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方案(2016)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推进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掌握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评估。(二)评价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二、调查对象和样本量(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苏木乡镇卫生院)。(二)医疗机构抽样方法与样本量。1.自查工作。以旗县(区)为单位对属地医疗机构开展调查。(1)调查机构数。每年自查的医疗机构数应占属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及以上,历年不重复抽样。每5年一个周期,实现属地医疗机构的全覆盖。(2)调查病例数。三级医疗机构调查60例/月,病例应连续调查,不可跳跃式抽查。病例数不足时可从相邻月份补充,直到满足病例数要求为止。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调查该月份内的全部病例(最多不超过60例)。(3)调查时间。自查工作按季度完成。调查各医疗机构每个季度其中的一个月份(如1、4、7、10月)的门诊、住院部的全部诊疗登记病例。每年各季度自查的月份可以进行轮换(如2、5、8、11月)。(4)调查病种数。每年自查的病种应覆盖本地区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病种总数的70%及以上。2.现场复核。AA市卫生计生委组织AA市疾控中心对旗县(区)级自查结果进行现场复核。每年复核全市所有旗县(区),复核病例样本量为各旗县(区)调查的所有病例。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指标。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查阅医疗机构本年度的每个季度中1个月的门诊部、住院部所诊断登记的全部法定传染病进行连续性调查,抄录初次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1。被调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如系统不完善,结合纸质诊疗登记开展调查工作。2.复印传染病报告卡。复印根据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抽查到的初次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所有报告卡。3.原始诊疗记录登记情况。现场随机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检查登记本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清晰。4.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比较分析抽查的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病例和该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的病例,若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计为报告。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网络报告病例数/实查登记病例数×100。(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根据法定传染病不同分类的报告时限,若网络直报的病例按规定时限报告,计为及时。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网络报告病例数×100。(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有效证件号、性别、年龄、人群分类、病人属地、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如果无死亡,此项不纳入考核)、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医生,且对填写内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计算公式为:纸质(电子)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的纸质(电子)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必填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则视为准确,电子订正卡应与纸质订正卡信息一致,视为准确。医疗机构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且具备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时,可不对报告卡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的纸质报告卡数/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数×100。(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项内容完全相符则视为一致,任一项不符合认为不一致,对于网报订正卡,纸质订正卡也应有相应订正视为一致。计算公式: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一致的报告卡数/纸质报告卡中进行网络报告卡数×100。(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法定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字段填写完整,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有效证件号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无涂改则视为填写完整。计算公式: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填写有效证件号的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以上报告质量评价病例均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调查。1.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了解各年度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经费保障及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等情况。填写附表2。2.各级疾控中心调查日常监测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核实、查重及审核的频次等;了解开展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估和技术指导情况;了解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了解从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和设备使用情况;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填写附表3。3.医疗机构(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含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与诊疗传染病相关的感染科、急诊科、内科、儿科、皮肤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发热门诊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或电子病历)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传染病登记及反馈情况(含电子病历)。查阅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项目设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3)调查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工作,包括报告质量自查、评估及相关技术培训等。(4)了解院内法定传染病诊断知识培训情况。(5)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专职人员和专用设备配备情况。(6)了解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的管理和应用。(7)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附表4)四、组织领导AA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自查工作的具体事宜,确定辖区内各地区年度调查机构,并对自查工作开展督导检查。AA市疾控中心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指导辖区旗县(区)级疾控中心完成自查工作及数据录入工作。五、数据收集、汇总和上报(一)各旗县(区)级疾控中心在每季度自查工作结束后,对属地原始数据(《AA 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中的附表1及表2)、复印的纸质报告卡进行汇总、录入与确认(《AA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中的表5),于下一季度或下一年的第一个月的20日前,上报至AA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进行汇总。AA市疾控中心负责现场复核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上报。纸质和电子版原始资料在各级疾控中心保留一年备案。(二)各年度12月31日前,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完成现场复核工作,于次年1月31日前将相关调查结果报送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此基础上,AA市卫生计生委于各年度11月31日前组织完成现场复核工作。附表: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登记表(门诊、住院登记)2.医疗机构调查表3.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查表4.疾控中心调查表5.AA市旗县季度督导汇总表表5-1 季度医疗机构调查情况汇总表表5-2 季度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一览表附表1 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登记表(门诊、住院登记)注:请在相应位置填写编号,(1)医院级别标准1: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2)医院级别标准2:①三级②二级③一级或未分级(以当年《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为准);(3)病例来源:①门诊②住院;(4)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②儿科③感染科④急诊⑤腹泻病⑥肝炎门诊⑦其他,请具体注明;(12)发病日期缺失时填写病人就诊日期;(15)网络直报系统中自动生成的唯一编号;(17)可填写未进行网络报告原因等。被调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组成员: 。。表2 医疗机构调查表单位名称: 。近3年年均门诊量: 人次; 全年传染病报告数: 人次医院级别标准1: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④乡镇级医院级别标准2:①三级②二级③一级或未分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组主要成员签字:表3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调查表单位名称: 级别: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组成员签字:表4 疾控中心调查表单位名称: 级别:①省级②地市级③县区级被调查单位领导签字: 调查时间: 年月日调查组主要成员签字:表5 AA市旗县季度督导汇总表表5-1 ( )年第( )季度医疗机构调查情况汇总表上报单位: 抽查月份: 上报日期:填表说明:1、此表用于季度统计上报表。2、此表第一行为“举例”。填表要求:①中填写本年度内调查的所有医疗机构名称;②填写数据,“漏报率”;③、④、⑤-1、⑥-1填写缺失或不规范项目;⑤-2、⑥-2、⑦、⑧划“√”的表示存在问题,无问题的不划。表5-2 ( )年第( )季度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一览表上报单位: 抽查月份: 上报日期:填表说明:1、此表用于季度统计上报表。①中填写本年度内调查的所有医疗机构名称;②填写医院级别,如“三级”“二级”“一级”“无级别”;填表中率的计算:请注意准确率的计算其分母为“填写的纸质报告卡完整数”!!!准确的纸质报告卡数应≤填写的纸质报告卡完整数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网络报告病例数/抽查病例数×100。2、漏报率(%)=10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3、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及时病例数/网络报告病例数×100。4、纸质(电子)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完整的纸质(电子)报告卡数/实查纸质(电子)报告卡数×1005、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填写准确的纸质报告卡数/填写的纸质报告卡完整数×100。6、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卡一致的报告卡数/网络报告病例数×100。。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目录编审人员 (1)前言 (2)编制依据 (2)第一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4)1.1组织机构职责 (4)1.1.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1.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1.1.3医疗机构 (7)1.1.4卫生监督机构 (8)1.1.5采供血机构 (8)1.2传染病信息报告 (8)1.2.1报告病种 (9)1.2.2诊断与分类 (10)1.2.3 登记与报告 (10)1.2.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4)1.2.5报告程序与方式 (22)1.2.6报告时限 (23)1.3报告数据管理 (24)1.3.1审核 (24)1.3.2订正 (26)1.3.3查重 (26)1.4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27)1.5资料保存 (30)1.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1.7考核与评估 (33)1.8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33)1.8.1评价指标及规则 (33)1.8.2评价方式和频次 (36)1.9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调查和评估 (36)1.9.1目的 (36)1.9.2 评估方法和内容 (36)1.9.3 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38)第二章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 (40)2.1用户管理 (40)2.1.1用户类型 (40)2.1.2用户职责 (41)2.2管理程序 (42)2.2.1管理员创建 (42)2.2.2本级与直报用户申请 (43)2.2.3本级与直报用户创建与系统分配 (43)2.2.4本级与直报用户授权 (43)2.2.5用户有效期与延期管理 (44)2.2.6变更管理 (44)2.2.7用户停用 (45)2.2.8用户启用 (45)2.3角色管理 (45)2.3.1角色创建 (45)2.3.2角色使用 (46)2.3.3角色分配 (46)2.4安全与审计 (46)2.4.1安全管理 (46)2.4.2审计管理 (47)2.5考核与评估 (47)第三章标准编码维护 (48)3.1工作内容 (48)3.2工作流程 (48)3.3工作要求 (49)3.3.1行政区划信息维护 (49)3.3.2 机构信息维护 (51)3.3.3 人口数据维护 (54)第四章数据交换技术指导方案(讨论稿) (56)4.1适用范围 (56)4.2实施原则 (56)4.2.1省级统筹,属地管理 (56)4.2.2源头采集,多级交换 (56)4.2.3先行先试,属地共享 (57)4.3组织管理 (57)4.3.1 中国疾控中心 (57)4.3.2 省级疾控中心 (57)4.3.3 申请交换的市、县级疾控中心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58)4.4交换内容 (58)4.4.1交换标准 (58)4.4.2交换方式 (58)4.4.3交换类别 (59)4.5技术路径 (59)4.6保障条件 (61)第五章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施 (63)5.1 硬件配置 (63)5.2 人员要求 (64)5.3 网络接入 (65)第六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指南(试行) (66)6.1总则 (66)6.2机构与职责 (67)6.3网络安全管理 (69)6.4接入管理 (69)6.5运行维护 (70)编审人员苏雪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葛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雪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丽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倩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立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国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桂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连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来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燕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卫东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艳丽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莹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永孝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红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陶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3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一、目的(一)评价各区县疾病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质量。
(二)发现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象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三、方法(一)市级检查由___市卫生计生委___,___市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一次。
(二)区县级检查由区县卫生计生委(卫生局)___,各区县疾控中心实施。
每年至少二次。
四、内容(一)区县疾控中心1、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开展情况要求一年内开展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检查,并完成检查任务。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再次进行督导。
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1)每月对本区县网络报告质量至少评价一次。
(2)网络直报系统个案监控管理。
(3)网络直报系统聚集/暴发监测。
3、网络信息的分析利用要求每年有___期月分析,___期年分析,___期预测预报分析。
4、传染病报告管理及网络直报相关技术培训5、完善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二)医疗卫生机构1、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2.传染病报告质量(1)评价指标。
传染病纸质卡片报告率、医生填写卡片及时率、医生填写卡片完整率、医生填写卡片准确率、网络报告率、网络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准确率和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2)未查出传染病登记的医疗机构评价方法,查完该院所有的门诊日志,它与挂号量(或处方签)的符合率小于___%者,视为不合格,不得分;大于或等于___%者得___分。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2)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常常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传染病的管理和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____年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的详细介绍。
1. 管理框架建立一个完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框架是确保传染病信息及时、准确、全面流通的关键。
该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并落实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报告机制,确保传染病信息的及时报告和有效传输;- 创建一个全面的传染病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分析和分享传染病数据;- 加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016年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主要内容一、前言与编制依据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三、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四、标准编码维护五、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施六、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服务七、系统网络安全管理一、前言与编制依据前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是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的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更好地适应传染病防控形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修订并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为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相关要求,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组织并制定本指南。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28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10月2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2003年11月7日卫生部第37号部长令),并于2006年8月24日进行修订《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2010年12月30日)《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WS 375.9-2012)《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 448-2014)《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WS/T 447-2014) 《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实施方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掌握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在往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调查研究及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的各项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进行评估;(二)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2015年调查抽样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6年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根据卫生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和《xx市xxxx年疫情信息管理与疾病监测工作计划》,制定xx区xxxx年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一、目的通过现场督导检查,了解我区网络直报实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二、检查时间每季度末(3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和12月中下旬).三、检查对象全区各医疗机构。
1四、检查内容及方法1。
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使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设置及规范使用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
检查方法: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
(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及反馈机制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
2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应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
检验部门、影像部门是否建立了异常化验结果必须返回送检医生或科室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
检查方法:查阅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包括检验室、放射科、B超室电子登记系统),检查项目是否齐全、登记是否完整;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3)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通报及处理机制院内设专门部门及专人负责本院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医院接诊的主要传染病,并将分析结果在院内及时通报。
院内应制定对可能的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1.2.3 登记与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影像登记。
①门诊日志项目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人群分类、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是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的信息系统。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更好地适应传染病防控形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进行修订,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为落实相关要求,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组织专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各级网络直报工作需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标准编码维护、网络直报条件及保障措施、公共卫生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等内容。
1.1.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1)负责建设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政策、经费保障条件。包括网络接入、与互联网安全隔离的虚拟专网(VPN)建设、用户第三方身份认证(数字证书)、设备维护和更新、现场技术指导、质量评估、技术培训及现场技术指导等经费。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调查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评估当前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和管理现状,以提出改进和优化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建议。
调查对象:本调查将针对相关的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以及其他与传染病报告相关的机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1. 传染病报告的质量评估:- 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报告的内容是否具备必要的基本信息,如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描述、疾病类型等。
- 调查报告的时效性,包括报告的提交是否及时进行,以及是否按时更新和反馈相关的调查结果。
- 调查报告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程度,包括是否按照确定的报告格式和标准进行填写,以及是否存在统一的标准。
2. 传染病报告的管理现状评估:- 调查相关机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和管理措施,包括报告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等过程,以及是否存在相关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
- 调查相关机构对传染病报告的培训和指导情况,包括对报告人员的培训内容和频度,以及是否提供相关的指导文件和技术支持。
- 调查相关机构的数据共享和交流情况,包括是否建立了信息共享平台或数据库,以及是否存在跨部门或跨机构的数据交流机制。
调查方法:1. 文献调研:- 收集和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管理规定。
- 阅读已有的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和相关的学术文章,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2. 问卷调查:- 设计合适的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闭合性问题,以获取相关机构和个人关于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意见和体会。
- 根据调查对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如在线问卷、纸质问卷或面对面访谈等。
3. 实地调查:- 到相关机构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传染病报告的实际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
- 与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传染病报告的看法和体会。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数据,对传染病报告的质量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如频率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范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背景传染病是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全产生威胁的一类疾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各国都开展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
在该制度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必须向相关部门报告出现在法定报告疾病名单中的病例。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病例诊断、报告和管理水平不同,导致了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存在差异。
因此,为了了解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本文提出了一份调查方案。
目的本调查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确保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全。
调查对象本调查的对象是我国各个省份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
调查内容本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1.1 不同省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疾病名单和报告制度有哪些差别?1.2 各省份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是否有完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否能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1.3 各省份是否存在漏报或误报的情况?导致漏报或误报的原因是什么?2.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2.1 各省份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2 各省份的报告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有没有造假情况?2.3 各省份是否存在报告不规范或报告内容不完整的情况?3.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3.1 各省份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机制如何?是否存在不合理或滞后的情况?3.2 各省份是否对报告机构的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规范地进行法定传染病报告?3.3 各省份是否建立预警机制以及相关控制措施?如果有,其效果如何?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在线问卷和纸质问卷。
在线问卷主要针对公共卫生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问卷星等在线调查平台进行填写;纸质问卷主要针对医院,由负责人将问卷发放给各科室,并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填写。
数据处理和分析本调查的数据将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
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
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1.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传染病防控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准确、及时、有效地报告传染病疫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
为了确保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制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加强对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的督导检查,以确保传染病报告准确、及时、规范,并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3.督导检查内容3.1 基础设施评估3.1.1 检查报告管理系统的完备性和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1.2 检查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共享。
3.2 报告流程评估3.2.1 检查传染病报告的流程是否明确,是否存在冗余环节。
3.2.2 检查传染病报告的时间节点是否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
3.3 数据质量评估3.3.1 检查传染病报告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3.3.2 检查传染病报告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缺失关键信息。
3.4 人员培训评估3.4.1 检查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确保其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专业知识。
3.4.2 检查人员对报告管理系统的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能。
4.督导检查方法4.1 预约核实根据督导检查计划,提前向被督导单位发出通知,约定时间进行现场核实和检查。
4.2 现场督导检查4.2.1 检查被督导单位的基础设施,包括报告管理系统、网络设备等。
4.2.2 与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报告流程和数据管理情况。
4.2.3 对相关数据进行抽样检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4 对相关人员进行面试,了解其对报告管理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
4.3 反馈和评估督导检查结束后,向被督导单位反馈检查结果,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5.督导检查结果处理5.1 合格情况如果被督导单位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符合要求,认定为合格。
5.2 不合格情况如果被督导单位在部分或全部评估指标上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设立整改期限。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督导检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传染病的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
然而,传染病的防控仍然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检查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质量,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障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2.任务:a.检查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b.检查传染病报告的统计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c.检查传染病报告的传递和共享流程;d.检查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三、检查内容和方法1.检查内容:a.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查阅传染病报告表,核实报告的准确性和是否及时上报;b.传染病报告的统计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核对报告中的统计信息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c.传染病报告的传递和共享流程:了解传染病报告的传递路径和共享方式,并核实是否畅通;d.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检查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文件和制度的完善情况,查看操作是否规范。
2.检查方法:a.文件审查:检查相关文件和制度的完备性和操作性;b.数据核对:核对报告中的统计信息与原始数据是否一致;c.调研和访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传染病报告的流程和管理情况;d.现场观察:进入相关单位,观察传染病报告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情况。
四、检查标准与评估1.检查标准:a.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达到相关规定要求;b.传染病报告的统计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满足要求;c.传染病报告的传递和共享流程畅通无阻;d.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符合相关文件和制度要求。
2.评估方法:a.定量评估:统计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指标,比如上报延迟率、正确率等;b.定性评估:结合现场观察和访谈结果,对传染病报告的管理规范性和操作性进行评估。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a.完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流程;b.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c.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作,畅通传染病报告的传递和共享路径;d.加强传染病报告的宣传和培训。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范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范文一、检查目的1.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促进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报告质量。
3.提升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疫情防控能力。
二、检查内容1.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是否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和责任主体。
是否对报告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报告意识和能力。
是否对报告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和上报。
2.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报告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延迟报告现象。
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情况等。
是否对报告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传染病报告的信息化建设是否建立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分析。
是否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是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传染病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4.传染病报告的监督管理是否对报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是否对报告人员进行考核,督促其履行报告职责。
是否建立报告工作奖惩制度,激励报告人员积极性。
三、检查方法1.现场检查:深入基层单位,查看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实际操作情况。
2.数据分析:对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找问题根源。
3.问卷调查:向报告人员发放问卷,了解其对报告工作的认识和满意度。
4.座谈交流:组织报告人员、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座谈,交流经验,探讨问题。
四、检查步骤1.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2.成立检查组:根据检查任务,成立相应的检查组。
3.开展检查:按照检查方案,对传染病报告管理进行现场检查和数据统计分析。
4.整理检查报告:将检查情况整理成报告,提出问题和建议。
5.反馈检查结果: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结果,督促其整改。
6.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五、检查要求1.严肃认真:检查组要严肃认真对待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检查方案进行。
2.客观公正:检查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被检查单位的工作,不偏袒、不徇私。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版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等。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4)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方案(2016)
安徽省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及《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的相关要求,为指导各地规范科学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目的(一)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二)指导全省各地规范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机制。
二、调查对象、方式和范围(一)调查对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方式采取现场调查,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抽取的调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与评估。
(三)调查范围省级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县(区);在抽取的县(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街道(社区)。
每个市被查单位数5-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市级和县级各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3家(市级1家,县级1家,辖区如有省级医疗机构,则抽查1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
市级调查:抽查辖区内至少一半县(区),在抽取的县(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街道(社区)。
每个县被查单位数3-4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2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
县级调查:本年度内调查本辖区范围内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至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以上调查范围的基础上,酌情增加,但不能低于以上要求。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周期性分析,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传染病报告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突发传染病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人口流动和交通发展的加快,传染病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因此,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是否规范、科学、及时。
它的实施对于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防控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至关重要。
二、检查内容和标准1.报告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1)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否得到医疗机构内部的广泛宣传和普及;(2)医疗机构是否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及时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3)医疗机构是否对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
2.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规范性(1)医疗机构是否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要求,及时报告各类传染病;(2)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信息;(3)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开展传染病疫情初步调查工作。
3.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科学性(1)医疗机构是否具备传染病报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定,正确使用传染病报告卡和报告表格;(3)医疗机构是否按照规定,正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报告表格,排除漏报、误报等情况。
4.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及时性(1)医疗机构是否及时收集、汇总和报告疫情信息;(2)医疗机构是否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医疗机构在疫情发生后处理传染病报告卡的速度是否合理。
三、检查方法和步骤1.检查方法(1)现场查阅相关文件资料;(2)采访医护人员,了解其掌握的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工作知识;(3)查阅传染病报告卡和报告表格,检查填报情况,排除漏报、误报等情况;(4)现场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台账;(5)前往疫情现场考察,了解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实际情况。
2.检查步骤(1)组织检查工作;(2)完成资料搜集和现场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并制定整改方案;(4)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及整改方案,要求医疗机构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实;(5)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范文
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方案范文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传染病报告管理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和有效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确保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方案将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检查目的本次检查的目的是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的管理。
三、检查内容1.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情况检查传染病报告制度是否已经建立,并考察是否完善,包括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宣传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2.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检查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包括传染病报告的填报流程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工作。
3.传染病报告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传染病报告信息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信息的保存和归档、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4.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情况检查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安排和协调、指导工作的有效性等方面的工作。
四、检查方法1.文件资料的审查对相关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政策文件进行审查,包括传染病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的通知文件等。
2.访谈与调研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访谈和调研,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具体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录入的流程、报告的填报方式和时间要求等。
3.现场检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现场进行检查,包括报告信息的记录保存情况、报告工作的组织安排、指导工作的落实情况等。
五、检查要求1.全面性本次检查要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全面了解工作情况,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2.客观性检查工作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在检查中要与检查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3.实用性本次检查要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改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工作。
福建省2016年度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调查
福建省2016年度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调查黄文龙;祝寒松;谢忠杭;陈光敏;欧剑鸣;陈武【摘要】目的:掌握福建省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情况,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各设区市抽样,对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督导检查调查报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总漏报率0.10%与上年比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水平;报告及时率为99.1%,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5%,填写准确率为95.0%,网络电子报告卡与纸质报告卡信息一致率为95.7%,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身份证号填写率为93.3%.结论:我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全国比较还有差距,报告率高于全国,身份证号填写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督导检查和医疗机构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卡身份证号填写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3页(P288-290)【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调查分析;福建省【作者】黄文龙;祝寒松;谢忠杭;陈光敏;欧剑鸣;陈武【作者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福州市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3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报告率、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影响流行趋势的正确判断与防控策略制定。
2016年福建省疾控中心组织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调查,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和管理水平,现将2016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1 调查方法与内容1.1 抽样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前1年报告发病率分高、中、低3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县(市、区),共3个县(市、区),各县抽2个乡镇(街道)调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2.12
•【文号】国卫疾控传防便函〔2016〕180号
•【施行日期】2016.12.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和管理现状调查的通知
国卫疾控传防便函〔2016〕18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疾控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疾控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我局组织制定了《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可从疾病防控业务频道下载)。
请你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开展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并于2017年1月10日前将调查结果反馈我局。
联系人:刘清联系电话:************
传真:************邮件地址:**************
附件: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2016年12月12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1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及《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的相关要求,为指导各地规范科学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
(二)指导全省各地规范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评估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机制。
二、调查对象、方式和范围
(一)调查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方式
采取现场调查,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抽取的调查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与评估。
(三)调查范围
省级调查:每个市随机抽取1个县(区);在抽取的县(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街道(社区)。
每个市被查单位数5-6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市级和县级各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3家(市级1家,县级1家,辖区如有省级医疗机构,则抽查1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
市级调查:抽查辖区内至少一半县(区),在抽取的县(区)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街道(社区)。
每个县被查单位数3-4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2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
县级调查:本年度内调查本辖区范围内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至少一半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各地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以上调查范围的基础上,酌情增加,但不能低于以上要求。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监测管理
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的建立。
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开展传染病监测资料周期性分析,及时将常规各项分析报告向辖区报告单位进行反馈(以实际可查的反馈形式为准,如正式发文或网络直报系统反馈)。
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数据,通报或反馈综合评价质量。
2.传染病网络直报技术指导与培训
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开展现场调查,指导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管理的技术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
以电话或其他书面记录为准。
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有培训通知、培训对象签到、培训日程、培训内容课件、培训小结和培训效果考核。
3.人员及网络直报设备配置
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网络直报工作需要的专用电脑和网络接入环境。
4.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按年度逐级做好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的备案工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做好医疗机构的用户备案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查结果记录于附表1,现场填写附表4并反馈。
(二)医疗机构
1.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
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质量管理和自查等制度。
确定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自查人员(含分管院长及相关临床科室主任等)、自查内容(是否报告、及时报告率)及奖惩等。
发现漏报、不及时报告等问题时,能够提出针对性处理及整改措施。
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数据的常规分析。
对院内医护人员,尤其是新上岗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培训与考核。
2.登记与报告
2.1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含电子病历)的使用情况
与诊疗传染病相关的感染科、急诊科、内科、儿科、皮肤科、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及发热门诊等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薄(或电子病历)项目设置及填写情况。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10项基本内容。
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1项基本内容。
如果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且电子病历具有传染病报告卡内容的,上述纸质登记可免查。
2.2检验部门、影像部门传染病登记及反馈情况(含电子病历)
查阅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项目设置及填写情况,异常结果的反馈。
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应当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放射科登记项目应当包括开单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查日期,反馈机制以反馈制度、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调查方法:现场查看本年度感染科、急诊、内科、儿科、皮肤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本,检验部门和影像部门的登记本,检查登记本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有无漏登和缺项,填写不清晰或初步诊断填写症状的情况视为不合格。
3.人员及设备配备
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配备2名或以上专(兼)职人员,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人员。
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应有网络直报设备(包括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上网设备、报告专用电话或传真机),操作系统齐全(有防病毒软件),并有专人负责管理网络直报密码。
4.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
医院的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是否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能否自动打印传染病报告卡。
5.传染病报告质量
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信息完整率、准确率、纸质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
具体内容和调查方法如下:
5.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查阅本年度以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3。
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5.2 抽查病例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抽查30例病例,其中门诊病例20例,住院病例10例;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查10例门诊病例。
如本年度以来传染病病例不足,则全部抽查。
病例分布应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抽查的相同病种不能超过50%。
应当注意抽查呼吸道、肠道、虫媒及自然疫源性、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等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住院病例需查阅病案资料,填写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
5.3复印传染病报告卡
复印抽查到的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纸质报告卡。
5.4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①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计算公式为: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例数/实查病例数×100。
②报告及时率:查阅病例的诊断时间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时间,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的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其它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视为及时。
计算公式为:报告及时率(%)=及时报告病例数/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病例数×100。
③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有效证件号、病人属于、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如果无死亡,此项不纳入考核)、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数/抽查纸质报告卡数×100
④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若更改需有更改者签名),其它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
医疗机构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且具备自动生成传染病报告卡功能时,可不对报告卡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数/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数×100
⑤ 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视为一致。
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一项不符合,视为不一致。
计算公式:一致率(%)=
报告卡数
纸质报告卡中进行网络告卡一致的报卡数
纸质报告卡与系统中报×100
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记录于附表2、附表3,现场填写附表4并反馈。
表1 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表
被查单位领导签字: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员:
表2 市县(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机构分级为:①三级②二级③一级;
被查单位领导签字: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员:
表3市县(区)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登记表
注:(1)病例来源:①门诊②住院;
(2)科室类型包括①内科②儿科③感染科④急诊⑤肠道门诊⑥肝炎门诊⑦其他,请注明(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
被查单位领导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人员
附表4 全省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结果反馈表
市县/区
被调查单位名称:
被调查单位负责人签字: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调查组成员:
调查日期:年月日
附表5
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结果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