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教案
第四章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课时)
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探讨我国的农业。
(板书)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讲授新课](资料分析)用电脑打出我国农业产量的数据及农业的变化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我国农业发展成就。
(资料1)2001年全国畜禽增长量:肉6334万吨、蛋2337万吨、奶1123万吨、水产4382万吨。
人均占有肉、蛋、奶量:改革开放初期:肉10公斤、蛋2公斤、奶1公斤。
现在:肉51公斤、蛋19公斤、奶9公斤。
增长倍数:肉增长了4倍,蛋增长了9倍,奶增长了8倍。
(资料3)芸豆出口前景良好据2003年4月1日光明日报报载我国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主要芸豆生产、贸易国。
2001年我国芸豆出口数量达43万吨,创汇1.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10.45%。
2002年,我国芸豆出口量再创新高,达47万吨。
(资料4)2002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5.77亿千瓦,比上年增5%;大中型拖拉机90万台,增8.5%;小型拖拉机保有量1375万台,增4%;联合收割机30.6万台,增8%;全国机耕面积6200万公顷,机耕水平48%;机播4139万公顷,增2%,机播水平27%;机收面积2786万公顷,增5%,机收水平19%,水稻机收600万公顷,机收水平20%,跨区机收联合收割机18万台。
(资料5)百姓感言河南省曲周县四疃乡四疃村农民王广仁说:近几年,曲周县种绿色甜玉米品种可发了家了。
甜玉米是中国农大教授开发的新产品,每亩种4000株,每穗可卖0.2~0.25元,每亩能收800多元,比一般玉米增收300多元。
我是曲周第一个甜玉米种植大户,去年在农大教授的指导下,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玉米,当年收入超过24万元。
要说我的体会,一是得益于甜玉米新品种,农大曲周实验站在我家门口,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专家的帮助下,按绿色食品标准做,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二是得益于全省重点龙头企业曲周金日甜玉米加工公司,他们与我们县的农民每年签订保护价收购甜玉米协议3000多份。
地理初二上人教新课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
【学习目标】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和态度,明白可连续进展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重要性难点:如何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阅读教材P98-107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2、农业分为、、、等部门3、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和,它是国民经济的。
4、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A.种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5、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小麦要紧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B.秦岭-淮河以北C.秦岭-淮河以南D.西南地区二、小组合作1、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实际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依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进展农业生产的原则,说说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进展农业?三、班级展现1.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棉花要紧分布在()A.秦岭-淮河以北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C.华北平原、淮北和新疆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2.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说法是正确的是()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四、质疑探究1.下列农作物要紧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2. 依照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原则连线(1)地势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4)河湖较多 d.种植业五、自悟自得六、测评反馈1、南稻北麦(界线:岭——河)2、东耕西牧(界线:毫米的等降水量线)3、形成农业地区差异的要紧缘故:各地具有不同的条件和条件。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讲评〕我们在坐的很多同学来自农村。
我们临沂也是农村为主的一个地区,相信同学们对农业这个话题也不是很陌生。
〔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二、讲授新课(一)农业与我们1、农业是咱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讲评〕农业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对人类很重要。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例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课堂发言。
〔教师小结〕各人议论得很好,农业对于咱们的确重要,许多人餐桌上的那些琳琅满目的食品,滚滚人流中异彩纷呈、款式各别的服装,学生坐的桌椅,各家各户中的木制家具等,它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一边讲评一边播放各种图片)〔提问〕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2、农业的分类〔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读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课件展示"主要农业部门图"加深对于农业的理解。
〔提问〕(1)什么是农业?(2)农业可分哪几个生产部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板书〕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设计板书)(二)农业的地区分布〔过渡〕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如何呢?〔板书〕农业的地区分布〔讲评〕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四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明确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怎样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3、通过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正确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运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我国农业的种类和地区分布,为什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种类不一样,如何利用各地区的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我们本节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活动一〕请同学们来当小小农业设计师:有这样几个地方,你想怎样规划它们,使其农业生产向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电脑出示四幅景观图片:A、太行山区B、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D、洞庭湖(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回答:太行山区-植树造林、伐木、办木材加工厂……;华北平原-种小麦、玉米、棉花……;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洞庭湖-养鱼、虾、海带。
教师这里要纠正,海带生长环境是在浅海中,洞庭湖是淡水湖,不宜海带种植)〔小结〕太行山区-林业华北平原-种植业内蒙古高原-畜牧业洞庭湖-渔业〔提问〕结合教材102页下图思考,谈谈你作出这种安排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提问〕谁能从以上原因中归纳出影响农业生产分布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板书〕1、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自然条件:地形、气温、降水、土壤。
〔承转〕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种农业,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哪些条件呢?〔活动二〕同桌讨论完成104页活动3(学生讨论完后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B地种植蔬菜,发展肉、禽、蛋生产。
原因是城市人口多,对蔬菜、肉、禽、蛋需求量大,近郊离城市近,便于运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3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3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3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掌握科技强农的道路。
教材通过实例介绍,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适应各地农业发展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农业这个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对于科技的概念较为熟悉,但对于如何将科技应用于农业发展,可能了解不多,这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科技强农的道路。
3.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策略。
3.科技强农的具体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和看法。
3.讲授法:讲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科技强农的具体应用等理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发展案例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农业发展案例,如荷兰的花卉产业,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荷兰的花卉产业能够发展得如此成功?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地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4、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5、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6、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教学设想1、农业与我们,这部分内容我想这样引入,首先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在结合图4.11补充说明。
为了避免学生概念模糊,可提几个产业,让他们判断是不是农业,例如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最终为学生归纳农业的概念。
2、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
可以结合99页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属于那一类农业的产物。
3、农业的地区分布,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在读图的基础上讨论完成101页活动的表格,同时老师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出了农业的四个部门,并点明了农业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同时还指出人们的吃、穿、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农业。
本筐内容是全节的基础,叙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农业的部门、农业的概念、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这些内容先通过图片展示,然后又设计了“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利用素描图和“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以及读图练习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活动来了解这个问题。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归纳总结农业发展规律。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5)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查访问,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农业发展知识。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举例说明你家乡的农业特点及优势。
(2)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的农业发展,指出其区位因素。
(3)谈谈你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解。
2.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4.学生的合作能力:初二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培养他们关注农业、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业地域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8年级地理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案一、说教材《农业》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个部分。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和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资料图片、乡土地理知识,说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注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农业生产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难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依据:农业在我国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只有充分认识农业的地区差异,才能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但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我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及主动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讲解、谈话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和图文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四、说学法本节课的学法主要有:①自主探究法: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要点。
②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各抒己见。
(八年级地理教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3
就地取材发展农业教学设计3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认识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质,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散布上的差别。
3.举例说明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的必需性,明确怎样才能就地取材地发展农业。
构造剖析本节共分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散布”“发展农业要就地取材” 和“我国农业面对的挑战与对策”。
经过学习,学生会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地区散布状况、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以及我国农业此后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第一个标题中间,教材第一利用几张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农业的简单分类,接着经过活动让学生列举出农业为生活和工业生产供给的农产品,学生在检查和总结的过程中自然领会到了农业在公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介绍我国农业的地区散布时,教材第一利用地图将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作了对照,包含它们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部门。
在此基础上,又将对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对照安排到了活动中间,学生能够联合前面学习过的对于地形、天气等知识,以及教材前面的剖析思路,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别,包含耕地种类、熟制和主要的农作物。
最后,教材进一步介绍了山区农业随海拔高度而出现的差别。
这里实质在告诉学生:地区差别不单包含水平方向上的差别,也包含垂直方向上的差别。
在第三个标题中,教材第一经过两张图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散布的主要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第 104 页的活动 3,是对学生能否已经理解上述影响要素的一个考证。
为了使学生理解就地取材发展农业的重要性,教材还经过正反双方面的实例说了然这个问题。
第四个标题是联合我国的现阶段国情而来的。
在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环境日趋恶化的局势下,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有几个基本的门路;第一是成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第二是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比如发展生态农业)。
经过努力,我们的农业生产势必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内容点析1.对于农业的观点。
农业的观点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栽种业,而广义的农业依据劳动对象的不一样,则可包含农(栽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精品高中地理人教版区域地理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反思与重建附:一、课前检测题:1、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广义的农业指、、、、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
2、农业是支撑我国与发展的产业。
3、把我国的农业部门,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等反映在地图上,就会清楚地看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的差异。
4、利用当地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和,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5、农业生产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制约。
二、课堂检测题:1、哪一种经济作物,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呢?()A.甜菜 B.油菜 C.棉花 D.水稻2、选出①②③④图中阴影区所代表的农作物分布对应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 甜菜、油菜、棉花、甘蔗B. 甘蔗、棉花、油菜、甜菜C. 油菜、甘蔗、棉花、甜菜D. 甘蔗、油菜、棉花、甜菜3、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产技术4、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半湿润、半干旱的平原地区B、干旱地区的绿洲C、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D、湿润、半湿润的山地5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西部牧区大面积开荒种粮B、陡坡开垦,修筑梯田C、东部平原退耕还林D、珠江三角洲发展桑基鱼糖生态农业6、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耕地、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你认为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A.努力开垦荒地、林地,增加耕地面积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D.建立商品粮基地,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三、作业设置:同步训练:1至12页,H,G层只做选择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
、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农业与我们】1.这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引入: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结合图4.11补充说明。
为了避免学生概念模糊,可提几个产业,让他们判断是不是农业,例如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最终为学生归纳农业的概念。
2.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
可以结合第99页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农业的产物。
【农业的地区分布】1.关于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
在读这幅图时,可安排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关于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
在学生读了图4.13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一步分析这幅图。
最终落实到第101页活动的表格当中: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旱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旱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当地分析一下造成差异的原因。
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3.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比较生疏,尤其是农作物的分类、熟制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长辈进行调查,问问当地的熟制,以及几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以便于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4 2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4.2.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分布与发展的条件。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郑州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马上开始,咱班也要趁此机会实地考察,开展一次河阴石榴研学行的班级活动。
本次的研学的主要有三个活动:品石榴,谈原因;访农户,旬收益;寻专家,找未来。
新课讲授:研学活动一:品石榴,探原因教师: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研学小组通过走访和网上查找资料,试图揭秘荥阳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秘密。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结合图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材料1:石榴耐干旱,怕水涝, 喜温暖,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区。
在不同物侯期,需水有不同的要求。
生长期的前期水分供应有利于生长与结果;而后期要控制水分,可生产出高产优质果品。
材料2:荥阳广武、北氓乡地区在黄河的作用下,形成了数百米的土层,地势较高,造就了其干燥、光照充足、温差大的独特气候;由于长期黄河泛滥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透气透水性良好。
材料3:图为郑州气候资料图、地形图。
1.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活动:提问: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活动: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理解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从而归纳出因地制宜反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研学活动二:访农户,询收益教师:今年受疫情影响,荥阳河阴石榴的收益如何呢?调查小组带着这样的问题实地询问农户。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1.今年河阴石榴农户的收益情况?活动:学生展示调查报告结果。
从而让学生理解农业发展受人文条件的影响。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学生根据调查报告,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新人教版(new)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拓展延伸1、建立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糖基地的建立2、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我国不同地方的农业多种经营基塘农业:我国有许多地方实行基塘生产,例如桑基鱼塘.鱼塘中养鱼;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落入池塘的蚕粪又是鱼的食料。
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2,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流程图如下:好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无污染课堂检测1、以下我国商品粮基地中,均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A.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B。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C。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
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2、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要稳定( )A.粮食生产能力 B.乳肉生产能力C.水果生产能力 D.水产品生产能力3、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是()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2019年秋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 第2节 第3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走科技强农之路教案
第3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2.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根据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培养归纳总结地理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
重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难点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校当地农业以什么为主?为什么?学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讨论,踊跃回答,教师指导订正。
(如我们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水热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发展种植业)。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好。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二、讲授新课探究活动:阅读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说各地区是如何发展农业的,当地发展农业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同桌之间合作交流、讨论分析,最后总结并展示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评价鼓励。
学生1:从图中的景观可看出山区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而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学生2:在高原或低缓的丘陵,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在有河流或湖泊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学生3:从以上分析得出,农业生产离不开光照、热量、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
教师:是啊,大家的讨论说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年级地理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3人教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一课时导入课:同学们,今天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下面先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刚才播放的这段视频,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
那今天的你又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演示)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农业,并指出农业分为哪些类型.2.说明农业在我国的重要性.3.指出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这种分布形成的原因.4.说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二.自学指导:自读课本107—110页,三分钟后各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要求:1.各小组组长负责.2.讨论的问题答案可以用铅笔记下来或者在课本上划出来.共同探讨问题:1.什么是农业?农业分为哪些类型?2.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农业的重要性.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东西部两大组,西部同学完成3─5题,东部同学完成6─7)3.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东西部地区它们的界限在哪里?4. 西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类型?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6.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农业类型?7.①在东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②林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③渔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8.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重点:农业在我国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课堂导学:大家看一组图片就会了解农业的概念以及农业的种类.问题1:多媒体播放图片 A.学生回答 B.教师总结过渡: 农业的种类很多,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问题2:结合108页图4.12完成活动1.2题 A.教师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
B.学生说出几种农产品的名称.(如:棉花小麦等)过渡:由于受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着差异.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问题3─5由西部同学来读图分析回答,教师明确答案东部同学读图分析6─7题回答,教师明确答案阅读109页材料并结合地图册34页看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特点.教师小结:在我国领土上,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探讨我国的农业。
(板书)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讲授新课](资料分析)用电脑打出我国农业产量的数据及农业的变化资料,让学生感性认识我国农业发展成就。
(资料1)2001年全国畜禽增长量:肉6334万吨、蛋2337万吨、奶1123万吨、水产4382万吨。
人均占有肉、蛋、奶量:改革开放初期:肉10公斤、蛋2公斤、奶1公斤。
现在:肉51公斤、蛋19公斤、奶9公斤。
增长倍数:肉增长了4倍,蛋增长了9倍,奶增长了8倍。
(资料2)199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资料3)芸豆出口前景良好据2003年4月1日光明日报报载我国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主要芸豆生产、贸易国。
2001年我国芸豆出口数量达43万吨,创汇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额的%。
2002年,我国芸豆出口量再创新高,达47万吨。
(资料4)2002年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农机总动力亿千瓦,比上年增5%;大中型拖拉机90万台,增%;小型拖拉机保有量1375万台,增4%;联合收割机万台,增8%;全国机耕面积6200万公顷,机耕水平48%;机播4139万公顷,增2%,机播水平27%;机收面积2786万公顷,增5%,机收水平19%,水稻机收600万公顷,机收水平20%,跨区机收联合收割机18万台。
(资料5)百姓感言河南省曲周县四疃乡四疃村农民王广仁说:近几年,曲周县种绿色甜玉米品种可发了家了。
甜玉米是中国农大教授开发的新产品,每亩种4000株,每穗可卖~元,每亩能收800多元,比一般玉米增收300多元。
我是曲周第一个甜玉米种植大户,去年在农大教授的指导下,承包了300多亩地种植玉米,当年收入超过24万元。
要说我的体会,一是得益于甜玉米新品种,农大曲周实验站在我家门口,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专家的帮助下,按绿色食品标准做,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二是得益于全省重点龙头企业曲周金日甜玉米加工公司,他们与我们县的农民每年签订保护价收购甜玉米协议3000多份。
今年,他们又与我签订了收购协议,我一下把种植发展到500亩。
(提出问题)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农业上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发展成就如何?(讨论问题)结合以上资料,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农业发展变化分析。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许多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转变,提高了劳动效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不可磨灭的事实。
这些事例都充分证明了我国的农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就。
(板书)一、农业发展成就(资料分析)用电脑打出以下几组资料,让同学们感性认识农业生产中还存在的问题。
(资料6)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强,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千米。
在水蚀和风蚀面积,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千米。
(资料7)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资料8)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表(资料9)一些国家资源比较(资料10)据报载,由于多年来在长江干支流上建闸筑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滥捕滥捞,以及电毒炸鱼的日渐猖獗,长江水生生物目前处境岌岌可危。
(资料11)吉林面临农田虫害的威胁据报道:根据吉林省区域病虫检测站(点)提供的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今年吉林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将呈中等偏重状态,病虫害发病面积8000万公顷,其中,玉米螟、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和稻瘟病中等偏重发生;大豆蚜虫和地下害虫将中等发生。
(提出问题)以上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都由哪些原因造成?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哪些问题?(讨论分析)结合资料,让学生分析提出的问题,并补充说明还存在哪些问题?当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在讨论过程中用电脑打出每个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尽管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却远远落在了后面,而且人均资源量还在减少。
因此,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仍很严重。
一些地区人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毁林毁草开垦,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没增加粮食产量,还导致森林、草地面积减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流失加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农业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施加化肥量增多,工业三废、建筑工程废物排放,使土壤遭到污染,有时,农业生产还会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都是一直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
(板书)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启思提问)哪位同学结合以上农业成就和问题,总体概述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一方面还得面对人类不合理利用及自然灾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仍面临严重挑战)(启思提问)面对这一系列农业问题,请大家出谋划策,讨论一些解决方法,分组进行,写成卡片,看哪组的计策最多最好。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给各组以表演、鼓励。
最后评出计策最多最好的一组。
(板书)三、农业发展对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分析(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学生回答: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粮、肉、蛋、奶、菜等)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板书)1.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启思)为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对目前不合理利用产生的一些环境问题,该怎样补救呢?(学生答: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控制滥砍滥伐滥捕行为,畜牧业也应注意草地的承载量,同时注意对农业生态的保护,使农、林、牧、副、渔能协调持续发展,以达到农业结构合理化) (事例巩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我国人民高度重视,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环境恶化,我们看云南省为保护林业所取得的成就。
(资料12)云南省是全国四大林区之一,加之是长江、珠江、澜沧江——湄公河等国内国际河流六大水系的上游和源头,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开始对森林的大面积采伐,到了70年代的过量开采,致使森林赤字迅增,森林覆盖率从50年代初的47%一度降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开始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特别是从1989年至1997年在全省开展造林、封山育林,森林面积逐年增长,199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目前已达到%。
(学生活动)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2,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并让分析得好的学生介绍给大家)(教师总结)边分析边画出流程图,让学生通过对两个流域图的比较,得出该农业的好处: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
流程图如下:(过渡转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业经营,这一措施会使耕地面积减少,那么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呢?(阅读资料)通过P105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退耕还林与粮食生产并不矛盾,还会增进对耕地的保护。
(提问启思)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扩大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现在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粮食产量,应该怎么办?(增强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教师讲述)在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农业的同时,我国为保证粮食生产,已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了商品粮基地。
(板书)2.建立商品粮基地(读图分析)用电脑打出“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图,引导分析:这些地方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气候条件优越:都为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地形平坦:都为河流中下游平原或三角洲地形,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平坦的地形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在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保证了国家对粮食的需求。
(观看录像)播放有关商品粮基地生产录像,加深学生对商品粮基地的认识。
(提问启思)华北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为什么没有成为商品粮基地呢?(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提问思考)重放出资料5,提问:河南农民王广仁靠玉米致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靠科技,采用优良品种)(承转过渡)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依靠科技兴农才能大大推动农业发展的步伐。
(板书)3.科技兴农(教师讲述)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实施“丰收计划”和“星火计划”,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本地依赖科技而发展起来的农业录像,让学生体会科技兴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观看科技兴农的照片资料。
(教师讲述)现在我国加入了WTO,与国际市场接轨,我们的目标已不能单单局限于填满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还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因此,我们还必须依赖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的各地在自然、人文和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各地农业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活动)对照活动3,让学生分析讨论我国东中西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
从而加深对因地制宜的理解。
(同时用电脑打出我国交通图、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便于学生对照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边分析,教师边引导学生总结:“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农业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挑战。
农业的发展必须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1.根据课后活动1提供的1952年与1998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柱状图或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