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岩溶水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学基础A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A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A教学大纲01.教学单位名称:环境与资源学院02.课程代码:64200303.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A04.课程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Hydrogeology0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06.课程性质:必修07.课程学时:48学时,其中包含实验8学时08.课程学分:309.授课对象: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开课学期:4学期(春季)10.选用教材:张人权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2011年,第六版.主要参考书:[1]薛禹群主编:《地下水动力学》,地质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2]沈照理等编著:《水文地质学》,科学出版社,1985年[3]R.H.布朗等编,赵耿忠、叶寿征等译:《地下水研究》,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年[4]任天培主编:《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6年[5]霍崇仁等编:《水文地质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6]朱学愚、钱孝星编著:《地下水资源评价》,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7]R.A.费里泽著,吴静芳译:《地下水》,地质出版社,1987年[8]石振华,李传尧主编:《城市地下水工程与管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9]王大纯,张人权等主编:《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5年,第五版.大纲执笔人:11.课程中文简介: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讲授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地下水动态与均衡、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基本特征等,为本专业的其它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12.课程英文简介:Foundation of Hydrogeology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in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Hydrology and Wal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nl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in hydrogeology, the physical mechanics of groundwater flow, the hydroge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processes, groundwater regime and balance, and groundwater types. The knowledge herein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 the hydrogeology.13.京程装承任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地下水的功能,水文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空隙类型及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水化学分析表示方法,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

《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水文学与水资源》教学大纲(实习大纲附后)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理科学系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学基地班)主干课、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阐述水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水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子之一,它不但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广泛深入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积极参与地球上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水又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为从事地理学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同学奠定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研究方法。

同时,本课程重视水文科学新理论、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注重反映现代水文科学和水资源学的最新成果,参考地理科学专业已有的教材和相关学科的水文学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概论,阐述水文科学的性质、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水文循环机理及过程,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各种过程的物理机制和分析计算方法,水量平衡原理以及水文循环的作用、效应等。

第三部分地球表层水的组成及其运动,分别阐述陆地表层水、海洋、地下水的组成、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并阐明亚系统之间和亚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水资源学,讨论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价值,重点阐述水资源的评价与规划和水环境保护问题,最后结合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探讨了3s技术在水文科学中的应用,以及水文科学的前沿领域。

同时,结合水文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包括了课程实验和课间实习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时数(宋体小四加粗)总计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实习18学时。

铁路桥梁路基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铁路桥梁路基岩溶处理管理办法

路基及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路基和桥梁岩溶处理管理工作,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结合岩溶工程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岩溶处理包括岩溶注浆、岩溶回填(片石、粘土、水泥、混凝土)、护筒跟进等方法。

隧道岩溶注浆管理按《隧道风险管理办法》(XXXX工[2010]22号)附件三执行,原材料管理按本办法执行。

路基岩溶整治结合《关于印发“岩溶路基处理管理暂行办法”、“XX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实施细则(试行)”及“XX铁路岩溶路基注浆施工质量检测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XXXX工…2011‟45号)一并执行。

第三条需要进行岩溶处理的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此管理办法。

第二章岩溶处理程序及权限第四条施工中需进行岩溶处理时,若有设计则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施工。

监理单位结合设计图纸或设计地质勘探岩溶位置,对岩溶处理位置、范围等进行确认。

第五条施工过程中揭示岩溶但无设计或现场岩溶位置及范围与设计不符,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由施工单位上报设计单位、XX指挥部核备,按变更设计程序办理,由建设单位组织现场四方会商明确处理方案。

第七条岩溶处理主要分为以下5种方式:1.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针对较大溶洞或相互贯通溶洞所采取的岩溶处理,须由设计单位明确专项设计方案。

2.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针对单一溶洞、较小溶洞或斜坡岩溶可采取回填片石、粘土、水泥、混凝土等方式。

3.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可采取护筒跟进或双护筒等进行岩溶处理。

4.路基岩溶区采取的注浆加固措施。

5.其他方式,是指不属于上述方式所采取岩溶处理。

第八条岩溶处理工程量确认权限划分:1.岩溶钻孔、注浆管等处理辅助工作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2.桥梁岩溶区单孔注浆量≤XXX吨的,监理工程师确认;单孔注浆量>XXX吨的,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报XX指挥部、公司工程部审批。

3.桥梁岩溶区桩基础施工时,回填片石、粘土及水泥混合料或回填混凝土,监理工程师确认。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

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造成了水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

本文根据目前的情况阐述了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介绍了岩溶地下水勘测开发历史,分析了当前岩溶水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近期各地区岩溶水的勘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资源勘察;现状;配置;地下水开发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caused the water gap is more and more bi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described th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groundwater survey, analyzes the survey for the karst water i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recent regions of the karst water survey for the key ideas and working.keywords: karst groundwater; resource survey;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nfiguration; groundwater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tv21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岩溶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开发勘察现状地下水资源勘察是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地质勘察,其成果可作为水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

12-水环境特征

12-水环境特征

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战略之五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战 略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应本着“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基 本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用水,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用水”的 原则,深中浅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 用地下水资源。
➢ 西北内陆盆地近山前地带形成了天然的地下水库,具有良好的储存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天然地下水库的调蓄功能,调节地表径流,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绿洲带附近是以引用地表水为主且又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应增大地下水 的开发利用量,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地质环境。沙漠区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 应扩大对微咸水的改造利用研究。
•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地区 战略
(4)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在查明地下暗河和岩溶裂隙分布 的基础上,采取截(堵)、蓄、引、提等工程措施,利 用地下水。在岩溶石山地区,岩溶水的开发利用一定要 与生态恢复与建设密切结合,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湖 南洛塔、广西地苏、来宾、都安、贵州大方、云南蒙自 等地区开发利用岩溶水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全国平均:36% • 北方15省(区、市):60%。其中华北地区平均高达
76%,东北地区65%,西北地区25%,有37个城市和地 区处于超采状态。 • 南方:平均<10%。其中鄂、渝、滇、藏等低于5%。
我国地下水资源状况和面临的 主要问题
•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起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对水环境缺乏严格有效的保护,地下水污染现象
主要措施建议
1、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的自身规律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 位与作用
2、加强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增强地下水 的资源储备能力。

第十三章练习题华南旅游区》相关习题与答案.讲述

第十三章练习题华南旅游区》相关习题与答案.讲述

第十三章《华南旅游区》相关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华南旅游区独特的海岸景观位于()A.海南东寨港红树林B.海南鹿回头C.海南亚龙湾D.海南天涯海角2.泉州开元寺位于()省境内A.广东省B.福建省C. 海南省D.台湾省3.下列景观中()属于喀斯特地貌A.广东肇庆七星岩B.广西桂林山水C.福建武夷山D.海南三亚天涯海角4.()是太平天国革命以及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源地A.广西壮族自治区B.福建省C.海南省D.广东省5.华南旅游区中()是我国三大桑蚕产业洲之一A.太湖流域B.四川盆地C.湖州地区D.珠江三角洲6.华南旅游区手工艺和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A. 福州脱胎漆器 B粤绣 C.广西三雕 D. 佛山陶瓷7.“台湾三宝”是()A.水稻B.甘蔗C.茶叶D.橄榄8. 广东四大名果是指()A.甘蔗B.香蕉C.荔枝D.柑橘E 菠萝9. 下列城市中,被列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是()A. 福州市B.泉州市C.漳州市D.厦门市10.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有1000多年历史,因寺以丰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

A. 五台山B.普陀山C.峨眉山D.九华山11.福建省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为()A.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B.清源山风景名胜区C.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D.太姥山风景名胜区12.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山下,寺院背山面海,寺后五峰并列,山头高耸于云雾之中,面临万顷碧波,犹如仙境,故称为“五老凌空”,为()胜景之一。

A.泉州市 B.厦门市 C.福州市 D.漳州市13.福州是“花果之乡”,又是()发源地。

A 武夷岩茶 B乌龙茶 C 铁观音 D 龙井14.()是36峰之首,因端庄雄峙,具有“王者威仪”而得名。

A大藏峰B 玉女峰C大王峰 D 天游峰15.在广东省的主要旅游城市中,素有“花城”之称的是()A.中山 B 深圳 C 东莞 D 广州16.在广西境内的旅游胜地中,被誉为“人间仙境”的是()。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地下水动力学课后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课后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4)请指出地下岩溶集中发育的常见地质构造部位。
P131中。
第十四章 地下水资源
(1)对比以下概念
地下水补给资源、地下水储存资源。
P142。 (2)辨析论述:
只要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就不会动用地下水的
储存资源? 不正确。
(3)阐述地下水补给资源的性质和供水意义。
P143。
(4)如果采排地下水一段时间后,新增的补给量及减少的 天然排泄量与人工排泄量相等,含水层水量达到新的平衡 。在动态曲线上表现为:地下水水位在比原先低的位置上
1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属于浅部层圈水其中分布有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中的水这些水以自由态ho分子形式存在液态为主也呈现固态气态存在
绪 言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从大气圈到地壳上半部属于浅部层圈水,其中分布有大气水
、地表水、地下水以及生物体中的水,这些水以 自由态H2O分子
形式存在, 液态 为主,也呈现 固态 与 气态 存在。 详见P6。
第五章 包气带水的运动
(1)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和悬挂毛细水的运动有什么不 同特点? 当潜水水位下降时,支持毛细水随水位向下运动,悬挂毛细水
不运动。
(2)对于特定的均质包气带,其渗透系数随着岩石含水量的增加而 增大直至为一常数,所以渗透系数是含水量的函数;
正确。参见P48中。
(3)当细管毛细上升高度为10cm,粗管毛细上升高度为5cm时,A管、B管、C 管毛细上升高度各为多少?
P57中。
(5)在某含水层的局部地区,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 SO42-浓度显著下 降,HCO3-浓度则显著升高,试回答以下问题: (A)什么样的化学作用可能引起这种变化? 脱硫酸作用。 (B)与此相对应,地下水中其它水化学组分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SO42-浓度显著下降,H2S、HCO3-浓度则显著升高。 (6)试用掌握的地下水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A)油田储层地下水中H2S,NH4+浓度较高,而SO42-,NO3-含量很低; 在还原环境,脱硫酸作用所致。 (B)灰岩地区的泉口出现钙华。 脱碳酸作用所致。 (7)阐明影响溶滤作用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浓缩作用的条件。 参见P56。

第十四章地下水资源

第十四章地下水资源


另—种是岩溶系统中存在着不同规模的溶洞和溶蚀裂 隙,当补给区的范围较大时。补给停止后,存在于主要 通道中的水虽然很快流走,但在细小溶洞和裂隙中的水, 仍不断缓慢地排入主要通道,起了类似水库蓄水逐渐泄 出的作用。这样,由于储存于不同大小空隙中的水,以 不同的速度,递次排泄,使排泄点的水在旱季仍保持— 定的水量。 上述两种情况,只是储水形式不同而已,实质并无 差别,都能储存一定的水量。当连续干旱年份出现时, 仍能供给一定的水量。其供水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 短取决于储存资源的数量。总之,水库式的岩溶含水系 统,不但有补给资源,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储存资源,具 有较好的天然调节能力,使水量在时间上分配较均匀, 故对用水比较有利。枯水季节泉的流量愈大,不稳定系 数愈小,则说明岩溶含水系统调节能力愈强,储存资源 的数量越大。
2、 裂隙含水系统有两类 凡具有供水意义者,都兼有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 一般宽大裂隙既是输水通道,也可以储存水量。细小裂 隙在接受补给以后,主要是储存水量。当岩石中仍保留 有原生的孔隙时,也可以起储水的作用。 总之,构成裂隙含水系统的前提是大小裂隙相互连 通。开张程度不同的小裂隙中的水,部分构成储存资源; 获得补给之后,宽大裂隙中的水未排泄到一定程度之前, 小裂隙中的水较难运移,一般其开始排泄的时间,一方 面随其与大裂隙连通的程度而不同,另一方面随裂隙本 身的宽度不同而异。正是这些小裂隙,有时也有部分孔 隙中的水,构成一个裂隙含水系统干旱季节的供水量。 在连续干旱年份出现时,也就是补给量持续少于多年平 均的补给量时,供水的来源有相当数量要依靠储存资源 的供给。所以,只有范围较广阔而且大小裂隙相互连通 的系统,才可能有较好的供水能力,这也正是裂隙含水 系统很少作为大型供水水源的原因之一。
裂隙水的系统性 导水的裂隙系统构成裂隙含水系统,大体可分两类。 一类是局部构造形成断层,沿断层破碎带发育的带状含 水体,宽度可以很狭小,也可达几十m或百m以上,长 达几km甚至更远。它与周围的区域性裂隙联为一体。 当地形条件有利时,断层带汇集周围裂隙中的地下水, 可以给出相当大的水量。在天然情况下,往往以泉的形 式排泄。有时它与一个或若干个含水层发生联系,可以 给出更多更稳定的水量。 另一类是区域性裂隙构成的含水体。当某种岩性的地层 发育了比较密集的构造裂隙或成岩裂隙,在构造和地形 配合适当时,便可以形成此类含水系统。水在裂隙中运 动比较通畅,若没有有利的储水构造,很难保证常年有 水。因此,这类系统的给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 造条件,通常多为向斜盆地、单斜断块盆地,或者被其 他弱透水地层掩阻的自流斜地等。

自然地理学-第6部分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学-第6部分圈层间的相互作用

滑坡
斜坡上大量土体或岩体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 现象。
地面水或地下水对岩 体的浸泡、对软弱面 的润滑是滑坡的诱发 因素之一。
2019年湖北巴东发生特大滑坡
清江水布垭库区,2019年6月 17日凌晨,滑坡体总方量超 过500万m3,8人失踪,15栋 房屋滑入清江。
三、水圈与大气圈
1、水汽与天气
百货大楼
绿化公园
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比例示意图
植物对保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物质生产功能:木材生产、林特产品生产 环境景观资源:森林景观、公园等休闲场所 涵养、保护水源 调节水循环,减缓洪灾 保持土壤,增加肥力 固定二氧化碳,制造氧气 吸附尘埃、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减轻温室效应 净化环境、维持生境:土壤环境、生物栖息地 ……
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印度洋海啸
海啸发生时间:2019年12月26日
百年来死亡人数过千的七次大海啸
1、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死难82000人。 2、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浪高29米,死亡人数3000人。 3、1959年10月30日墨西哥海啸引发山体滑坡,死亡人数5000人。 4、1960年5月21号到27号,智利沿海地区发生震群型地震(最大震级8.4级),
土壤是生物与岩石相互 作用的产物,还是两者相 互作用的纽带。
植物一般很难直接吸收 岩石中的矿物质,经过土 壤转换成离子形式后才能 被植物吸收。
当生物有机质在土壤中 转变成有机酸时,生物对 岩石的化学风化作用才能 发生。
植物-土壤-岩石的关系
2、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
植物分泌一些挥发性杀菌物质,如丁香酚、桉油、松 脂等,具有杀菌功能。每hm2松林,一昼夜可分泌30~ 60 kg的杀菌素,足以清除一个中等城市空气中的各种 细菌。调查表明,林内每m2空气中的含菌量300~400个, 是林边空地的1%,城市百货商店的十万分之一。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目录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服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暗室逢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收复失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29QWDD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第十章孔隙水 (40)是多少第十一章裂隙水 (42)三分法第十二章岩溶水·····················································45we 福娃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一、名词解释1.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的体积。

4.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5.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6.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7.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和地位《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

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

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

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

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

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三、选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1.课程教材《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地质出版社 1995年6月2.主要参考书《水文地质学》李正根等编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王家鼎惠泱河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水文地质学》,于开宁等,石家庄经济学院,1998.四、课程内容体系绪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目录 简版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目录 简版

第一篇地质基本知识和岩土分类第一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1第二章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11第三章岩土分类及其鉴别特征15第二篇工程勘察第一章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40第二章工程地质测绘45第三章遥感影像解译53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69第五章地球物理勘探75第六章勘探与取样108第七章勘探点的测量125第三篇岩土测试第一章室内试验132第二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71第三章标准贯入试验185第四章静力触探197第五章载荷试验218第六章现场剪切试验234第七章旁压试验252第八章扁铲侧胀试验263第九章波速测试269第十章岩体原位测试280第十一章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290第十二章土壤氡测试319第十三章土、水腐蚀性测试321第四篇地基评价和计算第一章设计基本原则和荷载的基本概念329 第二章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332 第三章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341第四章地基变形验算359第五章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384第五篇特殊性土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湿陷性土418第二章红黏土445第三章软土455\第四章填土463第五章膨胀岩土468第六章冻土488第七章盐渍岩土498第八章混合土509第九章污染土513第十章风化岩和残积土518第六篇特殊地质条件勘察和评价第一章岩溶和土洞525第二章滑坡和崩塌536第三章泥石流558第四章采空区567第五章地面沉降575第六章地震580第七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05第七篇各类工程勘察和评价第一章房屋建筑和构筑物615第二章动力机器基础628第三章地下工程643第四章水上工程682第五章核电厂693第六章线路、机场场道和桥涵705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堆场731第八章既有建筑物748第九章罐、塔、仓等构筑物754第八篇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第一章浅基础768第二章深基础779第三章基坑工程823第四章边坡工程867第五章地基处理902第六章现场检验与监测956第九篇地下水第一章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976第二章地下水的性质980第三章水文地质测试993第四章地下水的不良作用1016第五章工程降水1029附录附录I 地层符号1045附录Ⅱ岩层倾角换算表上1046附录Ⅲ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1048附录Ⅳ国内外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主要技术标准目录1055索引1079。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的地质作⽤第⼗三章地下⽔的地质作⽤§3.地下⽔的概念及其特征⼀.概念: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表之下岩⽯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

⼆、地下⽔的来源(⼀)渗透⽔——⼤⽓降⽔、冰雪融⽔、地⾯流⽔(江、河、湖、海)等从地⾯渗⼊地下积聚成。

(⼆)凝结⽔——⽔蒸汽凝结成⽔滴后渗于地下。

(三)岩浆⽔——(原⽣⽔)地下岩浆活动形成的⽔(结晶⽔、⽔⽓)。

(四)埋藏⽔——(古⽔)地史中沉积物空隙中的⽔,被封闭保存下来。

三、.地下⽔的赋存状态(⼀)吸着⽔——靠分⼦引⼒及静电引⼒吸附在⼟和岩⽯颗粒表⾯上的⽔。

不受重⼒影响,不被植物吸收。

(⼆)薄膜⽔——包围在吸着⽔的外层,可以从原处向薄处“移动”少部分可被植物吸收。

(三)⽑细管⽔——受表⾯张⼒影响,保留在⽑细管中,易被植物吸收。

(四)重⼒⽔——受重⼒影响可⾃由流动。

四、岩⽯的空隙类型(⼀)孔隙——疏松未胶结好的岩⽯中形成的空隙颗粒之间的空隙。

Q、N地层常见,孔隙⼤⼩与碎屑颗粒有关。

颗粒磨圆差不等粒则孔隙⼩(图)磨圆差好,近等粒则孔隙⼤(图)孔隙度(⼆)裂隙——岩⽯中断层、节理、缝隙等。

(三)溶洞——可溶性岩⽯被溶蚀形成的洞⽳。

五、岩⽯的透⽔性岩⽯允许⽔透过的能⼒不仅与孔隙度有关,跟孔隙绝对⼤⼩有关,空隙⼤、多、连通情况好,透⽔能⼒强。

(⼀)透⽔层:孔隙⼤、孔隙及⼤的砂层和砾砂层,胶结不好,砂岩、砾岩及裂隙发育的其它岩⽯。

透⽔系数:⽶/昼当透⽔层含⽔时称含⽔层。

良透⽔层透⽔层(⼆) 不透⽔层:常见由泥岩,粘⼟层等组成六、地下⽔与地表⽔的差异地下⽔⼤多被限制在透⽔层中流动与⾃由流动的地表⽔有⼀定的差异。

1.流速⼩、机械动能⼩地下⽔除受重⼒影响由⾼向低流,受压⼒影响由⾼压向低压流动外,在流动过程中受到透⽔层中岩⽯的阻碍,能量消耗在磨擦上,因此流速⼩,机械动能⼩。

2. 矿化度⾼、化学动⼒⼤⽔中各种元素的离⼦、分⼦、化合物的总量。

Mg/e g/eNacl——咸味——苦味MgSO4Fe——兰绿⾊——清凉可⼝,成为可供饮⽤的矿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1.2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 (1)可溶岩的存在,可溶岩的成分与结构是控制岩溶发育的内因; • (2)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水流才能进入岩石进行溶蚀; • (3)水具有侵蚀能力,含有CO2或其它酸类,侵蚀能力才明显增强; • (4)水是流动的,水的流动是保证岩溶发育的充要条件,水不流动,终究会
达到饱和而停止发展; • (5)其它因素:植被土壤发育的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格外发育;构造作用产
生的裂隙影响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
• 13.1.3碳酸盐的成分与结构 • 可溶岩: • (1)卤化物岩(岩盐、钾盐、镁盐),分布少; • (2)硫酸盐岩(石膏),分布少; • (3)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分布面积大。 • 可溶岩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作为溶解对象,不同成分与结构的岩石溶
第十三章 岩溶水
• 13.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 13.2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 13.3 岩溶水的特征 • 13.4 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 岩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岩溶现象对许多人来说是很神密的(含 部分专业人员),岩溶现象的壮观奇特,岩溶水的神出鬼末,有着积极 的一面:
• 13.3.2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 (1) 通常为层流、紊流共存,细小孔隙与裂隙中的地下水一般为
层流运动,大管道中的地下水一般呈紊流运动。 • (2) 在岩溶水系统中,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常常是不一致的。 • (3) 岩溶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 13.4 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 11.4.1 南方岩溶及岩溶水 • (1)岩溶发育程度:南方岩溶发育比较充分,岩溶现象较典型,地表可有峰
• (2)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循环深度浅,源汇距离短,地下径流强烈, 大体以水平运动为主,岩溶最为发育,多形成以水平溶洞为主的管道系 统、倾斜溶洞。
• (3)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地下水流受区域性侵蚀基准面控制,径流途径 长,径流迟滞且随深度增大而更缓慢,岩溶通常不发育,仅在局部径流 较强烈的地段形成岩溶洞穴。
• 构造运动引起侵蚀基准面升降时,影响岩溶的垂直分带。
• 现在我们考察一个理想的岩溶水系统发育演化的整个过程。当最 初在可溶岩中形成局部与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时,地下水在原有 的孔隙—裂隙中流动(图a)
• 随着差异性溶蚀的进行,岩溶水自组织现象出现。当裂隙溶蚀 扩展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与局部地下水流动系统相适应的多个 地下管道系统(地下河)(图b)。
• 易发生岩溶的部位: • (1)褶皱轴部尤其是向斜轴部,往往张开裂隙发育,又
是地下水汇集的部位,流线在此密集,地下河系发育。 • (2)断层带往往是岩溶集中发育处,因此处导水好,流
线密集。 • (3)在可溶岩与下伏隔水层的接触面上易发育成层的溶
洞。
• 岩溶区地下水流系统特征:
• (1)非饱和流动系统:地下水以大气降水的间歇性垂向运动为主,常形 成垂向发育的溶蚀裂隙、落水洞、溶斗、竖井。
• 13.4.2北方岩溶及岩溶水
• (1)岩溶发育程度:北方岩溶发育多不完整,地表少有溶斗、落水洞等,地 表多呈常态的山形;
解的难易程度不同;作为导水介质,在后期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裂隙有 所差异,控制地下水流动而影响岩溶发育。
• 13.2 岩溶水的演变 • 13.2.1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 具有化学侵蚀作用的水进入可溶岩层,对原有的狭小通道(原生裂隙和构 造裂隙)进行扩展,水流不断溶蚀裂隙壁面,溶于水的岩石成分被流动的 水流带走,裂隙通道不断加宽。
§ 济南泉城世界著名:蕴育滋养了该城文明与发展; § 山西自北向南沿太行山脉的名泉:晋祠泉,娘子关泉,洪山泉,郭
庄泉,广胜寺胜泉,龙子祠泉,是山西盆地的工农业发展的主要支柱; § 广西桂林山水甲天下,奇特岩溶景观; § 云南的路南石林,壮观与气势,让游人流涟忘返.
• 岩溶水的奇特又使人无可耐何——消积不利: • 华北的大多数煤层,承压水头之高,带来开采风险巨大; • 云南、广西、贵州省岩溶山区,缺水严重,阻碍发展,生活赤贫
丛、峰林、溶蚀洼地、溶斗、落水洞、竖井等,地下多发育较为完成的地下 河系; • (2)介质均匀性:岩溶含水介质常是高度管道化与强烈不均匀的,岩溶岩对 降水的响应十分灵敏,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 (3)岩石成分:岩溶区多分布巨厚到块状的纯净碳酸盐岩,多发育有裸露型 岩溶,介质可溶性强,受构造应力时易形成稀疏而宽大的裂隙。 • (4)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上属于较紧密的褶皱,向斜核部多易发地下河系。 降水充沛,补给强。
• 水量丰富的岩溶含水系统是理想的供水水源,岩溶区有奇峰异洞和大泉,易 渗漏,危及采矿。可溶岩占全国1/3。
• 13.1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 13.1.1岩溶发育条件 • 岩溶发育条件包括两个基本条件、四个必备条件。 • 两个基本条件: • (1)岩层具有可溶性; • (2)地下水具有侵蚀能力。 • 四个必备条件: • (1)可溶岩的存在; • (2)水是流动的; • (3)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 • (4)具有侵蚀能力的水。
现象; • 岩溶区的库水渗漏,处理困难; • 在基本建设中,地下施工,燧道施工困难重重.
• 岩溶水亦称喀斯特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岩溶水系统是一个 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 岩溶水系统,演化初期与裂隙水系统差异不大;演化后期,大范围内形成完 整的地下暗河,空间分布极不均一,时间上变,构成较强的势汇,吸引较多 的水流,使地下分水岭不断向另一侧迁移。溯源溶蚀不断发展, 地下河系的流域不断扩展。当低势主干地下河扩展到与另一侧 的地下河相通时,便袭夺后者使之成为低势地下河系的一个部 分(图c)
• 岩溶水系统的流域不断扩展、溶蚀作用不断进行,而原先径流缓慢的区域地 下水流动系统则水流循环加速,最终发育成为范围包括整个碳酸盐岩体的形 态完整的地下河系(图d)。岩溶水系统演变的自组织性,最终使由不同地下 水流动系统造成的地下河统一成范围广大、排泄集中的地下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