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
“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青藏高原)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X|k | B| 1 . c|O |m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 . 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提
纲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复提纲。
复内容
1. 科学的概念
-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 科学与经验的关系
2. 生物科学
- 生物的定义和特征
- 植物和动物的区别
- 植物的组成部分
-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3. 物理科学
- 物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物体、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 物体的重量和质量
4. 化学科学
-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物质的存在状态
- 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5. 地理科学
- 地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 大气和气候的特征
6.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 实验结果的推论
总结
通过复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理解科学的概念、生物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和地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并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本文档仅为复习提纲,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理解。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X|k | B| 1 . c|O |m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 . 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六上科学复习资料六()班姓名:---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4、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5、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6、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7、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9、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是西高东地13、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14、地球围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15、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16、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17、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北极星18、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的照射。
19,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20 、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21、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编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1-10课知识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2、经过一年的生长发育,我的身高是(1.50米)或者(150厘米),体重(35千克)。
3、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4、问题:比较男女同学的生长发育情况,有什么发现?答:三、四年级()女生比男生快,五六年级男生发育比女生快5、(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1、(古希腊人)首次提出(地球说)证明了地球表面不是平的。
2、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意大利人哥伦布首次发现新大陆证明了地球上的陆地不止一块。
地球不是方的。
4、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5、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
6、地球分为陆地和海洋,包括(七)大洲,(四)大洋。
7、七大洲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其中(亚洲)是最大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8、我国地处亚洲,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3、地球仪1、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南极和北极;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
2、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4、地图1、我国地处地球的(东半球)。
2、在地图上的(黄色)的一般表示陆地,(蓝色)的表示海洋3、看地图上首先要知道(比例尺),其次要(判定方向),最后要(了解图例)。
4、在一些地图上中国地图的形状像一只(雄鸡)5、建立“地球档案”1、地球构造从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球构造从内到外是(地核、地幔、地壳)。
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禾米;地球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今年是第()个“世界地球日”。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括号内为参考答案。
)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4、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7、(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合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2.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4.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5.动物、植物都有遗传现象。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意大利(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4.地球上的七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
7.地球表面积海洋占71%,陆地占29%。
8.你知道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①带有桅杆的船在海面上远远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而离去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②麦哲伦探险从西班牙出发往西行,最后船只顺利回到西班牙。
③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上地球是球体。
④日食时,太阳遮住的边缘是弧形的。
第3课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做(赤道),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4、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黄冈)。
9、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5、“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重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 - 少年 - 青年 - 中年 -老年”五个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包含(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人有两个生长顶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 1 岁;②女孩约 10-12 岁,男孩约 12-14 岁。
2、10 岁从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 岁此后,女孩不论身高、体重等均匀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错; 12 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 14 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出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错。
3、(遗传)与 ( 变异 ) 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2、地球1519 年 9 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带领船队达成了人类初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仪地轴与地面订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均匀分红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 . 其余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此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很多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因素?第一要知道比率尺,比率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质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依据经纬线定向;或依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详细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记的作用,我们便可以经过读图来认识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成立“地球档案”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半径均匀约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4 月 22 日为“世界地球日”。
6、日夜交替1543 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转论》--- “太阳中心”说。
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 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 小时,日夜交替一次约为 24 小时。
人教鄂教版六(上)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1、生锈与防锈1、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更容易生锈。
2、铁和铁锈的性质不同,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
铁生锈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或隔绝水。
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漆、涂油、擦干、电镀、组成合金等。
6、其他的金属也会生锈,比如铜表面的铜锈绿色,铝表面的锈斑白色。
2、蜡烛的燃烧1、蜡烛变成蜡油的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故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消耗的不是瓶中所有的空气,而是其中的氧气。
3、氧气可以助燃,能支持燃烧。
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5、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 1% 。
6、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干净的烧杯罩在蜡烛上方,现象: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会被熏黑②蜡烛在封闭的瓶中燃烧:现象:开始时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③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或者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炭(黑)。
(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颜色变化1、淀粉溶液遇碘液会变成蓝(紫)色。
2、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3、白糖在加热过程中经历了两种变化:一种是白糖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一种是白糖颜色由白色变成黑色,生成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5、危险化学物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质的化学物品。
(注意课本12页图片)6、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总在发生变化。
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制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物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4、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第二单元(2——5课)5、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6、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7、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8、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9、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0、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11、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
连结地球两极并垂直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12、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深黄色(高原) , 浅黄色(盆地), 浅绿色(丘陵), 深色(平原)13、“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14、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5、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6、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先是居住地中心说,然后是天圆地方说,最后是地球说.)17、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8、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9、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20、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21、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22、“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20200812025712)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和。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不相似的现象,是一种现象。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3、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
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地球是,蛋清、蛋壳就是。
4、1519年9月,航海家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5、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和、、、。
6、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叫。
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
8、我国的首都是,我省的首府是,我市的市府是。
9、地球的表面积约,半径平均约,地球赤道周长约。
10、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 2日定为。
11、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12、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13、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14、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15、“太阳中心”学说是的天文学家于1 5 4 3年在中提出来的。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小时。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转。
16、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
17、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左右。
18、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一下午12点,下午12点一早晨6点。
19、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
2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夜晚。
2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2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2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 8 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24、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5、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26、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27、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28、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29、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地球仪的作用是:它能便于人们的认识和研究地球。
2、地球仪有哪几部分组成?答、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组成。
3、地球仪有哪些种类?答、有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等。
4、地球仪的主要标志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答、南极、北极、赤道、经纬、纬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北极表示地轴与地相交的两点(见11面)第四课一、填空1、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球信息的工具。
2、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理有关的各种信息。
正确反映水系、土质、交通线、疆界等(分布)情况如实反映(地球特征)的图。
3、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也是(长江)发源地。
三、问题1、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是什么?答、1、知道比例尺2、判定方向3、看清图例2、地图的标志有什么作用?你能写出几个地图专用标志吗?答、地图标志作用是让我们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
3、你能写出一些常见的四个地图吗?答、中国地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交通地图-------第五课一、填空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它的半径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199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4、1970年4月22日为世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
二、问题1、制作“地球档案”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制作地球档案的内容有:基本情况、地球上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地球的邻居等。
2、哪些变化是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哪些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答、地球自身运动引起的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人类活动引起山体污染河流污染等。
第六课一、填空1、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
2、地球绕(太阳)转动。
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体运行论)。
4、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5、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方向,自传一周要(24)小时,公转一周有(365)天。
6、地球有(自)转和(公)转。
三、问题1、不同的植物开花为什么时间不同?答、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2、昼夜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答、昼夜变化控制植物开花、闭花的时间、香味等。
第七课一、问题1、在我国哪个地方最先看到日出?答、黑龙江省的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界碑处的地方最先看到日出。
2、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向东向西呢)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杭州——北京——武汉——呼和浩特——银川——成都——拉萨——喀什第八课一、问题。
1、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早晚凉正午气温高。
(早晚冷中午热)2、28页的实验①实验中的白炽灯相当于什么?(太阳)②早上和正午太阳分别相当于第①④第②③相当于正午的太阳。
2、昼夜温度的变化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昼夜温度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它们的关系是太阳光照射的距离越近,角度越平缓、面积越多、则温度越多、否则相反。
第九课1、动物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影响?为什么答:受到了①动物都有生物钟,它们的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它们的生物钟。
②动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昼夜变化而变化。
填空1、最早发现植物生理节律的学者是(瑞典林奈)。
2、动物都有(生物钟),生物钟控制花的(开、闭、香味、树叶睡眠)等。
3、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生物钟)。
4、动物、植物生活规律会随地球上的(昼夜变化)而变化。
5、植物开花时间与什么有关?答: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关系。
第10课问题1、什么是卵石?答:表面光滑圆溜的石头,人们就把这种石头叫卵石。
2、什么叫风化作用?答: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植物的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
3、什么叫搬运作用?答:河水像搬运工一样,把岩石从上游搬到中、下游,河水这种作用叫搬运作用。
4、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上、中、下游,在河流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及碰撞、磨擦,到达下游的岩石就是卵石。
5、推测今日的高山在将来可能会怎样?答:今日的高山长期受到风化作用,会把岩石破裂变碎石,在外力的作用下,使高山变矮或成平地。
填空1、卵石是在(水的搬运)过程中逐渐磨圆的。
2、河滩上的卵石是从(高山上的岩石)来的。
3、卵石是在风化作用(水的搬运)和(磨圆)作用逐渐形成的。
第11课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是地下(洞穴)。
2、溶洞内有(石笋、石柱、石花、钟乳石)等。
3、溶洞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山中。
4、带有酸性的雨水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
5、溶洞的形成与带有(盐酸性的水)的长期浸蚀有关。
问题1、溶洞是怎样形成的?2、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第12课一、填空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2、(水、土、植物)等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3、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二、问答题1、黄河下游河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答:黄河下游河床会发生升高的变化。
因为黄河向下游流的途中,带走了大量泥沙,长期淤积,所以会升高。
2、为什么黄河的水是浑黄的?答:黄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那里植被很少,土地光秃,土质疏松,河水雨水很容易使土壤流失,所以黄河的水是浑黄的。
3、如何保护水土流失?如果水土流失会有什么后果?答:第13课一、填空1、沙尘天气分为: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
2、沙尘暴的形成三要素是:强风沙源不稳定的空气。
3、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敌人之一。
4、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5、沙尘暴多发于沙漠沙地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二、问答1、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有这种现象?沙尘暴天气有哪些危害?答:沙尘暴天气是大风扬起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
因为它处在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了长时间的大风天气时就形成了沙尘暴。
2、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沙尘暴的这种变化?3、如何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答:植树造林,绿化,造防护林,科学放牧,保护草场等等。
第14课一、填空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灾害。
2、地震可以预测,不能预防。
3、地震发生时,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
二、问答1、地震发生后有哪些现象?答:地震发生后有房屋、道路、桥梁、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裂缝带,以及喷水、泥沙、滚石、崩塌,地基沉陷等现象。
2、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49)3、如何应对地震?(P50)第15课一、填空1、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三种。
3、地球内部有()4、地球内部的温度大约可达2000℃—3000℃,压力可达大气压的300万倍。
二、问答1、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答: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地壳内部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最后冲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时有什么现象?答:火山爆发时常会听到巨大的声响,地面产生剧烈震动,随后许多气体、石块、火山灰从地面的裂缝中喷出,接着火红的岩浆喷出。
火山喷发时周围还伴随着地震。
3、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害处和益处各是什么?答:害处:①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②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泥石流会冲毁道路、桥梁等。
③烧毁森林、房屋等益处:①火山喷发时,火山灰是极好的天然肥料②火山拥有大量热量③喷发的热能可以发电、可以供暖。
④火山喷发带来了很多矿物质。
第16课1、地震、火山喷发等许多自然力量能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地表变化带给我们的许多信息。
二、问答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什么?(P55)第17课一、填空1、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星,我们就可以找到北极星。
2、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
3、星图是找星座的好帮手。
4、冬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猎户座。
春季最明亮的星座是狮子座。
夏季最明亮的星座是天鹅座。
秋季最明亮的星座是飞马座。
二、问答1、什么叫星座?答:为了便于认识星座,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叫星座。
2、画出猎户座的星图。
3、为什么不同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位置不一样?答: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转一圈。
所以不同季节转到不同的位置上,我们看到星座的位置不一样。
4、找到北极星怎么确定东南西北呢?答:北极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所以可以确定它所在的位置是北方,然后根绝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即可确定方向。
第18课1、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P64)第19课一、填空1、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变化。
2、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3、水的冰点是0℃,冰和霜是固体状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