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初心”--读《教育可以更美好》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教育“初心”--读《教育可以更美好》有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从师范学习到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整整9年的时间。在这九年里我一直都没有对教育美好状态的探索。大学期间书本知识的学习为我打开了教育世界的大门,为我绘制了教育世界的美好蓝图,让我对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了慢慢的自信心。初入学校,当我独自一人真正站到三尺讲台,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和不安,看着台下一双双天真明亮的小眼睛,我真怕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我一直战战兢兢,之前学过的所有教育知识也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当了班主任后更觉得自己每天被一些琐事缠绕着,压得喘不过气来。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经过一堂堂课、一次次突发状况,一番番教研交流,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在面对“教育”二字时,心里有了些许的从容。
暑假有幸读到汤勇老师的《教育可以更美好》,眼前突然豁然开
朗,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教育事业不正如汤老师所描绘的教育更美好的状态那样吗?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本书中汤老师从教育的留白、阅读、学校、孩子和教育体制等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教育可以更美好的意义和方向。教育的核心是人,人即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将来的社会人,是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人,是各行各业的合格公民。因此教育不应是唯分数和升学至上的非人的、功利性的、迎合的教育。这些书中的观点不也正迎合了我们教育集团的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吗?读了这本书,我产生了以下两点感受:
一、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留白
正如汤老师在书中所说“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是往学生脑袋瓜里塞多少知识,也不仅是把学生局限于校园里和课堂上,而是让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去与父母和朋友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广泛涉猎,拓展知识面,
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品质。”我认为课堂上教授的书本知识不应是教育的结果,而应该是教育的目标和钥匙,学生只有拿着这把钥匙去开启探索的大门,去体会,去探索,去经历,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的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铺好前进的道路。要想真正做到以留白为目的的教育,我们就不应该占用太多原本属于孩子的时间去布置太多作业,让孩子去上太多的辅导班,而应该多留出时间让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我们把本应该属于孩子们的健康、快乐、自由、思考还给了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与占领,孩子们多姿多彩的教育生活便会由此发生,创新型成果、创造型人才便会为此诞生。
二、生活化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所说“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在本书中提到的田冰冰老师让孩子回到生活实践,不仅每人都学会了20个左右的拿手菜,而且以此形成班级的传统保留项目,这件事就
印证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通过练就自己的厨艺回到生活实践中去,热爱生活,懂得生活,体会到了家人的不易和劳动的快乐,不只是让孩子学习了生活的技艺,更是培养了孩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生活走进教育、走进课堂,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应试化,只看孩子的分数和成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成为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探索自己前进的方向。要成为一名伯乐,一方面学科教学要善于挖掘学科知识背后所蕴含的那一段段或深或浅、或宽或窄的生活因子,站在这种因子上去组织教学,教学才会有生命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能够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回归生活。另一方面,应该本着从对孩子未来人生及生活做准备的角度,注重孩子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生存技能、生活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能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帮助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样才能调动和迸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在教育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
接触更加真实的社会,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才能不断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成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美好之路必定需要我去一直探索,在此过程中能够保持纯粹的教育初心,以培养生活中完整的人为目标,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地贴近生活、接近生活、走进生活、服务生活,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生活走进教育,从教育回归生活,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熟练的生活技能,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我应该不断追寻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