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国藩的评价

合集下载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小评曾国藩同治十一年,漆黑的天空滚过一阵轰雷。

明亮的闪电如同亮剑一般划破黑布,黑黑的雨滴瞬间倾斜而出,染黑了赤红的总督衙门,淹没了西花园的斑竹林,摧毁了腐朽的大清王朝。

老人家露出一丝浅浅的笑,头一歪,和奄奄一息的国脉一同坠落万劫不复的阴曹地府。

清政府的最后一座精神塑像轰然倒下。

两江总督曾国藩逝世。

雄奇瑰玮之文曾国藩,6岁入塾读书,8岁读八股诵五经,14岁读周礼史记,21岁考取秀才,27岁考取进士,37岁升至二品官职。

曾国藩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悉心培养下,凭借自己的学术造诣,在十年里官至二品,在清朝独此一人。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是继孔孟朱后的又一儒学大师。

他在继承桐城派方姚二人之长而自立一派,创立了“清韵不匮,声调铿锵”的湘乡派,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

曾国藩反对孔孟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家训理念,他的家教八本三致祥理论体系更是对当今社会的教育困惑具有极大的意义。

可以说曾国藩对于文学有着极大的追求,在学习前人优良的文学结晶的同时,并不拘于泥,不断改进修正,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宝藏。

处世识人之才曾国藩是一个相信风水相人之说的人,他可以因为司马铁嘴的一语死气大凶而害怕刀兵,却也可以因为陈敷的一语大鹏大吉而上马杀贼。

这或许有点“不信书,信运气”的迷信迂腐,但是也正是他自成一套的相人之法,用自己精明的眼力结识一大班人才:穆彰阿以他为仁弟,左宗棠以他为挚友,李鸿章以他为良师,彭玉麟以他为兄长,康福以他为明将......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就有一半是靠他的识人之术,他不盲目选人,努力用准人,谨慎授权。

他遵守着有才必推,有错必退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

他认为“观人之相,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而主”,“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这些处世方法对现在贪腐的官风有着深远的教导意义。

剃头跳水之武曾国藩,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一介书生,与“武”这个字完全无缘,但是在湖南一带他有个外号叫曾剃头,因为他用刑残酷无情,甚至不惜一连20多口人都斩首示众,。

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从李鸿间、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曾国藩推崇师法视为“楷模”毛泽东毛泽东家乡韶山与曾国藩的家乡湘乡仅一山之隔他的母亲文七妹就是湘乡人八岁之前毛泽东一直住在外婆家十六岁时又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并在这里通读了光绪年间出版的《曾文正公全集》。

他读过的《曾文正公全集》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每卷扉页上都写有毛泽东手书的“咏芝”毛泽东号珍藏字样。

■1917年毛泽东在通读《曾文正公全集》之后对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进行了一番研究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毛泽东的许多思想、学识甚至于方式、方法都深深地烙下了曾国藩的印痕。

■毛泽东的最高原则“阶级斗争”学说同于曾国藩的“大本大源”思想。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源于曾国藩的“笃实”和自我反省思想。

■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曾国藩的《爱国歌》如出一辙。

蒋介石蒋介石一生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认为曾国藩的着作是“任何政治家所必读的”。

■早在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蒋介石就亲自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要求学员“人手一册”作为治军治国之蓝本。

■30年代蒋介石在江西庐山等地举办“中央训练团”亲自从《曾文正公全集》中辑录出《曾国藩剿捻实录》分发给广大官兵尤其要求高级将领“格外用心研究”。

■蒋介石带兵最大的法宝就是给将士以“重赏”和“重赐”这完全师法于曾国藩“精神银子”的练兵用兵手段。

■在家庭教育上蒋介石同曾国藩如出一辙。

他在给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的信中从衣食住行作文写字到阅读功课均有详细严格的要求。

■蒋经国在《我所受的庭训》一文中说“父亲认为曾文正公对于子弟的训诫可作模范要我们体会并且依照家训去实行。

平常我写信去请安父亲因为事忙有时来不及详细答复就指定曾文正公家训的第几篇代替回信要我细细去参阅。

”梁启超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倍至“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评价曾国潘

评价曾国潘

评论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现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他。

首先从他的文学思想才能讲起,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所著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由此可见,曾国潘也是一文学奇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末端里能有如此觉悟如此文采,实为难得。

在封建礼教如此严格的社会环境下,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他的家教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

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联系曾国藩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无论是它在文学上的或是政治上的成就,都实属不易,更是值得我们后代称赞的。

其次在军事方面,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但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来看待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作为清朝重臣,他镇压这场农民运动是为了保卫国家政权,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站在农民阶层的立场上来看,他阻挡了农民为反抗封建的运动进程,也是在阻挡了社会的进步,这是不被认可的。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我们不能完全肯定或是否定,只能站在当时的社会时代中来看待他们。

再次是从修身养性方面来看,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对曾国藩的一些评价

对曾国藩的一些评价

曾国藩的成功及现代启示有这样一幅挽联“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这是写给谁的呢?答案是曾国藩,曾国藩是一个大成功者,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用章太炎的话来概括他很准确“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一方面许多人对他推崇备致,包括毛泽东、蒋介石、梁起超等。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潜心研究过曾氏文集并给予高度评价。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曾说:“阅曾文正全集一书,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足为吾人之师资”。

梁起超说“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岂惟我国,亦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

也有不少人对他有否定性的评价,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但曾国藩确是一个大成功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而且能从曾国藩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自发有所帮助,老人可以学习曾国藩的养生之道,文化人可以学习他的治学之方,妇女们可以学他的持家教子之术,官员可以学他的为官从政之法等,今天主要讲他的治学与持家之道。

一、曾国藩的生平及人生的几大阶段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曾国藩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 乳名宽一。

1833年(道光13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参加乡试中举人。

1838年(道光18年)28岁,会试中进士出身。

1840年(道光20年)30岁,授翰林院检讨1847年(道光27年)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

1853年(咸丰3年)43岁,开始编练湘军。

1854年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

1860年(咸丰10年)50岁,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

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

1869年(同治8年)59岁,任直隶总督1870年(同治9年)60岁,奉命处理天津教案,9月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

评价曾国藩1

评价曾国藩1

如何评曾国藩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显赫和最具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他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对于在中国近代学术理论与政治实践两方面均多有建树的曾国藩的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体现于《讲堂录》: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

前如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

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在分析曾国藩的历史观点和历史实践时,毛泽东提出了“大本大源”的命题。

在谈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一番话中,他在对近代风云人物进行比较时,肯定了曾国藩在文化“基础”方面的优越。

梁启超:“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关于曾国藩的文章,梁启超说:“吾党不欲澄清天下则已,苟有此志,则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饮冰室文集•新民说》)”民国学者郭斌和在《曾文正与中国文化》中说:“曾文正,即我国旧有教育理想与制度下所产生的最良之果之一。

故能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求一平均发展道德文章事功三才之成就,可与文正相比者,实不数数觏。

”容闳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认为:“曾文正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

……文正一生之政绩,实无一点污点,其正直廉洁忠诚诸德,皆足为后人模范。

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

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称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

”(《西学东渐记》)另外,学术上对曾国藩的整体评价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来自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古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1. 从历史角度分析
经过小组的集体讨论,我们认为曾国藩对历史的作用还是以积极一面为主的。

首先,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他的教育思想如“耕读”、“勤敬”、“孝友”等对后世影响深远,且培养了一批如李鸿章、左宗棠等外交人才;另外,在文化方面,他力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造福了后世。

但其血腥镇压太平运动的行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从个人角度分析
曾国藩的人格有以下过人之处:第一,他面对长子夭折,朝廷不信任等挫折,并未从此消沉,而是愈挫愈勇。

第二,他严于修身律己,坚持每天写日记自省。

第三,他忠于自己的理想,不为钱色诱惑所动。

第四,他为人宽厚,无论对家人还是对下属,都优待有加。

总之,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洋务先驱,思想文化名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为人为官的处世之道,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

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称他是“中兴勋臣冠”有人骂他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也有人说他“褒之则为圣像,贬之则为元凶”。

言罪者说:曾国藩效忠的清王朝,代表着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的没落势力,并在外国侵略势力面前一再屈服求和,其大方向是反动的,性质是非正义的。

言功者说:曾国藩打败了太平天国,避免了中国历史倒退到神权政治的黑暗时期。

我们的观点:1.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们则可以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

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

2.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

3.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4.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完成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所以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我们的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它的历史局限性也不容质疑:政治: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统治,延续着专制统治的黑暗。

因此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经济:以分散的小生产力为经济基础,未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文化: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自身努力;未能正确对待儒学。

外交: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洋务运动:●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与李鸿章共同创办了江南制作总局●筹划中国海军建设,促进海防●派幼童到美国留学,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智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阙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还是他。

我们的观点:◆洋务运动虽然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且以失败告终,但其主流是中国人强国御辱的活动,是中国工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因此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于曾国藩,常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这样说不无道理。

首先,在天津教案处理过程中,曾国藩的屈辱妥协展现无遗。

而且,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消磨了农民起义的气焰,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且他镇压过程中,手段残忍,值得批判。

再者,曾国藩办洋务的主要目的毕竟是为了“借师助剿”,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朝的腐朽封建统治。

但是,曾国藩作为推动中国近代史进程的著名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

首先,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然后,在后期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

重要的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他是洋务运动主要倡导者之一,因为洋务运动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其爱国性和进步性不可否认。

总的来说,曾国藩在处事中,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力求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因此,曾国藩虽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500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500

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500
如果说中国所有朝代当中最耻辱的时期,那肯定要数晚清。

人们对晚清的印象基本上就是面对帝国列强的侵略不断退缩忍让、割地赔款。

但其实这一时期也有才能非常出众的人才,只是这些人才生不逢时,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能力便被埋没了。

说到晚清著名的人才,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李鸿章、曾国藩等等,特别是曾国藩,被后人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然而我们深究历史,可能会发现有些人才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也许被称为“第一完人”的曾国藩评价过高了。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一位在中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不论为师、为将、为相皆十分出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

他打败太平天国,是清王朝“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他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晚清,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社会的矛盾已经积聚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首先,他提出了乱世要用重典,其次,他大力的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是洋务运动早期的发起人。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如何评价曾国藩?精品

如何评价曾国藩?精品

【关键字】方法、成就、地方、认识、问题、继续、快速、发现、研究、理想、精神、需要、方式、关系、把握、丰富、管理、坚持、支持、方向、多方面、不放弃如何评价曾国藩?曾国藩是庸人的楷模,中年人的抚慰。

是的,我开始读曾国藩了。

更年轻时,我觉得曾国藩和读曾国藩的人都有些老气横秋。

但最近,已到中年的我渐渐发现,以往听过的不少有道理、有启发的话原来都来自曾国藩。

他说:“不当圣贤,便为禽兽。

”他说,“心至苦,事至盛也。

”有人评价他,“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朋友对曾国藩有一个精妙的概括:曾国藩是庸人的楷模。

庸人不是指最后的功绩,而是起点:曾国藩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曾国藩小时候在家里背书,小偷在梁上听。

小偷都会背了,曾国藩还没背下来。

我朋友年轻时喜欢的是这类庸人的反面,是坂本龙马式的人物。

他们有侠客的洒脱和魄力。

他看这个房间没法待,就把整个房间破开,然后轰轰烈烈地闯出去。

曾国藩则是父亲书架上落满灰尘的名字,是和厚黑学联系在一起的功利的处世之道。

不过后来,我这位朋友不年轻了,他也开始读曾国藩,读完后还很佩服曾国藩。

“年纪越大,越会去佩服对自己够狠,自制力特别强的人。

渐渐地不会再那么佩服天才。

”他的感受和我类似:曾国藩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中年男人的喜爱。

很可能是因为,人到中年,终于认清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平庸的。

而曾国藩给平凡的我们指了一条明路,他身体力行地告诉你,平庸的人如何成就理想。

这里面没有丝毫浪漫。

没有少年英雄,没有文才武功,没有仗剑天涯,没有红烛佳人。

一个资质平平的人,还渴求伟大。

曾国藩告诉你,这不是痴心妄想,但你要挺住,忍住,“打落牙齿和血吞”。

我的另一位好友,现在30 出头,杂志主编,曾国藩读者。

他也说,曾国藩是一个特别不性感的人,不讨少年喜欢。

但人总要从少年变成中年。

30 岁之后,他开始同意,人生所有事情都是一场长跑,无法速战速决。

曾国藩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有韧劲。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

曾国藩治家的启示一、对曾国藩的评价梁启超说:“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蒋介石说:“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

”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他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使其成为19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正如一副对联对他的评价:“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是一个传奇,曾氏家族同样是个传奇!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繁盛到三代。

而曾国藩终生倡导寒素、勤勉、笃学的家风,其家族在二百年间英才辈出,共产生杰出人物240余人,大多成为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至今没出现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二、“八字”治家之法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留下了八字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诚修祭祀、善待邻里,是治家之法。

这八个字,影响了曾国藩的一生!先说书、蔬、鱼、猪四字。

百姓家,首先要园中有蔬,塘中有鱼,栏中有猪,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

大人们辛勤劳动,持家有方,就会丰衣足食;小孩们好好读书,健康成长,长辈就放心。

做到了书、蔬、鱼、猪四个字,百姓家就能小康居家。

居家后,进而考虑的就是如何治家。

勤俭持家,读书明理,首先要讲究两个字:“早”和“扫”。

早,就是事事要赶早,要勤于劳动,勤于读书。

扫,就是要天天打扫环境,扫除心灵灰尘。

家中儿女们只要发奋读书,勤于劳动,修身养性,成就事业不就指日可待吗?在治家中,还要强调“考”和“宝”两个字。

考,即诚修祭祀,告诫家人要诚心缅怀先人;宝,即善待邻里,告诫家人要友善对待身边的人。

诚心、友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的根本所在,体现了一种淳朴的民风。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

曾国藩生平简介与评价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对于曾国藩这个历史人物,可能了解的人没多少,毕竟他处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王朝的衰落时期,与此同时,在封建王朝的腐败堕落时期当代人民只能记得清王朝的腐朽,没人了解这些官员的功勋业绩。

曾国藩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且是之后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

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曾国藩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第一完人,平天下之言,对于晚清而言可能是正确的,毕竟他拯救了晚晴,打败了太平天国。

让苟延残喘的清王朝在此之后又得以统治中原一段时间,保住了大清江山。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

评价曾国藩的总结引言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晚清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开明派,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化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对于曾国藩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人称赞他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批评他的一些政策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曾国藩进行评价和总结。

曾国藩的贡献政治改革曾国藩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实施“变法”,认为通过改革制度和政治体制可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动废科举、倡导新学派思想、设立军政机构等,为当时的政治改革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非常重视国家的稳定和民生,他的政策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军事才能曾国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领导湘军,成功击败了太平军。

曾国藩的战略军事能力和组织才能被广泛赞誉。

他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当时的军事挑战,也提升了他的声望,为他后来的改革和政治事业奠定了基础。

教育改革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改革。

他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学堂、书院和教育机构,为人们提供教育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和良好品德的人才。

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国藩的缺点保守思想尽管曾国藩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有开明思想的人之一,但他仍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思想。

他坚持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对西方科学和知识持怀疑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保守思想限制了他的改革步伐,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农民利益曾国藩在一些政策上着重考虑了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而忽视了农民的权益。

他的土地政策和赋税制度对农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对农民的剥削程度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动荡。

排斥异己思想曾国藩在文化思想方面并不开放,对于异己思想和观点抱有排斥的态度。

他限制了新学派思想的发展,并试图通过传统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个人对曾国藩评价

个人对曾国藩评价

个人对曾国藩评价不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出色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风云人物对曾国藩有着重要的评价,毛泽东说“独服曾文正”。

这些评价与他的一生的作为和他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当时的社会的动荡而趋于不治,然而曾国藩入世便是评判乱党。

他在军事方面知人善用有着别样的才能,就算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也是佩服曾国藩的才能。

他在学习方面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一名书生。

按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书呆子,他刻苦努力,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生。

他每日不拘何时,静坐时刻,正位凝命。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这些都是曾国藩老先生的人生航标。

在处世方面他有着独特眼光。

总之曾国藩在为人方面有着谨慎的态度,在治学方面有着严谨的态度,在对世事的看法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

曾国藩在中国的文学地位有着相当的地位,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生,他的行为完全是按照儒家的观念来处理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恪守三纲五常,对君王和臣之间有着传统而不可动摇的观念。

说是传统的化身一点也不错。

可以说曾国藩的一生离不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的一身将近20年就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军,而且他的一生大部分的评价就是来源于太平天国,当时太平天国军席卷整个清王朝,势不可挡。

曾国藩认为封建王朝虽说是腐败,但是比起洪秀全的神学观念来说是更好的,因而曾国藩顺势镇压太平军。

在清王朝的政策支持下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也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映他一生巅峰人生的时刻,在他的湘军出现之前太平天国军一直是桀骜不驯,战无不胜。

曾国藩致力于太平军的镇压,他主张攻取安庆进而攻取天津从而破灭天国军,不得不说曾国藩有着独特的军事才能。

在之前他进军九江,过于自大被太平军烧毁战船,投江自杀幸好被部下所救,仓皇逃窜。

曾国藩他的镇压活动在长远的观点来看是有利于社会进程的发展,缩短了社会曲折的前进。

对于这个中国学者有着褒贬不一的看法,曾国藩在掌握湘军时就是打劫把湘军组合成了一个类似于土匪的军队,他杀人太多,“曾剃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说明,他的这个疯狂杀人已是让他的名声有着影响。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上很多人对曾国藩的做过评价,毛泽东在1917年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界石在研究<<曾国藩家书>>方面也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且要求其子蒋经国一定要读<<家书>>.所以所谓"画鬼易,画犬难",今天只敢说不敢评,即使如此也必定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就我所看到的,是褒者居多,贬者居少.仔细想来,他们对曾国藩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几件事情上.其一是对待罪犯方面,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其二是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方面,有人说他太过严酷,所以获名"刽子手";其二就是所谓的天津教案,其后遂得卖国贼之名.细细想来,如果我们以客观的精神,辨证的方法来考究,这些批评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先说曾国藩所创造的就地正法.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就地正法当然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即使在古代,对罪犯的行刑也是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的,未经审判不获罪,而且我们的中华法系本身在刑事诉讼方面也有很多具体的制度保证程序并注意用程序来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也适用于战乱的晚清.当时,曾国藩刚接到朝廷的任命到一地上任,开始准备镇压太平天国.由于处于战乱时期,权力真空在当地也有很明显的显现,抢劫,偷盗之类的案件大增.为了整治当地的风气,他给予一些更低一级的官员就地正法的权力.很多人因此丧失了生命,但是当地的风气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恶性案件大大减少,一些较轻的罪名也很少有人冒犯了.之后的团练的正常进行,之后湘军的发展壮大不能说不是以此为基础,以此为条件.我们平时也说刑罚世轻世重,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强调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考虑一下当时曾国藩面临的形势,清军节节败退,天下已经大乱,国家民族怎能交到一个靠宣传封建迷信,靠抢劫杀戮,靠打砸孔庙而乱起的太平天国手中?如果当时曾国藩没有采取这些措施,很难想象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会残存多少,我们的忠孝信义仁能所剩几何?当然,我也不认为仅凭平太平天国的力量就可以毁灭我们绵延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平天国的存在对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威胁,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这方面,如果曾国藩被称为挽救中华文化的英雄,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合适.然后是对太平天国的俘虏问题,记得一次战役之后,曾国荃获得为数不少的太平天国俘虏,他奏请曾国藩将这些俘虏收归到自己的队伍中,曾国藩明确指示,这些俘虏必须统统杀掉.后来曾国荃也是含着眼泪看着这些俘虏被一个个杀掉.当时的人们在此之前一直评价曾国荃太过残忍,说曾国藩软弱有余,刚强不足.现在想来曾国藩不是软弱,是屈伸自如,"大丈夫,打破门牙和血吞之"能够说出此等豪言壮语之人怎能说是软弱?关于曾国藩当时处死这些战俘的理由他没有在家书中提及太多,只是一直以恳求同时也是不容商议的语气要求曾国荃按照自己的指令行事.我想曾国藩当时这样做是出于速战速决的考虑,战争的时间越长,人民的伤亡就越大,国家的消耗也就越大,两害相权取其轻,国藩应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是天津教案,天津教案的来由是这样:1870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国教堂育婴堂接连死亡婴孩三、四十个,同时附近又不断发生幼孩被拐事件,拐犯供称…系天主堂主使‟.6月21日上午,官府查不到罪证。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

对曾国藩的评价篇一:曾国藩评价(我眼中的曾国藩)我眼中的曾国藩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今天本文的中心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

说起对曾国藩评价,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所说,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

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从多个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

曾国藩与金田起义时势造英雄,汉末出了个奸雄曹操,清末出了个忠臣曾国藩。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只是不早不晚,发生在了曾国藩所在的年代,于是一介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治国、平天下,无数英雄人物的未完之梦,曾国藩做到了,是时代选择了他,而也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

金田起义的历史功过究竟如何呢?首先,从功绩方面看,第一,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曾国藩的评价篇一:曾国藩评价(我眼中的曾国藩)我眼中的曾国藩历史似一幕绚烂的烟火,稍纵即逝,却始终萦绕在我们心中,像是音乐,或婉转,或悲戚;像是影像,或宏伟,或俾小。

它慢慢汇聚成一条大河,看不见,却流淌在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里,于是,我们有了同一种语言,用一种经历,同一种信仰。

历史的过程看似宏伟,却也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远是人。

今天本文的中心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曾国藩。

说起对曾国藩评价,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所说,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

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

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逐步深入,对他的评价也相对客观。

随着有关曾国藩的小说和传奇故事的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对其产生兴趣,他们希望能透过作家描述的人物形象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学识、见解和主张,更直接、更清晰、更深入地窥见他的内心世界。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从物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环境,从多个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

曾国藩与金田起义时势造英雄,汉末出了个奸雄曹操,清末出了个忠臣曾国藩。

太平天国起义是清朝由胜及衰的必然结果,只是不早不晚,发生在了曾国藩所在的年代,于是一介书生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治国、平天下,无数英雄人物的未完之梦,曾国藩做到了,是时代选择了他,而也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偶然中的必然,这就是命运,这就是历史。

金田起义的历史功过究竟如何呢?首先,从功绩方面看,第一,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它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松动了板结的封建秩序。

清朝政权从此一蹶不振,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这就有利于新的政治经济的因素的产生。

如中央集权的削弱,即部分权力下移,地方督抚则有可能利用这些权力来推动近代化。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

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太平天国除了有上述功绩之外,也有它的过失。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却又建立起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专制的统治。

封建主义加上神权主义,便形成了太平天国的特权主义,在农民政权中,造成了它的特权阶层。

洪秀全天王就踞特权的顶巅。

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所谓“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并不意味着农民得到了多少政治自由。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天朝田亩制度》中这种平均主义蓝图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实质上乃是带有反动性的。

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如果说,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都是封建政权,我认为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

巩固哪一个也都是一样的。

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上了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同情。

镇压太平军的湘军士兵又何尝不是源于农民呢?所以只能看政权的性质。

这样一个标榜空想的平均主义的封建主义加神权主义的专制腐败政权,如果统一了中国,难道能比腐败的清王朝好吗?谁好谁坏这要由历史来选择。

而历史的选择是假曾国藩来实现的。

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其历史功过是不言自明的。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

“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

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他率先筹设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与李鸿章共同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办起了中国第一家大型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

曾国藩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近代化。

在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基地,而且又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扩散中心江南制造局设立翻译馆,大量翻译西方科学技术书籍,这些书籍不仅为培养我国近代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贡献,而且对近代思想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江南制造局一创办,还附设了一机械学校,培养生产技术力量,开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

1872年,曾国藩还采纳容闳的建议,派幼童到美国留学,揭开了我国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历史。

此举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近代化,以及新式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曾国藩促进了我国的海军建设。

曾国藩在世时,我国的近代海军虽然还未形成,但近代海军的发展壮大,他是有谋画之功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中国近代化运动,不仅有发轫、首创之功,而且还使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曾国藩的学术思想既带有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色彩,又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精神,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从理到礼”的学术思想。

曾国藩虽一生信奉程朱理学,但其理学思想并不囿于程朱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而是将“理”具体化为“礼”,由“天理”转向“经世之礼”。

他认为“礼”是一种“经世之礼”和“治世之术”,即“礼治”。

他既表示要“恪守程朱”,又主张确守“仲尼之本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将人们的思想控制在“古礼”之中,使人们死心塌地为清王朝卖力。

第二,“汉宋兼容”的学术思想。

曾国藩认为,“笃守程朱,不废陆王”不失为治学的好办法。

在历史上,汉学与宋学曾经是对立的两个学术派别,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提出了“不废汉学”的主张,要求两派“克己和众”,扫除门户之见,以此融会汉、宋之学。

尽管曾国藩兼容汉宋之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服务的需要,但这种扫除门户之见的学风在学术上无疑开创了一代新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第三,“以文为道”的学术思想。

曾国藩在“文”、“道”关系的问题上,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从而强化了“道”的政治性。

曾国藩家训中道德思想以孝为基本核心,包含居家美德、个人道德修养、交接之道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体系,这有助于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互爱、简朴清廉、忠义有孝的社会环境。

对现代化进程中公共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曾国藩在学术、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成就是超越前人的,对前人的思想有积极地融合、发扬与舍弃,并对现代文化的产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曾国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篇二: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一)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有关论文指出,曾国藩的军事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湘军的建立和治军作战的过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忠义”为准则的建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建军思想的—个特色,就是在军队内部强化封建意识。

他以孔孟的“忠义”为建军的宗旨,要求湘军绝对效忠清王朝的封建政权,绝对忠于自己。

在“忠义”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曾国藩在湘军的编制上主张先设官,由官自招士兵,各军内部以各级将领为核心,以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为惟一信条;全营归属营官,营官归属统领,全军归属大帅。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私属性质的上下级关系。

曾国藩选择将领以“忠义血性”为标准,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效忠清王朝,才能绝对服从自己。

在招募士兵的问题上,曾国藩主张应招“以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以便使他们树立“愚忠”的思想,能够充当炮灰,为清王朝卖命。

同时,曾国藩主张采用原籍招募的办法,由统兵将领亲自筛选,通过私人的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情谊,在军队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以此维系军队的协调和稳定。

第二,以“礼、诚”为本,以“勤、恕、廉、明”为要义的治军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整治军队的第一要务是“礼”治,即以礼自治,以礼治人;他整治军队的另一要务是“诚”,即把“诚”看作“物之始终”,是维系国家和民族之命运的纽带。

同时,曾国藩认为,治军还要以“勤、恕、廉、明”为要义,做到“勤以治事,恕以待人,廉以服众,明以应务”。

所谓“勤以治事”,就是要求湘军改变八旗、绿营的积弊,各级将领对待一切问题要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他认为治军之道以“勤以治事”为先,正是由于他要求下属做到勤劳,力戒懒散作风,才大大提高了湘军将领的指挥和决策能力。

所谓“恕以待人”,就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对待下属要讲求“仁”、“礼”,使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

所谓“廉以服众”,就是要求各级将领做到廉洁自律,以改变军中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腐败现象。

所谓“明以应务”,就是要求统兵将领要了解治军和作战的具体环节,以便在军中做到赏罚分明。

当然,尽管曾国藩治军严明有方,但是其阶级本性决定了他所训练的军队,不可能成为一支讲求“礼”、“诚”的“仁义之师”。

第三,“以主待客”、“奇正互用”的作战军事战略思想。

曾国藩认为,两军作战时,守者为主,攻者为客;中途相遇,先到战地者为主,后到者为客;两军对峙,先放枪者为客,后放枪者为主。

他还把战场上的兵力分为正兵和奇兵,即“中间迎敌者为正兵,左右两旁抄出者为奇兵”,他认为用兵作战的关键是要区分主客、奇正的特点,并且在战场上做到忽主忽客,忽正忽奇,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