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三章 曾国藩厚黑韬晦智典

合集下载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

曾国藩名言曾国藩名言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

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曾国藩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名言11、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3、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7、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8、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10、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

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1、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1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14、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15、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16、智慧愈苦而愈明。

17、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18、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20、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21、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22、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2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24、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2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26、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28、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29、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0、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31、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曾国藩挺经全文

曾国藩挺经全文

曾国藩挺经全文曾国藩挺经全文卷一内圣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

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

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

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

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

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

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

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

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

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

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

独知之地,慎之又慎。

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

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卷二砺志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曾国藩家训文字稿

曾国藩家训文字稿

曾国藩家训(下部)(一)逆来顺受之法在工作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还会遇到别人的故意刁难陷害,那么当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郦波老师从曾国藩的家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法。

——《曾国藩家书》逆来顺受之法。

有人听了奇怪了,逆来顺受不是什么好词啊,我们现代汉语里头,逆来顺受这个成语,多少有点贬义的意思,说这个人逆来顺受,说明怎么样?说明这个人性格很懦弱、很胆小、很怕事。

但是曾国藩,在古汉语里用到的,这个逆来顺受,它是没有贬义色彩的,它就是讲应事的一种行动智慧,是一个纯客观的描述。

他那个逆来顺受里头,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内涵呢?那么最懂得立身处世的曾国藩,为什么说在困难挫折面前,只有逆来顺受之法呢?是什么事情让曾国藩发出了这样的人生感叹?他的这个“逆来顺受”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内涵?曾国藩所说的这个逆来顺受啊,它不是屈从,它本质上是一种化解,是一种叫什么?叫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所以他在家训里头曾经教育子弟说,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曾国藩家书》就是说做人做事,要能不怨不尤,因为你怨天尤人,反过来就会人尤天怨,那么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有志向的人,要能立能达,是指什么?能立要有人生的原则,要有志向,能达就是做事情的智慧了。

所以他解释,达者圆融也。

什么最圆融啊?什么最圆融。

太极最圆融,太极这个东西最圆融,最讲究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所以这个化解看上去,不是和这个矛盾,正面冲撞,但它绝不是避让、退缩,它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和智慧。

敬请关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郦波副教授,为我们精彩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第一集《逆来顺受之法》。

曾国藩在他的家训里头,教育子女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面临困难的时候,甚至是面临别人的刁难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个行动的智慧'比如说他就提到,“百端拂逆之时,只有逆来顺受之祛。

曾国藩第三章读后感

曾国藩第三章读后感

在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后,我深深地被曾国藩的处世哲学和人生观所打动。

曾国藩作为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曾国藩的崛起和他创建湘军的经历。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展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身处乱世,却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境,以超凡的毅力克服重重难关,这让我深感敬佩。

曾国藩的处世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主张"以柔克刚",强调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善于忍让和包容。

他认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

此外,曾国藩的勤奋和好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自幼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子集,博学多才。

他主张"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这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阅读曾国藩的第三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处世哲学和人生观的重要性。

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无论身处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勤奋学习,勇于行动,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

曾国藩家训全文及译文一、曾国藩及其背景简介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晚清名臣,清代散文家、理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是清朝末期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开展洋务运动。

他的家训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治家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二、曾国藩家训的主要内容1.敬事:尽职尽责,敬畏事业。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三、家训的翻译和解释1.敬事:敬畏事业,尽职尽责。

译:对待事业应心存敬畏,认真负责,不敷衍塞责。

2.勤俭:勤劳节俭,不惰不奢。

译:勤劳节俭是立身之本,懒惰奢侈则会导致失败。

3.刚毅:刚强不屈,毅力坚定。

译: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

4.宽容:宽以待人,包容大度。

译:对待他人应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宽恕和包容。

5.诚实:言行一致,真诚守信。

译:言行一致是诚信的表现,要真诚守信,不虚伪欺诈。

6.慎独:自我约束,慎独自省。

译:在独处时也要自我约束,谨慎自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四、结合现代社会价值的分析曾国藩家训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些家训强调了个人品德和人格修养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其事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这些家训强调了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品质,这些品质有助于个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成功。

此外,这些家训还强调了宽容、诚实和真诚守信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五、家庭教育的方法与建议以及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树立榜样: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2.培养好习惯: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我约束和毅力坚定的习惯。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五章 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五章 曾国藩厚黑借势智典

八方竖耳,最高层处讨信息人的一生时常处于一种选择当中,而每种不同的选择往往对以后的人生轨迹带来不同的影响。

有时甚至迈出一小步都关系着以后人生的大方向、大结局,更何况面临大抉择和大跨步的重要关口。

因此,要想给人生导航,必须把握那些足以决定社会发展潮流和天下大势的事物的状态与动向,由此来正确地决断自己的进退隐显。

曾国藩在自己走的每一步之前,都把他的这一行动和天下大势联系起来考虑。

而曾国藩所把握的天下大势的主要方面之一就是清王朝的命运以及朝廷内的变故。

咸丰十一年(1861)湘军攻下安庆立下大功之后,曾国藩在面临新的进退抉择关头时,便对清朝的情况倍加关注。

其实,曾国藩以及像胡林翼等高明之士虽然身在疆场,但却一贯对朝廷大事非常关注,并且从来都反应非常敏感,因为朝廷上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个人以及湘军这个集团的利益与未来。

胡林翼和曾国藩是在八月初,也就是湘军攻占安庆大约一个星期之后,得知咸丰皇帝驾崩消息的,但这消息来源于友人之间的私人通信。

胡林翼在获知此情之后,当即写信向曾国藩表示:朝廷七月十七之事,主少国危,又鲜哲辅,殊堪忧惧。

由于肃顺等人久久隐丧不报,胡林翼和曾国藩天天在军营中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却长时间未接奉国丧明诏,愈发让他们忧心忡忡。

胡林翼竟至半夜惊起,仰望上苍,哀声长叹:"京师必有大事发生,不知是祸是福。

"专制统治易于保守政治机密,加上通信和交通条件的落后,信息的传递也就非常的慢。

慈禧太后在北京发动政变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身居安庆的曾国藩等人竟然一无所知。

直到12月15日,曾国藩才首次得知其初步消息。

这一天,他一共接奉廷寄四件,中有谕旨一道,又有军机处转抄的不知上奏人姓名的奏折一件。

他先扫了一眼抄示的奏折,发现咸丰皇帝所立赞襄政务八大臣的名字都在上面,便立刻引起了他的高度警觉。

仔细读来,只见奏折中写道:"载垣、肃顺、端华明正刑典,人心欣悦。

"但奏折并未说明赞襄政务大臣们是哪一天被逮被杀的,也未说他们犯了何罪。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二章 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二章 曾国藩厚黑诛心智典

顶不孝罪名也出山"办团练"是经世致用的最佳途径,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曾国藩因为在家守孝而自我限制,差一点失去人生中最关键的机会。

"忠孝"是儒家的两个基本原则,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表达"忠孝"的各种形式,尤其是"孝",更是有名目繁多的表现形式,是否尽孝,全在形式能否做得到位。

曾国藩一直以理学家自居,尽孝当然要做给所有人看。

可是,偏偏在丁忧期间,出现了曾国藩人生中最关键的机会,好名声的他陷入了自己设下的败局之中。

十三年的京宦生涯,使曾国藩名声大振,跻身六曹,尤其是对于理学的不懈探索,使他的思想境界有了巨大的改变。

曾国藩已经由不遗余力地谋求个人与家庭的发展,转而为整个统治阶级和社会制度去争生存。

但是,当他冒死犯颜皇帝,以决心挽救江河日下的局势时,却发现自己补天无术,引以自豪的二品京官,并不能为他解国家倒悬之急提供什么帮助。

咸丰二年(1852)六月,曾国藩得以去江西做乡举的主考官,并获准事罢可回乡探亲。

曾国藩在行抵安徽太和县境内小池驿时,接到了母亲江氏已于六月十二日(7月28日)逝世的讣闻。

于是他改服奔丧,迅速由九江乘船西上。

行至武汉时,他从湖北巡抚常大淳处得知,太平军正在与清军在长沙激战,于是他便从岳州改旱路,途经湘阴、宁乡,于10月6日转回白杨坪。

当湖南编练新勇的时候,曾国藩正在湘乡家中"丁忧"。

其好友刘蓉劝他到团练局襄办团练,曾国藩以不能"墨绖"而与公事,对军事十分外行,有"如菽麦之不辨"而加以拒绝。

实际上,这一时期的曾国藩内心里十分矛盾。

太平军虽然离开湖南进入湖北,然而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却给湖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地会党纷纷起事,社会环境十分动荡。

对于以国家屏障相标榜的曾国藩来说,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尽快恢复封建的统治秩序,是他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他应将多年积累的才识,用于捍卫清王朝的统治斗争中去,并在斗争中一显身手。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格言曾国藩格言11、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

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

涉世甚艰,畜德宜豫。

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4、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

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5、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6、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7、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

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

——《曾国藩书信》。

8、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曾国藩书信》。

9、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曾国藩家书》1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家书》11、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

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曾国藩家书》1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瘦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曾国藩家书》13、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国藩家书》14、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曾国藩家书》15、风盛衰在气象。

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

——《曾国藩家书》16、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

——《曾国藩家书》17、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

——《曾国藩家书》18、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曾国藩日记》。

19、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

曾国藩成功学精华

曾国藩成功学精华

曾国藩成功学精华【成就大事的36字诀】志恒专熟裕静淡暇松明实硬俭重廉勤慎忠仁诚敬恕和谦挺辣变悔耐缓滑展浑忍退圆第一篇:培植根本的秘诀【志】:——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教徒。

一个普通的地农家子,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狂澜于既至,扶华夏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味无穷。

是什么是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他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

人生由立志而始。

人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圣贤都无种,做人要做第一等人3、志向越高,成就越大4、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恒】:——稍微欲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恒为作圣之基,也可得从此字做出。

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始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日月积累,集腋成裘。

守此三字者,必有功成之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有恒断无不成之事3、事有定程,彻始彻终人生未有常是美德【专】:——凡人为一时,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1、专权:实权转移专一,乃能成功2、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3、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4、专精:西洋之长在于专【熟】:——妙也,巧也,成也,皆从极熟之后得知者也。

1、熟极生巧,妙来无过熟2、万事贵熟,熟则能强3、为什么事都要先立规模,后求精熟第二篇:修炼身心的秘诀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若守一“静字法”,可期万稳。

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的淡。

心中必有休暇之致,方能胜大任。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一章 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

曾国藩厚黑智典_第一章 曾国藩厚黑变脸智典

复杂的历史评价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曾国藩的确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由于他出力平定太平天国,满清皇朝的命运得以延存。

也因为他善于识拔人才,引用贤能,更时时以转移社会风气及建立廉明政治为己任,所以满清皇朝才会在同治、光绪之年,一度出现振衰起敝的中兴气象。

同时他注意个人的道德文章修养,在立言、立德、立功上成就了"不朽"之业。

朝廷称他是"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晚清的官宦和士人也对他是一片赞美声。

诸如"文正公盛烈伟绩冠一代","深造道德","仁爱备至,智勇兼全","器量恢宏,望而知其伟人","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之类的赞颂,可谓汗牛充栋。

不过,也有人骂他"好杀"、"虚伪"和"失德"。

骂他好杀,是因为曾国藩曾告诉他弟弟曾国荃、曾国葆说:"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至于"虚伪",那是他的知己好友、刑部员外郎、专爱面指人短的邵懿辰所指责的,还有知道曾国藩最深的左宗棠,也骂过他"专标一伪字"。

而所谓"失德"呢,抛开曾国藩在涟滨、岳麓两书院就读时期的好狎邪游,浪漫狂放,做什么赠伎春燕诗一类的少年风流罪过不算,在攻陷金陵、太平天国亡后,他踌躇满志,舞之蹈之,在这种欢欣得意的兴头上,他也有过在流莺画舫公然过夜的记录。

还有,咸丰皇帝死后,曾国藩在皇上大丧期间还偷偷娶了个妾,因此被人指责为"违制失德莫甚于此,实名教罪人之尤"。

章太炎是晚清的一个激进代表,他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

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曾国藩名人名言

曾国藩名人名言

曾国藩名人名言曾国藩名人名言11、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2、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5、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6、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7、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8、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9、一旦焦躁,则好心绪必定减少,办事则必不能妥善。

10、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

——《曾国藩书信》。

11、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

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

——《曾国藩书信》。

12、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

——《曾国藩书信》。

1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曾国藩书信》。

14、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曾国藩书信》。

1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曾国藩家书》16、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

——《曾国藩家书》17、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家书》18、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

——《曾国藩家书》19、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字,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家书》20、位高而资浅,貌贵温恭,心贵谦下。

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

——《曾国藩家书》21、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曾国藩家书》22、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曾国藩家书》2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

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家书》24、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精选3篇]【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第1篇】曾国藩,作为中国自孔子以后的一个半完人中的半个,其在立言立德立功这三个中国传统文人中的三大标准方面几乎都做到了,这真是非常难得。

虽然说他是半个完人,其中不无贬损之意,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肯定。

曾国藩一生律己很严,治家有道,治军有方,堪称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对于这些方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在这部曾国藩的家书里面,我首先关注的是他在书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关于征缴太平天国的内容。

曾国藩的书信翔实具体,是非常好的指导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如何治军,如何布置安排的史实性材料。

比如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四月初四的家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湘潭之役,其副将塔齐步大破太平军的情况。

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也没有讳言自己的战败,其亲自率领的军队居然遇敌溃。

结合曾国藩在书信中的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历史材料,对于这一形象更加充实而立体的影响。

由于曾国藩此后自带兵必遭败绩,因此他避开了安庆和天京的两场大战的前线,但在书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九弟困守前敌的殷殷关切之情。

曾国藩的家书对于我们了解太平天国那一段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多读一读。

此外,既然是家书,所以在对于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处等方面曾国藩也都在家书中不因厌烦的一一写明,他指导自己的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如何治学读书,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非常优秀的道人才。

而且曾国藩眼界开阔,还指导曾纪泽要学习外语,最终早就了中国第一个大使。

这些内容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学问,教育子女,甚至为人处世也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全文第2篇】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导语: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一、做到三个字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

他做人做事归纳起来,强调“三贵”,也就是三个字。

1、做到“恒”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常者,恒也。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

”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

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

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2、做到“勤”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

曾国藩思想智慧拾萃曾国藩(1811-1872),字子光,号忠介,湖南衡州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其影响深远,被誉为“曾氏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一生致力于自我修养、军事改革和民族复兴,其思想智慧影响至今,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夯实基础,求真务实曾国藩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曾经说过:“学问总是从实际中来的”。

在他的著作《曾文正公遗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问要下功夫,要细细琢磨,而不是浮光掠影。

曾国藩注重实践,提倡“求真务实”,认为实际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的治学态度和学问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军事领域,曾国藩提出了“练兵精实”的理念。

他认为,兵法不在多,而在精,不在远,而在实。

他强调军队训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军事技能的练习,提倡注重实战效果的军事训练,这种务实精神对当今军事战略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修身养性,以德治国曾国藩注重修身养性,主张以德治国。

他提出了“德治”的治国理念,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以德为先。

他在《曾文正公遗书》中写道:“以德治政,居天地之正气;以礼制民,寓人道之力量”。

曾国藩倡导的德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遗书》中提出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五个自立”思想。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正心,修身养性,修养好自己,才能治家,治国,最终达到平天下的目标。

他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在他的思想中,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三、开思路,践行学以致用曾国藩提出了“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他强调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学问转化为实际行动。

他在《曾文正公遗书》中写道:“形式要学,而后可以致用;学成理实,乃可以学用”。

曾国藩倡导了在实践中加强学习,实现把学问活学活用的目标。

这种理念,对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曾国藩大全集(典藏白金版)

曾国藩大全集(典藏白金版)

内容简介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藩“千古完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性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

成功实现人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是中国无数成功者、准成功者借鉴与效仿的典范。

《曾国藩大全集》收录了曾氏大量经典原著于一处,其中以识人宝典《冰鉴》、传世良言《曾国藩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涉及修身、为学、齐家、处世、从政、治军等诸多方面。

书中以文白对照、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解析了曾氏“内圣外王”的睿智权谋,为国人倾力呈现最通俗透彻、简明实用的人生入世绝学与从政必读圣经。

编辑推荐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智库全书,中兴名臣、官场楷模的智慧全集。

初涉虎狼社会的求生智慧,宦海平步青云的圆通哲学。

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千古完人”曾国藩的睿智权谋。

媒体评论目录前言曾国藩小传冰鉴第一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音第七气色深化阅读--面相背后的识人之道和用人之法曾国藩家书修身篇一 禀父母:述赴京及抵京后事宜皆顺二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三 禀父母:谨记节欲、节饮食四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除去骄傲习气五 致诸弟:切勿恃才自傲六 禀父母:谨守保养身体之训七 致九弟:勿长傲多言,不可强充老手八 致九弟:愿共戒骄傲、多言二弊九 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一零 致两弟:早起乃健身的千金妙方一一 致沅弟:切忌骄矜之气、悖谬之语一二 致沅弟:古今庸人皆以惰败、才人皆以傲败一三 致两弟:满招损,谦受益一四 谕纪泽:毋滥服药、饭后散步乃养生要诀一五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一六 致沅弟:天下事常由命不由人一七 致两弟:望速来营忘身报国一八 谕纪泽:稳慎图之,不敢骄矜一九 致两弟:做人需谨记劳、谦、廉三字二零 致两弟:刚柔并用、不可偏废二一 致两弟:治身应以“不药”为药二二 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二三 致沅弟: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二四 致沅弟:处事修身全在明强二字二五 致九弟: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二六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二七 谕纪泽纪鸿:所看之书可放言详问二八 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二九 谕纪鸿:谨记修身三戒,力除傲、惰二弊三零 致四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深化阅读】--用静心伏住“妄念”劝学篇一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二 致诸弟: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 致诸弟:勉在孝悌上用功四 致诸弟:进德修业全由自主五 致诸弟:勉读书行事以有恒为要六 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七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八 致诸弟:读名人文集足以养病九 谕纪泽:读古文之要义一零 谕纪泽:读书须能涵泳体察一一 谕纪泽:望雪父平生三耻一二 谕纪泽:宜习天文,以慰我心一三 谕纪泽:谈读书作文之要义一四 谕纪泽:教导用笔、作文之法一五 致诸弟:就纪泽所问作复一六 谕纪泽: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一七 谕纪泽:看书要有所择,了解治学之道一八 谕纪泽:读经要胸怀博大,不可无恒一九 谕纪泽:读书要求个明白二零 谕纪泽:作文写字,应以珠圆玉润为主二一 致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二二 致诸弟:习字须先摹欧字二三 谕纪泽:文章雄奇之道二四 谕纪泽:全靠尔自己扎挣发愤,扬长避短二五 致两弟:论沅弟字及季弟挽联二六 谕纪泽:尔须读唐宋诗,作五言诗二七 谕纪泽纪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二八 谕纪泽:手抄与摹仿宜并进二九 谕纪泽:洁身自持,应效法王、陶三零 谕纪泽:钻研古义望读顾江等六家之书三一 谕纪泽:诗文立意,须超群脱俗三二 谕纪泽: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三三 谕纪泽:好文章须熟读成诵三四 谕纪泽纪鸿:少年文字,总归气象峥嵘【深化阅读】--读书是生命的重要部分从政篇一 禀祖父母:与英国议和事宜二 禀父母:详述国库巨案三 禀父母:欣喜诸弟皆得中试四 致两弟:堂上诸大人已受封五 致诸弟:得派为举人复试阅卷六 致诸弟:办盗匪案须相机图之七 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八 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九 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一零 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一一 致九弟:军事无常、危疑之际愈当澄心定虑一二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报亲一三 致四弟:总以谦谨为主一四 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一五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深化阅读】--左右逢源的官场智谋治军篇一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二 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三 致九弟:带勇以能打仗为第一义四 致九弟:目前须重濠工巡逻之事五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六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七 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八 致诸弟:殷望沅弟速来商定大局九 致两弟:目前敌势尚不足制一零 致四弟:心无愧悔可生可死一一 致四弟:宁国被围仍不能援救一二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人才一三 谕纪泽:若克复大局必有转机一四 致四弟:愿死疆场,不愿死于牖下一五 致两弟:目下不可言战,应勉守待机一六 谕纪泽: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一七 致沅弟:公牍中须有一记事册一八 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一九 致季弟:询巢县贼是否有意投诚二零 致两弟:望沅弟来援,力保上海重地二一 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二二 谕纪泽:责任重大,如履薄冰二三 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二四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二五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二六 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二七 谕纪泽:推诚相与,吏治或可渐有起色二八 致沅弟:积劳而使人不知其劳为佳二九 谕纪泽:各路请援,应接不暇三零 致沅弟:治事勤军之外须豁达冲融三一 致沅弟:三城可构成角之势坚守三二 致沅弟:无形之功不宜形诸奏牍三三 致沅弟:商军情并鼓励磨炼文笔三四 谕纪泽:审问李秀成已毕,于初六正法三五 谕纪泽:查明战功,论功行赏三六 谕纪泽:无一人独坐之位,无一刻清静之时三七 谕纪泽:酬庸之典,此次最隆三八 谕纪泽纪鸿:驻临淮先救皖北之急三九 谕纪泽:皖南闹饷竟日忧灼【深化阅读】--行军之道贵在人和处世篇一 致诸弟:告兄弟相处之道二 致诸弟:交友拜师以专一为要三 致诸弟:良友须殷勤接近四 致诸弟:常存谦虚敬畏之心五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六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七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八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九 致九弟: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一零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为要一一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一二 谕纪泽:读书当勤勉,做人需忠恕一三 谕纪泽:岳家凋败,宜往宽慰一四 谕纪泽:做人要有气量一五 致两弟:交人带回字帖等物各得所用一六 致两弟:人无完人,不可强求完美一七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一八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一九 谕纪泽:安危之际,不可为一己之身名计二零 谕纪鸿:凡岁考科考,须有老成者照应二一 谕纪鸿:船行沿途不可误挂帅旗二二 谕纪泽:如涉外事请子密作缄相告二三 谕纪泽:凡认证皆发给盘川,以示体恤二四 谕纪鸿:为人以谦敬二字为主,择交要慎重二五 谕纪泽纪鸿:须按月接济邵宅二六 谕纪泽纪鸿: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二七 致沅弟:与他人交际,须省己之不是二八 谕纪泽:构怨太多将毁仕途二九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三零 谕纪泽:勿与权贵相交及银两用度事宜【深化阅读】--为人处世,刚柔并济齐家篇一 禀父母:闻九弟不作归计二 禀父母:询所寄之物及试帖温习三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四 致诸弟:药品要慎用,银两安排要得当五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六 禀父母:禀近服补肝之品七 致诸弟:劝四弟须奉勤为先八 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九 致诸弟:钱物可由叔父收存一零 致诸弟:勤敬方能兴家一一 谕纪鸿: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一二 谕纪泽:勿浪掷光阴,应勤劳持家一三 致诸弟:诸事不可不尽心一四 谕纪泽:思将儿女婚嫁早早料理一五 谕纪泽:应早起、有恒、举止厚重一六 谕纪泽:时记勤敬二字一七 致两弟:修建祠堂等具体事宜一八 谕纪泽:治家八事,缺一不可一九 致两弟:时以子侄辈骄傲为虑二零 谕纪泽纪鸿:须努力读书,不可积钱买田二一 致四弟:子侄须教以谦勤二二 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二三 谕纪泽纪鸿:屋后栽竹,复其旧观二四 谕纪泽纪鸿:谨遵八本、三致祥二五 致四弟: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六 谕纪泽:处乱世须以戒奢侈为要义二七 谕纪泽:惟勤俭可以持久二八 致季弟:弟妇仙逝兼述长江厘卡太多二九 谕纪泽: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三零 谕纪鸿:衣食起居,勿沾富贵习气三一 致沅弟:勿望各逞己见三二 致两弟:宜早起、务农、疏医、远巫三三 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三四 致澄弟:望教子侄习劳早起三五 致沅弟:所得赐物概藏于先大夫庙内三六 谕纪泽:劝诫大妹三妹以耐劳忍气为要三七 致澄弟:累世俭朴之风不可尽改三八 谕纪瑞:勿忘专心读书、勤俭持家三九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四零 谕纪泽纪鸿:撑持门户,宜自端内教始【深化阅读】--齐家之道,家和万事兴 附录曾国藩遗嘱曾国藩经典语录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县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

曾国藩传词语摘抄

曾国藩传词语摘抄

曾国藩传词语摘抄一、修身方面1. 克己复礼- 曾国藩一生注重克己复礼,不断克制自己的私欲,遵循传统的礼教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人际交往,他都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 自省- 他常常进行自省,每天都会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有哪些做得不妥之处,并且记录下来,以便不断改进自己。

这种自省的态度是他修身的重要方法。

3. 慎独- 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

曾国藩深知慎独的重要性,即使身边没有他人监督,他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和原则的事情。

二、军事方面1. 坚忍- 在军事斗争中,曾国藩表现出了坚忍的品质。

面对太平天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他的湘军多次遭遇困境,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总是咬牙坚持,不断调整战略战术。

2. 谋略- 曾国藩富有谋略,在湘军的组建、训练和作战指挥上都体现了他的军事谋略。

他善于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例如在围攻安庆和天京等战役中。

3. 湘军- 这是曾国藩一手组建和训练的地方武装力量。

湘军以其独特的组织架构、训练方法和战斗作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为人处世方面1. 圆融- 曾国藩在官场和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圆融之道。

他不再一味地刚直,而是懂得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人际关系,与各方势力周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维护官场的稳定。

2. 谦逊- 他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因为自己的地位和成就而骄傲自满。

无论是对待上级官员、同僚还是下属,他都谦逊有礼,这也使得他在官场和社交圈中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

3. 和光同尘- 曾国藩明白要想在复杂的官场中立足,需要和光同尘。

他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官员相处,适应官场的风气,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操守。

曾国藩(厚黑学)

曾国藩(厚黑学)

曾国藩遗训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三曰求仁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敬就能使身心强健;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就能得到神明的钦佩。

“慎独”修身30年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大成功还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

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个方面,就成功了。

曾国藩在中国的近代被称为完人,他有道德,有军功,有文章。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当做日常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现在保留下有他12项课程,其中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对自己的人生修炼,有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曾国藩慎独的手段是记日记,每天记日记,对自己一天言行进行检查、进行反思,对自己在修身方面作检讨。

道光二十二年,他在日记里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的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说自己好利之心如此严重,做梦居然梦到,这是不能容忍的。

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

他在日记里写道,早晨批判了自己,中午又犯了,“真可谓下流”。

最为可贵的是,从31岁所开始的修身,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

在此后的30年中,即便身为军事统帅,每天在杀戮声中度过,他每天仍然“三省吾身”。

曾国藩《挺经》原文、译文:修身处世、谋略核心

曾国藩《挺经》原文、译文:修身处世、谋略核心

曾国藩《挺经》原文、译文:修身处世、谋略核心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本书以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谋略为核心,再加上历代名人对曾国藩智慧的解读,并通过其它历史人物和事件进一步阐述,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第一章存诚自养慎独自处——“内圣”法第二章不怨不尤坚忍自重——“坚忍”法第三章不卑不亢刚柔互济——“刚柔”法第四章淡泊利欲勤求廉矩——“廉矩”法第五章见机而行因势利导——“诡道”法第六章且挺且韧久战之道——“久战”法第七章守己无求尽性知命——“忠疑”法第八章能屈能伸寂静藏锋——“藏锋”法第九章势不用尽否极泰来——“盈虚”法第十章明理立德自强不息——“砺志”法第十一章崇俭鄙奢以和为本——“家范”法第十二章不逞不妄自修求强——“明强”法第十三章知人知事人才为宝——“英才”法第十四章虚怀若谷恪尽职守——“勤敬”法第十五章廪实为要勤俭为本——“廪实”法第十六章崇法护法礼义并彰——“峻法”法第十七章博采众长自立自强——“外王”法第十八章精心敬慎学以致用——“荷道”法===========================第一章存诚自养慎独自处——“内圣”法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原文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

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

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他们,以及后来从各个军营撤回的十几万湘勇,拿了这笔钱起屋买田,送子读书,经商跑大码头,出门会阔 朋友,开湖南一代新风,遂使历来号称天荒之地的三湘四水,从此眼界大开,风气大变,人才辈出,灿若群星, 成为近代中国最有名气、最有影响的一个省份。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二 者不可兼时,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读书笔记
书卷虽浩繁,意犹仍未尽。除勤勉、自谦,谨慎外,再无其他过人之处。
大厦将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独木难支。
末世危局,忠心难辨,功高震主,自裁羽翼,历时三朝,官名极品。
老中堂学识过人,常常一语中的,尤其是“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 家以不晏起为本。
这两年反复读这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慨。
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既勤且健,永不贫贱。
作者介绍
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生,著名作家、学者、拙诚学堂山长、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 主席,著名学者唐翼明胞弟,又名邓云生,毕业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分配岳麓书社;先 后任过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等职。编有《曾国藩全集》、《胡林翼集》藩》、《杨度》、《张之洞》等,历史随笔集《冷 月孤灯·静远楼读史》、评点曾国藩”系列。唐浩明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 全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其所著先后获得过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一届、第二届姚 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曾国藩》荣登香港《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榜。唐浩明还获得过国家有突出贡 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等荣誉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脸皮厚,不怕打一个人能否有成就,主要在于"恒久"两字做到了几分。

曾国藩说"天道忌巧",也就是要下"笨"功夫,持久努力,无间进取。

他常引用理学大师倭仁的话说:"没有间歇是最难做到的了,就是圣人那么伟大纯正也不停止进取。

颜回三个月没违师命,这一点很不容易学。

像日月那么至高至洁,也并非所有圣贤都能企及的。

"曾国藩的"恒"字诀,是他致胜的法宝。

曾国藩认为凡做事贵在有恒:余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独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做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变而无所成,迟钝而不适于用,近岁在军,因作字太钝,废闻殊多,三耻也。

尔若为克家之子,当思此三耻。

推步算学,纵难通晓,恒星五纬,观认尚易。

家中言天文之书,有《十七史》中各天文志,及《五礼通教》中所辑《观象授时》一种。

每在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矣。

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作字时,先求圆匀,次求敏捷。

若一日能作楷书一万,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则手腕毫不费力。

将来以之为学,则手钞群书;以之从政,书案无留牍。

无穷受用,皆自写字之匀且极生出,三者皆能弥吾之缺憾矣。

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逮办理军事,自矢靡他,中间本志变化,尤无恒之大者,用为内耻。

尔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

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种人生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古之精相法老,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自胜之力,就是人的忍耐力,是人能够克服困难、承受打击的基本素质。

曾国藩通过阅读古代典籍,认为能够承受压力、承受打击,即自胜之力甚强,是成大事者必备要义之一。

一般而言,人都有承受压力和困难的潜力,但能否承受大的压力和困难,就是识别一个人能否胜任做大事的标准之一。

曾国藩晚年回忆说:"平生受尽屈辱和谩骂,但矢志不移。

"后人评价曾国藩"坚忍成功"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曾国藩做事总是有始有终,他还把是否有恒心作为成败的关键来看待。

做事如此,立志、做学问都是如此。

他写给弟弟的信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

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廿页,多则不论。

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廿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精进,况六弟、七弟上等之资乎......诸弟试将《朱子纲目》经笔圈点,定以有恒,不过数月即圈完矣。

若看注疏,每经亦不过数月即完。

切勿以家中有事,而即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间断看书之课。

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书;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在这里,曾国藩不但把有恒的效用说得很详尽,并且做出有恒的榜样,为诸弟规划出有恒的方案。

这种方案,不但他的诸弟可以受益,即使今日我们仍可领会到其中有益的东西。

曾国藩平时教人,总是以立志有恒为最重。

然而,能立志而又能持之以恒,时时不断地与古人为俦,当然就会知道学问无尽,不致以一得而自足,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之陋或者即可因此免除吧。

一般说来,在读书治学上最为担心的,恐怕就是立志未必坚定,见左右前后与自己相仿佛者,皆得奥援而腾达了,于是自己也就耐不过了,或望其速成,或诱于势利,或竟抛弃自己原来一直所学习和研究的东西而另觅蹊径,这在曾国藩看来,统统都叫作无志,都叫作无恒,就免不了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了。

曾国藩在写信给他诸弟时,正是在京城做客官的时候,也可以说正是他发愤立志、发愤持恒的时候。

曾国藩出身并不显赫,资质平平并不过人,他惟一的长处就是他那种诚拙的精神,困知勉行的精神;坚持不懈、无稍间断、一往无前的精神。

在常人看来,每日看二十页书,并不算什么难事,简直太容易,要求太低了,但一般人就不能有他那样的成绩,这恐怕便是常人缺少他那种有恒的精神。

荀子说:"无冥冥之事者,无昭昭之明;无憯憯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曾国藩科举成名,做了京官后,已开始摆脱科举之藩篱,在这个时期,正是他砺志潜修,冥冥憯憯的时期,凡是后来那些昭昭之用,赫赫之功,可以说都是这个时期奠定的基础。

即使他几位弟弟后来的功业声名,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这个时期作为兄长的不厌其烦、真心实意的教导与劝勉。

所以,凡是有志于宏伟事业者,不可不立定坚卓的志向,尤其不可不持之以恒、无稍松懈的恒心。

持久就是坚忍,是一种耐力、意志力,是人与环境、事物对抗的心理因素、物质因素的总和。

两军对阵勇者胜,两军相持久者胜。

曾国藩说:打持久战最忌讳的便是"势穷力竭"四个字。

力,是指将士的精力而言;势,则是指大局和全盘作战计划、粮饷的补充。

坚持下来与之抗衡,然后才能取得胜利。

这只有充分休养士兵,相时而动,不必急于求胜而抢时间,白白地消耗精锐,等到时机成熟,举兵歼灭,凯歌而还。

学会制造假象,壮大自己咸丰九年(1859)正月,曾国藩在建昌营中,奉谕旨通筹全局。

此时,湘勇统领张运兰所部三百人驻扎在牛角岭,前后左右没有增援的部队,曾国藩听说后立即写信加以制止,认为这样做太呆板了,正犯了"形见势绌"的毛病,结果五旗失守,他们没有吸取教训,又把第三旗驻扎在这里,曾国藩讲这就更呆板了。

他提出了用兵当深思熟虑,不能驻扎,就应退守,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他十分熟悉古代军事家虚实多变的用兵策略,平时筹划战争也十分重视以实击虚,虚实结合这一重要作战原则。

湘军在与太平天国军队交战中始终处于弱势,鼎盛时期也不过30万人,就此曾国藩提出以实击虚,虚实多变,在太平军空处、虚处着力。

如果没有这一正确的战略战术,湘军是不可能取得最后胜利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关于灵活用兵的这一至理名言,向来为兵家所称道。

在战争中,要能够战胜敌人,关键在于"避实而击虚"。

用兵打仗不能按部就班,循规蹈距,而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声东击西、示行而止,避开敌人强有力处而攻击敌方薄弱环节,要善于运用多变的战术,调动敌人,分散敌人,牵制敌人,迷惑敌人,从而集中兵力"避实而击虚",夺取战争的胜利。

避实击虚,其要害就是能营造于己有利的形势,使敌之实因我方之避而变为虚,形同虚设,使我之虚因敌方无备而变为实。

虚实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存。

《投笔肤谈·兵机第八》上讲"故敌之实,我虚之;我之实,敌不可得而虚也。

敌之虚,我乘之;我之虚,敌不可得而虚也。

我实其虚,将以违敌也;我虚其实,将以致敌也。

虚实之机,变生于敌,渊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而成功。

"强调运用虚实的关键,在于根据敌情而作出相应的变化。

只有把握了虚实之变才能有效地麻痹敌人,在战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因此,只有识虚实之势,才能无往而不利;通虚实之变,才能无往而不胜。

只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使敌人探破你的真实情况而你又能牵着敌人的鼻子,调动敌人,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的孙膑与庞涓,同习兵法,后来各为其主领兵打仗,孙膑计高一筹,斗智不斗力,深知庞涓骄傲,就投其所好,隐强示弱,减灶败敌。

同是这种计策,东汉武都太守虞诩将其反用,增灶示强,使敌人起畏怕之心,不敢轻易追击,而虞诩率军趁机脱敌。

因此,自己的真实力量,有时要向对手全部展示,有时又要巧妙地掩藏起来,是展示还是掩藏,展示什么,掩藏什么,需要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毛泽东在战争实践中,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发展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把科学的军事辩证法,用极为通俗易懂的文字,高度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简明扼要的原则。

正是这一原则,使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商场如战场,在商场中,也应虚实相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在正确估计自己的同时,还要知彼,要了解对手的虚实,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不能让对手知悉你,学会制造假象,让假象表现在外,对方误以为这是你的真实面孔,让竞争对手把握不住你的实力,从而无法与你做实力对抗。

在经济活动中,也要避实击虚。

竞争对手之间不管是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还是经济实力,都有高低强弱之分。

实力弱的企业,如果硬碰硬地去面对市场,跟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很可能要败阵破产。

因此也需要避实击虚,舍难择易。

在企业经营中,要了解市场的缝隙和边缘,分析产品的品种、档次、价格和销势,探索未来技术和工艺发展的趋势,乘市场之虚而进。

古代"灵活用兵、虚实多变"这一战略,在当今的经济大潮中,更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应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合理利用自己的实力,学会制造假象又不被对方所窥破,以虚求实。

同样,把自己的实力掩饰起来,虚实示弱,迷惑对方,懈怠对手注意力,使其掉以轻心,从而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立于必胜之地。

办实事、避实祸曾国藩最初出山办团练,是以丁忧侍郎的身份来"入局"的。

丁忧是为他母亲守丧,按儒家的礼制,无论官做多大,必须尽孝道,为父母守丧三年,在此期间,朝廷要开去官缺,但仍享有原官品级的待遇,服丧期满,再到中央重新任职。

也就是说,曾国藩有的是二品侍郎的虚衔,他这个"官"是虚职。

同时,他又有"在籍"的身份,因为他的母亲病故于原籍,曾国藩在家乡守丧,因而又有了乡绅的身份。

但他这个乡绅的身份也是虚的,因为他一旦服丧期满,又要离开湖南重返官场。

而那些退休的官员,才是真正的乡绅。

就此而言,曾国藩的"亦官亦绅"都是虚衔,这就是他经常谈起"非官非绅,办事不灵"的原因。

曾国藩早在衡阳练军的时候,常说自己是"非官非绅,办事不灵",而刘蓉却说,"我看这句话要倒过来说,应该是'亦官亦绅,办事必成'。

侍郎公曾经有为官的身份,在朝廷上的影响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而侍郎公如此体贴民情,与我们这些书生能打成一片,也不是一般当官的人所能做到的。

现在这支上万人的队伍,主要还得靠侍郎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