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853e9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本次语文课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阅读了七篇课文后,基本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阅读技能,此次教学设计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状况,制定差异化教学措施;2.精心准备教具,包括PPT课件、挂图等辅助工具;3.撰写本节课的教案,确保课堂有序进行;4.安排好课堂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词汇:卖、单、秤、果汁摊、小饭桌;•阅读理解短文,掌握文中的基本信息;•学习歌曲《买东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问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导入课堂•学生认真观看本节课的PPT课件,了解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老师向学生介绍目标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我会让你们做什么吗?2. 主体课程1.范文朗读:由学生朗读《果汁摊》,并提问提醒学生仔细听,了解篇章的意义。
2.阅读理解:请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并掌握短文中重要内容。
3.情景复现:请学生分为小组,在组内角色扮演,完成短文中的情景复现。
4.学习歌曲:请学生学唱歌曲《买东西》,需要标准发音,并请每一个学生都唱一遍歌曲。
5.语文练习:请学生完成与短文相关的练习,包括填空、选择、连线以及简单的作文练习。
3. 课堂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我们今天学到什么?我们的目标达到了吗?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学习习惯和知识储备,采取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可以自由操控,并自主思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二)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0e786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9.png)
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评价方式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测验法:通过测验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口头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口头反馈,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 书面反馈:通过书面形式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学习方法。
反馈机制
及时性:及时 发现学生的学 习问题,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
揭示课题: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
呈现新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背景、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 巩固练习:通过朗读、背诵、表演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和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活动
识字游戏:通 过识字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
识字能力
朗读课文:通 过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语 感和语速,加 深对课文的理
解
小组讨论:通 过小组讨论, 让学生互相交 流,拓展思维, 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课堂练习:通 过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复习课堂所学 完成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文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三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具体 情境,引导学 生感受语言的
美感
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 小组讨论,培 养合作精神和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文(二)语文园地 七人教(部编版)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目标
第一章
知识与技能
学会4个生字, 认识2个偏旁。
会读、会写、 会用本单元的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c7905e01f69e31433294f5.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七活动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10个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都是轻声词,注意训练学生读准,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字词句运用”中的第一题为相似笔画的比较,8个笔画,两两一组,共四组;第二题是看图写词语,再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培养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为将来习作打下基础。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成语,在读背的同时,了解成语中蕴含的道理。
“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有趣的故事《猴子捞月亮》,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1.认识“哥、姐、弟、叔、爷”5个生字。
2.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
3.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复习巩固生字。
4.比较弯钩和竖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能正确书写。
5.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
6.借助拼音把成语读正确、流利,并能背诵;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
7.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有趣。
教学重点:1.认识“哥、姐”等5个生字,认读“哥哥、姐姐”等10个词语,读好轻声,了解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之间的关系。
2.了解日字旁、女字旁所代表的意义,感知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偏旁归类法识字,分辨相似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
课时安排:2课时1.掌握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认识“哥、姐”等5个生字。
2.发现并总结同一偏旁的字的共同特点,运用偏旁归类识字。
3.回顾学过的笔画,分辨相似笔画之间的细微差别。
4.能看图写词语,说一两个完整的句子。
借助多媒体课件,归类识字;能够看图说一两句话。
一、识字加油站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亲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他们给予我们无尽的爱护。
有了亲人,我们才能像小鸟一样快活地飞翔。
(授课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授课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826c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d.png)
版)
• 导入 • 汉字 • 词语 • 句子 • 阅读 • 写作 • 总结与作业
目录
01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01
总结上节课所学知识点,包括生 字词、拼音、句子等。
02
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进行纠正和巩固。
提出本节课任务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 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要求。
对象。
理解句子的意思
03
通过句子“妈妈,我要吃苹果”,让学生明白句子的意思是表
达自己的需求。
句子模仿
模仿简单句子
引导学生模仿句子“我是一个小学生”,创造类似的简单句子。
模仿表达方式
通过句子“妈妈,我要吃苹果”,让学生模仿这种表达方式,创 造类似的句子。
模仿修辞手法
在句子“春天来了,花儿开了”中,让学生了解比喻修辞手法。
造句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完整的句子,并练习造简单、通顺的 句子。
段落结构
介绍段落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写作练习
看图写句子
给出图片,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编写故事
给定一个简单的故事开头,让学生续写故事。
写日记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一天的日记。
写作拓展
写作技巧
介绍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 何构思、如何使用形容词等。
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 识点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
02
汉字
汉字认读
01
02
03
认读拼音
学习并掌握汉字的拼音, 能正确拼读并识别生字。
认读卡片
制作并使用拼音认读卡片 ,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 记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8e43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1.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今天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这三个问题的答法。
2.能够正确运用“今天”、“昨天”、“明天”这三个时间概念。
3.能够口头描述自己的一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运用时间概念“今天”、“昨天”、“明天”。
2.难点:区分“昨天”和“明天”的概念,准确表达时间。
三、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星期几?》2.学习时间概念“今天”、“昨天”、“明天”。
3.进行口语练习,描述自己的一天。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问学生今天的日期,以及今天是星期几。
2.学生自己用手模仿“星期几”这三个字,尝试念准确。
2. 导入1.老师出示课文《星期几?》。
2.老师读一下课文,让学生通过图片形象地了解“今天”、“昨天”、“明天”这三个概念。
3.教师与学生一起问:今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3. 操练1.教师用白板、黑板或投影仪展示出课文《星期几?》的文本内容。
2.教师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跟随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记住一些重要单词和词组,如“今天”、“昨天”、“明天”、“星期”。
4. 听说训练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训练。
2.老师给出问题:“今天是星期几?”、“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学生每人回答一次。
3.学生互相问:今天是谁的生日?昨天做了什么?明天会做什么?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口语练习,进行小组演讲或表达自己的一天的经历。
演讲或表达需要满足句式完整,使用正确的时间概念,“昨天”、“明天”使用准确。
2.教师给予相应的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方式1.读、说、写结合。
2.小组交流、自我介绍与口语会话。
3.视频学习、演练、练习。
六、教学后记通过语文园地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重要的时间概念,能够使用“今天”、“昨天”、“明天”等概念,描述自己的一天,加深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语文素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ce32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9.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歌《小燕子》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理解《小燕子》中表达的人物感情。
3.认识并书写生字词“树、站、飞”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和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感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诗歌:《小燕子》
诗歌内容:
小燕子站在树上,
向大家问好。
小燕子,小燕子,
飞呀,飞呀,飞到哪里去?
生字词:
1.树
2.站
3.飞
三、教学流程
第一节课
1.课前准备:播放小燕子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导入:让学生看图猜诗题,引导学生猜测小燕子在树上做了什么。
3.学习诗歌:逐句教学,带领学生朗读和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4.生字词教学: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认识和书写生字词。
第二节课
1.复习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小燕子》,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
忆。
2.表演创作:分组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表演,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
能力。
3.情感抒发:鼓励学生结合诗歌,表达自己对家乡、小鸟等的感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小燕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天然之美,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未来教学中,可以在诗歌学习中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例《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例《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d05fa648d7c1c709a14570.png)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例《语文园地七》一、创设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花果山之旅的闯关游戏。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进行闯关游戏。
孙悟空看我们的表现特别精彩,给我们带来几个仙桃。
不过只有将仙桃上的成语正确地读出来、流利地背出来,才能吃到这香甜的仙桃哦!二、分层闯关,趣味积累。
1.日积月累。
(1)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读准字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同桌互读,并纠正读音。
(3)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反馈时重点指导读好“种、乘、行、更”四个后鼻音的字,范读翘舌音“始、尺”,注意多音字“得”的读音。
(4)下面我们美美地读读这些成语。
①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读出成语的节奏感。
②同桌用对对子的形式拍手读。
如:种瓜对种豆,得瓜对得豆。
③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合作读成语。
如:男生——种瓜得瓜,女生——种豆得豆。
④师生合作问答读。
如:师问:种瓜得什么?生答:种瓜得瓜。
(5)运用多种形式读懂成语的意思。
①看图猜成语。
课件出示“豆子生长”和“西瓜生长”的图片。
看着这图片,你们猜到的是哪个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课件出示“人们种树”和“人们在树下乘凉”的图片。
看到这图片,你又猜到是什么成语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②动作演示成语。
师一边朝教室后面走,一边说:“同学们,看!老师是从第一步开始走,一步一步就走到了教室后面。
看着老师的动作,你想到了哪个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创设情景,活用成语。
新年快到了,老师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你看到好朋友获奖了,你可以祝愿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时,我想祝愿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当一个人取得进步时,我们可以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鼓励他继续努力。
(6)合作背成语。
同桌合作背诵成语。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优秀4篇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1e06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3.png)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优秀4篇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一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1、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5课时)〖我的发现〗1、我会认:⑴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
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⑶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⑷识记生字。
⑸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我会填:⑴引导学生思考,“今”“相”“自”“音”“你”“原”都可以和哪一个字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字?⑵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
如果行,就对了。
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⑶拓展练习: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日积月累〗1、读读记记:⑴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记背这两个句子。
⑶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我会写:⑴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⑵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
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⑴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⑵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⑶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展示台〗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二1、引导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认识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和由部件组合成新字的方法。
部编版一年级(上)课文二园地七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一年级(上)课文二园地七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170a8d25c52cc58ad6be4a.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
2.总结一些特殊偏旁和表意字的关系,了解形声字。
3.区别笔画相似、写法不同的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理解并积累八字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5.借助拼音把故事读通顺,激发阅读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表示亲属的词语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1. 学生朗读词语,介绍家人。
在介绍的过程中,随机认识“哥、姐、弟、叔、爷”。
2. 通过听读、比较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3. 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熟字,自主识记。
如,“姐姐、妹妹、妈妈、奶奶”都是女字旁,可以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识记。
4. 巩固识字。
如,按照性别归类,按照辈分归类,了解称谓之间的关系。
点拨:这些都是对亲人的不同称呼。
如第一行的四个词语都表示自己的兄弟姐妹,“哥哥、姐姐”都表示比自己大的,“弟弟、妹妹”都是指比自己小的。
“爸爸、妈妈、伯伯、叔叔”都指我们的长辈,“爷爷、奶奶”指的是爸爸的父母。
通过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认识“姑姑、舅舅、姥爷、姥姥”等词语。
我的发现1. 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承接“识字加油站”板块,先开展“妈、奶、姐、妹”等字的学习。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相同点:都有女字旁,都和女性有关。
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
3.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发现“明、晚、昨、时”这些字在偏旁上的相同点。
4.拓展巩固。
找一找认识的字,还有没有偏旁相同的字,看看偏旁与它们的字义是否有关系。
点拨:“明、晚、昨、时”这些字都有日字旁,都与时间有关;“妈、奶、姐、妹”这些字都有女字旁,都与女性有关。
带日字旁的字还有“早、旬、旦”等,带女字旁的字还有“姑、娘、姨”等。
字词句运用1.每组生字两两比较,能正确说出每组生字中标红的笔画名称。
通过描红,感受每组笔画的不同。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2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ae79e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0.png)
年(班)级
一( )
时 间
主备人
学 科
语文
课 题
语文园地七
第(2)课时
三维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表示亲属的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
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3.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表示亲属的中的生字,了解家人中的一些称呼。(重点)
4.汇报:续说故事。
作业设计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猴子捞月亮
教学反思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②小组讨论。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5)第6、7自然段。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个性化调整
专题教育
一、检查背诵,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三、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教育小朋友不说谎话,不打架,不骂脏话,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改善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有信心,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初步掌握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了、才、长、山、儿、四、我、心”这八个字,掌握生字书写的笔顺规则,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年级语文统编版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
![一年级语文统编版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8bc0d7af45b307e97197df.png)
教案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床、左、居、包”四个汉字,了解左上、右上包围的汉字“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2.借助拼音,朗读并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初步培养勤学好问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课前预习任务】
1.想一想:观察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汉字笔顺,了解“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2.读一读:借助拼音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
借助拼音朗读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课上学习任务】
1.写一写:按照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书写“书写提示”中的四个汉字。
2.说一说:你从哪里听说过“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说说这四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3.背一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
4.读一读:多种方式阅读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课后作业】
1.评一评:评一评自己写的字,找到优点和问题,可以自主练习。
2.讲一讲:给家人或者朋友讲一讲“日积月累”中四句名言的意思。
3.读一读:和大人一起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继续读好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案教案、备课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案教案、备课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c11c7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6.png)
3.在你想到的词语中,有哪些是你会写的?把它写在图片相应位置的田字格里(学生自由发挥,不求统一答案)
4.在这个画面里,除了想到一些词语,你想说一两句话吗?
说的时候,可以不受所写词语的限制。只要是你从图片中观察所得的内容都可以说,注意把话说完整。
同学们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
(1)这两个显红的笔画名称分别叫什么?(弯钩一竖钩)
(2)认真读帖,仔细比较这两个笔画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看老师写(先范写两个笔画,再范写两个字)。
(4)学生分别描红这两个笔画,感受这两个笔画的不同。
(5)学生再把这两个字分别临写一遍。
2.按照以上步骤,教学另外两组。
(1)儿(第二笔竖弯钩)一四(第四笔竖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俗语,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指名朗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重点关注以下读音:
平舌音:栽、足 翘舌音:种、乘
后鼻音:乘、凉、行、更 前鼻音:竿、进
3.听老师读。
4.再次各自练读,直到读正确、读流利。
强调:竖弯钩的弯要长一点,往上出钩竖弯的弯要短一点,收笔不出钩。
(2)我(第五笔斜钩)一心(第二笔卧钩)
强调:斜钩,从上斜到下,笔画长长要伸展;卧钩不要大,平躺在字下。
3.按照上面三组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四组汉字及笔画。
长(第三笔竖提)一山(第二笔竖折)
(二)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
1.课件出示书中的画面,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师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并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具休。
预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54b6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d.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时主要围绕“认识文化动植物”这一主题,通过学生对单位字的认读、对文化动植物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并熟练地认读本课的生字词;2.学生能够认识文化动植物并理解其基本特征;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动植物进行简单的描述;4.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生认读生字词;2.让学生认识文化动植物,理解其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化动植物的内涵,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图片等;–本课时所需的教材、课件、文具等。
2.学生准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笔、本、课外阅读书等。
四、课堂教学流程1. 课堂导入•让学生通过图片及问题认知本课时的主题“认识文化动植物”,激发学生探究文化动植物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呈现•【重点 1】将本课时的基本词语一一呈现,并通过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弄懂其基本含义。
•【重点 2】让学生认识文化动植物,理解其特征,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翻译文化动植物的名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拓展探究•【难点】将探究学习贯穿于整个课程,让学生通过问题、活动等手段,进一步挖掘文化动植物的特性。
4. 课堂巩固与反馈•让学生模仿着课本中的样例,撰写一篇文化动植物的描述,巩固所学内容,并辅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互评、总结。
5. 课堂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自觉总结自我学习策略与方法,拓展探究思路,从而将课堂学习扩展到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2.借助课外阅读、网络等资源深入探究其他文化动植物的知识;3.准备口头作文:我的家乡文化动植物。
六、教学反思本次上课老师通过创造活跃、富有趣味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翻译文化动植物的名称,更好的提升了学生学练结合的能力;同时老师在教学中的微笑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关爱,避免了学生间的“不和谐因素”。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27230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f.png)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
2.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3.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3.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插图。
4. 学生准备本课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秋天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词,注意笔画和结构。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观察与想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秋天的景色。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秋天的特点。
五、语言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表达秋天的景色。
2.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七》,让学生了解了秋天的景色特点,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想象,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含2课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含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38b9d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b.png)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 1. 掌握词语“杨树”、“稻子”等生字的识字和认读;2. 了解田野里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农田生活的兴趣;3. 学习诗歌《春天的秘密》,感受诗歌的美; 4.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字识读;2.诗歌学习。
难点:1.读音准确;2.诗意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语文园地七》;2.音响设备;3.PPT课件;4.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开场(10分钟)•引入课文,介绍本课将学习的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学习(15分钟)•将生字“杨树”、“稻子”等在黑板上展示,并组织学生认读,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
3. 课文学习(2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领学生跟读,重点讲解生字和生词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 活动呈现(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通过快速问答的形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诗歌学习(20分钟)•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春天的秘密》,讲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 诗歌朗读(15分钟)•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鼓励他们感受诗歌的美和节奏。
4.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词汇和诗歌学习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我也发现在生字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还存在困难,下节课我将加强生字的巩固训练。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涵也可以结合更多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意境。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00cf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f.png)
课堂小结
左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字书写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左上包围的字的书写口诀是:外面撇长里出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床、左、居、包
课后反思
2.指生汇报认读生字。
吵、岁、胖、现、票、弓、交、甘。
(1)每个学生汇报一个生字,说说是怎么组合或者拆分的?(2)用生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
3.齐读这八个生字,开火车读。用部件组合和拆分构字法学习生字,你还学会了哪些字?学生举例:工+力=功 片+反=版 跳-足=兆
二、比较想象,学会运用
1.比一比,填一填:
一年级班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授课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共课时教学Fra bibliotek目标
知识与
能 力
1.来认识生字,由部件组合和拆分成新字的方法,认识8个生字,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构字的美妙与乐趣。
2.区别四组形近字的字形,了解字义,能准确组词填空。
过程与
方 法
正确、美观地书写“床、左、居、包”四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了解8个词语的意思,会使用词语造句,培养想象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名言,积累名言。
教学难点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本 多媒体课件 词语卡片
学生
课本 练习本、汉字偏旁部件的字卡
教
学
过
程
师生活动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cd74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3.png)
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课时:_____课型:_____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分别是“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5个板块各有特点,侧重点也不同。
注意板块内容,联系生活,注重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着重通过“字词句运用”区分弯钩和斜钩、竖提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写法;通过“日积月累”积累并学会运用四个八字成语;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弄懂故事内容并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完成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训练。
2.能看图写词语,说完整的句子。
积累成语,了解蕴含的道理。
尝试和大人一起阅读童话故事,弄懂故事内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写好“了、才”等8个生字中的笔画,学会看图写词语,用句子表达。
【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背诵日积月累的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字词句运用】1.比一比,写一写。
说说每组汉字中的红色笔画有什么不同。
2.对比识记。
(1)“了”和“才”:弯钩和竖钩组词:好了下雨了;人才刚才(2)“长”和“山”:竖提和竖折组词:长度长发;大山山上(3)“儿”和“四”:竖弯钩和竖弯组词:儿子女儿;四个四季(4)“我”和“心”:斜钩和卧钩组词:我们你我;心情开心3.看图写词语图中有哪些事物,写出相应的词语。
注意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4.说一说:(A)和(B)在C上D。
A.哥哥B.妹妹C.草地D.奔跑练习:试着扩写“哥哥和妹妹在草地上奔跑。
”参考:哥哥和妹妹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
5.拓展练习:看图写词语,并说话。
草地小羊猴子树枝写句子:(1)草地上有几只小羊在吃草。
(2)树枝上有两只小猴子。
第二板块【日积月累】1.自主朗读:教材第101页日积月累内容要求:先听老师范读,然后自由朗读。
2.理解句子:(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译文: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
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
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
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
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