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章 白云岩

合集下载

白云岩

白云岩

白云岩煅烧至700〜900C时,失去CO2,成为氧化钙及氧化镁的混合物,称苛性或轻烧白云石,其机械强度小,化学活性高,且气孔率大,结构疏松,在大气中极易水化。

将它煅烧至1500C时,氧化钙转化为a-CaO,氧化镁变为方镁石,抗水性强,有较高的耐火度(2300C),且结构致密,对炉渣的侵蚀抵抗力强。

中国选矿技术网中有白云岩相关内容白云岩相关资料一、白云岩在灵宝的分布(搜集于《灵宝党史地情网》2011年9月)白云岩主要分布在朱阳、五亩、苏村、故县、阳平5个乡镇。

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断资源量5000万吨,远景资源量在1亿吨以上。

据矿石样品化验分析,已达到提取金属镁的工业要求。

至年底,已提交储量的矿区共3处,提交白云岩储量196.4297万吨。

其中:朱阳镇石坡湾矿区和彭家村矿区,共提交白云岩储量131.79万吨;故县镇泉家峪矿区提交的溶剂用白云石大理岩储量64.6397万吨。

已初步探明苏村乡福地8平方公里区域内金属镁用白云岩预获资源量1961万吨,开发条件均较好。

另外,苏村乡福地周边区域可能蕴藏更大的资源量;五亩乡南部地区金属镁用白云岩矿产具有质量好、厚度大的特点,预计资源量在千万吨以上。

二、白云岩相关资料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1、白云岩性质白云岩是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碳酸盐岩,颜色为灰白色、浅灰白色。

常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菱镁矿、石膏等杂质。

矿石一般呈细粒或中粒结构,呈层状、块状、角砾状或砾状构造。

白云岩的成岩作用

白云岩的成岩作用

白云岩的成岩作用高计元引言自林克(Link)1909年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白云岩的成因假说以后,长时期以来,白云岩的成因一直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一个谜。

并且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在地质界中仍争论不休。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1)野外的地质现象与实验室内的实验结果之间不一致性;(2)现代白云岩与古代白云岩特征的对比问题。

白云岩成因问题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其分水岭以X射线绕射对白云石的测定为标志。

X射线绕射技术的应用,对白云岩成因的研究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此以前,虽然研究白云岩问题的专家们在野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观察,但是始终没有能够找到原生沉淀的有序白云石。

只是在X射线绕射技术应用之后,才很快地在现代的海洋沉积物中发现了高镁方解石和一些细粒的,用其它方法和技术无法鉴定出来的白云石。

为更完满地解释白云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发生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

白云岩的研究,经历了一条从新到老,又从老到新的复杂过程。

十九世纪末期,主要是研究现代的沉积物,后来过渡到以研究古代的白云岩为主,近二十年来则又逐渐地变为以研究现代的沉积物为主了。

1. 白云岩的分布白云岩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是相当丰富的,它最常与灰岩共生,但也常与蒸发岩和陆源碎屑沉积物一起产出。

如美国萨里纳(Salina)层和密执安南部密西西比的白云岩与石盐和石膏一起产出;侏罗纪的白云岩层通常与以石膏和红层(主要为非海相沉积物,或至少是没有直接的海相特征的沉积物)共生在一起。

就体积而论,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中的白云岩远远超过其他地质时代,但以后也可以形成。

然而,在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中,似乎是灰岩远多于白云岩。

现代的海洋沉积物中,几乎全都是由方解石和文石组成。

只有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盐沼地(萨布哈)、潮问带和湖泊中才发现有不厚的白云岩硬壳,如美国东南的安德鲁斯群岛和巴哈马滩,中东的波斯湾沿岸地区等。

这里,白云岩几乎全部与石膏、硬石膏、盐岩等蒸发岩密切共生。

在现代的沉积环境中似乎没有一处是白云岩大量沉积的场所。

白云岩矿特征、成因类型、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白云岩矿特征、成因类型、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构造特征
02
成因类型
沉积型白云岩矿
形成于寒武纪至三叠纪,是白云岩矿的主要成因类型之一。
矿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含量一般在90%以上,并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石膏、粘土矿物等杂质。
沉积型白云岩矿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层厚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沉积层理。
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适合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等建材,以及作为冶金熔剂等工业原料。
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04
开发利用价值
白云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制造水泥、玻璃、陶瓷等产品。此外,白云岩还可用于制造肥料、农药、塑料等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白云岩矿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价值
白云岩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在建筑领域,它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的原料。在化工领域,白云岩可以用于制造肥料、农药、塑料等化工产品。此外,白云岩还可以用于制造高级耐火材料、冶炼熔剂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交代型白云岩矿

生物化学型白云岩矿
形成于湖泊或沼泽地带,是由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
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适合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等建材,以及作为冶金熔剂等工业原料。
生物化学型白云岩矿通常具有生物碎屑结构和生物碎屑构造。
矿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含量一般在70%~90%之间,并含有一定量的方解石、石膏、粘土矿物等杂质。
03
分布情况
白云岩矿在国内许多地区都有分布,尤其是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
广泛分布
集中分布
资源储量
虽然白云岩矿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区域,如贵州、四川、广东等省份。
中国白云岩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

第十四章 中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第十四章 中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鸟臀目食植物为主,两足行走
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与恐龙灭绝
陆生脊椎动物—鸟类起源及龙鸟之争
J3 德国Archaeopteryx(始祖鸟)
爬行类特征:具 (锐利)牙、具(翼)爪、 爬行类特点的骨骼构造
鸟类特点:羽毛
J3 孔子鸟类群 (中国鸟(Sinornis),华夏鸟Cathayornis),
朝阳鸟(Chaoyangia),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10cm+))
特征:十分退化的牙齿,胸骨比始祖 鸟发育,是已知最古老的鸟—真正 的鸟类的祖先,而始祖鸟只是鸟类 演化的一个旁支
Archaeopteryx(始祖鸟)
始祖鸟
娇 小 辽孔 西子 鸟鸟 8类 厘群 米中 左的 右 长
J1 最早的哺乳类动物
3 无脊椎动物-海生
面貌:双壳类、菊石类、六射珊瑚、箭石、 有孔虫、牙形石、腹足类, 腕足等
棱角菊石型-Pz
鹦鹉螺型
菊 石 缝 合 线 类 型
齿菊石型-P-T3; T 菊石型-T1-K2; J
侏罗纪、白 垩纪箭石(头 足纲的内壳
亚纲)
侏罗纪箭石
4 淡水湖生生物
J3 K1
K-E之交的重大生物事件

蜻蜓
松果
狼鳍鱼

三尾类蜉蝣
蚊 菏叶
鹦鹉嘴龙
热河生物群(K1)集锦
三、中生代的古地理
~~~~~~燕山运动Ⅱ~沉~~积~~~~~~
K11:紫红—灰绿色砂砾岩夹泥岩,分布窄,为断陷小 盆地沉积
松辽盆地白垩系剖面地史分析与 中国东部白垩纪古地理
1 岩性粗—细—粗,反映浅—深—浅的湖泊发展过程, K2末盆地消失
2 基本上不含火山物质—稳定类型湖泊沉积 3 同期形成的盆地有松辽、华北—苏北、江汉盆地 4 同期火山(喷发)活动移至该带以东(鸡西、黑龙江

白云岩成因探讨及分布预测

白云岩成因探讨及分布预测

节浮
tm 少
岩性
感 稳定同位素 (}o) Z值
因 613C FlIB O
5203.5
细晶云岩
-0.116 -4.521 124.81
.f(℃ )
27.4 9
塔中 12 5224.4
细晶云岩
-1.051 一5.3 122.51 31.71
塔中 12 5246
细晶云岩
一1.314 -6.514 121.37 38.68
岩的成因可能不止一种。实际上,本区在延续几千万年的早奥陶世期 间形成的白云岩,结构类型繁多,厚度可达 1000多米,分布范围几万 平方公里,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由一种云化作用类型所形成的。那么, 如何利用碳氧同位素这一标志来判别白云岩的成因呢?首先,必须确 定早奥陶世海水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的成因边界 值与变化范围。但是,古代海水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海水不同, 并且不可能直接测定,通常是以古代无脊椎动物化石和海水胶结物的 碳氧同位素组成来反映当时海水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据文献报道,早 奥陶世海水胶结物的 6" C=-1.5^ -0.5% , 8" 0=-6.5 ^--4.5% 。这与塔 里木盆地下奥陶统 10块泥晶灰岩样品的813C平均值为一1.44 %和 8180 平均值为一7.33%o大致吻合,实际上,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的组成,与中上奥陶统 ( 6" C=1.15 %, 618 0二一5.52%o) 比较,存在明显的负向偏移特征 (陈景山等,1994,1 997;王大锐等, 1998),尤其是 61℃ 值比中上奥陶统偏移了一2.5990o。再从图 4-1中的 白云岩样品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布来看,它们的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 变化边界,6'3c和 6'8 0值的变化界线分别大致在一1.80060和-6.60%, 据此可划分出四个不同成因区。它们分别反映不同成岩环境中白云岩 的成因特征。

白云岩

白云岩

26
3、具有交代结构或白云化结构的白云岩:
云斑,白云石交代泥晶灰岩,白云石呈斑块状富集, 即所谓的“豹皮状”,徐州,上寒武统,直拍,×12
27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白云岩成因问题,主要是白云岩生成机理问题。 碳酸盐岩石学中最复杂、争论时间最久、最难解 决的问题之一。近二、三十年来,由于X射线衍射等 新技术的应用,在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 的白云石。通过这些正在形成的白云石的大量的实 际观察和研究,相继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白云化学说, 这就为解决白云岩的成因问题提供了前提。下面是 一些主要的学说或机理简述如下:
细粉晶白云岩,江苏徐州,马家沟组,(-)×34
18
2、交代作用十分彻底的次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 及重结晶白云岩(具晶粒结构的白云岩)
含生屑泥粉晶白段,3542.7m,(—)10×2.5。
19
3、具有交代结构或白云化结构的白云岩:
所谓白云化交代结构,即指后来的白云石晶体交代原先的各
亮晶鲕粒云岩,粒内溶孔及溶扩残余粒间孔。柯 深1井,6336.3m
10
1、沉积成因的白云岩
亮晶鲕粒云岩 , 溶扩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 孔。柯深103井,6361.5m。
11
2、交代作用十分彻底的次生交代(成因的)白云岩, 及重结晶白云岩(具晶粒结构的白云岩) 按照晶粒大小进行分类命名,如泥晶白云岩、粉晶 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等,其 划分标准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有常有一定的差异。
1、沉积成因的白云岩
砂屑白云岩,亮晶胶结,四川石柱,上寒武统,(-)×40
7
1、沉积成因的白云岩
鲕粒白云岩,鲕粒由细粉晶白云石组成,鲕间为粗粉晶白云 石及溶蚀充填物,江苏徐州,奥陶系马家沟组,(-)×34

《岩石学》第14章 内源沉积岩

《岩石学》第14章 内源沉积岩
第十四章 内源沉积岩
第一节、碳酸盐岩
一、碳酸盐岩的一般特征
二、碳酸盐岩的分类
三、常见岩石类型
第一节、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 和白云石)组成,岩石类型有石灰岩(方解石 含量大于50%)和白云岩(白云石含量大50%)。 碳酸盐岩本身就是有用矿产:如石灰岩、白云 岩、菱铁矿、菱镁矿、菱锰矿等;广泛用于冶 金、建筑、装饰、化工等工业。 碳酸盐岩中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 水。世界上碳酸盐岩型油气田储量占总储量的 50%,占总产量的60%。
首先,按照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划分岩石类型
其次,按方解石(或白云石)与粘土的含量进行 划分
也可以按照方解石(包括文石)、白云石、粘 土(或砂)的含量进行划分
碳酸盐岩的分类
1、按照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分类 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相对含量划分的岩石类型
岩类 方解石% 白云石% 岩石名称 岩石简称
石灰 岩类
100-90 90-75 75-50
微晶、泥晶、极细晶白云岩
三、 碳酸盐岩的常见岩石类型
(一)、石灰岩类 1、颗粒石灰岩类 内碎屑灰岩(内碎屑和填隙物):
(1)亮晶内碎屑灰岩 成因:高能、稳定环境,如滨浅海; 特征:颗粒支撑、具波痕、交错层理 (2)泥晶内碎屑灰岩 成因:高能、不稳定环境,如浊流; 特征-基质支撑、具粒序层理。
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
白云化生物(屑)残余生物(屑)灰 灰岩 质白云岩、白云岩 白云化鲕(豆) 粒灰岩 白云化团粒灰岩 白云化团块灰岩 白云化微晶灰岩 残余鲕(豆)粒灰 质白云岩、白云岩 残余团粒灰质白云 岩、白云岩 残余团块灰质白云 岩、白云岩 残余微晶灰质白云 岩
固着生物灰 岩白云化
准同生白云 岩
白云化生物礁灰 残余生物礁、生物 岩、生物层灰岩、层灰岩、生物丘灰 生物丘灰岩 质白云岩、白云岩

白云岩(石)化和研究实例

白云岩(石)化和研究实例

细晶白云岩(具剩余鲕粒结构,粒间溶孔较发育)
细晶白云岩(晶间孔和晶间溶孔较发育)
中晶白云岩(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超大溶孔非常发育)
碎裂化不等晶白云岩(晶间孔和晶间溶孔非常发育)
(3)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中白云岩储层成因 ①渗滤回流模式(成矿所,2005)
飞仙关组和长兴组中丰富多彩的优质白云岩储层成因, 大多数被认为与早期暴露和大气水、混合水流体有关的白 云岩化作用结果,并提出了众多成因模式,其中被最广泛 应用的模式是渗透回流和混合水白云岩化模式。
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中常见 的礁白云岩和颗粒白云岩、晶 粒白云岩等,普遍具很好的储 集性,部分为优质储层
①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特征
普光6井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 储层沉积剖面结构
毛坝3井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 储层剖面结构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碳酸盐缓坡和生物礁有利 储层发育相带沉积模式示意图
长兴组溶孔海绵礁白云岩
浅埋藏混合水白云岩化流体条件:1. 10-90%的海水与90-10% 的淡水混合;2.Mg/Ca>3.4;3.具备白云石生长的成核条件
近地表--海水混合水模式(据Tucker,1991)
浅埋藏混合水白云岩化流体条件: 1. 10-90%的海水与90-10%的淡水混合;2.Mg/Ca>3.4;3.具 备白云石生长的成核条件
亮晶鲕粒白云岩(粒间和粒内溶孔非常发育)
亮晶鲕粒白云岩(粒间和粒内溶孔非常发育)
粉-细晶鲕粒白云岩(粒间、粒内和超大溶孔非常发育)
亮晶鲕粒白云岩(粒间、粒内溶孔非常发育,具示底构造)
(2)飞仙关组 白云岩同位素分布特征示意图
Z:盐度指数 Z=2.048(δ 13C+50)+0.498 (δ 18O+50)(PDB‰)标准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三、海洋生物
按生活方式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生物三大类。 这些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需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 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氧和阳光主要集中分布在浅 海区和深海区的表层水域,所以在水深小于200米 的海区,生物十分繁盛。
海洋分带
高潮线 低潮线 滨海带 浅海带 大 陆 坡 大 陆 架
半 深 海 带
四、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 水团。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浊流体
海洋的搬运作用
海水的搬运作用:海水在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 物质移至它处的作用。
类型: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溶运)两种。
机械搬运:物质呈推运、跃运和悬运三种形式, 它们受水动力条件的支配而不断地转换。
海洋的搬运作用
破浪区 不对称浪区 对称浪区
大于1/2波长区
破浪
海水的剥蚀作用
海水的剥蚀作用:海水通过自身的动力和 所携带的碎屑对海岸和海底的破坏。 海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滨岸带,按其性质可 分为机械剥蚀、化学溶蚀和生物剥蚀作用。 它们共同对海岸地带进行改造,但以机械 剥蚀作用为主。海蚀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海 浪和潮汐。
海水的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搬运的动 力有: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一、波浪的搬运
主要发生在滨海带和浅海带。在这两带中海浪的
动力巨大,具有强大的搬运力。被海浪剥蚀下来
的海岸物质和河流带到海洋中的物质在海浪的作
用下大部分向海水深处搬运。在海浪垂直于海岸 作用时,搬运物被海浪推向海滩或移向海里称为 横向搬运。当海浪斜着冲向海滩后,产生沿岸流 带着碎屑沿岸移动称为纵向搬运。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全球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洋占地表面积70.8%。 我国四大海:渤海(8万Km2)、黄海(38 Km2 )、 东海(77 Km2 )、南海(350 Km2 )。 海水含盐量:33-38‰,主要为氯化物、硫酸盐、碳酸 盐;密度:1.02-1.03g/ml; 海水中的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浮游生物。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ppt课件

白云岩及白云石化作用ppt课件
现代沉积白云岩 古代沉积白云岩
2024/3/13
1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1.毛细管浓缩作用(Capillary concentration)
(费里得曼和桑德斯 Friedman and Sanders,1967)
Sugarloaf岛全新世潮上沉积物中的白云石化作用 ,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及水文资料等综合分析, 认为主要是通过佛罗里达湾的正常海水的潮汐泵 汲作用来完成的,而不是过去所说的蒸发泵作用 产生的。有时5%~10%的海水蒸发作用和/或硫 酸盐还原对加速白云石化有帮助,但这些作用并 非完全必要。
2024/3/13
14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动报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汇报并处理各类违纪行为或突发事件。
8.海水白云石化模式(Seawater dolomitization)
NW
F—1
SE E—1
处于海底的碳酸钙沉积物, 当周围海水与沉积物内部发生
0 2100 30
图6 Enewetak Atoll地区始新统灰岩的冷海水白云 (图6)。
岩化模 式(Saller,1984)
2024/3/13
15
白云石化作用模式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动报批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制止、汇报并处理各类违纪行为或突发事件。
8.海水白云石化模式(Seawater dolomitization)
图6 Enewetak Atoll地区始新统灰岩的冷海水白云 区太平洋表层水温28℃低得多。
岩化模式(Saller,1984)

白云岩

白云岩

白云岩[编辑本段]⒈矿物: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主要由白云石(50%以上)构成的岩石。

属碳酸盐类岩石,外形似石灰岩,以加盐酸起泡微弱区别于石灰岩。

可用作耐火材料及其它工业原料。

在野外常用的名称有下列几种:①泥晶白云岩:由小于0.005 毫米的泥晶白云石组成,结构均匀,具显微层理,生物残体很少,有时可见介形类化石,多为原生白云岩。

②微- 细晶白云岩:晶体大小不一,晶形颇佳,外貌颇似砂糖,野外可用砂糖状白云岩称之,往往由其他类型的白云岩重结晶而成。

③藻白云岩:与藻灰岩相似,即由藻类化石组成的白云岩,我国元古代和震旦纪地层中的白云岩大多属于此类,可能是原生白云岩类型。

④生物白云岩及生物碎屑白云岩:可见其中的化石残体,多由生物碎屑灰岩经白云岩化交代作用而成。

⑤内碎屑白云岩:根据其中的碎属大小又可分为砾屑、砂屑、粉屑白云岩。

它们常以夹层的形态见于一般白云岩层中。

形成于浅海上部或潮间带以上的环境中,其碎屑即由波浪或水流冲击而成。

⑥鲕状白云岩:这是一类次生的白云岩,即由鲕粒石灰岩经白云岩化作用而成。

由于其孔隙度较大,常为石油或地下水的理想储藏层。

就白云岩的成因而言。

从其形成条件而言,可将白云岩分为三类:原生白云岩:原地沉积的白云岩,是在干燥炎热的气候(28℃~35℃)下蒸发作用而成。

盐度高,水浅(0 ~3 米深的潮汐带上),PH值高于8.3 的咸化潟湖或海湾中形成,也可在陆上咸湖中形成,并常伴生有膏盐层。

完整版岩石学内源沉积岩

完整版岩石学内源沉积岩
泥岩
白云质泥岩 含云泥岩
泥岩
碳酸盐岩的分类
根据方解石、白云石、粘土(或砂) 相对含量划分:
岩类
方解石 (% )
白云石 粘土(砂)
(% )
%
岩石名称
石灰岩
50~70 50~75 50~75
白云岩
泥(砂) 岩类
10~25 10~25 25~50
10~25 25~50 10~25
10~25 25~10 50~25
50~75 50~75 50~75 10~25 10~25 25~50
10~25 25~50 10~25
10~25 25~50 10~25 50~75 50~75 50~70
含泥(砂)含云石灰岩 含云泥(砂)灰岩 含泥(砂)云灰岩
含泥(砂)含灰白云岩 含灰(砂)泥云岩 含泥(砂)灰云岩
含灰含云泥(砂)岩 含云灰质泥(砂)岩 含灰云质泥(砂)岩
1、按照矿物成分进行分类(方解石、白 云石)
首先,按照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划分岩石类型 其次,按方解石 (或白云石)与粘土的含量进行 划分 也可以按照方解石(包括文石)、白云石、粘 土(或砂)的含量进行划分
碳酸盐岩的分类
1、按照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分类
根据方解石和白云石相对含量划分的岩石类型
岩类 方解石% 白云石%
亮晶方解石:
为粒度通常大于0.01mm的、干净透明的亮晶方解石, 化学结晶作用形成。 亮晶方解石常发育栉状结构、连生 结构。
注意:粒屑结构的填隙物以碎结构填隙物的异同
碳酸盐岩的结构
2、生物骨架结构
原地生长的底栖固着生物通过生命活动, 由生物骨架和伴生的生物化学组分构成的结构, 也称生物结构。常见于礁灰岩中。
碳酸盐岩的结构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类型及特征_沈安江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类型及特征_沈安江

沈安江
图1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萨布哈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在萨布哈向上变浅的地层序列中,石膏主要分岩层和膏质白云岩或泥晶白云岩互层为特征。

由下
图2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萨布哈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
图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图4渗透回流白云岩储层发育模式图(据Adams和Rhodes,修改[3])
图5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埋藏白云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
图6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热液白云岩储层特征
图7表生期层间岩溶叠加深源热液白云石化和
热液岩溶型储层发育模式图髴
液作用有关的、受断层控制的垂直洞穴,垮塌现象和
图8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构造裂缝型白云岩储层特征
编者注:图7中的“潜山洞穴”为习惯用语,指不整合面下或古潜山风化壳下发育的表生期岩溶洞穴。

白云岩——精选推荐

白云岩——精选推荐
怎么解释?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巴迪奥扎曼尼(Badiozamani, 1973)用实验证明
大气水与正常海水的混合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 程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海水为5~50%的混合液中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的交 代作用——白云化作用 →混合白云化作用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认识:
白云石交代方解石未必需要蒸发作用和高镁/钙比率的 盐水,只要有一定的淡水、咸水混合,同样可以发生 白云化作用,这样就可以解释分布于陆表海陆棚或构 造高地的白云岩的成因问题。
溶液的镁/钙比率 盐度
结晶速度
在变盐度环境中,缓慢的结晶速度下,低镁/钙比率 (近于1:1)也能形成白云石——淡水白云石。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白云石生成的化学动力学障碍:
( 1 ) Mg2+ 与 Ca2+ 的 差 异 水 合 性 ( Mg2+ 对水的静电结合能力大约比Ca2+ 高出20%)
(2)SO42-的限制作用( SO42- 相对 CO32- 静电结合能力更强)
粒间水盐度增大(海水→盐水)
石膏等沉淀(Ca离子浓度减小)
Mg/Ca比值增大(由正常海水3:1→40:1) 与文石接触,Mg离子将代替Ca离子
白云石
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机理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机理
白云岩特征 成分 白云石为主,也有方解石、粘土矿物等 结构 泥晶—粉晶结构 构造 水平层理(纹层状)、叠层石、泥裂、鸟眼 颜色 灰红、紫红、粉红、灰黄等氧化色 产状 (中)薄层为主,分布稳定,侧向延伸远 共生组合 与蒸发岩共生 有时见石膏假晶或石膏溶解后形成的岩溶角砾 形成环境 潮上带低能区 形成时期 准同生期和成岩早期

第十四章 裂缝识别

第十四章 裂缝识别
14- 图14-4
泥浆侵入深度深。 泥浆侵入深度深。
第二节
识别储集层裂缝的方法
一、地层倾角测井 裂缝性地层的地层倾角曲线特点 高倾角裂缝通常在一个或相对的两个 极板的为电阻率曲线上显示一定长度的 异常。如图14- 所示 所示。 异常。如图 -5所示。
裂缝发育
图14-5、高角度裂缝地层倾角测井曲线 14-
,为准垂直裂缝 为准垂直裂缝; 当Y > 0.1 ,为准垂直裂缝; ,为中间角度缝 为中间角度缝; 0 < Y <0.1 ,为中间角度缝;
(14-1)
Y < 0 ,为准水平缝。 ,为准水平缝 为准水平缝。
2、根据双侧向曲线求裂缝孔隙度 假设: 假设: 双侧向测井探测的裂缝与非裂缝性地层组 成并联的导电系统. 成并联的导电系统. 仅裂缝有侵入,基块无侵入. 仅裂缝有侵入,基块无侵入. 泥浆侵入使得R 仅反映冲洗带电阻率; 泥浆侵入使得RLLS仅反映冲洗带电阻率;而 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 RLLD反映原状地层电阻率. 未侵入部分的含水饱和度几乎为零. 未侵入部分的含水饱和度几乎为零. 受侵入的裂缝系统的泥浆滤液饱和度为100%. 受侵入的裂缝系统的泥浆滤液饱和度为100%.
因为裂缝倾角的大小与深、 因为裂缝倾角的大小与深、浅侧向电阻率的差 值有关, 值有关,所以采用双侧向法对裂缝倾角集合进行判 的数学模型为: 别,其参数Y 的数学模型为:
Y = ( RLLD - RLLS) / ( RLLD ×RLLS)0.5 RLLD 、RLLS 分别为深、浅侧向电阻率,Ω m。 分别为深、浅侧向电阻率,Ω ,Ω·m
(14-5)
中间角度缝模型
Φf = (20.2645Cs-17.6332Cd+913177×10- 4)×Rf +913177×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

《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沉积岩石学》课程共104学时,包括《沉积岩》部分64学时(含20学时实验课),《岩相古地理》部分40学时。

《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石油地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沉积岩形成演化和分布特征以及识别方法、使学生掌握主要沉积类型的沉积特征(相标志)、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以及沉积体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为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以及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学习和研究提供沉积学基础。

《沉积岩石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全面了解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根据沉积岩的原生沉积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阐明沉积岩的物源、沉积岩的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基本特征、沉积相模式、主要识别标志和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沉积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砂体的时空分布,恢复沉积古地理面貌,预测沉积矿产的有利分布地区,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与油气成藏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时,掌握沉积岩和沉积相的综合研究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包括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分工)1、掌握沉积岩的形成理论及其分布规律理论知识。

2、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普通薄片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了解部分先进测试鉴定方法。

要求学生有矿物学、岩浆岩、变质岩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矿物、岩石的描述和鉴定方法。

3、掌握沉积相概念、不同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模式以及不同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方法。

了解不同沉积相类型与油气富集之间的关系。

《沉积岩》部分共64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课占20学时。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和岩层之间的关系,为阐明沉积岩成因及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总结沉积岩形成的理论,包括风化、搬运、沉积及沉积后变化的理论,特别是研究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特点,搞清沉积物(岩)的成因和油气生成及储集的关系,并兼顾某些沉积矿床的成岩和成矿机理;掌握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岩性特征,观察和描述方法,分类和命名原则,并初步掌握沉积岩的机械分析,染色分析,油浸法等常规测试鉴定办法。

白云岩化模式

白云岩化模式

白云岩成因模式
2.5.5
埋藏白云岩特征
• 白云化岩层内发育缝合线; • 晶体结构演变为非平直晶面或粗的平直晶面,他形-半自 形,常发育鞍形白云石; • 具有偏负的氧同位素,较高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均
一的阴极发光性;
• 部分外来白云石化流体成因的白云岩中的Sr同位素具有放
射性。
白云岩成因模式
2.6
白云岩成因模式
2.5.2
构造挤压模式
• 富镁的地层流体因构造负荷作用产生的挤压变形从地层中排出, 并被驱动到盆地边缘导致可渗透灰岩发生白云石化作用。
• 盆地沉积物中因构造产生的白云化流体体积有限,构造挤压体
系中流体通量小且时间很短暂,很难形成大规模的白云岩地质 体。
白云岩成因模式
2.5.3
热对流模式
• CH4+SO42-硫酸盐还原菌HCO3-+HS-+H2O
白云岩成因模式
2.1.3
需氧模式
• 海洋中的有机质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有氧氧化作用,
通过代谢含氮有机物质(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核酸),
释放出CO2和NH4+: • C3O3H7N+2.5O2需氧微生物3HCO3-+2H2O+NH4++2H+ • 需氧模式主要依靠微生物代谢使pH值升高,增加胞外聚合 物(EPS)基质中碱度,来促进白云石沉淀。
白云岩成因模式
1
1.1
基本概念及原理
白云岩问题
• 在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化学合成的白云石在X射 线衍射中缺乏超结构反射,而在沉积岩中近地表温度和压
力条件下却广泛分布着具超结构反射的白云岩。
• 总体来说越古老的地层中白云岩越多,但具有一定的时间 性。 • 白云岩交代过程是持续的、不可逆的,一旦白云化作用开 始就会进行到底。

14 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14 第十四章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压实作用
介壳石灰岩,压实 破裂与压实定向
2、压溶作用
缝合线,颗粒间缝合接触。
主要的压溶构造有:(1)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特征 性构造;(2)颗粒间的微缝合线;(3)粘土和石 英粉砂含量高(>10%)或有机质较丰富的石灰岩和 晶粒较细的白云岩中密细缝组合,与缝合线构造的 溶解作用的效应相似。
根据被缝合线切割的矿脉或鲕粒复原,计算压溶时岩层损失厚度图示 (h为损失厚度的最低值限;A’B’为AB的复原图)
微亮晶形成过程
由文石或高镁方解石组成的海相碳酸盐泥(1~2μ ) 矿物转化和重结晶 低镁方解石(2~3μ )+镁离子(分布于方解石周围→镁套) 冲洗作用,粘土矿物吸附作用 低镁方解石( 2~ 3μ ) 重结晶作用 低镁方解石( 5~ 10μ )(微亮晶)
–2、微泥晶 • 古代某些石灰岩中,如某些有孔虫、珊瑚藻类、粪 球粒 等,均由仅1μ±的泥晶方解石组成,福克称 其为“微泥晶”,其形成是镁方解石在成岩作用过 程中,由于富镁孔隙水产生的镁离子毒害效应,阻 碍晶体重结晶长大,最终只能形成极小的微泥晶结 构。
• • • • • •

• •
16、压实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压溶作用与压实作用有何不同? 17、试对比碳酸盐沉积物及硅质沉积物发生白云化、去白云化、硅 化、去硅化的基本条件及其基本特征? 18、试以海滩岩为例说明大气淡水成岩作用? 19、试述浅水碳酸盐沉积物的泥晶化作用及泥晶套的形成? 20、试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物理—化学作用综述碳酸盐沉积物 沉积后的六种主要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1、试从水介质条件、温度、压力、地壳升降等方面综述碳酸盐沉 积物的几种主要成岩作用? 22、试述沉积后作用的环境的基本类型及其不同环境的成岩作用特 征。 储油的碳酸盐岩有何特征?生油的碳酸盐岩有何特征?古侵蚀面对 找油有何意义? 23、有关下列名词的解释:高镁方解石、原白云石、泥质石灰岩、 泥晶石灰岩、泥灰岩、颗粒、变形鲕、碳酸盐泥、粪球粒、异常化 学岩、正常化学岩、生物亮晶石灰岩、晶粒石灰岩、颗粒石灰岩、 颗粒岩、石灰华、萨巴哈、碳酸盐台地、示底构造、鸟眼构造。

白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

白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

白云岩形成的主要机制白云岩的形成机制:自然界大多数白云岩都是交代成因的,主要证据:(1)野外与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多数白云岩具有交代结构,白云岩中有时可见交代残余的灰岩斑块。

(2)模拟自然沉积环境,到目前人工还无法在实验室合成白云石。

主要有5种模式(1)原生沉淀作用:以化学沉淀的方式从水体中直接沉淀出来的白云石。

(2)毛细管浓缩作用(蒸发泵作用):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其表层的碳酸盐沉积物中正在进行着准同生白云化作用,表层沉积物主要是文石。

a:沉积物疏松,粒间充满水,粒间水是正常的海水。

b:由于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强烈,这些粒间水就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

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久而久之,这些粒间水的含盐度就变大了,正常的海水就变成了盐水。

c: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也可能其他盐类矿。

石膏的沉淀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大大提高。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与文石颗粒相接触,将不可避免地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

(3)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积的的白云化基本结束后,地质条件仍然持续存在,多余的高镁盐水向下回流。

这种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盐水,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会使它们发生白云石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这三种成因机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需要干热的气候,都需要高Mg/Ca比率的盐水,都把白云石当作一种蒸发矿物看待。

(4)混合白云岩化作用当大气水与正常海水混合时,且海水为5~45%的混合液范围内,将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即白云化作用形成白云岩。

(5)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在地下较深处,温度较高,邻近的泥页岩、地层内部富镁矿物以及碳酸钙矿物的稳定化释放出镁离子,沉积埋藏压实流和地形驱动流及其伴生的地下对流驱动镁离子运移到石灰岩中导致白云岩化。

另外还有调整白云岩化作用和生物白云岩化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以化学沉淀方式从 水体中直接沉淀出的化学计量的白云石所组成 白云岩。 2、次生白云岩——指一切非原生沉淀作 用形成的白云岩或一切由交代作用或白云化作 用生成的白云岩。
①同生白云岩——指刚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或 者是原白云石沉积物,在沉积环境中,而且还仍然在 沉积水体的影响下,在沉积物与水界面处,通过交代 作用或白云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岩。
现代潮上地带的白云石壳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安德鲁斯岛西岸的潮上带, 也发育着白云石壳。
“萨布 哈”(Sabkha) ——潮上 带的盐水沼泽(阿拉伯 语)。
波斯湾南岸卡塔尔西部费哈泻湖 附近的萨布哈及其他沉积环境
2、特征 ①泥晶、粉晶 ②具潮上环境特征,如蒸发矿物(石膏、 石盐等)。 ③黄色、土黄色 ④含泥质 ⑤薄层为主
2、不具交代结构或其他交代现象的白云
岩。
原生沉淀成因?还是 次生交代成因?
第二节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
Mechanisms of dolomitization 白云岩的成因问题,主要是白云岩的生成 机理问题,是碳酸盐岩岩石学中最复杂的、争 论时间最久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白云 化学说。
2、特征 ①形成较晚,一般在成岩期的,甚至是成 岩期以后的。 ②晶粒一般较粗,多在粉晶以上,如砂糖 状白云岩。
③常与准同生 白云岩伴生。
四、混合白云化作用 Dorag dolomitization
前述三种白云石生成的机理,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都需要干热的气候,都需要高Mg/Ca比率的盐水, 都把白云石当作一种蒸发矿物看待。 还有一些白云岩,如广泛分布的与陆表海陆棚或 构造高地共生的白云岩,并没有蒸发岩,也缺乏潮上 环境的成因标志。 巴迪奥札曼尼(Badiozamani,1973)提出了大气 水(淡水)与海水混合的白云化作用的机理。
一、原生沉淀作用
primary precipitation
以化学沉淀的方式从水体中直接沉淀出来 的白云石。 现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在实验室中尚 未合成出真正的、化学计量的白云石。 在已发现的近代白云石实例中,最“过 硬”的原生白云石的实例有两个。
澳大利亚南部的考龙泻湖中的白云石
特点:水很咸、PH值很高、植物很茂盛
第十四章 白云岩
Dolostones
第十三章 白云岩
Chapter 6.2 Dolostones
思考题:《实验指导书》P83第165~166题
原生沉淀作用、毛细管浓缩作用、回流渗透白云
化作用与混合白云化作用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第一节 白云岩岩类学
Petrography of dolostones
一、概念
Folk和Land还设计了一个盐度、Mg/Ca与 白云石和方解石结晶范围图解。
第三节 白云岩的成因分类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dolostones
根据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白云岩可分为原 生白云岩和次生白云岩两大类。 原生白云岩 同生白云岩 准同生白云岩 成岩白云岩 后生白云岩
3、其它白云岩术语 ①碎屑白云岩 ②生物白云岩 ③化学白云岩 ④风化白云岩 ⑤地层白云岩 ⑥构造白云岩
但在大气淡水环境中,由于离子浓度很低, 晶体生长几乎不受杂质干扰。当结晶速很慢时, 矿物与周围的溶液将处于近理论上的平衡状态。 这时,即使Mg/Ca比率很低甚至接近于1:1,也 可以形成有序的化学计量成分的白云石。 Folk和Land指出,在变盐度的环境中,在 淡水和海水的混合带中,以及在其他淡化或淡 水作用的环境中,都可以形成白云石,溶液的 Mg/Ca比率只要近于1:1即可。
基本原理
当海平面下降使沉积物中的高镁方解石 暴露于大气淡水中时,高镁方解石就会发生溶 解,释放出Mg2+,使该处或下伏的碳酸盐沉积 物发生白云石化。
这种白云石化作用所需要的镁就来自沉积物本 身,不需要另外的镁来源。 它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海平面相对下降,使原生 沉淀的不稳定的碳酸盐矿物暴露于大气水作用下,从 而使这些不稳定的碳酸盐矿物发生溶解作用和调整白 云化作用。
4、碎屑白云石
七、控制白云石结晶的主要因素——
Mg/Ca、盐度和结晶速度
Folk和Land(1975)在对各种环境中的白云石结 晶作用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控制白云岩结晶作用 的主要因素为溶液的Mg/Ca比率、盐度和结晶速度 。 白云石是一种很难形成的矿物,其晶格是Ca2+ 、Mg2+、CO32-离子层相互交替而成。由于Ca2+和 Mg2+性质相似,在自然界的结晶作用过程中,很难 使他们严格地分离。
五、调整白云化作用
Dolomitization by cannibalization
古德尔和加曼(Goodell and Garman,1969)在 对大巴哈马滩上安德罗斯岛上的一口深探井(苏必利 尔井)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后,提出 了一个新的白云化作用机理——调整白云化作用。
在大气水的影响下,原来的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分, 经过淋滤、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在化学成分及矿物 成分上进行重新组合或调整,使原来的碳酸盐沉积物 发生白云化,从而生成白云岩的作用。
戴菲斯等(Deffeyes et al.,1965)曾以拉 丁美洲小安的列斯群岛博内尔岛的潮上地区及 泻湖为例,对这一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他们还做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模拟试验。
塑料槽1×2ft,宽1/2in
海洋—黑灰色
渗透沉积物—冰晶石砂, 开始为白色 潮上带—略高于海平面 九水硝酸铬,饱和溶液 的相对密度为1.45
六、其他白云化作用
1、生物白云化作用 能直接生成白云石的生物,现在只知道一 种,即海胆。海胆牙齿的致密轴带含有白云石。 但许多生物可以沉积出镁方解石。在成岩 作用过程中,镁方解石中的镁可以释放出来, 从而形成富镁的粒间水,这种粒间水可以使其 周围的碳酸钙白云化。
2、埋藏白云化作用 在沉积物被埋藏以后,在成岩作用阶段, 白云石可以作为砂岩的胶结物而出现。 3、热液白云石和变质白云石
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的沉积碳酸 盐岩。
二、白云岩的结构分类
1、石灰岩的结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 基本上也适用于白云岩,因为白云岩也主要是 由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及晶粒等五种 结构组分组成的,所不同的是白云岩的成分主 要是白云石。(教材P173)
2、白云岩中,晶粒结构发育,泥晶、粉 晶、细晶、中晶以至粗晶结构部相当常见;晶 粒较粗的,晶形常较好且多呈自形或半自形晶, 其集合体常呈砂糖状。(教材P174)
1、原理 Badiozamani首先用实验方法证明大气水 与正常海水的混合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 程度的影响。
在海水为5~30% 的混合液范围内,将 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 交代的作用,即白云 化作用。
Badiozamani用这一混合白云化作用的机 理解释美国威斯康星的中奥陶统的白云岩的成 因,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三、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Dolomitization by seepage-refluxion
1、原理
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 沉积的的白云化基本完了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 质条件还仍然持续存在,那么多余的高镁盐水必然会 向下回流。 这种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盐水,在其穿过下伏 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发生白云 石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
②准同生白云岩——指刚沉积不久的碳酸钙沉 积物,虽然其沉积环境条件并未变化,但它已基本上 脱离了其沉积的水体,基本上不再受其沉积水体的影 响,是通过交代作用或白云化作用而生成的白云岩。 ③成岩白云岩——指碳酸钙沉积物在其成岩作用 过程中由交代作用或白云化作用所生成的白云岩。 ④后生白云岩——指在石灰岩形成以后,由交代 作用或白云化作用生成的白云岩。
白云石晶体大多<1μm。内部是化学计量 的白云石(Ca50Mg50),外部是富钙的。 白云石的堆积速度为0.05~0.09μm/ka。真 是太慢了!
二、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 白云化作用
Capillary concentration—— Penecontemporaneous dolomitization 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其表层的碳酸 盐沉积物中正在进行着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 颗粒相接触,将不可避免地使文石被交代,被 白云化,即使文石转化为白云石。 准同生——距沉积期很近,刚沉积不久沿 未脱离沉积环境就被交代。 Friedman and Sanders(1967)把这一作用 叫做“毛细管浓缩作用”。 许靖华和西根撒勒(Hsu and Siegenthaler, 1969)把这一作用叫做“蒸发泵作用 ”(evaporative pumping dolomitization)。
但是,如果溶液很稀即溶液的盐度很低, 缺乏干扰离子,而且结晶速度很慢,那么Mg2+ 和Ca2+就可能较好地分离,形成各自的离子层, 从而有可能形成化学计量的白云石。 相反,如果溶液盐度较高,干扰或竞争离 子较多,结晶速度也较快,那么晶格要求相当 严格的白云石就难以形成了。
例如,在蒸发条件下,虽然有高浓度的Mg2+、 Ca2+ 、 CO32-离子,但要它们结晶成晶格构造要求严 格的白云石,却是困难的。
1、原理
在这种潮上带, 刚沉积不久的表层沉积 物,主要是文石。 这些沉积物还是疏 松的,其粒间充满着水 。这些粒间水,在开始 阶段是正常的海水。 由于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强烈,这些粒间水就 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 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 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久而久之,这些粒间水的含盐度就变大了, 正常的海水就变成了盐水。 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也 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盐类矿。 石膏的沉淀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 比率大大提高。 正常海水的Mg/Ca约为3:1~4:1,而干热地 区潮上地带表层沉积物的粒间水或表层积水, 其Mg/Ca可达20:1,甚至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