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通大桥

合集下载

沪通长江大桥连续梁首件施工总结(最终版)36页word

沪通长江大桥连续梁首件施工总结(最终版)36页word

(40+67+40)m悬臂浇筑连续梁首件工程施工总结1 概述1.1 工程概况沪通长江大桥HTQ-1标北引桥公铁合建段铁路上部结构形式为40m简支梁+ (40m+67m+40m)连续梁+(40m+7×49.2m)简支梁,其中N08-N11号墩铁路主梁为(40+67+40)m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直腹板单箱单室箱型截面,梁体下缘按R=34391.4cm圆曲线变化。

箱梁跨中梁高4m,支点高度5.4m。

主梁顶宽12.2m,顶板厚度0.3m;底宽6.2m,底板厚0.3m-0.7m;腹板厚度分为0.5-0.8m。

全联梁共设4道横隔板,边支点横隔板厚1.2m,中支点横隔板厚2.5m。

(40+67+40)m连续梁主梁0#块梁段长9m,中、边跨合拢段长2m,边跨现浇直线段梁长5.4m。

除0#块及边跨直线段梁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节段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每墩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为2×8个,悬浇段单个节段长度3.5m。

北引桥公铁合建段上部结构布置总图详见图1-1,连续梁结构布置总图详见图1-2。

图1-1 北引桥公铁合建段上部结构总体布置图(单位:m)图1-2 铁路连续梁结构总体布置图(单位:cm)1.2 首件目的⑴加强质量控制,促进连续梁施工作业标准化,提高工程质量并加快工程进度;⑵通过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检验连续梁施工组织体系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确定施工工艺及检验标准,指导后续连续梁施工;⑶通过对首件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特别是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因素的及时处理,能降低施工失误率,避免返工,为后续连续梁顺利施工打好基础。

2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介绍2.1 施工准备为确保连续梁施工质量、安全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要求,我部进行了详细的施工组织,所用材料、设备及机具均进行了进场检验,不合格品坚决不予进场。

同时,在开工前进行了“三级”技术交底及施工安全培训,确保第一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意图,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施工质量、安全。

沪通大桥三维施工方案

沪通大桥三维施工方案

沪通大桥三维施工方案一、桥轴线设计与优化沪通大桥的桥轴线设计遵循地形地貌、水流条件、环境保护及经济效益等多因素综合考虑的原则。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精确模拟桥梁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确保桥轴线在满足安全、经济、美观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天然水流的干扰,保持生态平衡。

二、纵断面布置规划纵断面布置规划是确保桥梁纵向线形连续、顺畅的关键步骤。

采用三维仿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道路线形、桥梁结构、排水系统等因素,优化纵断面布置,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同时有利于桥梁施工和后期维护。

三、主航道桥设计主航道桥作为沪通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确保通航要求与桥梁结构的和谐统一。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精确模拟船舶航行轨迹,合理设置桥梁净空高度和通航孔跨度,确保船舶安全通行,同时优化桥梁结构,实现经济与美观的双重目标。

四、天生港航道桥设计天生港航道桥的设计需特别考虑航道特性、船舶通行需求以及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

通过三维仿真分析,精确模拟船舶在航道中的行驶状态,合理设计桥梁结构,确保航道畅通无阻,同时保障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营。

五、水中联络孔桥设计水中联络孔桥是沪通大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综合考虑水文条件、桥梁结构、施工安全等因素。

通过三维建模技术,精确模拟水流状态,合理设置桥梁孔跨和防护措施,确保桥梁在水流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双层桥面结构设计双层桥面结构设计是沪通大桥的一大特色,其设计需兼顾交通需求和结构安全。

通过三维仿真分析,合理布置双层桥面结构,优化受力体系,确保桥梁在承受交通荷载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七、引桥混凝土箱梁施工引桥混凝土箱梁施工是沪通大桥建设的关键环节。

采用三维施工技术,精确控制箱梁的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确保箱梁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通过三维仿真分析,预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八、施工动画模拟与展示为了直观地展示沪通大桥的施工过程和成果,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技术,将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

沪通大桥_精品文档

沪通大桥_精品文档

沪通大桥引言:沪通大桥是一座重要的公路桥梁,连接了中国的两个经济中心——上海和江苏省苏州市。

这座桥梁不仅是华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也是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重要纽带。

本篇文档将介绍沪通大桥的设计、建设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设计:沪通大桥的设计始于2011年,完成于2014年,总工期为3年。

桥梁全长32.5公里,其中主桥长5.5公里,宽度达到46米。

整座桥梁由上海市的南师大桥和苏州市的常熟大桥组成,中间连接处为沪通大桥的主体。

沪通大桥的主要结构由混凝土制成,桥体基础采用了先进的钢轴砼斜拉桥技术。

这种结构不仅保证了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桥梁的设计还考虑了强风区域的特殊要求,结构上进行了加强。

二、建设:沪通大桥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多个挑战,包括地质条件、河流水文条件、航道要求等等。

为了确保建设的高质量和工期的准时完成,项目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首先,建设团队对桥梁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建设方案。

其次,桥梁的施工采用了预制装配技术,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施工效率。

最后,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

三、区域经济影响:沪通大桥的建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桥梁的建成缩短了上海与苏州之间的交通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互联互通。

其次,沪通大桥使得珠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另外,沪通大桥的建成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吸引了大量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

此外,桥梁建成后,周边地区的旅游业、物流业等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总结:沪通大桥作为连接上海和江苏省苏州市的重要桥梁,不仅具有重要的交通功能,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沪通长江大桥超长双整体节点箱形弦杆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沪通长江大桥超长双整体节点箱形弦杆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沪通长江大桥超长双整体节点箱形弦杆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为双塔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主跨达到1092m,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

主梁采用双节点整体桁片式结构,双节点杆件长约28m,箱体内高2200mm,内宽1000mm,最重杆件约108吨。

本文结合杆件结构特点,提出各项优化工艺,实现对超长双整体节点杆件几何尺寸、焊接收缩、扭曲、旁弯及线形控制,解决超长杆件工厂制造关键技术各项难题。

关键词:沪通桥;双整体节点;超长杆件;新材料;变形控制;Q500qE。

一、工程概况1.1桥梁概况沪通长江大桥主梁跨度布置为:(142+462+1092+462+142)m,全长2300m,采用三片主桁结构,标准段主梁桁高为16.0m,桁宽2×17.5m,桁式采用“N”形桁,节间距分为14m。

桥梁立面布置图如图1.1-1,一般桁段立体图如图1.1-2。

图1.1-1 桥梁立面布置图图1.1-2 一般桁段立体图1.2沪通桥下弦杆结构分析沪通桥下弦总长28000mm,最大高度4224mm,最大宽度1650mm,箱体内高2200mm,内宽1000mm,最大重量约108吨。

下弦腹板由两块异形大节点板与三块方板不等厚对接而成,一侧腹板加劲肋在箱内,另一侧腹板加劲肋在箱外。

顶、底板均为通长方板,下弦顶底板均为覆盖式,其大节点板穿过顶板开孔槽。

图1.2-1 下弦杆立体图二、超长双整体节点箱形弦杆技术特点及重难点分析2.1沪通桥下弦杆件长达28m,截面为1.2m×2.2m箱型,相对形成细长杆,长细比很大,其力学特性决定了其整体刚度相对较弱,制造过程中的上拱及侧弯、扭曲变化难控制,其双整体节点结构特点在《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中没有具体条目规定,需要制定专门制造验收规范。

2.2边桁杆件不对称结构,其焊接变形易造成杆件旁弯,如何控制杆件的焊接变形是杆件制造的重点和难点。

箱体两侧不对称焊接对杆件旁弯的影响,横向焊缝焊接对杆件长度的影响都比较难控制。

沪通长江大桥主要技术参数

沪通长江大桥主要技术参数

1.2 交通规划-城际铁路
该桥位还是长三角城际铁路网 中通苏嘉城际铁路的越江通道位置。
通苏嘉城际铁路连接南通、苏 州、嘉兴三地,纵贯苏中、苏南不 杭州湾北岸,是长三角核心区城际 网的主骨架之一。
通苏嘉城际铁路
7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2 交通规划-公铁合建
140+462+1092+462+140=2296m 斜拉桥方案; 140+336+140=616m 主跨336米钢拱桥方案;
为充分利用过江通道资源,节省工程投资,大桥按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 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通道建设。
8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3 主要技术标准
沪通铁路
(1) I 级铁路:双线 (2) 活载:中-活载 (3) 客车设计速度:200km/h
(局部限速)
锡通公路
(1) 等级:高速公路 (2) 设计车速:100km/h (3) 车道数:双向6车道
10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5 航道
通航孔位置 主通航孔 辅助通航孔 天生港专用通航孔
通航净空尺度表
通航方式 单孔双向 单孔单向 单孔单向
通航净空宽度(m)
通航净空高度 (m)
900
62
200
62
284
45
11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6 工程地质
桥址工程地质断面图
桥址区场地稳定,新构造运动较弱,全新活动断裂未进入桥位。 基岩埋深在240m以下;覆盖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砂类土。 场地类别为Ⅳ类。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2个节间采用Q420qE钢材, 112个节间采用Q370qE。
,
图例: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主跨1092m公铁两用斜拉桥方案技术可行性论证_白慧明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主跨1092m公铁两用斜拉桥方案技术可行性论证_白慧明

2
铁道建筑
June,2011
达南通捕鱼港口(如图 1 所示)。
图 1 越江桥位示意
2. 2 论证结果 从 河 势 、水 文 、地 质 和 地 震 、通 航 、防 洪 、岸 线 规
划 、工 程 规 模 、通 道 布 局 等 多 方 面 对 比 分 析 ,设 计 推 荐 方 案 各 项 指 标 相 对 较 优 ,且 符 合 有 关 规 划 ,同 时 能 有 效 控 制 两 岸 用 地 ,拆 迁 量 少 ,可 作 为 推 荐 跨 江 通 道 方案。
2 桥位选择
1 工程概况
沪通铁路是我国铁路网沿海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 鲁 东 、苏 北 与 上 海 、苏 南 、浙 东 地 区 间 最 便 捷 的 铁 路运输通道,也是长 三 角 地 区 快 速 轨 道 交 通 网 的 重 要 组成部分。北起江苏 省 南 通 市 南 通 西 站,向 南 跨 越 长 江经过张家港、常熟,至 太 仓 分 叉 后,分 别 接 入 京 沪 铁 路安亭站和上海浦东铁路四团站,全长 258 km。
4 论证阶段建议
本桥 跨 度 大、荷 载 大、结 构 复 杂,现 行 规 范 不 能 完 全涵盖,设计和施工 存 在 很 大 的 技 术 难 度,因 此,应 对 主 桥 结 构 体 系 、主 梁 、主 塔 等 进 一 步 深 入 研 究 和 优 化 :
1)对主桥结构体系的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 2)对平行钢丝束索和钢绞线索两种斜拉索体系 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比较; 3)对主梁具体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细化; 4) 对主塔采用钢 塔,钢—混 凝 土 组 合 塔 以 及 更 高 强度等级混凝土材料进行研究和比较。
收稿日期:2011-01 -06;修回日期:2011 -02 -15 作者简介:白慧明(1970 — ) ,男,吉林省白城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桁关键节点制造技术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桁关键节点制造技术

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桁关键节点制造技术王岁利
#'
图 # 关 键 节 点 构 造
和 质 量 要 求 #具 体 制 造 难 点 分 析 如 下 ' !#"磨光顶紧装配$据 设计 要求#节 点板%竖杆
连接板%支撑隔板 和 支 撑 加 劲 均 须 与 底 板 磨 光 顶 紧 后 焊 接 (%4))#一 般 钢 结 构 制 作 工 艺 无 法 满 足 该 要 求 $
图 " 钢 梁 横 断 面 构 造
" 主 桁 关 键 节 点 结 构 天生港专用航道桥钢梁支座加劲弦节点是传递
全桥荷载的关键节 点#是 一 个 典 型 的 含 有 多 向 接 头 的箱形栓焊 整 体 节 点 构 造(()#主 要 由 节 点 板%底 板% 支撑 隔 板%竖 杆 连 接 板%斜 杆 连 接 板%端 隔 板%内 插 板 %横 梁 接 头 板 %横 联 接 头 板 %平 联 接 头 板 %封 板 和 支 撑 加 劲 板 等 组 成#形 状 类 似 +狼 牙 棒 ,#全 部 为 ])""\6 钢$各接头板与 其 对 应 的 杆 件 全 部 采 用 工 地高强度螺栓连接#设 计 上 首 次 采 用 高 强 度 螺 栓 与 支座连接$各板件间大多采用深坡口部分熔透角焊 缝焊接#最大 板 厚 达 )& ++#结 构 外 轮 廓 尺 寸 最 大 为$+@%-#! +@%-( +!长 @ 宽 @ 高"#单 件 最 重 &).$ 关 键 节 点 构 造 如 图 ( 所 示 $
! 工 程 概 况 沪通 长 江 大 桥 为 沪 通 铁 路 的 控 制 性 工 程#位 于
江阴长江 大 桥 下 游 %)Z+%苏 通 长 江 大 桥 上 游 %" Z+#与通苏嘉城际铁路%锡通高速公 路共通道 建 设$ 大桥全长##-"0!Z+#大桥北岸为南通市#南 岸为 张 家 港 市 #其 中 天 生 港 专 用 航 道 桥 为 !#%"*((&*#%"" + 钢桁拱桥(#)#主梁为带竖杆的华伦式桁架#横向采 用( 片 主 桁 结 构 #桁 间 距#0-!)+#节 间 距#%+$ 主 墩支座处的加劲弦节点杆件采用栓焊结合的整体节 点 构 造 #对 应 主 梁 中 跨 横 向 布 置 ( 片 柔 性 钢 箱 拱 肋 # 拱肋轴线采用二次 抛 物 线#拱 脚 与 上 弦 节 点 采 用 刚 性结点连接#拱间 节 点 与 上 弦 杆 之 间 采 用 柔 性 吊 杆 连接#吊杆间距 与 主 梁 节 间 距 相 同$ 拱 肋 和 与 拱 肋 相交的 主 桁 节 点 采 用 ])""\6 钢(!)#其 余 主 桁 结 构 和桥面系杆件采用 ](0"\6钢#用钢量约(-!@#"%.$ 天生港专用航道桥 总 体 布 置 如 图 # 所 示#钢 梁 横 断 面构造如图!所示$

沪通长江大桥主要技术参数

沪通长江大桥主要技术参数

16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孔跨布置
主航道桥 天生港航道桥 水中联络孔桥 142+462+1092+462+142=2300m 斜拉桥; 140+336+140=616m 主跨336米钢拱桥; 21孔跨度112m钢桁梁;
大桥总长11.076km,正桥钢梁5.831km,公铁合建段桥梁长6.992km.
17
9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1.4 研究设计过程
2005年 开展沪通铁路长江大桥的研究工作 200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沪通铁路项目建议书 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沪通铁路(南通-安亭)工可报告。 2013.12.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大桥的初步设计。 2014.03.01. 大桥开工建设。
桥 名 图 片 武汉大桥 南京大桥 九江大桥 芜湖大桥 天兴洲桥 大胜关桥 沪通桥
主跨(m) 通车日期 运营荷载 钢材种类 钢材(万t) 混凝土 (万方) 32
128 1957 R2H4 A3q 2.13 -
160 1968 R2H4 16Mnq 6.65 38.4
216 1995 R2H4
15MnVN
HPS-70W
≥485
585~760
≥48J (-23℃,纵向)
BHS500 S500QL Q500qE
≥500 ≥500 ≥500
570~720 590~770 630~780
≥100J (-5℃,横向) ≥30J (-40℃,横向) ≥120J (-40℃,纵向)
31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我国桥梁钢的发展历程
SBHS700
≥690
≥ 700
760~895

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图文)

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图文)

七律·喜吟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建成通车●张荣生万里长江入海宽,曾教老辈足违南。

廿年规画挥风雨,六载施工驾舰船。

多少艰难凶化吉,一朝奇迹梦成圆。

四通八达北三角,从此跻身上广圈!(2020-07-06,上午,于南通市德民花苑。

)注释:1.解题,诗为2020年7月1日上午10点,建筑工期达6年之久的、特别巨大的跨越长江桥梁工程——沪苏通长江公铁两用特大桥,举行建成通车仪式。

其时,生玲前往海安市看望帅哥-申嫂,正在专程旅行途中。

于海安火车站站前广场搭乘市内公交车,年轻的驾驶员兀自带着掩抑不住的热情洋溢,向包括笔者在内的车内乘客,絮叨不绝地讲说刚才从车载江苏交通广播电台聆听现场直播得知的通车典礼盛况,一边强调该工程对于包括海安在内的苏中、苏北地区沟通与全球特大都市上海之间的经济交往、人文联系的伟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笔者对该工程早有关注,几年前,曾经跟随江苏省如皋中学1967届初中部初三(1)班老同学周志成、王扬生、周其华,前往大桥工程江北施工现场实地参观,自那为始,时常惦记着,日夜巴望其早日建成,竣工通车。

抚今思昔,展望未来,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但在中国桥梁史上,尤其在南通-苏中-苏北的交通发展史上,实在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价值,“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其在经济、人文、国防上的价值和意义,任凭怎样估量,都不为过分!欣闻喜讯,激动无已,口占有作,录稿成诗。

2.首联,谓南通地区是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之中,第一项与第三项与市外各地差异小,唯有第二项,兼得其“背反”两面,即:在水利上获益于长江,旱涝保收;而在交通上则受制于长江,迂回绕远。

(按:古代以水路交通为主,南通尚称便捷,州名于是而得;随着经济社会事业迅猛发展进步,空航便捷而荷载小,水运价廉而速度慢,故而现当代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尤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为代步工具,则南通市在陆路上“向南不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沪苏通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

沪苏通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

沪苏通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彭 程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0摘 要:文章对沪苏通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进行了论述。

沪苏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双塔五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布置,主跨1092m,斜拉索布置为双塔三索面、扇形密索体系,共布置拉索432根,最长索索长576.2m,索重83.5t,拉索超长、超重,安装难度大。

斜拉索安装采用了拉索桥面整体运输及展索技术、梁端卷扬机快速牵引技术、钢绞线软牵引系统和梁端反压牵引技术进行展索和牵引,并采用防扭转装置克服高速扭转现象,采用同步智能张拉系统加快张拉。

关键词:斜拉桥;拉索;桥面展索;牵引;梁端反压;防扭转装置;智能张拉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2-0066-021 工程概况1.1 桥式布置沪苏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双塔五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布置,主跨跨度为1092m,计算孔跨布置为140+462+ 1092+462+140=2296m,见图1。

桥。

在钢梁架设的同时,完成两组斜拉索的塔端挂设和桥面展索等工序;钢梁焊接完成后,完成剩余工序的施工;全桥最终调索完成后,进行斜拉索附属配件的安装。

由于短、中斜拉索安装较为常规,因此文章主要介绍25~36层长斜拉索的安装。

图1 主航道桥桥式布置图(单位:m)1.2 主塔概况主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为倒“Y”形,桥面以下塔柱内收为钻石形。

塔顶高程为+333m,塔底(承台顶)高程为+8.0m、+8.5m。

主塔上塔柱120m范围为索塔锚固区段。

1.3 斜拉索概况主航道桥斜拉索布置为双塔三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采用平行钢丝拉索,钢丝为标准抗拉强度2000MPa、直径7mm低松弛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

全桥共布置拉索432根,索梁锚固结构采用钢锚箱的结构,索塔锚固结构采用钢锚梁的结构。

2 总体施工方案斜拉索安装施工包括施工准备、吊装上桥、塔端挂设、桥面展索、梁端卷扬机滑车组牵引、梁端钢绞线软牵引、梁端反压、塔端硬性牵引、塔端张拉、索力检测、塔端索力调整及附属配件安装等工序。

跨度,世界最大——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全桥合龙

跨度,世界最大——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全桥合龙

10月22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主拱合龙。

据悉,这是继今年1月21日大桥钢桁梁合龙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同时标志着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全桥合龙。

报道图闻
PICTURE 文/图 李骄阳 王 力 王 昊——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全桥合龙
跨度,世界最大
国企管理2017.11-12
. All Rights Reserved.
天生港专用航道桥主拱具有精度高、体量大、工艺和材料新、合龙控制系统全部自行研发等特点,从开始转体到精准合龙,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沪通长江大桥项目部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合龙段吊装就位后,经过实测,轴心偏差仅为2毫米,高差只有1毫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据了解,沪通长江大桥是我国沿海铁路大通道中沪通铁路段的跨长江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11072米,南侧跨越长江主航道,采用主跨1092
编辑/
王海霞
A
天生港专用航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钢拱桥。

B
此次转体合龙施工在桥面上进行,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可借鉴的工程先例。

C
施工过程中,中交二航局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成功完成了拱桥合拢。

D
合龙仪式。

E
讨论施工细节。

F
讲解大桥施工过程。

. All Rights Reserved.。

沪通长江大桥超大沉井施工全过程实录,太牛了!

沪通长江大桥超大沉井施工全过程实录,太牛了!

沪通长江大桥超大沉井施工全过程实录,太牛了!
沪通长江大桥是沪通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28号桥墩是大桥的主墩之一,底部为钢壳沉井,上部为混凝土沉井,总高105米,其中钢沉井高44米,将被永久打入江底。

为方便吸泥下沉,沉井平面布置为24个12.8米×12.8米井孔。

大桥主塔高325米,相当于100多层楼高,主塔承载的轴力达30万吨。

主塔基础采用倒圆角的矩形沉井基础方案,其平面面积达5100平方米,相当于12个篮球场的面积之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桥梁沉井结构。

沉井承担着桥梁的全部荷载,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本视频记录了沪通长江大桥沉井施工的全过程,非常值得借鉴。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走流量的可先转发收藏)。

沪通长江大桥总体设计_高宗余_梅新咏_徐伟_张燕飞

沪通长江大桥总体设计_高宗余_梅新咏_徐伟_张燕飞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 :沪 通 长 江 大 桥 位 于 长 江 下 游 ,通 行 4 线 铁 路 和 6 车 道 高 速 公 路 。 桥 位 处 江 面 宽 约 5.8 km,大桥需要跨越南侧的长江主航道、北侧 的 专 用 航 道 和 中 间 的 横 港 沙 (浅 洲)。 主 航 道 桥 采 用 主 跨1 092m 的钢桁梁斜拉桥;专用航道桥采用主跨 336 m 的钢桁拱桥;跨南、北岸 大 堤 及 横 港 沙 区 段采用跨度112m 的简支钢桁梁桥。主航道桥6个桥墩采用沉井基础,其余各墩均采用钻孔 桩 基 础;主梁使用新研发的 Q500qE高强度桥梁钢;斜拉索采用极限强度2 000 MPa的平行钢丝斜拉索。
关 键 词 :公 路 铁 路 两 用 桥 ;斜 拉 桥 ;钢 桁 拱 桥 ;钢 桁 梁 桥 ;沉 井 基 础 ;高 强 度 钢 材 ;高 强 度 钢 丝 拉
索 ;桥 梁 设 计
中图分类号:U442.5;U448.121 文献标志码:A
Overall Design of Hutong Changjiang River Bridge
大 桥 位 于 澄 通 河 段 ,南 通 水 道 上 口 ,在 天 然 节 点 及人工护岸等因素 下,该 河 段 滩 槽 平 面 位 置 基 本 稳 定,南侧为主航道 水 域,北 侧 为 专 用 航 道 水 域,中 间 为浅洲。桥址区河 段 为 感 潮 河 段,受 径 流 和 潮 流 双 向水流作用。
大桥设计 基 本 风 速 38.2 m/s。 桥 址 区 工 程 地 质 场 地 稳 定 ,新 构 造 运 动 较 弱 ,全 新 活 动 断 裂 未 进 入 桥位。基岩埋深在 300 m 以 下,覆 盖 层 主 要 为 淤 泥 质 粉 质 粘 土 、粉 土 、砂 类 土 。 多 遇 地 震 、设 计 地 震 、罕 遇地震的 水 平 地 震 动 峰 值 加 速 度 分 别 为 0.075g、 0.13g和 0.19g。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

沪通长江大桥主墩钢沉井浮运施工技术作者:杨益斌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2期【摘要】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设计为双塔五跨斜拉桥,矩形沉井基础,底部为钢壳混凝土结构,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主航道桥主墩钢沉井采用工厂分节段制造、接高拼装成整体,钢沉井出坞后采用拖轮拖带,并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保证钢沉井安全浮运至墩位处的施工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钢沉井的浮运稳性分析、拖轮配置方案及浮运作业等施工技术。

【关键词】主墩基础钢沉井浮运施工1 工程概况沪通长江大桥是新建沪通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位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下游45km,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上游40km,全长11km。

其中主航道桥(26#墩~31#墩)采用双塔五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孔跨布置为(142+462+1092+462+142)m。

主梁为三主桁结构,主塔为钻石型塔,塔高325m。

六个桥墩均采用沉井基础。

主航道桥桥式布置见图1。

主墩采用倒圆角的矩形沉井基础,28#墩沉井总高105m,钢沉井高50m;29#墩沉井总高115m,钢沉井高56m。

主墩沉井基础结构见图2。

钢沉井平面尺寸为86.9m×58.7m,四周倒圆角半径为7.45m,沉井平面布置24个12.8m×12.8m井孔。

钢沉井井壁采用双壁板隔仓结构,沉井外壁板厚1.8m,内壁板厚1.3m,井壁间通过隔仓板将井壁分为35个独立隔仓。

28#墩钢沉井竖向分八层,高50m,重约13500t。

29#墩钢沉井竖向分九层,高56m,重约15000t。

经过对多个方案比选论证,结合桥址区气象水文条件特点,主航道桥主墩钢沉井采用在工厂干船坞内制造、拼装成整体,浮运出厂,拖轮拖带浮运至墩位的方案施工。

2 钢沉井浮运可行性分析2.1 浮运稳性分析稳性定义:指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矩消失后能够自行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

(1)按船舶倾斜方向分类。

可分为横稳性和纵稳性。

饮誉全球的十大中国桥梁

饮誉全球的十大中国桥梁

饮誉全球的十大中国桥梁作者:陈洁来源:《科学24小时》2017年第12期近年来,中国桥梁中的超级工程纷纷亮相,在高度、跨度等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彰显出了新时代的中国力量。

世界最长的行车铁路双用悬索式吊桥——青马大桥大桥位于香港,横跨马湾海峡,桥身长度2200米,主跨长度1377米,共有两座吊塔,每座高206米。

1992年5月开建,1997年5月22日通车。

青马大桥只有车行道,不设人行道,它是配合香港国际机场(赤蜡角机场)而建的十大核心工程之一,在1999年荣获美国建筑界权威及编辑评选的“二十世纪十大建筑成就奖”。

世界最长的斜拉索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大桥位于江苏省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的苏通大桥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2008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主桥最长的拉索长达577米,是世界最长的斜拉索,比最大跨度的斜拉桥俄罗斯岛大桥上的最长斜拉索还要长94米。

实际跨江的桥梁部分约8200米,其斜拉桥主孔跨度也位列世界第二,达1088米。

大桥的建设克服了长江天险带来的气象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通航密度高等四项挑战,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跨越长江口的咽喉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首座突破千米跨径的斜拉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

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位于长江上游重庆主城区。

2006年3月动工,2009年4月29日通车。

大桥主跨达552米,全长1741米,若含前后引桥段则长达4881米,主跨为世界跨径最大的拱桥。

大桥只有两座主墩,比世界著名拱桥——澳大利亚悉尼大桥的主跨还要长。

采用双层交通,轨道交通与汽车的通道上下分离,互不干扰。

建造过程中采用架梁吊机、斜拉扣挂技术,结合抬高梁体标高使主桥转动的思路,实现先拱后梁零应力合龙模式,为世界首例。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大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连接青岛、黄岛、红岛“三极”,又称青岛海湾大桥。

世界最大跨径公铁两用钢拱桥——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合龙

世界最大跨径公铁两用钢拱桥——沪通长江大桥天生港专用航道桥合龙
世 界最 大 跨 径 公 铁 两 用 钢 拱 桥
沪 通 长 江 大 桥 天 生 港 专 用 航 道 桥 合 龙
目2 1 日, 由 中 交二航 局 承 建 的 世 界最 大跨 径 公 铁 两 用 钢 拱 桥 一一 沪 通 长 江 大桥 天生 港 专
日航 道 桥 胜 利 合 龙
通 大 桥 是 我 国 沿 海 铁 路 大 通 道 沪 通 铁 路 控 制 性 工 程
促 进 长 三 角城 市 群 经 济 一 体 化
安 哥 拉 检 测 项 目
—’ ’ 。 冀 鼍鼍 罡
南 京 五 桥 北 岸 栈 桥 码 头
\ .

圭接 张 家 港,设 计 采 用 主 跨 1 0 9 2 米 钢 桁 梁 斜 拉 桥 结 构 , 为 目 前 世 界 最 大 跨 径 公 铁 用 斜 拉 桥 犬桥 上 层 为 双 向6 车道 锡 通 高速 公 路 , 下 层 为 双线 沪通 铁路 和 双 线通 苏 嘉 城 际 客 专 线 。 沪通 大桥1 标 段 长 约5 公 里 , 其 中 天生 港 专 用航 道 桥 采 用 主 跨 3 3 6 米 的 刚 性 柔 性 拱 桥 结

沪通长江大桥砂土液化问题的判别分析

沪通长江大桥砂土液化问题的判别分析

城市地理168沪通长江大桥砂土液化问题的判别分析沙小兵(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摘要:饱和砂土地震液化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液化导致的承载力丧失、液化土体变形及水平向流动是基础破坏的关键原因。

本文以沪通长江大桥为工程实例,分析不同液化判别方法,利用标准贯入法、静力触探法及剪切波速法等原位测试成果,对沪通长江大桥桥址处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给出沪通长江大桥桥址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为工程设计施工提出建议。

关键词:液化;饱和砂土;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沪通长江大桥1、地震液化的影响分析地震液化是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据统计,地震震害大多数是由于地基土体液化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震害几乎都是由砂土液化或粘土软化所致。

地震液化引起的土体变形和侧向流动是导致桥梁、坝坡、道路及生命线工程等建筑物和基础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发生时,往往伴随饱和可液化土的液化现象的发生。

饱和可液化土的液化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阪神高速公路的5号线发生了大面积的砂土液化,造成大量高速公路、高架铁路、新干线、桥梁发生倾斜倒塌,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严重破坏,高层或中高层建筑物底部或中部被剪断,港口码头发生下沉倾斜,大面积土体发生侧向流动。

据资料反映,全震灾区共死亡5400余人(其中4000余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数的90%以上),受伤约2.7万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近30万人,毁坏建筑物约10.8万幢; 饱和可液化土液化的宏观标志是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地基不均匀沉陷、地裂滑坡、建筑物产生巨大的沉降和严重倾斜甚至失稳造成建筑物的破坏、道路路基滑移、路面纵裂、桥梁落架、农田被破坏、平整土地形成丘陵状、农作物减产等。

对于桥梁工程而言,地震液化导致的承载力丧失、液化土体变形及水平向流动是基础破坏的关键原因。

2、工程概况上海至南通铁路是我国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以及浙江部分地区与江苏北部、上海与山东东部等地区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同时也是上海至南通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读写

中考语文复习:综合读写

综合读写1.沪通长江大桥身兼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功能。

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科技创新之多,创造了世界桥梁和中国桥梁建设的多个“之最”,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沪通长江大桥开通在即,文道中学准备开展一次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学校准备组织同学采访大桥项目部经理罗兵先生,向他了解攻克技术难关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自强不息的事迹。

采访罗兵先生时,开场白你应该说些什么?(假设你的名字叫小明)任务二:采访结束后,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演讲主题。

2.综合性学习。

为响应射洪市教体局“动起来、唱起来、读起来”素质提升活动的号召,学校将举行“唱响经典”歌会活动,夏婷是歌会的策划者和主持人,请你帮助她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唱响经典”曲目单(1)请你结合节目单中《但愿人长久》的经典歌词,为夏婷完成解说词的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婷想把《让世界充满爱》放进曲目单,你认为应放入哪个乐章?请结合如图的歌谱节选简述理由。

3.综合性学习。

文海中学举办科技节,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校团委策划了“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形成了如下构思框架图,请用简明的语言解说此构思,要求内容完整,有条理。

(2)为了办手抄报,同学们搜集了若干条最新科技成果消息,请你将下面这则消息改写为标题新闻。

(15字以内)6月23日9时48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随着它在北斗三号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究成。

工程立项26年来,北斗系统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定位精度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

(3)校团委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明教授来校为同学们做“中国航天科技”主题讲座。

作为主持人,请你根据李明教授提供的自我介绍(见下方文字),在讲座开始前向同学们介绍他。

沪通大桥的作文300字

沪通大桥的作文300字

沪通大桥的作文300字
沪通大桥,真的牛!
你知道吗?沪通大桥简直是个巨无霸!每次开车经过,我都得抬头仰望,那桥身,简直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太壮观了!
晚上啊,沪通大桥更是美得不行。

灯光一亮,整个桥都亮闪闪的,跟星星似的。

车流在上面跑,感觉就像在开飞船,特科幻!
一大早,我去桥上散步,发现大桥都被雾给包住了。

就像进了仙境似的,若隐若现的,美极了!感觉就像是大自然和人类的合作成果,太神奇了!
站在桥上,风一吹过来,真的爽得不行!往下看,长江就像一条巨龙在翻腾,那力量,真的让人震撼!这桥,不只是交通要道,更是个看风景的好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通大桥
各有关单位、船舶:
因沪通长江大桥工程建设需要,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区水域航路将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
一、大桥概况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南岸于张家港十三圩港闸下游约400m处垂直主航道方向跨越长江,大桥全长约11千米。

主航道桥为双塔五跨斜拉桥,共设2个主桥墩、2个边墩及2个辅助墩。

主桥墩由北向南分别为#28墩、#29墩。

二、桥区水域
桥区水域上界:主航道桥轴线上游3000米(即桥施#6红、黑浮联线);
桥区水域下界:主航道桥轴线下游3000米(即桥施#1红、左右通航浮联线)。

三、施工水域
(一)主桥墩:横距#28墩、#29墩中心垂线左右各200米,上、下游各500米。

(二)施工水域如有调整将另行通告。

四、桥区航路及航法
(一)桥区水域主桥墩之间设置约700米宽的航道,其中设有200米宽的上行通航分道,100米宽的分隔带以及400米宽的下行通航分道;在#28墩北侧设置约200米宽的上行推荐航路;红浮联线外不设下行推荐航路。

(二)上行大型船舶沿上行通航分道航行;下行大型船舶沿下行通航分道航行。

(三)上行小型船舶航经桥施#1左右通航浮后,沿北墩#1、北墩#2、桥施#6黑浮联线北侧航行。

下行小型船舶航经#36红浮后沿桥施#6红浮至桥施#1红浮联线内侧航行,沿通航分道右侧边缘行驶,航经桥施#1红浮后沿#32红浮外侧航行。

(四)船舶航经桥区水域应遵守《长江江苏段船舶定线制规定(2013)》及《长江江苏段桥梁施工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

五、桥区船位核对点
上行船位核对点:长江#32浮;
下行船位核对点:长江#36浮。

船舶航经船位核对点时应在VHF10频道向张家港海事局VTS中心报告。

下行船舶航经长江#32浮时应在VHF11频道向南通海事局VTS中心报告。

六、长江江苏段9号锚地、7号停泊区予以撤销,任何船舶未经批准不得在此锚泊。

七、本通告所涉航路于2014年5月18日0000前调整到位。

施工期桥区水域的标志布设及调整见航道部门发布的航道公告及通电。

特此通告
2014年5月12日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 详细参数
类型:斜拉桥
主跨:1092m
布置:168+462+1092+462+168
塔高:345m
最长拉索:597m
车道数:双向6车道
铁路线数:4线
总长:11km
通航净高:62m
设计行车时速:100km/h
机车通行速度:200km/h--250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