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浅谈西方现代艺术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影响
关键 词 : 艺 ; 方现 代 艺术 ; 代 转 型 陶 西 现 中 图分 类号 : 09 儿1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4 8 2 1 )3— 0 4— 2 10 —85 ( 00 0 0 1 0
一
、
西 方现 代 艺 术 的产 生
世纪西方最典型的艺术样式 。尽管抽 象艺术与写 , 处在 引领现代文明的前沿。
事实上 , 此后 的野 兽 派 、 体 派 、 来 派 到 荷 兰 风 格 派 、 现 立 未 表
主义 、 构成 主义 、 光效应艺术 、 机动艺术等形形 色色的抽象艺 术, 抛开它们 的一些细枝末节 , 许多现代 艺术流派 的名 称和 内涵表达的都是科学 的主题 , 既使是追求非理性的达达主义 和超现实 主义艺术也有一套完整 的科 学理论 即精神 分析学
的形式主义并非胡涂乱抹 , 随意而为 。从 他主张抛弃原有绘
画艺术 “ 画什 么” 力推“ , 怎样 画” 来颠覆 以往的传统艺 术开
存在, 也正是它们带 来 了现代 工业 文 明。毫无 疑问 , 以抽象
艺术为代表 的西方现代艺术 与西方现代工业 文明是互 为因 果、 相辅相成的 , 充分体现 了工业文 明时代的特有 精神。当 现代工业文 明告别农耕社会时 , 自然需要一种不是叙 述故 很 事而是探索未来的理性思 维 , 它是 蕴涵着人文精 神 , 种人 一 生来就是平等 、 自由 、 质疑天性 的内心观 照。如果说文 艺复 兴是西方文明的火炬 , 那么现代艺术就是这盏火炬产生 的火 花。它承续文艺复兴之火 , 1 从 9世纪末 2 0世 纪初 在西方燃 烧起来 , 并影 响到我 国“ 四” 五 时代 和改革开放之后 的艺术。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国近现代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美术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自那时起,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的艺术观念、技术和艺术作品。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艺术观念方面,西方美术对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
西方艺术对于个体表达的重视、艺术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对真实世界的描绘以及对色彩和形状的运用等方面的思想,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西方艺术注重个人情感和体验的真实表达,这一思想对中国艺术家尤其是现代派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开始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探索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及对抽象形式和色彩的运用。
其次,在艺术技术方面,西方美术为中国艺术家带来了新的绘画和雕塑技巧的启发。
中国艺术家开始学习西方的透视和构图法则、绘画材料和颜料的运用、雕塑的精细表达等技术,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西方的绘画技巧和材料的引入,使得中国绘画和雕塑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提升。
再次,在艺术题材和题材表现方式方面,西方美术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艺术中的许多题材和表现方式在中国得到了借用和改编,丰富了中国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西方的风景画和人物画成为中国艺术家吸收和融合的对象,中国艺术家开始创作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的作品。
此外,西方美术对于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促使中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探讨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的作品。
最后,在艺术市场和展览领域,西方美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尤为显著。
中国艺术家开始模仿和研究西方艺术的市场运作机制和展览方式,从传统的个体工作室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和国际化的艺术创作和展示方式。
西方的艺术市场和展览机构的引入,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总的来说,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在艺术观念、技术、题材和市场方面对中国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为中国艺术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和多样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美术史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中国美术史的多样性,其中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和理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西方的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有着三方面的影响:根据西方艺术史对中国美术史的类型分类、引入西方文化和艺术理论和从西方经验发现研究方法。
首先,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的类型分类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美术史可令人产生深刻印象,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这些类型可以根据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进行更精细的分类。
例如,可以根据西方艺术史的分类法将中国的山水画分为唐宋山水画、明清山水画和民族山水画等。
其次,西方文化和艺术理论的引入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的艺术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美术史,不仅能从表面上欣赏美术品,而且能够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理论。
例如,西方文化和艺术理论中的构图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唐宋山水画等中国美术作品的构图结构。
最后,从西方经验发现研究方法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西方国家,美术史研究一直存在,研究者们有大量的经验可供参考。
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而西方的经验却非常宝贵,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美术史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来巩固美术史研究,从而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综上所述,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通过分类的方式影响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而且还将西方文化和艺术理论引入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美术史,同时也借鉴西方的经验发现研究方法,从而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
因此,西方艺术史观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加以充分利用。
【精选】十九世纪西方服装发展状况及对中国服装发展的影响
十九世纪西方服装发展状况及对中国服装发展的影响班级:服装1042 学号:1007441214 姓名:江婷【内容摘要】: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给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欧和北美带来了经济科学技术上的进步,政治上的变革和国家的统一,这一系列的变化给西方的服装的服装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当时中国的服装服装。
【关键词】:工业革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洛可可十九世纪西方服装所产生的重大变化都与当时的工业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机械代替了手工,大批量生产的观念形成,服装模式上不同层次逐渐分明。
政治、科技和经济的深刻变化,改变了欧洲的社会结构,任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艺术出现了性的流派,不同程度影响着服装的变革,十九世纪以来,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也都在服装中表现出来。
从晚清到十九世纪末,几十年的年的变革,可谓翻天覆地,急风骤雨,狂潮怒涛冲刷了封建时期一切旧的思想和文化。
同时也促进中国服装的变革与发展同时也深受外国服装的影响。
一、十九世纪西方服装发展背景、状况和特点十九世纪初欧洲社会以法国为中心的政治舞台出现激烈的变动,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然后七月王朝建立,直至1848年二月,法国建立共和国。
1871年德国通过数年战争实现统一不久意大利也完成统一。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一系列的电器发明。
电力的Array广泛应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电话电报的发明成为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此期间出现的机器对服装的影响最直接明显。
化学染料的发明、人造纤维的诞生、缝纫机的创制深远影响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缝纫机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服装生产业开辟了道路。
工业革命为纤维工业带来了划时代飞跃。
1884年法国人Chardonnet使人造纤维工业化;1890年法国人发明了铜氨人造丝·········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巨大变化了社会结构,人们的思想生活发生巨大改变。
论西方文艺复兴对中国文艺的影响
论西方文艺复兴对中国文艺的影响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它发生在古典文化逐渐衰落之后的文化复兴运动,并对当时欧洲的文学、艺术、建筑、哲学和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在全球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古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西方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处在一个文化、经济、政治和科技繁荣的阶段,古典文化的热潮相继引起了一场新的艺术风暴。
文艺复兴的理念是对古典和中世纪文化的一种回归和超越,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形式特点。
其中厚重的人性主义精神更是时代的符号和精华。
文艺复兴是人类思想史和艺术史中最鲜明的一段历史,它表现为艺术繁荣、文化激荡和思想超越等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点有:(1) 人文主义殷切。
当时意大利的艺术家和学者重视陶冶人性,强调人文精神和个性独立。
这种人性关怀的主张,不仅从哲学和文学,也表现出来了西方艺术的风格。
(2) 深厚的文化自信。
文艺复兴是一次深深得自信并振奋西方文化精神的复兴运动。
各种艺术形式的互相支持和相互影响,体现出了西方文化的特点。
(3) 异教文化的融入。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热情和追求,使西方文化更加多元和包容。
(4) 独特的艺术形式。
画家们大量使用透视和色彩的对比手法,使得欧洲绘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绘画“飞黄腾达”时期。
文艺复兴的雕塑和建筑进一步丰富了欧洲文化的表现形式。
2. 西方文艺复兴对中国文艺的影响西方文艺复兴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欧洲自身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文艺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艺理论家和学者,对于文艺复兴对于中国文艺文化的影响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1)对于文章的影响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盛,为当时欧洲艺术和文化的复兴打下了基础,并且在后来的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超出了欧洲。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艺术文化是人类普世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文化形态和表现方式。
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不仅是各自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的影响,更因文化交流和融合而呈现多样化。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西方艺术文化意象的异同对比。
一、意象背景与文化内涵在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不同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达,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不一样。
东方文化历史文化悠久,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倡导中庸之道。
在艺术表现上,中华艺术一般追求山水田园的自然之美,以及碧水、胡枝子、葫芦等意象化万物为生动形象。
在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深远,非常注重“无”和“空”的表现,注重捕捉事物的瞬间,比如日式画之“写意花鸟”,注重“一笔一画,一气呵成”却又不落俗套,且有其浓郁的文化内涵。
而印度艺术则主要表现宗教和哲学思想,比如“吠陀文艺术”注重艺术与宗教的统一,感人肺腑的表达,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
西方文化注重理性、创造性、自由、开放,也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是勇气、理性、和谐、自由等意象。
在艺术表现中,希腊的雕塑艺术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自由女神像”,她手捧长剑,脚踩船桨,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自由、和平的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成为一种精神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光辉的历史。
二、意象表现与风格特点中西方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风格特点有很大的差异,这点在艺术品的形态和造型、色彩表现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1.绘画艺术的比较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代表之一,传统的中国画以笔墨为主,尤以水墨为精,讲究线条的变化,借助"笔意"或"墨韵"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与主题。
在艺术表现中,中国画大量利用了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字意与画心相通,富有诗意,常常表现出文人气质和清新的自然美。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近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近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近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兴起,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涌动于欧洲大陆的思潮,不仅改变了西方艺术的面貌,也为中国美术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
本文将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等艺术思潮的角度来探讨这种影响。
首先,印象派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印象派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独特描绘,以及对瞬间印象的捕捉。
这种特色使得中国美术家开始对西方的色彩运用产生兴趣,并开始尝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中国画家徐悲鸿就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开始运用明亮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使得他的作品更具现代感。
其次,立体主义也对中国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立体主义强调对物体形体的解构和重组,以及对多角度观察的呈现。
这使得中国美术家们重新审视物体的结构和空间,并试图运用立体主义的观念来塑造他们的作品。
李可染是一位受到立体主义影响的中国画家,他在创作中引入了折纸、折线等元素,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另外,表现主义也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一场革命。
表现主义将情感表达放在首位,通过夸张的形象和颜色来传达内心的冲动和情感。
这种思潮激励了中国艺术家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强烈冲击力的作品。
中国画家吴冠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作品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和动感,使人们对中国美术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
最后,抽象艺术的兴起也对中国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抽象艺术以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为主要元素,摒弃了传统的具象表达,强调作品自身的形式美。
这一思潮让中国艺术家开始探索抽象的表现方式,并尝试在作品中运用抽象的手法。
中国艺术家赵无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的作品以简洁明了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和表现力。
总之,近代西方艺术思潮对中国美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印象派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到立体主义对空间和结构的重新思考,再到表现主义对情感表达的突破,以及抽象艺术对形式美的探索,这些思潮不仅改变了中国美术的面貌,也为中国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国外美术对我国油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国外美术对我国油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国外美术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9世纪中叶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艺术家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油画技法和艺术理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风格,并为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首先,国外美术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技术上的影响。
西方油画的技术体系相对完善,包括色彩运用、绘画技巧、透视法等方面的研究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进行了扩展和丰富。
通过学习西方油画技法,中国艺术家们可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此外,西方油画的技术手段也为中国油画的媒材和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创作过程中的素描、涂层、透明技巧、重叠效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呈现形式。
其次,国外美术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观念上的影响。
西方艺术的发展与绘画的观念密切相关,诸如人性、身份、自然、社会等等主题在西方艺术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中国艺术家们借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和表现手段,通过油画来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这种观念上的影响使中国油画更具时代感和个性化,丰富了中国油画的创作主题和意义。
第三,国外美术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艺术市场上的影响。
西方油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商业价值的艺术形式,其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油画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西方油画的影响使中国油画家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这种市场上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激励了更多的中国艺术家投身于油画创作并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最后,国外美术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文化交流上的影响。
西方油画的传入为中西方艺术交流提供了契机,使中国艺术家能够更多地参与国际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与西方艺术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文化交流的影响使中国艺术家们能够更早地了解和接触西方艺术思想和尖端艺术动态,有利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明清时期西方文化艺术对中国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种 大 国心态成 为 了西方文 化 艺术得 以在 中国传 播 的基 础 。西 方美 术 以全新 的特 点引 起朝 野的 关 注 。明朝 姜 绍 书 在 《 声 诗 史 》 无 中写 道 : 利 “
它们很快 在 中国引起 强烈 的反 响 。
要 表现 不是 在传统 中 国画所 经受 的刺激 和改造
方面 , 而是 以某些 西方美术 种类 和样 式不 断地 、 大量地 引进 为 显著 标 志 , 油画 、 画 、 塑 等 如 版 雕 的大 量 引进 , 而 使 中 国美 术 整体 结构 发 生 了 从
美 术种 类和 绘 画 的 写 实手 法 , 国美 术 界 的 反 应 在 前后 期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差 异 。如 何 面 对 外 来 文 化 的 冲 中
击 和影 响 , 个 时 期 都 存 在 着 值 得 思 考 的 问题 。 西 方 美 术 的 涌 入 , 仅 丰 富 了 中 国 美 术 的 种 类和 样 式 。 两 不
9 6
哈尔 滨 学 院 学 报
20 0 9正
要 求寄描绘 基 督 生 平 的图 像 书 《 迹 图》 圣 。此 书于 1 0 6 5年 传 到 南 京 , 到 北 京 , 传 甚 广 。 后 流
当时 的美术 传播 与宗教传 播走 的是 同一 条 由南
除 个人 创 作外 , 世宁还 向宫 内外 的 中国学 生 郎
国 的西方 油 画 。当 时 , 国朝 野 怀 有 包 容 万邦 中 的大 国心态 , 那些 在科 学 、 术等 方面 有一 技 对 艺 之 长 的传 教 士不但 不排 斥 , 而 是恩宠 有加 , 反 这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是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期在英国兴起的一股艺术运动,追求手工制作与美学的结合,提倡传统工艺的复兴。
这一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其中一些方面的介绍。
首先,工艺美术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体现在美学上。
该运动主张“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强调艺术品应该具有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这一观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实用主义、实用美学相契合。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念和审美标准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陶瓷、木雕等工艺品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注重工艺质量和设计美感的融合,使得这些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生机。
其次,工艺美术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影响还体现在技术方面。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反对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
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工艺中注重手工技艺的精致和独特风格相吻合。
工艺美术运动强调手工制作的过程和细节,对中国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工艺美术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该运动强调艺术与社会的联系,反对虚华、奢靡的艺术形式。
这一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节俭、勤劳和实用的价值观相契合。
工艺美术运动提倡的艺术理念和价值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工艺美术运动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影响了中国
传统工艺的发展和传承,还影响了中国艺术美学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工艺美术运动的理念和审美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使其在中国的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18世纪欧洲壁饰画与中国传统审美比较研究
18世纪欧洲壁饰画与中国传统审美比较研究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赵欣宇摘要:17-18世纪的“中国风”壁饰画设计在欧洲逐渐走向高峰,产生出对于中国传统风格审美与场景的想象性构建,也是中西方传统审美的一次重要的交流与碰撞。
以此为基点探究有益于洞悉中西方传统文化与审美的区别和实质。
本文将从18世纪欧洲中国风壁饰画中的创作内容、美学特征、构图与符号这三方面内容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相比较,剖析了18世纪欧洲“中国风”设计出现的符号和装饰性质的借鉴与模仿,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反思总结。
关键词:中国风欧洲装饰壁画中西艺术交流审美比较17—18世纪的欧洲进行了思想和政治的变革,艺术领域也随之变迁。
自航海技术的发展以来,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导致中西方艺术也随之密切。
其中外销艺术品就作为贸易往来的中心,也逐渐受到西方人民的追捧和欣赏,西方各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成为了兜售东方商品和中西方艺术交流的媒介和桥梁。
逐渐的,中国的外销艺术品成为西方主要的模仿对象,因此“中国风”(Chinoiserie)的设计在17—18世纪的欧洲逐渐火热。
外销艺术品的种类非常齐全,例如有壁饰画、瓷器、家具、服饰布料、茶叶等等。
其中,壁饰画就成为外销艺术品的一种典型,包括壁纸、挂毯、墙布、坐垫等等,成为西方上流社会装饰房间的常用物品,装饰空间也大多为卧室、餐厅、休闲处所。
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大量的欧洲壁饰画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在经过仿制、挪用、参考、拼凑后,加之西方当下流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将独特的中国传统审美进行视觉化的装饰处理,受到大多数上流社会的人群所追捧,成为新一轮的装饰热潮,以此通过新的目光和视角重新审视东方艺术。
对于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的研究,西方学者在整体的中西方艺术交流与碰撞或者中西方政治、宗教和艺术方面,或是单独类型,如欧洲“中国风”瓷器、东方园林、纺织品等图1中国画墙纸18世纪汉普顿宫图2唐寅《落霞孤鹜图》明代图3中国壁纸18世纪美国迪美博物馆等都有较为细致的研究;中国的专著方面主要集中在17—18世纪的“中国风”外销瓷器、丝绸、园林、家具等单独的方面,并未对中西方两者之间的传统审美比较做出相对细致的研究,其余的成果还相对欠缺。
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历程中国工艺美术教育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宫廷工艺到现代的学院教育,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古代的宫廷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起源。
在古代,宫廷是工艺美术的主要推动者和保护者。
宫廷工艺师傅通过传统的师徒制度,将他们的技艺传承给后代。
这种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注重技巧的培养和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近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一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开始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学院教育逐渐兴起,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工艺美术人才。
20世纪后期,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逐渐走向国际化。
学校开始引进国外的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艺美术人才。
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也开始注重与当代社会和市场的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
如今,中国工艺美术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
同时,中国的工艺美术作品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经历了从宫廷工艺到学院教育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技艺传承到现代的创新教育,中国工艺美术教育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作者:谭炜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6期摘要:“西学东渐”从明末及至民国,深深的影响这这段时间社会的变革,同时波及中国近代美术和近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开端,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背景,使得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近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同时同时思考社会发展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与影响,从研究思想的变革到社会整体的变革,更加深入了解“西学东渐”对于整个近代美术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西学东渐;近代;美术;思想潮流一、西学东渐产生的背景1.洋务运动清朝末期随着洋务运动的不断发展,洋务派意识到仅仅购买西方的设备和聘请西方老师进行教习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这些并不能长久的解决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的问题,他们认为直接派遣经选拔的人员去到西欧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技术,考察先进的教育信息,培养掌握新式记忆的本国人才,因此洋务派积极上书,力陈派遣留学的优势,这才促成了多位官员的出国考察和派遣一批批的学员外出学习,这些官员和学员学成过来,将他们学习到见识到的绘画技法和美术教育思想和所思所见整理成书,出版印刷为当时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
2.留洋学习的热潮随着欧洲的传教士对西画发的传播以及外销画的促进使得西画在国内的慢慢开始普及开来,明末清初形成了一股留洋的潮流,许多的有志青年开启留远赴欧洲,美洲的学习之路,至此,中国油画的开始登上近代历史的舞台。
明清时期原本还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在宫廷教授绘画技法,但是由于当时民族衰落激起的向日本,西欧学习的科学技术的热潮,当是的青年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就是救民族危亡的救命稻草,同时激起了去西方学习的浪潮。
对于美术而言,西方的写实技法是国人所仰慕和渴望学习的,古代传统的人文画在维新派的眼里就是落后的科学文化,所以更加激起了对于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吸引力。
3.传教士明朝中后期急剧变化的政治形式和思想文化更加的多元化,当时的社会为传教士进入中国及西学的传播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条件。
从美术文论看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的影响
从美术文论看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的影响西画东渐是指西方绘画艺术向东方传播、影响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明末清初时期对中国的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美术文论的角度来看,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绘画理论和技术的改变、对艺术思想的冲击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接受与融合上。
从美术文论看,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的影响体现在对绘画理论和技术的改变。
在西画东渐的过程中,大量西方绘画理论、技术和方法被引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绘画的透视、光影处理、色彩运用等技术和方法被中国画家吸收和借鉴,使得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也使得中国绘画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传统的理论观念进行了革新和深化。
这种技术和理论的变革为明末清初的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对艺术思想的冲击。
西方绘画的传入使得中国画家开始接触西方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
他们开始思考艺术的目的和意义,探索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使得中国画家们开始关注人文主义、个性表达和情感表达,这与中国传统画学的审美观念有所不同,为中国画家的创作思路打开了新的空间。
这种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推动了中国画学的内在变革,为明末清初画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从美术文论来看,西画东渐对明末清初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绘画理论和技术,推动了画学的发展,也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推动了中国画学的内在变革。
西画东渐还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对西方绘画的接受与融合,使得中国画学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和丰富。
西画东渐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化交流,它对中国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明清时期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融合本土文化
西方绘画在明清时期的传播过程中,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 风格。
这种融合表现为对传统绘画元素的借鉴和吸收,例如在透视、构图、色彩等方面 ,以及在题材和内容上对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
融合本土文化的特点使得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更具广泛性和深入性。
变异和创新
在传播过程中,西方绘画逐渐 适应了中国社会的需求和文化 背景,从而产生了变异和创新 。
观念引入中国。
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不仅影响了中国绘画的技法和风 格,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观念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已经有很多关于明清时期西方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的研究,但 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融合、西方绘画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影响等等。
这种创新表现为对西方绘画技 法和理念的运用和改进,以及 在绘画题材和内容上的拓展。
变异和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的 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也为西方 绘画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机遇和挑战。
艺术家的接受与推广
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 开始关注和学习西方绘画,并
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一些艺术家甚至前往西方学习 绘画技巧和理论,成为中西绘
士大夫阶层
西方绘画在明清时期的士大夫 阶层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 他们追求“新奇”文化的一部
分。
民间艺术
西方绘画对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 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丰富了民间 艺术的表现形式。
宫廷艺术
西方绘画对明清时期的宫廷艺术也 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宫廷画家借 鉴的一种新风格。
03
西方绘画在明清时期的传 播特点
明清时期西方绘画在中国的 传播及影响
2023-11-05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
在93东京·日中美术研讨会上的基调演讲近两三年来,由下中日两国的美术评论家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曾经共同探讨了一些有关美术理论上的问题。
中日双方美术界的叫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中日两国的美术界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我们认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侍这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美术是否沿着正常健康道路去发展.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
二者不可偏废。
正如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30年代便指出过的:继承传统与学习外国是发展我国新兴木刻的两翼。
鲁迅的观点不仅是适用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水刻版画,我认为也适用整个美术甚至整个文化。
可是长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受到来自两方而不同意见的干扰。
一种意见是认为只有自己民族固有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拒绝向外国的艺术学习;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却不屑一顾。
前者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民族主义立场,后者是盲目崇外、主张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观点。
两者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在文化艺术上一向采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既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而且主张不同国家的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形成国际艺术百花同中万紫千红的灿烂局面。
如果按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固守传统的既定成规,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不接受新的艺术思想的表现力法,必然会导数艺术的僵化和停滞不前,民族艺术电不会显得丰满和具有新的活力。
如果依照全盘西化沦者的主张,仅仅满足于学步效颦于西方艺术模式,而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特色,最终只会为别国的艺术所同化,而导致民族艺术的消失。
十九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对我国绘画的影响
十九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写实主义油画进入中国虽然仅有一百年的历史,但寻其根源还是不能磨灭十九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的功劳。
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探索出一条油画成为中国主要绘画形式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写实主义的鲜明特色。
翻开二十世纪中国油画的历史,可以发现,写实主义并不是主流。
在本世纪初,西方文化开始大举影响中国的时候,把油画引进中国的一些先驱者几乎都没有任何写实主义的观念。
在中国早期油画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中,刘海粟带有明显的法国野兽派风格,当然他把这种风格很自然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结合起来,甚至到他的晚期还可以看出早期西画风格的影响。
徐悲鸿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油画的奠基人,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他在法国学习期间几乎不接受现代艺术的影响,更多地是学习法国古典学院派和写实派的传统。
徐悲鸿把一整套西方古典艺术教学方法引进了中国,实际上是引进的写实油画的技法,与写实主义的艺术观念相去甚远。
中国写实油画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就是以高超的写实技巧逼真地再现人物和景物。
从80年代初开始的新写实油画也是从西方的传统和现代写实绘画中寻找参照,严格说来,除了俄罗斯的传统绘画外,当时的中国艺术家甚至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绘画在整体上都不是很了解。
因此,借鉴西方古典绘画和十九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风格也成为新时期早期的现代艺术运动的一部分。
80年代初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两种新写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是罗中立和陈丹青,他们的艺术标志着中国现代绘画的一个转折点。
但他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接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前者主要吸收的美国当代艺术的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后者则是从十九世纪法国的写实主义绘画中寻找灵感,但他们的动机和主题都与他们所借鉴的手法没有关系。
罗中立的《父亲》里可以看到,照相写实主义对他只是一种启发,他还是按照传统的油画技法来画的这幅画,在构图的方式和细节的真实性上可以看出照相写实主义的影响,但从题材角度来看画家还是继承和借鉴了法国写实主义的反叛传统的思想。
中国美术史研究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及其对策以为例
中国美术史研究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及其对策以为例一、概述中国美术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西方艺术理念与技法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既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对中国美术史的传统研究提出了挑战。
西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西方艺术理论的引入丰富了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内容。
对形式、色彩、构图等艺术元素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艺术家创作心理和社会背景的探讨,都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西方艺术技法的传入也为中国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许多艺术家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吸收了西方艺术的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西方艺术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过于追求西方化,忽视了中国美术史自身的特点和价值。
由于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在审美观念、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吸收西方艺术优点的同时保持中国美术史的特色和独立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以为例,深入剖析中国美术史研究受西方艺术影响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策。
通过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西方艺术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探索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中国美术史的特色和独立性。
1. 简述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美术史作为研究艺术发展脉络、探索艺术规律的重要学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理解中国艺术传统、传承文化精髓的关键,更是推动艺术创新、繁荣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基石。
中国美术史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本民族的艺术传统。
通过系统梳理历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技法演变和审美观念,我们可以揭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和借鉴。
中国美术史研究对于推动艺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艺术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保持本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艺术的有益元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篇一: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谈论: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之间的影响~~~~~~~~!!!!!:\\当我们在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人类文化史上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另一个高潮——“东方文艺复兴”。
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RaymondSchwab)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注:RaymondSchwab,TheOrientalRenaissance:EuropesRedisco veryofIndiaandthent3Cyq2Bm(pEast,1680-188,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84, p.11.)。
“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EdgarQuinet)在1841年提出。
他指出,“(欧洲的)东方学学者认为,就整体而言,一种比古希腊、古罗马更宏大、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义,正从东方的深沉中显露。
”(注:Schwab,p.12.)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
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也感慨道,“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学习和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注:PaulValé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56-7.)法国东方学家保尔?瓦莱里(PaulValéry)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艺术、我们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东方。
”(注:PaulValéry,Oeuvres,ed.Jean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 5C|~?页。
)~#`也许由于大西洋的屏障,在哥伦布之前,欧洲人探索的视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
西方对亚洲的兴趣,始于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1世纪,希腊学者斯特拉伯(Strabo)就写了六部关于亚洲地理的书籍,其拉丁文译文在1516年印行出版。
1939年在古罗马废墟庞培发掘出印度古代女神雕塑,证明东方艺术早在公元79年前已经传入欧洲。
公元50年一位罗马无名氏在他的《印度洋环行记》一书中,出现了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
而大量西方人进入中国,最初可能是古罗马的残兵败将。
公元53年,被安息军击败的六千余名古罗马帝国将士,曾被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打败收编,带回中国,被汉元帝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建立了中国的“罗马城”,开始了屯垦卫戍(注:《北京晨报》,1999年6月22日。
)。
古罗马帝国的商人早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往来于罗马和中国之间(注:Donald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Chicago:TheUnive rsityofChicagoPress,1965,vol.I,p.13.)。
孔子和道家学说随着中国商人,在古罗马帝国奥古斯特时代已经传播到罗马城(注: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Vol.I,p.17.)。
中国艺术传入罗马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丝绸图案。
古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的重要港口是靠近那不勒斯的普特欧里(现名Pozzuoli),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在公元92年在罗马还修建了专门储藏中国丝绸的仓库。
在此期间,在古罗马的市场上还能见到中国的青铜器壶和陶器(注:L.Petech,RomeandEasternAsia,EastandWest,Ⅱ(1952),p.76.)。
古罗马晚期,中国和罗马的交流中断,此后较为详尽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记载,见于旅居埃及的希腊学者泰奥菲拉克塔斯(TheophylactusSimocattes)在公元628年写作的《历史》。
7世纪穆斯林切断了欧洲与中国的通道,但中国的“丝绸之路”仍然连接着西方和东方。
12世纪十字军东征用武力重新打通了西方与东方的通道,为西方开启了面向东方的窗口,也为西方自13世纪起向东方以至于面向世界的商业和文化探索和扩张作了准备。
意大利威尼斯不仅在充当十字军军需运输站时积累了通商中国的金钱,扩展了他们的欧洲市场,也刺激了威尼斯开发中国市场的欲望。
威尼斯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宋末元初到达中国便是一例。
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后,撰写了欧洲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
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
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
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
《马可?波罗游记》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注:MauriceCollis,MarcoPolo,ColliersEncyclopedia,vol.15,p.383.)。
u.s`XK+Kk$L!m由于意大利商人通商中国的精明和努力,13世纪中国丝绸纺织技术已传入意大利,14世纪意大利丝绸纺织中心卢卡出产的丝绸图案,有明显的中国影响。
15世纪末,意大利纺织作坊直接模仿中国图案成为风尚。
在意大利制造的丝绸上,出现了中国的飞禽、荷花、水鸟、假山石、卷云等。
有时候,竟照搬中国风景画。
这类对大自然的现实主义的描绘,对哥特式时期的画家是一种启发。
而哥特式时期画家在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导致了14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画家复兴古罗马写实主义绘画。
拉赫认为,“现实主义,或者说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追求真实地描绘自然,无疑是受到东方的影响,受到引入欧洲的东方的奇异的新植物、动物和其它物品的刺激。
”(注:Lach,Vol.Ⅱ,p.189.)也就是说,在世界美术史中被推崇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现实主义,直接受到中国宋代写实绘画因素的影响。
4HqZqaDnn中国绘画艺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对大自然的写实。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圣像描绘,也因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接触而变得更加丰富。
例如1350年在比萨的卡门坡?桑突的壁画中出现的晦涩难解的带翅怪物,与东方的飞天的影响有关。
佛教绘画中就充满了半人半鬼、多臂多腿的妖魔,它们象征邪恶。
这些使我们联想起16世纪初荷兰画家博施(Bosch)的绘画(注:Lach,Vol.Ⅱ,p.73页。
)。
他的地狱画中的人身兽面形象,也与中国地狱图有类似之处。
意大利学者奥尔西克(LaonardoOlschki)认为,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塔什干壁画的精神和哲学内涵,是受了中国佛教绘画神秘主义的影响,和中国绘画艺术中深邃的思想性、精神性和宗教性的影响(注:LaonardoOlschki,AsiaticExoticisminItalianPaintingof theEarlyReneissance,ArtBulletin,ⅩⅩⅥ(1944),pp.95-108.)。
意大利13-15世纪的绘画,至少是受到中国游记中详尽细节的影响,或者受在意大利的东方奴隶形象的影响,开始越来越现实主义地描绘东方人形象,显然是蒙古人和中国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
例如在乔托(Giotto)、杜乔(Duccio)、洛伦采蒂(Lorenzeti)、安德烈亚(AndreadaFirenze)和秦梯利(GentiledaFabriano)的绘画中,就能见到一些东方人。
较为真实地描绘显然是中国人的形象,在1373年帕若门特?德?拿尔波讷(ParementdeNarbonne)的十字架刑一画,在1460年的尼德兰绘画《时节书》中均可以见到。
洛伦采蒂的《佛兰西斯教徒在契禺达献身》、1365年安德烈亚的《圣战教士》,是为纪念教会在东方的传教活动而绘制的(注:DonaldLach,AsiaintheMakingofEurope,Chicago:TheUnive rsityofChicagoPress,1965,vol.Ⅰ,p.72.)。
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包括他们对中国人的兴趣。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领主美蒂奇家族热心收藏中国瓷器,同时还在宫廷中安置蒙古族弓箭手作为跟班。
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也对东方充满好奇心,1498-1499年间,他亲自到当时被称为日出之地的地中海东海岸黎凡特(Levant)一带游览,体会东方的神秘。
他最远可能已到达和印度交界的地区(注:DonaldLach.vol.Ⅰ,p.37.)。
在达?芬奇的《笔记》中,他也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例如,他注意到,中国人留长指甲,画长指甲,是有身份的表现。
16世纪是欧洲和中国通商的一个高峰,葡萄牙、荷兰、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都与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贸易关系。
例如,1598年有22艘荷兰商船驶向东方,三年后在17世纪初的1601年,荷兰往返东方的商船达65艘。
欧洲和中国贸易的高峰也意味着欧洲和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高峰,因为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刻版印刷插图、丝绸、瓷器、家具、金银具等,由商船运入欧洲,其中数量最大的是描绘精美的中国瓷器。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记录,一条返回欧洲的商船,可装运多达25万件中国瓷器。
历年来进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的数量,可想而知。
据统计,仅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家,在十七八世纪间运到英国的中国瓷器,就达三百万件(注:DavidHoward,TheBritishEastIndiaCompanysTradingtoChi nainPorcelain,Oriental"w7`d{h6E$E@sArt,Vol.XLV,No.1,Spring99,p.4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绘画以陶瓷绘画的形式,如洪水一样席卷欧洲。
16世纪欧洲王室是中国艺术的主要收藏者。
17世纪,中国青花瓷器在欧洲已成风尚,后来更取代银器,成为正式宴会的餐具。
至18世纪,中国艺术品已成为欧洲宫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
欧洲皇室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使欧洲上层社会争相仿效,推动了欧洲的中国艺术热,同时,也给欧洲各国艺术家提供了众多的接触中国艺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