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疗法和脊柱退变
李业甫应用“筋骨并举,禅旋相济”思想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探讨

李业甫应用“筋骨并举,禅旋相济”思想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探讨杨得光;李培真;邵超凌;李韬;何光远【摘要】脊柱退行性病变属临床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趋于年轻化等特点。
推拿学是中医学的瑰宝,在临床上治疗筋骨病具有明显优势。
李业甫为一指禅流派第五代传人,其一指禅手法独具风格,首创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病、大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业甫认为,脊柱筋骨力学失衡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重要病机,推拿临证应病症合参、筋骨并举,辨别筋骨失衡之状态,禅旋相济、治养一体方可取效。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脊柱退化性疾病;李业甫;推拿;筋骨并举;禅旋相济【作者】杨得光;李培真;邵超凌;李韬;何光远【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1脊柱退行性病变属中医慢性筋骨病范畴,常因久卧、久坐、久立、久行等各种不当生活工作方式及外伤、感受外邪等各种因素引起,是以疼痛、麻木、关节错位、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体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其包括椎间盘突出、膨出、脱出,椎体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骨化所引起的椎管狭窄及脊柱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滑脱。
这类疾病往往可形成复杂的症状群,若病情迁延则表现为长期性疼痛,且易反复发作[1]。
推拿术属于中医学的外治法,强调人体解剖结构与生理学功能之间的联系,在慢性脊柱筋骨疾病的治疗领域疗效肯定。
“筋骨并举”是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一贯遵循的原则[2]。
中医骨伤治疗脊柱疾病的8个秘方

中医骨伤治疗脊柱疾病的 8个秘方对于当代人来说,每天伏案工作、学习,缺乏锻炼,坐姿又不正确,加上手机越来越普及,很多人都变成了“低头族”,所以脊椎病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甚至很多人年纪轻轻就腰疼脖子疼,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与脊柱病有关的内容,如果大家感兴趣,不妨继续阅读下去。
一、什么是脊柱疾病脊柱疾病通俗来讲就是发生在脊柱及其附属组织上的疾病,临床常见的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椎管狭窄症、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等,一般的脊柱疾病都是慢性疾病,常常反复发作,治疗起来也有一定困难,一方面它难以根治,另一方面它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神经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性疼痛,甚至导致瘫痪,所以,脊柱疾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一旦患上,必定会遭受其的折磨。
二、中医骨伤治疗脊柱疾病的八个秘方中医在脊柱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一方面有着丰富扎实的理论和经验,中医骨伤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人们偏好的一种治疗脊柱疾病的方法,治疗效果也非常不错,今天就带大家具体了解一下。
1、正骨理筋手法在中医治疗脊柱疾病的经验中,最常用的一个秘方就是正骨理筋手法,该治疗手段可以对脊柱关节错位进行纠正,并达到舒缓肌肉痉挛、恢复脊柱正常平衡、疏气通血的效果,最后使脊柱疾病得以治愈。
正骨手法就是利用脊柱关节旋转手法来对错位的关节进行复位、对关节粘连进行松解,在临床中,大部分患者的颈椎、腰椎疼痛,都是由于其脊柱生物力学平衡丧失、肌肉痉挛、小关节紊乱等,所以利用正骨手法,让紊乱的小关节整齐、让嵌顿的关节囊松解、让禁脔的肌肉舒缓,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让患者摆脱病痛。
2、针灸法很多人认为针灸只是用针扎穴位,其实不是,中医说的针灸其实是针法与灸法的结合所成,针法即为根据中医的理论指导,从特定的角度将特制的针具刺进患者体内,并利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相应的人体部位,从而使疾病得以治疗;灸法则是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以特制的灸草或灸炷进行熏慰和烧灼,利用热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预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

中医骨伤整脊治疗,让你不再抑郁不再焦虑如今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为工作原因,无论是每日穿行于水泥森林的工人,抑或是处于办公室的白领职工,身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脊柱。
很多人每天都会感觉到身体异常疲惫,而且白天没有精神,夜晚失眠多梦。
除此之外,身体各个部位也出现了不小的状况。
例如出现神经衰弱,体重超标,月经不调等等的亚健康问题,脊柱问题的出现还会加快人体衰老的速度,以及诱发癌症。
因此需要人们了解并重视脊柱问题。
很多人可能因为脊柱问题造成的影响而感到焦虑和害怕,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因为现在有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解决脊柱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中医骨伤整脊疗法。
这是一套绿色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纠正错位的脊柱,锥体或关节来使脊柱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法。
以下为大家简要从脊椎病变原因,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适应症,治疗方法,禁忌以及注意事项五个方面来简要科普一下。
一、脊椎病变的原因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内部连接着五脏六腑,外部也与四肢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脊柱的损伤会导致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出现或小或大的问题。
而导致脊椎病变的原因除了有先天因素外,还有一些基础病因包括脊椎关节错位,软组织劳损等等。
并且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休息,过度劳累又或是睡姿不当,都会造成脊柱的病变。
另外说一句,轻度外伤也会导致脊柱出现问题。
二、中医整脊治疗的内容中医整脊疗法是一套绿色无创的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
隋代的时候,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初见端倪。
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医整脊治疗法才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结合各种医学包括脊椎解剖学,影像学等等,通过手法并结合针灸,拔罐,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全身各处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进行改变调整,从而达到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并消除其周围的病变,以此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从根本上逐渐改变和消除病因,并且彻底解决脊柱出现的问题以及因脊柱问题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病症、从而使患者恢复健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脊柱问题的发生。
从阴阳理论看脊柱退变的演化

从阴阳理论看脊柱退变的演化禹涛任建华甘肃省平凉市中医医院 744000摘要: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任建华医师结合现代骨科理念,通过以阴阳学说阐述了脊柱退变的演化。
并以阴阳学说的辩证法原理对处于不同阶段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提出了诊疗和康复理论。
关键词:阴阳学说脊柱退变西学中活动本人从事西医骨科临床十余年,自2010年响应我省“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的号召,师从名老中医任建华副主任医师,跟师学习期间感受任建华医师对脊柱疾患的独特认识,特整理其主要观点如下:现代临床医学研究对象越来越具体,事实上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一般情况下所谓事物的本质只不过是我们的感官对事物特征的感受而已。
我们不断的细化研究,企图揭示事物的本质的时候,其实也只是利用更多的工具延伸了我们的感官。
感受到了我们的感官所不能企及和感受的事物特征。
真理的探求是无穷的。
而我们的研究手段是有限的。
因此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会了取象比类,把复杂的事物概括化,然后用浅显的原理来推复杂的事物,以演绎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
即周易所提到的简易精神。
所以阴阳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方法[1]。
古板的承传古代的哲学思想而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拒绝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势必僵化局限。
以至于概念模糊,有时表示具体物质,有时表示物质的功能,有时表示物质的属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医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有模糊性特点[2]。
从而出现直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而忽略了矛盾的特殊性,因此仅仅以传统的辩证论治为主的诊疗模式只是注重了各种症状的外部联系而没有着眼于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以治疗[3]。
反之如果仅仅关注单个事物的细化研究,关注于当前发现的所谓本质,对未知领域的否定也是有局限性的。
阴阳学说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祖国医学中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的总纲,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脊椎侧弯的有效途径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脊椎侧弯的有效途径脊椎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病程长,疼痛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脊椎侧弯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在缓解脊椎侧弯中的有效途径。
一、穴位选择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情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对于脊椎侧弯的针灸治疗,选择正确的穴位非常重要。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穴、委中穴、中脘穴等。
其中太冲穴位于足太阴肝经,具有调理肝气、舒筋活络的作用;委中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可调理脊柱、缓解背部疼痛;中脘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可调理胃气、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脊椎侧弯带来的症状和疼痛。
二、操作技巧在进行针灸疗法治疗时,合理的操作技巧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对于脊椎侧弯的治疗,首先需要选取适当的针具,并确保操作的温和和精准。
针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一般使用细针或短针为宜。
操作时,针头刺入体表后要注意控制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
同时,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掌握好治疗的力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配合其他中医疗法除了针灸疗法外,中医还有其他疗法可以辅助治疗脊椎侧弯。
例如,中药疗法可以通过逐渐调理患者的身体气血状况,加强体质和改善症状。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手法的运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减轻患者疼痛感。
此外,中医还强调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维持整体身体健康。
因此,在治疗脊椎侧弯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中医疗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独特的治疗方案。
对于脊椎侧弯的患者来说,疾病程度、年龄、体质等因素都会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
因此,中医针灸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综合分析,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阴阳理论看脊柱退变的演化

而忽 略了矛盾 的特殊性 , 因此仅仅 以传统 的辩 证 论 治 为 主 的 诊 疗 模 式 只 是 注 重 了 各种症状 的外部 联系 而没有 着眼 于疾病 过程 中的根本矛盾以治疗 J 。 反之如果仅仅关 注单 个事 物 的细化 研究 , 关注 于当前发 现 的所 谓本 质 , 对未
行按 、 、 捻 、 压 揉、 戳等动作 , 持续 时间不超
腰 椎 横 突综 合 征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 取 选
过 3分钟 , 在条索状 硬结垂 直方 向弹拨 1 分钟 , 然后在横 突周 围 ( 腰椎 区域 ) 攘法 、 揉法 、 拿法等 以达 到活血化 瘀 , 散风通 络 , 补益 肝肾 , 解痉镇痛 , 松紧粘连 , 缩小或消
阴 阳学 不 仅 是 一 种 理 论 , 更是 一种 思维 丁
具 和 方 法 。
衰退 。脾运化机 能减退 , 量丧 失 , 质 骨 骨 量 下降 , 柱 不 堪 负 荷 而 通 过 定 程 度 的 脊
骨 质 增 生 , 加 体 积 来 弥 补 脊 柱 的 不 稳 增 定 , 个 现 象 是 脊 柱 通 过 牺 牲 活动 性 性 来 这 代 偿 稳 定 性 的~ 个 表 现 。 相互转化 : 当脊 柱 稳 定 性 丧 失 致 失 代 偿状态 , 机体不仪通过增加骨骼体积来增 加 稳 定 , 且通 过 韧 带及 关节 突关 节 的 关 而 节囊 的逐步 钙化来冉 次重 新达 到稳 与动 的平 衡 。 脊 柱 退 变 性 疾 病 治 疗 中 的 阴 阳理 念
3 O例 第 3腰 椎 横 突 综 合 征 患 者 , 重 手 用
法刺 激治疗每 2天 1次 , 治疗 2周 , 观察
疗 效。结果 : 治愈 6例 , 效 2 显 2例 , 效 2 无
中医各类疗法

1、宫廷理筋术:我中心(基地)目前传承并使用的推拿手法主要为“宫廷理筋术”它历史悠久,理论丰富,手法疗效显著,此含30余种传统套路,手法别具一格,不仅轻盈、柔和而且在继承了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将核心技法,即轻、柔、透、巧四字诀充分体现和发扬。
“筋喜柔不喜刚”的观念,要求在施治中必须顺其生理,以柔治刚,切不可盲目粗暴,强拉硬扳;必须遵循“准备、治疗、结束”三阶段进行,并创制了“戳、拔、捻、捋、归、合、顺、散”治筋八法,以“按摩舒筋,复其旧位”,手法看似轻巧柔,实则力透筋骨,功及内脏。
2、腿浴棒疗术:腿足部棒疗手法依《黄帝内经》“开枢阖”为依据,通过施治可以使毒素排出体外,正气内入、平衡阴阳、通畅气血、调节脏腑经络。
经络腿浴棒疗术对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脏腑器官的调节有着很好临床效果。
同时对于颈肩腰腿的退行性病变及久治不愈的骨伤、筋伤疾病也有着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3、中华中医刮痧术刮痧术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用刮痧器具在体表进行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已沿用千百年。
中医认为,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即是“痧”,“痧”存在于皮肤和肌肉之间。
刮痧的目的是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理筋通络、益气扶正。
4、中华中医拔罐术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等作用。
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拔罐通过负压的吸拔,对神经、肌肉的牵拉和神经节段的反射途径,促进血液循环和引起自身性溶血等,作用于病变的脏腑,起到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变的作用。
5、中华中医捏脊术捏脊术又称捏积,是中医推拿疗法之一种,主要是术者手法作用于患者脊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捏积术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捏拿脊背,刺激督脉及膀胱经腧穴,振奋其阳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原理和方法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影响许多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脊柱侧弯与人体的气血、经络、体质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探讨了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原理主要涉及调节气血平衡、舒经活络促进骨骼调整以及中医药物的应用。
而中医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手法以及中医体育锻炼法。
尽管中医在脊柱侧弯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来进一步确认其疗效和机制。
综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能会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脊柱侧弯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
一.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和分类1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背部不对称:脊柱侧弯导致背部出现不对称,一侧肩膀或肋骨突出,另一侧则显得较平坦。
腰部或胸部明显弯曲:脊柱侧弯可导致腰部或胸部出现明显的弯曲,尤其在侧视图中更为明显。
肩膀高低不平:患者的肩膀高度可能不一致,其中一侧可能较高,另一侧较低。
骨盆倾斜:脊柱侧弯还可能导致骨盆的倾斜,表现为一个髋部高于另一个髋部。
腰部或背部疼痛:脊柱侧弯可能引起腰部或背部疼痛,尤其在活动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后更为明显。
2脊柱侧弯的分类:根据侧弯的方向:右侧弯:脊柱向右侧弯曲。
左侧弯:脊柱向左侧弯曲。
根据侧弯的角度:轻度侧弯:脊柱侧弯角度小于20度。
中度侧弯:脊柱侧弯角度在20度至40度之间。
重度侧弯:脊柱侧弯角度大于40度。
3根据病因和发病时间:先天性脊柱侧弯:出生时脊柱已经出现侧弯,通常由于脊柱发育异常引起。
成人脊柱侧弯:在成年后出现的脊柱侧弯,可能是由于姿势不良、神经肌肉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
C型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形成一个弯曲,类似"C"的形状。
S型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形成两个连续的弯曲,类似"S"的形状。
二.中医理论与脊柱侧弯的关联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脊柱侧弯与人体的气血、经络、体质等方面密切相关。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治疗退变性脊柱关节病临床教育基地—钧活术(四位五法)创始人魏玉锁治疗颈腰椎病面

一 ;R嗣Ⅲ { 点 : 百 京 庄尊 E 中 医 询 活 求 甚 隧 ,
‘
话 ( e ) i 鱼
:
1 0 8 l l
8 7 3 0 。l j l 0 - 8 、
S 8 7 q. 0 7 7 S 、
0 1 1 8 s l 9 0 ’
i
’
r 、
8
~q
1。
:
l
0
1 17 ’
。
0
、
0 9 0 9 2 D ’ 1了
、
魏玉 锁
男 , 1 9 6 3 年 , 本科学历 , 副主任 医师 钩九针发明人、 钩活术创始人 国际现代疼痛 医学研 究会理 事 中华 中医药学会名 中医 专业 委 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 事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钩活术专业 委员会主任委员 2 0 0 5 年全 国基层 优秀 中医 石 家庄真仁 中医钩活术医 院院长
பைடு நூலகம்
n
13
。 10
1 31 。
。
0
479
录车 l 黔 毫: 百 塞 窿 火车站 亩
( :出 )
浔 j ,
寄过 中n l 路
( 诲 过 天 :藩或 地 下 语 谨 ) 剜 纪 念 碑 。
出租车s 元 、
k1
询 衙术 医 院 ( 1k 车站 :艮秆 踵 清 真 寄 防 口、育2 站 1
一
车3 元 习{淆真 寺蔗
锄 蛐I : 石 寨 庄 市 漪喜 寺 简 商 段路 西 (, 福源 ,葡_{ !! 号r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王氏脊椎疗法何谓“王氏脊椎疗法”?还原其本质,不过三个字——拔罐儿。
只不过,王氏的拔罐儿不是人们固有的想法中,只能用来治治老风湿、肩周炎,没事儿的时候“拔拔更健康”的简单养生法。
王氏拔罐儿是用来治病的,而且专治世界性的医学难题——颈腰椎病。
脊椎,是支撑生命的“大梁”,它是人体最大的阳脉——督脉的必经之处,汇聚一身的阳气,三十一对脊椎神经由此出发,遍布全身,五脏六腑悬挂其上,接受它的严密保护,大脑要通过它得到给养,使人得以清明、智达 ......今天,这道生命的“大梁”却越来越脆弱、僵硬,它虽未坍塌却逐渐扭曲、变形。
只要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在你我身边的至少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腰椎病。
当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出现经常性的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所谓亚健康状态,如若细究,也是祸起脊柱。
面对这种严重影响生命质量的高发疾病,现代医学无可奈何。
颈腰椎病是不治之症吗?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这样!医院里医生们能够提供的治疗手段是如此有限:如果拒绝了需要付出昂贵费用,并需忍受不可预估副作用的手术疗法,那么仅剩的选择,就只有做适当的运动和每次发病酸痛难忍时,依靠止痛药、封闭针来暂时缓解疼痛。
颈腰椎病真的是不治之病吗?在王兴治看来,这不是小事一桩。
在他的记忆当中,爷爷和父亲那辈儿,就医好了不少患有颈腰椎病的病人,其中有很多是被医生告诫一定要做手术的严重颈腰椎病病人。
当时他们用的,就是家传的“王氏脊椎疗法”。
按照王氏的经验,严重的颈腰椎病,也需要三个疗程,就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治愈后,只要平时用心维护,不要受风受凉,复发的可能性也很低。
而经过王兴治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不只是颈腰椎病,脑病、失眠等难题,也能通过“王氏脊椎疗法”得到医治。
为什么老一辈几乎人人都会的“土方法”能治大病却鲜为人知?究竟有多大的医学和史学价值,使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社长吴少祯博士,既是热爱中医的人,也是“王氏脊椎疗法”的引荐者之一,提醒我们来到王兴治的门诊,探秘王氏祖传的拔罐疗法。
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方法

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方法一、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症下药,选择具有补益肝肾、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方剂,改善儿童体质,增强免疫力,缓解脊柱侧弯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脊柱侧弯引起的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脊柱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脊柱侧弯的康复。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手法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脊柱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脊柱小关节的紊乱,改善脊柱的力学平衡,预防脊柱侧弯的进一步发展。
四、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传统方法之一。
通过温热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脊柱侧弯引起的症状。
艾灸疗法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五、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一种物理疗法。
通过中药煎煮产生的蒸汽,对局部进行熏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同时,中药熏蒸还可以通过蒸汽的渗透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脊柱周围的组织,起到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的作用。
六、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中医药防控儿童脊柱侧弯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通过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同时,中药外敷还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体内,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脊柱侧弯引起的症状。
从脊柱推拿诊疗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和颈椎退行病变的治疗方法

、
脊柱 是 人 体躯 干 的支 柱 和 中轴 ,承 受着 人 体
的重 量及 活 动 ,从 脊柱 的生 理 结构 看 ,椎 体 较 坚 固 , 而 柱 弓和 小关 节 等 后部 结 构承 受 力 较弱 。从解 剖 学 及
二 、 临床 治疗 中对 腰椎 间 盘突 出症 复 发和 颈 椎 退 行 性病 变 治疗 的具 体方 法 。 我 在 临床 实 践 中 ,依据 治 病求 本 的 原则 ,首 先 施
髓 核一 并 向外 突 出 ,压 迫神 经 根或 脊 髓 引起 腰 痛 和~
系列 神经 症状 。 维 持整 个 脊柱 的正 常 生理 弧度 ,是避 免 和 排 除整 个 脊柱 发 生病 变 的重 要 因素 ,是预 防椎 间盘 突 出的 首
生 、后 突 成角 、小 关节 排 列紊 乱 、椎 间 隙狭 窄 ,椎 问 韧 带松 弛 等退 行 性病 变 发 生 时 ,会 使颈 椎 出现 侧 弯 , 影 响椎 体 及整 个 脊柱 , 同时 也会 使 整个 脊 柱 的 生物 力 学 关 系发 生变 化 。腰 椎 之 间 也存 在 着 “ 应 力 ”从 而 弯 使 腰椎 间盘 发 生 病理 性 解 剖学 关 系 的代 偿性 改变 ,表
Wol o r a f rdt n l iee to e is r J u n l a io a Chn s h p dc d oT i Or
15 3
世界 中医骨科杂志
从脊柱推拿诊 疗探讨腰椎 间盘突 出复发和 颈 椎 退 行 病 变 的治 疗 方 法
李 延兴 ( 新疆 昌吉 回族 自治州 中医医 院推 拿科 昌吉 摘要 : 目的 :从 脊柱 推 拿 诊疗 探 讨 腰椎 间盘 突 出 症 复发 与 颈椎 退 行性 病 变 的 治疗 方法 。方法 :腰 椎 间 盘突 出症 复 发采 用下 肢拔 伸法 ,斜 扳 法 ,坐姿 复位 法 , 8 10 断裂 、髓 核膨 胀 、压力 增 高 ,
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

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脊柱侧弯(Scolio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以脊柱横向曲度超过10度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脊柱弯曲、肩膀和骨盆不对称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脊柱侧弯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可通过中医调养方法来改善症状,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调养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功能的目的。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针灸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改善脊柱弯曲的情况,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肺俞、肝俞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定位和治疗。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以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的中医调养方法。
对于脊柱侧弯患者,推拿按摩可刺激相应的穴位和肌肉,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减轻脊柱的畸形。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应选择专业的中医按摩师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在调理脊柱侧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如桑寄生、牛膝、石菖蒲等,以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体内气血失调症状,调整脏腑功能,促进脊柱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中药调理也需要患者长期坚持使用,以获得持续的效果。
4. 民间偏方除了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之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些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偏方。
比如,使用生姜熏脊、草药熏蒸、小米煮蛋等方法,都被一些患者认为可以改善脊柱侧弯的情况。
然而,这些偏方的疗效尚未得到科学的证明,因此在使用时应慎重,并结合专业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
总之,脊柱侧弯的中医调养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调理等,这些方法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脊柱的生长和发育,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但需要注意,中医调养方法需要长期坚持,配合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监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如果您身患脊柱侧弯,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中医整脊治疗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医整脊治疗可能还比较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连。
当脊柱发生错位、紊乱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整脊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脊柱的同时,也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2、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脊柱两旁分布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当脊柱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解除对经络和穴位的压迫和刺激,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筋骨平衡理论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脊柱的稳定不仅依靠骨骼的结构,还依赖于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
当肌肉劳损、韧带松弛或紧张时,会导致脊柱的力学失衡,容易发生错位和紊乱。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脊柱的位置,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筋骨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具有承载、运动和保护脊髓等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脊柱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当脊柱受到外力损伤、不良姿势或退变等因素的影响时,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
脊椎病的中医治疗

脊椎病的中医治疗
脊椎病可以通过中医进行治疗,包括中药、针灸、推拿、艾灸、拔罐等多种方式。
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口服或外
用。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控制炎症程度,延缓脊椎退行性改变的进展,特别是对于间盘、邻近神经根的病变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与脊椎病相关的穴位,可以缓解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针灸可以改善颈椎的曲度,纠正小关节的紊乱,提高肌肉的紧张度和关节的灵活性。
3.推拿治疗:推拿可以缓解脊椎周围的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推拿还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4.艾灸治疗:艾灸可以通过热力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和僵硬症状。
同时,艾灸还可以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拔罐治疗: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同时,拔罐还可以去除局部的湿气和寒气,减轻炎症反应。
在中医治疗脊椎病的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同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和护理,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筋骨劲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指导意义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 年第 11 卷第 23 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0, Vol. 11No.23 • 77 ••理论研究•“筋骨劲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指导意义*沈重庆\林斌强2,罗莉苹\汤丽珠2,翁冰倩\李长辉(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筋骨”相关理论在推拿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黄帝内经》详细记栽着“筋骨”相关理论,其中 “筋骨劲强”理论由于历史发展局限性,该理论并未被后世更好地宣传和发扬。
本课题组在长期的推拿临床及科研上,认 为《黄帝内经》的“筋骨劲强”理论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丰富了中医推拿的“筋骨”理 论,对推动中医推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脊柱退行性疾病;筋骨劲强;骨正筋柔;筋强骨健[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 ( 2020 ) 23-0077-03DOI: 10.19787/j.issn.l008-1879.2020.23.026Theoretical Origin of M Jin Gu Jin Qiangn and It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SHEN Chong-qingl, LIN Bin-qiangl, LUO Li-pingl, TANG Li-zhul, WENG Bing-qianl, LI Chang-hui 1,2 (1.Fujian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122; 2.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F uj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003)A b s tr a c t The theory of "Jin Gu"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ina department. The Yellow Emperor's Canon o f Medicine records the theory of "Jin Gu" in detail.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Jin Gu Jin Qiang" has not been better publicized and developed by later generations. In the long-term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uina, the topic group of this lesson thinks that the theory of "Jin Gu Jin Qiang" in Yellow Emperor's Canon o f Medicine enriches the theory of "muscles and bon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K e y w o rd s 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 Jin Gu Jin Qiang; Gu Zheng Jin Rou; strength of muscles and bone health“筋骨”相关理论在推拿科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筋”、“骨”之间具有相互关联、协 调统一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特色疗法与脊柱退变金陵骨质增生研究中心主任杨家强在我们国家中老年人群中97%患有脊柱退变,近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40%以上脊柱退变均与患者的工种、外伤、劳损、久坐(运动少)有密切关系。
所以,脊柱退变不仅仅是中老年的专利了,也成为了青壮年的常见而又多发骨科顽症。
为此,笔者专访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察哈尔路10号的金陵骨质增生研究中心骨科专家杨家强主任。
一、颈椎疾病假象多颈椎为进出大脑的神经中枢所占据,全身各部位的感觉从这里上传到总司令部——大脑。
由于这里运动量大且位置特殊,中年过后便进入多事之秋。
但有的病人发病后却常被长期误诊为眼部疾患、食道癌、心血管病、癔病等。
以下症状易被误诊。
1、吞咽困难:一名65岁老年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向左侧转头时最为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
患者曾就诊于消化内科,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断层扫描显示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
据近年的临床统计,约有1.6%的颈椎病患者有此表现。
2、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
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
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症状。
3、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
开始觉得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痛或陈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
这种疼痛如果发生于左侧,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右侧则易被误诊为胸膜炎。
4、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
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
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5、视力障碍: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严重者可失明。
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大脑视觉中枢缺血有关。
据统计,颈椎病中0.67%有眼部表现,但多数伴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6、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
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因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剧烈眩晕或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二、椎管狭窄症能够预防由于腰椎的椎管内容物增生而引起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医学上称为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椎管狭窄症最早的症状是双下肢步行乏力,步态不稳或步行不远即感腰腿痛,坐下休息后疼痛缓解还可行走,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不早治,则逐渐导致大小便无力或失控,不能行走乃至瘫痪。
这种老年病能否预防呢?笔者目前采访了著名骨科专家杨家强主任。
他说,人体脊柱的椎管是靠24块椎体的锥孔叠加组成的,这些椎体板块叠加依靠正常的生理曲度,而正常颈椎、腰椎生理曲度则依靠肌肉韧带支撑来维持平衡。
如长期慢性劳损,由于肌肉韧带牵拉力不平衡,就会导致椎曲紊乱。
结果,椎体之间的椎间盘随移位的椎体突入椎管,而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增厚,椎管的容积减少,再加上长期的椎曲变异,维系椎体的黄韧带也会增厚,对椎管形成“前后夹击”,因而产生管腔狭窄。
杨主任说,维持腰椎的正常曲度是预防椎管狭窄症的关键。
而由于长期劳损,腰曲已经变形者通过自我练功,也可以改善其曲度。
近几年来,杨教授就是通过运用以恢复椎曲为主的整脊法和穴贴膏药,不开刀治疗椎管狭窄症200多例,取得了治愈率91%的成绩。
杨主任认为,早期出现椎管狭窄症状如双下肢发凉,无力,步态不稳,步行不远即感腰腿痛,或小便频繁,大便无力时,就应注意是否腰曲有问题了。
如果腰曲加大了,当你后仰时双下肢即会有麻痹甚至窜痛感;当你腰曲变直了,就会出现弯腰困难,用力弯腰双下肢有麻痹或窜痛感。
这时照x光片,就可明确腰曲是否出现问题了。
如腰曲弯度大了,应每天坚持弯腰(哈腰)和双手抱膝在床上锻炼,坚持每天锻炼50-100下,一个月后,就会感到双腿有力,间歇性跛行也少了。
如果是腰曲变直,就锻炼后伸腰背的办法,或在床上仰卧、屈膝、挺腹,每天练习50-100次,锻炼一个月,也可使早期椎管狭窄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杨教授介绍,他总结出的这套防治方法,已使用很多瘫痪病人治愈;症状轻的病人,也可经过自我练功得到康复。
三、脊髓型颈椎病也可不手术脊髓性颈椎病占颈椎病的5%-10%,有450万-1500万名患者,一经确诊多提倡手术治疗。
但是,手术费用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另外,颈部神经血管交错密集,颈髓又与生命中枢延髓紧密相连,所以,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
尤其对于晚期患者,手术效果差,不仅徒增病人的痛苦和负担,还浪费了国家的医疗资源。
其实,此病也可不通过手术而治好。
不手术为什么也能治愈脊髓型颈椎病呢?这要从此病发病原因说起。
任何使椎管缩小或椎管内容物增加的病程改变,都会造成对颈髓的压迫刺激。
其主要致压因素为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和椎间小关节骨质增生等骨性因素以及椎间盘退变,黄韧带肥厚和后纵韧带硬化或钙化等纤维性因素。
另一原因是椎体后缘骨刺及突出的椎间盘等,反复刺激软膜上的交感神经丛,是脊髓前动脉及其小血管痉挛、栓塞造成脊髓缺血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更重要的是,椎间盘等退变后必然产生慢性炎症,炎性因子的刺激造成对脊髓的损害。
或是椎间盘退变后,髓核液通过纤维环的裂隙漏出,椎间盘抗原成分与血液循环接触后,产生了自身免疫性炎症。
这种炎性物质对脊髓造成的损害,可能比单纯机械性压迫更重要,这就是颈椎病发病的“炎性病因说”。
这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或主导作用,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虽然药物治疗无法改变骨性致压因素,但椎间盘退变(突出、膨出)和黄韧带肥厚等纤维性致压因素却是可软化、缩小或回纳的。
只要解除或缓解了一个或几个致压因素,使椎管的绝对狭窄变成相对狭窄,多可解除或缓解脊髓的压迫。
实践证明,应用抗炎、扩血管的药物,不仅可消除炎症,缺血也可缓解。
对早、中期患者采用中药内外合治的双重疗法,多可避免手术获治愈之效。
对晚期患者,除上述治疗外,再辅以心痛定等药物和大量饮用清茶等,以增进神经营养,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如辅以双脚滚动运动器,可促使反射性脊髓运动功能回复。
这种方法对各型颈椎病同样有满意疗效。
四、老年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老年退行性骨性膝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是从软骨退行性变开始而累及骨。
治疗:早期应坚持预防为主,可使症状推迟发生,只有出现关节僵硬,剧烈疼痛才为治疗指征。
非手术治疗有:1、适当休息:不可负重、受潮、受凉、过于劳累,避免久坐、久站,膝关节不可莫一体位长久不动。
2、消除关节劳损因素:减轻体重,或坚持多乘车(包括自行车),少走路,尤其少上下台阶及走不平的路。
3、增强功能锻炼:先作增强肌力练习,再逐渐练习增加关节活动。
4、物理治疗:可用热敷、热气浴和温泉浴。
透热或超声疗法可解除亚急性期疼痛,经皮电刺激可用于肌肉萎缩。
超短波、微波、离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良效。
5、药物:非缁留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纳普,双氯芬酸等。
配用缓解肌肉痉挛药如氯唑沙宗,氯美扎酮等,效果较好,还可加服维生素类等药。
急性炎症期,红肿热痛者,还应给予抗生素,防低毒性感染。
五、中医特色疗法:得了得了脊柱退变(颈、腰椎突出症)并不可怕,治疗一定要由正规医院资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为您确定一个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力求综合、系统。
因为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病的新旧、长短、临床症状、轻重各有不同,是否作过治疗,效果如何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着严格的适应症,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南京金陵骨质增生研究中心专家们经20多年的临床总结,采用祖国的传统中医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独创纯中医中药治疗脊柱退变病的特色疗法——穴位贴敷系列《消肿止痛膏》和内服《颈肩活血胶囊》、《腰腿康复胶囊》、《骨质增生胶囊》,从根本上解除脊柱退变的刺激和压迫症状,辨证施治。
《消肿止痛膏》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疏筋通络等功效。
临床治疗脊柱退变的原理主要是药物透过穴位、经络、孔窍、腠理渗入病变部位,通过药物作用能吸收因椎间盘突出压迫而引起的神经根水肿所产生的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并能松解血管、韧带的粘连,消除炎症,迫使椎间盘养分吸收,含水量增加,弹性的增强,容纳髓核空间自然增大,椎间盘内产生负压使突出物逐步还纳,受损纤维环逐步愈合,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同时该药能抑制骨质增生的发展,最终到达消除症状、解除疼痛、彻底治愈的目的。
颈椎、腰椎病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和临床症状,在专家指导下采用不同穴位穴贴。
从而到达临床治疗的目的。
单纯性腰椎疼痛患者采用穴贴传统型《消肿止痛膏》,穴贴腰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引起的腰椎疼痛和下肢麻木、怕冷、放射性疼痛、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患者,腰椎部穴贴A型《消肿止痛膏》和环跳、委中、足三里、承山穴、阿是穴相关经络穴贴超薄型《消肿止痛膏》,《消肿止痛膏》的有效成份很快通过穴位、经络、关节快速进入病变组织,使骨刺消融钝化、突出物失水萎缩、溶解消失、椎间盘修复以及神经、椎管、脊髓受压解除,疼痛、麻木、酸胀等症状消失。
经过20多年的临床运用,《消肿止痛膏》具有吸收快、药力强、药效持久,能穿透骨关节屏障及深层组织,迅速渗透到整个关节,快速修复关节软骨和韧带的退行性病变,软化骨刺从根本上解决了腰椎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问题。
《颈肩活血胶囊》、《骨质增生胶囊》、《腰腿康复丸》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纯质地地道名贵药杜仲、天麻、羚羊粉、枸杞子、白芍、山庾肉、黄精、海马、怀牛膝等多位中药。
诸药配伍有序,固本培源,活血散瘀,使经络通畅,气血得复。
该药具有滋补肝肾、生精养髓、强壮筋骨、舒筋通络、止疼镇痛、活血散瘀、行气止痛、补肾固元、解痉祛风之功效,对老年性颈椎病、退变性膝关节骨刺、骨质疏松、性关节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疗效十分显著。
因此,南京金陵骨质增生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对每一位患者,只要病情诊断明确,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的诊疗手段,都能给每一位患者和家庭带来喜悦、解除痛苦。
对腰椎病治疗有效率达96.4%。
通过随访还发现对急性期的腰椎病患者以及引起下肢麻木、疼痛、不能行走等临床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1~2疗程就可达临床治愈的目的,对腰椎退变、腰椎管狭窄引起的症状需2~3个疗程。
腰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从病人反馈的治疗结果来看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般经过1~3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绝大多数腰椎病患者可以达到远期的临床疗效,备受广大病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和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