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学生的主力军,是具体落实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要想真正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从辅导员的角度着手,对如何实现有效沟通作出一定的思考。
标签:有效沟通;辅导员;学生工作
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
要建立这种师生互信的良好氛围,一方面教师必须先行一步,凡事以身作则,以诚相待,首先让学生信赖老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信任学生,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挑战和机会。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要想成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前提必须与大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而且必须掌握一些相应的原则和必要的技巧。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是一群鲜活而富有个性的大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因而,恰当的沟通能使辅导员深入地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实际困难和不同的发展需求,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去追寻学习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者地位导致了沟通的中断
高校辅导员处于管理者、领导者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管理、被领导的地位,而大学生对于管理他们的人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排斥,二者之间在无形中已经形成隔阂;此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身份和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要用纪律来约束他们、限制他们,在这样的关系下,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就在不知不觉之间中断开来。
(二)学生沟通意愿与行动没有建立链接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会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令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指引。
入学初期大学生是很期望老师的关注,也期许与老师的交流,但是在高校一个辅导员老师带200人左右,而且开学伊始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无暇顾及一一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三)沟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沟通渠道、不懂沟通技巧
辅导员与学生沟通不通畅的原因,除了非平等的沟通、师生处于不同的心态
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不懂得沟通技巧。
学生都认为办公室不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都不希望和老师在“办公室面谈”,反而对非面对面的网络、电话或书信沟通交流,学生更乐意接受。
这说明学生认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拘谨,过于严肃的沟通环境,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畅谈的,学生都期待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沟通环境。
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处于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能实现良好的沟通,能准确把握信息、行使职能。
同时,沟通是教育的前提,辅导员只有在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育。
有效沟通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变或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意识形态,是成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途径。
三、实现有效沟通的辅导员工作理念
真正有效地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采取的学生工作理念。
辅导员应坚持“真诚相待、了解学生、关爱学生、适度保密”的理念作为师生有效沟通的指导思想。
(一)以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以诚相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从开学第一天就应该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辅导员应该坚持真诚的谈话原则,开诚布公地与学生谈心,适当的时候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这将有利于师生双方谈话的深入发展。
(二)了解学生
作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辅导员来说,最基本的条件是了解自己的学生,掌握学生个体和集体的思想动向。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经历、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和社会生活环境等。
通过对学生个体的了解,以此分析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状况、各类学生的比例、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各种倾向。
事实上,辅导员只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亲自参与道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就能够掌握到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关爱学生
辅导员不仅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而且需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融洽的
师生关系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爱的理解更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能把“生命提升到真正存在的境界,它超越了感官的直观”。
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前线者,必须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用无私的爱心来感染学生。
所以,要想让受教育者愿意将心里话对辅导员讲,愿意将要求对辅导员提,愿意将管理班级的好方法对辅导员说,这样辅导员工作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说教上,必须用情感和爱心去触动学生内心的那根心弦。
(四)适度保密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面对面的交流还是非面谈的交流,保密承诺是基本的前提,能让学生更有安全感,能够打消学生的顾虑,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有的学生主动找到辅导员交谈,但是有些犹豫,吞吞吐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辅导员老师作适当的表态,学生就会更加坚定信心交流下去。
“你请讲,老师会为你保密的,放心吧。
”学生听了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心理确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的畅所欲言。
四、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与方法
(一)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1)利用办公室、宿舍和食堂等不同的工作生活地点把学生工作融入其中;特别是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在办公室学生有可能感觉拘谨,如果地点换在学生宿舍,他们会感觉自然一些,而且会谈笑风声,无所顾忌。
2)定期对学生干部考察、指导、培养和鼓励,多由学生干部去组织工作,并启发他们通过指定规划,开展活动来凝聚班集体同学,学生干部是师生间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培养好、用好这支队伍对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好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手机、飞信、QQ、BBS、电子邮箱、微博、MSN”等,与同学建立实时沟通的联系,增强沟通的效率。
当然,运用网络技术,更新辅导员的工作手段,会大大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二)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得到有效沟通。
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中做谦虚的倾听者,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学会做学生话语的聆听者,给予他们解释说明的机会。
1.忠实的倾听者。
善于倾听与反思,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是高校教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有效手段。
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有效沟通的基础,为学生服务就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如学生最关心什么,正在关心什么,哪里需要帮助,对学校有什么意见,等等。
当然,倾听学生心声得接近学生,比如通过多参加学生活动,多参与学生比赛,参与召开班级“交流会”,设立辅导员信箱等形式,真正走进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样才能更具体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2.投入情感。
情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它影响着知识和信息的再加工,能加强和推动学生的心理积极性的调节。
反之,辅导员没有投入感情的倾听,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就很难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所以,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持有诚恳的态度,温和的方式,真挚的情感,最终让无意识的教育行为达到有意识的教育目的。
3.改进工作方式。
教育学生是门艺术,辅导员应讲究处理问题的艺术。
比如遇到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辅导员会换位思考,从兴趣入手,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对有错误的同学,要采用艺术批评和恰当赞赏相结合,让学生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会觉得难以接受。
作为一线工作者,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疾苦,深入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4.提高自身素质。
一批好教师会造就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辅导员可能会影响一批学生的未来。
辅导员的工作也要强调“发展是根本”,只有发展才能避免辅导员这个角色在高校整体发展中被边缘化。
因此,辅导员要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树立自己的威信,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必须提高自身水平。
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在思维上要勇于创新,勇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还要在能力上创新,重视自身能力结构的调整和提高,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
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学习,加强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达到辅导员工作专业化。
总之,在当前新形势下,辅导员正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掌握有效沟通途径,才能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需要,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兴华,张金良.大学校园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3).
[2]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