可以与徕卡最好的21mm镜头媲美,但是除非你患上严重的恋蔡斯情结,否则还是选择徕卡21/2.8 Asph.的好,否则简直是浪费钱。
Leica M卡口广角镜头(二)[21/2.8Kobalux aka Bower aka 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合理,需要M 口的转接环才能使用。
[21/4Color Skopar福伦达] 2000年推出的多层镀膜、螺口、轻巧的广角镜头。
配有明亮的取景器,不寻常的近摄能力,以及从无穷远到近距离的极其快速对焦能力。
用家的评价很高,是所有21mm镜头中性价比最高的。
[21-35f/3.4-4 Konica M] 用于Konica Hexar RF,2002年3月推出市场的双焦段镜头限量生产了800个,配有21mm取景器,市价约为1550美金。
[24/2.8Asph.] 1997年推出的锐利、昂贵的镜头,只有黑色。
配售的24mm取景器是所有24mm旁轴取景器中最好用的一个,你可以买一个配合其它品牌的24mm镜头使用。
许多摄影人选择24mm作为他们最常用的广角镜头。
如果你只需要一支广角镜头的话,我投这支24mm一票。
[25/4Skopar福伦达] 1999年生产的LTM 口镜头有极高的性价比,当然也需要M口接环才能用。
[28/1.9Ultron Aspherical 福伦达] 2000年产的徕卡螺口,7组9片设计,最近对焦0.7m,46mm口径,有黑色和银色,是所有旁轴系统里最快的28mm镜头。
[28/2.0Summicron Asph.] 2000年产,大概是目前为止最好、最锐利的徕卡28mm镜头了。
[28/2.8Summicron Elmarit] 徕卡共生产了四个版本的28 elmarit,每一个版本都比前一版有所改进。
---- 第一版1965-1972,黑色9枚镜片,德产,后组太长无法在M5、M6上测光。
---- 第二版1972-1979,黑色加产,8片镜,可以在M5、M6上测光。
---- 第三版1979-1993,黑色,对焦时镜筒不转,8片镜,E49,其光学表现比前期镜头有极大的提升。
---- 第四版1993年至今,E46,8片镜。
[28-35-50/4Tri-Elmar-M Asph.] 1998年生产的第一支徕卡旁轴三焦镜头,黑色和银色,尺寸大致与90/2.8Tele-Elmar 相当。
它是目前在产最昂贵的28-50mm变焦镜头,也因其昂贵的售价、杰出的设计和稀少的产量,在未来它必将成为收藏品。
银色版在2000年已经停产。
我个人更喜欢用定焦镜头。
[28/2.8Rokkor] 1982-1985年为Minolta CLE生产,多层镀膜,比现产的徕卡28Elmarit更轻巧。
它的光学素质当然不如徕卡的Elmarit那么出色,但是价格只有其一半。
仔细观察会发现该镜片边缘的镀膜会有难看的白色斑点,只要不严重就不会影响画质。
[28/3.5Kobalux aka Bower akaAdorama] 制作良好的银色镜头,配有取景器,非常轻巧,价格也合适,不过又是螺口的。
35mm-43mm镜头[35/1.2Nokton Aspherical福伦达] 2002年推出的徕卡M口镜头,是目前光圈最大的35mm镜头。
[35/1.4Summilux] 1961-1997年生产,最早期的银色版是了不起的杰作,你无法想象它的工艺有多么棒直到你亲眼见到为止。
后起的黑色版就“轻”了一点。
这款镜头的光学设计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尽管它被认为没有35mmSummicron锐利,但是它给作品带来的光彩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这支镜头在40年里不断生产,根据资料从来没有改变过原有的光学设计。
但是,根据Per vanHasberoeck的著作,从1966年的编号2166702起,这支镜头的光学表现发生了明显的提升,这显然是因为重新设计了的原因。
下列35mmsummilux的产量很少,且已经停产,都将会成为今后的收藏品。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有眼镜用于M3,但也适用于所有M机,最近对焦26英寸。
---- 银色版,极高的工艺,加产无眼镜用于M2,最近对焦40英寸。
---- 黑色铝制,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从编号2166702起有新的光学设计。
---- 黑色加产,镜筒上无“35”标记,对焦环上没有无穷远锁。
---- 黑色,镜筒印有“35”标记---- 钛色,配合M6钛而限量生产,未来的收藏品。
[35/1.4Asph. Aspherical] 1991年生产至今,有银色、黑色、钛色。
这支镜头的评价极高,但是比前期的35mmsummilux 大了50%、更重、更贵。
全开光圈时已经很锐利,如果经常收小光圈用的话,35mmSummicron的pre-asph镜头有更高的性价比。
---- 第一版是限量生产,已经成为收藏品,有两个非球面镜片。
据说共生产了2000支,与新镜头的区别是印有“Aspherical”的标识。
---- 黑色新版,镜头印有“Asph.”---- 银色新版---- 钛色新版,为M6钛机而限量生产。
[35/2Summicron] 这款镜头的所有设计版本都极为出色,而且都比35mm Summaron锐利。
虽然,这些不同版本summicron的不同设计和光学表现容易令人迷糊,通常越新的版本其表现往往越优秀。
所有版本镜头的对焦环上都有一个方便的对焦杆。
---- 第一版1958-1969年生产,银色,(因其有八枚镜片组成,故此有人称其为“八枚玉”),有眼镜的版本是为了令M3有35mm的取景框;无眼镜的版本是为了M2而生产,产量较有眼镜版本为多。
此镜在二手交易时多注意镜片是否有雾状。
---- 第二版产于1969-1973年,银色六片镜,编号自2316001起,与传统的光圈转环不同的,它配的是小小的光圈控制杆。
---- 第三版产于1973-1979年,黑色6片镜,编号自2646001起,E39。
---- 第四版产于1980-1998年,黑色和银色7片镜,E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